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585218A - 光纤的制造装置及光纤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纤的制造装置及光纤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585218A CN119585218A CN202380055825.0A CN202380055825A CN119585218A CN 119585218 A CN119585218 A CN 119585218A CN 202380055825 A CN202380055825 A CN 202380055825A CN 119585218 A CN119585218 A CN 1195852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fiber
- roller
- traveling
- traveling surface
- lower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7/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flakes, fibres, or filaments from softened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 C03B37/01—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2—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rawing or extruding, e.g. direct drawing of molten glass from nozzles; Cooling fins therefor
- C03B37/025—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rawing or extruding, e.g. direct drawing of molten glass from nozzles; Cooling fins therefor from reheated softened tubes, rods, fibres or filaments, e.g. drawing fibres from preforms
- C03B37/027—Fibr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sorts of glass, e.g. glass optical fibr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 Manufacture, Treatment Of Glass Fibers (AREA)
Abstract
具有:拉丝炉,其将玻璃母材熔融,使拉丝出的玻璃纤维出线;包覆单元,其将树脂层包覆于玻璃纤维而形成光纤;正下辊,其配置于拉丝炉的正下方,对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以及绞盘,其拾取光纤。如果从相对于正下辊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正下辊,则在正下辊,光纤行进的行进面为平型或者凸型,行进面的宽度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的制造装置及光纤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2022年7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2-
117784号而要求优先权,引用在上述申请中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光纤的制造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270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的制造装置,其具有:
拉丝炉,其将玻璃母材熔融,使拉丝出的玻璃纤维出线;
包覆单元,其将树脂层包覆于所述玻璃纤维而形成光纤;
正下辊,其配置于所述拉丝炉的正下方,对所述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以及
绞盘,其拾取所述光纤,
如果从相对于所述正下辊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所述正下辊,则在所述正下辊,所述光纤行进的行进面为平型或者凸型,
所述行进面的宽度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对从拉丝炉内的玻璃母材拉丝出的玻璃纤维包覆树脂而设为光纤,
在该光纤的制造方法中,
在设置于所述拉丝炉的正下方而对所述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的正下辊,在与所述正下辊接触的所述光纤的剖面观察时,使所述光纤仅在一点接触而对所述光纤进行引导。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制造装置的正下辊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正下辊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正下辊的对比例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正下辊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图5所示的正下辊,光纤从中央偏离而行进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正下辊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图7所示的正下辊,光纤从中央偏离而行进的情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光纤的制造装置设置有包覆单元(阴模),该包覆单元(阴模)在通过拉丝炉将玻璃母材熔融而制造出的玻璃纤维包覆树脂层而形成光纤。而且,在拉丝炉及阴模的正下方设置有对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的行进面为V字状的引导辊。
另外,在使用行进面为V字状的引导辊而制造光纤的情况下,由于光纤在引导辊的V字的斜面滚动,有时会在光纤产生意料之外的扭转。由于光纤的扭转,有时会对光纤施加必要以上的负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对意料之外的扭转少的光纤进行制造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的制造装置,
(1)具有:
拉丝炉,其将玻璃母材熔融,使拉丝出的玻璃纤维出线;
包覆单元,其将树脂层包覆于所述玻璃纤维而形成光纤;
正下辊,其配置于所述拉丝炉的正下方,对所述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以及
绞盘,其拾取所述光纤,
如果从相对于所述正下辊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所述正下辊,则在所述正下辊,所述光纤行进的行进面为平型或者凸型,
所述行进面的宽度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
根据上述制造装置,在正下辊中光纤行进的行进面为平型或者凸型,因此如果从相对于正下辊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该正下辊,则光纤和行进面在1点进行接触。另外,行进面的宽度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因此即使在正下辊的行进面的宽度的外侧设置有凸缘的情况下,也不易与凸缘接触。另外,正在正下辊的行进面行进的光纤始终受到朝向正下辊的旋转轴的力。此时,在光纤在行进面为平型或者凸型的正下辊行进的情况下,与在具有V字状的行进面的正下辊行进的情况相比较,光纤不易在行进面滚动,因此能够抑制制造后的光纤的扭转。
(2)在上述(1)的制造装置,在所述光纤在所述行进面的中央部行进的情况下,所述正下辊的旋转轴的方向可以与所述行进面的所述光纤的行进方向垂直。
在正下辊的旋转轴的方向与行进面的光纤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情况下,只要光纤在行进面的中央部行进,光纤在行进面的宽度方向就不易滚动。
(3)在上述(1)或(2)的制造装置,所述正下辊的旋转轴可以由弹性部件支撑。
在光纤在行进面的中央部以外的位置行进的情况下,光纤会在与光纤在行进面的中央部行进的情况稍微不同的方向行进。根据上述制造装置,正下辊的旋转轴由弹性部件支撑,因此正下辊的旋转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动。由此,即使在光纤在行进面的中央部以外的位置行进的情况下,也能够对正下辊的朝向进行调节,以使得旋转轴的方向相对于光纤的行进方向成为垂直,因此光纤在行进面的宽度方向不易滚动。
(4)在上述(1)至(3)的任一项的制造装置,可以是所述正下辊的所述行进面在从相对于所述正下辊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所述正下辊时为凸型,
所述正下辊的所述行进面的曲率半径为,从所述光纤与所述行进面分离的点至所述光纤与所述绞盘接触的点为止的距离以上。
根据上述制造装置,行进面的形状为凸状,由此即使光纤的行进方向偏离,也存在与其行进方向垂直的行进面。由此,光纤在行进面的宽度方向不易滚动。
(5)在上述(1)至(4)的任一项的制造装置,所述行进面可以由氟树脂形成。
根据上述制造装置,能够减小行进面处的摩擦力,因此在光纤试图在行进面的宽度方向滚动时,能够抑制可能由摩擦力产生的光纤的扭转。
(6)在上述(1)至(5)的任一项的制造装置,可以是所述正下辊由多个辊构成,
在从所述辊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以多个所述辊的旋转轴排列为圆弧状的方式配置有多个所述辊。
根据上述制造装置,正下辊由多个辊构成,因此与将正下辊由1个辊构成的情况相比,光纤的行进方向的变更通过多个辊进行。此时,以多个辊的旋转轴排列为圆弧状的方式配置有多个辊,因此光纤的行进方向的变更针对每个辊依次进行。即,通过1个辊变更的行进方向的角度变小,1个辊和光纤接触的长度也变短,1个辊和光纤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摩擦力而使光纤扭转。另外,光纤与1个辊接触的时间及距离越长,则光纤在行进面的宽度方向越容易滚动。但是,将正下辊由多个辊构成,将光纤与1个辊接触的时间及距离精细地设置,由此能够抑制1个辊中的扭转量,因此能够减小传递至上游侧的扭转量及扭转向上游侧传递的距离。
(7)在上述(1)至(6)的任一项的制造装置,可以在所述正下辊的下游侧,还设置有在所述正下辊之后所述光纤所行进的第二引导辊,
以所述第二引导辊的旋转轴与所述正下辊的旋转轴成为垂直的方式配置有所述第二引导辊。
根据上述制造装置,以正下辊的旋转轴和第二引导辊的旋转轴成为垂直的方式配置第二引导辊,因此在正下辊和第二引导辊处对光纤进行支撑的方向不同。由此,在光纤在正下辊的行进面行进时,在行进面的宽度方向不易滚动。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的制造方法,
(8)对从拉丝炉内的玻璃母材拉丝出的玻璃纤维包覆树脂而设为光纤,
在设置于所述拉丝炉的正下方而对所述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的正下辊,在与所述正下辊接触的所述光纤的剖面观察时,使所述光纤仅在一点接触而对所述光纤进行引导。
根据上述制造方法,使用在与所述正下辊接触的所述光纤的剖面观察时仅在一点与光纤接触的正下辊,使光纤的行进方向变更。此时,辊和光纤仅在一点进行接触,由此与如具有V字状的行进面那样的在二点进行接触而引导的正下辊相比较,光纤在行进面不易滚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的制造装置及光纤的制造方法的具体例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受这些例示所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装置1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如图1所示,制造装置1在最上游侧具有拉丝炉2,该拉丝炉2将光纤用的玻璃母材G熔融,使拉丝出的玻璃纤维G1出线。在拉丝炉2内,以将玻璃母材G包围的方式设置有发热体21,形成有能够通过该发热体21使玻璃母材G软化的加热区域。虽然图示省略,但在拉丝炉2连接有对加热区域供给净化气体的气体供给装置。
玻璃母材G以玻璃母材G的下端部分位于由发热体21形成的加热区域的方式送入至拉丝炉2内。玻璃母材G向下方被拉伸而细径化,形成树脂包覆前的光纤即玻璃纤维G1。
在拉丝炉2的下方(下游侧)设置有用于对玻璃纤维G1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3。作为冷却装置3的冷却单元,例如使用氦气等冷却气体。玻璃纤维G1形成为其外径成为规定的尺寸。
在冷却装置3的下游侧设置有包覆单元4,其将树脂层包覆于玻璃纤维G1而形成光纤G2。包覆单元4具有:涂敷部41,其对玻璃纤维G1涂敷树脂;以及固化部42,其使涂敷的树脂固化。涂敷部41对玻璃纤维G1例如涂敷紫外线固化型的树脂。在涂敷的树脂为紫外线固化型的树脂的情况下,固化部42对通过涂敷部41涂敷的树脂照射紫外线而使树脂固化。经过了涂敷部41及固化部42的玻璃纤维G1在其外周包覆树脂层而形成光纤G2。
光纤G2在经过固化部42后,钩挂在配置于拉丝炉2的正下方的正下辊5,通过该正下辊5其行进方向被变更。例如如图1所示,正下辊5对在与正下辊5相比的上游侧在上下方向行进的光纤G2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以使得在与正下辊5相比的下游侧该光纤G2成为左右方向。
通过正下辊5对行进方向进行变更后的光纤G2钩挂于在正下辊5的下游侧设置的第二引导辊6。在图1所示的例子,光纤G2的行进由正下辊5和第二引导辊6引导。
关于正下辊5及第二引导辊的详细内容,在后面记述。
经过了第二引导辊6的光纤G2在由在第二引导辊6的下游侧设置的绞盘7拾取后,由卷绕线轴8进行卷绕。
接下来,关于正下辊5及第二引导辊6,参照图2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制造装置1的正下辊5和第二引导辊6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2所示,与光纤G2最初接触的第一引导辊即正下辊5由多个(在本例为5个)辊51、52、53、54、55构成。5个辊51、52、53、54、55配置为从在上游侧设置的固化部42的下方的位置朝向在下游侧设置的第二引导辊6的左方的位置依次连续。辊51、52、53、54、55可以配置为在从辊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各辊51、52、53、54、55的旋转轴51a、52a、53a、54a、55a(还参照图3)排列为圆弧状。
第二引导辊6是光纤G2与辊51、52、53、54、55接触之后所接触的辊。第二引导辊6配置为第二引导辊6的旋转轴6a与各辊51、52、53、54、55的旋转轴51a、52a、53a、54a、55a成为垂直的朝向。在图中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第二引导辊6配置为光纤G2在第二引导辊6的近前侧(图2的正面侧)的行进面6f上行进。此外,第二引导辊6也可以配置为光纤G2在第二引导辊6的里侧(图2的背面侧)的行进面6f上行进。由此,第二引导辊6能够将光纤G2的行进方向变更为与正下辊5不同的方向。
接下来,参照图3对正下辊5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是沿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正下辊5的旋转轴的剖视图。此外,构成正下辊5的5个辊51、52、53、54、55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辊51进行说明。图3的辊51是图2的辊51的A-A线处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辊51具有:旋转轴51a,其设置于中心部;环状部件51b,其设置为包围旋转轴51a,能够相对于旋转轴51a旋转地构成;行进面51f,其是环状部件51b的外周面,供光纤G2行进;轴承部51c,其设置于旋转轴51a的周围;以及支撑部51d,其对旋转轴51a进行支撑。本实施方式的辊51形成为,如果从相对于辊51的旋转轴51a正交的方向观察,则光纤G2行进的行进面51f成为平型。行进面51f形成为,在从相对于辊51的旋转轴51a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沿着旋转轴51a的方向。在行进面51f的两侧部形成有对行进面51f的宽度进行划分的凸缘51e。行进面51f设为由两端部的凸缘51e划分的平型状的行进槽。行进面51f的宽度B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此外,在图3所示的例子示出了悬臂梁型的辊51,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双支撑型的正下辊。
行进面51f由能够减小摩擦力的例如氟树脂形成。氟树脂例如可以是PTFE(四氟化乙烯树脂)、PFA(全氟烷氧基氟树脂)、FEP(四氟化·六氟化丙烯共聚物)、ETFE(乙烯·四氟化乙烯共聚物)等。
此外,“行进面由氟树脂形成”例如能够包含对行进面涂敷有氟树脂的情况和环状部件51b本身由氟树脂形成的情况。
如图3所示,在光纤G2在行进面51f的宽度B方向的中央部行进的情况下,辊51的旋转轴51a的方向构成为相对于行进面51f的光纤G2的行进方向成为垂直(90度)。
对光纤G2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向拉丝炉2内投入玻璃母材G,通过发热体21对玻璃母材G进行加热而向下方拉伸,拉丝出细径化的玻璃纤维G1。
接下来,在通过冷却装置3将拉丝出的玻璃纤维G1冷却后,在玻璃纤维G1的外周通过包覆单元4的涂敷部41涂敷树脂,并且通过固化部42使涂敷的树脂固化,成为包覆有树脂的光纤G2。
接下来,通过在拉丝炉2的正下方设置的正下辊5(辊51、52、53、54、55)对包覆有树脂的光纤G2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此时,辊51、52、53、54、55在与辊51、52、53、54、55接触的光纤G2的剖面观察时将在行进面51f行进的光纤G2以仅在一点与行进面51f接触的状态进行引导。此时,各辊51、52、53、54、55伴随光纤G2的行进,向图中所示的箭头C方向(逆时针)旋转。从玻璃母材G拉丝出的玻璃纤维G1及光纤G2通过绞盘7被拉拽,因此朝向旋转轴51a、52a、53a、54a、55a的张力作用于在辊51、52、53、54、55的行进面51f(还参照图3)上行进的光纤G2。
接下来,行进方向变更后的光纤G2通过在正下辊5的下游侧设置的第二引导辊6向绞盘7被引导。此时,第二引导辊6从与正下辊5(辊51、52、53、54、55)所支撑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对行进的光纤G2进行支撑并引导。
接下来,将引导后的光纤G2通过绞盘7拾取,通过卷绕线轴8卷绕。
另外,如专利文献1所示,目的在于,行进面呈V字状的正下辊通过V字槽在2点夹着行进的光纤而对光纤进行保持,由此抑制光纤的扭转。但是,近年来,处于对光纤进行拾取的速度(线速)增大的倾向,对于行进面为V字状的正下辊而言,光纤的扭转对策不充分。例如,如果光纤的线速增大,则有时会在拾取时的光纤发生晃动。
例如,如图4所示的V字辊151那样,在环状部件151b的外周面且光纤G2行进的行进面151f为V字状的情况下,如果在光纤G2发生晃动,则有时光纤G2仅与V字状的行进面151f的一个面接触。此时,由于对正在行进于行进面151f的光纤G2由绞盘始终施加朝向V字辊151的旋转轴151a的力,因此与一个面接触的光纤G2以滚动的方式试图收容于V字槽151g。发明人发现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在光纤G2容易发生扭转。
张力变得越大,则作用于正在行进面151f行进的光纤G2的、朝向V字辊151的旋转轴151a的力越增大。因此,明确了下述情况:以滚动的方式试图收容于V字槽151g的动作变得更显著,在光纤G2容易发生扭转。如果在光纤G2中在行进于行进面151f的部分发生扭转,则不仅其行进面151f的部分的光纤G2,扭转还传递至比行进面151f靠上游侧的部分的光纤G2。因此,有时进行以意外的扭转状态被固定的光纤G2的制造。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如果从相对于旋转轴51a、52a、53a、54a、55a正交的方向观察,光纤G2行进的各行进面51f为平型,其宽度B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根据上述结构,各行进面51f为平型,因此光纤G2和行进面51f在1点接触。另外,行进面51f的宽度B被确保为2mm以上,因此即使在行进面51f的宽度B的外侧设置有凸缘51e的情况下,行进的光纤G2也不易与凸缘51e接触。此外,由于宽度B为10mm以下,因此能够抑制正下辊5(辊51、52、53、54、55)过度地变重,因此能够抑制正下辊5的行进阻力。虽然朝向旋转轴51a、52a、53a、54a、55a的力始终作用于在行进面51f行进的光纤G2,但通过将行进面51f设为平型,从而与如V字辊151的行进面151f那样设为V字状相比,能够使光纤G2在行进面51f不易滚动。由此,能够制造扭转少的光纤G2。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在光纤G2在辊51、52、53、54、55的行进面51f的中央部行进的情况下,辊51、52、53、54、55的旋转轴51a、52a、53a、54a、55a的方向与行进面51f的光纤G2的行进方向垂直。此时,如果光纤G2在行进面51f的中央部行进,则光纤G2在行进面的宽度方向不易滚动。因此,通过设为上述结构,从而能够抑制光纤G2发生扭转。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辊51、52、53、54、55的行进面51f由氟树脂形成。能够减小行进面51f的摩擦力,因此光纤G2在行进面51f的宽度方向受到力时容易滑动。由此,能够抑制由于光纤G2和行进面51f之间的摩擦力而光纤G2滚动而扭转。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正下辊5由多个辊51、52、53、54、55构成,配置为在从辊51、52、53、54、55的旋转轴51a、52a、53a、54a、55a的方向观察时,多个辊51、52、53、54、55的旋转轴51a、52a、53a、54a、55a排列为圆弧状。
通过多个辊51、52、53、54、55对光纤G2的行进方向依次进行变更,因此能够减小通过1个正下辊进行变更的行进方向的变更角度,因此能够缩短1个正下辊与光纤G2接触的长度。此时,能够减小在1个正下辊与光纤G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摩擦力而发生的光纤G2的扭转。
并且,减小通过1个正下辊进行变更的行进方向的变更角度,由此能够缩短光纤G2与辊51、52、53、54、55分别接触的时间及距离,因此在光纤G2在包含行进面51f的各辊51、52、53、54、55的多个行进面滚动的情况下,辊51、52、53、54、55各自的扭转量变小。由此,能够减小传递至上游侧的扭转量及扭转向上游侧传递的距离。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对于构成正下辊5的辊51、52、53、54、55各自,光纤G2仅在一点进行接触。由此,与如具有V字状的行进面那样的在二点进行接触而引导的正下辊相比较,光纤G2在行进面不易滚动。
此外,正下辊5也可以仅由一个辊构成,但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优选由多个辊51、52、53、54、55构成。通过使用多个正下辊,从而与使用单个正下辊相比能够减小每一个正下辊的直径。
此时,各行进面51f和光纤G2的接触部分的长度(接触长度)的合计与单个正下辊的行进面和行进于该行进面的光纤G2的接触部分的长度的情况相比较而变短。减小正下辊5整体的与光纤G2的接触长度,由此行进面51f对光纤造成影响的摩擦力变小,因此容易抑制由于摩擦力而使光纤扭转的情况。
另外,辊的接触角度的合计优选为90度以下。“辊的接触角度”是指,辊和光纤接触的弧线长度所对应的辊的中心角。与光纤的接触角度的合计设为90度以下,由此能够减小与光纤的接触长度,因此能够抑制在行进面51f和光纤G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抑制光纤G2扭转。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在正下辊5的下游侧设置有光纤G2在正下辊5之后所行进的第二引导辊6,第二引导辊6的旋转轴6a与正下辊5(辊51、52、53、54、55)的旋转轴51a、52a、53a、54a、55a垂直。此时,正下辊5(辊51、52、53、54、55)对光纤G2进行支撑的方向和第二引导辊6对光纤G2进行支撑的方向不同。因此,在光纤G2在正下辊5(辊51、52、53、54、55)的行进面51f行进时,不易在行进面51f的宽度方向滚动,因此能够抑制光纤G2发生扭转。
此外,第二引导辊6优选设置为从正下辊5向第二引导辊6行进的光纤G2和第二引导辊6的旋转轴6a成为直角。在该情况下,能够减小第二引导辊6和光纤G2的接触长度,因此能够抑制光纤G2扭转。
(正下辊的第一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图5及图6,对正下辊5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5是沿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正下辊5的旋转轴的剖视图。此外,构成第一变形例的正下辊5的5个辊251、252、253、254、255(还参照图3)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仅对辊251进行说明。图5的辊251是图2的辊251的A-A线处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辊251具有:旋转轴251a,其设置于中心部;环状部件251b,其设置为包围旋转轴251a,能够相对于旋转轴251a旋转地构成;行进面251f,其是环状部件251b的外周面,供光纤G2行进;轴承部251c,其设置于旋转轴251a的周围;以及支撑部251d,其对旋转轴251a进行支撑。辊251的旋转轴251a经由弹性部件(例如橡胶等)251g而支撑于支撑部251d。弹性部件251g设置于旋转轴251a的两端部的外周和在支撑部251d设置的支撑孔的内周之间。辊251是双支撑型的辊。
此外,与图3的辊51的相同点在于:在从相对于辊251的旋转轴251a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光纤G2行进的行进面251f形成为平型;在行进面251f的两侧部形成有凸缘251e,行进面251f的宽度B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等。
例如,如图6所示,在光纤G2在从行进面251f的中央部向箭头D方向偏离的位置行进的情况下,与光纤G2在行进面251f的中央部行进的情况相比较,光纤G2在稍微不同的方向行进。与此相对,第一变形例的辊251的旋转轴251a经由弹性部件251g而支撑于支撑部251d,因此能够一定程度上相对于支撑部251d摆动。因此,辊251即使在光纤G2在行进面251f的中央部以外的位置行进的情况下,也能够对辊251的朝向进行调节,以使得旋转轴251a的方向相对于光纤G2的行进方向成为垂直。由此,光纤G2在行进面251f的宽度方向不易滚动,因此能够抑制光纤G2发生扭转。
(正下辊的第二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图7及图8,对正下辊5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是沿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正下辊5的旋转轴的剖视图。此外,构成第二变形例的正下辊5的5个辊351、352、353、354、355(还参照图3)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仅对辊351进行说明。图7的辊351是图2的辊351的A-A线处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辊351具有:旋转轴351a,其设置于中心部;环状部件351b,其设置为包围旋转轴351a,能够相对于旋转轴351a旋转地构成;行进面351f,其是环状部件351b的外周面,供光纤G2行进;轴承部351c,其设置于旋转轴351a的周围;以及支撑部351d,其对旋转轴351a进行支撑。如果从相对于辊351的旋转轴351a正交的方向观察,则辊351的行进面351f形成为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与其他部分相比稍微凸出的凸型。例如,辊351的行进面351f形成为圆弧状的凸型。辊351的行进面351f形成为其曲率半径r成为从光纤G2与行进面351f分离的点至光纤G2与绞盘7接触的点为止的光纤G2的行进距离R(参照图1)以上。
此外,关于辊352、353、354、355,可以使用与辊351相同的曲率半径r的辊,也可以使用曲率半径各自不同的辊。在使用曲率半径不同的辊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形成为辊352、353、354、355各自的曲率半径成为从光纤G2与行进面351f分离的点至光纤G2与绞盘7接触的点为止的光纤G2的行进距离以上。
另外,与图3的辊51的相同点在于,在辊351的行进面351f的两侧部形成有凸缘351e,行进面351f的宽度B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等。
例如,如图8所示,即使光纤G2的行进位置从行进面351f的中央部向箭头E的方向偏离而光纤G2的行进方向倾斜,由于行进面351f为圆弧状的凸型,因此也会存在在该偏离的位置处与光纤G2的行进方向成为垂直的行进面351f。由此,光纤G2在行进面351f的宽度方向不易滚动。另外,为了在行进面351f上使光纤G2不易滚动,优选将行进面351f的曲率半径r设为从光纤G2与行进面351f分离的点至光纤G2与绞盘7接触的点为止的光纤G2的行进距离R以上。
以上,详细且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变更或修正。另外,上述说明的结构部件的数量、位置、形状等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变更为适于实施本发明的数量、位置、形状等。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举出正下辊由5个辊构成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构成正下辊的辊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例示。例如也可以通过小于5个辊构成正下辊,也可以通过超过5个数量的辊构成正下辊。
另外,第二引导辊的行进面可以为平型,也可以为凸型,也可以为凹型(也包含V字型)。
标号的说明
1 光纤的制造装置
2 拉丝炉
3 冷却装置
4 包覆单元
5 正下辊
6 第二引导辊
7 绞盘
8 卷绕线轴
21 发热体
41 涂敷部
42 固化部
51、52、53、54、55、251、252、253、254、255、351、352、353、354、355辊
6a、51a、52a、53a、54a、55a、151a、251a、351a旋转轴
51b、151b、251b、351b环状部件
51c、251c、351c轴承部
51d、251d、351d支撑部
51e、251e、351e凸缘
6f、51f、151f、251f、351f行进面
151 V字辊
151g V字槽
251g 弹性部件
G 玻璃母材
G1 玻璃纤维
G2 光纤
Claims (8)
1.一种光纤的制造装置,其具有:
拉丝炉,其将玻璃母材熔融,使拉丝出的玻璃纤维出线;
包覆单元,其将树脂层包覆于所述玻璃纤维而形成光纤;
正下辊,其配置于所述拉丝炉的正下方,对所述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以及
绞盘,其拾取所述光纤,
如果从相对于所述正下辊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所述正下辊,则在所述正下辊,所述光纤行进的行进面为平型或者凸型,
所述行进面的宽度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的制造装置,其中,
在所述光纤在所述行进面的中央部行进的情况下,所述正下辊的旋转轴的方向与所述行进面的所述光纤的行进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正下辊的旋转轴由弹性部件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正下辊的所述行进面在从相对于所述正下辊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所述正下辊时为凸型,
所述正下辊的所述行进面的曲率半径为从所述光纤与所述行进面分离的点至所述光纤与所述绞盘接触的点为止的所述光纤的行进距离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行进面由氟树脂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正下辊由多个辊构成,
在从所述辊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以多个所述辊的旋转轴排列为圆弧状的方式配置有多个所述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的制造装置,其中,
在所述正下辊的下游侧,还设置有在所述正下辊之后所述光纤所接触的第二引导辊,
以所述第二引导辊的旋转轴与所述正下辊的旋转轴成为垂直的方式配置有所述第二引导辊。
8.一种光纤的制造方法,其对从拉丝炉内的玻璃母材拉丝出的玻璃纤维包覆树脂而设为光纤,
在该光纤的制造方法中,
在设置于所述拉丝炉的正下方而对所述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的正下辊,在与所述正下辊接触的所述光纤的剖面观察时,使所述光纤仅在一点接触而对所述光纤进行引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117784 | 2022-07-25 | ||
JP2022117784 | 2022-07-25 | ||
PCT/JP2023/027065 WO2024024748A1 (ja) | 2022-07-25 | 2023-07-24 |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585218A true CN119585218A (zh) | 2025-03-07 |
Family
ID=89706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80055825.0A Pending CN119585218A (zh) | 2022-07-25 | 2023-07-24 | 光纤的制造装置及光纤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24024748A1 (zh) |
CN (1) | CN119585218A (zh) |
WO (1) | WO2024024748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55978Y2 (ja) | 1991-09-20 | 1997-11-26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ー製造用ガイドローラー |
US5298047A (en) * | 1992-08-03 | 1994-03-29 | At&T Bell Laboratories | Method of making a fiber having low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due to a permanent spin |
JP3353805B2 (ja) * | 1996-03-14 | 2002-12-03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線引き装置 |
JP3070603B2 (ja) * | 1998-09-24 | 2000-07-31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素線の製造方法 |
JP3085953B1 (ja) * | 1999-07-30 | 2000-09-11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JP2003238185A (ja) * | 2002-02-14 | 2003-08-27 | Fujikura Ltd | ガラス母材の延伸加工方法及びその延伸加工装置 |
JP2005289764A (ja) * | 2004-04-02 | 2005-10-20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
CN101784493B (zh) * | 2008-10-31 | 2012-12-26 | 株式会社藤仓 | 光纤制造装置以及光纤制造方法 |
JP2014133673A (ja) * | 2013-01-09 | 2014-07-24 | Hitachi Metals Ltd | ファイバ素線製造装置及びテープ心線 |
JP7596826B2 (ja) | 2021-02-01 | 2024-12-10 |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
2023
- 2023-07-24 CN CN202380055825.0A patent/CN119585218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7-24 WO PCT/JP2023/027065 patent/WO202402474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3-07-24 JP JP2024537725A patent/JPWO2024024748A1/ja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24748A1 (ja) | 2024-02-01 |
JPWO2024024748A1 (zh) | 2024-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729919B1 (en) | Optical fib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4983950B2 (ja) | 繊維束の綾振り装置、繊維束パッケージ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 |
WO2016047658A1 (ja) | テープ心線および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 | |
JP4310922B2 (ja) | 被覆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並びに被覆光ファイバ | |
US20110314873A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fiber | |
CN101784493B (zh) | 光纤制造装置以及光纤制造方法 | |
CN119585218A (zh) | 光纤的制造装置及光纤的制造方法 | |
JP2002226229A (ja) | 光ファイバ連続ねじり装置 | |
JP3292720B2 (ja) | ベルト式ドラフト装置用のローラ | |
JP2012027392A (ja)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
JPWO2002074713A1 (ja) | 光ファイ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3765283B2 (ja) |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
JP2004175611A (ja) |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
RU2326825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кручивания оптического волокна,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оптического волокна и оптическое волокно | |
JP2001302272A (ja) |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 |
JP4962401B2 (ja)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4083351A (ja) |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 |
JP2000247675A (ja) | 光ファイバ素線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 |
JP3895583B2 (ja) | 光ファイバの線引き方法 | |
JP7456328B2 (ja) |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 |
CN108698906B (zh) | 光纤摆动装置及光纤的制造方法 | |
JP2000344540A (ja) | 光ファイバの線引き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JP2004277271A (ja) |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
WO2006134718A1 (ja) | 光ファイバの線引き装置及び線引き方法 | |
JP2001013384A (ja) | 分割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