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78377U - 动力电池包总成和具有它的混合动力汽车 - Google Patents
动力电池包总成和具有它的混合动力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78377U CN210478377U CN201921365244.4U CN201921365244U CN210478377U CN 210478377 U CN210478377 U CN 210478377U CN 201921365244 U CN201921365244 U CN 201921365244U CN 210478377 U CN210478377 U CN 2104783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battery
- battery pack
- assembly
- exhaust system
- heat sh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总成和具有它的混合动力汽车。该动力电池包总成,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邻近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排气系统布置;隔热罩,所述隔热罩安装在所述动力电池包上且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朝向所述排气系统的一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包总成,将隔热罩安装在动力电池包上,从而有利于隔热罩的装配,使动力电池包和隔热罩形成一个整体,进而有利于动力电池包总成适用于不同车型,增加隔热罩的通用化,减少隔热罩重新开发所造成的设计工作量、成本与周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总成和具有它的混合动力汽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混合动力汽车中,因车身结构限制,排气系统对动力电池包总成存在热辐射的影响,需要使用隔热罩阻隔热辐射,使动力电池包总成工作在适宜的温度内,通常隔热罩安装在车身上。
隔热罩与车身的安装与拆卸过程中,会与排气系统、车身存在一定的干涉,增加工作难度,且在不同车型上使用相同电池包总成时,因车身结构变更,导致隔热罩需要重新设计开发,增加设计工作量、成本与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包总成,将隔热罩安装在动力电池包上,增加隔热罩的通用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动力电池包总成,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邻近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排气系统布置;隔热罩,所述隔热罩安装在所述动力电池包上且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朝向所述排气系统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热罩包括:安装板和隔热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动力电池包上,所述隔热板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与所述排气系统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动力电池包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板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板与所述动力电池包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板与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朝向所述排气系统的表面随形。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系统包括沿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左右方向布置的横向段以及沿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前后方向布置的竖向段,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前端邻近所述横向段,所述动力电池包的侧边邻近所述竖向段,所述隔热罩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前端与所述横向段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电池包的侧边与所述竖向段之间设置有隔热侧边罩,所述隔热侧边罩安装在所述动力电池包上。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电池包的侧边与所述竖向段之间设置有隔热侧边罩,所述隔热侧边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动力电池包上,所述隔热侧边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身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总成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包总成,将隔热罩安装在动力电池包上,从而有利于隔热罩的装配,使动力电池包和隔热罩形成一个整体,进而有利于动力电池包总成适用于不同车型,增加隔热罩的通用化,减少隔热罩重新开发所造成的设计工作量、成本与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包总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具有的优势与动力电池包总成具有的优势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动力电池包总成、排气系统和车身装配后的立体图;
图2是隔热罩的立体图;
图3是隔热罩的主视图;
图4是隔热罩的俯视图;
图5是隔热罩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动力电池包1、隔热罩2、安装板21、第一紧固件安装孔211、隔热板22、第二紧固件安装孔221、动力电池包总成10、排气系统20、横向段201、竖向段202、车身3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5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包总成10。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总成10,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动力电池包1、隔热罩2。
动力电池包1邻近混合动力汽车的排气系统20布置。
隔热罩2安装在动力电池包1上,且隔热罩2位于动力电池包1的朝向排气系统20的一侧。
优选地,通过热仿真技术,确定排气系统20辐射到动力电池包1上需要防护的位置,通过设计适当尺寸的隔热罩2对动力电池包1进行防护,确保动力电池包1工作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具体地,根据排气系统20的热辐射范围,设计隔热罩2的形状、大小、材料,从而有利于实现隔热罩2的小型化,节省隔热罩2的材料,降低隔热罩2的制造成本,根据仿真技术确认隔热罩2防护的效果,在有限的空间中,隔热罩2可以通过选用高隔热性能的隔热材料提高防护效果。
基于整车工序,先将动力电池包1安装在车身30上,然后将隔热罩2安装在动力电池包总成10上,最后将排气系统20安装在车身30上,而有利于降低隔热罩2的安装难度,防止隔热罩2的安装与拆卸过程中,会与排气系统20、车身30存在一定的干涉,导致的隔热罩2异响等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包总成10,将隔热罩2安装在动力电池包1上,从而有利于隔热罩2的装配,使动力电池包1和隔热罩2形成一个整体,进而有利于动力电池包总成10适用于不同车型,增加隔热罩2的通用化,减少隔热罩2重新开发所造成的设计工作量、成本与周期。
参照图1-图5所示,隔热罩2包括:安装板21和隔热板22,安装板21固定在动力电池包1上,隔热板22位于动力电池包1与排气系统20之间。
具体地,隔热罩2可以是具有凹凸表面、厚度为0.5mm的铝板,凹凸表面增加了隔热罩2的表面积,提高了隔热罩2对热和声波的反射能力,同时改善了空气在隔热罩2表面的流动状态,提高隔热罩2隔热和散热能力。铝板质量轻,密度小,便于热量散发,铝板黑度低,对热辐射有很好的屏蔽能力,铝板塑性较好,可方便地制成板材,铝板抗大气腐蚀性好,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层,并有很好的耐热性。
安装板21固定在动力电池包1的底面上,主要起到将隔热罩2与电池包固定的作用,隔热板22位于动力电池包1与排气系统20之间,用于降低排气系统20对电池包的热辐射和阻隔被排气系统20加热的热空气直接与电池包接触,确保动力电池包1工作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参照图1-图5所示,安装板21与动力电池包1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
具体地,安装板21上设有多个第一紧固件安装孔211,例如安装板21上设有3个间隔开的φ5mm的第一紧固件安装孔211,第一紧固件可以是螺栓,螺栓穿过第一紧固件安装孔211将安装板21与动力电池包1的下壳体(朝向地面的面)螺接固定,螺栓的安装扭矩为22±3N·m,螺接固定便于装配。
参照图1所示,隔热板22的高度不小于动力电池包1的厚度,以实现保证电池包厚度所在平面工作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参照图1-图5所示,隔热板22与动力电池包1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
隔热板22上设有多个第二紧固件安装孔221,例如隔热板22上设有3个间隔开的φ6mm的第二紧固件安装孔221,第二紧固件可以是螺栓,螺栓穿过第二紧固件安装孔221将隔热板22与动力电池包1的前端(朝向车辆前方的一端)螺接固定,螺栓的安装扭矩为22±3N·m,螺接固定便于装配。
进一步地,当排气系统20温度辐射区域位于动力电池包总成10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时,可以增加隔热板22高度,防止排气系统20温度辐射到动力电池包总成10的上盖(朝向车身的面),同时,需要将固定隔热板22在动力电池包1前端的第二紧固件的数量与长度增加,从而有利于防止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造成隔热板22脱落。
当排气系统20温度辐射区域位于动力电池包总成10厚度方向的下部,安装板21会保护动力电池包1的下壳体,此时可适当的缩减隔热板22的高度、减少第二紧固件的数量与长度。
参照图1所示,隔热板22与动力电池包1的朝向排气系统20的表面随形。以实现使动力电池包1和隔热罩2安装后形成一个整体,降低隔热板22的安装难度,减少隔热板22与其它零部件干涉风险。
参照图1所示,排气系统20包括沿混合动力汽车的左右方向布置的横向段201以及沿混合动力汽车的前后方向布置的竖向段202,动力电池包1的前端邻近横向段201,动力电池包1的侧边邻近竖向段202,隔热罩2位于动力电池包1的前端与横向段201之间,以降低排气系统20对电池包的热辐射和阻隔被排气系统20加热的热空气直接与电池包接触,确保动力电池包1工作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包1的侧边与竖向段202之间设置有隔热侧边罩,隔热侧边罩安装在动力电池包1上,从而有利于隔热侧边罩的装配,使动力电池包1和隔热侧边罩形成一个整体,进而有利于动力电池包总成10适用于不同车型,增加隔热侧边罩的通用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包1的侧边与竖向段202之间设置有隔热侧边罩,隔热侧边罩的一端固定在动力电池包1上,隔热侧边罩的一端固定在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身30上,以达到侧边隔热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包总成10具有如下优点:
1.隔热罩2安装在动力电池包1上,以实现动力电池包1与隔热罩2的一体化,在满足温度要求的间隙时,可以将安装间隙缩到最小,隔热罩2便于拆卸;
2.动力电池包总成10可实现通用化,从而有利于使用同款动力电池包总成10时,在不同车型上可以直接使用,隔热罩2不需要重新开发;
3.节省材料,相较于隔热罩2在动力电池包1与车身30上安装,现在通过合理设计,可以降低隔热罩2材料用量,降低隔热罩2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总成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动力电池包总成(10),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力电池包(1),所述动力电池包(1)邻近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排气系统(20)布置;
隔热罩(2),所述隔热罩(2)安装在所述动力电池包(1)上且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1)的朝向所述排气系统(20)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总成(1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2)包括:安装板(21)和隔热板(22),所述安装板(21)固定在所述动力电池包(1)上,所述隔热板(22)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1)与所述排气系统(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总成(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1)与所述动力电池包(1)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总成(1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22)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动力电池包(1)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总成(1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22)与所述动力电池包(1)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总成(1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22)与所述动力电池包(1)的朝向所述排气系统(20)的表面随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总成(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系统(20)包括沿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左右方向布置的横向段(201)以及沿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前后方向布置的竖向段(202),所述动力电池包(1)的前端邻近所述横向段(201),所述动力电池包(1)的侧边邻近所述竖向段(202),所述隔热罩(2)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1)的前端与所述横向段(20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总成(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1)的侧边与所述竖向段(202)之间设置有隔热侧边罩,所述隔热侧边罩安装在所述动力电池包(1)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总成(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1)的侧边与所述竖向段(202)之间设置有隔热侧边罩,所述隔热侧边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动力电池包(1)上,所述隔热侧边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身(30)上。
10.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总成(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65244.4U CN210478377U (zh) | 2019-08-21 | 2019-08-21 | 动力电池包总成和具有它的混合动力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65244.4U CN210478377U (zh) | 2019-08-21 | 2019-08-21 | 动力电池包总成和具有它的混合动力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78377U true CN210478377U (zh) | 2020-05-08 |
Family
ID=70536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65244.4U Active CN210478377U (zh) | 2019-08-21 | 2019-08-21 | 动力电池包总成和具有它的混合动力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78377U (zh) |
-
2019
- 2019-08-21 CN CN201921365244.4U patent/CN2104783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12734B (zh) | 蓄电单元 | |
JP2016208055A (ja) | 電源変換装置 | |
TW201520106A (zh) | 電子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 |
CN210123775U (zh) | 输出极安装座、电芯组、电池包和车辆 | |
CN216529124U (zh) | 一种电池系统 | |
CN111509155B (zh) | 一种支撑水冷板、电池模组安装结构及电池车身固定结构 | |
CN209843767U (zh) | 模组支架及电池包 | |
CN212625928U (zh) | 快换电池箱及包含其的电动汽车 | |
CN115377590A (zh) | 电池包和汽车 | |
CN210478377U (zh) | 动力电池包总成和具有它的混合动力汽车 | |
WO2025001608A1 (zh) | 电池及车辆 | |
CN216184542U (zh) | 通过散热块散热的车载充电机 | |
CN215769409U (zh) | 机箱及用于机车网络的输入输出信号装置 | |
CN215621360U (zh) | 车辆的电池包以及车辆 | |
CN216929882U (zh) | 一种壳体及逆变器 | |
CN211468323U (zh) | 一种汽车通用型主机机箱 | |
CN216354565U (zh) | 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 |
CN106314113B (zh) | 电池安装结构及供电装置 | |
CN213178834U (zh) | 带防护的高效空气加热器 | |
CN210928449U (zh) | 一种高效散热型汽车主机机箱 | |
CN110649191B (zh) | 一种基于混合泊松比的电动汽车电池箱 | |
CN209843795U (zh) | 电池包壳体及其动力电池包 | |
CN209169320U (zh) | 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0701047U (zh) | 隔热板总成及车辆 | |
CN112127980A (zh) | 一种传感器防高温辐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