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3762U - 容器 - Google Patents
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03762U CN216003762U CN202120063395.5U CN202120063395U CN216003762U CN 216003762 U CN216003762 U CN 216003762U CN 202120063395 U CN202120063395 U CN 202120063395U CN 216003762 U CN216003762 U CN 2160037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edge
- panel
- depth
- pane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5000013361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122767 The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71 blow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Abstract
一种容器(10),包括:容器口(12);以及容器身(14),与所述容器口(12)相连,包括设有面板(16)的主体部(18),所述面板(16)的几何中心部(20)的强度小于所述容器(10)其他部分的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
背景技术
为了储存或运输方便等,将物体盛装在容器中是常见的选择。然而,实际上,对于有些物体,特别是液体(例如,饮料),在常温(20℃至30℃)盛装后,在低温(≤4℃)下冷藏时容器身会内吸变形,在高温(≥55℃)下存储时容器底会膨胀鼓起,这种变形会显著影响产品外观,严重时会引起高度变化而使容器无法装入对应的暖柜。
虽然目前已提出一些保持产品外观的方法,例如增加容器重量来保证容器身的强度;在容器身挖类似于长方形的凹坑,再在坑内增加横梁或其他结构,以增强容器强度;以及增大盛装量、减少容器内部空气体积,从而在环境温度变化时减少因为液体及空气的体积变化而产生的内压或负压,但是这些方法在无菌的盛装工艺情况下不利于环保和节能减塑、对产品外观影响较大、减少企业毛利,同时还存在液体飞溅至瓶口形成残留而后发霉变质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改进的容器。
针对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容器,包括:容器口;以及容器身,与所述容器口相连,包括设有面板的主体部,所述面板的几何中心部的强度小于所述容器其他部分的强度。
如此,可有助于通过面板向内或向外变形来防止容器其他部分变形而显著影响产品外观,不需要增加容器重量、在容器身挖类似于长方形的凹坑再增加横梁、或增大盛装量。
可选地,所述面板位于所述容器身侧部。
如此,可有利于防止容器身侧部以外的部分变形,可有利于保持产品外观。
可选地,所述面板包括连接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
如此,可有利于容器的变形发生在由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限定的面板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容器身包括连接在所述主体部下方的容器底,所述第二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与所述容器底所在平面平行。
如此,可有利于面板具有与容器底所在平面平行的两个边缘。
可选地,所述第二边缘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上边缘,所述第四边缘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容器底的交界处。
如此,可有利于面板在主体部的上下方向上范围最大,可有助于面板变形小、较好地保持产品外观。
可选地,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三边缘与所述平面之间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各自为60度至80度。
如此,可有利于面板形状与容器身走向一致,可有助于保持产品外观。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彼此相同。
如此,可有利于面板变形均匀,可有助于更好地保持产品外观。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的除所述面板以外的剩余部分位于同一圆柱侧面。
如此,可有利于通过剩余部分保持大致圆柱形的产品外观。
可选地,所述面板相对于所述圆柱侧面向内凹陷,所述面板在各个位点处相对于所述圆柱侧面向内凹陷的深度不完全相同。
如此,可较好地保持产品外观,可有助于对产品在吸收负压和抗内压时起导向作用、增强握感。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三边缘之间、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四边缘之间,所述深度是大小渐变过渡的。
如此,可有利于变形大小在面板上渐变过渡,可有助于较好地保持产品外观。
可选地,所述几何中心部的所述深度大于所述面板其他位点处的所述深度,当所述容器的容量为2L以内时,所述几何中心部的所述深度为0.2mm至3mm。
如此,可有利于变形发生在面板处,可增强容器身的强度、减小容器重量等。
可选地,所述面板为6个或8个。
如此,可有利于产品外观的整体变化更小,可有助于更好地保持产品外观。
可选地,所述剩余部分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面板之间的间隔部。
如此,可有利于通过间隔部增强握感,同时可有助于支撑标签、保持产品外观。
可选地,所述面板在所述主体部上彼此被所述间隔部均匀地间隔分布。
如此,可有利于变形在整个容器上均匀地进行,可有利于容器成型所需的材料均匀分布,在吸收压力时更加均匀,可有助于保持产品外观。
可选地,所述容器用于盛装液体。
可选地,所述液体为饮料。
可选地,所述容器为瓶。
可选地,所述容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复合塑料制成。
如此,可有利于容器加工容易、成本低等。
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本申请中任意独立权利要求保护的主题都可以与任意从属权利要求所保护的单个主题或多个主题的合并而合并一起形成新的保护主题。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图中可能使用相同、类似的标号指代不同实施例中相同、类似的元件,也可能省略不同实施例中相同、类似的元件的描述以及现有技术元件、特征、效果等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容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容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容器的右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容器沿A-A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容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容器的仰视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容器常温盛装、套标后在常温下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容器常温盛装、套标后在高温下的主视示意图;及
图9为图1中的容器常温盛装、套标后在低温下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容器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容器10,包括容器口12;以及容器身14,与容器口12相连,包括设有面板16的主体部18,面板16的几何中心部20的强度小于容器10其他部分的强度。
如此,可有助于通过面板16向内或向外变形来防止容器10其他部分变形而显著影响产品外观,不需要通过增加容器10重量、在容器身14挖类似于长方形的凹坑再增加横梁、或增大盛装量等方式来防止产品因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形。
除非明确指出相反,否则在本申请中,“内”、“外”均相对于容器10的中心轴线13而言,相对靠近容器10的中心轴线13者为内,相对远离容器10的中心轴线13者为外。
实用新型人通过实验发现,当容器10的主体部18上设有上述面板16时,当容器10因为环境温度变化而需要发生变形时,由于面板16的几何中心部20的强度小于容器10其他部分的强度,因此变形会优先发生在面板16处。
例如,当容器10在常温盛装物体后,在低温下冷藏时,面板16可向内变形,在高温下存储时,面板16可向外膨胀鼓起,以此完成容器10的变形,并且防止容器10其他部分变形而显著影响产品外观。
可选地,面板16位于容器身14侧部。
如此,可有利于防止容器身14侧部以外的部分变形,可有利于保持产品外观。
例如,当容器10例如套标、在常温盛装物体后,在低温下冷藏时,容器身14侧部的面板16可向内变形、与容器10外侧的标签11分离(图9),在高温下存储时,容器身14侧部的面板16可向外膨胀鼓起,以此完成容器10的变形,发生例如容器10的底部向外膨胀鼓起,从而保持产品外观。
图2为图1中容器的主视示意图。可选地,面板16包括连接的第一边缘22、第二边缘24、第三边缘26和第四边缘28。
如此,可有利于容器10的变形发生在由第一边缘22、第二边缘24、第三边缘26和第四边缘28限定的面板16区域内。
图3为图1中容器的右视示意图。如图2和3所示,可选地,容器身14包括连接在主体部18下方的容器底30,第二边缘24和第四边缘28与容器底30所在平面P平行。
如此,可有利于面板16具有与容器底30所在平面P平行的两个边缘。
可选地,第二边缘24位于主体部18的上边缘32,第四边缘28位于主体部18与容器底30的交界处34。
如此,可有利于面板16在主体部18的上下方向上范围最大,可有助于面板16变形小、较好地保持产品外观。
可选地,第一边缘22和第三边缘26与平面P之间的第一夹角θ1和第二夹角θ2各自为60度至80度。
如此,可有利于面板16形状与容器身走向一致、外观看起来更协调。
可选地,第一夹角θ1与第二夹角θ2彼此相同。
如此,可有利于面板16变形均匀,可有助于更好地保持产品外观。
图4为图3中容器沿A-A面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1中容器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图1中容器的仰视示意图。参照图3至6,可选地,主体部18的除面板16以外的剩余部分36位于同一圆柱侧面38。
如此,可有利于通过剩余部分36保持大致圆柱形的产品外观。
容器10的容器身14可具有大致圆柱体形状。面板16进行变形时,位于同一圆柱侧面38的剩余部分36可有助于稳定容器身14的原有例如圆柱体形、保持产品外观。
可选地,面板16相对于圆柱侧面38向内凹陷,面板16在各个位点处相对于圆柱侧面38向内凹陷的深度D不完全相同。
如此,可有利于确保面板16的强度小于容器10其他部分的强度,可有助于变形发生在面板16处、较好地保持产品外观。凹陷的深度D越大,面板16的抗压能力越强。
可选地,在第一边缘22与第三边缘26之间、第二边缘24与第四边缘28之间,深度D是大小渐变过渡的。
如此,可有利于变形大小在面板16上渐变过渡,可有助于较好地保持产品外观。
可选地,几何中心部20的深度D大于面板16其他位点处的深度D,当容器的容量为2L以内时,几何中心部20的深度D为0.2mm至3mm。
如此,可有利于变形发生在面板16处,可增强容器身的强度、减小容器重量等。
深度D越大,面板16吸收压力的能力越强,握感越好,同时对外观的影响也会越大。
面板16的深度D由容器10的容量决定。容器10的容量越小,因温度变化,容器10内部压力变化量越小,所需的面板16深度D越小。常规面板(即在容器身挖类似于长方形的凹坑)的深度通常大于4mm,对产品外观影响较大等。
可选地,面板16为两个以上。
如此,可有利于单个面板16的变形小,可有助于更好地保持产品外观。
较多的面板16可具有较大的吸收容器10内部压力变化的能力,如此,在容器10容量一定时,面板16数量越多所需的深度D越小,能够越好地保持产品外观。
可选地,面板16为6个或8个。
如此,可有利于产品外观的整体变化更小,可有助于更好地保持产品外观。
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当面板16的数量为6个或8个时,保持产品外观的效果更好。
可选地,剩余部分36包括位于相邻两个面板16之间的间隔部40。
如此,可有利于通过间隔部40来遏止面板16引起容器身14的显著变形。
面板16与面板16之间的间隔部40可增强握感,同时还能支撑标签11(图7至9),可有助于保持产品外观。
可选地,间隔部40位于相邻两个面板16中一者的第一边缘22与另一者的第三边缘26之间。
如此,可利于面板16的变形对产品外观影响小,可有助于保持产品外观。
可选地,面板16在主体部18上彼此被间隔部40均匀地间隔分布。
如此,可有利于变形在整个容器10上均匀地进行,可有助于保持产品外观。
容器10在盛装物体后,往往还会经历在外部套上例如大致筒状的标签的工艺,即套标,以便标明产品名称、用途等信息、使产品外观精美等。
图7为图1中的容器常温盛装、套标后在常温下的主视示意图。图8为图1中的容器常温盛装、套标后在高温下的主视示意图。图9为图1中的容器常温盛装、套标后在低温下的主视示意图。可选地,容器10用于盛装液体。
参照图7至9,容器10在常温下盛装液体后,当在低温下冷藏时,液体体积减小,瓶内产生负压,面板16可向内变形、吸收负压,与容器10外侧的标签11分离,从而确保产品不内吸变形;当在高温下储藏时,液体及其顶部的空气膨胀,产生正压,面板16可向外膨胀、吸收正压,防止容器底30膨胀鼓起。液体可为任何可能的液体,只要其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即可。
可选地,液体为饮料。
饮料可为市面上常见的任何饮料例如水、茶等,只要其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即可。
可选地,容器10为瓶。
容器10可为具有任意构造的瓶,只要其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即可。
可选地,容器10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复合塑料制成。
如此,可有利于容器10加工容易、成本低等。
例如,容器10可通过现有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吹瓶工艺来加工成型。例如,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一步法或两步法借助与容器10的构造对应的模具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复合塑料来吹塑成型容器10。
上文所描述以及附图所示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在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技术思想的范畴内,相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针对本实用新型所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变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容器(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口(12);以及
容器身(14),与所述容器口(12)相连,包括设有面板(16)的主体部(18),所述面板(16)的几何中心部(20)的强度小于所述容器(10)其他部分的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6)位于所述容器身(14)侧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6)包括连接的第一边缘(22)、第二边缘(24)、第三边缘(26)和第四边缘(28)。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身(14)包括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8)下方的容器底(30),所述第二边缘(24)和所述第四边缘(28)与所述容器底(30)所在平面(P)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缘(24)位于所述主体部(18)的上边缘(32),所述第四边缘(28)位于所述主体部(18)与所述容器底(30)的交界处(34)。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22)和所述第三边缘(26)与所述平面(P)之间的第一夹角(θ1)和第二夹角(θ2)各自为60度至80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θ1)与所述第二夹角(θ2)彼此相同。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8)的除所述面板(16)以外的剩余部分(36)位于同一圆柱侧面(38)。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6)相对于所述圆柱侧面(38)向内凹陷,所述面板(16)在各个位点处相对于所述圆柱侧面(38)向内凹陷的深度(D)不完全相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边缘(22)与所述第三边缘(26)之间、所述第二边缘(24)与所述第四边缘(28)之间,所述深度(D)是大小渐变过渡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几何中心部(20)的所述深度(D)大于所述面板(16)其他位点处的所述深度(D),当所述容器(10)的容量为2L以内时,所述几何中心部(20)的所述深度(D)为0.2mm至3mm。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6)为两个以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6)为6个或8个。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部分(36)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面板(16)之间的间隔部(40)。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部(40)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面板(16)中一者的所述第一边缘(22)与另一者的所述第三边缘(26)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6)在所述主体部(18)上彼此被所述间隔部(40)均匀地间隔分布。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为瓶。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复合塑料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63395.5U CN216003762U (zh) | 2021-01-11 | 2021-01-11 | 容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63395.5U CN216003762U (zh) | 2021-01-11 | 2021-01-11 | 容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03762U true CN216003762U (zh) | 2022-03-11 |
Family
ID=80581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63395.5U Active CN216003762U (zh) | 2021-01-11 | 2021-01-11 | 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0376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93933A (zh) * | 2021-01-11 | 2021-05-14 | 上海康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容器 |
-
2021
- 2021-01-11 CN CN202120063395.5U patent/CN21600376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93933A (zh) * | 2021-01-11 | 2021-05-14 | 上海康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容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561691B1 (en) | Synthetic resin bottle type container | |
US8381940B2 (en) | Pressure reinforced plastic container having a moveable pressure panel and related method of processing a plastic container | |
US7874442B2 (en) | Hot-fill plastic container with ribs and grip | |
US8308006B2 (en) | Thin walled hot filled container | |
JP4675013B2 (ja) | ピンチグリップ式ボトル型容器 | |
US8083081B2 (en) | Bottle with reinforced top portion | |
US20090166314A1 (en) | Plastic bottle | |
US20080314862A1 (en) | Beverage container with easy label removal | |
MXPA04008667A (es) | Contenedor de plastico que tiene secciones de sujecion. | |
US5609266A (en) | Refilling container having flexible shoulder portion movable between subsided and extended positions | |
US9027783B2 (en) |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
CN216003762U (zh) | 容器 | |
JP5094228B2 (ja) |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 |
JP3513539B2 (ja) | 合成樹脂製壜体 | |
CN112793933A (zh) | 容器 | |
JPS5929848Y2 (ja) | 吹込み成形容器 | |
JP2016132501A (ja) |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 |
JP2018162095A (ja) | 樹脂製容器 | |
JP4984227B2 (ja) | 内容物容器およびそれを構成する容器本体 | |
CA3062826A1 (en) | Hot fill container with corner support columns | |
JPH10236450A (ja) | 角型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 |
JP6403392B2 (ja) |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 | |
JPH0747293Y2 (ja) | 樹脂製容器の底部構造 | |
JPH11171157A (ja) |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 | |
JPH11255229A (ja) | 合成樹脂製補強部材およびこの合成樹脂製補強部材を用いた合成樹脂製壜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