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34110B - 一种强迫对流下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的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强迫对流下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的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434110B CN117434110B CN202311745664.6A CN202311745664A CN117434110B CN 117434110 B CN117434110 B CN 117434110B CN 202311745664 A CN202311745664 A CN 202311745664A CN 117434110 B CN117434110 B CN 1174341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liquid cooling
- saturated water
- cooling radiator
- serial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6
- 235000003805 Musa ABB Group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5000015266 Plantago major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41000234295 Mus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40000008790 Musa x paradisiac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233890 Alisma plantag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300 Alisma plantago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2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2—Thermal test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迫对流下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的测试方法,属于散热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在保证较高的测试准确度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值测试需要结构复杂的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复杂且效率较低、参数选择没有针对确切影响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的参数而导致结果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能够针对性地基于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特征参数结合市面常用设备获取到的物理参数来快速测试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值,所选参数贴合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实际工况,测试操作简单且高效,并能保证较高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散热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迫对流下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常用的电力电子元器件散热装置,散热器传导热量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对电力电子元器件的散热,热阻是判断散热器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如何准确而简单的测试散热器的热阻变得尤为重要,现已有大量关于散热器的热阻测试方法,如公开号为CN101191780A的中国专利申请。
液冷翅片散热器常用于电力电子元器件的散热,准确而便捷的测试液冷冷翅片散热器的热阻尤为重要。现有的测试方法基本都需要将串联型液冷散热器安装到发热器件甚至整机设备上进行联合测试,所涉及测试设备包含泵、恒温水箱等,种类繁多及价格高昂;另外,目前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热阻测试方法没有很好地考虑确切影响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的参数,导致计算出来的热阻与实际工况下相差甚远;其中一部分还需要大量传感器获取到各种物理参数才能计算出热阻,数据获取方法复杂且效率较低;整体上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测试方法复杂而且效率较低,参数针对性较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迫对流下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的测试方法,在保证较高的测试准确度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值测试需要结构复杂的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复杂且效率较低、参数选择没有针对确切影响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的参数而导致结果准确度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迫对流下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实际工况下,发热器的测试参数和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测试参数;
其中,发热器的测试参数包括发热器总功耗;使用功率计直接采集实际工况下发热器的总功耗;
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测试参数包括串联型液冷散热器长度、串联型液冷散热器宽度、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总高度、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流道壁面和串联型液冷散热器壁两侧分别的最短距离总和、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流道水力直径和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材料导热率;
步骤2、基于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测试参数确定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流道数量;
步骤3、基于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测试参数和所述步骤2的流道数量确定流道长度和流道总面积;
步骤4、使用运动粘度测量仪、热导率测试仪和比热容测量仪分别采集流道内冷却工质对应不同温度的运动粘度数值、导热率数值和比热容数值;基于采集的运动粘度数值、导热率数值和比热容数值进行拟合分别获得流道内冷却工质运动粘度与温度的拟合函数、流道内冷却工质导热率与温度的拟合函数和流道内冷却工质普朗特数与温度的拟合函数;
步骤5、采集强迫对流下当前环境温度和冷却工质进口流速,基于步骤4的拟合函数获取冷却工质的对流换热系数;
步骤6、根据步骤5冷却工质的对流换热系数获取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对流换热热阻;
步骤7、根据步骤1的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测试参数确定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热传导热阻;
步骤8、基于步骤6的对流换热热阻和步骤7的热传导热阻确定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总热阻。
可选地,步骤3中的流道长度的获取方法为:
如果流道数量,流道长度L 2为:
如果流道数量,流道长度L 2为:
其中,a表示流道数量界值;N 1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流道数量;L 1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长度;D bound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流道壁面和串联型液冷散热器壁两侧分别的最短距离总和;D h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流道水力直径。
可选地,步步骤3中的流道总面积的获取方法为:
如果流道数量,流道总面积S 1为:
如果流道数量,流道总面积S 1为:
其中,a表示流道数量界值;N 1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流道数量;L 1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长度;D bound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流道壁面和串联型液冷散热器壁两侧分别的最短距离总和;D h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流道水力直径;W 1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宽度。
可选地,步流道内冷却工质为饱和水。
可选地,步步骤4中饱和水运动粘度与温度的拟合函数的获取方法为:
使用运动粘度测量仪采集饱和水对应不同温度的运动粘度数值,获得运动粘度数据集合γ data,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运动粘度数值,/>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上限的饱和水的运动粘度数值;
基于运动粘度数据集合γ data确定饱和水运动粘度与温度的拟合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Temp表示温度;表示饱和水运动粘度与温度的函数关系;a 1、a 2、a 3、a 4、a 5、a 6和a 7分别表示饱和水运动粘度的拟合系数。
可选地,步步骤4中饱和水导热率与温度的拟合函数的获取方法为:
使用热导率测试仪采集饱和水对应不同温度的导热率数值,获得导热率数据集合λ data,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导热率数值,/>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上限的饱和水的导热率数值;
基于导热率数据集合λ data确定饱和水导热率与温度的拟合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Temp表示温度;表示饱和水导热率λ与温度的函数关系;b 1、b 2、b 3、b 4、b 5、b 6和b 7分别表示饱和水导热率的拟合系数。
可选地,步骤4中饱和水普朗特数与温度的拟合函数的获取方法为:
使用比热容测量仪采集饱和水对应不同温度的比热容数值,获得比热容数据集Cp data,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比热容数值,/>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比热容数值;
基于比热容数据集合Cp data获得饱和水的普朗特数数据集合 data,表达式:
其中,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普朗特数数值;/>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普朗特数数值;/>表示温度区间内对应第i个温度步长的饱和水的普朗特数数值;/>表示饱和水在温度区间内对应第i个温度步长的温度的比热容数值,/>表示饱和水在温度区间内对应第i个温度步长的温度的运动粘度数值,/>表示饱和水在温度区间内对应第i个温度步长的温度的导热率数值,i=1,2,…,n,n表示温度区间的温度步长总数;
基于饱和水的普朗特数数据集合 data确定饱和水普朗特数P r与温度的拟合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Temp表示温度;表示饱和水普朗特数P r与温度的函数关系;c 1、c 2、c 3、c 4、c 5、c 6和c 7分别表示饱和水普朗特数的拟合系数。
可选地,步步骤5中采集强迫对流下当前环境温度和冷却工质进口流速,基于步骤4的拟合函数获取冷却工质的对流换热系数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51、采集强迫对流下当前环境温度,根据步骤4的拟合函数获得当前环境温度下的饱和水运动粘度、饱和水普朗特数和饱和水导热率;
步骤52、在强迫对流条件下,使用流速计采集冷却工质进口流速,基于采集的进口初始流速确定冷却工质的对流换热系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现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方法能够针对性地基于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特征参数结合市面常用设备获取到的物理参数来快速测试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值,所选参数贴合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实际工况,测试操作简单且高效,并能保证较高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强迫对流下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发热器和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2,公开了一种强迫对流下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实际工况下,发热器的测试参数和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测试参数;
其中,参见图2,发热器的测试参数包括发热器总功耗P total;使用功率计直接采集实际工况下发热器的总功耗P total;
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测试参数包括串联型液冷散热器长度L 1、串联型液冷散热器宽度W 1、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总高度H 1、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流道壁面和串联型液冷散热器壁两侧分别的最短距离总和D bound、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流道水力直径D h和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材料导热率λ mat;
进一步地,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材料导热率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主要材料的导热率。
步骤2、基于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测试参数确定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流道数量N 1;
可选的,流道数量向下取整;
步骤3、基于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测试参数和所述步骤2的流道数量N 1确定流道长度和流道总面积;
对于流道长度:
如果流道数量,流道长度L 2为:
如果流道数量,流道长度L 2为:
其中,a表示流道数量界值。
优选地,a=2。
对于流道总面积:
如果流道数量,流道总面积S 1为:
如果流道数量,流道总面积S 1为:
。
步骤4、使用运动粘度测量仪、热导率测试仪和比热容测量仪分别采集流道内冷却工质对应不同温度的运动粘度数值、导热率数值和比热容数值;基于采集的运动粘度数值、导热率数值和比热容数值进行拟合分别获得流道内冷却工质运动粘度与温度的拟合函数、流道内冷却工质导热率与温度的拟合函数和流道内冷却工质普朗特数P r与温度的拟合函数。即,确定流道内冷却工质热物性参数与温度的拟合函数;
可选的,流道内冷却工质为饱和水;
步骤41、使用运动粘度测量仪采集饱和水对应不同温度的运动粘度数值,获得运动粘度数据集合γ data,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运动粘度数值,/>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上限的饱和水的运动粘度数值;
进一步地,在温度区间内按照设定温度步长进行取值;温度区间为零下50℃至300℃,预设温度步长为1℃。
步骤42、基于运动粘度数据集合γ data确定饱和水运动粘度与温度的拟合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Temp表示温度;表示饱和水运动粘度与温度的函数关系;a 1、a 2、a 3、a 4、a 5、a 6和a 7分别表示饱和水运动粘度的拟合系数。
在温度区间内按照设定温度步长进行取值;温度区间为零下50℃至300℃,预设温度步长为1℃下,饱和水运动粘度与温度的拟合函数如下:
。
步骤43、使用热导率测试仪采集饱和水对应不同温度的导热率数值,获得导热率数据集合λ data,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导热率数值,/>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上限的饱和水的导热率数值。
步骤44、基于导热率数据集合λ data确定饱和水导热率与温度的拟合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Temp表示温度;表示饱和水导热率λ与温度的函数关系;b 1、b 2、b 3、b 4、b 5、b 6和b 7分别表示饱和水导热率的拟合系数。
在温度区间内按照设定温度步长进行取值;温度区间为零下50℃至300℃,预设温度步长为1℃下,饱和水导热率与温度的拟合函数如下:
。
步骤45、使用比热容测量仪采集饱和水对应不同温度的比热容数值,获得比热容数据集;
步骤451、使用比热容测量仪采集饱和水对应不同温度的比热容数值,获得比热容数据集合Cp data,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比热容数值,/>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比热容数值;
步骤452、基于比热容数据集合Cp data获得饱和水的普朗特数数据集合 data,表达式:
其中,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普朗特数数值;/>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普朗特数数值;/>表示温度区间内对应第i个温度步长的饱和水的普朗特数数值;/>表示饱和水在温度区间内对应第i个温度步长的温度的比热容数值,/>表示饱和水在温度区间内对应第i个温度步长的温度的运动粘度数值,/>表示饱和水在温度区间内对应第i个温度步长的温度的导热率数值,i=1,2,…,n,n表示温度区间的温度步长总数。
步骤46、基于饱和水的普朗特数数据集合 data确定饱和水普朗特数P r与温度的拟合函数,表达式为:
。
其中,Temp表示温度;表示饱和水普朗特数P r与温度的函数关系;c 1、c 2、c 3、c 4、c 5、c 6和c 7分别表示饱和水普朗特数的拟合系数。
在温度区间内按照设定温度步长进行取值;温度区间为零下50℃至300℃,预设温度步长为1℃下,饱和水普朗特数P r与温度的拟合函数如下:
。
步骤5、采集强迫对流下当前环境温度和冷却工质的进口流速,基于步骤4的拟合函数获取冷却工质的对流换热系数;
步骤51、采集强迫对流下当前环境温度,根据步骤4的拟合函数获得当前环境温度下的饱和水运动粘度/>、饱和水普朗特数/>和饱和水导热率/>;
在温度区间内按照设定步长进行取值;温度区间为零下50℃至300℃,预设温度步长为1℃下,表达式为:
步骤52、在强迫对流条件下,使用流速计采集冷却工质进口流速,基于采集的进口流速确定冷却工质的对流换热系数HTC;
。
步骤6、根据步骤5冷却工质的对流换热系数HTC获取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对流换热热阻R conv;
。
步骤7、根据步骤1的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测试参数确定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热传导热阻R cond;
。
步骤8、基于步骤6的对流换热热阻和步骤7的热传导热阻确定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总热阻;
。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公开了一种强迫对流下风冷散热器散热性的测试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使用前述使用步骤1中发热器的参数测试值和步骤8中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总热阻获取发热器的实际稳态结温;
发热器的实际稳态结温的表达式为:
。
根据获得的发热器的实际稳态结温测试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散热性。
根据当前实际工况下的电力电子元器件散热要求给定发热器判据结温;基于发热器判据结温判断步骤9的获得的发热器稳态结温是否能满足当前实际工况下的电力电子元器件散热要求;如果发热器稳态结温小于等于发热器判据结温,说明当前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散热性良好,满足散热要求;如果发热器稳态结温大于发热器判据结温,则当前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散热性较差,不能满足散热要求。
进一步地,对于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散热性较差的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根据实际工况调整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实际输入参数,并返回步骤1,直至完成对应当前工况下电力电子元器件的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散热性能满足散热要求,获得最终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结构参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强迫对流下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实际工况下,发热器的测试参数和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测试参数;
其中,发热器的测试参数包括发热器总功耗;使用功率计直接采集实际工况下发热器的总功耗;
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测试参数包括串联型液冷散热器长度、串联型液冷散热器宽度、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总高度、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流道壁面和串联型液冷散热器壁两侧分别的最短距离总和、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流道水力直径和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材料导热率;
步骤2、基于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测试参数确定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流道数量;
步骤3、基于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测试参数和所述步骤2的流道数量确定流道长度和流道总面积;
步骤4、使用运动粘度测量仪、热导率测试仪和比热容测量仪分别采集流道内冷却工质对应不同温度的运动粘度数值、导热率数值和比热容数值;基于采集的运动粘度数值、导热率数值和比热容数值进行拟合分别获得流道内冷却工质运动粘度与温度的拟合函数、流道内冷却工质导热率与温度的拟合函数和流道内冷却工质普朗特数与温度的拟合函数;
步骤5、采集强迫对流下当前环境温度和冷却工质进口流速,基于步骤4的拟合函数获取冷却工质的对流换热系数,具体步骤为:
步骤51、采集强迫对流下当前环境温度,根据步骤4的拟合函数获得当前环境温度下的流道内冷却工质运动粘度、流道内冷却工质普朗特数和流道内冷却工质导热率;
步骤52、在强迫对流条件下,使用流速计采集冷却工质进口流速,基于采集的进口流速确定冷却工质的对流换热系数;
步骤6、根据步骤5冷却工质的对流换热系数获取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对流换热热阻;
步骤7、根据步骤1的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测试参数确定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热传导热阻;
步骤8、基于步骤6的对流换热热阻和步骤7的热传导热阻确定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总热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流道长度的获取方法为:
如果流道数量,流道长度L 2为:
如果流道数量,流道长度L 2为:
其中,a表示流道数量界值;N 1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流道数量;L 1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长度;D bound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流道壁面和串联型液冷散热器壁两侧分别的最短距离总和;D h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流道水力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流道总面积的获取方法为:
如果流道数量,流道总面积S 1为:
如果流道数量,流道总面积S 1为:
其中,a表示流道数量界值;N 1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的流道数量;L 1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长度;D bound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流道壁面和串联型液冷散热器壁两侧分别的最短距离总和;D h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流道水力直径;W 1表示串联型液冷散热器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流道内冷却工质为饱和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饱和水运动粘度与温度的拟合函数的获取方法为:
使用运动粘度测量仪采集饱和水对应不同温度的运动粘度数值,获得运动粘度数据集合γ data,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运动粘度数值,/>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上限的饱和水的运动粘度数值;
基于运动粘度数据集合γ data确定饱和水运动粘度与温度的拟合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Temp表示温度;表示饱和水运动粘度与温度的函数关系;a 1、a 2、a 3、a 4、a 5、a 6和a 7分别表示饱和水运动粘度的拟合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饱和水导热率与温度的拟合函数的获取方法为:
使用热导率测试仪采集饱和水对应不同温度的导热率数值,获得导热率数据集合λ data,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导热率数值,/>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上限的饱和水的导热率数值;
基于导热率数据集合λ data确定饱和水导热率与温度的拟合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Temp表示温度;表示饱和水导热率λ与温度的函数关系;b 1、b 2、b 3、b 4、b 5、b 6和b 7分别表示饱和水导热率的拟合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饱和水普朗特数与温度的拟合函数的获取方法为:
使用比热容测量仪采集饱和水对应不同温度的比热容数值,获得比热容数据集Cp data,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比热容数值,/>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比热容数值;
基于比热容数据集合Cp data获得饱和水的普朗特数数据集合 data,表达式:
其中,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普朗特数数值;/>表示对应温度区间下限的饱和水的普朗特数数值;/>表示温度区间内对应第i个温度步长的饱和水的普朗特数数值;/>表示饱和水在温度区间内对应第i个温度步长的温度的比热容数值,/>表示饱和水在温度区间内对应第i个温度步长的温度的运动粘度数值,/>表示饱和水在温度区间内对应第i个温度步长的温度的导热率数值,i=1,2,…,n,n表示温度区间的温度步长总数;
基于饱和水的普朗特数数据集合 data确定饱和水普朗特数P r与温度的拟合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Temp表示温度;表示饱和水普朗特数P r与温度的函数关系;c 1、c 2、c 3、c 4、c 5、c 6和c 7分别表示饱和水普朗特数的拟合系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745664.6A CN117434110B (zh) | 2023-12-19 | 2023-12-19 | 一种强迫对流下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的测试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745664.6A CN117434110B (zh) | 2023-12-19 | 2023-12-19 | 一种强迫对流下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的测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34110A CN117434110A (zh) | 2024-01-23 |
CN117434110B true CN117434110B (zh) | 2024-03-08 |
Family
ID=89546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745664.6A Active CN117434110B (zh) | 2023-12-19 | 2023-12-19 | 一种强迫对流下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的测试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434110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40495A (en) * | 1985-12-27 | 1989-06-20 | Bull S.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thermal resistance of an element such as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assemblies |
CN203658555U (zh) * | 2013-12-09 | 2014-06-18 | 天津工大瑞工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led散热模块总热阻测量系统 |
CN106595884A (zh) * | 2016-12-07 | 2017-04-26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一种低温条件下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预测方法 |
CN113791115A (zh) * | 2021-09-15 | 2021-12-14 | 湘潭大学 | 一种板式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
CN115358014A (zh) * | 2022-07-20 | 2022-11-18 |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功率器件风冷散热器模型、优化方法及性能计算方法 |
CN117172160A (zh) * | 2023-11-02 | 2023-12-05 | 北京蓝威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反距离加权均值的翅片散热器热阻值获取方法 |
CN117172033A (zh) * | 2023-11-02 | 2023-12-05 | 北京蓝威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反距离加权均值预测热阻的翅片散热器优化方法 |
-
2023
- 2023-12-19 CN CN202311745664.6A patent/CN11743411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40495A (en) * | 1985-12-27 | 1989-06-20 | Bull S.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thermal resistance of an element such as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assemblies |
CN203658555U (zh) * | 2013-12-09 | 2014-06-18 | 天津工大瑞工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led散热模块总热阻测量系统 |
CN106595884A (zh) * | 2016-12-07 | 2017-04-26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一种低温条件下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预测方法 |
CN113791115A (zh) * | 2021-09-15 | 2021-12-14 | 湘潭大学 | 一种板式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
CN115358014A (zh) * | 2022-07-20 | 2022-11-18 |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功率器件风冷散热器模型、优化方法及性能计算方法 |
CN117172160A (zh) * | 2023-11-02 | 2023-12-05 | 北京蓝威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反距离加权均值的翅片散热器热阻值获取方法 |
CN117172033A (zh) * | 2023-11-02 | 2023-12-05 | 北京蓝威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反距离加权均值预测热阻的翅片散热器优化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板式换热器热力简化计算的精度分析;吴继臣, 陈晓杰;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0425(第02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34110A (zh) | 2024-0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24955B (zh) | 液冷冷板热阻的瞬态电学测试方法 | |
CN103411996A (zh) | 固体材料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 |
CN110133038B (zh) | 一种振荡热管、静止式测试平台及换热性能评价方法 | |
CN113343495B (zh) | 一种管壳式燃滑油散热器热性能模型修正方法 | |
CN106199061B (zh) | 一种基于热脉冲法测量土壤水流速的装置及方法 | |
Sherwood | Heat transmission to liquids flowing in pipes | |
Zhang et al.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rmal 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heat exchangers with different Reynolds numbers on both air-side and water-side | |
CN115326868A (zh) | 一种用于暖风机的ptc发热元件表面对流传热系数测量装置和方法 | |
CN117434110B (zh) | 一种强迫对流下串联型液冷散热器热阻的测试方法 | |
CN118445995A (zh) | 一种面向分布式流动量热的微型管内部流体温度推算方法 | |
Guo et al. | Lubricant side thermal–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steel offset strip fins with different flow angles | |
CN117433821B (zh) | 一种强迫对流下串联型液冷散热器散热性的测试方法 | |
CN106289826A (zh) | 一种cpu散热器性能测试系统 | |
Zanchini et al. | Correlations to determine the mean fluid temperature of double U-tube borehole heat exchangers with a typical geometry | |
CN111474204B (zh) | 一种打孔法测试圆柱形样品导热系数的方法 | |
CN109813552A (zh) | 发动机散热能力评估试验方法 | |
CN106485016B (zh) | 地下水渗流环境下桩埋管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方法及其验证系统 | |
Guo et al. | Empirical correlations for lubricant side heat transfer and 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PD type steel offset strip fins | |
JP2018173293A (ja) | 熱応答試験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heng et al. | Film condensation of HCFC-22 on horizontal enhanced tubes | |
CN102095507B (zh) | 利用对联热电偶测量内燃机热平衡中较小冷却液温差方法 | |
CN102288379B (zh) | 一种车用散热器结构及散热性能分析的系统及方法 | |
CN113791115B (zh) | 一种板式换热器传热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 |
CN112131698B (zh) | 一种管带式散热器优化值的获得方法及装置 | |
CN211452868U (zh) | 可应用多种冷却介质的服务器液冷性能测试试验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