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1023U - 固体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体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371023U CN214371023U CN202120404598.6U CN202120404598U CN214371023U CN 214371023 U CN214371023 U CN 214371023U CN 202120404598 U CN202120404598 U CN 202120404598U CN 214371023 U CN214371023 U CN 2143710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id heat
- runner
- main part
- solar panel
- retaining 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固体换热装置,包括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的底面设有固体储热主体,所述固体储热主体的内部交错分布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两端分别与固定于固体储热主体两端的支撑件连通。本实用新型中,将太阳能板和固体储热主体结合起来,利用太阳能板对太阳光能进行有效利用,之后再通过导热层将热能传递到固体储热主体上,固体储热主体重叠放置,能够有效利用立体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固体储热主体在吸收热能后,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流动的介质进行热交换,由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交错设置,且内部介质流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得固体储热主体上的各部分热量交换都较为均衡,进而提高交换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装置领域,具体涉及固体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能源有限,并且在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前提下,能源短缺越来明显,而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相对无限的太阳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然而太阳能携带的热能最大的利用缺陷在于能量供应不稳定,且热能的转换效率有待提升,从而限制了太阳热能的广泛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固体换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固体换热装置,包括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的底面设有固体储热主体,所述固体储热主体的内部交错分布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两端分别与固定于固体储热主体两端的支撑件连通,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对应第一流道两端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和对应第二流道的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延伸至固体储热主体的上方,并与太阳能板的两端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固体储热主体与太阳能板之间设有导热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均为L形结构,且一端贯穿固体储热主体的端部,另一端贯穿固体储热主体的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所述支撑件的竖直部分内部和水平部分的内部均设有腔道,且腔道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所述腔道与对应的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位于固体储热主体底面上的端口分别与两端处的且位于支撑件水平部分内部的腔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的竖直部分内部的腔道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连通,所述支撑件水平部分内部的腔道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板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不小于固体储热主体的长度和宽度尺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将太阳能板和固体储热主体结合起来,利用太阳能板对太阳光能进行有效利用,之后再通过导热层将热能传递到固体储热主体上,一方面能有效避免太阳能板过热影响光电转换效率,另一方面太阳能板和固体储热主体重叠放置,能够有效利用立体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固体储热主体在吸收热能后,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流动的介质进行热交换,由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交错设置,且内部介质流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得固体储热主体上的各部分热量交换都较为均衡,进而提高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固体换热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图中A-A处的剖视图。
图中:1、太阳能板;2、固体储热主体;3、第一流道;4、第二流道;5、支撑件;6、第一进水管;7、第一出水管;8、第二进水管;9、第二出水管;10、导热层;11、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固体换热装置,包括太阳能板1,太阳能板1的底面设有固体储热主体2,固体储热主体2的内部交错分布有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于固体储热主体2两端的支撑件5连通,支撑件5上设有对应第一流道3两端的第一进水管6和第一出水管7和对应第二流道4的第二进水管8和第二出水管9,支撑件5的顶端延伸至固体储热主体2的上方,并与太阳能板1的两端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固体储热主体2与太阳能板1之间设有导热层10。
本方案中,将太阳能板1和固体储热主体2结合起来,利用太阳能板1对太阳光能进行有效利用,之后再通过导热层10将热能传递到固体储热主体2上,一方面能有效避免太阳能板1过热影响光电转换效率,另一方面太阳能板1和固体储热主体2重叠放置,能够有效利用立体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固体储热主体2在吸收热能后,通过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流动的介质进行热交换,由于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交错设置,且内部介质流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得固体储热主体2上的各部分热量交换都较为均衡,进而提高交换效率。
此外,固体储热主体2还能通过与其它散热装置或系统结合起来,如工业余热,使得固体储热主体2能够更加高效的运作。
其中,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均为L形结构,且一端贯穿固体储热主体2的端部,另一端贯穿固体储热主体2的底面,使得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的端口错开,以便管路连接。
支撑件5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支撑件5的竖直部分内部和水平部分的内部均设有腔道11,且腔道1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连通,腔道11与对应的第一进水管6、第一出水管7、第二进水管8和第二出水管9连通L形的支撑件5对固体储热主体2具有更好的支撑作用,且能更好的分配腔道11的位置。
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位于固体储热主体2底面上的端口分别与两端处的且位于支撑件5水平部分内部的腔道11连通,使得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的位置相对设置,以便于内部的介质流向相反。
支撑件5的竖直部分内部的腔道1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出水管7和第二出水管9连通,支撑件5水平部分内部的腔道1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进水管6和第二进水管8连通,实现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内部的介质流向相反,以达到固体储热主体2上的各部分热量交换都较为均衡的目的。
太阳能板1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不小于固体储热主体2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使得太阳能板1能够较好的覆盖在固体储热主体2的顶面,优选长度和宽度相同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
Claims (6)
1.固体换热装置,包括太阳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1)的底面设有固体储热主体(2),所述固体储热主体(2)的内部交错分布有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所述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于固体储热主体(2)两端的支撑件(5)连通,所述支撑件(5)上设有对应第一流道(3)两端的第一进水管(6)和第一出水管(7)和对应第二流道(4)的第二进水管(8)和第二出水管(9),所述支撑件(5)的顶端延伸至固体储热主体(2)的上方,并与太阳能板(1)的两端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固体储热主体(2)与太阳能板(1)之间设有导热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均为L形结构,且一端贯穿固体储热主体(2)的端部,另一端贯穿固体储热主体(2)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所述支撑件(5)的竖直部分内部和水平部分的内部均设有腔道(11),且腔道(1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连通,所述腔道(11)与对应的第一进水管(6)、第一出水管(7)、第二进水管(8)和第二出水管(9)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位于固体储热主体(2)底面上的端口分别与两端处的且位于支撑件(5)水平部分内部的腔道(1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的竖直部分内部的腔道(1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出水管(7)和第二出水管(9)连通,所述支撑件(5)水平部分内部的腔道(1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进水管(6)和第二进水管(8)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1)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不小于固体储热主体(2)的长度和宽度尺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04598.6U CN214371023U (zh) | 2021-02-24 | 2021-02-24 | 固体换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04598.6U CN214371023U (zh) | 2021-02-24 | 2021-02-24 | 固体换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371023U true CN214371023U (zh) | 2021-10-08 |
Family
ID=77966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04598.6U Active CN214371023U (zh) | 2021-02-24 | 2021-02-24 | 固体换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371023U (zh) |
-
2021
- 2021-02-24 CN CN202120404598.6U patent/CN21437102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803484U (zh) | 一种高效多流道太阳能集热器 | |
CN214371023U (zh) | 固体换热装置 | |
CN112378123B (zh) | 一种高效均流低阻的变径太阳能光伏/光热集热/蒸发器 | |
CN203068818U (zh) | 平板型太阳能光伏热水热空气复合集热器 | |
CN204349913U (zh) | 一种新型光伏光热组件 | |
CN201583013U (zh) | 空气-水复合太阳能集热器 | |
CN205974735U (zh) | 一种冷却低温交换总成 | |
CN212457447U (zh) | 一种太阳能集热系统用紊流高温金属直通管 | |
CN204329692U (zh) | 热管型散热器 | |
CN201062888Y (zh) | 一种太阳能管及太阳能集热箱 | |
CN104613646B (zh) | 一种换热片 | |
CN204703396U (zh) | 一种模块化移动房屋的太阳能结构 | |
CN202432722U (zh) | 一种空气、水复合集热器 | |
CN103363682A (zh) | 一种新型平板集热器 | |
CN203375737U (zh) | 新型平板集热器 | |
CN201488353U (zh) | 太阳能集热板、太阳能集热器及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9763511U (zh) | 一种太阳能集热芯及太阳能平板式集热器 | |
CN107289646B (zh) | 一种平板型整体式太阳能空气彝药集热器及其干燥器 | |
CN204787331U (zh) |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 | |
CN202660792U (zh) | 一种整面对流的平板太阳能集热板芯 | |
CN212511861U (zh) | 一种高效太阳能用玻璃金属热管 | |
CN102721200A (zh) | 一种整面对流的平板太阳能集热板芯 | |
CN204630096U (zh) | 瓦形平板太阳能双效集热器 | |
CN203760497U (zh) | 一种泵循环pvt换热装置 | |
CN104406439A (zh) | 热管型散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