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7763306U - 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分体机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分体机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3306U
CN207763306U CN201721587963.1U CN201721587963U CN207763306U CN 207763306 U CN207763306 U CN 207763306U CN 201721587963 U CN201721587963 U CN 201721587963U CN 207763306 U CN207763306 U CN 207763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torage
storage device
cylinder
storage cylinder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879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奎
付清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879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3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3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3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分体机空调系统,其中,储液器包括:进气管;储液器壳体,储液器壳体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储液腔与第二储液腔,储液器壳体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并使第一储液腔与进气管连通,储液腔用于对从进气管进入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将分类后的气态制冷剂排入第二储液腔;出气管,包括外管段,以及内管段,第一储液腔与第二储液腔之间的分割面与内管段的端面齐平,以依次通过内管段与外管段排出气态制冷剂,其中,第二储液腔的有效容积为A,R290制冷剂的充注量为R,A与R之间满足: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保证与该储液器连接的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提升压缩机性能,提高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分体机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体机空调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液器、一种压缩机组件和一种分体机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分体机空调系统所采用的制冷剂通常有R410A和R22等,但因R22对臭氧层危害很大,其逐渐被R410A代替,而R410A为温室效应气体,所以R410A也不是理想的制冷剂类型。目前,环保性更高的制冷剂R290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不但不会危害臭氧层,并且其对温室效应的影响也极小。
然而,由于R290的液态密度与R410A、R22差异很大,并且,对于相同排量的分体机空调系统,采用R290制冷剂时的制冷能力与R410A、R22相比相对变化很大,再加上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有限制要求,因此,在采用充注R410A或R22等制冷剂的储液器充注R290制冷剂时,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储液器充注R290制冷剂时,造成压缩机性能和分体机空调系统整机性能不佳;
(2)现有的储液器易造成R290充注量少,导致质量流量较低,从而影响运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液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机空调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储液器,包括:进气管;储液器壳体,储液器壳体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储液腔与第二储液腔,储液器壳体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并使第一储液腔与进气管连通,储液腔用于对从进气管进入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将分类后的气态制冷剂排入第二储液腔;出气管,包括设置于储液器壳体的另一端的外管段,以及与外管段连通并延伸至第二储液腔内的内管段,第一储液腔与第二储液腔之间的分割面与内管段的端面齐平,以依次通过内管段与外管段排出气态制冷剂,其中,第二储液腔的有效容积为A,R290制冷剂的充注量为R。
A与R之间满足:A的单位为cm3,R的单位为g。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R290与R22、R410A等制冷剂之间存在特性差异,因此在采用用于容置R22、R410A等制冷剂的储液器时,影响R290性能的发挥,通过实验验证,在A与R满足的关系时,一方面,针对R290的可燃特性,通过限定制冷剂的有效容积与制冷剂的充注重量之间的关系,能够满足可燃标准要求下的制冷剂充注,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在储液器内气液分离的使用要求,进而能够保证与该储液器连接的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提升压缩机性能,提高运行效率。
具体地,储液器通常纵向设置,自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进气管、储液器壳体与出气管,设置于储液器壳体内的储液腔,根据其设置位置以及作用的不同,进一步可以划分为设置于上部,与进气管连通的第一储液腔,以及,可以起到贮藏、气液分离、过滤、消音和制冷剂缓冲的作用。
对于碳氢制冷剂R290,即丙烷,受到业界内广泛研究关注,但R290作为用于制冷循环系统中,由于其具有可燃性,因此必须限定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封入量。
(1)R290制冷剂与R410A制冷剂特性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如表1所示:
表1
其中,该特性的比较前提均为压缩机所处的制冷循环系统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排气温度和吸气温度均相同。
由表1可知,如果需要得到相同制冷量,采用R290制冷剂的压缩机的排气量需要大于采用R410A制冷剂的压缩机的排气量,同时采用R290制冷剂的压缩机的压缩功率小于采用R410A制冷剂的压缩机的压缩功率,所以R290制冷剂的系统性能会更好,通过限定制冷剂的有效容积与制冷剂的充注重量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专门用于容置R290制冷剂的储液器的构造,以实现对R410A制冷剂的替代,一方面,提升运行过程中的环保性以降低温室效应,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储液器在压缩机运行时的性能。
(2)R290制冷剂与R22制冷剂的特性差异主要体现于汽化潜热(汽化潜热越高,单位质量制冷剂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如果需要获得相同的制冷量,并兼顾考虑R290的可燃性制冷剂最大充注量要求,采用R290的制冷系统所需的制冷剂充灌量(质量)是采用R22制冷剂系统的25%~40%,也即采用R290制冷剂的系统其R290充注量实际上要比采用同能力下的R22和R410A系统的充注量要低很多,采用R290制冷剂,在节省制冷剂充注量的前提下,通过限定制冷剂的有效容积与制冷剂的充注重量之间的关系,以确定储液器的有效容积的大小,进而实现储液器的制备。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储液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R≤250g时,在250g<R≤380g时,在380g<R≤600g时,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不同功率的制冷设备,对应制冷能力和制冷剂的充注量需求不同,以分体机空调系统为例,在制冷剂充注量R不同时,将A/R之间的比值进一步进行划分,以将该比值设定在一个更加合理的区间范围内,以进一步提升充注有R290制冷剂的压缩机及分体机空调系统的性能,进而提升该分体机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与运行可靠性,并满足不同功率设备中储液器的制备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储液器壳体被构造为圆桶状容器,内管段被构造为与圆桶状容器的轴线平行设置的直管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内管段限定为与圆筒状容器的轴向平行设置的直管段,在通过出气管将气态制冷剂排入压缩机时,能够减小排气路径,进而减少排气阻力,提升排气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出气管的数量为一个时,直管段与轴线重合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直管段的中心线设置为与储液腔的轴线相重合,即直管段沿轴线方向设置,进而可以利于气态制冷剂由第二储液腔沿四周均匀流入出气管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出气管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直管段沿第二储液腔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出气管的数量为多个时,通过将多个直管段沿周向间隔分布设置,一方面,满足了压缩机中设置有多个压缩机构(比如气缸)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使进入每个出气管的气态制冷剂的量大致相同。
在出气管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出气管的外管段间隔设于储液器壳体的底部,且多个出气管的内管段的端口平齐。
具体地,R290压缩机可以包括多个气缸,对应地,出气管包括多个,多个出气管间隔设于储液器壳体的底部,且多个出气管和多个气缸一一对应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外管段被构造为弯管段,弯管段与直管段一体成型制备,弯管段的外端部连接有扩口连接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弯管段与直管段一体成型制备,与现有技术中的内径较小的直管段与内径较大的弯管段的连接方案相比,在弯管段的水平段端部连接扩口连接管,一方面,在实现内径增大的同时,能够降低储液器的制备成本,另一方面,在运行时,扩口连接管的大口端与压缩机上的气缸吸气口过盈密封配合,还能够有效简化连接工艺和节省材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过滤装置,设置于第一储液腔内,以使进气管与出气管分别置于过滤装置的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过滤装置,并且将过滤装置设置于储液腔内,并位于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使即进入储液器内的制冷剂经过过滤装置的过滤后,通过出气管排入R290压缩机的压缩腔内,从而可以避免制冷剂中的杂质进入压缩腔内而损坏R290压缩机,以提高R290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过滤装置包括:支架,固定设置于第一储液腔的内壁上;过滤网,布设于支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过滤装置设置为包括支架与过滤网,制备成本低,过滤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以及设置于压缩机壳体内部的电机与压缩机构;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储液器,设置于压缩机壳体的外部,储液器的出气管与压缩机构的内腔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以及与压缩机连接的储液器,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储液器,使得R290压缩机具有上述储液器的全部优点,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压缩机具体为往复式压缩机或旋转式压缩机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缩机构为气缸,在压缩机壳体内多个气缸时,储液器设置有与多个气缸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出气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气缸具有多个时,通过在储液容器内设置多个出气管,并与气缸一一对应连接,实现了多气缸的压缩机控制。
R290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压缩机壳体内设有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构、用于驱动压缩机构运转的电机组件,压缩机壳体外设置有储液器,压缩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气缸。
其中,压缩机壳体可以包括主壳体和设于主壳体轴向两端开口处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可选地,上壳体、下壳体与主壳体均焊接连接。
电机组件包括定子和转子,电机可以为内转子电机,也可以为外转子电机,当电机为内转子电机时,转子设于定子内,当电机为外转子电机时,转子设于定子外。
压缩机构包括气缸、曲轴、活塞和滑片,气缸具有在轴向贯穿其的气缸孔,气缸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主轴承和副轴承,气缸、主轴承和副轴承共同限定出压缩腔,活塞外套在曲轴的偏心部上且位于压缩腔内,滑片可往复运动地设在气缸的滑片槽内且滑片的内端与活塞的外壁配合将压缩腔分隔成吸气腔和排气腔,储液器的出气管的外管段与压缩腔的吸气腔连通,其中,电机组件与曲轴相连以驱动曲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分体机空调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R290压缩机,从而使得R290分体机空调系统具有上述R290压缩机的全部优点,这里不再赘述。
分体机空调系统300充注的制冷剂为R290,以提高R290分体机空调系统的运行性能。
其中,R290分体机空调系统可以为单冷系统、单暖系统或冷暖系统等。
具体地,在分体机空调系统为冷暖系统时,分体机空调系统可以包括四通换向阀、R290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其中,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顺次相连,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四通换向阀分别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其中,第一阀口和排气口相连,第三阀口和储液器的进气管相连,第二阀口和室外换热器相连,第四阀口和室内换热器相连,其中第一阀口可选择地与第二阀口或第四阀口中的一个导通,第三阀口可选择地与第二阀口或第四阀口中的另一个导通,在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导通、且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导通时,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在第一阀口和第四阀口导通,且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导通时,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分体机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性能与A/R比值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储液器,102进气管,104储液器壳体,1042第一储液腔,1044第二储液腔,106出气管,1062外管段,1064内管段,1046分割面,1064A端面,108过滤装置,20压缩机,2022主壳体,2024上壳体,2026下壳体,2042气缸,2044曲轴,2046活塞,2048滑片,2050主轴承,2052副轴承,2062定子,2064转子,室内换热器302,室外换热器304,节流装置306,四通换向阀308,第一阀口308A,第二阀口308B,第三阀口308C,第四阀口308D。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储液器。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储液器10,包括:进气管102;储液器壳体104,储液器壳体104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储液腔1042与第二储液腔1044,储液器壳体104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102,并使第一储液腔1042与进气管102连通,储液腔用于对从进气管102进入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将分类后的气态制冷剂排入第二储液腔1044;出气管106,包括设置于储液器壳体104的另一端的外管段1062,以及与外管段1062连通并延伸至第二储液腔1044内的内管段1064,第一储液腔1042与第二储液腔1044之间的分割面1046与内管段1064的端面1064A齐平,以依次通过内管段1064与外管段1062排出气态制冷剂,其中,第二储液腔1044的有效容积为A,R290制冷剂的充注量为R。
A与R之间满足:A的单位为cm3,R的单位为g。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R290与R22、R410A等制冷剂之间存在特性差异,因此在采用用于容置R22、R410A等制冷剂的储液器10时,影响R290性能的发挥,通过实验验证,在A与R满足的关系时,一方面,针对R290的可燃特性,通过限定制冷剂的有效容积与制冷剂的充注重量之间的关系,能够满足可燃标准要求下的制冷剂充注,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在储液器10内气液分离的使用要求,进而能够保证与该储液器10连接的压缩机20运行的可靠性,提升压缩机20性能,提高运行效率。
具体地,储液器10通常纵向设置,自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进气管102、储液器壳体104与出气管106,设置于储液器壳体104内的储液腔,根据其设置位置以及作用的不同,进一步可以划分为设置于上部,与进气管102连通的第一储液腔1042,以及,可以起到贮藏、气液分离、过滤、消音和制冷剂缓冲的作用。
对于碳氢制冷剂R290,即丙烷,受到业界内广泛研究关注,但R290作为用于制冷循环系统中,由于其具有可燃性,因此必须限定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封入量。
(1)R290制冷剂与R410A制冷剂特性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如表1所示:
表1
其中,该特性的比较前提均为压缩机20所处的制冷循环系统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排气温度和吸气温度均相同。
由表1可知,如果需要得到相同制冷量,采用R290制冷剂的压缩机20的排气量需要大于采用R410A制冷剂的压缩机20的排气量,同时采用R290制冷剂的压缩机20的压缩功率小于采用R410A制冷剂的压缩机20的压缩功率,所以R290制冷剂的系统性能会更好,通过限定制冷剂的有效容积与制冷剂的充注重量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专门用于容置R290制冷剂的储液器10的构造,以实现对R410A制冷剂的替代,一方面,提升运行过程中的环保性以降低温室效应,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储液器10在压缩机20运行时的性能。
(2)R290制冷剂与R22制冷剂的特性差异主要体现于汽化潜热(汽化潜热越高,单位质量制冷剂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如果需要获得相同的制冷量,并兼顾考虑R290的可燃性制冷剂最大充注量要求,采用R290的制冷系统所需的制冷剂充灌量(质量)是采用R22制冷剂系统的25%~40%,也即采用R290制冷剂的系统其R290充注量实际上要比采用同能力下的R22和R410A系统的充注量要低很多,采用R290制冷剂,在节省制冷剂充注量的前提下,通过限定制冷剂的有效容积与制冷剂的充注重量之间的关系,以确定储液器10的有效容积的大小,进而实现储液器10的制备。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储液器10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在R≤250g时,
实施例三:
在250g<R≤380g时,
实施例四:
在380g<R≤600g时,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不同功率的制冷设备,对应制冷能力和制冷剂的充注量需求不同,以分体机空调系统为例,在制冷剂充注量R不同时,将A/R之间的比值进一步进行划分,以将该比值设定在一个更加合理的区间范围内,以进一步提升充注有R290制冷剂的压缩机20及分体机空调系统的性能,进而提升该分体机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与运行可靠性,并满足不同功率设备中储液器10的制备需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储液器壳体104被构造为圆桶状容器,内管段1064被构造为与圆桶状容器的轴线平行设置的直管段。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内管段1064限定为与圆筒状容器的轴向平行设置的直管段,在通过出气管106将气态制冷剂排入压缩机20时,能够减小排气路径,进而减少排气阻力,提升排气效率。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性能与A/R比值之间的关系,根据关系曲线图可知,在时,关系曲线的斜率最小,压缩机性能最优。
实施例五: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出气管106的数量为一个时,直管段与轴线重合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直管段的中心线设置为与储液腔的轴线相重合,即直管段沿轴线方向设置,进而可以利于气态制冷剂由第二储液腔1044沿四周均匀流入出气管106中。
实施例六:
如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出气管106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直管段沿第二储液腔1044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在出气管106的数量为多个时,通过将多个直管段沿周向间隔分布设置,一方面,满足了压缩机20中设置有多个压缩机构(比如气缸2042)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使进入每个出气管106的气态制冷剂的量大致相同。
在出气管106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出气管106的外管段1062间隔设于储液器壳体104的底部,且多个出气管106的内管段1064的端口平齐。
具体地,R290压缩机20可以包括多个气缸2042,对应地,出气管106包括多个,多个出气管106间隔设于储液器壳体104的底部,且多个出气管106和多个气缸2042一一对应连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外管段1062被构造为弯管段,弯管段与直管段一体成型制备,弯管段的外端部连接有扩口连接管。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弯管段与直管段一体成型制备,与现有技术中的内径较小的直管段与内径较大的弯管段的连接方案相比,在弯管段的水平段端部连接扩口连接管,一方面,在实现内径增大的同时,能够降低储液器10的制备成本,另一方面,在运行时,扩口连接管的大口端与压缩机20上的气缸2042吸气口过盈密封配合,还能够有效简化连接工艺和节省材料。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过滤装置108,设置于第一储液腔1042内,以使进气管102与出气管106分别置于过滤装置108的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过滤装置108,并且将过滤装置108设置于储液腔内,并位于进气管102和出气管106之间,使即进入储液器10内的制冷剂经过过滤装置108的过滤后,通过出气管106排入R290压缩机20的压缩腔内,从而可以避免制冷剂中的杂质进入压缩腔内而损坏R290压缩机20,以提高R290压缩机20运行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过滤装置108包括:支架,固定设置于第一储液腔1042的内壁上;过滤网,布设于支架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过滤装置108设置为包括支架与过滤网,制备成本低,过滤效果好。
实施例七: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20,包括压缩机壳体,以及设置于压缩机壳体内部的电机与压缩机构;如上述任一的实施例所述的储液器10,设置于压缩机壳体的外部,储液器10的出气管106与压缩机构的内腔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20以及与压缩机20连接的储液器10,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储液器10,使得R290压缩机20具有上述储液器10的全部优点,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压缩机20具体为往复式压缩机20或旋转式压缩机20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压缩机构为气缸2042,在压缩机壳体内多个气缸2042时,储液器10设置有与多个气缸2042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出气管106。
在该实施例中,在气缸2042具有多个时,通过在储液容器内设置多个出气管106,并与气缸2042一一对应连接,实现了多气缸2042的压缩机20控制。
如图3所示,R290压缩机20包括压缩机壳体,压缩机壳体内设有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构、用于驱动压缩机构运转的电机组件,压缩机壳体外设置有储液器10,压缩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气缸2042。
如图3所示,压缩机壳体可以包括主壳体2022和设于主壳体2022轴向两端开口处的上壳体2024和下壳体2026,可选地,上壳体2024、下壳体2026与主壳体2022均焊接连接。
如图3所示,电机组件包括定子2062和转子2064,电机可以为内转子2064电机,也可以为外转子2064电机,当电机为内转子2064电机时,转子2064设于定子2062内,当电机为外转子2064电机时,转子2064设于定子2062外。
如图3所示,压缩机构包括气缸2042、曲轴2044、活塞2046和滑片2048,气缸2042具有在轴向贯穿其的气缸2042孔,气缸2042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主轴承2050和副轴承2052,气缸2042、主轴承2050和副轴承2052共同限定出压缩腔,活塞2046外套在曲轴2044的偏心部上且位于压缩腔内,滑片2048可往复运动地设在气缸2042的滑片2048槽内且滑片2048的内端与活塞2046的外壁配合将压缩腔分隔成吸气腔和排气腔,储液器10的出气管106的外管段1062与压缩腔的吸气腔连通,其中,电机组件与曲轴2044相连以驱动曲轴2044转动。
实施例八: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分体机空调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压缩机组件分别包括压缩机20与储液器1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R290压缩机20,从而使得R290分体机空调系统具有上述R290压缩机20的全部优点,这里不再赘述。
分体机空调系统300充注的制冷剂为R290,以提高R290分体机空调系统的运行性能。
其中,R290分体机空调系统可以为单冷系统、单暖系统或冷暖系统等。
具体地,在分体机空调系统为冷暖系统时,分体机空调系统可以包括四通换向阀308、R290压缩机20、室外换热器304、节流装置306和室内换热器302,其中,室外换热器304、节流装置306和室内换热器302顺次相连,压缩机20具有排气口,四通换向阀308分别具有第一阀口308A、第二阀口308B、第三阀口308C和第四阀口308D,其中,第一阀口308A和排气口相连,第三阀口308C和储液器10的进气管102相连,第二阀口308B和室外换热器304相连,第四阀口308D和室内换热器302相连,其中第一阀口308A可选择地与第二阀口308B或第四阀口308D中的一个导通,第三阀口308C可选择地与第二阀口308B或第四阀口308D中的另一个导通,在第一阀口308A与第二阀口308B导通、且第三阀口308C和第四阀口308D导通时,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在第一阀口308A和第四阀口308D导通,且第二阀口308B和第三阀口308C导通时,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用于容置R290制冷剂,所述储液器包括:
进气管;
储液器壳体,所述储液器壳体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储液腔与第二储液腔,所述储液器壳体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进气管,并使所述第一储液腔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储液腔用于对从所述进气管进入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将分类后的气态制冷剂排入所述第二储液腔;
出气管,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器壳体的另一端的外管段,以及与所述外管段连通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储液腔内的内管段,所述第一储液腔与所述第二储液腔之间的分割面与所述内管段的端面齐平,以依次通过所述内管段与所述外管段排出所述气态制冷剂,
其中,所述第二储液腔的有效容积为A,所述R290制冷剂的充注量为R,A与R之间满足:A的单位为cm3,R的单位为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在R≤250g时,
在250g<R≤380g时,
在380g<R≤600g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器壳体被构造为圆桶状容器,所述内管段被构造为与所述圆桶状容器的轴线平行设置的直管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出气管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直管段与所述轴线重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出气管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直管段沿所述第二储液腔的周向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管段被构造为弯管段,所述弯管段与所述直管段一体成型制备,所述弯管段的外端部连接有扩口连接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液腔内,以使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分别置于所述过滤装置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
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液腔的内壁上;
过滤网,布设于所述支架上。
9.一种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壳体内部的电机与压缩机构;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外部,所述储液器的出气管与所述压缩机构的内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构为气缸,
在所述压缩机壳体内多个气缸时,所述储液器设置有与所述多个气缸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出气管。
11.一种分体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压缩机组件。
CN201721587963.1U 2017-11-24 2017-11-24 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分体机空调系统 Active CN207763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87963.1U CN207763306U (zh) 2017-11-24 2017-11-24 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分体机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87963.1U CN207763306U (zh) 2017-11-24 2017-11-24 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分体机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3306U true CN207763306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89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87963.1U Active CN207763306U (zh) 2017-11-24 2017-11-24 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分体机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33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5027671A1 (ja) * 2023-07-28 2025-02-06 日本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アキュムレーター、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5027671A1 (ja) * 2023-07-28 2025-02-06 日本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アキュムレーター、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9942B (zh)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JP6349417B2 (ja) 二段回転式コンプレッサーおよび冷却サイクル装置
CN106568225B (zh)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5526166A (zh)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CN207763306U (zh) 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分体机空调系统
US12012963B2 (e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economizer injection
CN107387412A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温度调节装置
CN101737331A (zh) 压缩机用储液器与油分离器一体化结构
CN104976122B (zh) 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和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
CN202350214U (zh) 一种组合式气-水双热源热泵型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CN108050066A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7189598A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07461965B (zh) 压缩机的储液器、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CN207123101U (zh) 压缩机的储液器、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CN105841387A (zh) 制冷装置及压缩机
CN116538093A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0594157B (zh) 一种气缸隔板及压缩机
CN101135504A (zh) 一种制冷循环装置
CN104251211B (zh) 压缩机
JP2012052426A (ja) 過給式圧縮機
CN103147986B (zh) 双级增焓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和热泵热水器
CN207131575U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温度调节装置
CN221033119U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06943005U (zh) 一种新型混气增焓设计纯电动汽车空调压缩机
CN221033114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