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7314U - 一种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和除菌呼吸幕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和除菌呼吸幕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47314U CN210947314U CN201921646195.1U CN201921646195U CN210947314U CN 210947314 U CN210947314 U CN 210947314U CN 201921646195 U CN201921646195 U CN 201921646195U CN 210947314 U CN210947314 U CN 2109473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wall
- degerming
- flame
- 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和除菌呼吸幕墙,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包括玻璃墙、功能墙、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玻璃墙和功能墙间隔设置,并形成风道,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分别连接玻璃墙和功能墙的上端和下端,下连接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功能墙包括依次设置的外板、第一固定网、防霾网、第二固定网和内板,玻璃墙设于外板远离第一固定网的一侧,外板和内板上均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孔。除菌呼吸幕墙包括多个除菌呼吸幕墙单元。玻璃墙和功能墙之间形成风道,由空气动力学原理可知,当流动的空气经过风道和第一通风孔时,能够将室内空气带出,实现换气。防霾网能够对室外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如PM2.5)进行过滤,实现除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和除菌呼吸幕墙。
背景技术
除菌呼吸幕墙是建筑物的外墙护围,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
一般常规外呼吸式呼吸幕墙通过烟囱效应与温室效应的原理进行自动换气,有些城市PM2.5浓度较高,因此存在将户外的PM2.5颗粒随空气交换进入室内。即现有除菌呼吸幕墙不具有防御雾霾的作用,且现有除菌呼吸幕墙一般不具有阻燃功能,降低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和除菌呼吸幕墙,具有除霾作用,保证室内空气清新。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包括玻璃墙、功能墙、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玻璃墙和所述功能墙间隔设置,并形成风道,所述上连接板连接所述玻璃墙和所述功能墙的上端,所述下连接板连接所述玻璃墙和所述功能墙的下端,所述下连接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所述功能墙包括依次设置的外板、第一固定网、防霾网、第二固定网和内板,所述玻璃墙设于所述外板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网的一侧,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上均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的优选方案,所述功能墙还包括第一阻燃板和第二阻燃板,所述第一阻燃板设于所述外板和所述第一固定网之间,所述第二阻燃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网和所述内板之间,所述第一阻燃板和所述第二阻燃板上均设有多个第三通风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通风孔为开设于所述第一阻燃板和所述第二阻燃板上的方格孔,所述方格孔的面积占所述第一阻燃板或所述第二阻燃板总面积的50%以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阻燃板上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阻燃板上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固定网、所述防霾网和所述第二固定网均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阻燃板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阻燃板上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形成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所述避让口被配置为允许所述防霾网通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的优选方案,所述防霾网上的防霾网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大口端靠近所述第一固定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的优选方案,所述防霾网包括网本体和框体,所述框体固设于所述网本体的四周,所述框体包括两个相对的竖向连接组件和两个相对的横向连接组件,所述竖向连接组件和所述横向连接组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U形槽板和支撑板,所述U形槽板的开口朝外,所述支撑板垂直设于所述U形槽板的槽底背面,所述第二限位件为截面为L形的长条板,所述第二限位件间隔地设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U形槽板之间并与所述U形槽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支撑板和所述U形槽板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网本体的侧边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防霾网还包括四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卡设于相邻的U形槽板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的优选方案,所述外板和/或所述内板上设有抗菌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卡套于所述第一阻燃板和所述第二阻燃板的四周,所述外框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横条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竖条,所述横条与所述竖条之间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的优选方案,所述玻璃墙为C形,所述C形的玻璃墙的开口背离所述外板,由所述功能墙到所述玻璃墙,所述上连接板向下倾斜。
一种除菌呼吸幕墙,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及包含其的除菌呼吸幕墙中,玻璃墙和功能墙间隔设置,且两者中间区域形成风道,同时下连接板上也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由空气动力学原理可知,当流动的空气经过风道和下连接板上的第一通风孔时,能够将室内空气带出,室内空气依次经内板、第二固定网、防霾网、第一固定网和外板,实现换气。进一步地,防霾网能够对室外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如PM2.5)进行过滤,实现除霾。另外,第一阻燃板和第二阻燃板能够起到阻燃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的第一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的第二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隐藏外框中的一个竖条)的第三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呼吸幕墙单元的爆炸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呼吸幕墙单元的爆炸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霾网的部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竖向连接组件或横向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竖向连接组件或横向连接组件与网本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阻燃板或第二阻燃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玻璃墙;20-功能墙;30-上连接板;40-下连接板;401-第一通风孔;
1-外板;2-第一固定网;3-防霾网;4-第二固定网;5-内板;6-第一阻燃板;7-第二阻燃板;8-外框;
11-第二通风孔;
31-网本体;32-框体;321-竖向连接组件;322-横向连接组件;3211-第一限位件;3212-第二限位件;33-连接件;
61-第三通风孔;62-第一容置槽;63-第一缺口;
71-第二容置槽;72-第二缺口;
81-横条;82-竖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菌呼吸幕墙单元,主要包括玻璃墙10、功能墙20、上连接板30和下连接板40。玻璃墙10和功能墙20间隔设置,玻璃墙10为靠近墙体一侧,功能墙20为靠近室内一侧。上连接板30连接玻璃墙10和功能墙20的上端,下连接板40连接玻璃墙10和功能墙20的下端。玻璃墙10和功能墙20之间形成风道,同时下连接板40上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401。由空气动力学原理可知,当流动的空气经过风道和下连接板40上的第一通风孔401时,能够将室内空气带出,实现换气,整体结构简单,换气效果好。
其中,参见图3-图5,功能墙20可选择性地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板1、第一固定网2、防霾网3、第二固定网4和内板5。外板1和内板5上均设有供空气流通的多个第二通风孔11。室内空气依次经内板5、第二固定网4、防霾网3、第一固定网2和外板1后,流出至室外;室外空气则依次经外板1、第一固定网2、防霾网3、第二固定网4和内板5后,进入室内。防霾网3能够对室外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如PM2.5)进行过滤,实现除霾,保证室内空气清新。
优选地,为提高过滤效果,防霾网3上的防霾网孔为锥形孔,锥形孔的大口端靠近第一固定网2,提高过滤接触面积。本实施例中,为保证除霾效果,防霾网孔的孔径为5μm,防霾网孔的密度为104-1012个/cm2。
进一步地,参见图6-图8,防霾网3包括网本体31和框体32。上述防霾网孔开设于网本体31。框体32固设于网本体31的四周。框体32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两个相对的竖向连接组件321和两个相对的横向连接组件322。其中,两个竖向连接组件321分别对网本体31的两个长边进行固定,两个横向连接组件322分别对网本体31的两个短边进行固定。竖向连接组件321和横向连接组件32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限位件3211和第二限位件3212。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和图8,第一限位件3211包括U形槽板和支撑板。U形槽板的开口朝外。支撑板垂直设于U形槽板的槽底背面,支撑板的两侧分别与U形槽板底面形成两个L形的放置空间。本实施例中,支撑板偏离U形槽板的中心设置,即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L形的放置空间。U形槽板和支撑板之间可一体成型,也可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等方式连接,在此不做设定。
第二限位件3212为截面为L形的长条板,第二限位件3212间隔地设于支撑板和U形槽板之间,并位于较大的L形的放置空间内,支撑板、U形槽板和第二限位件3212三者共同形成安装空间,网本体31的侧边安装于此安装空间内。第二限位件3212与U形槽板之间采用螺钉固定连接,以对网本体31进行压紧限位。优选地,螺钉倾斜打钉,将一部分紧固力作用于网本体31上,起进一步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参见图6,防霾网3还包括四个连接件33,四个连接件33分别设于框体32的四个角端。连接件33的两端分别卡设于相邻的U形槽板内,以将相邻的竖向连接组件321和横向连接组件322相连。连接件33优选为L形,卡设于框体32的角部。连接件33优选与U形槽板螺钉连接,连接牢固。
进一步地,再次参见图4和图5,该功能墙20还可选择性地包括第一阻燃板6和第二阻燃板7。第一阻燃板6设于外板1和第一固定网2之间,第二阻燃板7设于第二固定网4和内板5之间。第一阻燃板6和第二阻燃板7上均设有供空气流通的多个第三通风孔61(参见图9)。第一阻燃板6和第二阻燃板7可采用玻镁板或铝板等材质制成,第一阻燃板6和第二阻燃板7可起到阻燃的作用,提高整个除菌呼吸幕墙单元的阻燃性。
参见图9,本实施例中,第三通风孔61为开设于第一阻燃板6和第二阻燃板7上的方格孔,方格孔的开孔率优选占第一阻燃板6或第二阻燃板7总面积的50%以上,增加通气率,提高通气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通风孔61的设置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定。
再次参见图4和图5,第一阻燃板6上设有第一容置槽62,第二阻燃板7上设有第二容置槽71,第一阻燃板6和第二阻燃板7对拼,同时第一容置槽62和第二容置槽71形成容置空间,上述第一固定网2、防霾网3和第二固定网4均位于容置空间内。其中,第一固定网2与第一阻燃板6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网4与第二阻燃板7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网2和第二固定网4夹设防霾网3,以沿内外方向对防霾网3进行限位,并对防霾网3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再次参见图3-图5,第一阻燃板6上开设有第一缺口63,第二阻燃板7上开设有第二缺口72,第一缺口63和第二缺口72形成避让口,避让口与上述容置空间连通,避让口被配置为允许防霾网3通过,方便将防霾网3由避让孔从容置空间内拆出,方便清洗和更换。
进一步地,参见图2该功能墙20还可选择性地包括外框8。外框8卡套于第一阻燃板6和第二阻燃板7的四周,从而对第一阻燃板6和第二阻燃板7进行固定,并对避让口进行封闭。优选地,参见图4和图5,外框8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横条8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竖条82。相邻的横条81和竖条82之前成45°对拼,两者之间可采用结构胶粘接的方式包边固定,也可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包边固定,在此不做限定。横条81与竖条82之间优选采用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连接强度高,拆装方便。可选地,可在外框8上打多个螺栓(图中未示出),螺栓穿过外框8,并伸入容置槽内,螺栓顶紧防霾网3的边框,以对防霾网3进行限位。当需要清洗或更换防霾网3时,将与避让口正对的横条81或竖条82拆下,再将防霾网3由避让口拆出即可,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外板1的外侧面与外框8的外端面平齐,内板5的内侧面与外框8的内端面平齐。外板1和内板5均为铝合金板,主要对外层保护的作用。进一步地,外板1和/或内板5上设有抗菌层(图中未示出),起到抗菌的作用。抗菌层优选为涂覆于外板1和/或内板5上的抗菌树脂。抗菌树脂可由抗菌剂和树脂混合加工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1,玻璃墙10包括中部的主玻璃以及位于主玻璃两侧的侧边玻璃,形成一个C形结构。C形的玻璃墙10的开口背离外板1,起到引流排水的作用。其中,侧边玻璃起到挡雨水的作用,雨水从主玻璃表面留下。进一步地,由功能墙20到玻璃墙10,上连接板30向下倾斜,进一步起排水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中,玻璃墙10和功能墙20间隔设置,且两者中间区域形成风道,同时下连接板40上也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401,由空气动力学原理可知,当流动的空气经过风道和下连接板40上的第一通风孔401时,能够将室内空气带出,室内空气依次经内板5、第二固定网4、防霾网3、第一固定网2和外板1,实现换气。防霾网3能够对室外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如PM2.5)进行过滤,实现除霾。第一阻燃板6和第二阻燃板7能够起到阻燃的作用。外板1和/或内板5上设有抗菌层,起到抗菌的作用。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除菌呼吸幕墙,包括多个上述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具有防霾、阻燃、抗菌及可拆洗等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墙(10)、功能墙(20)、上连接板(30)和下连接板(40),所述玻璃墙(10)和所述功能墙(20)间隔设置,并形成风道,所述上连接板(30)连接所述玻璃墙(10)和所述功能墙(20)的上端,所述下连接板(40)连接所述玻璃墙(10)和所述功能墙(20)的下端,所述下连接板(40)上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401),所述功能墙(20)包括依次设置的外板(1)、第一固定网(2)、防霾网(3)、第二固定网(4)和内板(5),所述玻璃墙(10)设于所述外板(1)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网(2)的一侧,所述外板(1)和所述内板(5)上均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墙(20)还包括第一阻燃板(6)和第二阻燃板(7),所述第一阻燃板(6)设于所述外板(1)和所述第一固定网(2)之间,所述第二阻燃板(7)设于所述第二固定网(4)和所述内板(5)之间,所述第一阻燃板(6)和所述第二阻燃板(7)上均设有多个第三通风孔(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风孔(61)为开设于所述第一阻燃板(6)和所述第二阻燃板(7)上的方格孔,所述方格孔的面积占所述第一阻燃板(6)或所述第二阻燃板(7)总面积的5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燃板(6)上设有第一容置槽(62),所述第二阻燃板(7)上设有第二容置槽(71),所述第一容置槽(62)和所述第二容置槽(71)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固定网(2)、所述防霾网(3)和所述第二固定网(4)均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燃板(6)上开设有第一缺口(63),所述第二阻燃板(7)上开设有第二缺口(72),所述第一缺口(63)和所述第二缺口(72)形成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所述避让口被配置为允许所述防霾网(3)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霾网(3)上的防霾网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大口端靠近所述第一固定网(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霾网(3)包括网本体(31)和框体(32),所述框体(32)固设于所述网本体(31)的四周,所述框体(32)包括两个相对的竖向连接组件(321)和两个相对的横向连接组件(322),所述竖向连接组件(321)和所述横向连接组件(32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限位件(3211)和第二限位件(3212),所述第一限位件(3211)包括U形槽板和支撑板,所述U形槽板的开口朝外,所述支撑板垂直设于所述U形槽板的槽底背面,所述第二限位件(3212)为截面为L形的长条板,所述第二限位件(3212)间隔地设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U形槽板之间,并与所述U形槽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3212)、所述支撑板和所述U形槽板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网本体(31)的侧边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防霾网(3)还包括四个连接件(33),所述连接件(33)的两端分别卡设于相邻的U形槽板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1)和/或所述内板(5)上设有抗菌层。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框(8),所述外框(8)卡套于所述第一阻燃板(6)和所述第二阻燃板(7)的四周,呼吸幕墙所述外框(8)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横条(8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竖条(82),所述横条(81)与所述竖条(82)之间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墙(10)为C形,所述C形的玻璃墙(10)的开口背离所述外板(1),由所述功能墙(20)到所述玻璃墙(10),所述上连接板(30)向下倾斜。
11.一种除菌呼吸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除菌呼吸幕墙单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46195.1U CN210947314U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一种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和除菌呼吸幕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46195.1U CN210947314U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一种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和除菌呼吸幕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47314U true CN210947314U (zh) | 2020-07-07 |
Family
ID=71375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646195.1U Active CN210947314U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一种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和除菌呼吸幕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47314U (zh) |
-
2019
- 2019-09-29 CN CN201921646195.1U patent/CN2109473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745151C2 (ru) | Подвесной профиль, обеспечивающий прохождение воздуха, и узел потолка, содержащий такой профиль | |
KR102162638B1 (ko) | 창문형 공기청정기 | |
KR101598756B1 (ko) | 미세먼지 차단용 필터 | |
US20110197766A1 (en) | Building air filtration system | |
JP2013519811A (ja) | 建物の屋内ドア用の空気濾過システム | |
CN101787843A (zh) | 一种隔音除尘透气装置 | |
CN210947314U (zh) | 一种除菌呼吸幕墙单元和除菌呼吸幕墙 | |
KR200446716Y1 (ko) | 환기장치용 통풍연결구조 | |
CN201627511U (zh) | 一种隔音除尘透气装置 | |
SK6610Y1 (sk) | Door opening between rooms | |
KR101233680B1 (ko) | 고효율 공조 친환경 현관문 | |
CN216740288U (zh) | 幕墙系统 | |
KR200401049Y1 (ko) | 방충망 | |
CN215054333U (zh) | 立挺分片单元组合式幕墙 | |
CN211473807U (zh) | 一种通风窗窗框、通风窗及集装箱 | |
CN217178746U (zh) | 一种窗式通风器风道 | |
KR102782605B1 (ko) | 이중 커버를 갖는 창호형 환기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창호 | |
JP3304406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16553667U (zh) | 一种防蚊虫带边角防护门板结构 | |
CN217760767U (zh) | 一种装配式百叶门 | |
CN218815603U (zh) | 一种用于郊游的高分子防雾霾帐篷 | |
KR102541475B1 (ko) | 전열교환기 | |
CN220492451U (zh) | 自动化监测仪器用开关柜 | |
KR100675621B1 (ko) | 창짝의 환기구조 및 그의 설치방법 | |
CN217269863U (zh) | 一种通风效果好的百叶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0 Address after: 233705 No. 601, Weiliu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Guzhen County,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Tongxi hi tech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11100 No. 1355 Shuanglong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ONGXI GROUP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