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126010A - 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26010A
CN117126010A CN202311095688.1A CN202311095688A CN117126010A CN 117126010 A CN117126010 A CN 117126010A CN 202311095688 A CN202311095688 A CN 202311095688A CN 117126010 A CN117126010 A CN 117126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tilizer
organic
inorganic
inorganic compound
raw materi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956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益仁
江浪
虞海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yu Wald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yu Wald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yu Wald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yu Wald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9568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260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26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260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C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05C11/00Other 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2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using specific microorganisms or substances, e.g. enzymes, for activating or stimulating the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30Anti-agglomerating additives; Anti-solidifyin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4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for affecting fertiliser dosage or release rate; for affecting solubil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00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30Layered or coated, e.g. dust-preventing coatings
    • C05G5/37Layered or coated, e.g. dust-preventing coatings layered or coated with a polym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有机和无机肥料原材料;对原材料进行初步处理;将有机肥原材料和无机肥原材料放入混合设备中进行充分混合;混合的过程中添加辅助剂和有益微生物菌剂、生物活性物质,根据混合肥料的成分,调节pH值;在材料混合后,对成品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进行干燥处理;在干燥处理过程中,密切监控温度和湿度,当肥料的含水量降低至预定目标,停止干燥步骤;在干燥处理完成后,将制备好的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装入包装;将包装好的肥料储存在避光、干燥、通风的地方;完成装入包装后,对制备的复混肥料进行化学分析;进行田间实用试验,评估复混肥料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制备方法在现代农业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肥料不足以满足作物需求,而该方法结合有机和无机肥料的优势,以及添加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提供均衡的养分供应和植物生长促进,同时降低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
通过高效活性复混肥的制备,实现养分的控释、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项技术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种环保、高效的肥料解决方案,为粮食安全和资源保护作出贡献。
现有的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制备技术存在养分释放不稳定、包覆效果不佳、制备过程复杂问题。缺乏有效的控释机制导致养分流失,且包覆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存在局限性,难以实现长效释放。此外,制备过程中需要多步处理,费时费力。因此,需要在制备方法中引入更先进的包覆技术、优化养分控制和提高制备效率,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现有的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制备技术存在养分释放不稳定、包覆效果不佳、制备过程复杂问题。缺乏有效的控释机制导致养分流失,且包覆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存在局限性,难以实现长效释放。此外,制备过程中需要多步处理,费时费力。因此,需要在制备方法中引入更先进的包覆技术、优化养分控制和提高制备效率,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2.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所述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质量和纯度符合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要求的有机肥和无机肥原材料;
所述有机肥原材料包括腐熟的堆肥、鸡粪、牛粪、腐殖酸、氨基酸、藻类提取物,所述无机肥原材料包括氮、磷、钾肥料;
S2.根据所述有机肥和所述无机肥原材料,进行初步处理;
初步处理所述有机肥原材料,包括堆肥腐熟、干燥;
初步处理所述无机肥原材料,包括进行粉碎、研磨处理成均匀的颗粒大小;
S3.初步处理有机肥和无机肥原材料后,在混合过程中基于农作物的养分需求添加辅助剂,制备成品所述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
按照比例混合经过处理的所述有机肥原材料和所述无机肥原材料,混合的比例根据农作物需求的养分含量进行调整;
将所述有机肥原材料和所述无机肥原材料放入包括双轴搅拌机、圆盘颗粒机的混合设备中进行充分混合,得到混合肥料;
所述混合过程中添加辅助剂和有益微生物菌剂、生物活性物质,所述辅助剂包括黏结剂和抗结块剂,所述有益微生物菌剂包括固氮菌、磷解菌;
根据所述混合肥料的成分,调节pH值;
S4.在所述材料混合后,对所述成品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进行干燥处理;
所述干燥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气流干燥机烘干和自然风干;
在所述干燥处理过程中,密切监控温度和湿度,当所述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含水量降低至预定目标,停止干燥步骤,获得干燥肥料;
S5.在所述干燥处理完成后,将所述干燥肥料装入包括塑料袋和编织袋在内的防潮、防污染的包装材料;
将所述干燥肥料装入所述包装后,获得包装肥料,储存在避光、干燥、通风的地方;
S6.完成所述装入包装后,对所述包装肥料进行化学分析,测定氮、磷、钾养分含量;
进行田间实用试验,评估所述包装肥料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优选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初步处理原材料包括以下步骤;
S21.收集符合制备肥料要求的所述有机物原材料和所述无机物原材料;
所述有机物原材料选择农作物秸秆、水生植物、食品废料,所述无机物原材料选择氮、磷、钾肥料;
S22.对所述有机物原材料进行初步筛选,去除杂质、异物;
S23.将所述有机物原材料进行粉碎、切割和剪碎,非颗粒状的所述无机物原材料进行粉碎处理;
S24.调整所述有机物原材料的湿度;
S25.对所述有机物原材料进行堆放发酵;
对所述无机物原材料进行处理,使所述无机物原材料处于易溶和可反应状态;
优选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材料混合引入包覆技术应用控制所述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养分释放速率;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作物种类进行调整,适应不同的农业环境;
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调控养分的释放,提供养分供应;
优选的,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技术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S31.选择包覆材料,包括聚合物、脂肪酸盐、硫材料,将所述有机肥原材料、所述无机肥原材料和所述包覆材料加入混合物中;
所述包覆材料在包覆过程中形成覆盖层,控制养分的释放;
S32.将所述有机肥原材料、所述无机肥原材料和所述包覆材料放入混合设备中,启动所述混合设备,充分混合原材料,进行所述包覆材料的均匀分散;
S33.启动所述混合设备,所述包覆材料附着在所述有机肥原材料、所述无机肥原材料颗粒表面,形成保护层,调控所述包覆材料的用量和包覆时间,得到混合物;
S34.在所述包覆技术应用完成后,将所述混合物进行干燥和固化,稳定包覆层的结构;
S35.对所述混合物进行质量检测,检查包覆效果和养分含量;
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所述包覆技术应用的工艺和参数;
优选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添加辅助剂和有益微生物菌剂、生物活性物质中选择添加的微生物菌剂包括固氮菌、磷解菌、植物生长促进菌、菌根真菌;
所述固氮菌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态氮;
所述磷解菌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化合物,释放可供植物吸收的无机磷;
所述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共生,提供额外的水分和养分吸收能力;
选择添加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植物生长激素、氨基酸、海藻提取物、微生物代谢产物、生物刺激剂;
所述植物生长激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
所述微生物代谢产物包括溶有机磷酶、植物生长激素;
所述生物刺激剂激活植物的生理反应;
所述添加辅助剂和有益微生物菌剂、生物活性物质过程中产生氨氧化和硝化反应,通过合理的控制和调节,在所述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中进行氮的转化;
优选的,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氧化和所述硝化反应公式如下:
所述氨氧化反应公式如下;
NH4 ++2O2→NO2 -+2H2O+2H+
所述硝化反应公式如下;
NO2 -+1/2O2→NO3 -
在所述氨氧化反应中,氨态氮NH4 +被氧化为亚硝酸盐态氮NO2 -,同时产生水和氢离子H+
所述氨氧化反应由氨氧化细菌催化,在所述添加辅助剂和有益微生物菌剂、生物活性物质过程中将氨态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态氮;
在所述硝化反应中,亚硝酸盐态氮NO2 -被氧化为硝酸盐态氮NO3 -,硝化细菌催化亚硝酸盐态氮的氧化,形成硝酸盐态氮;
所述氨氧化和所述硝化反应需要微生物参与,添加合适的微生物菌剂,促进所述氨氧化和所述硝化反应的进行;
控制所述氨氧化和硝化反应维持所述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氮的平衡,避免过多氨态氮在环境中被挥发;
优选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使用气流干燥机烘干包括以下步骤;
S41.将气流干燥机调整为工作状态;根据制备规模和所述混合肥料的特性,设置温度和风速;
S42.将所述混合肥料装填到气流干燥机的烘干室内,将所述混合肥料分布均匀;
S43.启动所述气流干燥机,热空气开始循环;
根据所设定的温度和风速,热空气通过室内,将所述混合肥料的水分蒸发出来;
S45.在所述烘干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和风速,保持所述混合肥料表面温度适中;
S46.烘干时间根据烘干机的性能、所述混合肥料的湿度以及烘干温度因素设定;
S47.在烘干过程中,定期检查所述混合肥料的湿度和温度;
S48.烘干完成后,逐渐减小烘干机的温度,使所述混合肥料冷却,将烘干好的所述烘干肥料从所述烘干机中取出;
优选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成品包装包括以下步骤;
S51.选择符合食品级和农业用品标准的包装材料;
S52.准备包装设备,包括包装机、称量设备;
S53.对所述烘干肥料进行称重,每包所述烘干肥料的养分含量达到均衡;
S54.确定每包所述烘干肥料的包装量,将所述烘干肥料放入所述包装机中;
按照预设的包装量进行操作,每包所述烘干肥料的重量都准确无误;
S55.在所述烘干肥料进行成品包装后,进行密封操作后获得所述包装肥料;
S56.在包装袋贴上标签,标明所述包装肥料的品名、规格、用途、生产日期信息;
S57.对所述干燥肥料装入防潮、防污染的包装后,进行视觉检查和质量控制检测;
优选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田间施用实验验证实验室制备的所述包装肥料在实际农田环境中的效果,确定所述包装肥料在不同农业作物和土壤类型下的适用性;
通过所述田间施用实验,评估氮、磷、钾养分的供应情况是否满足植物的需求;
测量作物的生长参数,包括植株高度、茎粗、叶片数量,评估所述包装肥料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养分流失、土壤负担问题;
所述田间施用实验为不同作物、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最佳施肥方案提供参考,为所述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反馈,进一步优化制备方法。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采用先进的包覆技术,能够实现养分的稳定控释,避免养分的过度释放和流失,提供长效养分供应;
(2)本发明引入了更优质的包覆材料和处理方法,能够有效保护养分,防止外界环境对肥料的影响,提高包覆效果和肥料稳定性;
(3)本发明整合多个步骤,简化了制备过程,减少时间和劳动成本,提高制备效率;
(4)本发明通过控制养分释放,降低了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的风险,更符合环保要求;
(5)本发明新方法根据作物需求和生长阶段,实现精准施肥,减少浪费,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6)本发明引入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活性物质,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7)本发明通过将先进的包覆技术与有机无机复混肥制备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制备方法,填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部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阅图1,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质量和纯度符合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要求的有机和无机肥料原材料;
有机肥原材料包括腐熟的堆肥、鸡粪、牛粪、腐殖酸、氨基酸、藻类提取物,无机肥原材料包括氮、磷、钾肥料;
S2.根据收集得到的有机肥和无机肥原材料,对原材料进行初步处理;
初步处理有机肥原材料,包括堆肥腐熟、干燥;
初步处理无机肥原材料,包括进行粉碎、研磨处理成均匀的颗粒大小;
S3.初步处理原材料后,在混合过程中基于农作物的养分需求添加辅助剂,制备成品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
按照比例混合经过处理的有机肥原材料和无机肥原材料,混合的比例根据农作物需求的养分含量进行调整;
将有机肥原材料和无机肥原材料放入混合设备中进行充分混合,混合设备包括双轴搅拌机、圆盘颗粒机;
混合的过程中添加辅助剂和有益微生物菌剂、生物活性物质,辅助剂包括黏结剂和抗结块剂,有益微生物菌剂包括固氮菌、磷解菌;
根据混合肥料的成分,调节pH值;
具体的,调节pH值实施步骤;
确定目标pH值:根据所种植的作物种类、土壤类型和作物的pH偏好,确定目标pH值范围,通常,大多数农作物适宜的土壤pH范围在6.0到7.5之间;
选择调节剂:选择合适的调节剂来调节肥料的pH值,通常使用的调节剂有石灰、硫、酸,选择调节剂要考虑其反应速度、效果持久性以及对养分的影响;
混合调配:在肥料制备过程中,根据调节剂的种类和用量,将调节剂均匀混合到肥料中,采用机械混合设备确保均匀性;
反应时间:让混合物在一定的时间内充分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调节剂的种类和反应速度;
pH测试:使用pH计和试纸测量混合肥料的pH值,多次测试以确保准确性;
逐步调整:根据测试结果,逐步调整调节剂的用量,直到达到目标pH值范围为止;
测试稳定性:调节后的肥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稳定其pH值,因此,建议在调节后的一段时间内再次测试pH值,确保其保持在目标范围内。
S4.在材料混合后,对成品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进行干燥处理,降低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含水量;
干燥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气流干燥机烘干和自然风干;
在干燥处理过程中,密切监控温度和湿度,当肥料的含水量降低至预定目标,停止干燥步骤;
S5.在干燥处理完成后,将制备好的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装入防潮、防污染的包装,包装材料包括塑料袋和编织袋;
将包装好的肥料储存在避光、干燥、通风的地方;
S6.完成装入包装后,对制备的复混肥料进行化学分析,测定混合肥料的氮、磷、钾养分含量;
进行田间实用试验,评估复混肥料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具体的,田间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设计:设计实验,包括确定试验区域、施肥处理组合、重复次数,确保实验设计科学合理,能够获得可靠的结果;
试验区选择:选择适当的试验区域,考虑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农业实际情况因素;
施肥处理:将制备好的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按照设定的处理组合施用到不同的试验区,设置不同的施肥水平和频率,以比较不同处理的效果;
施肥方法: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施肥方法,如撒播、埋施、穴施,确保施肥均匀,避免过量和不足;
监测生长过程:在施肥后,定期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面积、根系生长;
土壤和植物样品采集:在不同生长阶段,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用于分析养分含量、微生物活性,
养分分析:对土壤和植物样品进行养分分析,包括氮、磷、钾重要养分的含量,比较不同处理组的养分供应情况;
生长参数分析:分析生长参数数据,如产量、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评价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的效果是否显著,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判断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解释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解释不同施肥处理的影响,总结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效果和优势。
S2初步处理原材料包括以下步骤;
S21.收集符合制备肥料的有机物和所述无机物原材料;
有机物选择农作物秸秆、水生植物、食品废料,无机物选择氮、磷、钾肥料;
S22.对有机物原料进行初步筛选,去除杂质、异物;
S23.将有机物原料进行粉碎、切割和剪碎,颗粒状的无机物原料保持其原状,非颗粒状的无机物原料进行粉碎处理;
S24.调整有机物原料的湿度;
S25.对有机物原料进行堆放,利用堆肥的自然发酵过程,加速有机物原料的分解和转化;
对无机物原料进行处理,使无机物原料处于易溶和可反应状态。
具体的,堆肥腐熟实施步骤;
堆积堆肥堆:将有机原材料堆积成堆,通常选择通风性好的堆肥场地,堆肥堆采用圆锥形和长方形,便于通风和管理;
翻堆通风:每隔一段时间(一般每1-2周)翻动堆肥堆,以促进氧气进入堆中,加速分解和腐熟过程,翻堆还有助于均匀分布微生物和温度;
堆温监测:定期监测堆肥堆的温度,通常会在堆内产生较高的温度,这是微生物分解活动的表现;
腐熟期控制:根据堆内温度变化、堆内湿度情况,判断有机物的分解腐熟情况,腐熟通常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堆肥成熟:当堆内的有机物分解程度达到一定程度,堆肥中不再产生明显的发热现象,且外观逐渐呈现深褐色,说明堆肥已经腐熟成熟。
S3材料混合引入包覆技术应用控制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养分释放速率,降低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养分流失;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作物种类进行调整,适应不同的农业环境;
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调控养分的释放,提供合适的养分供应。
包覆技术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S31.选择包覆材料,包括聚合物、脂肪酸盐、硫材料,将材料加入混合物中;
材料在包覆过程中形成覆盖层,控制养分的释放;
S32.将有机肥原材料、无机肥原材料和包覆材料放入混合设备中,启动所述混合设备,充分混合所有原材料,进行包覆材料的均匀分散;
S33.启动所述混合设备,包覆材料附着在肥料颗粒表面,形成保护层,调控包覆材料的用量和包覆时间;
S34.在包覆完成后,将混合物进行干燥和固化,稳定包覆层的结构;
S35.对包覆后的肥料进行质量检测,检查包覆效果和养分含量;
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包覆工艺和参数。
添加辅助剂和有益微生物菌剂、生物活性物质用于增强肥料的活性和促进植物生长;
选择添加的微生物菌剂包括固氮菌、磷解菌、植物生长促进菌、菌根真菌;
固氮菌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态氮;
磷解菌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化合物,释放可供植物吸收的无机磷;
植物生长促进菌通过产生植物生长激素、提供矿物质养分;
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共生,提供额外的水分和养分吸收能力;
选择添加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植物生长激素、氨基酸、海藻提取物、微生物代谢产物、生物刺激剂;
植物生长激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
氨基酸是植物的构建块,海藻提取物含有丰富的生长激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
微生物代谢产物包括溶有机磷酶、植物生长激素;
生物刺激剂激活植物的生理反应;
所述添加辅助剂和有益微生物菌剂、生物活性物质过程中产生氨氧化和硝化反应,通过合理的控制和调节,在肥料中进行氮的合适转化,提高肥料的氮素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氨氧化和硝化反应公式如下:
氨氧化反应公式如下;
NH4 ++2O2→NO2 -+2H2O+2H+
硝化反应公式如下;
NO2 -+1/2O2→NO3 -
在氨氧化反应中,氨态氮NH4 +被氧化为亚硝酸盐态氮NO2 -,同时产生水和氢离子H+
氨氧化反应由氨氧化细菌催化,所述添加辅助剂和有益微生物菌剂、生物活性物质将氨态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态氮;
在硝化反应中,亚硝酸盐态氮NO2 -被氧化为硝酸盐态氮NO3 -,硝化细菌催化亚硝酸盐态氮的氧化,形成硝酸盐态氮;
氨氧化和硝化反应需要微生物参与,添加合适的微生物菌剂,促进所述氨氧化和硝化反应的进行;
控制氨氧化和硝化反应维持肥料中氮的平衡,避免过多氨态氮在环境中被挥发。
S4使用气流干燥机烘干包括以下步骤;
S41.将气流干燥机调整为工作状态;根据制备规模和肥料特性,设置温度和风速;
S42.将制备好的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装填到气流干燥机的烘干室内,将混合物分布均匀;
S43.启动气流干燥机,热空气开始循环;
根据所设定的温度和风速,热空气通过混合物,将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水分蒸发出来;
S45.在烘干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和风速,保持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表面温度适中;
S46.烘干时间根据烘干机的性能、肥料湿度以及烘干温度因素设定;
S47.在烘干过程中,定期检查肥料的湿度和温度;
S48.烘干完成后,逐渐减小烘干机的温度,使肥料冷却,将烘干好的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从烘干机中取出。
S5成品包装包括以下步骤;
S51.选择符合食品级和农业用品标准的包装材料;
S52.准备包装设备,包括包装机、称量设备;
S53.对制备好的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进行称重,每包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养分含量达到均衡;
S54.确定每包肥料的包装量,将称量好的肥料放入包装机和包装袋中;
按照预设的包装量进行操作,每包肥料的重量都准确无误;
S55.在包装肥料后,进行密封操作,保持肥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S56.在包装袋贴上标签,标明肥料的品名、规格、用途、生产日期信息;
S57.对包装好的肥料进行视觉检查和质量控制检测。
S6田间施用实验验证实验室制备的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实际农田环境中的效果,确定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在不同农业作物和土壤类型下的适用性;
通过田间施用实验,评估氮、磷、钾养分的供应情况是否满足植物的需求;
测量作物的生长参数,包括植株高度、茎粗、叶片数量,评估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养分流失、土壤负担问题;
田间施用实验为不同作物、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最佳施肥方案提供参考,为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反馈,进一步优化制备方法,提高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质量和纯度符合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要求的有机肥和无机肥原材料;
所述有机肥原材料包括腐熟的堆肥、鸡粪、牛粪、腐殖酸、氨基酸、藻类提取物,所述无机肥原材料包括氮、磷、钾肥料;
S2.根据所述有机肥和所述无机肥原材料,进行初步处理;
初步处理所述有机肥原材料,包括堆肥腐熟、干燥;
初步处理所述无机肥原材料,包括进行粉碎、研磨处理成均匀的颗粒大小;
S3.初步处理有机肥和无机肥原材料后,在混合过程中基于农作物的养分需求添加辅助剂,制备成品所述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
按照比例混合经过处理的所述有机肥原材料和所述无机肥原材料,混合的比例根据农作物需求的养分含量进行调整;
将所述有机肥原材料和所述无机肥原材料放入包括双轴搅拌机、圆盘颗粒机的混合设备中进行充分混合,得到混合肥料;
所述混合过程中添加辅助剂和有益微生物菌剂、生物活性物质,所述辅助剂包括黏结剂和抗结块剂,所述有益微生物菌剂包括固氮菌、磷解菌;
根据所述混合肥料的成分,调节pH值;
S4.在所述材料混合后,对所述成品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进行干燥处理;
所述干燥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气流干燥机烘干和自然风干;
在所述干燥处理过程中,密切监控温度和湿度,当所述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含水量降低至预定目标,停止干燥步骤,获得干燥肥料;
S5.在所述干燥处理完成后,将所述干燥肥料装入包括塑料袋和编织袋在内的防潮、防污染的包装材料;
将所述干燥肥料装入所述包装后,获得包装肥料,储存在避光、干燥、通风的地方;
S6.完成所述装入包装后,对所述包装肥料进行化学分析,测定氮、磷、钾养分含量;
进行田间实用试验,评估所述包装肥料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初步处理原材料包括以下步骤;
S21.收集符合制备肥料要求的所述有机物原材料和所述无机物原材料;
所述有机物原材料选择农作物秸秆、水生植物、食品废料,所述无机物原材料选择氮、磷、钾肥料;
S22.对所述有机物原材料进行初步筛选,去除杂质、异物;
S23.将所述有机物原材料进行粉碎、切割和剪碎,非颗粒状的所述无机物原材料进行粉碎处理;
S24.调整所述有机物原材料的湿度;
S25.对所述有机物原材料进行堆放发酵;
对所述无机物原材料进行处理,使所述无机物原材料处于易溶和可反应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材料混合引入包覆技术应用控制所述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养分释放速率;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作物种类进行调整,适应不同的农业环境;
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调控养分的释放,提供养分供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技术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S31.选择包覆材料,包括聚合物、脂肪酸盐、硫材料,将所述有机肥原材料、所述无机肥原材料和所述包覆材料加入混合物中;
所述包覆材料在包覆过程中形成覆盖层,控制养分的释放;
S32.将所述有机肥原材料、所述无机肥原材料和所述包覆材料放入混合设备中,启动所述混合设备,充分混合原材料,进行所述包覆材料的均匀分散;
S33.启动所述混合设备,所述包覆材料附着在所述有机肥原材料、所述无机肥原材料颗粒表面,形成保护层,调控所述包覆材料的用量和包覆时间,得到混合物;
S34.在所述包覆技术应用完成后,将所述混合物进行干燥和固化,稳定包覆层的结构;
S35.对所述混合物进行质量检测,检查包覆效果和养分含量;
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所述包覆技术应用的工艺和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添加辅助剂和有益微生物菌剂、生物活性物质中选择添加的微生物菌剂包括固氮菌、磷解菌、植物生长促进菌、菌根真菌;
所述固氮菌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态氮;
所述磷解菌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化合物,释放可供植物吸收的无机磷;
所述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共生,提供额外的水分和养分吸收能力;
选择添加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植物生长激素、氨基酸、海藻提取物、微生物代谢产物、生物刺激剂;
所述植物生长激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
所述微生物代谢产物包括溶有机磷酶、植物生长激素;
所述生物刺激剂激活植物的生理反应;
所述添加辅助剂和有益微生物菌剂、生物活性物质过程中产生氨氧化和硝化反应,通过合理的控制和调节,在所述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中进行氮的转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氧化和所述硝化反应公式如下:
所述氨氧化反应公式如下;
NH4 ++2O2→NO2 -+2H2O+2H+
所述硝化反应公式如下;
NO2 -+1/2O2→NO3 -
在所述氨氧化反应中,氨态氮NH4 +被氧化为亚硝酸盐态氮NO2 -,同时产生水和氢离子H+
所述氨氧化反应由氨氧化细菌催化,在所述添加辅助剂和有益微生物菌剂、生物活性物质过程中将氨态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态氮;
在所述硝化反应中,亚硝酸盐态氮NO2 -被氧化为硝酸盐态氮NO3 -,硝化细菌催化亚硝酸盐态氮的氧化,形成硝酸盐态氮;
所述氨氧化和所述硝化反应需要微生物参与,添加合适的微生物菌剂,促进所述氨氧化和所述硝化反应的进行;
控制所述氨氧化和硝化反应维持所述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氮的平衡,避免过多氨态氮在环境中被挥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使用气流干燥机烘干包括以下步骤;
S41.将气流干燥机调整为工作状态;根据制备规模和所述混合肥料的特性,设置温度和风速;
S42.将所述混合肥料装填到气流干燥机的烘干室内,将所述混合肥料分布均匀;
S43.启动所述气流干燥机,热空气开始循环;
根据所设定的温度和风速,热空气通过室内,将所述混合肥料的水分蒸发出来;
S45.在所述烘干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和风速,保持所述混合肥料表面温度适中;
S46.烘干时间根据烘干机的性能、所述混合肥料的湿度以及烘干温度因素设定;
S47.在烘干过程中,定期检查所述混合肥料的湿度和温度;
S48.烘干完成后,逐渐减小烘干机的温度,使所述混合肥料冷却,将烘干好的所述烘干肥料从所述烘干机中取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成品包装包括以下步骤;
S51.选择符合食品级和农业用品标准的包装材料;
S52.准备包装设备,包括包装机、称量设备;
S53.对所述烘干肥料进行称重,每包所述烘干肥料的养分含量达到均衡;
S54.确定每包所述烘干肥料的包装量,将所述烘干肥料放入所述包装机中;
按照预设的包装量进行操作,每包所述烘干肥料的重量都准确无误;
S55.在所述烘干肥料进行成品包装后,进行密封操作后获得所述包装肥料;
S56.在包装袋贴上标签,标明所述包装肥料的品名、规格、用途、生产日期信息;
S57.对所述干燥肥料装入防潮、防污染的包装后,进行视觉检查和质量控制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田间施用实验验证实验室制备的所述包装肥料在实际农田环境中的效果,确定所述包装肥料在不同农业作物和土壤类型下的适用性;
通过所述田间施用实验,评估氮、磷、钾养分的供应情况是否满足植物的需求;
测量作物的生长参数,包括植株高度、茎粗、叶片数量,评估所述包装肥料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养分流失、土壤负担问题;
所述田间施用实验为不同作物、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最佳施肥方案提供参考,为所述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反馈,进一步优化制备方法。
CN202311095688.1A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1260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95688.1A CN117126010A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95688.1A CN117126010A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26010A true CN117126010A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57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95688.1A Pending CN117126010A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2601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3858A (zh) * 2017-01-18 2017-05-17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一种旱砂田西瓜长效有机复合肥及其加工方法
CN109851453A (zh) * 2019-02-18 2019-06-07 黑龙江金合康肥业有限公司 有机-无机环保无公害复合肥料
CN114804965A (zh) * 2022-04-22 2022-07-29 湖北燕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有机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59944A (zh) * 2022-08-03 2022-11-01 青岛万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海藻酸螯合型长效缓释有机肥制作工艺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3858A (zh) * 2017-01-18 2017-05-17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一种旱砂田西瓜长效有机复合肥及其加工方法
CN109851453A (zh) * 2019-02-18 2019-06-07 黑龙江金合康肥业有限公司 有机-无机环保无公害复合肥料
CN114804965A (zh) * 2022-04-22 2022-07-29 湖北燕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有机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59944A (zh) * 2022-08-03 2022-11-01 青岛万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海藻酸螯合型长效缓释有机肥制作工艺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áceres et al. Evolution of process control parameters during extended co-composting of green waste and solid fraction of cattle slurry to obtain growing media
CN101289340B (zh) 一种半强制通风静态污泥好氧堆肥方法
CN100429186C (zh) 玉米专用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7160A (zh) 玉米专用肥
CN106431747A (zh) 一种滩涂盐碱土地黑麦草用高效缓释肥料
CN103601598B (zh) 一种蔬菜壮苗基质的生产方法
CN108975976A (zh) 一种黄粉虫粪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6242732A (zh) 一种农林种植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EP3814300A1 (en) A novel ecological and biological organomineral fertilizer
CN117126010A (zh) 一种高效活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
CN109879682B (zh) 一种内通气保温保湿法深度发酵有机肥的方法
CN104817374B (zh) 一种有机喷播绿化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Zhen et al. Humus Transformation and Compost Maturity Indexes in High-Temperature Composting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Manure
Bosch et al. Fermentation (Bokashi) versus Composting of Organic Waste Materials: Consequences for Nutrient Losses and CO2-footprint
CN1033969C (zh) 一种有机复合肥料的生产方法
Su et al. Research on the Composting Technology of Cattle and Sheep Manure Based on Intelligent and Efficient Composting Equipment and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Decomposition Degree
CN111606766A (zh) 一种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Dissanayaka et al. Impact of Improved Aeration on Decomposition Rate of Enriched Compost
CN112624834A (zh) 一种畜禽粪便有机肥生产方法
CN113834911A (zh) 一种有机肥料对作物氮营养贡献率的测定方法
CN103044095A (zh) 一种甘蔗有机复合肥的制作方法
CN118930361A (zh) 一种栎树育苗快速生长的肥料配置方法
CN108892588A (zh) 一种用于小麦种植的微量元素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7736747A (zh) 一种用于改良土壤结构的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及其系统
CN106278737A (zh) 一种果树专用的腐植酸肥砖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