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45191B - 一种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45191B CN116445191B CN202310210852.2A CN202310210852A CN116445191B CN 116445191 B CN116445191 B CN 116445191B CN 202310210852 A CN202310210852 A CN 202310210852A CN 116445191 B CN116445191 B CN 1164451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pper powder
- filter
- micron
- hydrogen peroxide
- fatty alcoh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L—FU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ATURAL GAS; SYNTHETIC NATURAL GAS OBTAINED BY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10G, C10K;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ADDING MATERIALS TO FUELS OR FIRES TO REDUCE SMOKE OR UNDESIRABLE DEPOSITS OR TO FACILITATE SOOT REMOVAL; FIRELIGHTERS
- C10L1/00—Liqu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L1/02—Liquid carbonaceous fuels essentially based on components consisting of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onl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arbonaceous Fu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以下组分原料:餐厨废油、白土、粗甘油、10%双氧水、脂肪醇聚氧乙烯(5)和铜粉;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餐厨废油,用精度1微米的过滤器过滤;步骤二:利用白土进行吸附色素等杂质;步骤三:精度1微米的过滤器过滤;步骤四:通氮、通水除杂;步骤五:加入80%含量粗甘油,充分搅拌;步骤六:精度0.1微米的过滤器过滤,并进行油水分离;步骤七:加入铜粉,加热至75摄氏度,保温30min,并以30rpm转速搅拌,酯化除杂。可制备成为适用于各类燃烧器的环保可再生燃料,成品状态稳定,原材料全部为生产生活废弃物,工艺及设备要求相对简单,投资少、成本降低、安全性高、适用性广、清洁环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燃料油如柴油、煤油、重油等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燃烧器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颗粒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对尾气处理要求较高,燃烧所需的加压雾化、喷水等对设备要求也较高。
经检索,公告号CN20211148388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以聚乙烯醇为粘结剂的牦牛粪固体成型燃料的制备方法,其目的是推进牦牛粪便资源化利用,减轻污染,增加牧民收入,可耗牛粪虽然也作为可再生资源且成本低廉,却不是每个地区都可以轻易获取,并且发酵时的异味难以阻止。
目前市场上的可再生油存在组分复杂、尾气排放更多、稳定性较差、腐蚀性较强等问题,现有解决环保、燃烧效率等问题的方法需要通过加压、配风、水掺烧、尾气中和与催化处理等方式实现,需要改进、更换现有设备,改进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目的是实现可再生油的前期杂质脱除、乳化,提高氢氧含量,提高乳化油稳定性,使其在单一燃烧氧化中降低污染物,提高燃料利用率,提高经济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该燃料的制备包括采用以下组分原料:餐厨废油、白土、粗甘油、10%双氧水、脂肪醇聚氧乙烯(5)和铜粉;
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餐厨废油,用精度1微米的过滤器过滤;
步骤二:利用白土进行吸附色素等杂质;
步骤三:精度1微米的过滤器过滤;
步骤四:通氮、通水除杂;
步骤五:加入80%含量粗甘油,充分搅拌;
步骤六:精度0.1微米的过滤器过滤,并进行油水分离;
步骤七:加入铜粉,加热至75摄氏度,保温30min,并以30rpm转速搅拌,酯化除杂;
步骤八:加10%双氧水氧化;
步骤九:加1%氢氧化钾水溶液与脂肪醇聚氧乙烯(5),同时用7500rpm2.5kw高速剪切搅拌机搅拌,速度0.03L/s;
步骤十:超声波震荡频率33Khz,功率70w,速率:0.075L/s;
步骤十一:完成制备。
进一步地,该燃料包括以下g数质量份原料:
餐厨废油9000-11000g、白土250-350g、粗甘油600-800g、10%双氧水250-350g、脂肪醇聚氧乙烯(5)100-200g和铜粉25-35g。
进一步地,该燃料具体包括以下g数质量份原料:
餐厨废油10000g、白土300g、粗甘油700g、10%双氧水300g、脂肪醇聚氧乙烯(5)150g和铜粉30g。
进一步地,在步骤二中,白土用量为油脂的3%-5%。
进一步地,在步骤四中,氮气的用量为:每升油脂底部微孔分散通入0.5升;
去离子水的用量为:每升油脂微孔分散滴入0.8升。
进一步地,在步骤五中,粗甘油用量总占比为6%~7%。
进一步地,在步骤八中,同时还加入铜粉,其中,双氧水用量为油脂的3%,铜粉用量为油脂的0.3%。
进一步地,在步骤九中,氢氧化钾水溶液为氢氧化钾加去离子水,用量为油脂的5%;
脂肪醇聚氧乙烯(5)的用量为油脂的1.5%。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可制备成为适用于各类燃烧器的环保可再生燃料,成品状态稳定,主要原材料全部为生产生活废弃物,工艺及设备要求相对简单,投资少;
成本降低:相较与不可再生能源,现有的厨余废油与工业副产粗甘油是较好的替代品,其来源较广,成本低;与生物柴油技术对比,生产设备简单、成本低、中国过程简单、周期短。
安全性高:进行提炼加工后制成燃料燃烧效果好且经过乳化后安全性高,属于非危险化学品;
适用性广:可直接利用现有的燃烧设备或进行微改造即可投入使用,无酸性,不腐蚀;
清洁环保:乳化油燃料是绿色清洁能源,所有有机原料均为废弃物回收利用,未引入新增碳源。燃烧过程中由于乳化技术,使碳粒子能充分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降低了排烟中的烟尘含量,另一方面,由于乳化水的蒸发作用,均衡了燃烧时的温度场,从而抑制了NOx的形成。通过尾气检测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氧化物等含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
稳定乳化:成品燃料可实现365天以上稳定状态,不分层不离析。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可再生代用燃料,该燃料包括以下组分原料:餐厨废油、白土、粗甘油、10%双氧水、脂肪醇聚氧乙烯(5)和铜粉。
该燃料包括以下g数质量份原料:
餐厨废油9000-11000g、白土250-350g、粗甘油600-800g、10%双氧水250-350g、脂肪醇聚氧乙烯(5)100-200g和铜粉25-35g。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
该燃料具体包括以下g数质量份原料:
餐厨废油10000g、白土300g、粗甘油700g、10%双氧水300g、脂肪醇聚氧乙烯(5)150g和铜粉30g。
在本实施例中,最佳配比成品燃料液态指标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餐厨废油,用精度1微米的过滤器过滤;
步骤二:利用白土进行吸附色素等杂质;
步骤三:精度1微米的过滤器过滤;
步骤四:通氮、通水除杂;
步骤五:加入80%含量粗甘油,充分搅拌;
步骤六:精度0.1微米的过滤器过滤,并进行油水分离;
步骤七:加入铜粉,加热至75摄氏度,保温30min,并以30rpm转速搅拌,酯化除杂;
步骤八:加10%双氧水氧化;
步骤九:加1%氢氧化钾水溶液与脂肪醇聚氧乙烯(5),同时用7500rpm2.5kw高速剪切搅拌机搅拌,速度0.03L/s;
步骤十:超声波震荡频率33Khz,功率70w,速率:0.075L/s;
步骤十一:完成制备。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步骤二中,白土用量为油脂的3%-5%。
在步骤四中,氮气的用量为:每升油脂底部微孔分散通入0.5升;
去离子水的用量为:每升油脂微孔分散滴入0.8升。
在步骤五中,粗甘油用量总占比为6%~7%。
在步骤八中,同时还加入铜粉,其中,双氧水用量为油脂的3%,铜粉用量为油脂的0.3%。
在步骤九中,氢氧化钾水溶液为氢氧化钾加去离子水,用量为油脂的5%;
脂肪醇聚氧乙烯(5)的用量为油脂的1.5%。
在本实施例中,油脂为原料餐厨废油,用量比例为与原料餐厨废油的质量比。
在本申请的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中,硬件仅包含增压过滤器、高速剪切泵、超声波振荡器,原材料来源成本低,80%为餐厨废油,5%为工业副产物粗甘油;
由于步骤9乳化后提高成品闪点至78.5℃,着火点高于500℃;步骤4、5、7、8去除了原料中的挥发性、腐蚀性、强还原性物质。使最终成品属于非危险化学品;
步骤2、4、5、7、9将原料中污染物质基本去除或反应耗尽,使成品中硫、氯、氮、磷等污染物质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步骤9、10,是成品燃料成为乳化状态,油脂分子与水分子共存,在燃烧过程中形成二次反应与微爆反应,大幅降低燃烧尾气的颗粒物含量;
乳化稳定:步骤9、10使成品燃料分子团粒径在0.4~0.6微米之间,稳定乳化持续时间超过365天。
适用性广:步骤4、5、7、8、9、10使成品燃料成为非危险化学品且清洁稳定乳化,可是用于各类压力喷射燃烧器。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成品燃料的燃烧尾气检测数据进一步说明。
成品燃料燃烧尾气检测数据:
由上述可知:进行提炼加工后制成燃料燃烧效果好且经过乳化后安全性高,属于非危险化学品,乳化油燃料是绿色清洁能源,所有有机原料均为废弃物回收利用,未引入新增碳源。
燃烧过程中由于乳化技术,使碳粒子能充分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降低了排烟中的烟尘含量,另一方面,由于乳化水的蒸发作用,均衡了燃烧时的温度场,从而抑制了NOx的形成,通过尾气检测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氧化物等含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燃料的制备包括采用以下组分原料:餐厨废油、白土、粗甘油、10%双氧水、脂肪醇聚氧乙烯(5)和铜粉;
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餐厨废油,用精度1微米的过滤器过滤;
步骤二:利用白土进行吸附色素杂质;
步骤三:精度1微米的过滤器过滤;
步骤四:通氮、通水除杂;
步骤五:加入80%含量粗甘油,充分搅拌;
步骤六:精度0.1微米的过滤器过滤,并进行油水分离;
步骤七:加入铜粉,加热至75摄氏度,保温30min,并以30rpm转速搅拌,酯化除杂;
步骤八:加10%双氧水氧化;
步骤九:加1%氢氧化钾水溶液与脂肪醇聚氧乙烯(5),同时用7500rpm2.5kw高速剪切搅拌机搅拌,速度0.03L/s;
步骤十:超声波振荡频率33Khz,功率70w,速率:0.075L/s;
步骤十一:完成制备;
该燃料包括以下g数质量份原料:
餐厨废油9000-11000g、白土250-350g、粗甘油600-800g、10%双氧水250-350g、脂肪醇聚氧乙烯(5)100-200g和铜粉25-35g;
在步骤四中,氮气的用量为:每升油脂底部微孔分散通入0.5升;
去离子水的用量为:每升油脂微孔分散滴入0.8升;
在步骤八中,同时还加入铜粉,其中,双氧水用量为油脂的3%,铜粉用量为油脂的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燃料具体包括以下g数质量份原料:
餐厨废油10000g、白土300g、粗甘油700g、10%双氧水300g、脂肪醇聚氧乙烯(5)150g和铜粉30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白土用量为油脂的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粗甘油用量总占比为6%~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九中,氢氧化钾水溶液为氢氧化钾加去离子水,用量为油脂的5%;
脂肪醇聚氧乙烯(5)的用量为油脂的1.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10852.2A CN116445191B (zh) | 2023-03-06 | 2023-03-06 | 一种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10852.2A CN116445191B (zh) | 2023-03-06 | 2023-03-06 | 一种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45191A CN116445191A (zh) | 2023-07-18 |
CN116445191B true CN116445191B (zh) | 2024-05-28 |
Family
ID=87119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10852.2A Active CN116445191B (zh) | 2023-03-06 | 2023-03-06 | 一种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445191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0034712A (ko) * | 2000-11-03 | 2002-05-09 | 이지형 | 미강유 및 폐식용유를 이용한 내연기관용 식물성연료제조방법 |
JP2004091625A (ja) * | 2002-08-30 | 2004-03-25 | Eng Kk | ボイラ用乳化植物油燃料 |
CN101451071A (zh) * | 2007-12-05 | 2009-06-10 |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一种生物柴油制备方法及其可移动式生产装置 |
JP2009275127A (ja) * | 2008-05-15 | 2009-11-26 | Akita Prefectural Univ | グリセリンで洗浄を行うバイオディーゼル燃料製造方法 |
CN101831358A (zh) * | 2010-05-27 | 2010-09-15 | 江春德 | 一种利用废油脂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 |
CN102021082A (zh) * | 2010-12-02 | 2011-04-20 | 北京工商大学 | 一种利用酸碱两步法将餐厨废油脂制成脂肪酸甲酯和甘油的方法 |
-
2023
- 2023-03-06 CN CN202310210852.2A patent/CN1164451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0034712A (ko) * | 2000-11-03 | 2002-05-09 | 이지형 | 미강유 및 폐식용유를 이용한 내연기관용 식물성연료제조방법 |
JP2004091625A (ja) * | 2002-08-30 | 2004-03-25 | Eng Kk | ボイラ用乳化植物油燃料 |
CN101451071A (zh) * | 2007-12-05 | 2009-06-10 |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一种生物柴油制备方法及其可移动式生产装置 |
JP2009275127A (ja) * | 2008-05-15 | 2009-11-26 | Akita Prefectural Univ | グリセリンで洗浄を行うバイオディーゼル燃料製造方法 |
CN101831358A (zh) * | 2010-05-27 | 2010-09-15 | 江春德 | 一种利用废油脂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 |
CN102021082A (zh) * | 2010-12-02 | 2011-04-20 | 北京工商大学 | 一种利用酸碱两步法将餐厨废油脂制成脂肪酸甲酯和甘油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45191A (zh) | 2023-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hond et al. | Effect of nanofluid additives on performances and emissions of emulsified diesel and biodiesel fueled stationary CI engin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 |
Zhang et al. | Crude glycerol and glycerol as fuels and fuel additives in combustion applications | |
Tan et al. | The potential of waste cooking oil-based biodiesel using heterogeneous catalyst derived from various calcined eggshells coupled with an emulsification technique: A review on the emission reduction and engine performance | |
CN103265981B (zh) | 一种醇基燃料助燃剂及醇基燃料 | |
CN103305288A (zh) | 一种燃料助剂、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087090B (zh) | 一种汽油添加剂 | |
CN114907891B (zh) | 一种清洁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76405A (zh) | 柴油微乳剂和微乳化柴油的制备方法 | |
CN116445191B (zh) | 一种可再生代用燃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2585931B (zh) | 生物质基液体燃料与柴油的混合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328424B (zh) | 一种生物质乳化柴油组合物 | |
CN100587029C (zh) | 碳氢油及其制法 | |
Nagarajan et al. | Effect of Calcium Oxide Nano Fluid Additive on Diesel Engine Characteristics Fuelled with Ternary Blend | |
CN105733725A (zh) | 粉煤灰型旺火砖 | |
CN1027901C (zh) | 燃料添加剂 | |
CN110872534A (zh) | 一种增强节油片、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方法 | |
CN105331404B (zh) | 一种环保型汽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801706A (zh) | 新型节能安全植物油燃料 | |
CN102719284A (zh) | 地沟再生燃料油 | |
CN105950230B (zh) | 一种车辆用绿色环保柴油及其制备方法 | |
Raviteja | The Combustion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rn Oil Biodiesel with Titanium Oxide (TiO2) Nano-additive | |
CN106350133A (zh) | 一种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的助剂 | |
CN106244262A (zh) | 高原含氧多效剂及含有高原含氧多效剂的高原含氧清洁柴油 | |
CN106854476A (zh) | 一种燃油领域高效纳米油及其用途与制备方法 | |
Pugazhendhi et al. | Nanomaterials–A promising solution for textile and fossil fuel generated pollutan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