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97241Y - 便携式红外传感警示标志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红外传感警示标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0997241Y CN200997241Y CN 200620020156 CN200620020156U CN200997241Y CN 200997241 Y CN200997241 Y CN 200997241Y CN 200620020156 CN200620020156 CN 200620020156 CN 200620020156 U CN200620020156 U CN 200620020156U CN 200997241 Y CN200997241 Y CN 200997241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mp body
- infrared sensing
- warning mark
- portable infrared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设置有红外传感器的警示标志,具有发射和接收警示信息功能的警示标志。用于车辆发生故障或交通事故停驶时,向正在行驶的机动车随时发送警示语音或报警声。车内安装的感应接收器随时收到报警信息。其形状为三角形结构,中间设置惊叹号,顶部设有红色频闪警示灯,可随意移动摆放设置,双向活动连接可使支架的方向、角度、行程、有效定位,使用时,方便、快捷。灯体支架可调整加高,可增加警示面积,不用时可将支架套管收回,缩小体积,便于携带。车内与车外,声与光,双重并举的警示效果可使疲劳驾驶人及时收到警告和提示,对防止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有积极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或交通事故后,车辆停驶时使用的警示标志,尤其是具有向正在行驶的机动车传送警告提示的便携式红外传感警示标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道路上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很多事故发生于因机动车发生故障或交通事故后,缺少一种警示作用明显,使其他机动车驾驶人能及时得到安全提示和警告,而发生二次交通事故。尤其是在各等级公路上,前方车辆出现故障或发生交通事故,若遇到浓雾天气而发生连环相撞的重大交通事故。而延用多年至今仍在使用的三角反光警示标志,由于高度过低,顶角高点离地面仅44cm,放在路面上不够醒目,在夜晚三角形警示标志本身不能发光,完全依靠其他机动车灯光照射产生反射光,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环境下,反光式三角警示标志,很难达到警示目的。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和行车安全,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警示标志或警示灯装置。有改良的三角形标志、硅胶四方形、而以圆柱筒形警示灯较多。其中,实用新型C N99227114.2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警示灯,一种圆柱形警示灯具,然而,圆柱形的灯体长短决定着体积大小和高低,如圆柱筒体过长不便于携带,如过短会使高度不够展示面积过小影响警示效果。见图1,在灯体顶部装置一个很大的照明灯罩2,而警示灯4只有3只紧凑在一起的发光二极管,照明灯3展示面积是警示灯4的几十倍,而作为主要起警示作用的灯具应以警示作用明显为主。而起辅助作用的蜂鸣器7。音量本不是很大,却封闭在灯体内,声音难以释放。如开孔或加网罩,在雨、雪天气环境下使用,蜂鸣器7下的电池8必然进水造成短路放电,直接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红外传感,安装红外感应器的机动车,随时收到警示标志传送的警示语音或报警声。三角形结构,中间设置惊叹号,顶部设置红色频闪警示灯,可移动摆放设置,灯体支架可调整加高,体积小,便于随车携带的便携式红外传感警示标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红外传感警示标志包括灯体、电池仓,灯罩和灯罩内设置的红外传感器,,传感指示灯设置在灯罩外侧;与之配套使用的红外感应器安装在各种机动车内。高亮度自闪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灯罩内曲形高光反光片前;灯罩设置在灯体上,灯罩与灯体连接之间设置防水胶垫;灯体壳内两个电池仓,为两组分别供电方式,由设置在灯罩后侧下凹处的三项防水开关调控;灯体后侧上下两端嵌入磁铁片;灯体底面电池仓两个盖板上嵌入磁铁片,在磁铁片平置之间留有间隙,形成两个凹槽;灯体支架托板为铁质长方形,托板上端平面上设置两个凸键,与电池仓盖上两个凹槽吻合;灯体托板与支架套管之间为双向活动连接。
灯体托板与支架套管之间上述双向活动连接有三个连接位置,在长方形托板底面两端各设置一个纵横双向活动连接。在托板中间后侧设置一个纵向单向活动连接。纵向活动连接是由一个倒凸形上块和一个凹形下块组成;在上块倒突出位正面和平面设有定向限位角,在下块两侧突出正面和顶平面也有与上块相同角度的限位角,上块与下块铰销连接,上块顶部平面与灯体托板平面固定连接,为不能转动的固定块,下块为可纵向移动的活动块。下块底平面与横向活动连接扁方形护套管用铰销连接,支架套管上管上端圆形转动机构与横向活动连接护套管为活动连接。下方设有限位角。上述单、双向活动连接机构,将每个支架套管支撑的方向、角度、行程有效的固定。
支架套管为不同直径的扁方管,上下套装结构,下管直径小于上管直径,下管在上管内上下垂直移动,下管正面顶部中间设置开口,下管顶部可从横向活动面积与上管铰销处穿过。下管内径上端设置弹簧卡珠,上管下端等距离设有数个圆形卡珠孔。在正面两个支架套管下端各设有与下管相同宽度的连接板,连接板一端铰接于下管正面管壁上,连接板下端对称各设置限位卡珠。两个连接板另一端非对称各嵌入磁铁。
采用上述的结构后,使用时,由于连接板两端的磁铁相互吸附成一体。与左右两个调高展开的支架套管形成三角形。中间挂有惊叹号,构成一个明显的三角形警示标志。由于支架为三支撑双管套装结构,使用时,下管向下移动可使支架增加高度,可扩大展示面积,增强警示效果,不用时,可将支架套管收回上管内,使支架长度变短,体积缩小,灯体和支架套管是超薄设计,放到包装盒内,适合各种大、中、小机动车携带。又由于灯体托板与支架套管之间采用纵横双向活动连接,已经设定前后左右的方向、角度、行程,使用时操作简单快捷。支架套管下管内弹簧卡珠可调节每个支架套管不同高度,可使警示标志平稳地摆放设置在各种路面上。又由于警示灯选用多支高亮度自闪发光二极管和曲形高光反光片,在夜间非常醒目。发光二极管稳定性好、功耗低、工作寿命长、不易破碎。适合在机动车内长时间颠簸环境中放置,灯罩与灯体之间设有防水胶垫,可在雨雪天气中使用。又由于灯体底部电池仓盖上和灯体后侧设置有磁铁,既可吸附在灯体托板上,又可分离设置在车顶上或车身上使用。又由于灯罩内装有红外传感器,无论机动车发生故障或交通事故后不能移动,停放在个等级公路上,视线不能看到的陡坡上、急转弯处、盘山路、桥梁、隧道、十字路口、路口拐角处,无论白天、黑夜、遇有雨、雪、冰雹、浓雾、沙尘天气环境,只要迅速取出便携式警示标志的灯体,打开开关,进入300米内所有安装感应器的机动车,能在第一时间收到警示语音或报警声,设置在仪表台上的发光二极管同时频闪报警。当机动车驶离警示标志一段距离,警示语音或报警声立刻消失,车内发光二极管停止闪亮。上述车内与车外,声与光双重并举的警示效果,使正在行驶的机动车得到有效安全保障。尤其是在夜间疲劳驾驶的人,能及时得到警告和安全提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避免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有积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未使用时正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外观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架套管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纵向活动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红外传感器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感应器外观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灯体1和电池仓2,灯罩3内下端设置红外传感器4,高亮度发光二极管7设置在灯罩3内曲形反光片6前,传感器指示灯5设置在灯罩3外侧。电池仓2为两组电源,使用时只用其中一种向红外传感器4和高亮度发光二极管7供电,另一组备用,由三项防水开关33与灯罩3内电源插口34电路连接。三项防水开关设置在灯罩3后侧下凹处。灯体1后侧上下两端设置磁铁35。灯罩3与灯体1连接口处设置防水胶垫9,灯罩3与灯体1用螺丝钉8连接。电池仓盖板13上嵌入磁铁12,在电池仓盖板13上磁铁平置之间留有空隙,形成凹槽10,与铁质长方形灯体托板14上的凸键11相吻合。灯体托板14底平面两端与纵向活动连接,固定块上块16固定连接,移动块下块17底平面与大小一样的横向活动连接护套管19顶平面固定连接,上下块用铰销36连接。支架套管上管圆形转动机构20与横向活动连接护套管19正面中心用铰销21连接,构成完整的纵横双向活动连接。支架套管上管上端设有定位角22。托板14中间后侧纵向单向活动连接15,与套管23固定连接,下管24套管在上管23内,支架套管上管28直径大于下管29直径,下管29可在上管28内上下垂直移动,下管29顶端设置开口25,可从护套管19中心铰销21穿过。开口25下方设置弹簧卡珠27,上管28下端等距离设数个圆形卡珠孔37。下管29下端正面与连接板32下端用铰销30连接,在两个相对的连接板对称设置限位卡柱31,两个连接板32另一端不对称嵌入磁铁片26。在两个横向连接护套管19外壁之间,设置挂板定位横柱38,惊叹号挂板39挂置定位横柱38上。
与传感器4配套的感应器48设置在各种机动车内,与感应器48可同步频闪发光报警的红色发光二极管40与感应器48上的插口47连接,安装孔41可将感应器48固定在车内仪表台下,只要机动车行驶接收器48便处于接收状态,接收信号指示灯46便亮启,感应天线接口42与车内收音机天线连接,警示语音从扬声器43发出,音量电位器44可调控音量,车载电源从电源接口45接入。
双向活动连接中的纵向活动连接上块16和下块17,均设有相同角度的限位角18,横向活动连接转动机构20下方设有限位角22,将支架支撑的方向、角度、行程、有效固定。使用时,方便、快捷。
红外传感器4还可以是设置在灯罩3外侧,支架内外,灯体内外,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也是设置的一种方式。此外,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不只限于是红外传感器和感应器,在警示标志、牌、灯,还可以设置射频发射装置、调频发射装置、音频发射装置、遥控发射装置或其它发射装置及两种以上多频多种发射装置和在机动车内设置与其相对应的感应器及接收装置,这样的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便携式红外传感警示标志,包括有灯体(1)和两组电池仓(2),灯罩(3)内下方设置红外传感器(4),与之配套的红外感应器(48)安装在机动车内,灯体(1)底部电池仓盖板(13)上设置磁铁(12),灯体托板(14)与支架套管之间设置双向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活动连接位于铁质长方形灯体托板(14)底面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红外传感警示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活动连接是纵向活连接上块(16)固定连接于灯体托板(14)底面,下块(17)固定连接于护套管(19)上,横向活动连接是支架套管上管(28)上方转动机构(20)置于护套筒(19)内中心,左右支架套管上管(28)一侧有限位角(22),其特征在于,上块(16)和下块(17)上均设有相同限位角(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红外传感警示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12)在电池仓盖板(13)上置有间隙,形成凹槽(10),与铁质长方形灯体托板(14)上的凸键(11)对应吻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红外传感警示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3)内有曲形高光反光片(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红外传感警示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套管下管(29)下端两个连接板(32)对应设置限位卡柱(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红外传感警示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器(48)电路连接同步频闪警示的红色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机动车内仪表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红外传感警示标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罩(3)与灯体之间连接口处设置防水胶垫(9)。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020156 CN200997241Y (zh) | 2006-01-26 | 2006-01-26 | 便携式红外传感警示标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020156 CN200997241Y (zh) | 2006-01-26 | 2006-01-26 | 便携式红外传感警示标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0997241Y true CN200997241Y (zh) | 2007-12-26 |
Family
ID=38995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2002015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97241Y (zh) | 2006-01-26 | 2006-01-26 | 便携式红外传感警示标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0997241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38561A (zh) * | 2014-05-07 | 2014-07-23 | 朱飒昊 | 塔式交通安全警示装置 |
WO2015168882A1 (zh) * | 2014-05-07 | 2015-11-12 | 朱飒昊 | 塔式交通安全警示装置 |
CN107142863A (zh) * | 2017-07-27 | 2017-09-08 | 王君 | 一种交通安全路障警示装置 |
-
2006
- 2006-01-26 CN CN 200620020156 patent/CN200997241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38561A (zh) * | 2014-05-07 | 2014-07-23 | 朱飒昊 | 塔式交通安全警示装置 |
WO2015168882A1 (zh) * | 2014-05-07 | 2015-11-12 | 朱飒昊 | 塔式交通安全警示装置 |
CN103938561B (zh) * | 2014-05-07 | 2015-12-02 | 朱飒昊 | 塔式交通安全警示装置 |
CN107142863A (zh) * | 2017-07-27 | 2017-09-08 | 王君 | 一种交通安全路障警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383170U (zh) | 红绿灯式led发光斑马线装置 | |
CN200997241Y (zh) | 便携式红外传感警示标志 | |
CN207319466U (zh) | 一种高速公路团雾区led智能诱导灯 | |
CN204665149U (zh) | 一种多功能户外信号灯 | |
KR101388725B1 (ko) | 자동차용 화살표 표지판 | |
CN201738216U (zh) | 人行道警示装置 | |
CN211420922U (zh) | 一种多功能公路指示牌 | |
RU123111U1 (ru) | Система освещения пешеходного переход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в целом), светодиодный светильник (часть целого) | |
CN210466738U (zh) | 一种交通信号灯投射警示装置 | |
CN214089328U (zh) | 一种地埋式城市道路红绿灯 | |
CN204573889U (zh) | 一种施工安全警示灯 | |
CN212248007U (zh) | 一种道路交通专用安全隔离护栏 | |
KR102449234B1 (ko) | 표지병을 적용한 스마트 신호등 제어시스템 | |
CN201955854U (zh) | 立柱式多功能警示仪 | |
CN201053580Y (zh) | 新型安全警示灯架 | |
CN202298504U (zh) | 太阳能道钉 | |
CN216040803U (zh) | 一种建筑施工智能警示装置 | |
CN219611889U (zh) | 一种电力标识桩 | |
CN205348026U (zh) | 一种夜间道路警示灯装置 | |
CN209415177U (zh) | 一种照明指示灯及其照明指示系统 | |
CN220208507U (zh) | 一种地埋led发光砖 | |
CN215482441U (zh) | 一种团雾多发区交通主动引导装置 | |
CN203594983U (zh) | 一种交通安全照明灯 | |
CN2901466Y (zh) | 过街人行警示灯 | |
CN108532486A (zh) | 一种智能交通警示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26 Termination date: 2011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