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885555U - 开关控制插座结构 - Google Patents
开关控制插座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885555U CN221885555U CN202420171869.1U CN202420171869U CN221885555U CN 221885555 U CN221885555 U CN 221885555U CN 202420171869 U CN202420171869 U CN 202420171869U CN 221885555 U CN221885555 U CN 2218855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cket
- button
- moving contact
- contact
- sw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916 joi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开关控制插座结构,包括开关单元和插座单元,所述插座单元包括第一插套,所述开关单元包括触头接线端子、相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导电件,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第一插套一体连接,且所述动触头可摆动地设置于导电件上,使得开关单元与第一插套共用同一个导电件,静触头与触头接线端子连接。本实施例的开关控制插座结构,导电件既作为动触头的摆动支撑件,又与第一插套一体连接,可作为第一插套与动触头之间的导电连接件,减少零件,简化结构;无需软连接导线、无需焊接、且装配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关控制插座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开关中例如带开关的插座中开关单元采用滑杆摆动对动触头施加压力来控制开关通断(简称滑杆式结构),这种滑杆式结构的触点间的接触压力偏小,电性能一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开关控制插座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开关控制插座结构,包括开关单元和插座单元,所述插座单元包括第一插套,所述开关单元包括触头接线端子、相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导电件,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第一插套一体连接,且所述动触头可摆动地设置于导电件上,使得开关单元与第一插套共用同一个导电件,静触头与触头接线端子连接。
可选的,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可摆动的钮子,所述钮子与动触头之间设有弹性件,动触头设有摆动支点和接触端,摆动支点滑动设置在导电件上;所述钮子与动触头驱动配合,在钮子和弹性件的共同作用下驱动动触头的接触端摆动,与静触头闭合或断开。
可选的,所述钮子设有驱动槽,所述动触头为片状结构,设有与驱动槽驱动配合的受动片,受动片置于驱动槽内,在钮子的摆动过程中钮子的驱动槽作用于动触头的受动片使得动触头摆动。
可选的,所述动触头的接触端、受动片和弹性件并排依次设置,动触头一端设有摆动支点,动触头的另一端为接触端,所述动触头的摆动支点的宽度大于接触端的宽度,从而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上设有连接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上,另一端连接于钮子的弹性件腔内,所述动触头的受动片为设置在台阶面上的凸起结构,所述钮子的弹性件腔的侧壁上设有所述驱动槽。
可选的,所述导电件的一端两侧设有用于限制动触头摆动范围的限位槽,所述动触头摆动支点的两侧边对应置于两个限位槽内。
可选的,钮子的弹性件腔内设有弹性件和滑杆,动触头平卧在导电件的支点上,滑杆一端插入弹性件的一端,滑杆另一端作用于动触头中部,钮子通过滑杆在桥形动触头上滑动,驱使动触头绕导电件的支点摆动。
可选的,所述插座单元还包括第二插套组件、第三插套组件,所述第二插套组件、第三插套组件并排依次设置在第一插套的一侧,所述开关单元并排设置在第一插套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插套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二插套,所述第三插套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三接线端子和第三插套。
可选的,第一插套为L极,第二插套组件为E极,第三插套组件为N极;第一插套与第三插套对称设置,并与第二插套构成三孔插。
可选的,还包括可摆动的开关盖板,所述开关盖板与钮子驱动配合;所述钮子具有钮子横杆和与钮子横杆的底面中部连接的钮子竖杆,所述钮子横杆的两端形成钮子的摆臂,所述开关盖板的底面上设有与钮子两端的摆臂对应的两个驱动块,所述钮子横杆与钮子竖杆连接处设有位于两侧的两个钮子转轴。
可选的,所述动触头一端设置受动片、另一端设置接触端,在受动片和接触端之间的动触头的侧边上向外凸起设有摆动支点,弹性件设置在钮子的弹性件腔内。
本实施例的开关控制插座结构,导电件既作为动触头的摆动支撑件,又与第一插套一体连接,可作为第一插套与动触头之间的导电连接件,减少零件,简化结构;无需软连接导线、无需焊接、且装配效率高。
此外,钮子自身和钮子通过弹性件双重作用于动触头,使得动触头摆动与静触头开合,形成摆动式开关结构,而且无需设置滑杆,动触头直接起到动触头和滑杆的作用,钮子与动触头成反向摆动,使两者间的弹性件发生扭转并形成压力及扭力作用于动触头上,提高触头间的接触压力,接触更牢固可靠,电性能更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座单元与开关单元不含开关盖板的前视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座单元与开关单元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钮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座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插座单元与开关单元触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插套和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导电件100;动触头110;摆动支点111;接触端112;受动片113;连接部114;圆弧底边115;钮子120;驱动槽121;弹性件腔122;钮子横杆123;钮子竖杆124;钮子转轴125;弹性件130;静触头140;触头接线端子150;第一插套220;第二插套组件300;第二接线端子310;第二插套320;第三插套组件400;第三接线端子410;第三插套420;限位槽500;止挡壁510;止挡斜面511;限位壁520;开关盖板6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开关控制插座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开关控制插座结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开关控制插座结构,包括底座和安装板,安装板盖在底座上形成安装腔室,开关控制插座结构还包括内部的开关单元和插座单元,还包括外部的与开关单元对应的开关盖板600和与插座单元对应的插座盖板,所述开关盖板600可摆动地安装在安装板上,用于开关操作。所述插座单元包括第一插套220,所述开关单元包括触头接线端子150、相配合的动触头110和静触头140,特别的,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导电件100,所述导电件100与所述第一插套220一体连接,且所述动触头110可摆动地设置于导电件100上,使得开关单元与第一插套220共用同一个导电件100,静触头140与触头接线端子150连接。本实施例的开关控制插座结构,导电件100既作为动触头110的摆动支撑件,又与第一插套220一体连接,可作为第一插套220与动触头110之间的导电连接件,减少零件,简化结构;无需软连接导线、无需焊接、且装配效率高。本实施例的第一插套220可以是L极或N极。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开关单元还包括可摆动的钮子120,所述开关盖板600与钮子120驱动配合,如图3所示,所述钮子120具有钮子横杆123和与钮子横杆123的底面中部连接的钮子竖杆124,所述钮子横杆123的两端形成钮子120的摆臂,所述开关盖板600的底面上设有与钮子120两端的摆臂对应的两个驱动块,所述钮子横杆123与钮子竖杆124连接处设有位于两侧的两个钮子转轴125,所述钮子竖杆124的底端设有用于安装弹性件130的弹性件腔122和用于驱动动触头110的驱动槽121。按压开关盖板600,开关盖板600摆动,开关盖板600一端的驱动块不作用于钮子120一端的摆臂,开关盖板600另一端的驱动块下压钮子120另一端的摆臂,带动钮子120摆动。
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摆动结构,所述钮子120与动触头110之间设有弹性件130,动触头110设有摆动支点111和接触端112;所述钮子120与动触头110驱动配合,在钮子120和弹性件130的共同作用下驱动动触头110的接触端112摆动,与静触头140闭合或断开。本实施例的改进点在于,钮子120自身和钮子120通过弹性件130双重作用于动触头110,使得动触头110摆动与静触头140开合,形成摆动式开关结构,而且无需设置滑杆,动触头110直接起到动触头和滑杆的作用,钮子120与动触头110成反向摆动,使两者间的弹性件130发生扭转并形成压力及扭力作用于动触头110上,提高触头间的接触压力,接触更牢固可靠,电性能更优。本实施例的开关单元,可以用于独立的开关中,也可以用于带开关单元的插座中,或者其它带有开关单元的设备中。
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的钮子120与动触头110之间的驱动结构,所述钮子120设有驱动槽121,所述动触头110为片状结构,动触头110一端为设有摆动支点111,动触头110的另一端为和接触端112,动触头110上设有与驱动槽121驱动配合的受动片113,受动片113置于驱动槽121内,在钮子120的摆动过程中钮子120的驱动槽121作用于动触头110的受动片113使得动触头110摆动。钮子120与动触头110之间采用槽与片的驱动配合结构,结构简单,驱动可靠,摆片式结构更加轻盈顺滑。当然动触头110也可以是块状结构,钮子120与动触头110之间的驱动结构也可以采用槽与凸起或凸起与凸起等结构。本实施例的驱动槽121优选为类似于Ω形结构,具有圆弧形空腔和收紧的入口,既可提供足够空间供受动片113摆动,又可使收紧的入口作用于受动片113从而快速驱动受动片113。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动触头110、钮子120和弹性件130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动触头110的接触端112、受动片113和弹性件130并排依次设置。动触头110的施力部位和受力部位并排设置,布局紧凑,结构简单,简化传动关系。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动触头110的摆动支点111的宽度大于接触端112的宽度,从而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上设有连接部114,所述弹性件13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114上,另一端连接于钮子120的弹性件腔122内,所述动触头110的受动片113为设置在台阶面上的凸起结构,与接触端112并排相连且与连接部114并排相间隔,所述钮子120的弹性件腔122的侧壁上设有所述驱动槽121,驱动槽121与受动片113配合。所述弹性件130优选为压簧,动触头110的台阶面上还设有限位凸起,所述连接部114与两侧的受动片113和限位凸起相间隔以形成弹簧卡槽,压簧的一端套在动触头110的连接部114上与台阶面相抵,并限位于弹簧卡槽内,压簧的另一端抵接于钮子120的弹簧腔内。当然弹性件130也可以是片簧或其它弹性件等。本实施例采用摆片式结构,片状的导电件100作为摆片式动触头110的摆动支撑件,钮子120直接作用于摆片式动触头110,驱动动触头110在片状的导电件100上摆动。
作为动触头110、钮子120和弹性件13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其它实施例,所述动触头110一端设置受动片113、另一端设置接触端112,在受动片113和接触端112之间的动触头110的侧边上向外凸起设有摆动支点111,钮子120设有驱动槽121,弹性件130设置在钮子120的弹性件腔122内,受动片113伸到驱动槽121内,受动片113旁设有弹性件130连接的连接部114。即本实施例中,受动片113位于动触头110的顶部,接触端112位于动触头110的底部,摆动支点111位于动触头110的中部。
当然作为其它实施例,还可是采用滑杆式结构,动触头110为桥形结构,块状或其它形状的导电件100作为桥形动触头110的摆动支撑件,钮子120的弹性件腔122内设有弹性件130和滑杆,动触头110平卧在导电件100的支点上,滑杆一端插入弹性件130的一端,滑杆另一端作用于动触头110中部,钮子120通过滑杆在桥形动触头110上滑动,驱使动触头110绕导电件100的支点摆动。
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的动触头110的摆动限位结构,本实施例的开关单元还包括导电件100,所述动触头110一端的摆动支点111滑动设置在导电件100上,所述底座内导电件100的一端两侧设有用于限制动触头110摆动范围的限位槽500,所述动触头110摆动支点111的两侧边对应置于两个限位槽500内,所述动触头110的摆动支点111具有圆弧底边115,所述圆弧底边115抵接于所述导电件100的一端上并与导电件100滑动配合。具体的,所述限位槽500具有相对的两个止挡壁510和与两个止挡壁510连接的限位壁520,两个限位槽500的限位壁520相对设置,所述限位槽500的两个止挡壁510的相对侧面上设有止挡斜面511。止挡壁510在动触头110的厚度方向也即摆动方向上限制动触头110,从而控制动触头110的可摆动范围,限位壁520在动触头110的宽度方向上限制动触头110的摆动支点111,从而防止动触头110发生偏移。导电件100用于连接其它导电元件,例如可以通过接线端子与电源第一或第三连接,或者导电件100与插套组件连接。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插座单元还包括第一插套220、第二插套组件300、第三插套组件400,所述第二插套组件300、第三插套组件400并排依次设置在第一插套220的一侧,所述开关单元并排设置在第一插套220的另一侧,所述开关单元的导电件100与第一插套220连接,所述第二插套组件300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接线端子310和第二插套320,所述第三插套组件400包括相连接的第三接线端子410和第三插套42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插座单元为三孔插座,第一插套220为L极,第二插套组件300为E极,第三插套组件400为N极;第一插套220与第三插套420对称设置,并与第二插套320构成三孔插。本实施例的插座单元未设有单独的L极接线端子,第一插套220通过导电件100与动触头110连接,开关单元控制插座单元的通断。
如图7所述,本实施例的触头接线端子150、第二接线端子310和第三接线端子410均为标准的接线端子结构,包括接线框架、接线螺钉和接线板,所述接线框架具有接线腔,接线螺钉旋拧安装在接线框上,接线板的外接端置于接线腔内,与接线螺钉配合用于夹持外接导线,接线板的内接端与内部的导电部件连接。静触头140设置在触头接线端子150的接线部内接端上。
如图7所述,本实施例的第一插套220、第二插套320和第三插套420均为标准的插座插套结构,为一体成型的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的外接端具有用于与外部插头连接的弯折片,所述弯折片为类似于入口窄、内部宽的U形片,所述弯折片的相对两侧在入口处设有弧形的导引片,所述片状结构的内接端与内部的导电部件连接。如图8所述,所述导电件100的一端为与动触头110连接的平直片,另一端为折弯结构;所述第一插套220的内接端与导电件100的折弯结构一体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开关控制插座结构,包括开关单元和插座单元,所述插座单元包括第一插套(220),所述开关单元包括触头接线端子(150)、相配合的动触头(110)和静触头(140),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导电件(100),所述导电件(100)与所述第一插套(220)一体连接,且所述动触头(110)可摆动地设置于导电件(100)上,使得开关单元与第一插套(220)共用同一个导电件(100),静触头(140)与触头接线端子(15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控制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可摆动的钮子(120),所述钮子(120)与动触头(110)之间设有弹性件(130),动触头(110)设有摆动支点(111)和接触端(112),摆动支点(111)滑动设置在导电件(100)上;所述钮子(120)与动触头(110)驱动配合,在钮子(120)和弹性件(130)的共同作用下驱动动触头(110)的接触端(112)摆动,与静触头(140)闭合或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控制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钮子(120)设有驱动槽(121),所述动触头(110)为片状结构,设有与驱动槽(121)驱动配合的受动片(113),受动片(113)置于驱动槽(121)内,在钮子(120)的摆动过程中钮子(120)的驱动槽(121)作用于动触头(110)的受动片(113)使得动触头(110)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控制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110)的接触端(112)、受动片(113)和弹性件(130)并排依次设置,动触头(110)一端设有摆动支点(111),动触头(110)的另一端为接触端(112),所述动触头(110)的摆动支点(111)的宽度大于接触端(112)的宽度,从而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上设有连接部(114),所述弹性件(13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114)上,另一端连接于钮子(120)的弹性件腔(122)内,所述动触头(110)的受动片(113)为设置在台阶面上的凸起结构,所述钮子(120)的弹性件腔(122)的侧壁上设有所述驱动槽(1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控制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100)的一端两侧设有用于限制动触头(110)摆动范围的限位槽(500),所述动触头(110)摆动支点(111)的两侧边对应置于两个限位槽(500)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控制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钮子(120)的弹性件腔(122)内设有弹性件(130)和滑杆,动触头(110)平卧在导电件(100)的支点上,滑杆一端插入弹性件(130)的一端,滑杆另一端作用于动触头(110)中部,钮子(120)通过滑杆在桥形动触头(110)上滑动,驱使动触头(110)绕导电件(100)的支点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控制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单元还包括第二插套组件(300)、第三插套组件(400),所述第二插套组件(300)、第三插套组件(400)并排依次设置在第一插套(220)的一侧,所述开关单元并排设置在第一插套(220)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插套组件(300)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接线端子(310)和第二插套(320),所述第三插套组件(400)包括相连接的第三接线端子(410)和第三插套(4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控制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插套(220)为L极,第二插套组件(300)为E极,第三插套组件(400)为N极;第一插套(220)与第三插套(420)对称设置,并与第二插套(320)构成三孔插。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控制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摆动的开关盖板(600),所述开关盖板(600)与钮子(120)驱动配合;所述钮子(120)具有钮子横杆(123)和与钮子横杆(123)的底面中部连接的钮子竖杆(124),所述钮子横杆(123)的两端形成钮子(120)的摆臂,所述开关盖板(600)的底面上设有与钮子(120)两端的摆臂对应的两个驱动块,所述钮子横杆(123)与钮子竖杆(124)连接处设有位于两侧的两个钮子转轴(125)。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控制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110)一端设置受动片(113)、另一端设置接触端(112),在受动片(113)和接触端(112)之间的动触头(110)的侧边上向外凸起设有摆动支点(111),弹性件(130)设置在钮子(120)的弹性件腔(122)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171869.1U CN221885555U (zh) | 2024-01-24 | 2024-01-24 | 开关控制插座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171869.1U CN221885555U (zh) | 2024-01-24 | 2024-01-24 | 开关控制插座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885555U true CN221885555U (zh) | 2024-10-22 |
Family
ID=93094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171869.1U Active CN221885555U (zh) | 2024-01-24 | 2024-01-24 | 开关控制插座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885555U (zh) |
-
2024
- 2024-01-24 CN CN202420171869.1U patent/CN2218855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17164B2 (ja) | 導体接続端子 | |
CN110600898B (zh) | 一种压线连接器 | |
JP2012089500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S5991677A (ja) | 電気的導体の接続装置 | |
CN221885555U (zh) | 开关控制插座结构 | |
CN210404067U (zh) | 接线端子 | |
US2969442A (en) | Detent mechanism for alternating current switch | |
CA2327868A1 (en) | Self-aligning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 |
CN209747739U (zh) | 按压回弹式端子台结构 | |
JPH0338706B2 (zh) | ||
CN215579167U (zh) | 一种线路板外壳 | |
CN222072383U (zh) | 带开关的插座结构 | |
US20030183498A1 (en) | Press-button switch | |
CN209786209U (zh) | 分体式导电夹紧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接线端子 | |
CN221079861U (zh) | 一种通用型微动开关 | |
KR900008407B1 (ko) | 회로 차단기 | |
CN111933470A (zh) | 带上下进线取电结构的试验按钮装置 | |
CN219267516U (zh) | 一种微动开关 | |
CN219842938U (zh) | 辅助触头模块 | |
CN215731417U (zh) | 一种微动开关 | |
CN222562460U (zh) | 快速接线式墙壁开关 | |
CN219778717U (zh) | 一种转换开关 | |
CN218548299U (zh) | 双控开关 | |
CN219321269U (zh) | 一种空气开关用绝缘组件 | |
CN218525474U (zh) | 一种具有新型接线端子的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