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6343A - 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 - Google Patents
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46343A CN117946343A CN202410114155.1A CN202410114155A CN117946343A CN 117946343 A CN117946343 A CN 117946343A CN 202410114155 A CN202410114155 A CN 202410114155A CN 117946343 A CN117946343 A CN 1179463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licon dioxide
- drying
- parts
- nano silicon
- dioxide partic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83/0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C08G18/00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61—Polysiloxan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 C08G18/76—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 C08G18/761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aromatic r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4—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8—Ingredients agglomerated by treatment with a binding ag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所述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制备而成:6‑8份甲基‑2,4‑二异氰酸酯;0.2‑0.5份乙酸乙酯;56.4‑75.2份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0.1‑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60.0‑64.2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0.3‑0.7份4‑甲氧基苯酚;2.1‑3.2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5‑8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本发明制备具有耐摩擦和耐冲击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将其添加至改性易清洁树脂中,同时也加入光引发剂,不仅缩短了地面材料的固化时间,还使地面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摩擦、耐冲击和易清洁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面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
背景技术
地掷球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策略的对抗性运动,对方运动员在特定场地上用手投掷球进行比赛。比赛场地一般为塑胶材质,长度为27.50米,宽度在4-4.50米之间,四周的围板高度为23-25cm。裁判员根据双方投掷的大球距小球远近和得分多少来判断胜负。然而,现有的塑质地掷球场地并没有统一的要求,存在着沙土、柏油和塑胶颗粒等多种地面材质。这些场地的弹性、摩擦系数、耐摩擦能力和耐冲击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地掷球比赛的需求。
专利CN 111592681 A公开了一种塑质地掷球场地。该场地由发泡层、加强层和面层配置而成,其中,发泡层由95-105份糊树脂、56-62份增塑剂、2.5-3.5份降粘剂、0-80份碳酸钙、0.3-0.6份发泡剂、0.4-0.6份颜料组成;加强层由95-105份糊树脂、60-70份增塑剂、4-7份降粘剂、100-150份碳酸钙、0.8-1.2份颜料组成;面层由95-105份糊树脂、50-60份增塑剂、2.5-4份降粘剂、0.4-0.6份颜料组成、0.5-0.8份助剂组成,获得的塑质地掷球场地的弹性和摩擦系数指标符合地掷球运动员要求的目的,然而,场地材料的清洁能力、耐摩擦能力和耐冲击能力均有提高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场地材料的清洁能力、耐摩擦能力和耐冲击能力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制备而成:6-8份甲基-2,4-二异氰酸酯;0.2-0.5份乙酸乙酯;56.4-75.2份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0.1-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60.0-64.2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0.3-0.7份4-甲氧基苯酚;2.1-3.2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4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作为优选,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Q1:将正硅酸乙酯、氨水加入至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搅拌,离心,干燥后得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Q2: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置于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二甲苯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高速搅拌分散,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加入至装有二甲苯的烧杯内,超声分散后移入恒压滴液漏斗,在高速分散、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其滴入三口烧瓶中,滴加完毕后,升温反应,反应结束后,抽滤,洗涤,干燥,得到表面接枝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Q3:将表面接枝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加入至装有过氧化氢、乙醇、二甲苯混合溶液的三口烧瓶内,高速搅拌分散,然后将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和二甲苯的混合溶液在氮气保护和高速搅拌的条件下缓慢滴加至三口烧瓶中,滴加完毕后,升温反应,然后将浓硫酸和乙醇缓慢滴加至三口烧瓶中,升温继续反应,反应结束后,洗涤,干燥,得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以上过程中,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富含羟基,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作为活性桥接剂,使其一端与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的羟基反应,另一端与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中的羧基反应,制备得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合成过程如下所示:
作为优选,所述Q1中,正硅酸乙酯和氨水的体积比为(2-6):(1-4),乙醇和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38-42):(2-5),搅拌温度为50-60℃,搅拌时间为6-8h,离心转速为8000-10000rpm,离心时间为8-10min。
作为优选,所述Q2中,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二甲苯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用量比为(18-20)g:300mL:(9.8-10.2)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二甲苯的用量比为(9.8-10)g:(100-110)mL,分散时间为20-30min,超声分散时间为10-15min,滴加速率为60滴/min,升温温度为140-150℃,反应时间为4-6h,干燥温度为110-120℃。
作为优选,所述Q3中,表面接枝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过氧化氢、乙醇、二甲苯的用量比为(20-22)g:(20-22)mL:(48-50)mL:200mL,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和二甲苯的用量比为(10-14)g:100mL,滴加速率为60滴/min,升温温度为80-90℃,反应时间为3-4h,浓硫酸和乙醇的体积比为(1-3):(48-50),升温温度为110-120℃,继续反应时间为2-3h,干燥温度为110-120℃。
作为优选,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甲基-2,4-二异氰酸酯和乙酸乙酯混合后加入至四口圆底烧瓶中,升温后加入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混合物,保温反应;
S2:保温反应结束后,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4-甲氧基苯酚进行混合搅拌,完全溶解后,用注射器将混合物匀速滴加至四口圆底烧瓶中,随后继续保温反应,得到改性易清洁树脂;
S3:将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加入至改性易清洁树脂中,避光混合均匀后,用线棒涂布器在基底表面进行涂布,室温干燥后,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最后用高压汞灯进行照射处理,照射结束后,得到地面材料。
以上过程中,改性易清洁树脂的合成过程如下所示: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升温温度为50-60℃,保温反应时间为2-3h。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混合搅拌时间为1-2h,滴加时间为2-3h,保温反应温度为60-70℃,保温反应时间为2-3h。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干燥时间为1-1.5h,烘箱温度为40-45℃,干燥时间为0.5-1h,高压汞灯的功率为1kW,高压汞灯与材料的距离为20-30cm,照射时间为90-120s,照射过程中波长为250-410nm,能量密度为2300mJ/cm2。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首先通过制备具有耐摩擦和耐冲击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随后,制备改性易清洁树脂,同时添加光引发剂,大大缩短了地面材料的固化时间,同时,这些物质的添加,也使制备出的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摩擦、耐冲击、易清洁性能。
2.本发明使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作为活性桥接剂,使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的羟基与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之间形成强力的化学键,增强了两者之间的界面粘接力,使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能够更好地抵抗摩擦和冲击带来的应力,提高其耐久性,此外,经过接枝包覆处理后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可以在地面材料中分散更为均匀,有效地将应力分散到各个部分,避免了应力集中导致的地面材料的损坏,同时,形成的化学键在受到外部作用时可以吸收并消耗大量的能量,减缓了分子链的断裂,增强抵抗能力,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作为原料,添加至地面材料中可以有效提高其耐摩擦性能和耐冲击性能。
3.本发明使用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2,4-二异氰酸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为原料,合成改性易清洁树脂,随后添加光引发剂,利用光固化技术,有效缩固化时间,同时,由于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一种低表面能的材料,不易使污渍进行附着,增强了地面材料的易清洁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
甲基-2,4-二异氰酸酯采购自济南汇丰达化工有限公司,CAS号:584-84-9;
乙酸乙酯采购自山东满堂红新材料有限公司,CAS号:141-78-6;
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采购自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S号:70131-67-8;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采购自山东欣合新材料有限公司,CAS号:77-58-7;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采购自广州远达新材料有限公司,CAS号:3524-68-3;
4-甲氧基苯酚采购自前衍化学科技(武汉)有限公司,CAS号:150-76-5;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采购自湖北隆信化工实业有限公司,CAS号:947-19-3;
正硅酸乙酯采购自济南汇丰达化工有限公司,CAS号:78-10-4;
氨水采购自济南金昊化工有限公司,CAS号:1336-21-6;
乙醇采购自山东金悦源新材料有限公司,CAS号:64-17-5;
二甲苯采购自前衍化学科技(武汉)有限公司,CAS号:1330-20-7;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采购自山东西亚化学有限公司,CAS号:4098-71-9;
过氧化氢采购自淮南市方远化工产品销售有限公司,CAS号:7722-84-1;
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采购自北京德沃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硫酸采购自潍坊恒丰锌业有限公司,CAS号:7664-93-9。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制备而成:7g甲基-2,4-二异氰酸酯;0.35g乙酸乙酯;70g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0.2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62.1g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0.5g 4-甲氧基苯酚;2.6g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3g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Q1:将4mL正硅酸乙酯、2.5mL氨水加入至40mL乙醇和3.5mL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60℃搅拌6h,10000rpm离心8min,干燥后得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Q2:将19g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置于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300mL二甲苯和10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高速搅拌分散20min,将9.8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加入至装有100mL二甲苯的烧杯内,超声分散15min后移入恒压滴液漏斗,在高速分散、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其滴入三口烧瓶中,滴加速率为60滴/min,滴加完毕后,150℃反应6h,反应结束后,抽滤,洗涤,110℃干燥,得到表面接枝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Q3:将21g表面接枝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加入至装有21mL过氧化氢、49mL乙醇、200mL二甲苯混合溶液的三口烧瓶内,高速搅拌分散,然后将12g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和100mL二甲苯的混合溶液,在氮气保护和高速搅拌的条件下将其缓慢滴加至三口烧瓶中,滴加速率为60滴/min,滴加完毕后,90℃反应4h,然后将2mL浓硫酸和48mL乙醇缓慢滴加至三口烧瓶中,120℃继续反应2h,反应结束后,洗涤,110℃干燥,得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甲基-2,4-二异氰酸酯和乙酸乙酯混合后加入至四口圆底烧瓶中,升温后加入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混合物,60℃保温反应3h;
S2:保温反应结束后,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4-甲氧基苯酚进行混合搅拌1h,完全溶解后,用注射器将混合物匀速滴加至四口圆底烧瓶中,滴加时间为2h,随后继续保温反应,70℃保温2h,得到改性易清洁树脂;
S3:将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加入至改性易清洁树脂中,避光混合均匀后,用线棒涂布器在基底表面进行涂布,室温干燥1.5h后,放入40℃烘箱中进行干燥1h,最后用1kW的高压汞灯进行照射处理,高压汞灯与材料的距离为25cm,照射时间为90s,照射过程中波长为250-410nm,能量密度为2300mJ/cm2,照射结束后,得到地面材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制备而成:6g甲基-2,4-二异氰酸酯;0.2g乙酸乙酯;57.2g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0.1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61.5g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0.4g 4-甲氧基苯酚;2.2g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g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Q1:将2mL正硅酸乙酯、1.5mL氨水加入至38mL乙醇和2mL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60℃搅拌6h,10000rpm离心8min,干燥后得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Q2:将18g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置于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300mL二甲苯和10.1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高速搅拌分散20min,将9.9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加入至装有105mL二甲苯的烧杯内,超声分散15min后移入恒压滴液漏斗,在高速分散、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其滴入三口烧瓶中,滴加速率为60滴/min,滴加完毕后,150℃反应6h,反应结束后,抽滤,洗涤,110℃干燥,得到表面接枝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Q3:将20g表面接枝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加入至装有20mL过氧化氢、50mL乙醇、200mL二甲苯混合溶液的三口烧瓶内,高速搅拌分散,然后将10g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和100mL二甲苯的混合溶液,在氮气保护和高速搅拌的条件下将其缓慢滴加至三口烧瓶中,滴加速率为60滴/min,滴加完毕后,90℃反应4h,然后将1mL浓硫酸和50mL乙醇缓慢滴加至三口烧瓶中,120℃继续反应2h,反应结束后,洗涤,110℃干燥,得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甲基-2,4-二异氰酸酯和乙酸乙酯混合后加入至四口圆底烧瓶中,升温后加入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混合物,60℃保温反应3h;
S2:保温反应结束后,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4-甲氧基苯酚进行混合搅拌1h,完全溶解后,用注射器将混合物匀速滴加至四口圆底烧瓶中,滴加时间为2h,随后继续保温反应,70℃保温2h,得到改性易清洁树脂;
S3:将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加入至改性易清洁树脂中,避光混合均匀后,用线棒涂布器在基底表面进行涂布,室温干燥1.5h后,放入40℃烘箱中进行干燥1h,最后用1kW的高压汞灯进行照射处理,高压汞灯与材料的距离为25cm,照射时间为90s,照射过程中波长为250-410nm,能量密度为2300mJ/cm2,照射结束后,得到地面材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制备而成:8g甲基-2,4-二异氰酸酯;0.4g乙酸乙酯;71.8g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0.3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60.0g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0.6g 4-甲氧基苯酚;3.0g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4g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Q1:将5mL正硅酸乙酯、3.5mL氨水加入至41mL乙醇和5mL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60℃搅拌6h,10000rpm离心8min,干燥后得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Q2:将20g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置于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300mL二甲苯和9.9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高速搅拌分散20min,将10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加入至装有110mL二甲苯的烧杯内,超声分散15min后移入恒压滴液漏斗,在高速分散、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其滴入三口烧瓶中,滴加速率为60滴/min,滴加完毕后,150℃反应6h,反应结束后,抽滤,洗涤,110℃干燥,得到表面接枝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Q3:将22g表面接枝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加入至装有22mL过氧化氢、50mL乙醇、200mL二甲苯混合溶液的三口烧瓶内,高速搅拌分散,然后将11g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和100mL二甲苯的混合溶液,在氮气保护和高速搅拌的条件下将其缓慢滴加至三口烧瓶中,滴加速率为60滴/min,滴加完毕后,90℃反应4h,然后将3mL浓硫酸和49mL乙醇缓慢滴加至三口烧瓶中,120℃继续反应2h,反应结束后,洗涤,110℃干燥,得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甲基-2,4-二异氰酸酯和乙酸乙酯混合后加入至四口圆底烧瓶中,升温后加入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混合物,60℃保温反应3h;
S2:保温反应结束后,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4-甲氧基苯酚进行混合搅拌1h,完全溶解后,用注射器将混合物匀速滴加至四口圆底烧瓶中,滴加时间为2h,随后继续保温反应,70℃保温2h,得到改性易清洁树脂;
S3:将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加入至改性易清洁树脂中,避光混合均匀后,用线棒涂布器在基底表面进行涂布,室温干燥1.5h后,放入40℃烘箱中进行干燥1h,最后用1kW的高压汞灯进行照射处理,高压汞灯与材料的距离为25cm,照射时间为90s,照射过程中波长为250-410nm,能量密度为2300mJ/cm2,照射结束后,得到地面材料。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制备而成:6.5g甲基-2,4-二异氰酸酯;0.25g乙酸乙酯;63.9g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0.15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64.0g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0.3g 4-甲氧基苯酚;2.7g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5g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Q1:将6mL正硅酸乙酯、2mL氨水加入至39mL乙醇和4mL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60℃搅拌6h,10000rpm离心8min,干燥后得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Q2:将18.5g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置于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300mL二甲苯和9.8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高速搅拌分散20min,将10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加入至装有100mL二甲苯的烧杯内,超声分散15min后移入恒压滴液漏斗,在高速分散、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其滴入三口烧瓶中,滴加速率为60滴/min,滴加完毕后,150℃反应6h,反应结束后,抽滤,洗涤,110℃干燥,得到表面接枝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Q3:将20.5g表面接枝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加入至装有20.5mL过氧化氢、48mL乙醇、200mL二甲苯混合溶液的三口烧瓶内,高速搅拌分散,然后将14g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和100mL二甲苯的混合溶液,在氮气保护和高速搅拌的条件下将其缓慢滴加至三口烧瓶中,滴加速率为60滴/min,滴加完毕后,90℃反应4h,然后将2.5mL浓硫酸和48.5mL乙醇缓慢滴加至三口烧瓶中,120℃继续反应2h,反应结束后,洗涤,110℃干燥,得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甲基-2,4-二异氰酸酯和乙酸乙酯混合后加入至四口圆底烧瓶中,升温后加入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混合物,60℃保温反应3h;
S2:保温反应结束后,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4-甲氧基苯酚进行混合搅拌1h,完全溶解后,用注射器将混合物匀速滴加至四口圆底烧瓶中,滴加时间为2h,随后继续保温反应,70℃保温2h,得到改性易清洁树脂;
S3:将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加入至改性易清洁树脂中,避光混合均匀后,用线棒涂布器在基底表面进行涂布,室温干燥1.5h后,放入40℃烘箱中进行干燥1h,最后用1kW的高压汞灯进行照射处理,高压汞灯与材料的距离为25cm,照射时间为90s,照射过程中波长为250-410nm,能量密度为2300mJ/cm2,照射结束后,得到地面材料。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制备而成:7.5g甲基-2,4-二异氰酸酯;0.5g乙酸乙酯;65.8g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0.25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63.5g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0.7g 4-甲氧基苯酚;2.4g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5g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Q1:将3mL正硅酸乙酯、3mL氨水加入至42mL乙醇和3mL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60℃搅拌6h,10000rpm离心8min,干燥后得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Q2:将19.5g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置于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300mL二甲苯和10.2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高速搅拌分散20min,将9.8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加入至装有110mL二甲苯的烧杯内,超声分散15min后移入恒压滴液漏斗,在高速分散、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其滴入三口烧瓶中,滴加速率为60滴/min,滴加完毕后,150℃反应6h,反应结束后,抽滤,洗涤,110℃干燥,得到表面接枝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Q3:将21.5g表面接枝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加入至装有21.5mL过氧化氢、50mL乙醇、200mL二甲苯混合溶液的三口烧瓶内,高速搅拌分散,然后将12.5g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和100mL二甲苯的混合溶液,在氮气保护和高速搅拌的条件下将其缓慢滴加至三口烧瓶中,滴加速率为60滴/min,滴加完毕后,90℃反应4h,然后将1.5mL浓硫酸和49.5mL乙醇缓慢滴加至三口烧瓶中,120℃继续反应2h,反应结束后,洗涤,110℃干燥,得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甲基-2,4-二异氰酸酯和乙酸乙酯混合后加入至四口圆底烧瓶中,升温后加入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混合物,60℃保温反应3h;
S2:保温反应结束后,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4-甲氧基苯酚进行混合搅拌1h,完全溶解后,用注射器将混合物匀速滴加至四口圆底烧瓶中,滴加时间为2h,随后继续保温反应,70℃保温2h,得到改性易清洁树脂;
S3:将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加入至改性易清洁树脂中,避光混合均匀后,用线棒涂布器在基底表面进行涂布,室温干燥1.5h后,放入40℃烘箱中进行干燥1h,最后用1kW的高压汞灯进行照射处理,高压汞灯与材料的距离为25cm,照射时间为90s,照射过程中波长为250-410nm,能量密度为2300mJ/cm2,照射结束后,得到地面材料。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1在制备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过程中,不添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其他条件均不变。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2在制备地面材料的过程中,不添加甲基-2,4-二异氰酸酯,其他条件均不变。
实验例
将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制备的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
一、清洁能力测试
使用ZEBRA型油性记号笔在样品表面画一条3cm长的笔迹,观察笔迹是否能发生收缩,参照标准JG/T304-2011对样品表面涂鸦的可清洗级别进行评定,随后使用刮涂器在样品表面涂一层20μm左右的油墨层,观察样品表面的油墨收缩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实施例5 | 对比例1 | 对比例2 |
等级/级 | 1 | 1 | 1 | 1 | 1 | 2 | 4 |
由表1测试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具有优异的清洁能力。由对比例2和实施例1-5对比可知,添加甲基-2,4-二异氰酸酯可以有效提高地面材料的清洁能力。
二、耐摩擦能力测试
通过使用100目的砂纸对样品进行耐摩擦能力测试,来回摩擦100次,测量样品摩擦前后的质量,计算质量减少率,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项目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实施例5 | 对比例1 | 对比例2 |
减少率/% | 1.15 | 1.23 | 1.28 | 1.36 | 1.38 | 3.42 | 2.01 |
由表2测试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摩擦能力。由对比例1和实施例1-5对比可知,添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可以有效提高地面材料的耐摩擦能力。
三、耐冲击能力测试
按照标准GB/T 1732-93采用冲击测试仪(QCJ-120A,天津建仪试验机有限公司)对样品的耐冲击性能进行分析,观察样品的砸痕,以不引起样品破坏的最大高度来评定样品的耐冲击性能,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由表3测试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冲击能力。由对比例1和实施例1-5对比可知,添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可以有效提高地面材料的耐冲击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做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9)
1.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制备而成:6-8份甲基-2,4-二异氰酸酯;0.2-0.5份乙酸乙酯;56.4-75.2份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0.1-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60.0-64.2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0.3-0.7份4-甲氧基苯酚;2.1-3.2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4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Q1:将正硅酸乙酯、氨水加入至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搅拌,离心,干燥后得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Q2: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置于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二甲苯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高速搅拌分散,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加入至装有二甲苯的烧杯内,超声分散后移入恒压滴液漏斗,在高速分散、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其滴入三口烧瓶中,滴加完毕后,升温反应,反应结束后,抽滤,洗涤,干燥,得到表面接枝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Q3:将表面接枝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加入至装有过氧化氢、乙醇、二甲苯混合溶液的三口烧瓶内,高速搅拌分散,然后将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和二甲苯的混合溶液在氮气保护和高速搅拌的条件下缓慢滴加至三口烧瓶中,滴加完毕后,升温反应,然后将浓硫酸和乙醇缓慢滴加至三口烧瓶中,升温继续反应,反应结束后,洗涤,干燥,得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Q1中,正硅酸乙酯和氨水的体积比为(2-6):(1-4),乙醇和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38-42):(2-5),搅拌温度为50-60℃,搅拌时间为6-8h,离心转速为8000-10000rpm,离心时间为8-10mi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Q2中,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二甲苯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用量比为(18-20)g:300mL:(9.8-10.2)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二甲苯的用量比为(9.8-10)g:(100-110)mL,分散时间为20-30min,超声分散时间为10-15min,滴加速率为60滴/min,升温温度为140-150℃,反应时间为4-6h,干燥温度为110-12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Q3中,表面接枝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过氧化氢、乙醇、二甲苯的用量比为(20-22)g:(20-22)mL:(48-50)mL:200mL,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和二甲苯的用量比为(10-14)g:100mL,滴加速率为60滴/min,升温温度为80-90℃,反应时间为3-4h,浓硫酸和乙醇的体积比为(1-3):(48-50),升温温度为110-120℃,继续反应时间为2-3h,干燥温度为110-120℃。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要求所述的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甲基-2,4-二异氰酸酯和乙酸乙酯混合后加入至四口圆底烧瓶中,升温后加入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混合物,保温反应;
S2:保温反应结束后,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4-甲氧基苯酚进行混合搅拌,完全溶解后,用注射器将混合物匀速滴加至四口圆底烧瓶中,随后继续保温反应,得到改性易清洁树脂;
S3:将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加入至改性易清洁树脂中,避光混合均匀后,用线棒涂布器在基底表面进行涂布,室温干燥后,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最后用高压汞灯进行照射处理,照射结束后,得到地面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升温温度为50-60℃,保温反应时间为2-3h。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混合搅拌时间为1-2h,滴加时间为2-3h,保温反应温度为60-70℃,保温反应时间为2-3h。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干燥时间为1-1.5h,烘箱温度为40-45℃,干燥时间为0.5-1h,高压汞灯的功率为1kW,高压汞灯与材料的距离为20-30cm,照射时间为90-120s,照射过程中波长为250-410nm,能量密度为2300mJ/cm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14155.1A CN117946343A (zh) | 2024-01-27 | 2024-01-27 | 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14155.1A CN117946343A (zh) | 2024-01-27 | 2024-01-27 | 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46343A true CN117946343A (zh) | 2024-04-30 |
Family
ID=90800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114155.1A Pending CN117946343A (zh) | 2024-01-27 | 2024-01-27 | 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946343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62111A (zh) * | 2015-06-11 | 2015-10-07 | 南京大学 |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端羟基聚丁二烯橡胶的制备方法 |
US20160009844A1 (en) * | 2013-03-20 | 2016-01-14 | Cabot Corporation | Composite Particles and a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
US20160194483A1 (en) * | 2013-09-04 | 2016-07-07 | Leibniz-Institut Fuer Polymerforschung Dresden E.V . | Blends of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 and rubber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
CN105820383A (zh) * | 2016-05-24 | 2016-08-03 | 宁波市中迪鞋业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材料耐磨鞋底 |
CN109517240A (zh) * | 2018-10-30 | 2019-03-26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具有动态交联结构的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
CN114854304A (zh) * | 2022-05-27 | 2022-08-05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具有环保和防污性能的超疏水涂料 |
-
2024
- 2024-01-27 CN CN202410114155.1A patent/CN11794634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009844A1 (en) * | 2013-03-20 | 2016-01-14 | Cabot Corporation | Composite Particles and a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
US20160194483A1 (en) * | 2013-09-04 | 2016-07-07 | Leibniz-Institut Fuer Polymerforschung Dresden E.V . | Blends of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 and rubber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
CN104962111A (zh) * | 2015-06-11 | 2015-10-07 | 南京大学 |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端羟基聚丁二烯橡胶的制备方法 |
CN105820383A (zh) * | 2016-05-24 | 2016-08-03 | 宁波市中迪鞋业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材料耐磨鞋底 |
CN109517240A (zh) * | 2018-10-30 | 2019-03-26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具有动态交联结构的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
CN114854304A (zh) * | 2022-05-27 | 2022-08-05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具有环保和防污性能的超疏水涂料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21161B (zh) | 一种聚氨酯包膜肥料及其包膜材料 | |
CN101402714A (zh) | 一种水性木器漆用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177553B (zh) | 一种复合型紫外光固化水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35754B (zh) |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树脂增韧酚醛树脂胶粘剂的方法 | |
CN107846878A (zh) | 改善大量和微量营养素对植物的可用性的、含分散聚(有机酸)的非水性有机液体输送系统 | |
CN105440310B (zh) | 水性环氧树脂抗冲改性用核壳纳米粒子乳液制备工艺 | |
CN110218121B (zh) | 一种控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5419718B (zh) | 高强度聚氨酯人造草坪背胶的制备方法 | |
JP2000350554A (ja) | 尿素系製品の制御放出 | |
CN106189475B (zh) | 一种纳米耐磨涂层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396939A (zh) | 一种用于盐碱地的土壤培肥改良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7573832A (zh) | 一种聚氨酯双组份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230220A (zh) | 一种水性油墨用乳液连接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5440228A (zh) | 水性环氧树脂抗冲改性用核壳纳米粒子乳液制备工艺 | |
CN104693994A (zh) | 一种含无机颜填料的紫外光固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7946343A (zh) | 可锁定塑质地掷球场地地面材料 | |
CN101824325A (zh) | 一种氧化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固沙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743036A (zh) | 一种无机覆膜砂用固化剂及包含其的无机覆膜砂芯 | |
JP2021527029A (ja) | 肥料コーティング方法 | |
CN102516864A (zh) | 一种复合水性uv涂料 | |
CN109749619A (zh) | 一种超疏水性及耐沾污性水性uv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629640A (zh) | 一种农机用防锈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239457A (zh) | 水性可剥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
JPH10265288A (ja) | 被覆粒状肥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3496798B2 (ja) | 被覆粒状肥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