CN222462536U - 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和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和断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462536U CN222462536U CN202420929359.6U CN202420929359U CN222462536U CN 222462536 U CN222462536 U CN 222462536U CN 202420929359 U CN202420929359 U CN 202420929359U CN 222462536 U CN222462536 U CN 2224625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ing
- conductive plate
- circuit breaker
- transformer
- transformer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包括互感器本体,还包括导电板和接线排,互感器本体贴合固定于导电板的板面,且互感器本体的中心孔的轴线垂直于导电板的板面,接线排穿过互感器本体的中心孔与导电板连接;断路器,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操作机构以及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断路器极包括一对接线端子以及连接在一对接线端子之间的触头机构,每个断路器极还包括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导电板与其中一个接线端子电连接,接线排与触头机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导电板没有穿过互感器本体的中心孔,且导电板与互感器本体采用平行设置,相比导电板与互感器垂直设置,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通过接线排与触头机构连接,简化了接线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和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可用来分配电能,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在现有断路器中,其过载、短路以及欠压等故障检测与其内部的互感器密切相关,然而,互感器通常与导电板采用垂直设置,且由导电板或连接在导电板上的导线穿过互感器的中心孔,既不方便接线,又占据了较多的内部空间,不利于满足断路器的小型化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和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包括互感器本体,还包括导电板和接线排,所述互感器本体贴合固定于导电板的板面,且所述互感器本体的中心孔的轴线垂直于导电板的板面,所述接线排穿过互感器本体的中心孔与导电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接线排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设置于互感器本体的中心孔内,所述连接体的一端与导电板的板面连接,所述连接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接线插脚。
进一步,所述接线插脚与连接体的总长度大于互感器本体的厚度。
进一步,所述连接体的外径与互感器本体的中心孔孔径相等,连接体的两端端面分别与互感器本体的两端端面保持平齐,所述接线插脚凸出于远离导电板的连接体一端的端面。
进一步,所述互感器本体的中心孔至少有部分区域被所述导电板覆盖。
进一步,所述互感器本体设有接线部,且所述接线部从所述导电板的边侧沿着远离互感器本体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所述接线部沿着所述导电板的端部边侧延伸,且所述接线部的端面凸出于背对互感器本体的导电板板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操作机构以及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所述断路器极包括一对接线端子以及连接在一对接线端子之间的触头机构,每个断路器极还包括如上所述的互感器的安装结构,所述导电板与其中一个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接线排与触头机构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与操作机构连接,所述接线排与动触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静触头包括静触板,所述静触板面向动触头的一侧设有静触点,所述导电板与静触板的板面相互平行,所述互感器本体和动触头位于导电板与静触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断路器极的内壳,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与内壳的外侧壁之间留有布线腔,所述导电板设置于布线腔内,所述互感器本体设置于内壳内部。
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子设置于布线腔内并与开设于外壳侧壁的接线口相对应,所述导电板与同一布线腔内的一个接线端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和断路器,导电板没有穿过互感器本体的中心孔,且导电板与互感器本体采用平行设置,相比导电板与互感器垂直设置,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通过接线排与触头机构连接,简化了接线操作。
此外,接线排的连接体设置在互感器本体的中心孔内,且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互感器本体的两端端面平齐,减少了接线排所占据的空间,利于进一步缩小体积。
此外,互感器本体的接线部沿着导电板的边侧位置设置,特别是,接线部的端面凸出于背对互感器本体的导电板板面,方便接线部与断路器内部的控制线路板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互感器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互感器本体,11-接线部,2-导电板,3-接线排,31-连接体,32-接线插脚,4-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和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和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断路器,包括外壳,在外壳内设置有操作机构以及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每个断路器极包括一对接线端子以及连接在一对接线端子之间的触头机构,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与操作机构联动连接,由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或分离,从而接通或断开每个断路器极的主线路,每个断路器极内还配置有互感器和保护机构,断路器极的主线路与互感器连接,由互感器向外壳内的控制线路板反馈电流信号,控制线路板可以根据电流信号驱动保护机构,其中,保护机构包括短路保护机构和/或过载保护机构,当主线路存在短路故障时,控制线路板上的控制器驱动短路保护机构触发操作机构脱扣,当主线路存在过载故障时,控制线路板上的控制器驱动过载保护机构触发操作机构脱扣。
具体的,互感器设置在一个接线端子与触头机构之间,互感器包括互感器本体1,在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内穿接有一个导电板2,此时,导电板2所在平面与互感器本体1的两个端面相互垂直,也就是,导电板2与互感器本体1呈相互垂直的布置,导电板2的一端与接线端子连接,导电板2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动触头或静触头连接,导电板2的中部可以弯折一次或一次以上,以适应接线端子与触头机构之间的空间位置,当然,也可以由导电板2的另一端与动触头或静触头直接连接。
本申请的改进点在于互感器的安装结构,还包括导电板2和接线排3,所述互感器本体1贴合固定于导电板2的板面,且所述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的轴线垂直于导电板2的板面,所述接线排3穿过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与导电板2连接。
如此,导电板2没有穿过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且导电板2与互感器本体1采用平行设置,相比导电板2与互感器1垂直设置,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通过接线排3与触头机构连接,简化了接线操作。
进一步的,接线排3包括连接体31,连接体31的外径小于等于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孔径,使连接体31可以设置在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内,连接体31的一端与导电板2的板体连接,连接体31的另一端设置有接线插脚32,接线插脚32与连接体31的总长度大于互感器本体1的厚度,至少使得接线插脚32位于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之外,方便接线插脚32与触头机构插接,也就是,通过接线插脚32与动触头或静触头连接,从而将互感器接入每个断路器极的主线路中,简化接线过程。
优选的,连接体31的外径等于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孔径,连接体31的长度等于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长度,此时连接体31填塞于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内,连接体31的两端端面分别与互感器本体1的两端端面保持平齐,接线插脚32凸出于连接体31远离导电板2一端的端面。另外,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至少有部分区域被导电板2覆盖,从而方便连接体31与导电板2贴合连接。
进一步的,互感器本体1设有接线部11,且接线部11从导电板2的边侧沿着远离互感器本体1的方向延伸,方便接线部11与断路器内部的控制线路板连接。
结合图1-2提供一种互感器的安装结构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包括互感器本体1、导电板2和接线排3,互感器本体1贴合固定于导电板2的板面,且导电板2的板面将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覆盖起来,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的轴线垂直于导电板2的板面,接线排3穿过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接线排3的一端与导电板2贴合,接线排3的另一端设有接线插脚32。
具体的,接线排3包括圆轴形的连接体31,连接体31的外径与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孔径相等,且连接体31的长度与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轴向长度相等,当连接体31设置在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内,连接体31可以填塞于其中,使连接体31的两端端面分别与互感器本体1的两端端面保持平齐,且连接体31的一端与导电板2的板面贴合,连接体31与导电板2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4固定连接,连接体31的另一端设有接线插脚32,接线插脚32位于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之外,接线插脚32用于与触头机构连接。
互感器本体1的一侧设有接线部11,接线部11从导电板2的端部边侧位置沿着远离互感器本体1的方向延伸,也就是,接线部11与接线插脚32分别沿着互感器本体1相反的两个方向延伸,接线部11用于与断路器内部的控制线路板连接,图1中,接线部11的端面与背对互感器本体1的导电板2板面相互平行,优选的,接线部11的端面略微凸出于背对互感器本体1的导电板2板面,方便接线部11与控制线路板连接。
断路器,包括外壳,在外壳内设置有操作机构和至少一个断路器极,其中操作机构采用现有技术,操作机构包括设置于外壳内的一对支架,在一对支架之间装配有跳扣、锁扣、再扣、连杆组件以及联动件,其中跳扣与锁扣搭扣配合,锁扣与再扣限位配合,联动件通过连杆组件与跳扣联动连接,由联动件驱动触头机构的动触头进行分合闸转动,在操作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牵引杆,牵引杆用于驱动再扣与锁扣解除限位配合,使锁扣与跳扣解除搭扣配合,使操作机构脱扣。
每个断路器极包括一对接线端子,一对接线端子分别沿着断路器极的相对两侧设置,在一对接线端子之间连接有触头机构,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其中动触头与操作机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动触头与一个接线端子之间设置有按照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方式装配互感器,导电板2与相邻的接线端子连接,接线排3与动触头连接,互感器的接线部11与外壳内部的控制线路板连接,静触头包括静触板,静触板与导电板2的板面相互平行,动触头和互感器本体1位于静触板与导电板2之间。
优选的,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断路器极的内壳,在内壳的外侧壁与外壳的内侧壁之间留有作为布线腔的间隙,布线腔最好分布于内壳外的相对两侧,一对接线端子分别对应设置于一个布线腔内,且每个接线端子与开设于外壳上的接线口相对应,从而方便接线,导电板2设置在一个布线腔内并与同一布线腔内的接线端子电连接,互感器本体1设置于内壳内部,紧固件4穿过内壳侧壁将导电板2与接线排3连接在一起。当然,布线腔也可以位于内壳外的同一侧,此时一对接线端子共同设置在同一个布线腔或分别设置在两个布线腔内,导电板2与同一布线腔内的同一个接线端子电连接。
另外,每个断路器极内还设置有短路保护机构和过载保护机构,短路保护机构和过载保护机构分别接入断路器极的主线路中,短路保护机构、过载保护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短路保护机构采用拍合式电磁脱扣器或螺管式电磁脱扣器,过载保护机构可以采用双金属片,短路保护机构与静触头位于断路器极的同一侧,过载保护机构与互感器位于断路器极的另一侧,且短路保护机构、过载保护机构分别与操作机构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包括互感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板(2)和接线排(3),所述互感器本体(1)贴合固定于导电板(2)的板面,且所述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的轴线垂直于导电板(2)的板面,所述接线排(3)穿过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与导电板(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排(3)包括连接体(31),所述连接体(31)设置于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内,所述连接体(31)的一端与导电板(2)的板面连接,所述连接体(31)的另一端设置有接线插脚(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插脚(32)与连接体(31)的总长度大于互感器本体(1)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31)的外径与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孔径相等,连接体(31)的两端端面分别与互感器本体(1)的两端端面保持平齐,所述接线插脚(32)凸出于远离导电板(2)的连接体(31)一端的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互感器本体(1)的中心孔至少有部分区域被所述导电板(2)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互感器本体(1)设有接线部(11),且所述接线部(11)从所述导电板(2)的边侧沿着远离互感器本体(1)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11)沿着所述导电板(2)的端部边侧延伸,且所述接线部(11)的端面凸出于背对互感器本体(1)的导电板(2)板面。
8.断路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操作机构以及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所述断路器极包括一对接线端子以及连接在一对接线端子之间的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断路器极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互感器的安装结构,所述导电板(2)与其中一个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接线排(3)与触头机构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与操作机构连接,所述接线排(3)与动触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包括静触板,所述静触板面向动触头的一侧设有静触点,所述导电板(2)与静触板的板面相互平行,所述互感器本体(1)和动触头位于导电板(2)与静触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断路器极的内壳,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与内壳的外侧壁之间留有布线腔,所述导电板(2)设置于布线腔内,所述互感器本体(1)设置于内壳内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设置于布线腔内并与开设于外壳侧壁的接线口相对应,所述导电板(2)与同一布线腔内的一个接线端子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929359.6U CN222462536U (zh) | 2024-04-30 | 2024-04-30 | 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和断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929359.6U CN222462536U (zh) | 2024-04-30 | 2024-04-30 | 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和断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462536U true CN222462536U (zh) | 2025-02-11 |
Family
ID=94441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929359.6U Active CN222462536U (zh) | 2024-04-30 | 2024-04-30 | 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和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462536U (zh) |
-
2024
- 2024-04-30 CN CN202420929359.6U patent/CN2224625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76631B (zh) | 一种小体积1p+n漏电断路器 | |
CN216015257U (zh) | 一种低压智能断路器 | |
CN222462536U (zh) | 互感器的安装结构和断路器 | |
CN212695091U (zh) |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 |
CN212783282U (zh) |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 |
CN219778793U (zh) | 一种电子式塑壳断路器 | |
CN212542327U (zh) | 一种具有脱扣结构的断路器 | |
CN212783283U (zh) |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 |
CN217009102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15496589U (zh) | 一种带有漏电脱扣器的断路器 | |
CN214412263U (zh) | 漏电保护装置 | |
US6225884B1 (en) | Circuit breaker with mechanical trip load terminal/magnet barrier | |
CN111900043A (zh) | 断路器 | |
CN222546266U (zh) | 一种电子式塑壳断路器 | |
CN217114265U (zh) | 大功率双接线端子断路器 | |
CN221805418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20172039U (zh) | 电磁脱扣器和断路器 | |
CN222672935U (zh) | 漏电保护断路器 | |
CN113972097B (zh) |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 |
CN215869210U (zh) |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 |
CN212783331U (zh) |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 |
CN215869227U (zh) |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 |
CN215869211U (zh) |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 |
JP2785415B2 (ja) | 漏電遮断器 | |
CN222734905U (zh) | 漏电保护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