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8524U - 汇流排及其相关的配电柜 - Google Patents
汇流排及其相关的配电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98524U CN218498524U CN202221746697.3U CN202221746697U CN218498524U CN 218498524 U CN218498524 U CN 218498524U CN 202221746697 U CN202221746697 U CN 202221746697U CN 218498524 U CN218498524 U CN 2184985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ase
- busbar
- bus bar
- electrical connection
- incoming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101000581533 Homo sapiens Methylcrotonoyl-CoA carboxylase beta chain, mitochondria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102100027320 Methylcrotonoyl-CoA carboxylase beta chain, mitochondrial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19 phase cycl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汇流排及其相关的配电柜。该汇流排适于将来自上游的第一电气装置的电流配送至下游的多个第二电气装置(150),并且至少包括:第一相母排(10)和第二相母排(20),两者以层叠的方式密集布置在一起,并且各自除其本身的电连接区域之外包裹有绝缘皮(11)或涂覆有绝缘层,所述第一相母排(10)和第二相母排(20)通过所述绝缘皮(11)或绝缘层进行电绝缘;其中所述第一相母排(10)和所述第二相母排(20)分别形成有用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气装置(150)的多个第一相出线电连接区域和多个第二相出线电连接区域,其中每个第二电气装置适于对应地电连接至一个第一相出线电连接区域和一个第二相出线电连接区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气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汇流排以及相关的配电柜。
背景技术
母排通常是由铜或铝材质制成的、截面为矩形或倒角(圆角)矩形的片状导体,其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装置的作用。通常而言,母排没有绝缘层,外面刷有表示相序的颜色油漆,其适于通过大电流,并且常用于高低压电器、开关触头、配电设备、母线槽等电气装置之间的电连接。
特别地,母排在诸如小三箱的低压配电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譬如可以用于在上游的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和下游的诸如塑壳断路器(MCCB)的不同电气设备之间进行电连接,以实现电流的输送。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汇流排,其至少可以以更为紧凑的方式在电气设备中进行电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汇流排。该汇流排适于将来自上游的第一电气装置的电流配送至下游的多个第二电气装置。具体地,该汇流排至少包括:第一相母排和第二相母排,两者以层叠的方式密集布置在一起,并且各自除其本身的电连接区域之外包裹有绝缘皮或涂覆有绝缘层,所述第一相母排和第二相母排通过所述绝缘皮或绝缘层进行电绝缘;其中所述第一相母排形成有用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气装置的多个第一相出线电连接区域,所述第二相母排形成有用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气装置的多个第二相出线电连接区域,其中每个第二电气装置适于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一相出线电连接区域中的一个第一相出线电连接区域以及所述多个第二相出线电连接区域中的一个第二相出线电连接区域。
容易理解,利用本公开的汇流排,其结构可以非常紧凑,并且可以由此节省安装空间以及母排导体材料的用量。同时,还具有安全、可靠、免弧且安装简便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相出线电连接区域和多个第二相出线电连接区域位于所述汇流排的同一侧,并且以彼此交替的方式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相母排和第二相母排彼此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相母排的绝缘皮或绝缘层物理接触所述第二相母排的绝缘皮或绝缘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排还包括:第三相母排,所述第三相母排层叠在所述第二相母排上,使得所述第二相母排位于所述第一相母排和所述第二相母排之间,所述第三相母排除其本身的电连接区域之外包裹有绝缘皮或涂覆有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三相母排形成有用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气装置的多个第三相出线电连接区域,每个第二电气装置还适于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三相出线电连接区域中的一个第三相出线电连接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汇流排还包括:附接至所述多个第一相出线电连接区域的多个第一相出线接线柱;附接至所述多个第二相出线电连接区域的多个第二相出线接线柱;以及附接至所述多个第三相出线电连接区域的多个第三相出线接线柱;每个第二电气装置适于电连接至一个第一相出线接线柱、一个第二相出线接线柱,以及一个第三相出线电连接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相母排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相通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相出线接线柱以电绝缘的方式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相通孔中的对应的第二相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相母排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相通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相出线接线柱以电绝缘的方式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相通孔中的对应的第三相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相出线接线柱以电绝缘的方式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相通孔中的对应的第二相通孔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相通孔中的对应的第三相通孔两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相出线接线柱、所述多个第二相出线接线柱和所述多个第三相出线接线柱以三个不同相接线柱成一个接线柱组的方式布置,其中每个第二相出线接线柱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相出线接线柱和相应的所述第三相出线接线柱之间,每个所述第二电气装置适于对应地电连接至一个接线柱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所述接线柱组沿直线进行布置,并且位于所述汇流排的同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相出线电连接区域、所述多个第二相出线电连接区域和所述多个第三相出线电连接区域分别由从所述第一相母排、第二相母排和第三相母排的主体向外突出的第一相凸耳、第二相凸耳和第三相凸耳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汇流排还包括:附接至所述第一相凸耳的第一相出线接线柱;附接至所述第二相凸耳的第二相出线接线柱;以及附接至所述第三相凸耳的第三相出线接线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出线接线柱、所述第二相出线接线柱和所述第三相出线接线柱中的至少一者为具有内螺纹的铜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母排具有直接面向所述汇流排外部电气裸露的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所述第二相母排具有直接面向所述汇流排外部电气裸露的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以及所述第三相母排具有直接面向所述汇流排外部电气裸露的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所述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适于与所述第一电气装置进行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出线接线柱、所述第二相出线接线柱和所述第三相出线接线柱位于所述汇流排的第一侧;而所述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位于所述汇流排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侧为与所述第二侧相对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各自设置有铆接螺母,所述铆接螺母允许通过螺栓与螺母相连接的方式进行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分别设置在从对应母排的主体突出的凸耳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电气装置为多个塑壳断路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电柜。该配电柜包括: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汇流排;至少一个断路器,其适于电连接至所述汇流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断路器包括多个断路器;所述多个断路器成排地电连接至所述汇流排的一侧。
还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在去除了绝缘皮或绝缘层的状态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的背侧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的沿接线柱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汇流排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的背侧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的沿接线柱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的变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在配电柜的柜体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9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在配电柜的柜体中的安装示意图;以及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多个断路器与本公开的汇流排电连接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如前所述的,母排在诸如小三箱的低压配电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譬如可以用于在上游的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和下游的诸如塑壳断路器(MCCB)的不同电气装置之间进行电连接。
然而,发明人注意到,目前小三箱内的MCCB的安装密度很高,基本上是肩并肩式垂直安装。特别地,从上游的进线到密集型MCCB的下游端子之间的连接,通常是分散的裸露母排或汇流排。而且,这些母排或汇流排根据不同相分开布置,连接点多且长,但模块化、标准化的程度很低。此外,母排或汇流排零件数量较多,安装费工费时,且难以保证相相之间的绝缘,而且裸露母排或汇流排安全隐患大(譬如,容易因为掉落的螺丝等小的金属零件而产生闪弧等问题,也容易误触电),太难保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此外,裸露的母排的走向(通常是垂直走向)占用了太多的高度,由此占用了太多的功能单元空间,降低了柜体的安装密度。而且,还可能需要增加(可能又不方便增加的)必要的绝缘支撑来满足固定母排或汇流排的要求。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的汇流排结构,其适于将上游的第一电气装置的电流配送至下游的多个第二电气装置。具体地,其构思在于:使不同相的母排以电绝缘的方式密集地层叠在一起,同时使该不同相的每个母排至少形成有用于下游的多个第二电气装置的多个出线电连接区域,其中每个出线电连接区域用于一个第二电气装置。作为示例,第一电气装置例如可以为上游进线的断路器,而第二电气装置例如可以为下游出线的密集式断路器(例如,塑壳断路器)。这样,就可以通过集成式或模块式的汇流排而紧凑地电连接至下游的多个(甚至密集的)电气装置。将会理解,通过这种汇流排布置方式,汇流排的整体结构以及由此的配电柜将会非常紧凑,且安全、可靠、免弧,同时安装更为简便。
下面将首先参考图1至图4来描述本公开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的整体构思,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在去除了绝缘皮或绝缘层的状态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的背侧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的沿接线柱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该汇流排1可以包括第一相母排10、第二相母排20和第三相母排30,这三相母排可以以彼此以上下堆叠的密集方式布置在一起。注意:这里尽管示出了可用于电气装置(诸如,断路器)的三相(例如,A、B和C)的三个母排,但可以理解,汇流排1也可以包括更多相或更少相的更多个或更少个母排,例如两相的两个母排、四相(例如,A、B、C以及N)的四个母排、甚至五相(A、B、C、N以及PE)的五个母排,等,它们均可以以上下堆叠的密集方式布置在一起。
此外,不同相的母排的尺寸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可以彼此对齐或不对齐地堆叠在一起。作为示例,图1所示的三相母排的尺寸彼此不同,并且三相母排的仅长边彼此对齐在一起。
为了保证相间的绝缘,第一相母排10、第二相母排20和第三相母排30各自被布置成除其本身的电连接区域之外包裹有绝缘皮11或涂覆有绝缘层。具体地,譬如,第一相母排10除其本身的电连接区域之外包裹有绝缘皮11或涂覆有绝缘层,第二相母排20除其本身的电连接区域之外包裹有绝缘皮11或涂覆有绝缘层,第三相母排30除其本身的电连接区域之外包裹有绝缘皮11或涂覆有绝缘层。
通过这种绝缘皮11或涂覆有绝缘层的方式,即便第一相母排10、第二相母排20和第三相母排30彼此密集地堆叠在一起,它们也能够实现相相之间的可靠绝缘,同时满足免弧的性能要求。此外,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也可通过绝缘皮或绝缘层来保证,从而没有绝缘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术语“密集”意味着相邻母排之间的距离处于比平均母排厚度的1倍、2倍或3倍小的范围内,特别地距离可以接近于0。
作为上述密集布置的非限制性示例,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母排之间可以留有一定的空气间隙,但该空气间隙的距离可以不超过平均母排厚度的2倍或3倍。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母排可以彼此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使得相邻母排的绝缘皮或绝缘层彼此物理接触。
如上所述的,本公开的汇流排适于将上游的电气装置的电流配送至下游的多个(可能密集的)第二电气装置。为了实现汇流排的电连接功能,各相母排可以具有对应的进线电连接区域和出线电连接区域。
作为上述出线电连接区域的布置示例,该汇流排的出线电连接区域的上方例如可以附接有出线接线柱或其他有利于出线接线的部件。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相母排10可以具有其上附接有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的第一相出线电连接区域(其由于被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遮挡而未示出);第二相母排20可以具有其上附接有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的第二相出线电连接区域(其由于被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遮挡而未示出),第三相母排30可以具有其上附接有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的第三相出线电连接区域(其由于被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遮挡而未示出)。本公开并不限制上述接线柱附接至对应的母排的具体实施形式,但为了易于制造,上述附接是可拆卸地可能是更为有利地。典型地,上述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和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为铜柱,其可以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紧固至对应的母排。作为进一步的示例,该铜柱可以为两端具有内螺纹的铜柱。
在上述铜柱为两端具有内螺纹的铜柱的实施例中,容易理解,该铜柱的一端可以例如从母排的一侧插入到母排上所设置的安装孔中,然后可以使用螺丝50(参见图3)从母排的另一侧旋入铜柱的内螺纹,从而将铜柱和母排紧固在一起。
特别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和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可以在第一相母排10、第二相母排20和第三相母排30已经彼此密集堆叠的状态下安装,这例如可以通过第一相母排10、第二相母排20和第三相母排30上的预设螺丝安装孔来实现。
例如,如图2所示,在将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安装至第二相母排20的过程中,可以使得螺丝50从汇流排1的背侧穿过第一相母排10上预设的螺丝安装孔18而后与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紧固在第二相母排20上,从而实现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在第二相母排20上的安装。
又例如,在将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安装至第三相母排30的过程中,可以使得螺丝50从汇流排1的背侧先穿过第一相母排10上预设的螺丝安装孔18,而后再穿过第二相母排20上预设的螺丝安装孔28,最后将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紧固在第三相母排30上,从而实现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在第三相母排30上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多个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和多个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可以沿着各自母排的一侧边缘布置。特别地,在多相母排组装后的状态下,上述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和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可以以三个不同相出线接线柱成一个接线柱组的方式布置,其中每个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位于相应的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和相应的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之间。更进一步地,汇流排1可以包括多个接线柱组40,该多个接线柱组40可以沿直线布置,并且可以位于汇流排的同一侧。注意:在图1中,仅示意性地绘出了4个接线柱组40,但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接线柱组的数目的任何限制,实际的接线柱组40的数目可以更多或更少。
容易理解,在汇流排1具有多个接线柱组40的情况下,汇流排1可以经由不同的接线柱组40连接至不同的多个第二电气装置,这特别地适合于经由单个的汇流排1而电连接至下游的诸如小三箱的配电柜内的数量众多的MCCB的场景。
为了实现汇流排1在密集堆叠状态下的上述接线柱布置,第二相母排20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相通孔(注:由于被遮挡,未标示),该至少一个第二相通孔可以允许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接线柱12以电绝缘的方式从其穿过。为了保证第一接线柱12的电绝缘穿过,在一些示例中,该第二相通孔的尺寸可以被设计成大于或远大于对应的第一接线柱12的外径尺寸。作为又一些示例,还可以对限定第二相通孔的孔径边缘和/或第一接线柱12的外部进行绝缘处理,例如使得它们覆盖绝缘皮11或涂覆绝缘层。在又一些示例中,可以使得第二相母排20的绝缘皮11延伸到第一接线柱12和第二相通孔之间的间隙中,或者在间隙中填充(或注入)其他绝缘材料。
类似地,第三相母排30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相通孔34,该至少一个第三相通孔34中的一些第三相通孔34可以允许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接线柱22以电绝缘的方式从其穿过。另外,该至少一个第三相通孔34中的又一些第三相通孔34可以允许已经穿过对应的第二相通孔的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接线柱12从该第三相通孔34穿过。可以以类似于上面对第二相通孔和/或第一接线柱12电绝缘处理方式,对第三相通孔34和/或相应穿过的第一接线柱12或第二接线柱22进行电绝缘处理。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第二相通孔和上述第三相通孔34的布置,第一接线柱12、第二接线柱22和第三接线柱32可以均在汇流排1的例如正面一侧设置,并且可以以例如直线并排的方式布置。进一步,在组装后的汇流排1的状态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线柱12、第二接线柱22和第三接线柱32可以相对于基准平面(例如,第一相母排10)具有相同的高度。这意味着,第一接线柱12、第二接线柱22和第三接线柱32本身的高度是不同的。容易理解,以这种方式,可以方便第一接线柱12、第二接线柱22和第三接线柱32与多个第二电气装置的电连接。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上面的描述以及图示中,上述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和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被布置成相对于基准平面具有相同的高度,并且被布置在汇流排1的正面的同一侧,但是,应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和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相对于基准平面具有不同的高度,并且被布置在汇流排1的正面的不同侧也是可能的。
作为上述进线电连接区域的布置示例,各相母排可以例如具有向汇流排的外部直接裸露的表面区域,即母排的该表面区域未设置有或被剥离了绝缘皮11或绝缘层。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相母排10具有面向汇流排外部电气裸露的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13,第二相母排20具有面向汇流排外部电气裸露的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23,以及第三相母排30具有面向汇流排外部电气裸露的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33。
为了方便这些不同相的进线电连接区域与外部(例如,位于上游的第一电气装置)的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分别在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13、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23和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33处设置电连接孔(未标记)。作为进一步的示例,可以在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13、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23和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33的背面(即,母排的背向上述接线柱延伸方向的一面)分别设置有铆接螺母60(参见图3)。容易理解,利用该铆接螺母,可以方便该母排在背面与连接排之间的螺栓螺母式的进线电连接。
类似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上面的描述以及图示中,上述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13、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23和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33被布置在汇流排1的同一侧,但应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13、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23和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33被布置在汇流排1的不同侧也是可能的。
此外,容易理解,上述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13、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23和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33与上述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和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两者分置在汇流排1的相对侧是有利的,这可以方便汇流排1在相对侧分别与第一电气装置和第二电气装置进行电连接。特别地,上述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13、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23和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33可以在一侧作为汇流排1的进线电连接,而上述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和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可以在相对的另一侧作为汇流排1的出线电连接。然而,应当理解,上述电连接区域和接线柱的相对布置方式仅仅是示例,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上述电连接区域和接线柱的布置方式可以有所变化。
以上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1的结构。容易理解,该汇流排1的结构非常紧凑,其整体尺寸非常小,其厚度可以仅在10mm左右(参见图4),同时平面尺寸也大为减少(可能仅比单个母排的外形尺寸稍大)。
下面将参照图5至图8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的整体构思,其中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汇流排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的背侧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的沿接线柱位置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的变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至图7所示,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2类似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1。为了避免赘述,下面仅重点介绍汇流排2与汇流排1的不同之处,并且除了上述不同之处之外,其他部件采用与汇流排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譬如,该汇流排2同样地包括第一相母排10、第二相母排20和第三相母排30,这三相母排可以以彼此以上下堆叠的密集方式布置在一起。
此外,同样地,为了保证相间的绝缘,第一相母排10、第二相母排20和第三相母排30各自被布置成除其本身的电连接区域之外包裹有绝缘皮11或涂覆有绝缘层。以这种绝缘皮11或涂覆有绝缘层的方式,即便第一相母排10、第二相母排20和第三相母排30彼此密集地堆叠在一起,它们也能够实现相相之间的可靠绝缘,同时满足免弧的性能要求。另外,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也可通过绝缘皮11或绝缘层来保证,从而没有绝缘隐患。
然而,与汇流排1不同的是,该汇流排2的各相母排分别具有从其各自主体突出的凸耳。例如,如图6所示,第一相母排10可以具有从其主体突出的第一相凸耳15,其中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附接至该第一相凸耳15;第二相母排20可以从其主体突出的第二相凸耳25,其中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附接至该第二相凸耳25;以及第三相母排30可以具有从其主体突出的第三相凸耳35,其中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附接至该第三相凸耳35。
特别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相母排的凸耳可以与其所具有的出线接线柱一一对应。相应地,上述第一相凸耳15、第二相凸耳25和第三相凸耳35也将以三个不同相凸耳成一个凸耳组的方式布置,其中每个第二相凸耳25可以位于相应的第一相凸耳15和相应的第三相凸耳35之间。仅作为示例,图6和图7中示出了4个凸耳组,但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有更多或更少的凸耳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相凸耳15、第二相凸耳25和第三相凸耳35可以位于汇流排2的同一侧,并且可以沿直线布置。容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相凸耳15、第二相凸耳25和第三相凸耳35不位于汇流排2的同一侧,并且不沿直线布置也是可能的。
类似地,在汇流排2中,上述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和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也可以典型地为铜柱,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它们可以以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附接至对应的凸耳。
在出线接线柱也为两端具有内螺纹的铜柱的实施例中,上述凸耳可以对应地具有安装孔,由此该铜柱的一端可以例如从凸耳的一侧插入到该安装孔中,然后可以使用螺丝50(参见图6)从凸耳的另一侧旋入铜柱的内螺纹,从而将铜柱和凸耳紧固在一起。
容易理解,上述凸耳和接线柱的组合布置仅仅示例,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上述凸耳和/或接线柱的布置方式可以有所变化。譬如,在图8所示的变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相凸耳15、第二相凸耳25和第三相凸耳35可以不采用任何出线接线柱的电连接形式,而是可以直接或者采用其他导体(例如,导线)与第二电气装置进行电连接。
以上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2的结构。容易理解,类似于汇流排1,该汇流排2的结构也非常紧凑,其整体尺寸也非常小,其厚度同样地可以仅在10mm左右(参见图7),同时平面尺寸也大为减少(可能仅比单个母排的外形尺寸稍大)。
下面将参照图9a、图9b和图10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汇流排在配电柜中的安装示例,其中图9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1在配电柜的柜体中的安装示意图;图9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汇流排2在配电柜的柜体中的安装示意图;以及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的多个断路器与本公开的汇流排电连接的安装示意图。
如图9a至图10所示,该汇流排1或2可以被安装在配电柜100的柜体110内的框架上。这里,容易理解,由于汇流排1或2本身包裹有绝缘皮11或涂覆有绝缘层,其可以不需要额外的绝缘支撑就能直接固定到框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汇流排1或2可以用作上游的第一电气装置(例如,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未示出)和下游的多个第二电气装置150的电连接件,以便将上游的第一电气装置的电流配送至下游的多个第二电气装置。作为示例,该第二电气装置150可以例如是塑壳断路器MCCB,多个MCCB可以并排地安装在柜体110内的框架(例如,横梁)上(如图10所示)。容易理解,上述多个并排安装的MCCB是诸如小三箱的配电箱中的典型应用场景。
作为上述汇流排1或2在该配电柜100中的电连接示例,上述汇流排1或2的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13、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23和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33可以与上游的第一电气装置形成进线电连接,而上述汇流排1或2的多个接线柱组40可以与下游的多个第二电气装置150(诸如多个MCCB)形成出线电连接。
特别地,在实现上述出线电连接时,上述汇流排1或2的不同相的接线柱(或一个接线柱组40)可以从诸如MCCB的后端插入到对应的一个MCCB上设置的接线端孔中,从而简单地实现汇流排1或2与MCCB的出线电连接。容易理解,接线柱组40的数目可以与旨在电连接的第二电气装置150(诸如MCCB)的数目相同。
以上已经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汇流排的具体结构以及其在相应的配电柜中的相应布置。容易理解,本公开的汇流排还可能适用于除配电柜之外的其他电气设备。此外,还容易理解,相较于使用传统的母排来密集安装MCCB而言,本公开的汇流排以及相应的配电柜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密集母排形成整体式的汇流排,其优点在于:安装步骤大大简化,不需要像传统的方案这样一片片的母排(一个母排零件)在现场一个个的安装,只需要把汇流排整体安装到柜体上,再分别按预定的连接位置,完成该母排到上游进线电气装置(例如断路器)、和下游出线电气装置(多个密集式断路器)接线端子之间的连接即可。此外,各个母排通过绝缘皮包覆工艺后,如果确定足够绝缘,则不需要额外的绝缘支撑,就可直接将汇流排固定到配电柜的柜体上。
2)快速连接,大大降低了安装工时,其例如可以采用:
-后接线方式,此时MCCB上的接线端子可以直接连接到汇流排上的出线接线柱上;或者,
-前接线方式,如果不用出线接线柱的话,则可以直接用连接排将MCCB的接线端子上连接到对应的母排上。
3)高安全性:汇流排由密集母排制成,有绝缘皮包覆并实现内部相相之间的可靠绝缘,同时能达到免弧的性能要求;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由绝缘皮来保证,没有绝缘隐患,
4)安装空间更加紧凑:汇流排整体尺寸小,厚度仅10mm左右,而其平面尺寸也大大较少,仅为比母排的外形尺寸稍大。应用该汇流排的配电柜,能大大降低断路器所需的安装空间、提高安装密度。
5)节省母排导体材料的用量:在降低上述空间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母排的连接距离,从而减少了母排的用量。此外,汇流排是整体每相一个零件,之间没有搭接,减少搭接点的同时,也减少了过多母排用量。此外,相相之间通过绝缘皮包覆,其强度很好,所以可以用更薄的铜排(比如2mm厚),且相相之间紧密贴合,从而增加了铜的散热效应,从而进一步节能省铜。
虽然已经在附图和前述描述中详细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但这些说明和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或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践所请求保护的发明中,通过研究附图、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可以理解并且实践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它变体。
在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并不排除其它元件,并且不定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单个元件或其它单元可以满足在权利要求中阐述的多个项目的功能。仅在互不相同的实施例或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某些特征的仅有事实,并不意味着不能有利地使用这些特征的组合。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涵盖在各个实施例或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各个特征任何可能组合。
此外,在权利要求中的任何参考标记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汇流排(1、2),其适于将来自上游的第一电气装置的电流配送至下游的多个第二电气装置(150),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第一相母排(10)和第二相母排(20),两者以层叠的方式密集布置在一起,并且各自除其本身的电连接区域之外包裹有绝缘皮(11)或涂覆有绝缘层,所述第一相母排(10)和第二相母排(20)通过所述绝缘皮(11)或绝缘层进行电绝缘;
其中所述第一相母排(10)形成有用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气装置(150)的多个第一相出线电连接区域,所述第二相母排(20)形成有用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气装置(150)的多个第二相出线电连接区域,
其中每个第二电气装置(150)适于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一相出线电连接区域中的一个第一相出线电连接区域以及所述多个第二相出线电连接区域中的一个第二相出线电连接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1、2),其中多个第一相出线电连接区域和多个第二相出线电连接区域位于所述汇流排(1、2)的同一侧,并且以彼此交替的方式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排(1、2),其特征在于,第一相母排(10)和第二相母排(20)彼此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相母排(10)的绝缘皮(11)或绝缘层物理接触所述第二相母排(20)的绝缘皮(11)或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还包括:
第三相母排(30),所述第三相母排(30)层叠在所述第二相母排(20)上,使得所述第二相母排(20)位于所述第一相母排(10)和所述第二相母排(20)之间,所述第三相母排(30)除其本身的电连接区域之外包裹有绝缘皮(11)或涂覆有绝缘层,
其中所述第三相母排(30)形成有用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气装置(150)的多个第三相出线电连接区域,每个第二电气装置(150)还适于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三相出线电连接区域中的一个第三相出线电连接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汇流排(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附接至所述多个第一相出线电连接区域的多个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
附接至所述多个第二相出线电连接区域的多个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以及
附接至所述多个第三相出线电连接区域的多个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
每个第二电气装置(150)适于电连接至一个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一个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以及一个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汇流排(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相母排(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相通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以电绝缘的方式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相通孔中的对应的第二相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汇流排(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相母排(3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相通孔(34),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以电绝缘的方式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相通孔(34)中的对应的第三相通孔(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汇流排(1、2),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以电绝缘的方式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相通孔中的对应的第二相通孔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相通孔(34)中的对应的第三相通孔(34)两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汇流排(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所述多个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和所述多个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以三个不同相接线柱成一个接线柱组(40)的方式布置,其中每个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和相应的所述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之间,每个所述第二电气装置(150)适于对应地电连接至一个接线柱组(4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汇流排(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所述接线柱组(40)沿直线进行布置,并且位于所述汇流排(1、2)的同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汇流排(1、2),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相出线电连接区域、所述多个第二相出线电连接区域和所述多个第三相出线电连接区域分别由从所述第一相母排(10)、第二相母排(20)和第三相母排(30)的主体向外突出的第一相凸耳(15)、第二相凸耳(25)和第三相凸耳(35)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汇流排(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附接至所述第一相凸耳(15)的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
附接至所述第二相凸耳(25)的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以及
附接至所述第三相凸耳(35)的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
13.根据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所述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和所述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中的至少一者为具有内螺纹的铜柱。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汇流排(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母排(10)具有直接面向所述汇流排(1、2)外部电气裸露的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13);
所述第二相母排(20)具有直接面向所述汇流排(1、2)外部电气裸露的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23);以及
所述第三相母排(30)具有直接面向所述汇流排(1、2)外部电气裸露的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33);
所述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13)、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23)、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33)适于与所述第一电气装置进行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汇流排(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出线接线柱(12)、所述第二相出线接线柱(22)和所述第三相出线接线柱(32)位于所述汇流排(1、2)的第一侧;而所述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13)、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23)、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33)位于所述汇流排(1、2)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侧为与所述第二侧相对的一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汇流排(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13)、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23)、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33)各自设置有铆接螺母(50),所述铆接螺母(50)允许通过螺栓与螺母相连接的方式进行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汇流排(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进线电连接区域(13)、第二相进线电连接区域(23)、第三相进线电连接区域(33)分别设置在从对应母排的主体突出的凸耳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3、5-10、12和14-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汇流排(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气装置(150)为多个塑壳断路器。
19.一种配电柜(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1、2);
至少一个断路器,其适于电连接至所述汇流排(1、2)。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配电柜(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断路器包括多个断路器;
所述多个断路器成排地电连接至所述汇流排(1、2)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46697.3U CN218498524U (zh) | 2022-07-05 | 2022-07-05 | 汇流排及其相关的配电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46697.3U CN218498524U (zh) | 2022-07-05 | 2022-07-05 | 汇流排及其相关的配电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98524U true CN218498524U (zh) | 2023-02-17 |
Family
ID=85184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746697.3U Active CN218498524U (zh) | 2022-07-05 | 2022-07-05 | 汇流排及其相关的配电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98524U (zh) |
-
2022
- 2022-07-05 CN CN202221746697.3U patent/CN2184985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47684B2 (en) | Panelboard having a parallel feeder bars distribution | |
US4079439A (en) | Loadcenter having a dual purpose neutral rail | |
US8619411B2 (en) | Switchgear bus assembly having reduced power loss, material and temperature | |
KR100988056B1 (ko) | 규격 부스바 연결 구조 | |
CN111326872B (zh) | 用于配电系统的导体 | |
WO2018114680A1 (en) | Connection of laminated busbars | |
KR100984143B1 (ko) | 다중도체 접속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분전반 | |
US3995103A (en) | Electrical bussing and jumper assembly | |
US3354357A (en) | Electrical panelboard | |
KR100883223B1 (ko) | 보강된 구조를 갖는 단자대 | |
US4739441A (en) | Switchgear assembly | |
CN218498524U (zh) | 汇流排及其相关的配电柜 | |
US6473294B1 (en) |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and data in energy distributing facilities | |
US20240097384A1 (en) | Conductor assembly for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 |
US10931088B2 (en) | Stacked bus assembly with stepped profile | |
KR100543964B1 (ko) | 모선부스바와 자선부스바의 접속방법 및 측면 결합 구조를갖는 모선부스바와 자선부스바 | |
CN113875110A (zh) | 用于经由断路器使第一和第二层叠汇流排的侧向连接部分电耦合的耦合元件和包括这样的元件的组件 | |
US20130188297A1 (en) | Neutral bus for a neutral bar and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panel including the same | |
US3492539A (en) |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an electrical switching device | |
US20140160638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circuit devices for power distribution enclosures | |
US20230066713A1 (en) | Assembly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a circuit breaker and cables inside a panelboard | |
US11804686B2 (en) | Compact auxiliary connector | |
US10460856B1 (en) | Bus mounts,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unting buses in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 |
JP2874502B2 (ja) | 配電盤 | |
EP3375059A1 (en) | Modular distribution back support for circuit breake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