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8959U - 一种热电联供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电联供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918959U CN218918959U CN202222654479.3U CN202222654479U CN218918959U CN 218918959 U CN218918959 U CN 218918959U CN 202222654479 U CN202222654479 U CN 202222654479U CN 218918959 U CN218918959 U CN 2189189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generation system
- inlet
- communicated
- water tank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电联供系统,包括燃料电池模组与水循环系统;所述燃料电池模组包括电堆、热交换器、节温器以及散热器,所述电堆包括出液口以及进液口,所述出液口、热交换器、节温器、散热器、进液口依次连通;所述节温器的另一出口与进液口连通;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储热水箱以及水泵,所述热交换器、储热水箱以及水泵三者依次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燃料电池模组作为热电联供系统的基础,电堆产生的电能则可以直接利用,解决燃料电池系统本身余热利用的目的,提高能量的综合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电联供系统。
背景技术
家用热电联供(也叫做热电联产,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控制发电方式,在向用户输出电能的同时,也向用户输出热能)是燃料电池应用领域一个具有广泛前景的方向,是利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同时向用户供给电能和热能。燃料电池具有零排放或近零排放、运行平稳无噪声、燃料获取范围广、可靠性高等优点,同时在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有余热产生,热电联供系统可以利用燃料电池产生能量,同时可以有效利用燃料电池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对于家用场景热电联供可以提供稳定的电能来源,同时解决日常家庭生活热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燃料电池为基础的热电联供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热电联供系统,包括燃料电池模组与水循环系统;
所述燃料电池模组包括电堆、热交换器、节温器以及散热器,所述电堆包括出液口以及进液口,所述出液口、热交换器、节温器、散热器、进液口依次连通;所述节温器的另一出口与进液口连通。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储热水箱以及水泵,所述热交换器、储热水箱以及水泵三者依次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
进一步的,所述热电联供系统还包括散热模组,所述散热模组包括膨胀水箱、去离子器、排气管路、冷却液补水路;
所述电堆还包括排气口和冷却液补充口,所述膨胀水箱通过排气管路与排气口连通,通过冷却液补水路与冷却液补充口连通;
所述散热器、去离子器、膨胀水箱依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膨胀水箱与储热水箱内分别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处设置有过滤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堆还包括有空气进口,所述空气进口上连接有空滤。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进口与空滤之间还设置有空气流量计。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进口与散热出口,所述散热进口与散热出口上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储热水箱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热交换器与出热水箱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储热水箱与水泵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堆还包括有氢气进口;
所述热电联供系统还包括氢气供给模块,所述氢气供给模块与氢气进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燃料电池模组作为热电联供系统的基础,当处于冬季或环境温度较低,节温器全开,通过热交换器带走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热量,供给水循环系统实现家庭生活用水;当处于夏季或环境温度较高时,或无生活热水的需求,节温器关闭,通过散热器带走燃料电池系统本身产生的热量;而电堆产生的电能则可以直接利用,或者通过DCAC转换器转换使用,解决燃料电池系统本身余热利用的目的,提高能量的综合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热电联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电堆;2、热交换器;3、节温器;4、散热器;5、储热水箱;6、水泵;7、膨胀水箱;8、去离子器;9、排气管路;10、冷却液补水路;11、液位传感器;12、过滤器;13、空滤;14、空气流量计;15、温度传感器;16、氢气供给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热电联供系统,包括燃料电池模组与水循环系统;
所述燃料电池模组包括电堆1、热交换器2、节温器3以及散热器4,所述电堆1包括出液口以及进液口,所述出液口、热交换器2、节温器3、散热器4、进液口依次连通;所述节温器3的另一出口与进液口连通。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储热水箱5以及水泵6,所述热交换器2、储热水箱5以及水泵6三者依次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
所述热电联供系统还包括散热模组,所述散热模组包括膨胀水箱7、去离子器8、排气管路9、冷却液补水路10;
所述电堆1还包括排气口和冷却液补充口,所述膨胀水箱7通过排气管路9与排气口连通,通过冷却液补水路10与冷却液补充口连通;
所述散热器4、去离子器8、膨胀水箱7依次连通。
所述膨胀水箱7与储热水箱5内分别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1。
所述进液口处设置有过滤器12。
所述电堆1还包括有空气进口,所述空气进口上连接有空滤13。
所述空气进口与空滤13之间还设置有空气流量计14。
所述散热器4包括散热进口与散热出口,所述散热进口与散热出口上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5;
所述储热水箱5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5,所述热交换器2与出热水箱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5,所述储热水箱5与水泵6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5。
所述电堆1还包括有氢气进口;
所述热电联供系统还包括氢气供给模块16,所述氢气供给模块16与氢气进口连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电池模组与水循环系统;
所述燃料电池模组包括电堆、热交换器、节温器以及散热器,所述电堆包括出液口以及进液口,所述出液口、热交换器、节温器、散热器、进液口依次连通;所述节温器的另一出口与进液口连通。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储热水箱以及水泵,所述热交换器、储热水箱以及水泵三者依次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联供系统还包括散热模组,所述散热模组包括膨胀水箱、去离子器、排气管路、冷却液补水路;
所述电堆还包括排气口和冷却液补充口,所述膨胀水箱通过排气管路与排气口连通,通过冷却液补水路与冷却液补充口连通;
所述散热器、去离子器、膨胀水箱依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水箱与储热水箱内分别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处设置有过滤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堆还包括有空气进口,所述空气进口上连接有空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口与空滤之间还设置有空气流量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进口与散热出口,所述散热进口与散热出口上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储热水箱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热交换器与出热水箱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储热水箱与水泵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堆还包括有氢气进口;
所述热电联供系统还包括氢气供给模块,所述氢气供给模块与氢气进口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54479.3U CN218918959U (zh) | 2022-10-10 | 2022-10-10 | 一种热电联供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54479.3U CN218918959U (zh) | 2022-10-10 | 2022-10-10 | 一种热电联供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918959U true CN218918959U (zh) | 2023-04-25 |
Family
ID=86046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54479.3U Active CN218918959U (zh) | 2022-10-10 | 2022-10-10 | 一种热电联供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91895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380608A (zh) * | 2024-06-20 | 2024-07-23 | 山东浪潮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楼宇综合能源用热电控制系统 |
-
2022
- 2022-10-10 CN CN202222654479.3U patent/CN21891895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380608A (zh) * | 2024-06-20 | 2024-07-23 | 山东浪潮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楼宇综合能源用热电控制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705808U (zh) | 一种燃料电池轨道交通车辆液氢综合利用系统 | |
CN111442326A (zh) | 一种新型太阳能智能热电联供系统 | |
CN108317767A (zh) |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 |
CN110635150B (zh) | 一种多燃料电池模块联用的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 |
CN114046572A (zh) | 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建筑冷热电联供系统及方法 | |
CN115074751A (zh) | 一种可连续稳定运行的高温电解制氢系统、方法及其应用 | |
CN218918959U (zh) | 一种热电联供系统 | |
CN109728324A (zh) | 一种带有冷却水水质控制的新能源客车燃料电池系统 | |
CN204668398U (zh) | 一种利用相变冷却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 | |
CN110061696A (zh) | 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热电联合系统及方法 | |
CN118431522A (zh) | 一种固态储氢综合能源系统的热管理装置 | |
CN210856090U (zh) | 一种储能型分布式能源系统 | |
CN201467025U (zh) | 一种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 | |
CN214625114U (zh) | 一种液氢燃料电池余热回收系统 | |
CN216591885U (zh) | 一种空气能热电联供供暖系统 | |
CN211953302U (zh) | 一种太阳能半导体发电系统 | |
CN212012243U (zh) | 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的楼宇综合能源供应系统 | |
CN110690478B (zh) | 一种多燃料电池模块联用的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 |
CN114963274A (zh) | 一种风光电地热耦合的分布式供热系统及方法 | |
CN208124667U (zh) |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 | |
CN113623157A (zh) | 集太阳能熔盐蓄热与sofc的发电储能一体化系统及工作方法 | |
CN110285398A (zh) | 聚光光伏与蒸汽压缩循环的新型热电联产系统 | |
CN114640127A (zh) | 一种适用于海岛的综合能源供应装置 | |
CN219800933U (zh) | 一种燃料电池发电单元热管理系统 | |
CN220692076U (zh) | 一种燃料电池热能储存管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