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97843U - 一种381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381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97843U CN214797843U CN202120764297.4U CN202120764297U CN214797843U CN 214797843 U CN214797843 U CN 214797843U CN 202120764297 U CN202120764297 U CN 202120764297U CN 214797843 U CN214797843 U CN 2147978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wiring cavity
- cable
- contact pin
-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81连接器,包括: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的一端开设有接线腔,所述连接壳体上背离于所述接线腔的另一端开设有插孔;压线组件,所述压线组件连接在所述连接壳体上并活动设置于所述接线腔,所述压线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接线腔内的电缆;插针,所述插针固定于所述插孔内,并用于与所述接线腔内的电缆电连接;其中,所述插针背离于所述压线组件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焊接槽。解决了现有连接器的插针焊接端无法对电缆的焊接端进行限位,容易导致线焊接时脱落,不利于焊接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接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381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器种类的增多,会使得插头或者电缆对接不上,就需要转接器来进行转换,使得便于连接。
而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的插针的焊接端都是平面形,当电缆的焊接端放置到插针的平面上时,无法对电缆的焊接端进行限位,容易导致线焊接时脱落,不利于焊接。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81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连接器的插针焊接端无法对电缆的焊接端进行限位,容易导致线焊接时脱落,不利于焊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381连接器,包括:
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的一端开设有接线腔,所述连接壳体上背离于所述接线腔的另一端开设有插孔;
压线组件,所述压线组件连接在所述连接壳体上并活动设置于所述接线腔,所述压线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接线腔内的电缆;
插针,所述插针固定于所述插孔内,并用于与所述接线腔内的电缆电连接;
其中,所述插针背离于所述压线组件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焊接槽。
进一步,所述插针为方形插针,所述焊接槽开设在所述方形插针的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插针包括:
杆体,所述杆体穿设固定在所述插孔内;
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杆体背离所述压线组件的一端,所述焊接槽位于所述凸台的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焊接槽朝向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壁面设置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开口端朝向所述连接壳体延伸。
进一步,所述凸台背离所述连接壳体的一端设置为方锥形。
进一步,所述杆体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卡嵌在所述插孔内。
进一步,所述凸起部凸出于所述杆体的上下表面的两侧边缘,
所述凸起部沿所述杆体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凸起部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压线组件包括:
活动压块,所述活动压块位于所述接线腔内,所述活动压块上沿所述插针的延伸方向贯通开设有插线孔;
所述连接壳体上设置有螺钉,所述螺钉穿设过所述连接壳体并螺接在所述活动压块上,所述活动压块通过所述螺钉的拧动而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接线腔内还设置有导电条,所述导电条的一端抵靠连接在所述插针上,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插线孔内,使所述电缆位于所述活动压块的所述插线孔的下底面与所述导电条之间。
进一步,所述接线腔、所述压线组件、所述插针均对应设置有四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连接壳体的一端开设有接线腔,并在所述连接壳体上背离于所述接线腔的另一端开设有插孔,将所述压线组件连接在所述连接壳体上并活动设置于所述接线腔,所述压线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接线腔内的电缆,设置固定于所述插孔内的所述插针,并将所述插针用于与所述接线腔内的电缆电连接,并在所述插针背离于所述压线组件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焊接槽。使得所述连接器一端通过接线腔将所述电缆固定连接于所述压线组件,所述连接器另一端设置所述插针,所述插针一端固定于所述插孔内,与所述接线腔内的所述压线组件连接,实现所述插针与所述电缆电连接,所述插针另一端设置可焊接导线的焊接槽,所述导线可焊接在所述焊接槽内,所述连接器连接两端的所述电缆和所述导线。解决了现有连接器的插针焊接端无法对电缆的焊接端进行限位,容易导致线焊接时脱落,不利于焊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381连接器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381连接器实施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381连接器实施例插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100、连接壳体;110、接线腔;120、插孔;130、螺钉;140、卡接部;150、限位部;160、卡接孔;200、压线组件;210、活动压块;220、插线孔;230、导电条;300、插针;310、焊接槽;320、杆体;330、凸台;340、倾斜面;350、凸起部;400、电缆;50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381连接器,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81连接器,用于连接电缆400与导线500,包括:连接壳体100,压线组件200和插针300。所述连接壳体100的一端开设有接线腔110,所述连接壳体100上背离于所述接线腔110的另一端开设有插孔120。所述压线组件200连接在所述连接壳体100上并活动设置于所述接线腔110,所述压线组件200用于固定所述接线腔110内的电缆400。所述插针300固定于所述插孔120内,并用于与所述接线腔110内的电缆400电连接。其中,所述插针300背离于所述压线组件200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焊接槽310。通过以上设置,将电缆400插入到所述连接器一端的接线腔110中,并通过压线组件200将所述电缆400固定连接于所述接线腔内,所述连接器另一端设置所述插针300,所述插针300一端固定于所述插孔120内,与所述接线腔110内的所述压线组件200连接,从而实现与插入到接线腔中的所述电缆400电连接,所述插针300背离于所述压线组件200的一端设置焊接槽310,便于导线500焊接在所述插针300上,且焊接时的导线500在所述焊接槽310内进行限位,方便焊接,焊接后不会偏移,所述连接器可实现连接两端的所述电缆400和所述导线500。
如图1-3所示,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所述连接壳体100的一端开设有接线腔110,并在所述连接壳体100上背离于所述接线腔110的另一端开设有插孔120,将所述压线组件200连接在所述连接壳体100上并活动设置于所述接线腔110,所述压线组件200用于固定所述接线腔110内的电缆400,设置固定于所述插孔120内的所述插针300,并将所述插针300用于与所述接线腔110内的电缆400电连接,并在所述插针300背离于所述压线组件200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焊接槽310。使得所述连接器一端通过接线腔110将所述电缆400固定连接于所述压线组件200,所述连接器另一端设置所述插针300,所述插针300一端固定于所述插孔120内,与所述接线腔110内的所述压线组件200连接,实现所述插针300与所述电缆400电连接,所述插针300另一端设置可焊接导线500的焊接槽310,所述导线500在焊接之前可放置在所述焊接槽310内,并通过焊接槽310进行限位,在导线500焊接时不易脱落,采用该方式利于焊接进行,所述连接器连接两端的所述电缆400和所述导线500。解决了现有连接器的插针300焊接端不利于焊接的问题。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所述插针300为方形插针300,所述焊接槽310开设在所述方形插针300的上表面。将所述插针300设置为方形,具有不易滚动、稳定性高等优点,便于所述插针300卡接在所述压线组件200内部,实现与所述压线组件200一体的导电连接。将所述焊接槽310设置在所述方形插针300的上表面,焊接时可直接将所述导线500放置在所述焊接槽310内,使所述导线500进行限位,使得焊接作业更加简单便捷。
如图1-3所示,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所述插针300包括:杆体320和凸台330。所述杆体320穿设固定在所述插孔120内,所述杆体320伸入所述连接壳体100的一端与所述压线组件200相连接,所述杆体320的中端位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插孔120内。所述凸台330位于所述杆体320背离所述压线组件200的一端,所述焊接槽310位于所述凸台330的上表面。所述凸台330的上下面与所述杆体320平滑连接,所述凸台330的两侧面呈圆弧面与所述杆体320连接。所述凸台330为设置所述焊接槽310提供空间,便于将所述导线500焊接在所述插针300上。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所述焊接槽310朝向所述连接壳体100的内壁面设置为倾斜面340,所述倾斜面340的开口端朝向所述连接壳体100延伸。所述倾斜面340便于所述导线500滑入所述焊接槽310内,稳固的放置在所述焊接槽310内部。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所述凸台330背离所述连接壳体100的一端设置为方锥形。所述导线500从所述倾斜面340滑入所述焊接槽310内后,方锥形所述凸台330为未被焊接的所述导线500预留一定的空间,可避免未被焊接的所述导线500过度向上折弯,既能够很好的保护所述导线500,又能够避免所述导线500向上翘,占据多余的空间。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所述杆体320上设置有凸起部350,所述凸起部350卡嵌在所述插孔120内。所述凸起部350为四分之一球面凸起,增加所述杆体320固定在所述插孔120内的稳固性,使杆体在插入固定到插孔内后不易松动。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所述凸起部350凸出于所述杆体320的上下表面的两侧边缘,所述凸起部350沿所述杆体320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凸起部350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凸起部350卡嵌在所述插孔120两端,使得所述杆体320稳固的卡嵌在所述插孔120内,不易产生任一方向的晃动,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及紧凑性。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所述压线组件200包括:活动压块210,所述活动压块210位于所述接线腔110内,所述活动压块210上沿所述插针300的延伸方向贯通开设有插线孔220,所述插线孔220设置为方形孔,便于电缆400插入所述压线组件200内部,所述压线组件200背离所述插针300的一端活动于方形所述插线孔220内,所述电缆400通过所述插线孔220连接于所述压线组件200。所述连接壳体100上设置有螺钉130,所述螺钉130穿设过所述连接壳体100并螺接在所述活动压块210上,所述活动压块210通过所述螺钉130的拧动而上下移动。通过以上设置,通过所述螺钉130的向下拧动,控制所述活动压块210向下移动,这样插线孔随活动压块下移,将所述电缆400从所述插线孔220插入所述压线组件200内部后,再将所述螺钉130的向上拧动,控制所述活动压块210向上移动,将所述电缆400固定在所述连接器中。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所述接线腔110内还设置有导电条230,所述导电条230的一端抵靠连接在所述插针300上,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插线孔220内,使所述电缆400位于所述活动压块210的所述插线孔220的下底面与所述导电条230之间,所述导电条230底部设置有防滑部240,所述防滑部240能够压紧所述电缆400,防止所述电缆400在所述导电条230底部滑动。所述导电条230在所述连接器内实现所述电缆400与所述导线500之间的电连接。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所述连接壳体100还包括卡接部140,所述卡接部140位于所述连接壳体100背离所述插针的一端,所述卡接部140还包括限位部150,所述限位部150连接于所述导电条230,当所述导电条230在所述螺钉130的作用下上下移动时,所述导电条230在所述限位部150内部上下移动,所述限位部150使得所述导电条230在限定范围内活动。具体的,所述卡接部140还包括卡接孔160,所述卡接孔160为方形孔,便于与所述插线孔220对接,当所述电缆400从外部接入时,穿过所述卡接孔160,接入所述插线孔220内,再被所述导电条230压紧。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所述接线腔110、所述活动压块210、所述压线组件200、所述插针300均对应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接线腔110、所述活动压块210、所述压线组件200、所述插针300均设置在所述连接壳体100内部,可连接四种不同用途的所述电缆400与所述导线500。具体的,所述螺钉130也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螺钉130分别对应四个所述活动压块210,控制所述电缆400的接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连接壳体100的一端开设有接线腔110,并在所述连接壳体100上背离于所述接线腔110的另一端开设有插孔120,将所述压线组件200连接在所述连接壳体100上并活动设置于所述接线腔110,所述压线组件200用于固定所述接线腔110内的电缆400,设置固定于所述插孔120内的所述插针300,并将所述插针300用于与所述接线腔110内的电缆400电连接,并在所述插针300背离于所述压线组件200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焊接槽310。使得所述连接器一端通过接线腔110将所述电缆400固定连接于所述压线组件200,所述连接器另一端设置所述插针300,所述插针300一端固定于所述插孔120内,与所述接线腔110内的所述压线组件200连接,实现所述插针300与所述电缆400电连接,所述插针300另一端设置可焊接导线500的焊接槽310,所述导线500可焊接在所述焊接槽310内,所述连接器连接两端的所述电缆400和所述导线500。解决了现有连接器的插针300焊接端不利于焊接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38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的一端开设有接线腔,所述连接壳体上背离于所述接线腔的另一端开设有插孔;
压线组件,所述压线组件连接在所述连接壳体上并活动设置于所述接线腔,所述压线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接线腔内的电缆;
插针,所述插针固定于所述插孔内,并用于与所述接线腔内的电缆电连接;
其中,所述插针背离于所述压线组件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焊接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8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为方形插针,所述焊接槽开设在所述方形插针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8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包括:
杆体,所述杆体穿设固定在所述插孔内;
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杆体背离所述压线组件的一端,所述焊接槽位于所述凸台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8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槽朝向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壁面设置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开口端朝向所述连接壳体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8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背离所述连接壳体的一端设置为方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8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卡嵌在所述插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8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凸出于所述杆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边缘,
所述凸起部沿所述杆体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凸起部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8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组件包括:
活动压块,所述活动压块位于所述接线腔内,所述活动压块上沿所述插针的延伸方向贯通开设有插线孔;
所述连接壳体上设置有螺钉,所述螺钉穿设过所述连接壳体并螺接在所述活动压块上,所述活动压块通过所述螺钉的拧动而上下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38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腔内还设置有导电条,所述导电条的一端抵靠连接在所述插针上,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插线孔内,使所述电缆位于所述活动压块的所述插线孔的下底面与所述导电条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8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腔、所述压线组件、所述插针均对应设置有四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64297.4U CN214797843U (zh) | 2021-04-14 | 2021-04-14 | 一种381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64297.4U CN214797843U (zh) | 2021-04-14 | 2021-04-14 | 一种381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97843U true CN214797843U (zh) | 2021-11-19 |
Family
ID=78687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64297.4U Active CN214797843U (zh) | 2021-04-14 | 2021-04-14 | 一种381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97843U (zh) |
-
2021
- 2021-04-14 CN CN202120764297.4U patent/CN2147978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H0227673A (ja) | モジュラジャック接続ブロック | |
CN102347575B (zh) |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和插座 | |
KR20160126171A (ko) | Usb 타입-c 플러그와 압착 보조 커넥터의 결합 구조 | |
CN106785680B (zh) | 充电座活动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浮动连接器 | |
CN218586485U (zh) | 螺纹插座连接器 | |
CN216958570U (zh) |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214797843U (zh) | 一种381连接器 | |
CN113346295B (zh) | 一种弹簧压力快锁式电连接器 | |
CN218160929U (zh) | 一种储能连接器 | |
CN218586445U (zh) | 铆线插座连接器 | |
CN207116749U (zh) | 连接器 | |
CN215579396U (zh) | 一种弹簧压力快锁式电连接器 | |
CN216488605U (zh) | 一种利用环形弹簧抱紧开槽管的管状电接触组件及连接器 | |
CN214849167U (zh) | 一种平行插合和分离的矩形电连接器 | |
CN214203999U (zh) | 接线端子及电连接器 | |
CN113871918A (zh) | 可压接导线的毛纽扣连接器 | |
CN208862215U (zh) | 一种分体式内导体连接器 | |
CN221176693U (zh) | 一种电源类dc jack大电流连接器 | |
CN220474553U (zh) | 一种断路器接线端子 | |
CN217469036U (zh) | 一种结构紧凑型usb组合插座 | |
CN222125316U (zh) | 一种电缆端子测试夹头 | |
CN218448538U (zh) | 一种插座内导电运动块 | |
CN221041617U (zh) | 电源插头 | |
CN219226716U (zh) | 一种单层扁平电缆连接器 | |
CN219304113U (zh) | 一种卡侬接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