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373706A - 多级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级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373706A CN119373706A CN202411934979.XA CN202411934979A CN119373706A CN 119373706 A CN119373706 A CN 119373706A CN 202411934979 A CN202411934979 A CN 202411934979A CN 119373706 A CN119373706 A CN 1193737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e
- low
- pressure stage
- stage
- compr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8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级压缩机及空调系统。本发明多级压缩机内设置有低压级压缩机构和高压级压缩机构;低压级压缩机构采用涡旋式压缩机构,包括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可控制压缩机低压级压缩机构和高压级压缩机构的压缩比;高压级压缩机构采用转子式压缩机构,包括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可控制高压级压缩机构排气与低压级压缩机构排气导通,使多级压缩机具有只有低压级压缩机构参与压缩工作的第一工作状态和低压级压缩机构与高压级压缩机构共同参与压缩工作的第二工作状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现有多级压缩机技术中第一级压缩机构欠压缩导致的压缩机整体能效有待提升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多级压缩机及空调系统,涉及空调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级压缩机以及采用该多级压缩机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了多种适用于空调系统的多级压缩机。日本特开平5-87074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特许第4875484号专利提出了低压级转子压缩机高压级涡旋压缩机的双级压缩机。
日本特开平2000-54975号公报和日本特开平2006-152839号公报均提出以气体喷射的经济器实现二级压缩的高效率化、高能力化。
专利CN104074763A公开了一种双极增焓转子压缩机,将变容量控制技术应用于双级增焓转子压缩机中。
专利CN105402124A公布了一种多级压缩机,低压级是双转子压缩机结构,高压级是涡旋压缩机结构,且高压侧具有容量控制机构。
从上述专利可知,已公布的多级压缩机结构,低压级为转子压缩机结构,高压级是转子压缩机或者涡旋压缩机结构,且低压级侧压缩结构无排气控制结构。现有涡旋压缩机与转子压缩机相比能效水平更高,在只有单极压缩运转时,考虑到能效水平,应优先考虑涡旋压缩机结构。同时压缩机在运行高压比工况及超高压比工况时,即低温制热工况和超低温制热工况下,压缩机运行效率低,此时多级压缩机中的低压级压缩机的压缩能力较低,压缩比提升较小,而高压级压缩机一直处于欠压缩的工作状态,所以整体的能效水平较低。在中间压缩比的工况,即常规制冷工况下,同样有高压级压缩机欠压缩的情况。在极低压比工况下即低温制冷工况,又可能出现多级压缩机均处于过压缩的状态。
因此在多级压缩机中控制多级压缩结构的各级压缩比可以大大改善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和空调系统的节能情况。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多级压缩机及空调系统,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提出的现有多级压缩机技术中第一级压缩机构欠压缩导致的压缩机整体能效有待提升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多级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多级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又包括:吸气管、上盖、定涡旋、动涡旋、上支撑、转子、气缸缸体、中支撑、托架、曲轴、电机、下支撑组件、油泵、油池和下盖;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地,压缩机内还设置有低压级压缩机构和高压级压缩机构,构成多级压缩机;
进一步地,低压级压缩机构采用涡旋式压缩机构,包括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可控制压缩机低压级压缩机构和高压级压缩机构的压缩比;
进一步地,高压级压缩机构采用转子式压缩机构,包括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可控制高压级压缩机构排气与低压级压缩机构排气导通,使多级压缩机具有只有低压级压缩机构参与压缩工作的第一工作状态和低压级压缩机构与高压级压缩机构共同参与压缩工作的第二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多级压缩机还包括排气导向管;排气导向管穿过定涡旋、上支撑、气缸缸体、中支撑、托架,将上盖与电机侧连通,低压级压缩机构排气后,排出的冷媒和冷冻油油雾从上盖通过排气导向管进入电机和油池,冷媒经过电机后通过上支撑、气缸缸体、中支撑、托架压紧后与壳体围成的通道向上流到上支撑中部,被高压级压缩机构吸入压缩腔进行二次压缩工作;冷冻油较中温冷媒密度大,更多的留在电机及油池中,实现电机冷却,油气分离,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
进一步地,低压级压缩机构包括:定涡旋、动涡旋、卸载组件和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
进一步地,定涡旋与动涡旋相对配合装配;
进一步地,定涡旋通过螺栓与过盈装配与压缩机壳体内的上支撑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动涡旋装配于曲轴的顶部;
进一步地,定涡旋的上部设置有吸气管,吸气管的底端固定装于定涡旋的上部,并与其内部腔体相通,顶端穿过上盖后置于压缩机外部;
进一步地,定涡旋的上部设置有卸载组件;
进一步地,定涡旋的定涡旋排气口的口部设置有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
进一步地,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包括:滑块B、低压级阀板和弹簧;低压级阀板装于定涡旋排气口的口部,其内部设置有滑块B;弹簧装于定涡旋的定涡旋排气口边缘的弹簧槽中,与滑块B的底部相接触;
进一步地,低压级阀板上设置有与压缩机外部相通的低压级压力控制管路;通过系统控制低压级压力控制管路中的低压控制压力,来控制滑块B的上浮与下落,完成定涡旋排气口的打开与关闭,可实现低压级压缩机构的压缩比控制。
进一步地,高压级压缩机构包括:转子、气缸缸体、中支撑、托架和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
进一步地,转子装于曲轴上;
进一步地,托架、中支撑和气缸缸体通过螺栓与上支撑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中支撑与托架形成排气腔,经排气管排出;
进一步地,中支撑上设置有高压级排气单向阀,高压级排气单向阀将转子与气缸缸体组合成的高压级压缩腔室和中支撑与托架组合成的高压级排气腔室相连接;
进一步地,托架底部设置有托架连通口,托架连通口的口部装配有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
进一步地,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包括:高压级阀板、滑块A;高压级阀板装于托架连通口的口部,其内部装配有滑块A;
进一步地,高压级阀板上设置有与压缩机壳体外部相通的高压级压力控制管路;通过系统控制高压级压力控制管路中的高压控制压力,来控制滑块A的上浮与下落,完成托架连接口的关闭与打开,进一步控制中支撑与托架形成的排气腔与壳体内部的关闭与连通,可实现对高压级压缩机构是否参与压缩工作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低压级压缩机构中设置有低压级补气管,低压级补气管的底端通过定涡旋与定涡旋和动涡旋组成的低压级压缩腔室相通,顶端与上盖外部相通;
进一步地,高压级压缩机构中设置有高压级补气管,高压级补气管由压缩机壳体外部进入到内部通过气缸缸体和转子与气缸缸体组合成的高压级压缩腔室相连通。
进一步地,低压级阀板的侧壁上设置有低压级阀板排气口;
进一步地,低压级阀板排气口与卸载组件均朝向吸气管,低压级压缩机构的排气温度和中间卸载的排气温度高于吸气温度,使得吸气管内冷媒被加热,避免了压缩机吸入液态冷媒并进行压缩。
一种采用多级压缩机的空调系统,包括多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调系统还包括:膨胀阀、电磁阀、四通换向阀、冷凝器、经济器、蒸发器、储液罐和毛细管;
进一步地,膨胀阀为总称,包括多个单体膨胀阀分别为:膨胀阀A、膨胀阀B、膨胀阀C和膨胀阀D;
进一步地,电磁阀为总称,包括多个单体电磁阀分别为: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电磁阀E、电磁阀F和电磁阀G;
进一步地,经济器的主路输出通过电磁阀A和膨胀阀A与蒸发器的输入端相连接,蒸发器的输出端与四通换向阀的输入端相连接,并由四通换向阀的输出端与多级压缩机的吸气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经济器的辅路通过电磁阀B与多级压缩机的高压级补气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经济器辅路支路通过电磁阀C和膨胀阀B与冷凝器前排气辅路和电磁阀F输出的气体缓和后与多级压缩机的低压级补气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冷凝器前排气支路通过毛细管、电磁阀D、储液罐、膨胀阀C、电磁阀E与多级压缩机的高压级压力控制管路相连接;
进一步地,冷凝器后端支路通过电磁阀G、膨胀阀D与多级压缩机的低压级压力控制管路以及经济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多级压缩机的排气管通过四通换向阀与冷凝器相连接。
本发明采用的多级压缩机及空调系统,通过系统内的排气压力控制低压级压缩机构的排气打开或关闭从而控制低压级压缩机构的压比,再通过系统内的排气压力控制高压级压缩机构的排气打开或关闭从而控制高压级压缩机构是否进行工作,从而实现压缩机两个压缩机构在各种压比工况下均能处于较高效的工作状态,进而使得压缩机效率大大提升,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更加明显。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多级压缩机,通过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和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可实现对第一级压缩的排气压力控制以及对第二级是否参与压缩工作的控制,实现全工况的能效提升;
2、本发明提供的多级压缩机,可大大改善一级压缩过压缩或者二级压缩机欠压缩的工作情况,实现1.2~64倍压比的宽运转范围工作能力,大大改善现有多级压缩机运转范围小的问题;
3、本发明提供的多级压缩机,结构简单,设计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结合本发明提供的系统控制方式,可普遍适用于当下的空调机组。
综上,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现有多级压缩机技术中第一级压缩机构欠压缩导致的压缩机整体能效有待提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多级压缩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级压缩机中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多级压缩机中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采用多级压缩机的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示意图。
图中:1、吸气管;2、上盖;3、定涡旋;4、动涡旋;5、上支撑;6、排气导向管;7、转子;8、气缸缸体;9、中支撑;10、托架;11、曲轴;12、电机;13、下支撑组件;14、油泵;15、油池;16、下盖;17、卸载组件;18、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19、高压级压力控制管路;20、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21、低压级压力控制管路;22、低压级补气管;23、高压级补气管;24、排气管;25、滑块A;26、托架连通口;27、低压级阀板;28、滑块B;29、弹簧;30、定涡旋排气口;31、低压级阀板排气口;32、高压级排气单向阀;33、高压级阀板排气口;34、高压级阀板; 35a、膨胀阀A;35b、膨胀阀B;35c、膨胀阀C;35d、膨胀阀D; 36a、电磁阀A;36b、电磁阀B;36c、电磁阀C;36d、电磁阀D;36e、电磁阀E;36f、电磁阀F;36g、电磁阀G;37、多级压缩机;38、四通换向阀;39、冷凝器;40、经济器;41、蒸发器;42、储液罐;43、毛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清楚,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己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位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压缩机,包括低压级压缩机构和高压级压缩机构,低压级压缩机构采用涡旋式压缩结构,高压级压缩机构采用转子式压缩机构,考虑到涡旋结构比转子结构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其高效压缩区间是3-6倍压缩比,而转子结构的高效压缩区间是1.2-1.6倍压缩比,且在运行超高压比工况时转子式结构具有更加明显的运行优势。又因本发明的高压级压缩机构中包括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18,可以控制高压级压缩机构排气与低压级压缩机构排气导通,使多级压缩机具有只有低压级压缩机构参与压缩工作的第一工作状态和低压级压缩机构与高压级压缩机构共同参与压缩工作的第二工作状态。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可有效控制多级压缩机各压缩单元的压缩压力比从而调节压缩机的整体能力能效水平,实现压缩机整体能效水平提升。
如图1-3所示,多级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又包括:吸气管1、上盖2、定涡旋3、动涡旋4、上支撑5、转子7、气缸缸体8、中支撑9、托架10、曲轴11、电机12、下支撑组件13、油泵14、油池15和下盖16;
如图1-3所示,压缩机内还设置有低压级压缩机构和高压级压缩机构,构成多级压缩机37;
如图2所示,低压级压缩机构采用涡旋式压缩机构,包括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20,可控制压缩机低压级压缩机构和高压级压缩机构的压缩比;
如图3所示,高压级压缩机构采用转子式压缩机构,包括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18,可控制高压级压缩机构排气与低压级压缩机构排气导通,使多级压缩机具有只有低压级压缩机构参与压缩工作的第一工作状态和低压级压缩机构与高压级压缩机构共同参与压缩工作的第二工作状态;
如图1所示,多级压缩机还包括排气导向管6;排气导向管6穿过定涡旋3、上支撑5、气缸缸体8、中支撑9、托架10,将上盖2与电机12侧连通,低压级压缩机构排气后,排出的冷媒和冷冻油油雾从上盖2通过排气导向管进入电机12和油池15,冷媒经过电机12后通过上支撑5、气缸缸体8、中支撑9、托架10压紧后与壳体围成的通道向上流到上支撑5中部,被高压级压缩机构吸入压缩腔进行二次压缩工作;冷冻油较中温冷媒密度大,更多的留在电机12及油池15中,实现电机冷却,油气分离,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
如图2所示,低压级压缩机构包括定涡旋3、动涡旋4、卸载组件17、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20;
所述的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20与低压级压力控制管路21连通,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20打开后定涡旋3与动涡旋4工作压缩产生的第一级排气通过定涡旋排气口30经过低压级阀板排气口31进入上盖2中;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20关闭后,定涡旋3与动涡旋4持续压缩机运转,直到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20打开进行排气;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20由滑块B28、低压级阀板27、弹簧29组成,低压级阀板27与低压级压力控制管路21连通,低压级阀板27中设置有低压级阀板排气口31。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20固定在定涡旋排气口30上方。通过系统控制低压级压力控制管路21内存在着低压控制压力。当低压级压缩机构排气压力与弹簧29形成的组合力小于低压控制压力时,滑块B28下落关闭,定涡旋排气口30关闭,定涡旋3与动涡旋4持续进行压缩机工作;当低压级压缩机构排气压力与弹簧29形成的组合力大于低压控制压力时,滑块B28上浮打开,定涡旋排气口30打开,并与低压级阀板排气口31连通,低压级压缩机构向上盖2内部排气。
低压级压缩机构的可控压比使得压缩机的各级压缩的压缩量可以实现调节,可充分避免第一级压缩欠压缩且第二级压缩依旧欠压缩的情况,尽管在超大压比的工况下,例如运转20倍压比(即排气压力是吸气压力的20倍)以上工况时,本发明公示的多级压缩机结构仍可能出现第一级压缩机与第二级压缩均为欠压缩的情况,但提供控制第一级压缩的排气压力能够有效的改善第二级压缩的欠压缩程度,从而大大提高压缩机的运行效率。
如图3所示,所述的高压级压缩机构包括转子7、气缸缸体8、中支撑9、托架10、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18;
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18与高压级压力控制管路19连通,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18关闭时转子7与气缸缸体8工作压缩产生的第二级排气通过中支撑9与托架10形成的排气腔,经排气管24排气;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18打开时,中支撑9与托架10形成的排气腔与第一级排气连通,高压级压缩机构不进行压缩而直接排气。
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18由高压级阀板34、滑块A25组成,高压级阀板34与高压级压力控制管路19连通,高压级阀板34中设置有高压级阀板排气口33。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18固定在托架连接口26下方。
通过系统控制,高压级压力控制管路19内有高压控制压力。当高压级压缩机构排气压力小于高压控制压力时,滑块A25上浮关闭,托架连接口26关闭,转子7与气缸缸体8持续进行压缩机工作,气体经过高压级排气单向阀32进入中支撑9与托架10形成的排气腔,经排气管排出;当高压控制压力小于高压级压缩机构排气压力时,滑块A25下落打开,中支撑9与托架10形成的排气腔通过托架连接口26和高压级阀板排气口33与壳体内部连通,即与第一级排气连通,高压级压缩机构不进行压缩而直接排气。
当压缩机运行低压比工况时,例如压缩比低于3时,通过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18使高压级压缩机构不进行压缩,大大改善因第二级压缩造成过压缩使压缩机运行效率低;同时在低压级压缩机构的定涡旋3上布置卸载组件17,使只有低压级压缩机参与压缩工作的第一工作状态下进一步在低压比工况下提前排气,进一步避免过压缩,提升运行效率。
如图4所示,一种采用多级压缩机的空调系统,包括多级压缩机3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调系统还包括:膨胀阀35、电磁阀36、四通换向阀38、冷凝器39、经济器40、蒸发器41、储液罐42和毛细管43;
所述的膨胀阀35为总称,包括多个单体膨胀阀分别为:膨胀阀A35a、膨胀阀B35b、膨胀阀C35c和膨胀阀D35d;
所述的电磁阀36为总称,包括多个单体电磁阀分别为:电磁阀A36a、电磁阀B36b、电磁阀C36c、电磁阀D36d、电磁阀E36e、电磁阀F36f和电磁阀G36g;
所述的经济器40的主路输出通过电磁阀A36a和膨胀阀A35a与蒸发器41的输入端相连接,蒸发器41的输出端与四通换向阀38的输入端相连接,并由四通换向阀38的输出端与多级压缩机37的吸气管1相连接;
所述的经济器40的辅路通过电磁阀B36b与多级压缩机37的高压级补气管23相连接;
所述的经济器40辅路支路通过电磁阀C36c和膨胀阀B35b与冷凝器39前排气辅路和电磁阀F36f输出的气体缓和后与多级压缩机37的低压级补气管22相连接;冷凝器39前排气辅路中为高温蒸汽,经济器40辅路支路用过电磁阀36c和膨胀阀35b中为高压液态冷媒或气液混合态冷媒;高温蒸汽与液态冷媒或气液混合态冷媒混合,可提升压缩机的补气可靠性,进一步提升补气或气液混喷效果。
所述的冷凝器39前排气支路通过毛细管43、电磁阀D36d、储液罐42、膨胀阀C35c、电磁阀E36e与多级压缩机37的高压级压力控制管路19相连接;
所述的冷凝器39后端支路通过电磁阀G36g、膨胀阀D35d与多级压缩机37的低压级压力控制管路21以及经济器40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的多级压缩机37的排气管1通过四通换向阀38与冷凝器39相连接;
通过电磁阀36与膨胀阀35的相互配合可使得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20和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18实现打开、闭合的压力控制功能,进而提升压缩机甚至系统的运行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多级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又包括:吸气管(1)、上盖(2)、定涡旋(3)、动涡旋(4)、上支撑(5)、转子(7)、气缸缸体(8)、中支撑(9)、托架(10)、曲轴(11)、电机(12)、下支撑组件(13)、油泵(14)、油池(15)和下盖(16);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压缩机内还设置有低压级压缩机构和高压级压缩机构,构成多级压缩机(37);
所述的低压级压缩机构采用涡旋式压缩机构,包括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20),可控制压缩机低压级压缩机构和高压级压缩机构的压缩比;
所述的高压级压缩机构采用转子式压缩机构,包括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18),可控制高压级压缩机构排气与低压级压缩机构排气导通,使多级压缩机具有只有低压级压缩机构参与压缩工作的第一工作状态和低压级压缩机构与高压级压缩机构共同参与压缩工作的第二工作状态;
所述的多级压缩机还包括排气导向管(6);排气导向管(6)穿过定涡旋(3)、上支撑(5)、气缸缸体(8)、中支撑(9)、托架(10),将上盖(2)与电机(12)侧连通,低压级压缩机构排气后,排出的冷媒和冷冻油油雾从上盖(2)通过排气导向管进入电机(12)和油池(15),冷媒经过电机(12)后通过上支撑(5)、气缸缸体(8)、中支撑(9)、托架(10)压紧后与壳体围成的通道向上流到上支撑(5)中部,被高压级压缩机构吸入压缩腔进行二次压缩工作;冷冻油较中温冷媒密度大,更多的留在电机(12)及油池(15)中,实现电机冷却,油气分离,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低压级压缩机构包括:定涡旋(3)、动涡旋(4)、卸载组件(17)和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20);
所述的定涡旋(3)与动涡旋(4)相对配合装配;
所述的定涡旋(3)通过螺栓与过盈装配与压缩机壳体内的上支撑(5)固定连接;
所述的动涡旋(4)装配于曲轴(11)的顶部;
所述的定涡旋(3)的上部设置有吸气管(1),吸气管(1)的底端固定装于定涡旋(3)的上部,并与其内部腔体相通,顶端穿过上盖(2)后置于压缩机外部;
所述的定涡旋(3)的上部设置有卸载组件(17);
所述的定涡旋(3)的定涡旋排气口(30)的口部设置有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20);
所述的低压级压力控制机构(20)包括:滑块B(28)、低压级阀板(27)和弹簧(29);低压级阀板(27)装于定涡旋排气口(30)的口部,其内部设置有滑块B(28);弹簧(29)装于定涡旋(3)的定涡旋排气口(30)边缘的弹簧槽中,与滑块B(28)的底部相接触;
所述的低压级阀板(27)上设置有与压缩机外部相通的低压级压力控制管路(21);通过系统控制低压级压力控制管路(21)中的低压控制压力,来控制滑块B(28)的上浮与下落,完成定涡旋排气口(30)的打开与关闭,可实现低压级压缩机构的压缩比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低压级阀板(27)的侧壁上设置有低压级阀板排气口(31);
所述的低压级阀板排气口(31)与卸载组件(17)均朝向吸气管(1),低压级压缩机构的排气温度和中间卸载的排气温度高于吸气温度,使得吸气管内冷媒被加热,避免了压缩机吸入液态冷媒并进行压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高压级压缩机构包括:转子(7)、气缸缸体(8)、中支撑(9)、托架(10)和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18);
所述的转子(7)装于曲轴(11)上;
所述的托架(10)、中支撑(9)和气缸缸体(8)通过螺栓与上支撑(5)固定连接;
所述的中支撑(9)与托架(10)形成排气腔,经排气管(24)排出;
所述的中支撑(9)上设置有高压级排气单向阀(32), 高压级排气单向阀(32)将转子(7)与气缸缸体(8)组合成的高压级压缩腔室和中支撑(9)与托架(10)组合成的高压级排气腔室相连接;
所述的托架(10)底部设置有托架连通口(26),托架连通口(26)的口部装配有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18);
所述的高压级压力控制机构(18)包括:高压级阀板(34)、滑块A(25);高压级阀板(34)装于托架连通口(26)的口部,其内部装配有滑块A(25);
所述的高压级阀板(34)上设置有与压缩机壳体外部相通的高压级压力控制管路(19);通过系统控制高压级压力控制管路(19)中的高压控制压力,来控制滑块A(25)的上浮与下落,完成托架连接口(26)的关闭与打开,进一步控制中支撑(9)与托架(10)形成的排气腔与壳体内部的关闭与联连通,可实现对高压级压缩机构是否参与压缩工作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高压级阀板(34)的侧壁上设置有高压级阀板排气口(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低压级压缩机构中设置有低压级补气管(22),低压级补气管(22)的底端通过定涡旋(3)与定涡旋(3)和动涡旋(4)组成的低压级压缩腔室相通,顶端与上盖(2)外部相通;
所述的高压级压缩机构中设置有高压级补气管(23),高压级补气管(23)由压缩机壳体外部进入到内部通过气缸缸体(8)和转子(7)与气缸缸体(8)组合成的高压级压缩腔室相连通。
7.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多级压缩机(3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调系统还包括:膨胀阀(35)、电磁阀(36)、四通换向阀(38)、冷凝器(39)、经济器(40)、蒸发器(41)、储液罐(42)和毛细管(43);
所述的膨胀阀(35)为总称,包括多个单体膨胀阀分别为:膨胀阀A(35a)、膨胀阀B(35b)、膨胀阀C(35c)和膨胀阀D(35d);
所述的电磁阀(36)为总称,包括多个单体电磁阀分别为:电磁阀A(36a)、电磁阀B(36b)、电磁阀C(36c)、电磁阀D(36d)、电磁阀E(36e)、电磁阀F(36f)和电磁阀G(36g);
所述的经济器(40)的主路输出通过电磁阀A(36a)和膨胀阀A(35a)与蒸发器(41)的输入端相连接,蒸发器(41)的输出端与四通换向阀(38)的输入端相连接,并由四通换向阀(38)的输出端与多级压缩机(37)的吸气管(1)相连接;
所述的经济器(40)的辅路通过电磁阀B(36b)与多级压缩机(37)的高压级补气管(23)相连接;
所述的经济器(40)辅路支路通过电磁阀C(36c)和膨胀阀B(35b)与冷凝器(39)前排气辅路和电磁阀F(36f)输出的气体缓和后与多级压缩机(37)的低压级补气管(22)相连接;
所述的冷凝器(39)前排气支路通过毛细管(43)、电磁阀D(36d)、储液罐(42)、膨胀阀C(35c)、电磁阀E(36e)与多级压缩机(37)的高压级压力控制管路(19)相连接;
所述的冷凝器(39)后端支路通过电磁阀G(36g)、膨胀阀D(35d)与多级压缩机(37)的低压级压力控制管路(21)以及经济器(40)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的多级压缩机(37),其排气管(24)通过四通换向阀(38)与冷凝器(39)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934979.XA CN119373706A (zh) | 2024-12-26 | 2024-12-26 | 多级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934979.XA CN119373706A (zh) | 2024-12-26 | 2024-12-26 | 多级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373706A true CN119373706A (zh) | 2025-01-28 |
Family
ID=94326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934979.XA Pending CN119373706A (zh) | 2024-12-26 | 2024-12-26 | 多级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9373706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2906A (zh) * | 1998-06-12 | 2000-11-08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多级容量控制涡旋压缩机 |
JP2004143951A (ja) * | 2002-10-22 | 2004-05-20 | Tokyo Gas Co Ltd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CN1576601A (zh) * | 2003-07-26 | 2005-02-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可变容量涡旋压缩机 |
JP2010156244A (ja) * | 2008-12-26 | 2010-07-15 | Daikin Ind Ltd | 圧縮機および冷凍装置 |
CN104912795A (zh) * | 2014-03-10 | 2015-09-16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变容量涡旋压缩机 |
CN105402124A (zh) * | 2015-11-25 | 2016-03-16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级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CN105927540A (zh) * | 2016-05-02 | 2016-09-07 | 东北电力大学 | 涡旋-旋转式多级变容量压缩机 |
-
2024
- 2024-12-26 CN CN202411934979.XA patent/CN11937370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2906A (zh) * | 1998-06-12 | 2000-11-08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多级容量控制涡旋压缩机 |
JP2004143951A (ja) * | 2002-10-22 | 2004-05-20 | Tokyo Gas Co Ltd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CN1576601A (zh) * | 2003-07-26 | 2005-02-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可变容量涡旋压缩机 |
JP2010156244A (ja) * | 2008-12-26 | 2010-07-15 | Daikin Ind Ltd | 圧縮機および冷凍装置 |
CN104912795A (zh) * | 2014-03-10 | 2015-09-16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变容量涡旋压缩机 |
CN105402124A (zh) * | 2015-11-25 | 2016-03-16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级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CN105927540A (zh) * | 2016-05-02 | 2016-09-07 | 东北电力大学 | 涡旋-旋转式多级变容量压缩机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泽井清;饭田登;孙自伟;: "涡旋式压缩机的高效率化技术", 家电科技, no. 04, 1 April 2007 (2007-04-01), pages 57 - 59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23270B (zh) | 一种空调系统 | |
CN105545742B (zh) | 多缸双级变容压缩机系统及其运行模式切换的控制方法 | |
CN101091063A (zh) | 容量变化型旋转压缩机及包含该压缩机的制冷系统 | |
CN110762017B (zh) | 进气结构、排气结构、压缩机、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102889210B (zh) | 双缸双模压缩机 | |
CN105402124A (zh) | 一种多级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
CN220227188U (zh) |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 |
CN107191372B (zh) |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
CN112855491A (zh) | 一种压缩机、冰箱和控制方法 | |
CN110986417A (zh) | 双补气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9373706A (zh) | 多级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
CN105508246B (zh) | 一种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 | |
CN112128111A (zh) | 泵体结构、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 |
CN109058107B (zh) | 一种密封型旋转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486609B (zh) | 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 |
CN218151421U (zh)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 |
CN214007436U (zh) | 多级压缩结构、多级压缩机 | |
CN117128172A (zh) |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 |
US6892548B2 (en) | Rotary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nt cycle system having the same | |
CN112302901B (zh) | 多级压缩结构及控制方法、多级压缩机 | |
CN110553431B (zh) | 一种分液器、包括该分液器的压缩机及空调器 | |
CN113834144B (zh) | 一种空调系统 | |
CN116006470A (zh) | 泵体组件、双级增焓压缩机、空调器 | |
CN214145889U (zh) | 一种具有双喷射机构的涡旋压缩机及一种热泵循环系统 | |
CN113982926A (zh) | 一种单双级切换的压缩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