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5725349U - 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25349U
CN215725349U CN202122353099.1U CN202122353099U CN215725349U CN 215725349 U CN215725349 U CN 215725349U CN 202122353099 U CN202122353099 U CN 202122353099U CN 215725349 U CN215725349 U CN 215725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air
heat exchanger
channel
high 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5309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博
苗会成
王俊镭
司德越
张杰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noff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noff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noff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Onoff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5309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25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25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253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和换热芯;外壳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外壳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换热芯设于外壳内,换热芯包括多个平行叠放的换热片,多个换热片均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且任意相邻两个换热片连接形成换热通道;换热通道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解决了机组风路设计不便的问题,和因金属材料易腐蚀和结垢造成的换热器使用寿命短和换热效果差的问题,减少后期维护。

Description

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设备广泛分布在沿海和海上,海上空气盐雾含量较高,对机舱换热设备的防腐性能要求较高,常规的金属换热器多为不锈钢和铝制换热芯体,不锈钢换热芯体外形笨重,铝制换热芯体需要额外增加换热涂层,造价较高;数据中心冷却设备中,也广泛使用金属换热芯体,以充分利用室外气候条件进行节能降耗,常规换热器多为金属叉流换热器,由于金属换热器加工工艺的局限,内、外循环空气分别位于换热器的两侧,不利于机组风路的设计,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旨在解决换热器易腐蚀、易结垢,以及不利于布置机组风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外壳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
换热芯,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换热芯包括多个平行叠放的换热片,多个所述换热片均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片连接,形成换热通道;
所述换热通道,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换热片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所述第一换热片和所述第二换热片上均设有换热增强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换热增强部设有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波浪形结构或呈矩阵排布的多个人字形结构。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换热增强部贴合在相邻所述换热片的端面上。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片和所述第二换热片上均具有沿对应的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凸起梁,所述凸起梁设于所述换热增强部的两侧。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凸起梁的上端抵在相邻所述换热片的下端面。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凸起梁之间设有若干个三棱台,所述三棱台的其中一个棱边朝向进气方向。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片的周边上设有面凸台,所述第二换热片的下侧边上设有底凸台,所述面凸台和所述底凸台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外壳为六边形柱体,所述换热片为六边形换热片。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换热片的厚度为0.3mm-0.7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通过将冷热介质的进出口设于同一侧,解决了机组风路设计不便的问题;且换热片采用高分子材料,能够有效解决了因金属材料易腐蚀和结垢造成的换热器使用寿命短和换热效果差的问题,减少了后期维护和更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换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换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换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换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外壳;11、第一进气口;12、第一出气口;20、第一换热片;21、第二换热片;30、凸起梁;31、三棱台;32、换热增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进行说明。所述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包括外壳10和换热芯;外壳10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气口11和第一出气口12;外壳10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换热芯设于外壳10内,包括多个平行叠放的换热片,多个换热片均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且任意相邻两个换热片连接,形成换热通道;换热通道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进气口11和第一出气口12;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外壳10上所设的第一进气口11和第一出气口12分别与相邻两个换热片围设成的第一通道相连通,外壳10上所设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分别与相邻两个换热片围设成的第二通道相连通,且第一进气口11和第一出气口12同侧设置、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同侧设置,使换热器的冷热介质的进出口在同一侧,以便于进出风道的布置设计;换热片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高分子材料具有结构紧凑、耐腐蚀、摩擦系数极低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能够使换热片具有耐腐蚀和不易结垢的特点,有利于延长换热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通过将冷热介质的进出口设于同一侧,解决了机组风路设计不便的问题;且换热片采用高分子材料,能够有效解决了因金属材料易腐蚀和结垢造成的换热器使用寿命短和换热效果差的问题,减少了后期维护和更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换热片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换热片20和第二换热片21,第一换热片20和第二换热片21上均设有换热增强部32。
具体地,第一换热片20和第二换热片21交替叠放设置,第一换热片20与第二换热片21平行形成交替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流通冷热介质,冷热介质透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的换热片进行热交换;第一换热片20和第二换热片21上均设换热增强部32,第一换热片20上的换热增强部32和第二换热片21上的换热增强部32一一对应设置。
具体地,换热增强部32设有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波浪形结构或呈矩阵排布的人字形结构。波浪形结构和人字形结构均用于增加换热增强部32的表面积,提高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换热效果。
可选的,第一换热片20上设置有波浪形结构的换热增强部32,第二换热片21上设置有人字形结构的换热增强部32。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换热增强部32贴合在相邻换热片的端面上。
具体地,换热增强部32设于换热片的上端面上,且换热增强部32借助向上的凸起形成波浪形结构或人字形结构,其向上的凸起抵在该换热片上方且与之相邻的换热片的下端面上。换热增强部32借助上下连接在相邻两个换热片上的凸起将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划分成多个小通道。介质在流经换热增强部32时,流进多个小通道,受凸起的阻挡作用,介质的流速下降,冷热介质之间的换热时间增加,且凸起能够增加换热片与介质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第一换热片20和第二换热片21上均具有沿对应的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凸起梁30,凸起梁30设于换热增强部32的两侧。
具体地,第一换热片20和第二换热片21上均设置有凸起梁30,凸起梁30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对应的通道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凸起梁30自换热片的端部延伸至换热增强部32的边缘。凸起梁30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除去换热增强部32之外的部分,凸起梁30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划分为多个流道,将介质分散至多个流道内,以增加介质与换热片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可选的,第一换热片20的上端面设置的凸起梁3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通道的长度方向一致;则第二换热片21的上端面设置的凸起梁30的长度方向与第二通道的长度方向一致。
可选的,凸起梁30的上端抵在相邻换热片的下端面。凸起梁30的下端设于换热片的上端面上,凸起梁30的上端抵在其所设于的换热片的上方的换热片上。凸起梁30将第一通道划分至多个依次排布的流道,以便于将介质平均分布,提高介质与换热片的接触面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相邻两个凸起梁30之间设有若干个三棱台31,三棱台31的其中一个棱边朝向进气方向。
具体地,相邻两个凸起梁30之间的换热片上间隔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三棱台31,三棱台31位于流道内。当同一流道内设有多个三棱台31时,多个三棱台31连线方向与流道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三棱台31位于流道的中心线上。三棱台31用于均匀风量。
三棱台31的尖头的方向朝向进气方向,气流在接触到三棱台31的棱边后随三棱台31的侧壁向两侧流动,在经过三棱台31后向中部靠拢,用于均匀风量。在经过多个三棱台31后,流道内的气流趋于均匀。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第一换热片20的周边上设有面凸台,第二换热片21的下侧边上设有底凸台,面凸台和底凸台连接。
具体地,第一换热片20与第二换热片21交替设置,第一换热片20上设置有面凸台,面凸台设于第一换热片20不与第一进气口11和第一出气口12接触的周边上;第二换热片21的下端设有底凸台,底凸台与面凸台对应设置,且底凸台和面凸台通过热熔焊接的方式连接。
可选的,换热片之间通过热熔焊接连接,换热片与外壳10卡接连接,即将换热片的端部卡接在外壳10内侧壁上设置的固定槽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外壳10为六边形柱体,换热片为六边形换热片。
具体地,外壳10设置为六边形柱体,外壳10内的换热芯也设为六边形柱体;换热芯内所设的换热片也为六边形换热片。外壳10的六个侧壁上开设第一进气口11、第一出气口12、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多个换热片平行叠放在外壳10内形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分别连接第一进气口11和第一出气口12;第二通道分别连接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
具体地,换热片包括第一换热片20和第二换热片21,第一换热片20和第二换热片21交替叠放,第一换热片20和第二换热片21上均设置有换热加强部,且在第一换热片20和第二换热片21上的换热加强部两侧均设有长度方向与所处通道的长度方向一致的凸起梁30,相邻两个凸起梁30之间设有用于均匀风量的三棱台31。
可选的,换热加强部上设有波浪形或人字形凸起。
可选的,换热片的厚度为0.3mm-0.7mm。
将换热片的厚度设为0.3mm-0.7mm,以保证在换热芯中能够加装多个换热片,增加介质流动通道的数量和增加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达到提高换热效果的目的;且减小换热片的厚度可以降低热传导的热量损耗,提高换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外壳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
换热芯,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换热芯包括多个平行叠放的换热片,多个所述换热片均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片连接,形成换热通道;
所述换热通道,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所述第一换热片和所述第二换热片上均设有换热增强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增强部设有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波浪形结构或呈矩阵排布的多个人字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增强部贴合在相邻所述换热片的端面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片和所述第二换热片上均具有沿对应的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凸起梁,所述凸起梁设于所述换热增强部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梁的上端抵在相邻所述换热片的下端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凸起梁之间设有若干个三棱台,所述三棱台的其中一个棱边朝向进气方向。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片的周边上设有面凸台,所述第二换热片的下侧边上设有底凸台,所述面凸台和所述底凸台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六边形柱体,所述换热片为六边形换热片。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的厚度为0.3mm-0.7mm。
CN202122353099.1U 2021-09-27 2021-09-27 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 Active CN215725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53099.1U CN215725349U (zh) 2021-09-27 2021-09-27 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53099.1U CN215725349U (zh) 2021-09-27 2021-09-27 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25349U true CN215725349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25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53099.1U Active CN215725349U (zh) 2021-09-27 2021-09-27 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253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4012A (zh) * 2022-05-07 2022-08-12 佛山市科蓝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叉式换热结构及换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4012A (zh) * 2022-05-07 2022-08-12 佛山市科蓝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叉式换热结构及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42696U (zh) 一种具有增大电池模组冷却面积的口琴管结构液冷板
CN202770296U (zh) 一种带扰流板的翅片管
CN214378603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装置
CN215725349U (zh) 高分子材料空空逆流换热器
CN112696950A (zh) 微翅式换热装置
CN201449191U (zh) 叠加凹凸板式换热器
CN214308296U (zh) 微翅式换热装置
CN113154915A (zh) 一种不连续s翅型换热板及pche芯体
CN209857688U (zh) 新型微通板、及具备该微通板的暖气片和空调末端设备
CN109612300B (zh) 微通板
CN204011603U (zh) 平板散热器
CN110926255A (zh) 一种双层散热建材结构
CN215930645U (zh) 一种不连续s翅型换热板及pche芯体
CN215003090U (zh) 一种大小通道板式换热器
CN211782935U (zh) 一种换热芯体
CN214407140U (zh) 高传热性淋水填料及冷却塔
CN218568974U (zh)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
CN219319129U (zh) 一种内置紊流片的换热器芯片组件及换热芯体
CN221859325U (zh) 一种新型换热片
CN218677305U (zh) 动力电池包
CN110749214A (zh) 一种可提高流通均匀性的钎焊换热器板片组
CN222187895U (zh) 一种插入式翅片冷凝器
CN219415794U (zh) 翅片换热管式闭式换热器
CN221549405U (zh) 一种高温固体颗粒冷却装置
CN220871543U (zh) 一种具有多向换热机构的板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