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0606U - 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容器组及瓶装产品 - Google Patents
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容器组及瓶装产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50606U CN219750606U CN202322332856.6U CN202322332856U CN219750606U CN 219750606 U CN219750606 U CN 219750606U CN 202322332856 U CN202322332856 U CN 202322332856U CN 219750606 U CN219750606 U CN 2197506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bottle
- lower cover
- solute
- top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41000276425 Xiphophorus maculatus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361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190070 Sarracenia purpure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22 drin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907 honey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55 plastic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容器组及瓶装产品。该容器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的内壳和下盖,内壳中形成有用于存放溶质的溶质腔并具有开放的底端部;下盖连接于内壳的底端部以将溶质腔封闭;内壳包括变形部,变形部配置为能够在瓶口插入到接合部中时压缩以允许下盖相对外壳向上移动;下盖具有能够断裂的第一断裂部,内壳还包括刀片部,刀片部配置为在下盖向上移动时使第一断裂部断裂;容器在封闭状态时,变形部处于初始状态,溶质腔被下盖密封;在第一打开状态时,变形部处于压缩状态,第一断裂部断裂以允许溶质腔和瓶子内的空间连通。该容器能够在接合到瓶子的过程中打开以允许其中预存的溶质进入瓶子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料包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容器组及采用这种容器的瓶装产品。
背景技术
一类瓶装饮料设计为即配即饮,在瓶盖内预置液体或固体粉末,液体或固体粉末和瓶子内的液体独立存放、不相混合,在饮用时使瓶盖内的液体或固体粉末流出,和瓶子内的液体混合。目前关于这类瓶盖的文献,如中国专利CN206900965U披露了一种按压式分配瓶盖,其包括套设于本体盖外侧的外盖,所述外盖的内顶壁设置有用于按压所述形变部的按压件,用外盖的沿导槽的滑动来实现对形变部的按压,使用时,消费者用手掌整体按压外盖滑动,从而使外盖下移并驱动形变部形变以戳穿隔膜,从而实现和瓶子内的液体的混合。现有的这类瓶盖通常是装配在瓶子上后,再通过打开操作(例如按压)将瓶盖打开,允许其中的液体或固体粉末能够和瓶子内的液体混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及容器组,其能够在接合到瓶子的过程中打开,以允许其中预存的溶质进入瓶子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该容器的瓶装产品,溶质可独立存放在容器内,且容器在接合到瓶子的过程中被打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包括:
外壳,其具有用于供瓶子的瓶口插入的接合部;
内壳,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壳中形成有用于存放溶质的溶质腔,所述内壳具有开放的底端部;
下盖,其连接于所述内壳的底端部以将所述溶质腔封闭;
其中,所述内壳包括变形部,所述变形部配置为能够在瓶口插入到所述接合部中时压缩以允许所述下盖相对所述外壳向上移动;
所述下盖具有能够断裂的第一断裂部,所述内壳还包括刀片部,所述刀片部配置为在所述下盖向上移动时使所述第一断裂部断裂;
所述容器具有封闭状态和第一打开状态,在所述封闭状态时,所述变形部处于初始状态,所述溶质腔被所述下盖密封;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时,所述变形部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断裂部断裂以允许所述溶质腔和瓶子内的空间连通。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具有第一顶壁和自所述第一顶壁向下延伸的第一环形侧壁,所述内壳具有第二顶壁和第二环形侧壁,所述变形部位于所述第二顶壁和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之间,所述下盖连接在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上;所述第一顶壁和所述第二顶壁抵紧配合,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套设在所述第二环形侧壁外并允许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上下移动。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由塑料一体成型制成,所述变形部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二顶壁和所述第二环形侧壁。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变形部为截顶圆锥形或截顶棱锥形。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具有自所述第一顶壁向下延伸的顶块,所述顶块抵在所述第二顶壁上;所述刀片部自所述第二顶壁向下延伸。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溶质腔中存放有液体或固体粉末,所述溶质腔具有6~30mL的容积。所述下盖具有环形的闷盖部及自所述闷盖部的内边缘向上延伸的回流管,所述第一断裂部设于所述闷盖部上,所述回流管的顶壁上设有能够断裂的第二断裂部;所述内壳还包括用于在所述下盖向上移动时抵压所述第二断裂部使其断裂的凸起;所述容器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时,所述溶质腔和瓶子内的空间通过所述第一断裂部及所述第二断裂部断裂后形成的缺口相互连通以构成气液流通回路。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断裂部和/或所述第二断裂部为壁厚减薄的薄弱部位或凹槽。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闷盖部上还形成有向下延伸的旋拧凸块,所述旋拧凸块偏离所述第一断裂部;或,在俯视视角下,所述第一断裂部包括多段间隔设置的弧形,所述刀片部为与所述第一断裂部相互配合的弧形,所述旋拧凸块位于所述弧形的间隙处。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和所述内壳的底端部通过螺纹连接。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溶质腔中存放有固体粉末,所述溶质腔具有6~30mL的容积。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盖具有呈封闭的板状的底壁。即,在第一/第二打开状态时,仅下盖的第一断裂部断裂形成缺口和瓶子内的缺口或外界连通,下盖上不额外设置用于回流的第二断裂部。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壁的外边缘和所述内壳的底端部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和所述内壳的底端部通过螺纹连接。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容器还具有第二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二打开状态时,所述下盖脱离所述内壳。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容器还包括可移除或破裂的密封膜,所述容器在所述封闭状态时,所述密封膜覆设于所述外壳的下端部上以将所述内壳及所述下盖封闭在所述外壳中;所述容器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时,所述密封膜脱离所述外壳的下端部或破裂。密封膜提供较好的密封及防尘作用;需要打开容器时,将密封膜撕下或刺破后,使容器连接到瓶口上或直接旋转下盖打开溶质腔。密封膜优选为铝箔。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容器在所述封闭状态时,所述下盖的底部和所述接合部持平或低于所述接合部;所述容器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时,所述下盖的底部高于所述接合部。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容器组,包括多个所述的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多个所述容器放置于一包装件中。
优选地,所述包装件为包装袋或包装盒。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瓶装产品,包括瓶子,所述瓶装产品还包括所述的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所述瓶子和所述容器独立设置且所述容器保持在所述封闭状态,所述容器连接到所述瓶子的瓶口上后所述容器处于所述第一打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容器可相对瓶子独立放置,并能够连接到瓶子上,容器接合到瓶子的瓶口上时,瓶口向上推下盖,下盖具有上移的趋势,此时变形部受到向上的挤压而压缩变形,下盖整体向上移动,而刀片部保住不动,其逐渐接触闷盖部上的第一断裂部并将其顶断形成缺口以供溶质腔内的溶质流出,即能够在连接到瓶子的过程打开,使用方便;还可无需配合瓶子而单独使用,使用较为灵活;容器整体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容器的立体图,其中密封膜未示出。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容器的主视图,其中密封膜未示出。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容器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一种外壳的立体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一种外壳的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一种内壳的立体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一种内壳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一种内壳的剖视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一种下盖的立体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一种下盖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一种下盖的剖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容器的立体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容器的剖视图。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内壳的仰视图。
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下盖的仰视图。
图1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下盖的俯视图。
其中,
100、容器;
1、外壳;11、第一顶壁;111、顶块;12、第一环形侧壁;121、接合部;121a、第一内螺纹;122、第一防转齿;
2、内壳;20、溶质腔;21、第二顶壁;211、凸起;22、变形部;23、第二环形侧壁;231、第二内螺纹;232、第二防转齿;24、刀片部;241、加强筋;
3、下盖;31、闷盖部;311、第一断裂部;312、外螺纹;32、回流管;321、第二断裂部;321a、凹槽;33、旋拧凸块;
4、密封膜;
30、底壁;301、第一断裂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图1至图11示出了一种容器,该容器100用于存放溶质,溶质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粉末,典型地如蜂蜜。该容器100能够接合在瓶子上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如图3所示,该容器100包括外壳1、内壳2、下盖3以及密封膜4;具体地,该容器100由外壳1、内壳2、下盖3以及密封膜4构成。外壳1、内壳2和下盖3分别由塑料一体成型制成,外壳1和内壳2的材料优选采用透明或半透明塑料,如透明或半透明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内壳2的材料为聚乙烯,具有较好的弹性,而允许其一部分能够弹性变形。密封膜4为塑料薄膜或金属箔,如铝箔。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外壳1为中空的筒体状,其具有用于供瓶子的瓶口插入的接合部121。外壳1整体为圆柱状,其具有圆形平板状的第一顶壁11和自第一顶壁11向下延伸的圆筒状的第一环形侧壁12。接合部121形成于第一环形侧壁12的下部,其可套在瓶子的瓶口上。接合部121上形成有和瓶口上的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121a。外壳1还具有自第一顶壁11向下延伸的顶块111,用于和内壳2抵接配合。第一环形侧壁12的内表面上还设有和内壳2相互配合的第一防转齿122,第一防转齿122沿上下方向延伸,用于阻止内壳2相对外壳1转动。此外,第一环形侧壁12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方便旋拧的螺纹。
结合图6至图8所示,内壳2中空设置并具有开放的底端部,内壳2中形成有用于存放溶质的溶质腔20,本实施例中的溶质腔具有约30mL的容积。内壳2整体设置于外壳1内。内壳2具有第二顶壁21、变形部22及第二环形侧壁23,变形部22位于第二顶壁21和第二环形侧壁23之间。内壳2整体为圆柱形,第二顶壁21为圆形平板状,第二环形侧壁23为与第一环形侧壁12相互配合的圆筒状,第二顶壁21的直径小于第二环形侧壁23的直径;变形部22为截顶圆锥形或截顶棱锥形,其上边缘连接于第二顶壁21的外周边缘,下边缘连接于第二环形侧壁23的上边缘。变形部22的壁厚小于第二顶壁21和第二环形侧壁23的壁厚,从而在受到外力挤压(特别是沿上下方向的挤压力)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压缩、变形。第二环形侧壁23的下部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二内螺纹231;第二环形侧壁23的外表面上设有与第一防转齿122相互咬合的第二防转齿232,第二防转齿232沿上下方向延伸,用于阻止内壳2相对外壳1转动。内壳2还包括刀片部24,刀片部24自第二顶壁21向下延伸,刀片部24位于第二环形侧壁23内。刀片部24上还设置有加强筋241,加强筋241沿内壳2的径向延伸。内壳2还包括自第二顶壁21向下延伸的凸起211,用于和下盖3相互配合。凸起211位于刀片部24的内侧。
结合图9至图11所示,下盖3也整体位于外壳1内。下盖3包括环形的闷盖部31及自闷盖部31的内边缘向上延伸的回流管32,回流管32的下端开放设置,上端具有一顶壁。闷盖部31上具有能够断裂的第一断裂部311,回流管32的顶壁上设有能够断裂的第二断裂部321。第一断裂部311和第二断裂部321为壁厚减薄的薄弱部位或凹槽321a,能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断裂而形成允许气体或液体经过的缺口。闷盖部31还具有外螺纹312。闷盖部31上还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多个旋拧凸块33,旋拧凸块33偏离第一断裂部311设置。
如图3所示,外壳1套在内壳2外,下盖3也位于外壳1中并连接于内壳2的底端部上以将溶质腔20封闭,密封膜4连接在外壳1的下端部(例如粘接),其可移除或破裂。第二顶壁21位于第一顶壁11的正下方,且上述的顶块111抵在第二顶壁21上,以使第一顶壁11和第二顶壁21抵紧配合。第一环形侧壁12套设在第二环形侧壁23外并允许第二环形侧壁23上下移动。下盖3连接在第二环形侧壁23上;具体地,闷盖部31和内壳2的底端部(第二环形侧壁23的下部)连接,例如通过上述的第二内螺纹231和外螺纹连接,连接的同时还获得较优的密封性能。回流管32向上伸入溶质腔20中,其顶壁靠近凸起211。内壳2上的变形部22配置为能够在瓶口插入到接合部121中时压缩以允许下盖3相对外壳1向上移动;刀片部24配置为在下盖3向上移动时使第一断裂部311断裂;凸起211配置为在下盖3向上移动时抵压第二断裂部321使其断裂。
该容器100具有封闭状态和第一打开状态,在封闭状态时,变形部22处于初始状态,溶质腔20被下盖3密封;在第一打开状态时,变形部22处于压缩状态,第一断裂部311断裂以允许溶质腔20和瓶子内的空间连通。容器100在封闭状态时,密封膜4覆设于外壳1的下端部上以将内壳2及下盖3封闭在外壳1中;容器100在第一打开状态时,密封膜4脱离外壳1的下端部或破裂。容器100在封闭状态时,下盖3的底部和接合部121持平或低于接合部121;容器100在第一打开状态时,下盖3的底部高于接合部121。
本实施例中,容器100转换为第一打开状态的打开原理如下:将密封膜4自外壳1上撕下或将其刺破,使容器100接合到瓶子的瓶口上,例如旋拧到瓶子的瓶口上,瓶口向上推下盖3,下盖3具有上移的趋势,此时变形部22受到向上的挤压而压缩变形,下盖3整体向上移动,而外壳1及内壳2的第二顶壁21保持不动,因此,刀片部24逐渐接触闷盖部31上的第一断裂部311并将其顶断形成下缺口以供溶质腔20内的溶质流出,凸起211逐渐接触回流管32上的第二断裂部321并将其顶断形成上缺口以供瓶子内的空气进入溶质腔20,从而溶质腔20和瓶子内的空间通过第一断裂部311及第二断裂部321断裂后形成的缺口相互连通以构成气液流通回路,避免溶质腔20内形成真空所导致的溶质流出不畅。
在俯视视角下,第一断裂部311包括多段间隔设置的弧形,刀片部24为与第一断裂部311相互配合的弧形,旋拧凸块33位于弧形的间隙处。刀片部24的数量为多个并间隔设置。相应地,外壳1上的顶块111为多个,其中一个和内壳2上的凸起211相对应并位于凸起211的正上方,其他的顶块111和刀片部24相对应并位于刀片部24的正上方。
该容器100还具有第二打开状态,在第二打开状态时,下盖3脱离内壳2。即,容器100不连接瓶子的情况下,也可以打开。打开过程如下:将密封膜4自外壳1上撕下或将其刺破,旋转下盖3上的旋拧凸块33,直接将下盖3自内壳2中旋转拧出即可,然后可将容器100内的溶质倒入其他容器100中,例如水杯中。第一防转齿122和第二防转齿232相互咬合以始终阻止外壳1和内壳2相对旋转。内壳2和下盖3之间也设置咬合齿结构,该咬合齿结构配置为在容器100转换为第一打开状态的过程中阻止内壳2相对下盖3旋转而在容器100转换为第二打开状态的过程中允许下盖3相对内壳2旋转;例如,该咬合齿结构的咬合齿的尺寸和强度远低于第二内螺纹231和外螺纹312,在旋拧下盖3时,该咬合齿结构的咬合齿打滑或被破坏。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容器组,其包括多个上述的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100。多个容器100放置于一包装件中,例如二十个容器为一组封装在一个包装袋或包装盒中。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瓶装产品,包括瓶子和上述的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100。在饮用前,瓶子和容器100独立设置,二者独立放置且容器100保持在封闭状态;在饮用时,容器100连接到瓶子的瓶口上后容器100处于第一打开状态,其中的溶质可流入瓶子内和瓶子中的液体(如水)混合。
本实施例的容器100具有如下特点:容器100可相对瓶子独立放置,能够连接到瓶子上并在连接的过程中打开,使用方便;而且该容器100还可以通过直接手动旋转下盖3打开,具有多种打开方式,可无需配合瓶子而单独使用,使用较为灵活。容器100整体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密封膜提供较好的密封及防尘作用,需要打开容器时,将密封膜撕下或刺破后,使容器连接到瓶口上或直接旋转下盖打开溶质腔。打开后,溶质腔20和瓶子内腔或外界大气构成气液连通回路,利于溶质流出,避免在溶质腔20内形成真空环境而导致溶质流出不畅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的容器100适于存放固体粉末,而不适于存放液体;且溶质腔20的容积较小,例如为6mL;此外,下盖3的结构显著区别于实施例1,内壳2上不设置凸起211。其他部分的结构基本同实施例1。
参照图12至图16所示,下盖3具有为封闭的板状的底壁30,不再额外设置回流柱及第二断裂部等。相应地,内壳2的第二顶壁21整体也为平板状,不需要额外设置向下延伸的凸起;内壳2的上部也具有如实施例1的变形部22。容器100打开后,内壳2上的刀片部24将下盖3上的两个弧形的第一断裂部301顶破形成缺口,仅通过该缺口时溶质腔20和瓶子内的空间或外界连通,溶质腔20内的粉末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该缺口流出。进一步地,弧形的第一断裂部301可通过直线形的凹槽连通形成封闭的弓形。
如图13所示,底壁30的外边缘向上延伸并和内壳2的下端部通过螺纹连接。如图14至图16所示,两个第一断裂部301分别沿下盖3的圆周方向延伸且间隔设置,两个旋拧凸块34对应设置在两个第一断裂部301的两个间隔处;内壳2上的刀片部24也对应为两个,且沿内壳2的圆周方向延伸并间隔设置,其数量和位置与第一断裂部一一对应。每个刀片部24上设置有一或多个沿径向延伸的加强筋241。
实施例2的容器100也能够在接合到瓶子的过程中打开,还可以单独旋拧下盖3打开。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封闭状态时,外壳1的底部设置铝箔等密封膜4,用以提供较好的密封性能,且具有防尘功能;在使用时先将铝箔撕下或刺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上”、“下”、 “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其具有用于供瓶子的瓶口插入的接合部;
内壳,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壳中形成有用于存放溶质的溶质腔,所述内壳具有开放的底端部;
下盖,其连接于所述内壳的底端部以将所述溶质腔封闭;
其中,所述内壳包括变形部,所述变形部配置为能够在瓶口插入到所述接合部中时压缩以允许所述下盖相对所述外壳向上移动;
所述下盖具有能够断裂的第一断裂部,所述内壳还包括刀片部,所述刀片部配置为在所述下盖向上移动时使所述第一断裂部断裂;
所述容器具有封闭状态和第一打开状态,在所述封闭状态时,所述变形部处于初始状态,所述溶质腔被所述下盖密封;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时,所述变形部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断裂部断裂以允许所述溶质腔和瓶子内的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第一顶壁和自所述第一顶壁向下延伸的第一环形侧壁,所述内壳具有第二顶壁和第二环形侧壁,所述变形部位于所述第二顶壁和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之间,所述下盖连接在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上;所述第一顶壁和所述第二顶壁抵紧配合,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套设在所述第二环形侧壁外并允许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由塑料一体成型制成,所述变形部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二顶壁和所述第二环形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为截顶圆锥形或截顶棱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具有自所述第一顶壁向下延伸的顶块,所述顶块抵在所述第二顶壁上;所述刀片部自所述第二顶壁向下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质腔中存放有液体或固体粉末,所述溶质腔具有6~30mL的容积;所述下盖具有环形的闷盖部及自所述闷盖部的内边缘向上延伸的回流管,所述第一断裂部设于所述闷盖部上,所述回流管的顶壁上设有能够断裂的第二断裂部;所述内壳还包括用于在所述下盖向上移动时抵压所述第二断裂部使其断裂的凸起;所述容器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时,所述溶质腔和瓶子内的空间通过所述第一断裂部及所述第二断裂部断裂后形成的缺口相互连通以构成气液流通回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断裂部和/或所述第二断裂部为壁厚减薄的薄弱部位或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闷盖部上还形成有向下延伸的旋拧凸块,所述旋拧凸块偏离所述第一断裂部;或,在俯视视角下,所述第一断裂部包括多段间隔设置的弧形,所述刀片部为与所述第一断裂部相互配合的弧形,所述旋拧凸块位于所述弧形的间隙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质腔中存放有固体粉末,所述溶质腔具有6~30mL的容积;所述下盖具有呈封闭的板状的底壁,所述底壁的外边缘和所述内壳的底端部通过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还具有第二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二打开状态时,所述下盖脱离所述内壳。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还包括可移除或破裂的密封膜,所述容器在所述封闭状态时,所述密封膜覆设于所述外壳的下端部上以将所述内壳及所述下盖封闭在所述外壳中;所述容器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时,所述密封膜脱离所述外壳的下端部或破裂。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在所述封闭状态时,所述下盖的底部和所述接合部持平或低于所述接合部;所述容器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时,所述下盖的底部高于所述接合部。
13.一种容器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多个所述容器放置于一包装件中。
14.一种瓶装产品,包括瓶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装产品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所述瓶子和所述容器独立设置且所述容器保持在所述封闭状态,所述容器连接到所述瓶子的瓶口上后所述容器处于所述第一打开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32856.6U CN219750606U (zh) | 2023-08-30 | 2023-08-30 | 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容器组及瓶装产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32856.6U CN219750606U (zh) | 2023-08-30 | 2023-08-30 | 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容器组及瓶装产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50606U true CN219750606U (zh) | 2023-09-26 |
Family
ID=88091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32856.6U Active CN219750606U (zh) | 2023-08-30 | 2023-08-30 | 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容器组及瓶装产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50606U (zh) |
-
2023
- 2023-08-30 CN CN202322332856.6U patent/CN2197506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670678B1 (en) | Dispensing cap for a container | |
JP6061921B2 (ja) | 容器の内容物に添加物を導入するための手段を有する容器閉鎖具 | |
EP1928760B1 (en) | A closure | |
CN114206748B (zh) | 用于封闭液体乃至糊状产品的容器的装置以及由这种装置封闭的再填充物 | |
US10543963B2 (en) | Closure comprising a pierceable part and container provided with such closure | |
EP2110332B1 (en) | Press-open type storage device with prestressed to open closure | |
KR101202811B1 (ko) | 용기마개 | |
US20030150748A1 (en) | Multi-component mixing | |
JP2006506292A (ja) | 液体容器の排出アセンブリ | |
JP2007204105A (ja) | 二剤混合容器 | |
US5884810A (en) | Dispenser having a breakable and replaceable membrane for a rigid container for liquids | |
US6669013B1 (en) | Disposable baby bottle | |
CN219750606U (zh) | 能够连接瓶子的容器、容器组及瓶装产品 | |
JP4269254B2 (ja) | 二剤混合滴下容器 | |
US8104610B2 (en) |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mixing different materials | |
US7617929B2 (en) |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mixing different materials in a pouch container | |
JP4048064B2 (ja) | 二剤混合滴下容器 | |
JP4794880B2 (ja) | 液だれ防止中栓付きキャップ | |
JP2008162626A (ja) | 内容物混合装置 | |
JP4451278B2 (ja) | 二剤混合容器 | |
CN216862338U (zh) | 一种可替换重复使用的包装 | |
CN220097148U (zh) | 一种多腔容器 | |
CN217436531U (zh) | 口腔清洁包装瓶和清洁口腔的产品 | |
JP4013039B2 (ja) | 二剤混合滴下容器 | |
JP2579995Y2 (ja) | チューブ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5 Address after: 547000, No. 1080-4 Chengbei Road, Bama Town, Bama Yao Autonomous County, Hech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Guangxi Bama Sweet Home Bee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235 Gongtang Road, Luzhi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RAPID PRECISION MOLD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