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086010U - 燃烧器和灶具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和灶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086010U CN222086010U CN202420102299.0U CN202420102299U CN222086010U CN 222086010 U CN222086010 U CN 222086010U CN 202420102299 U CN202420102299 U CN 202420102299U CN 222086010 U CN222086010 U CN 2220860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mixing chamber
- annular
- outlet
- bur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器和灶具,所述燃烧器包括基座、环形混气室和探头,所述环形混气室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探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位于所述环形混气室的中心处,所述环形混气室内具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自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外侧壁贯穿至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内壁面,且所述气流通道在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外侧壁形成进气口,所述气流通道在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内侧壁形成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出气口的面积。所述灶具包括如上所述的燃烧器。通过进气口的面积大于出气口的面积实现对于补充空气的压缩,使得空气能够通过气流通道到达探头处,实现对于探头的快速降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和灶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防干烧灶具炉头中间多为通孔,该结构使得灶具底盘与面板之上的环境连通。在灶具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溢出液从锅内飞溅而出落在火盖上,溢液滴落在火盖上后容易通过外环火盖与环形混气室进入底盘,造成底盘的堵塞等问题。
现阶段会将底盘与面板之上的环境隔离开,虽然可以解决防溢液的问题,但同时会带来新的难题,由于隔离使得位于灶具中间的探头难以散热,从而造成探头过热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为了实现防止溢液造成燃烧器堵塞的问题使得底盘与面板隔离开,从而造成位于灶具中间的探头难以散热缺陷,提供一种燃烧器和灶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基座、环形混气室和探头,所述环形混气室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探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位于所述环形混气室的中心处,所述环形混气室内具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自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外侧壁贯穿至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内壁面,且所述气流通道在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外侧壁形成进气口,所述气流通道在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内侧壁形成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出气口的面积。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通过在环形混气室上开设有气流通道,使得空气能够通过气流通道从环形混气室的外部导流至探头部分。通过空气的补充实现对于探头的直接降温,避免了干烧问题。并且气流通道的进气口面积大于出气口的面积,使得空气在自进气口进入气流通道后通过面积会逐渐减小,伴随着通过面积的逐渐缩小空气受到压缩从而使得空气的流速提升。提升流速后的空气能够快速的到达探头所在处,通过空气补充实现与探头周围的热交换带走探头的热量,从而实现对于探头的降温防止了干烧。
较佳地,所述环形混气室具有多个第一导气悬壁,多个所述第一导气悬壁自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外侧壁向着所述环形混气室的中心延伸,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导气悬壁形成所述气流通道,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气悬壁之间的形状呈喇叭状。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通过多个第一导气悬壁的设置组成气流通道的侧壁,通过多个第一导气悬壁形成的气流通道使得气流通道的形状能够伴随着第一导气悬壁的设置发生改变。并且环形混气室内为空心,通过第一导气悬壁能够对于空气实现更好的导流,使得空气能够通过气流通道到达探头处并实现对于探头的降温。第一导气悬壁之间的喇叭状设置能够实现进气口的面积大于出气口的面积,通过喇叭状的设置使得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空气所通过的面积缩小,从而在压缩后实现空气的流速提升,更有利于对于探头的降温。
较佳地,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内侧壁具有向内延伸的导向部,所述气流通道贯穿于所述导向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能够实现通过环形混气室内侧壁上向内延伸的导向部将气流通道内的空气引导至靠近探头的位置,使得空气在导向部的作用下能够尽可能的靠近探头。避免空气离开气流通道后四处飞散造成空气的浪费,提高了探头的降温效率。
较佳地,所述环形混气室内还具有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二次空气通道自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外侧壁贯穿至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内壁面,所述二次空气通道在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外侧壁形成有空气进口,所述二次空气通道在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内侧壁形成有空气出口。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通过二次空气通道的开设保证了内环的空气补给。通过环形混气室上开设二次空气通道使得环形混气室外的空气能够进入,并到达内环火盖为内环火盖提供足够的燃烧空气,保证了燃烧器的使用性能。
较佳地,所述空气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导气悬壁,所述第二导气悬壁将所述空气出口分割为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通过在空气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导气悬壁实现对于空气出口的分割,分割形成的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能够实现分区引导,使得通过二次空气通道进入的空气能够周向的均匀补充。通过不同的出口传递的空气能够使得空气总不同的位置实现对于内环火盖的供气,从而使得内环火盖的燃烧的所需空气更加充分与分布均匀。
较佳地,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的顶部均设置有向着所述环形混气室中心延伸的导气遮挡檐。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通过导气遮挡檐的设置使得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流出的空气能够进一步受到流动方位的限制,避免空气离开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后四处飞散。空气能够在导气遮挡檐的作用下实现进一步的引导,从而改善燃烧器使用过程中烟气的问题同时提升热效率。
较佳地,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的所述导气遮挡檐之间的夹角为90°-120°。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通过设置两个相邻的导气遮挡檐的夹角为90°-120°能够使得空气实现更为均匀的补充。使得来自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的空气在经导向后均匀分布在内环火盖的外圈,使得内环火盖获得充分并且均匀的燃烧所需空气。
较佳地,所述导气遮挡檐的宽度为2-6mm。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通过导气遮挡檐的宽度设置,使得导气遮挡檐能够对于空气进行引导的同时,2-6mm的延伸宽度使得环形混气室与内环火盖之间保持足够的间距,使得内环火盖在燃烧时不会受到导气遮挡檐的影响。
较佳地,所述气流通道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分布。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对称分布的气流通道能够使得探头的两侧均有空气流动,并在气流通道的作用下实现从对称的两侧对于中间的探头降温,使得探头的降温效果更佳且降温更为的均匀。
一种灶具,所述灶具包括如上所述的燃烧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通过设置上述的燃烧器,使得灶具的燃烧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仅能放置溢出液的堵塞,并且环形混气室上开设的气流通道能够保证探头的降温,使得探头在灶具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过热问题。并且环形混气室上开设有二次空气通道,并且二次空气通道的出气口被分割为两个出口,使得通过二次空气通道输送至内环火盖附件的空气能够实现均匀周向的散播,从而使得灶具的燃烧更为充分。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上述的燃烧器使得灶具的燃烧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仅能放置溢出液的堵塞,并且环形混气室上开设的气流通道能够保证探头的降温,使得探头在灶具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过热问题。并且环形混气室上开设有二次空气通道,并且二次空气通道的出气口被分割为两个出口,使得通过二次空气通道输送至内环火盖附件的空气能够实现均匀周向的散播,从而使得灶具的燃烧更为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燃烧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环形混气室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环形混气室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燃烧器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环形混气室1
气流通道11
二次空气通道12
第一导气悬壁111
导向部112
第二导气悬壁121
导气遮挡檐122
探头2
基座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基座3、环形混气室1和探头2,环形混气室1设置在基座3上,探头2设置在基座3上并位于环形混气室1的中心处,环形混气室1内具有气流通道11,气流通道11自环形混气室1的外侧壁贯穿至环形混气室1的内壁面,且气流通道11在环形混气室1的外侧壁形成进气口,气流通道11在环形混气室1的内侧壁形成有出气口,进气口的面积大于出气口的面积。通过在环形混气室1上开设有气流通道11,使得空气能够通过气流通道11从环形混气室1的外部导流至探头2部分。通过空气的补充实现对于探头2的直接降温,避免了干烧问题。并且气流通道11的进气口面积大于出气口的面积,使得空气在自进气口进入气流通道11后通过面积会逐渐减小,伴随着通过面积的逐渐缩小空气受到压缩从而使得空气的流速提升。提升流速后的空气能够快速的到达探头2所在处,通过空气补充实现与探头2周围的热交换带走探头2的热量,从而实现对于探头2的降温防止了干烧。
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混气室1具有多个第一导气悬壁111,多个第一导气悬壁111自环形混气室1的外侧壁向着环形混气室1的中心延伸,相邻的两个第一导气悬壁111形成气流通道11,且相邻两个第一导气悬壁111之间的形状呈喇叭状。通过多个第一导气悬壁111的设置组成气流通道11的侧壁,通过多个第一导气悬壁111形成的气流通道11使得气流通道11的形状能够伴随着第一导气悬壁111的设置发生改变。并且环形混气室1内为空心,通过第一导气悬壁111能够对于空气实现更好的导流,使得空气能够通过气流通道11到达探头2处并实现对于探头2的降温。第一导气悬壁111之间的喇叭状设置能够实现进气口的面积大于出气口的面积,通过喇叭状的设置使得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空气所通过的面积缩小,从而在压缩后实现空气的流速提升,更有利于对于探头2的降温。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悬臂111也能够组成其它形状的气流通道11,只要气流通道11能够满足进气口的面积大于出气口的面积,能够在气流的传递过程中受到压缩实现加速。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混气室1的内侧壁具有向内延伸的导向部112,气流通道11贯穿于导向部112。能够实现通过环形混气室1内侧壁上向内延伸的导向部112将气流通道11内的空气引导至靠近探头2的位置,使得空气在导向部112的作用下能够尽可能的靠近探头2。避免空气离开气流通道11后四处飞散造成空气的浪费,提高了探头2的降温效率。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混气室1内还具有二次空气通道12,二次空气通道12自环形混气室1的外侧壁贯穿至环形混气室1的内壁面,二次空气通道12在环形混气室1的外侧壁形成有空气进口,二次空气通道12在环形混气室1的内侧壁形成有空气出口。通过二次空气通道12的开设保证了内环的空气补给。通过环形混气室1上开设二次空气通道12使得环形混气室1外的空气能够进入,并到达内环火盖为内环火盖提供足够的燃烧空气,保证了燃烧器的使用性能。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导气悬壁121,第二导气悬壁121将空气出口分割为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通过在空气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导气悬壁121实现对于空气出口的分割,分割形成的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能够实现分区引导,使得通过二次空气通道12进入的空气能够周向的均匀补充。通过不同的出口传递的空气能够使得空气总不同的位置实现对于内环火盖的供气,从而使得内环火盖的燃烧的所需空气更加充分与分布均匀。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的顶部均设置有向着环形混气室1中心延伸的导气遮挡檐122。通过导气遮挡檐122的设置使得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流出的空气能够进一步受到流动方位的限制,避免空气离开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后四处飞散。空气能够在导气遮挡檐122的作用下实现进一步的引导,从而改善燃烧器使用过程中烟气的问题同时提升热效率。
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的导气遮挡檐122之间的夹角为90°-120°。通过设置两个相邻的导气遮挡檐122的夹角为90°-120°能够使得空气实现更为均匀的补充。使得来自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的空气在经导向后均匀分布在内环火盖的外圈,使得内环火盖获得充分并且均匀的燃烧所需空气。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气遮挡檐122的宽度为2-6mm。通过导气遮挡檐122的宽度设置,使得导气遮挡檐122能够对于空气进行引导的同时,2-6mm的延伸宽度使得环形混气室1与内环火盖之间保持足够的间距,使得内环火盖在燃烧时不会受到导气遮挡檐122的影响。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气流通道11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分布。对称分布的气流通道11能够使得探头2的两侧均有空气流动,并在气流通道11的作用下实现从对称的两侧对于中间的探头2降温,使得探头2的降温效果更佳且降温更为的均匀。在本实施例中,二次空气通道12的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灶具,灶具包括上述的燃烧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燃烧器,使得灶具的燃烧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仅能放置溢出液的堵塞,并且环形混气室1上开设的气流通道11能够保证探头2的降温,使得探头2在灶具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过热问题。并且环形混气室1上开设有二次空气通道12,并且二次空气通道12的出气口被分割为两个出口,使得通过二次空气通道12输送至内环火盖附件的空气能够实现均匀周向的散播,从而使得灶具的燃烧更为充分。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基座、环形混气室和探头,所述环形混气室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探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位于所述环形混气室的中心处,所述环形混气室内具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自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外侧壁贯穿至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内壁面,且所述气流通道在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外侧壁形成进气口,所述气流通道在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内侧壁形成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出气口的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混气室具有多个第一导气悬壁,多个所述第一导气悬壁自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外侧壁向着所述环形混气室的中心延伸,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导气悬壁形成所述气流通道,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气悬壁之间的形状呈喇叭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内侧壁具有向内延伸的导向部,所述气流通道贯穿于所述导向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混气室内还具有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二次空气通道自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外侧壁贯穿至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内壁面,所述二次空气通道在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外侧壁形成有空气进口,所述二次空气通道在所述环形混气室的内侧壁形成有空气出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导气悬壁,所述第二导气悬壁将所述空气出口分割为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的顶部均设置有向着所述环形混气室中心延伸的导气遮挡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的所述导气遮挡檐之间的夹角为90°-12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遮挡檐的宽度为2-6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分布。
10.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102299.0U CN222086010U (zh) | 2024-01-16 | 2024-01-16 | 燃烧器和灶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102299.0U CN222086010U (zh) | 2024-01-16 | 2024-01-16 | 燃烧器和灶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086010U true CN222086010U (zh) | 2024-11-29 |
Family
ID=93600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102299.0U Active CN222086010U (zh) | 2024-01-16 | 2024-01-16 | 燃烧器和灶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086010U (zh) |
-
2024
- 2024-01-16 CN CN202420102299.0U patent/CN2220860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36411B (zh) |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隔热罩的燃气灶 | |
CN110440246B (zh) | 一种自清洁防堵燃气燃烧器 | |
WO2018166066A1 (zh) |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 |
CN205174370U (zh) | 一种燃烧器火盖 | |
CN105333432A (zh) | 一种燃烧器火盖 | |
CN222086010U (zh) | 燃烧器和灶具 | |
CN108006642B (zh) | 一种燃气灶具的燃烧器火盖 | |
US4850335A (en) | Vented gas range top burner | |
CN212408668U (zh) | 分气盘、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 |
CN110388641B (zh) | 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 | |
CN110094728B (zh) | 一种燃烧器 | |
CN214009215U (zh) | 一种用于灶具燃烧器的火盖及灶具燃烧器 | |
CN214581069U (zh) | 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110848678A (zh) |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 |
CN204460307U (zh) | 商用节能煤气炉 | |
CN112128759B (zh) | 一种灶具燃烧器 | |
CN112082158B (zh) | 灶具燃烧器 | |
CN218895403U (zh) |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 |
CN111735047B (zh) | 分气盘、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 |
CN109539262B (zh) | 火盖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 |
CN112728541A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 |
CN2615509Y (zh) | 家用燃气灶燃烧器 | |
CN112240575B (zh) |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 |
CN215637162U (zh) | 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15336325U (zh) | 燃烧器的火盖及燃气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