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477566U - 一种折叠机翼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机翼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477566U CN221477566U CN202323606161.9U CN202323606161U CN221477566U CN 221477566 U CN221477566 U CN 221477566U CN 202323606161 U CN202323606161 U CN 202323606161U CN 221477566 U CN221477566 U CN 2214775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g
- folding
- movable
- bearing piece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机翼,包括:固定机翼、活动机翼、动力机构和用于承受机翼升力的限位承力件,活动机翼与固定机翼相对转动展开或折叠,动力机构连接于固定机翼和活动机翼之间,限位承力件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机翼和活动机翼的其中之一上,在展开状态下限位承力件的另一端抵接于固定机翼和活动机翼的其中之另一。该折叠机翼能很好的承受机翼升力且整体重量低,可应用至小型无人机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机翼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为便于无人机存储、转运,以及在有限空间内布置更多的无人机,有必要对无人机机翼进行折叠。
现有的沿翼展方向进行折叠的折叠机翼中,在展开状态时一般是靠动力机构的作动力一直保持机翼的几何位置,也就是动力机构在承受机翼升力,因此,动力机构的强度和刚度需要设计的较高,这会导致动力机构重量的增加,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会影响动力机构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机翼,能很好的承受机翼升力且整体重量低,可应用至小型无人机中。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叠机翼,包括:固定机翼、活动机翼、动力机构和用于承受机翼升力的限位承力件,活动机翼与固定机翼相对转动展开或折叠,动力机构连接于固定机翼和活动机翼之间,限位承力件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机翼和活动机翼的其中之一上,在展开状态下限位承力件的另一端抵接于固定机翼和活动机翼的其中之另一。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机翼,通过设置限位承力件,使限位承力件承力于固定机翼和活动机翼之间,利用限位承力件起到机械限位活动机翼展开位置的作用,且由限位承力件承受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机翼升力,保护动力机构不受机翼升力或少受机翼升力,从而极大降低对动力机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进而降低动力机构的重量,能够更好的应用至小型无人机中。
进一步地,限位承力件相对固定机翼或活动机翼突出的限位长度可调。
进一步地,限位承力件螺接于固定机翼或活动机翼,拧动限位承力件以调节限位承力件的限位长度。
进一步地,动力机构包括作动筒,作动筒的一端铰接于固定机翼,作动筒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地驱动活动机翼旋转,且作动筒与固定机翼的铰接处留有允许作动筒朝向或远离活动机翼活动的配合间隙。
进一步地,固定机翼上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轴孔,作动筒通过转轴铰接于轴孔,轴孔的直径大于转轴的直径。
进一步地,固定机翼的端部设有第一折叠座,活动机翼的端部设有第二折叠座,第一折叠座和第二折叠座相铰接,限位承力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折叠座,限位承力件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折叠座相抵。
进一步地,动力机构还包括铰接于第一折叠座的第一连杆和铰接于第二折叠座的第二连杆,作动筒和第二连杆还分别与第一连杆铰接。
进一步地,限位承力件设有两个,两限位承力件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位于两限位承力件之间。
基于同样的构思,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应用有如上所述的折叠机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机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机翼去掉固定机翼和活动机翼主体结构且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部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固定机翼;11、安装座;111、轴孔;2、活动机翼;3、动力机构;31、作动筒;311、转轴;32、第一连杆;33、第二连杆;4、限位承力件;5、第一折叠座;6、第二折叠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机翼,包括:固定机翼1、活动机翼2、动力机构3和用于承受机翼升力的限位承力件4,活动机翼2与固定机翼1相对转动展开或折叠,动力机构3连接于固定机翼1和活动机翼2之间,限位承力件4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机翼1和活动机翼2的其中之一上,在展开状态下限位承力件4的另一端抵接于固定机翼1和活动机翼2的其中之另一。该折叠机翼适用于沿翼展方向进行折叠的机翼中。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有该折叠机翼的无人机。
在上述方案中,利用动力机构3提供机翼折叠和展开的动力,并通过设置限位承力件4,使限位承力件4承力于固定机翼1和活动机翼2之间,利用限位承力件4起到机械限位活动机翼2展开位置的作用,且由限位承力件4承受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机翼升力,保护动力机构3不受机翼升力或少受机翼升力,从而极大降低对动力机构3的强度和刚度要求,进而降低动力机构3的重量,能够更好的应用至小型无人机中。
为了便于机翼之间的折叠、限位承力件4的安装与受力,优选的,固定机翼1的端部设有第一折叠座5,活动机翼2的端部设有第二折叠座6,第一折叠座5和第二折叠座6相铰接,从而实现活动机翼2与固定机翼1之间的相对转动展开和折叠,此时,限位承力件4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折叠座5,限位承力件4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折叠座6相抵;当然,限位承力件4的连接对象还可调换,即限位承力件4的一端还可连接于第二折叠座6,而限位承力件4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折叠座5相抵。如此,将机翼升力由限位承力件4分散至第一折叠座5和第二折叠座6上。
参阅图2,优选的,限位承力件4相对固定机翼1或活动机翼2突出的限位长度可调,如此,可通过调节限位承力件4突出的限位长度,从而消除制造误差,确保机翼展开状态时,限位承力件4另一端能全面接触固定机翼1或活动机翼2,进而更好的承受机翼升力。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限位承力件4螺接于固定机翼1,更具体的,限位承力件4设有两个并间隔布置,限位承力件4的一端螺接于固定机翼1的第一折叠座5上,限位承力件4的另一端朝向活动机翼2延伸并在机翼展开状态下与活动机翼2的第二折叠座6相抵,可通过拧动限位承力件4以调节限位承力件4的限位长度。当然,在其他示例中,限位承力件4的安装对象也可调换,即限位承力件4还可螺接于活动机翼2的第二折叠座6而与固定机翼1的第一折叠座5相抵。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承力件4的数量还可为一个、三个、四个等,根据机翼端部空间以及设计需要而定,本实用新型对限位承力件4的数量不做限定。当然,优选是两个限位承力件4间隔布置,以便于平衡承受机翼升力的同时,留出中间空间以便后续的改进。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固定机翼1和活动机翼2的端部设置加强部位来承载限位承力件4传导出来的机翼升力,此时,限位承力件4的一端将螺接于固定机翼1的加强部位处,限位承力件4的另一端将与活动机翼2的加强部位相抵;或者,限位承力件4的一端将螺接于活动机翼2的加强部位处,限位承力件4的另一端将与固定机翼1的加强部位相抵。
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限位承力件4还可采用螺钉抵紧、双螺母左右夹持等其他方式可调的连接于固定机翼1或活动机翼2,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对限位承力件4的具体可调方式进行限定。
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机构3包括作动筒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其中,作动筒31作为动力源,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构成连杆结构,作动筒31的一端铰接于固定机翼1,作动筒3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3构成的连杆结构间接地驱动活动机翼2旋转。具体的,第一连杆32铰接于第一折叠座5,第二连杆33铰接于第二折叠座6,作动筒31和第二连杆33还分别与第一连杆32铰接,如此,作动筒31的驱动力通过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3作用于活动机翼2,通过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3便于驱动力的平稳传导,确保运动精度,以及便于控制死点位置而增大折叠角度。
在前述的两个限位承力件4间隔布置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3位于两限位承力件4之间,以充分利用机翼之间的空间。
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作动筒31的输出端还可直接铰接于活动机翼2上,或者作动筒31可通过一个中间杆驱动活动机翼2旋转,又或者作动筒31通过其他组成样式的连杆结构驱动活动机翼2旋转,本实用新型对作动筒31与活动机翼2之间的传动方式不做限定,即作动筒31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驱动活动机翼2旋转,能满足驱动效果即可。
特别的,在应用作动筒31作为动力源时,优选的,作动筒31与固定机翼1的铰接处留有允许作动筒31朝向或远离活动机翼2活动的配合间隙。如此,在装配过程中,利用配合间隙使作动筒31与固定机翼1的铰接点向活动机翼2方向靠拢,并调整限位承力件4的限位长度,以在机翼升力进行传力时,利用作动筒31的能够远离活动机翼2的位移使活动机翼2的第二折叠座6与限位承力件4完全接触并受力,避免由于生产、装配误差导致出现作动筒31收缩到位时限位承力件4未能到位无法正常受力的情况。
通过上述方案的结合,机翼升力主要传递至限位承力件4,从而使得作动筒31不受力或很少受力,以此保护作动筒31,使得作动筒31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仅提供折叠和展开的动力,不长期受机翼升力的传导力;而且,相比于仅能调节限位承力件4的限位长度,本方案的作动筒31与限位承力件4的双重调节效果更佳,即避免了机翼升力不会作用于作动筒31,也避免作动筒31的拉力叠加于限位承力件4上。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参阅图2和图3,固定机翼1上设有安装座11,安装座11上设有轴孔111,作动筒31通过转轴311铰接于轴孔111,其中,轴孔111的直径大于转轴311的直径。由于,轴孔111的直径比转轴311的直径稍大一些,以此种方式使得转轴311可在轴孔111中产生周向间隙,该周向间隙可作为作动筒31所需的配合间隙,还能克服由于装配误差导致的配合间隙所需的方向偏差,确保运动精度尽可能的精确些。
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安装座11上还可以采用设置腰形孔的方式来提供作动筒31所需的配合间隙,此时最好是控制一下腰形孔的长度不要过大,避免过多影响运动精度;或者,通过在作动筒31任一端的转轴上加装弹性套圈,利用弹性套圈的形变来提供作动筒31所需的配合间隙,本发明在此不对配合间隙的表现形式做限定。
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动力机构3还可采用已知的其他具体结构来实现对活动机翼2的驱动,如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驱动连杆结构的方式来驱动活动机翼2旋转,此时,最好是在电机与固定机翼1的连接处或电机与连杆结构的连接处或连杆结构中设置安装间隙,以确保限位承力件4受机翼升力时,可以通过安装间隙避免动力机构3中的各部件直接受机翼升力影响,并避免动力机构3的展开力叠加于限位承力件4上。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对动力机构3的具体结构做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参阅图2和图3,并以图2所示方向为参考,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翼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装配调试时,在机翼展开状态下,调整作动筒31,使得作动筒31的转轴311与安装座11的轴孔111左侧贴紧并消除该侧间隙,然后调整限位承力件4,使第二折叠座6贴紧限位承力件4的左端;
折叠时,作动筒31伸长输出推力,通过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3驱动第二折叠座6旋转,第二折叠座6带动活动机翼2相对固定机翼1折叠,在折叠过程中,作动筒31受到第一连杆32产生的负载反向力的影响,将使得作动筒31与安装座11的铰接点向右移动,使得作动筒31的转轴311与安装座11的轴孔111右侧贴紧并消除该侧间隙;
展开时,作动筒31收缩输出拉力,通过第一连杆32和第二连杆33驱动第二折叠座6旋转,第二折叠座6带动活动机翼2相对固定机翼1展开,并使得限位承力件4的左端抵接于第二折叠座6,此时,由于限位承力件4已限位,在作动筒31的收缩以及第一连杆32产生的负载反向力的影响下,将使得作动筒31与安装座11的铰接点向左移动,使得作动筒31的转轴311与安装座11的轴孔111左侧贴紧并消除该侧间隙,此时各结构的状态与第1步调试完的状态基本一致。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折叠机翼,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机翼;
活动机翼,与所述固定机翼相对转动展开或折叠;
动力机构,连接于所述固定机翼和所述活动机翼之间;
用于承受机翼升力的限位承力件,所述限位承力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机翼和所述活动机翼的其中之一上,在展开状态下所述限位承力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固定机翼和所述活动机翼的其中之另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承力件相对所述固定机翼或所述活动机翼突出的限位长度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承力件螺接于所述固定机翼或所述活动机翼,拧动所述限位承力件以调节所述限位承力件的限位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折叠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作动筒,所述作动筒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机翼,所述作动筒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地驱动所述活动机翼旋转,且所述作动筒与所述固定机翼的铰接处留有允许所述作动筒朝向或远离所述活动机翼活动的配合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翼上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轴孔,所述作动筒通过转轴铰接于所述轴孔,所述轴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转轴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翼的端部设有第一折叠座,所述活动机翼的端部设有第二折叠座,所述第一折叠座和第二折叠座相铰接,所述限位承力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叠座,所述限位承力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折叠座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一折叠座的第一连杆和铰接于所述第二折叠座的第二连杆,所述作动筒和所述第二连杆还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承力件设有两个,两所述限位承力件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位于两所述限位承力件之间。
10.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06161.9U CN221477566U (zh) | 2023-12-27 | 2023-12-27 | 一种折叠机翼及无人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06161.9U CN221477566U (zh) | 2023-12-27 | 2023-12-27 | 一种折叠机翼及无人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477566U true CN221477566U (zh) | 2024-08-06 |
Family
ID=92376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606161.9U Active CN221477566U (zh) | 2023-12-27 | 2023-12-27 | 一种折叠机翼及无人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477566U (zh) |
-
2023
- 2023-12-27 CN CN202323606161.9U patent/CN22147756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84039B2 (en) | Rudder system for an aircraft | |
CN107976802B (zh) | 一种二维快速控制反射镜 | |
CN109204780A (zh) | 翼型结构和组装翼型结构的方法 | |
CN102762450B (zh) | 调节装置中用于将可调襟翼连接至主翼的调节机构及调节装置 | |
CN103612748B (zh) | 一种适用于飞行器全动v尾的定位驱动机构 | |
JPH10508812A (ja) | ベアリングレスメインロータのためのピッチ調節アッセンブリ | |
US9970190B2 (en) | Rotary joint with actuator, framework construction kit and framework with rotary joints | |
US10589839B2 (en) | Wing for an aircraft | |
CN221477566U (zh) | 一种折叠机翼及无人机 | |
CN202648953U (zh) | 一种车辆转向拉杆耐久性试验装置 | |
CN216943318U (zh) | 一种具有间隙调节机构的电动尾翼 | |
EP3584155A1 (en) | Connection assembly for transmitting loads between two wing elements | |
JP2768827B2 (ja) | 回転翼航空機用ピッチ制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動力学的短縮効果の補正装置および方法 | |
CN108638041B (zh) | 一种模块化机器人 | |
CN104897355A (zh) | 一种折叠翼非线性颤振试验装置 | |
CN111003158A (zh) | 一种襟翼作动器的连接装置 | |
CN109353489B (zh) | 一种无人机多功能襟翼结构 | |
US5344103A (en) | Actuating system for aircraft wing slat and flap panels | |
CN115642868B (zh) | 建筑外墙用光伏支架 | |
CN117554044A (zh) | 一种用于尾桨连接件的内平衡式疲劳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 |
CN111874210A (zh) | 一种舵面连接机构、方法、机翼及飞行器 | |
CN117775336A (zh) | 一种机翼折叠机构及无人机 | |
CN216882638U (zh) | 一种全自动柔性切换转股 | |
CN213985720U (zh) | 转向系统试验台架输出端加载装置及转向系统试验台架 | |
CN115808103A (zh) | 一种栅格舵折叠展开装置及运载火箭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