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389729U - 一种易清洁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易清洁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9729U
CN219389729U CN202223342706.5U CN202223342706U CN219389729U CN 219389729 U CN219389729 U CN 219389729U CN 202223342706 U CN202223342706 U CN 202223342706U CN 219389729 U CN219389729 U CN 219389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air
cavity
air cavity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427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凯
潘叶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tt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tt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tt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tt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427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9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9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9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清洁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具有安装通道和二次空气通道,二次空气通道包括横向布置的进气通道和竖向布置的内空气腔,进气通道的径向内端连通内空气腔,在内空气腔顶部形成有连通其的空气孔组,在内空气腔底部设有安装孔,安装通道通过安装孔与内空气腔相连通;以及点火感应针,设置于安装通道内,且其上端穿过安装孔并延伸至内空气腔内,点火感应针与安装孔的孔壁密封连接,空气孔组高于点火感应针顶部。本实用新型的易清洁燃烧器,不仅可以避免溢液或溢渣流进底壳内部,使燃烧器易于清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溢渣掉在点火感应针上,以防引起感应失效,保证点火感应更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易清洁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清洁燃烧器。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三环火家用燃气灶,若是内火盖布设两环火,则其内环火通常因为没有单独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而燃烧得不好。
燃气灶在烹饪时若出现溢液,需尽量防止溢液流进底壳内部,不然则会影响橱柜下部空间的清洁。此外,若溢液或溢渣掉在燃烧器的分气盘上,导致分气盘不易清洁;若溢液或溢渣掉在燃烧器的点火感应针上,还可能会影响燃烧器下次的点火和感应,影响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易清洁燃烧器,不仅可以避免溢液或溢渣流进底壳内部,使燃烧器易于清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溢渣掉在点火感应针上,以防引起感应失效,保证点火感应更可靠。
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易清洁燃烧器,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易清洁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具有安装通道和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二次空气通道包括横向布置的进气通道和竖向布置的内空气腔,所述进气通道的径向内端连通所述内空气腔,在所述内空气腔顶部形成有连通其的空气孔组,在所述内空气腔底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通道设置于所述内空气腔的正下方,且其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内空气腔相连通;以及点火感应针,设置于所述安装通道内,且其上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延伸至所述内空气腔内,所述点火感应针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密封连接,所述空气孔组高于所述点火感应针顶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内空气腔的底部一体成型设有朝上延伸并位于所述安装孔外围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与所述点火感应针密封连接或间隙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与所述点火感应针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或者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与所述点火感应针外侧壁过盈配合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安装通道的侧壁固设有朝其内部延伸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有供所述点火感应针穿过的开孔,所述点火感应针的下端穿设于所述开孔并与所述支撑座相抵接和/或紧固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器本体还具有位于所述内空气腔径向内侧或外侧的内环气腔,在所述燃烧器本体顶部设有连通所述内环气腔的内火孔组,在所述内环气腔靠近所述内空气腔的腔壁设有点火孔组,所述内空气腔与所述内环气腔通过所述点火孔组相连通,所述点火感应针位于所述点火孔组的出气方向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器本体还具有外环气腔,所述外环气腔位于所述内空气腔和所述内环气腔的外围,在所述燃烧器本体的顶部径向外侧或外侧壁设有外火孔组,所述外火孔组连通所述外环气腔;所述二次空气通道还包括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位于所述外环气腔的径向内侧并连通所述进气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器本体还具有中环气腔,所述出气通道位于所述外环气腔与所述中环气腔之间,在所述燃烧器本体的顶部或所述中环气腔的外腔壁设有中火孔组,所述中火孔组连通所述中环气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器本体包括炉头和火盖组件,所述炉头具有所述安装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安装孔,所述火盖组件盖设于所述炉头上,在所述火盖组件与所述炉头之间形成有所述内空气腔,所述点火感应针分别穿设于所述安装通道和所述安装孔并伸入到所述内空气腔内,所述炉头连接或抵接所述点火感应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头包括炉头本体和分气盘,所述炉头本体具有朝下开口的所述安装通道,所述火盖组件通过所述分气盘连接所述炉头本体,在所述火盖组件与所述分气盘之间形成有所述内空气腔,在所述分气盘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进气通道和一所述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气盘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分气盘包括分体式的下分气盘和上分气盘,所述上分气盘通过所述下分气盘与所述炉头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分气盘设有所述安装孔,在所述下分气盘与所述上分气盘之间形成有至少两个所述进气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易清洁燃烧器,通过将点火感应针设置于所述内空气腔内并位于空气孔组下方,一来实现了将点火感应针隐藏在燃烧器本体内,使燃烧器外观更简洁,二来空气孔组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溢渣掉在内空气腔内和点火感应针上,以防引起感应失效,保证点火感应更可靠;
2.内空气腔通过进气通道连通外界大气,点火感应针与内空气腔底部的安装孔的孔壁相密封连接,使得进气通道既是燃烧器燃烧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又是溢液发生时的排溢通道,当溢液或溢渣通过空气孔组流进内空气腔后,只能通过进气通道流出燃烧器本体外,无法通过点火感应针与安装孔的配合处向下流进底壳内部,使燃烧器易于清洁,并且不会影响到燃气灶下部橱柜空间的清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易清洁燃烧器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易清洁燃烧器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体式分气盘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易清洁燃烧器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易清洁燃烧器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分体式分气盘的爆炸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分体式分气盘的剖视图。
图中:1-燃烧器本体,101-安装通道,1021-进气通道,1022-内空气腔,1023-出气通道,103-安装孔,104-环形凸台,105-支撑座,1051-开孔,106-内环气腔,107-外环气腔,108-中环气腔;11-炉头本体,111-内混气腔,112-中混气腔,113-外混气腔;12-分气盘,1201-中心空气腔,1202-内分气腔,1203-中分气腔,1204-外环空气腔,1205-外分气腔,1206-外空气通道,1207-内空气通道,121-下分气盘,1210-安装部,1211-下通气孔,1212-下间隙,122-上分气盘,1221-上通气口,1222-上凹槽;13-内火盖,131-二次空气孔,132-内环火孔,133-点火孔,134-中环火孔;14-外火盖,141-外环火孔;2-点火感应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实施例1
参考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清洁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1和可拆卸安装于燃烧器本体1上的点火感应针2。燃烧器本体1具有二次空气通道(图中未示出)和用于装配点火感应针2的安装通道101,其中,二次空气通道包括横向布置的进气通道1021和竖向布置的内空气腔1022,进气通道1021的径向内端连通内空气腔1022,进气通道1021的径向外端贯穿燃烧器本体1的外侧壁,以使内空气腔1022通过进气通道1021连通外界大气。在内空气腔1022的顶部形成有连通其的空气孔组(图中未示出);在内空气腔1022的底部设有供点火感应针1穿过的一安装孔103。安装通道101设置于内空气腔1022的正下方,并且安装通道101通过安装孔103与内空气腔1022相连通。
点火感应针2设置于安装通道101内,该点火感应针2的上端穿过安装孔103并延伸至内空气腔1022内。在本实施例中,点火感应针2顶部低于空气孔组,以实现将点火感应针2隐藏在燃烧器本体1内,使整个燃烧器外观更简单;点火感应针2与安装孔103的孔壁相密封连接,以使点火感应针2与内空气腔1022底部密封连接。由此,当烹饪过程中发生溢锅时,空气孔组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溢渣掉在内空气腔1022内和点火感应针2上,以防引起感应失效,保证点火感应更可靠;溢液或溢渣通过空气孔组流进内空气腔1022后,由于点火感应针2与安装孔103的孔壁相密封连接,无法通过点火感应针2与安装孔103的配合处向下依次流进安装通道101和底壳内部,只能通过进气通道1021流出燃烧器本体1外,使燃烧器易于清洁,并且不会影响到燃气灶下部橱柜空间的清洁。可见,本实施例的进气通道1021,既是燃烧器燃烧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又是溢液发生时的排溢通道。
为了保证安装孔103与点火感应针2的配合处的气密性能,可以在安装孔103的孔壁与点火感应针2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图中未示出),当然,也可以设计为安装孔103的孔壁与点火感应针2外侧壁过盈配合连接。
为了进一步防止流入内空气腔1022底部的溢液通过安装孔103与点火感应针2的配合处流进燃气灶的底壳内部,在内空气腔1022底部一体成型设有朝上延伸并位于安装孔103外围的环形凸台104,环形凸台104作为防溢凸台,该防溢凸台与点火感应针2密封连接或间隙配合。可选地,环形凸台104与点火感应针2可以通过密封圈或过盈配合方式来实现密封连接。
参考图1-4,为了防止点火感应针2发生周向位移,本实施例的安装孔103为长圆孔,例如长圆孔可以为椭圆形孔或腰型孔,对应的,点火感应针2在安装孔103处的水平截面积线形设计为与长圆孔相适配。
为了使点火感应针2牢固可靠安装在燃烧器本体1上,在安装通道101的侧壁固设有朝其内部延伸的支撑座105,支撑座105设有供点火感应针2穿过的开孔1051,点火感应针2的下端穿设于开孔1051并与支撑座105相抵接和/或紧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开孔1051包括相连通的下通孔和上通孔,上通孔的水平截面积大于下通孔的水平截面积,以在两者的配合处形成支撑台,该支撑台抵接点火感应针并对点火感应针2进行下限位,以防止点火感应针向下脱出。当然,也可以通过螺钉将点火感应针2紧固连接在支撑座105上,以确保点火感应针2可靠连接燃烧器本体1。
空气孔组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二次空气孔131,每个二次空气孔131连通内空气腔1022,这样,通过多个二次空气孔131,一来起到均气、分气效果,二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溢渣掉在内空气腔1022内和点火感应针2上。在本实施例中,部分二次空气孔131设计为位于点火感应针2的正上方,以使这部分二次空气孔131,即使燃烧器燃烧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又是供火焰穿过的传火通道或火焰感应通道,使得点火感应针2能够透过这部分二次空气孔131感应燃烧器是否熄火。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全部二次空气孔131均设计为不位于点火感应针2正上方,以实现避免溢液或溢渣通过二次空气孔131掉落在点火感应针2上,有效保证点火感应更可靠。
参考图1,燃烧器本体1还具有位于内空气腔1022径向内侧或外侧的内环气腔106,在燃烧器本体1顶部对应内环气腔106的位置处设有连通内环气腔106的内火孔组(图中未示出),燃气在内火孔组处点火燃烧形成内环火。在本实施例中,内环气腔106设计为位于内空气腔1022径向外侧,内火孔组设置于燃烧器本体1顶部并位于空气孔组外围,这样,从空气孔组向上喷出的二次空气,可以向内环火径向内侧补充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使内环火燃烧更充分。
可选地,内火孔组包括沿径向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一圈内环火孔组,每圈内环火孔组包括沿周向方向间隔布置的内环火孔132,每个内环火孔132连通内环气腔106。每个二次空气孔131的直径设计为大于每个内环火孔132的直径。
在内环气腔106靠近内空气腔1022的腔壁设有点火孔组(图中未示出),内空气腔1022与内环气腔106通过点火孔组相连通,点火感应针2位于点火孔组的出气方向上,用于点燃从点火孔组喷出的燃气,点火火焰能够通过空气孔组向上传火至内火孔组处,以引燃从内火孔组向上喷出的燃气。
为确保燃烧器具有多环火力,燃烧器本体1还具有外环气腔107,外环气腔107位于内空气腔1022和内环气腔106的外围,在燃烧器本体1的顶部径向外侧或外侧壁设有外火孔组,外火孔组连通外环气腔107,燃气在外火孔组处点火燃烧形成外环火。在本实施例中,内环气腔106位于外环气腔107与内空气腔1022之间,外火孔组设置于燃烧器本体1外侧壁且其包括沿周向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外环火孔141,每个外环火孔141连通外环气腔107。
二次空气通道还包括呈环形且顶部敞开的出气通道1023,出气通道1023位于外环气腔107的径向内侧且其下端连通进气通道1021。当外火孔组设置于燃烧器本体1顶部径向外侧时,可以出气通道1023,为外环火径向内侧补充燃烧所需二次空气,确保外环火径向内侧燃烧更充分;当燃烧器只有内环火和外环火时,内环气腔106与进气通道1021相靠近布置,此时,从出气通道1023向上传输的二次空气,可以为内环火径向外侧补充燃烧所需二次空气,以使内环火径向外侧燃烧更充分。
本实施例燃烧器具有三环火,燃烧器本体1还具有中环气腔108,出气通道1023位于外环气腔107与中环气腔108之间。在中环气腔108的外腔壁设有中火孔组(图中未示出),中火孔组分别连通中环气腔108和出气通道1023,当然,也可以将中火孔组改为设置在燃烧器本体1顶部并连通中环气腔108,燃气在中火孔组处点火燃烧形成中环火。由此,将中环气腔108设计为与进气通道1021相靠近布置,使得从出气通道1023向上传输的二次空气,可以为中环火径向外侧补充燃烧所需二次空气,使中环火径向外侧燃烧更充分。
参考图3-4,本实施例的燃烧器本体1包括炉头和火盖组件,炉头具有安装通道101、进气通道1021和安装孔103。火盖组件盖设于炉头上,在火盖组件与炉头之间形成有内空气腔1022,当然还形成有出气通道1023,在火盖组件顶部对应内空气腔1022的位置处设有空气孔组。点火感应针2分别穿设于安装通道101和安装孔103并伸入到内空气腔1022内,该点火感应针2隐藏在火盖组件下方并连接或抵接炉头。
炉头包括炉头本体11和分气盘12,炉头本体11和分气盘12可以一体铸造,以使炉头为一体式结构;当然,炉头本体11和分气盘12也可以为分开铸造,以使炉头为分体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分气盘12与炉头本体11可拆卸连接为一体。炉头本体11具有朝下开口的安装通道101,在安装通道101的侧壁一体成型设有支撑座105。炉头本体11还具有沿径向方向由内往外布置的内混气腔111、中混气腔112和外混气腔113,内混气腔111位于安装通道10外围并构成内环气腔106的下部分,中混气腔112构成中环气腔的下部分,外混气腔113构成外环气腔的下部分。
火盖组件包括内火盖13和位于内火盖13外围的外火盖14,内火盖13和外火盖14通过同一分气盘可拆卸连接炉头本体11。在火盖组件的内火盖13与分气盘12之间形成有沿径向方向由内往外布置的内空气腔1022、内环气腔106的上部分和内环气腔的上部分,在火盖组件的外火盖14与分气盘12之间外环气腔的上部分。外火盖14外侧壁设有外火孔组,内火盖13外侧壁设有中火孔组,在内火盖13顶部设有空气孔组和内火孔组。
参考图3-4,在本实施例中,分气盘12为一体式结构。在分气盘12上设有沿径向方向由内往外布置的中心空气腔1201、内分气腔1202、中分气腔1203、外环空气腔1204和外分气腔1205,其中,中心空气腔1201构成部分内空气腔1022,外环空气腔1204构成出气通道1023。内分气腔1202构成部分内环气腔并串联在内环气腔上下两部分之间,同理,中分气腔1203构成部分中环气腔并串联在中环气腔上下两部分之间,外分气腔1205构成部分外环气腔并串联在外环气腔上下两部分之间。
在分气盘12上还设有至少两个进气通道1021、一安装孔103和一环形凸台104,每个进气通道1021包括外空气通道1206和内空气通道1207,其中外空气通道1206横向贯穿外分气腔1205并连通外环空气腔1204或出气通道1023,内空气通道1207依次横向贯穿内分气腔1202和中分气腔1203,中心空气腔1201或内空气腔1022通过内空气通道1207连通外空气通道1206或外环空气腔1204。
实施例2
参考图5-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分气盘12为分体式结构,该分气盘12包括分体式的下分气盘121和上分气盘122,上分气盘122通过下分气盘121与炉头本体11可拆卸连接。下分气盘121设有安装孔103和环形凸台104,在下分气盘121上还设有沿径向方向由内往外布置的中心空气腔1201、内分气腔1202和中分气腔1203。上分气盘122形成有外分气腔1205。在下分气盘121与上分气盘122之间形成有至少两个进气通道1021、一出气通道1023。
在本实施例中,内火盖13可拆卸地盖设于下分气盘121上并位于上分气盘122径向内侧,外火盖14可拆卸地盖设于上分气盘122上。
可见,通过将分气盘12设计为分体式结构,下分气盘121密封连接炉头本体11,上分气盘122分别可拆卸连接下分气盘121和外火盖14,使得下分气盘121和外火盖14可以取下,便于用户进行清洁。此外,可以取下内火盖13,便于用户清洁内火盖13和/或更换点火感应针2。
参考图6-8,下分气盘121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沿径向方向由内往外布置的中心空气腔1201、内分气腔1202和中分气腔1203,内空气通道1207分别横向贯穿内分气腔1202和中分气腔1203。在下分气盘121径向外侧设有周向间隔布置的四个下通气孔1211,当然下通气孔1211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三个,全部下通气孔1211位于中分气腔1203的外围。在相邻下通气孔1211之间形成有下间隙1212。在每个下通气孔1211的孔壁上一体成型设有一安装部1210,下分气盘121通过安装部1210紧固连接炉头本体11。
上分气盘122可拆卸连接下分气盘121并位于中分气腔1203外围,在中分气腔1203外侧壁与上分气盘122的内环壁之间形成有出气通道或外环空气腔1204。上分气盘122对应下通气孔1211的位置处形成有上通气口1221,外分气腔1205依次通过上通气口1221、下通气孔1211连通外混气腔113。在相邻上通气口1221之间形成有朝下开口的上凹槽1222,上凹槽1222与下间隙1212相围合形成外空气通道1206。由此,通过取下上分气盘122,可以对下间隙1212和内空气通道1207等部位进行清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易清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烧器本体(1),具有安装通道(101)和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二次空气通道包括横向布置的进气通道(1021)和竖向布置的内空气腔(1022),所述进气通道(1021)的径向内端连通所述内空气腔(1022),在所述内空气腔(1022)顶部形成有连通其的空气孔组,在所述内空气腔(1022)底部设有安装孔(103),所述安装通道(101)设置于所述内空气腔(1022)的正下方,且其通过所述安装孔(103)与所述内空气腔(1022)相连通;以及
点火感应针(2),设置于所述安装通道(101)内,且其上端穿过所述安装孔(103)并延伸至所述内空气腔(1022)内,所述点火感应针(2)与所述安装孔(103)的孔壁密封连接,所述空气孔组高于所述点火感应针(2)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清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空气腔(1022)的底部一体成型设有朝上延伸并位于所述安装孔(103)外围的环形凸台(1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清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孔(103)的孔壁与所述点火感应针(2)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或者所述安装孔(103)的孔壁与所述点火感应针(2)外侧壁过盈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清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通道(101)的侧壁固设有朝其内部延伸的支撑座(105),所述支撑座(105)设有供所述点火感应针(2)穿过的开孔(1051),所述点火感应针(2)的下端穿设于所述开孔(1051)并与所述支撑座(105)相抵接和/或紧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清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本体(1)还具有位于所述内空气腔(1022)径向内侧或外侧的内环气腔(106),在所述燃烧器本体(1)顶部设有连通所述内环气腔(106)的内火孔组,在所述内环气腔(106)靠近所述内空气腔(1022)的腔壁设有点火孔组,所述内空气腔(1022)与所述内环气腔(106)通过所述点火孔组相连通,所述点火感应针(2)位于所述点火孔组的出气方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易清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本体(1)还具有外环气腔(107),所述外环气腔(107)位于所述内空气腔(1022)和所述内环气腔(106)的外围,在所述燃烧器本体(1)的顶部径向外侧或外侧壁设有外火孔组,所述外火孔组连通所述外环气腔(107);所述二次空气通道还包括出气通道(1023),所述出气通道(1023)位于所述外环气腔(107)的径向内侧并连通所述进气通道(10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易清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本体(1)还具有中环气腔(108),所述出气通道(1023)位于所述外环气腔(107)与所述中环气腔(108)之间,在所述燃烧器本体(1)的顶部或所述中环气腔(108)的外腔壁设有中火孔组,所述中火孔组连通所述中环气腔(108)。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易清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本体(1)包括炉头和火盖组件,所述炉头具有所述安装通道(101)、所述进气通道(1021)和所述安装孔(103),所述火盖组件盖设于所述炉头上,在所述火盖组件与所述炉头之间形成有所述内空气腔(1022),所述点火感应针(2)分别穿设于所述安装通道(101)和所述安装孔(103)并伸入到所述内空气腔(1022)内,所述炉头连接或抵接所述点火感应针(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易清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包括炉头本体(11)和分气盘(12),所述炉头本体(11)具有朝下开口的所述安装通道(101),所述火盖组件通过所述分气盘连接所述炉头本体(11),在所述火盖组件与所述分气盘(12)之间形成有所述内空气腔(1022),在所述分气盘(12)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进气通道(1021)和一所述安装孔(10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易清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盘(12)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分气盘(12)包括分体式的下分气盘(121)和上分气盘(122),所述上分气盘(122)通过所述下分气盘(121)与所述炉头本体(11)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分气盘(121)设有所述安装孔(103),在所述下分气盘(121)与所述上分气盘(122)之间形成有至少两个所述进气通道(1021)。
CN202223342706.5U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易清洁燃烧器 Active CN219389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2706.5U CN219389729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易清洁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2706.5U CN219389729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易清洁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9729U true CN219389729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9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42706.5U Active CN219389729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易清洁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97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40200B1 (en) Improved gas burner for cooking appliances
US6607378B2 (en) Ignition flame for gas cooking burners
US6035846A (en) Gas burner
US9423138B2 (en) Gas cooktop with radiant burner arrangement
CN109114556B (zh) 一种燃烧器
CN110440246B (zh) 一种自清洁防堵燃气燃烧器
JP5432698B2 (ja) コンロ用ガスバーナ
CN219389729U (zh) 一种易清洁燃烧器
CN211876028U (zh) 一种防干烧双环火灶具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9539327B (zh) 一种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CN216868479U (zh) 燃烧器火盖及燃气灶具
CN212227022U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炉头、燃烧器及灶具
CN112128749A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219318423U (zh) 一种三环火燃烧器
CN211822508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20038544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6182158A (zh) 一种三环火燃烧器
CN218295719U (zh) 具有三环火的燃烧器
CN215489732U (zh) 一种燃烧器
TW202022293A (zh) 瓦斯爐用燃燒器以及瓦斯爐
CN222316973U (zh) 外环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22578232U (zh) 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21258846U (zh) 一种用于灶具的全预混燃烧器
CN219674219U (zh) 一种内火盖及其燃烧器
CN213777714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及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