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429961B - 一种油色谱分析仪器及其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色谱分析仪器及其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29961B
CN116429961B CN202310691740.3A CN202310691740A CN116429961B CN 116429961 B CN116429961 B CN 116429961B CN 202310691740 A CN202310691740 A CN 202310691740A CN 116429961 B CN116429961 B CN 1164299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very
pushing
pipe body
moving
rotating 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917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29961A (zh
Inventor
黄桢
姜炯挺
王凯军
李颖毅
陈嵘
杨松伟
王坚俊
胡俊华
徐春土
郭淳
方博凡
沈浩
鲍震宇
叶昶
贺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ong Quanshi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Zhongkong Quanshi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racetech Technology Co ltd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racetech Technology Co ltd,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racete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917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29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29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29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29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29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24Automatic injection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 G01N2030/8804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automated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 G01N2030/8809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analysi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sample
    • G01N2030/884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analysi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sample organic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色谱分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色谱分析仪器及其检测方法,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油色谱分析仪器在自动进样时定位精度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油色谱分析仪器,分析仪器包括:分析装置,分析装置上设有进样口;放样装置,放样装置设于分析装置靠近进样口的一侧,放样装置包括升降杆与转动台,升降杆与转动台配合连接,升降杆能够驱动转动台上下移动,并改变转动台与进样口之间的距离,推动装置,推动装置与转动台固定连接,进样装置,进样装置设于转动台的上方,进样装置的至少部分能够向进样口的方向移动,回收槽,回收槽与升降杆并排设置。

Description

一种油色谱分析仪器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色谱分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色谱分析仪器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的油色谱样品进样为手动进样,手动进样方式分析人员劳动强度过高,工作效率低下,因为色谱仪的进样口狭窄,在定位时需要高精度的定位,现有的自动化气相色谱仪器,虽然能够实现自动的放样与进样,但是在定位精度不足,容易导致检测结果出现错误,为工作人员带来不便,而且在自动放样的过程中,放样的间隔时间过长,导致检测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油色谱分析仪器在自动进样时定位精度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油色谱分析仪器,分析仪器包括:分析装置,分析装置上设有进样口;放样装置,放样装置设于分析装置靠近进样口的一侧,放样装置包括升降杆与转动台,升降杆与转动台配合连接,升降杆能够驱动转动台上下移动,并改变移动通道与进样口之间的距离,转动台的外边缘设有多个移动通道,转动台上设有安装位,安装位用于放置管体;推动装置,推动装置与转动台固定连接,推动装置的数量与移动通道的数量相同,推动装置与移动通道一一对应,推动装置的至少部分能够进入移动通道,并能够推动位于安装位内的管体;进样装置,进样装置的至少部分设于转动台的上方,进样装置的至少部分能够向进样口的方向移动,并能够与管体接触,将管体内的物质输出;回收槽,回收槽与升降杆并排设置;回收装置,回收装置与升降杆分别位于回收槽的相对两侧,回收装置的至少部分能够移动,将位于移动通道内的管体回收至回收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分析装置的设置让油色谱分析仪器能够对管体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升降杆的设置能够调节管体的高度,在进样时能够缩短管体与进样口直接的距离,在转动时又能够避免管体与分析装置接触,转动台通过转动让不同移动通道内的管体能够依次来到进样口的上方,提升了油色谱分析仪器在持续工作时的工作效率,推动装置与回收装置配合,能够将进样完毕的管体送入回收槽,保证没有进样的管体能够顺利的放置在安装位上,提升了油色谱分析仪器的实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推动装置包括:推动电机,推动电机与转动台固定连接;推动杆,推动杆与推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并能够在推动电机的带动下移动;推动板,推动板与推动杆固定连接,推动板能够与管体接触,并推动管体沿移动通道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推动电机的设置为推动装置提供了动力,推动板的设置,增加了推动装置与管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让推动的过程更加顺利,推动杆的设置让推动板的移动更加稳定,推动板与移动通道相互配合,对移动之后的管体进行了校直,让管体与进样口之间的定位更加精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推动电机的数量与移动通道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每个推动杆的延伸方向与推动杆所对应的移动通道的延伸方向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多个推动电机的设置,让转动台每次转动后,对应的移动通道都能够有推动电机驱动推动板进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转动台的内壁设有第一滑动槽,移动通道的两侧设有第二滑动槽,第一滑动槽与第二滑动槽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滑动槽的设置,让管体在通过安装位放置时,安装的高度更容易确定,提升了管体的放置效率,第二滑动槽与第一滑动槽连通的设置,让管体能够通过安装位快速的进入移动通道,第二滑动槽沿移动通道侧壁延伸的设置,让管体能够顺利的沿移动通道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管体上设有突出部,突出部能够与第一滑动槽或第二滑动槽配合,当管体沿移动通道移动时,突出部沿第二滑动槽移动,管体的底部设有出气口,出气口能够与进样口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突出部的设置让管体能够与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配合,让管体能够顺利的沿移动通道移动,提升了管体移动的稳定性,按压口的设置让进样装置能够顺利的将管体内的物质从出气口送出,并通入进样口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样装置包括:支撑台,支撑台与回收装置并排设置;进样电机,进样电机与支撑台固定连接,进样电机的上方设有转动杆;移动环,移动环与转动杆配合连接,转动杆通过转动,带动移动环沿上下方向移动,移动环上设有朝进样口方向延伸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向下延伸的按压杆,按压杆通过移动能够与管体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连接板的设置让按压杆能够位于按压口的上方,进样电机与转动杆的配合,实现了移动环的上下移动,并通过移动环的上下移动,控制管体将物质从出气口排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分析仪器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与分析装置可拆卸连接,并设于分析装置的上表面,固定板上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中心与进样口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其中,按压杆的至少部分穿过定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固定板的设置让转动杆在转动时,按压杆只会上下移动,不会跟随转动杆转动,同时也对按压杆的移动方向进行校直,避免按压杆的按压位置发生偏差,提升了进样装置定位的精确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电机,回收电机位于回收槽的上方;回收杆,回收杆与回收电机连接;回收板,回收板与回收杆固定连接,回收杆能够带动回收板向靠近回收槽的方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回收电机的设置为回收板的移动提供了动力,回收板与推动板相互配合,实现了管体的顺利回收,让工作人员能够持续的通过安装位为油色谱分析仪器上样,提升了油色谱分析仪器的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油色谱分析仪器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油色谱分析仪器,检测方法包括: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图像监测观察管体的放置位置,并根据管体的放置位置调整推动装置的放置位置,并判断检测位上是否放置有管体;若是,则控制推动装置推动管体沿移动通道移动第一距离,当推动装置推动结束后,检测管体与进样口之间的距离,得到第一检测结果;根据第一检测结果控制升降杆的移动距离,将转动台下降第一高度;控制进样装置移动,并将管体中的物质输送到进样口内,在输送过程中,通过图像检测判断回收位上是否放置有管体,并控制回收装置移动;当管体中的物质输送完毕后,控制升降杆的移动距离,将转动台上升第一高度,随后控制转动台转动目标角度;若否,则控制转动台转动目标角度,其中,回收位为回收槽上方所对应的移动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图像检测的设置让移动通道上是否有管体更加容易判断,避免油色谱分析仪器在检测位上没有管体时依然控制转动台升降,提升了油色谱分析仪器的工作效率,第一距离的设置,让推动装置能够将管体推动到进料口的上方,便于进样装置对按压口进行按压,第一高度的设置,让转动台的移动高度能够根据进料口与出气口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确保进料口能够与出气口连通,提升了进样的稳定性,目标角度的转动让油色谱分析仪器能够有序的进行管体的检测,提升了油色谱分析仪器的实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进样装置移动,并将管体中的物质输送到进样口内,在输送过程中,通过图像检测判断回收位上是否放置有管体,并控制回收装置移动,具体包括:当转动台下降第一高度后,根据图像检测判断回收位上是否存在管体;若是,则控制回收装置向转动台方向移动,直至管体离开移动通道;若否,则回收装置不进行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回收位上管体的检测,能够避免回收装置对没有管体的移动通道进行回收操作,起到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待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油色谱分析仪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C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D处放大图;
图5为进样装置与分析装置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图5中E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管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油色谱分析仪器的检测方法流程图之一;
附图标记说明:
100、分析仪器;110、管体;111、按压口;112、突出部;113、出气口;200、分析装置;210、进样口;220、固定板;300、放样装置;310、转动台;311、第一滑动槽;312、安装位;320、升降杆;330、推动装置;331、推动电机;332、推动杆;333、推动板;340、移动通道;341、第二滑动槽;400、进样装置;410、支撑台;420、进样电机;430、转动杆;440、移动环;441、连接板;442、按压杆;500、回收装置;510、回收槽;520、回收电机;530、回收杆;540、回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色谱分析仪器100,分析仪器100包括:分析装置200,分析装置200上设有进样口210;放样装置300,放样装置300设于分析装置200靠近进样口210的一侧,放样装置300包括升降杆320与转动台310,升降杆320与转动台310配合连接,升降杆320能够驱动转动台310上下移动,并改变移动通道340与进样口210之间的距离,转动台310的外边缘设有多个移动通道340,转动台310上设有安装位312,安装位312用于放置管体110;推动装置330,推动装置330与转动台310固定连接,推动装置330的数量与移动通道340的数量相同,推动装置330与移动通道340一一对应,推动装置330的至少部分能够进入移动通道340,并能够推动位于安装位312内的管体110;进样装置400,进样装置400的至少部分设于转动台310的上方,进样装置400的至少部分能够向进样口210的方向移动,并能够与管体110接触,将管体110内的物质输出;回收槽510,回收槽510与升降杆320并排设置;回收装置500,回收装置500与升降杆320分别位于回收槽510的相对两侧,回收装置500的至少部分能够移动,将位于移动通道340内的管体110回收至回收槽510内。
进样口210设置于分析装置200的上表面,并且位于分析装置200靠近放样装置300的一侧,升降杆320与转动台310固定连接,转动台310位于升降杆320的上方,转动台310的中心为圆台,圆台的周边向外延伸有多个移动通道340,每个移动通道340的大小与长度均一致,相邻的移动通道340之间的夹角也相同,移动通道340的下表面镂空,当管体110放置在移动通道340内时,管体110的最下端位于移动通道340下表面的下方,在升降杆320控制转动台310移动时,管体110能够先于转动台310接触进样口210,推动装置330固定于圆台上,一个推动装置330对应一个移动通道340,在转动台310转动的过程中,推动装置330与移动通道340之间的对应关系保持不变,推动装置330在运行时,推动装置330的部分能够沿着对应的移动通道340进行移动,并推动放置在对应移动通道340内的管体110,安装位312设置于移动通道340与圆台之间,管体110能够通过安装位312顺利的进入移动通道340,进样装置400设置于放样装置300的一侧,回收槽510与升降杆320并排设置,回收槽510的高度略低于升降台下降后的高度,回收装置500的高度略高于升降台下降后的高度,确保回收装置500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放置于移动通道340中的管体110推出,并通过安装位312让管体110掉入回收槽510中。
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将管体110通过安装位312送入移动通道340,随后通过转动台310转动,改变管体110与进样口210之间的距离,转动台310每次转动的角度与移动通道340的数量有关,举例来说,移动通道340的数量为6个,则每次转动60°,移动通道340的数量为8个,则每次转动45°,通常情况下,移动通道340的数量为8个,当移动通道340能够进行进样操作时,移动通道340位于检测位,当移动通道340经过下一次转动能够进行进样操作时,移动通道340位于检测准备位,当移动通道340位于检测准备位时,推动装置330推动管体110沿移动通道340移动,直至移动到移动通道340的末端,当检测位的管体110进样完毕后,转动台310整体上升,避免管体110在转动过程中与分析装置200发生接触,上升目标高度后,进行一次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检测准备位中的推动装置330保持管体110与移动通道340之间的相对位置,避免管体110在转动过程中发生晃动,当移动通道340从检测准备位转动至检测位后,升降杆320控制转动台310下降,下降目标高度后,进样装置400通过移动,将管体110内的物质输入到进样口210中,在输入的过程中,回收装置500会对移动通道340内已经进样完毕的管体110进行推动,让已经进样完毕的管体110离开移动通道340,便于工作人员继续往安装位312内加入管体110,输入完毕后,进样装置400复位,回收装置500复位,升降杆320控制转动台310上升,转动台310进行下一次转动,将检测准备位内的管体110转动至检测位,实现对分析装置200的持续进样。
需要说明的是,进样完毕的移动通道340在经过工作人员的放样位置前,回收装置500就会将移动通道340内的管体110推入回收槽510中,确保工作人员的顺利放置管体110。
优选的,管体110的放置也可以通过机械手来完成,通过图像采集移动通道340的位置,将管体110自动的放入安装位312中,实现油色谱分析仪器100的自动放样。
分析装置200的设置让油色谱分析仪器100能够对管体110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升降杆320的设置能够调节管体110的高度,在进样时能够缩短管体110与进样口210直接的距离,在转动时又能够避免管体110与分析装置200接触,转动台310通过转动让不同移动通道340内的管体110能够依次来到进样口210的上方,提升了油色谱分析仪器100在持续工作时的工作效率,推动装置330与回收装置500配合,能够将进样完毕的管体110送入回收槽510,保证没有进样的管体110能够顺利的放置在安装位312上,提升了油色谱分析仪器100的实用性。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5和图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推动装置330包括:推动电机331,推动电机331与转动台310固定连接;推动杆332,推动杆332与推动电机331的输出端连接,并能够在推动电机331的带动下移动;推动板333,推动板333与推动杆332固定连接,推动板333能够与管体110接触,并推动管体110沿移动通道340移动。
推动电机331固定于圆台上,并且绕圆台的中心环绕设置,推动板333呈弧形,推动板333内表面的弧度与管体110的外轮廓的弧度一致,让推动板333在推动管体110时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也让管体110的移动变得更加便捷,推动板333的宽度小于移动通道340的宽度,确保推动板333整体能够进入移动通道340,移动通道340的末端的内壁与管体110的外轮廓的弧度一致,当管体110被推动板333推动至末端时,末端的内壁与推动板333相互配合,能够对管体110进行校直,避免管体110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倾斜。
当管体110通过安装位312进入移动通道340时,推动板333会移动至移动通道340与圆台的连接处,避免管体110在转动到检测准备位的过程中掉落,当移动通道340转动到检测准备位时,推动电机331控制推动板333移动,将管体110推动至移动通道340的末端,移动完毕后,推动板333保持不动,直到移动通道340移动到回收装置500所对应的位置后,推动电机331控制推动板333复位,回收装置500将管体110推离移动通道340,并从安装位312掉落至回收槽510。
推动电机331的设置为推动装置330提供了动力,推动板333的设置,增加了推动装置330与管体110之间的接触面积,让推动的过程更加顺利,推动杆332的设置让推动板333的移动更加稳定,推动板333与移动通道340相互配合,对移动之后的管体110进行了校直,让管体110与进样口210之间的定位更加精准。
【第三实施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推动电机331的数量与移动通道34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每个推动杆332的延伸方向与推动杆332所对应的移动通道340的延伸方向一致。
推动杆332的朝向与推动杆332对应的移动通道340的朝向相同,并且与对应的移动通道340的侧壁平行,推动电机331与移动通道340跟随圆台同步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不改变推动电机331与移动通道340之间的对位关系。
多个推动电机331的设置,让转动台310每次转动后,对应的移动通道340都能够有推动电机331驱动推动板333进入。
【第四实施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转动台310的内壁设有第一滑动槽311,移动通道340的两侧设有第二滑动槽341,第一滑动槽311与第二滑动槽341连通。
第一滑动槽311与第二滑动槽341的高度相同,槽口的大小也相同,通常情况下,第一滑动槽311位于圆台侧壁的中间位置,第一滑动槽311分为多段,并环绕圆台设置,在移动通道340向外凸起处于第二滑动槽341连通,当管体110从安装位312进入后,第一滑动槽311能够让工作人员快速的给管体110的放置高度定位,并顺利的将管体110送入移动通道340,在送入移动通道340的同时,管体110的至少部分也进入了第二滑动槽341。
第一滑动槽311的设置,让管体110在通过安装位312放置时,安装的高度更容易确定,提升了管体110的放置效率,第二滑动槽341与第一滑动槽311连通的设置,让管体110能够通过安装位312快速的进入移动通道340,第二滑动槽341沿移动通道340侧壁延伸的设置,让管体110能够顺利的沿移动通道340移动。
【第五实施例】
参见图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管体110上设有突出部112,突出部112能够与第一滑动槽311或第二滑动槽341配合,当管体110沿移动通道340移动时,突出部112沿第二滑动槽341移动,管体110的底部设有出气口113,出气口113能够与进样口210连通。
突出部112设于管体110的左右两侧,突出部112的长度小于第二滑动槽341的深度,突出部112的厚度,小于第二滑动槽341与第一滑动槽311的高度,确保管体110能够顺利进入第一滑动槽311与第二滑动槽341,两侧突出部112与管体110结合后的整体长度,小于安装位312的宽度,确保回收装置500在回收管体110时,管体110能够顺利的从安装位312掉落,出气口113设于管体110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当管体110被推动板333推动到移动通道340末端时,出气口113与进气口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升降杆320控制转动台310下降,缩短进气口与出气口113之间的距离,管体110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有向下凹陷的按压口111,当进气口与出气口113校准完毕后,进样装置400对按压口111施加外力,将管体110内的物质送入进样口210中。
需要说明的是,突出部112与管体110并非必须一体成型,当采集样品时对管体110的形状有需求时,可以在采集完毕后,在管体110外部套件上突出部112。
突出部112的设置让管体110能够与第一滑动槽311和第二滑动槽341配合,让管体110能够顺利的沿移动通道340移动,提升了管体110移动的稳定性,按压口111的设置让进样装置400能够顺利的将管体110内的物质从出气口113送出,并通入进样口210中。
【第六实施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样装置400包括:支撑台410,支撑台410与回收装置500并排设置;进样电机420,进样电机420与支撑台410固定连接,进样电机420的上方设有转动杆430;移动环440,移动环440与转动杆430配合连接,转动杆430通过转动,带动移动环440沿上下方向移动,移动环440上设有朝进样口210方向延伸的连接板441,连接板441上设有向下延伸的按压杆442,按压杆442通过移动能够与管体110接触。
支撑台410用于提升进样电机420的放置高度,进样电机420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转动杆430与进样电机420的输出轴配合,并能够在进样电机420的驱动下转动,转动杆430的上端设有外螺纹,移动环440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移动环440与转动杆430通过螺纹配合,在转动杆430转动的过程中,移动环440能够沿转动杆430上下移动,移动环440靠近进样口210的一侧设有连接板441,连接板441延伸至进样口210的上方,并在连接板441的末端设置朝下延伸的按压杆442,当管体110位于检测位时,按压口111、按压杆442与进样口210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当转动台310下降高度后,进样电机420驱动转动杆430转动,移动环440在转动杆430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同时,按压杆442也逐渐向按压口111靠近,并持续挤压按压口111,直至管体110内部的物质全部进入进样口210后,进样电机420再驱动移动环440上升。
连接板441的设置让按压杆442能够位于按压口111的上方,进样电机420与转动杆430的配合,实现了移动环440的上下移动,并通过移动环440的上下移动,控制管体110将物质从出气口113排出。
【第七实施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分析仪器100还包括:固定板220,固定板220与分析装置200可拆卸连接,并设于分析装置200的上表面,固定板220上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中心与进样口210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其中,按压杆442的至少部分穿过定位孔。
固定板220的高度位于移动通道340和连接板441之间,固定板220与连接板441的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至少有部分重合,定位孔设置在投影重合处,按压杆442能够穿过定位孔,并通过升降能够与按压口111接触,固定板220的设置,让转动杆430在转动时,移动环440不会跟随转动杆430转动,而是随着螺纹上下移动,以此确保按压杆442能够与按压口111接触。
固定板220的设置让转动杆430在转动时,按压杆442只会上下移动,不会跟随转动杆430转动,同时也对按压杆442的移动方向进行校直,避免按压杆442的按压位置发生偏差,提升了进样装置400定位的精确性。
【第八实施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回收装置500包括:回收电机520,回收电机520位于回收槽510的上方;回收杆530,回收杆530与回收电机520连接;回收板540,回收板540与回收杆530固定连接,回收杆530能够带动回收板540向靠近回收槽510的方向移动。
回收电机520与回收杆530之间的驱动方式与放样电机和放样杆之间的驱动方式相同,当管体110经过检测位后,转动台310再转动1至2次后,管体110所在的移动通道340到达回收位,移动通道340转动到回收位后,推动板333会到最靠近推动电机331的位置,尽可能的增大安装位312的空间,让管体110能够顺利的通过安装位312进入回收槽510,回收杆530的移动方向与对应的移动通道340的移动杆的移动方向相反,回收开始的时间是在转动台310下降后,即出气口113与进料口连通时,此时回收板540将移动通道340上的管体110向安装位312的方向推动,直至管体110离开移动通道340,当回收工作与进样工作全部结束后,升降杆320再控制转动台310上升,并进行下一次转动,下次转动结束后,待转动台310再次下降,回收装置500进行下一次回收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位312靠近推动电机331的一侧缺口大于靠近移动通道340一侧的缺口,在放置管体110时,通过推动板333的位置,能够确保管体110便于放入,还能通过突出部112来避免管体110从安装位312处掉落,在回收的过程中,推动板333进一步的缩回距离,安装位312增大的距离能够让管体110顺利的从安装位312处掉落。
回收电机520的设置为回收板540的移动提供了动力,回收板540与推动板333相互配合,实现了管体110的顺利回收,让工作人员能够持续的通过安装位312为油色谱分析仪器100上样,提升了油色谱分析仪器100的工作效率。
【第九实施例】
参见图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油色谱分析仪器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油色谱分析仪器,检测方法包括:
S100、通过图像监测观察管体的放置位置,并根据管体的放置位置调整推动装置的放置位置,并判断检测位上是否放置有管体;
S200、若是,则控制推动装置推动管体沿移动通道移动第一距离,当推动装置推动结束后,检测管体与进样口之间的距离,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S300、根据第一检测结果控制升降杆的移动距离,将转动台下降第一高度;
S400、控制进样装置移动,并将管体中的物质输送到进样口内,在输送过程中,通过图像检测判断回收位上是否放置有管体,并控制回收装置移动;
S500、当管体中的物质输送完毕后,控制升降杆的移动距离,将转动台上升第一高度,随后控制转动台转动目标角度;
S600、若否,则控制转动台转动目标角度;
其中,回收位为回收槽上方所对应的移动通道。
在步骤S100中,通过在分析装置的周围放置摄像头,对检测位上的移动通道进行拍摄,根据图像来判定检测位上是否放置有管体,根据移动通道所处的位置,对移动通道上的推动板的位置进行调整,当移动通道位于检测准备位时,推动板将会推动管体到移动通道的末端,推动板会保持在该位置,直到移动通道转动至回收位,当移动通道到达回收位后,推动板向推动电机的方向移动,并移动至最靠近推动电机的位置,从回收位置经过后,推动板向移动通道的方向移动,但推动板的前段与移动通道靠近移动电机的一侧保持有距离,沿转动台的转动方向,在回收位与检测准备位之间,通过图像判断是否有管体通过安装位放置,若有,则控制推动板向移动通道的方向移动,直至推动板的前端与移动通道的入口处平齐,若无,则推动板保持当前位置不动,直至有管体通过安装位进入移动通道。
推动板的小距离移动,可以让通过安装位进入移动通道的管体不掉出,检测准备位直接推动管体的设置,让转动台转动后能够快速的进行下一个管体的进样,提升了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没有管体的情况通常发生在油色谱分析仪器刚开始运行,第一个管体还没有被检测,以及最后一个管体检测完毕,没有后续管体需要检测时。
在步骤S200中,当图形检测判断有管体需要进行放样时,推动板会将管体推动第一距离,第一距离为移动通道的长度,当推动装置完成推动后,将管体的出气口与进样口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在步骤S300中,升降杆根据第一检测结果进行升降,转动台下降的第一高度要略大于第一检测结果所检测的高度,确保出气口与进样口之间完成对接,让管体中的物质能够顺利的进入进样口内,提升分析装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在步骤S400中,升降完毕后按压杆通过移动与管体上的按压口配合,完成管体内物质的输送,此时,图像检测继续判断回收装置是否需要进行回收,即回收位上是否存在管体;
需要说明的是,回收管体的操作需要在转动台处于下降位置的时候完成,因此,在检测位的管体进行物质输送时,回收位的管体同步被回收板推入回收槽,因为管体的进样过程需要消耗时间,且回收槽的高度不能够干扰到转动台的升降,因此在下降的位置进行回收,还能够缩短管体进入回收槽的距离。
在步骤S500中,物质输送完毕后,升降杆控制转动台复位,在复位之间,回收板已经复位完毕,不会影响到转动台的升降,上升完毕后,管体的出气口与进样口之间具有高度差,转动台可以顺利的转动,此时,控制转动台转动目标角度,目标角度即上述实施例中所记载的一次转动需要的角度,与移动通道的个数有关,记移动通道的个数为N,则目标角度T=360÷N。
在步骤S600中,若此时检测位上没有管体,则判断回收位上是否存在管体,若检测位和回收位上都不存在管体,则转动台直接转动目标角度T,转动后再通过图像检测判断检测位上是否存在管体。
图像检测的设置让移动通道上是否有管体更加容易判断,避免油色谱分析仪器在检测位上没有管体时依然控制转动台升降,提升了油色谱分析仪器的工作效率,第一距离的设置,让推动装置能够将管体推动到进料口的上方,便于进样装置对按压口进行按压,第一高度的设置,让转动台的移动高度能够根据进料口与出气口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确保进料口能够与出气口连通,提升了进样的稳定性,目标角度的转动让油色谱分析仪器能够有序的进行管体的检测,提升了油色谱分析仪器的实用性。
【第十实施例】
控制进样装置移动,并将管体中的物质输送到进样口内,在输送过程中,通过图像检测判断回收位上是否放置有管体,并控制回收装置移动,具体包括:
S410、当转动台下降第一高度后,根据图像检测判断回收位上是否存在管体;
S420、若是,则控制回收装置向转动台方向移动,直至管体离开移动通道;
S430、若否,则回收装置不进行工作。
在步骤S410中至步骤S430中,回收位上的管体在转动台下降后在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有管体后,回收板才会对管体进行回收操作,当回收位没有管体时,回收装置不进行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回收位上没有管体通常发生在油色谱分析仪器刚开始运行时,通过回收位上管体的检测,能够避免回收装置对没有管体的移动通道进行回收操作,起到节能的效果。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

1.一种油色谱分析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仪器(100)包括:
分析装置(200),所述分析装置(200)上设有进样口(210);
放样装置(300),所述放样装置(300)设于所述分析装置(200)靠近所述进样口(210)的一侧,所述放样装置(300)包括升降杆(320)与转动台(310),所述升降杆(320)与所述转动台(310)配合连接,所述升降杆(320)能够驱动所述转动台(310)上下移动,并改变移动通道(340)与所述进样口(210)之间的距离,所述转动台(310)的外边缘设有多个所述移动通道(340),所述转动台(310)上设有安装位(312),所述安装位(312)用于放置管体(110);所述安装位(312)设置于所述移动通道(340)与圆台之间,所述管体(110)能够通过所述安装位(312)顺利的进入所述移动通道(340);
推动装置(330),所述推动装置(330)与所述转动台(310)固定连接,所述推动装置(330)的数量与所述移动通道(340)的数量相同,所述推动装置(330)与所述移动通道(340)一一对应,所述推动装置(330)的至少部分能够进入所述移动通道(340),并能够推动位于所述安装位(312)内的所述管体(110);
进样装置(400),所述进样装置(400)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转动台(310)的上方,所述进样装置(400)的至少部分能够向所述进样口(210)的方向移动,并能够与所述管体(110)接触,将所述管体(110)内的物质输出;
回收槽(510),所述回收槽(510)与所述升降杆(320)并排设置;
回收装置(500),所述回收装置(500)与所述升降杆(320)分别位于所述回收槽(510)的相对两侧,所述回收装置(500)的至少部分能够移动,将位于所述移动通道(340)内的所述管体(110)回收至所述回收槽(510)内;
所述推动装置(330)包括:
推动电机(331),所述推动电机(331)与所述转动台(310)固定连接;
推动杆(332),所述推动杆(332)与所述推动电机(331)的输出端连接,并能够在所述推动电机(331)的带动下移动;
所述推动电机(331)的数量与所述移动通道(34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推动杆(33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推动杆(332)所对应的所述移动通道(340)的延伸方向一致;
推动板(333),所述推动板(333)与所述推动杆(332)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板(333)能够与所述管体(110)接触,并推动所述管体(110)沿所述移动通道(340)移动,所述安装位(312)靠近所述推动电机(331)的一侧缺口大于靠近所述移动通道(340)一侧的缺口;
所述转动台(310)的内壁设有第一滑动槽(311),所述移动通道(340)的两侧设有第二滑动槽(341),所述第一滑动槽(311)与所述第二滑动槽(341)连通,所述第一滑动槽(311)位于圆台侧壁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滑动槽(311)分为多段,并环绕圆台设置,在所述移动通道(340)向外凸起处于第二滑动槽(341)连通;
所述管体(110)上设有突出部(112),所述突出部(112)能够与所述第一滑动槽(311)或所述第二滑动槽(341)配合,当所述管体(110)沿所述移动通道(340)移动时,所述突出部(112)沿所述第二滑动槽(341)移动,所述管体(110)的底部设有出气口(113),所述出气口(113)能够与所述进样口(210)连通,所述突出部(112)设于所述管体(110)的左右两侧,所述突出部(11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滑动槽(341)的深度,所述突出部(11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滑动槽(341)与所述第一滑动槽(311)的高度,当所述管体(110)通过所述安装位(312)进入所述移动通道(340)时,所述推动板(333)会移动至所述移动通道(340)与圆台的连接处,避免所述管体(110)在转动到检测准备位的过程中掉落,当所述移动通道(340)转动到检测准备位时,所述推动电机(331)控制所述推动板(333)移动,将所述管体(110)推动至所述移动通道(340)的末端,移动完毕后,所述推动板(333)保持不动,直到所述移动通道(340)移动到所述回收装置(500)所对应的位置后,所述推动电机(331)控制所述推动板(333)复位,所述回收装置(500)将所述管体(110)推离所述移动通道(340);
所述进样装置(400)包括:
支撑台(410),所述支撑台(410)与所述回收装置(500)并排设置;
进样电机(420),所述进样电机(420)与所述支撑台(410)固定连接,所述进样电机(420)的上方设有转动杆(430);
移动环(440),所述移动环(440)与所述转动杆(430)配合连接,所述转动杆(430)通过转动,带动所述移动环(440)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移动环(440)上设有朝所述进样口(210)方向延伸的连接板(441),所述连接板(441)上设有向下延伸的按压杆(442),所述按压杆(442)通过移动能够与所述管体(110)接触;
所述回收装置(500)包括:
回收电机(520),所述回收电机(520)位于所述回收槽(510)的上方;
回收杆(530),所述回收杆(530)与所述回收电机(520)连接;
回收板(540),所述回收板(540)与所述回收杆(530)固定连接,所述回收杆(530)能够带动所述回收板(540)向靠近所述回收槽(510)的方向移动;
所述油色谱分析仪器应用于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通过图像监测观察所述管体的放置位置,并根据所述管体的放置位置调整所述推动装置的放置位置,并判断检测位上是否放置有所述管体;
若是,则控制所述推动装置推动所述管体沿所述移动通道移动第一距离,当所述推动装置推动结束后,检测所述管体与所述进样口之间的距离,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升降杆的移动距离,将所述转动台下降第一高度;
控制所述进样装置移动,并将所述管体中的物质输送到所述进样口内,在输送过程中,通过图像检测判断回收位上是否放置有所述管体,并控制所述回收装置移动;
当所述管体中的物质输送完毕后,控制所述升降杆的移动距离,将所述转动台上升第一高度,随后控制所述转动台转动目标角度;
若否,则控制所述转动台转动目标角度;
其中,所述回收位为所述回收槽上方所对应的所述移动通道;
所述控制所述进样装置移动,并将所述管体中的物质输送到所述进样口内,在输送过程中,通过图像检测判断回收位上是否放置有所述管体,并控制所述回收装置移动,具体包括:
当所述转动台下降第一高度后,根据图像检测判断回收位上是否存在所述管体;
若是,则控制所述回收装置向所述转动台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管体离开所述移动通道,并从所述安装位掉落至所述回收槽;
若否,则所述回收装置不进行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色谱分析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仪器(100)还包括:
固定板(220),所述固定板(220)与所述分析装置(200)可拆卸连接,并设于所述分析装置(200)的上表面,所述固定板(220)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中心与所述进样口(210)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其中,所述按压杆(442)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定位孔。
CN202310691740.3A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油色谱分析仪器及其检测方法 Active CN116429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1740.3A CN116429961B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油色谱分析仪器及其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1740.3A CN116429961B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油色谱分析仪器及其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29961A CN116429961A (zh) 2023-07-14
CN116429961B true CN116429961B (zh) 2023-11-07

Family

ID=87089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91740.3A Active CN116429961B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油色谱分析仪器及其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299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9166B (zh) * 2023-08-08 2024-01-02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油色谱样品自动定位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63650A (en) * 1961-03-18 1964-07-15 Shimadzu Corp Fluid sample introducing device for a gas chromatograph
CH504219A (de) * 1965-08-05 1971-03-15 Edwin Barker Philip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Trennung der Komponenten eines Gemisches
US6442995B1 (en) * 1999-05-21 2002-09-03 Sgt Exploitative Bv Assembly for desorbing sampling tubes; adapter and sampling tubes for such an assembly; and kit of parts for forming such as assembly
CN102520076A (zh) * 2011-12-31 2012-06-27 青岛普仁仪器有限公司 自动进样器
CN203299215U (zh) * 2013-06-18 2013-11-20 东软安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进样机构
CN106248923A (zh) * 2016-08-31 2016-12-21 上海贝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免疫分析装置
CN206540874U (zh) * 2017-02-15 2017-10-03 河南云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气相色谱仪
CN109856296A (zh) * 2019-02-25 2019-06-07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一种可自行选择检测样本的气相色谱仪
CN110118878A (zh) * 2019-06-19 2019-08-13 丹娜(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化分析仪
CN212062382U (zh) * 2020-04-13 2020-12-01 苏州国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
CN213456796U (zh) * 2020-10-29 2021-06-15 武汉市华和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变压器油中溶解物质检测的色谱分析装置
CN213781986U (zh) * 2020-12-31 2021-07-23 河北天化盛泉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质谱仪的进样装置
CN114994225A (zh) * 2022-08-05 2022-09-02 河北华清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顶空进样器
CN115032414A (zh) * 2022-06-27 2022-09-09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一种单管循环有序进样系统
CN115128203A (zh) * 2022-07-08 2022-09-30 北京捷思达仪分析仪器研发中心 一种热裂解色谱自动进样装置
CN115144516A (zh) * 2022-06-20 2022-10-04 京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进样的气相色谱仪
CN115210577A (zh) * 2020-03-02 2022-10-18 因泰科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取样机
CN218553199U (zh) * 2022-08-01 2023-03-03 福建优迪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油色谱分析进样辅助装置
CN218826955U (zh) * 2022-11-18 2023-04-07 沈阳知物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质谱仪的进样结构
CN218824109U (zh) * 2022-10-27 2023-04-07 天津陆海石油设备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进样的快速热解色谱分析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21904A2 (en) * 2005-08-10 2007-02-22 C.R. Bard Inc. Single-insertion, multiple sampling biopsy device usable with various transport systems and integrated markers
US20200400700A1 (en) * 2019-06-19 2020-12-24 Dynamiker Bio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Biochemical analyzer
US11371969B2 (en) * 2019-12-23 2022-06-28 Joseph George Bonda Gas-analysis sample inj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63650A (en) * 1961-03-18 1964-07-15 Shimadzu Corp Fluid sample introducing device for a gas chromatograph
CH504219A (de) * 1965-08-05 1971-03-15 Edwin Barker Philip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Trennung der Komponenten eines Gemisches
US6442995B1 (en) * 1999-05-21 2002-09-03 Sgt Exploitative Bv Assembly for desorbing sampling tubes; adapter and sampling tubes for such an assembly; and kit of parts for forming such as assembly
CN102520076A (zh) * 2011-12-31 2012-06-27 青岛普仁仪器有限公司 自动进样器
CN203299215U (zh) * 2013-06-18 2013-11-20 东软安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进样机构
CN106248923A (zh) * 2016-08-31 2016-12-21 上海贝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免疫分析装置
CN206540874U (zh) * 2017-02-15 2017-10-03 河南云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气相色谱仪
CN109856296A (zh) * 2019-02-25 2019-06-07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一种可自行选择检测样本的气相色谱仪
CN110118878A (zh) * 2019-06-19 2019-08-13 丹娜(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化分析仪
CN115210577A (zh) * 2020-03-02 2022-10-18 因泰科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取样机
CN212062382U (zh) * 2020-04-13 2020-12-01 苏州国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
CN213456796U (zh) * 2020-10-29 2021-06-15 武汉市华和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变压器油中溶解物质检测的色谱分析装置
CN213781986U (zh) * 2020-12-31 2021-07-23 河北天化盛泉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质谱仪的进样装置
CN115144516A (zh) * 2022-06-20 2022-10-04 京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进样的气相色谱仪
CN115032414A (zh) * 2022-06-27 2022-09-09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一种单管循环有序进样系统
CN115128203A (zh) * 2022-07-08 2022-09-30 北京捷思达仪分析仪器研发中心 一种热裂解色谱自动进样装置
CN218553199U (zh) * 2022-08-01 2023-03-03 福建优迪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油色谱分析进样辅助装置
CN114994225A (zh) * 2022-08-05 2022-09-02 河北华清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顶空进样器
CN218824109U (zh) * 2022-10-27 2023-04-07 天津陆海石油设备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进样的快速热解色谱分析仪
CN218826955U (zh) * 2022-11-18 2023-04-07 沈阳知物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质谱仪的进样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heoretical study of sepa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solutes by closed-loop recycling liquid-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multiple sample injection;Artak E. Kostanyan;《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全文 *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专用气相色谱仪的检定与校准;陶红;高晶;王卫华;何雅娟;;化学分析计量(第06期);全文 *
离子色谱自动进样器塑料小瓶残留离子的检测;顾文奎;刘肖;刘京生;;环境与健康杂志(第0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29961A (zh) 2023-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70890B (zh) 一种泵体曲轴弹簧在线安装设备
CN116429961B (zh) 一种油色谱分析仪器及其检测方法
CN108747353B (zh) 一种灯头自动组装机
CN108578227B (zh) 医学器皿及其智能制造流水线及在线检测工艺方法
CN111438507B (zh) 扣环胶囊的自动上下料装置、自动组装系统及方法
CN214979042U (zh) 减速器壳体压装装置
CN215950166U (zh) 新型的推力滚针轴承装配机
CN110625306B (zh) 一种视觉对位设备
CN111006895A (zh) 一种自动化控制的环刀取土机
CN114789215A (zh) 一种护栏板安装端定位打孔装置
CN111571372B (zh) 轴类工件磨削用自动上下料的方法
CN220312424U (zh) 一种用于动脉血气针推杆的自动化组装装置
CN110947896A (zh) 剪式千斤顶自动铆接机
CN114799861B (zh) 一种连接管自动缩口装配机及装配方法
CN113146197B (zh) 减速器壳体压装装置
CN214488591U (zh) 一种齿轮齿架自动装配冲压装置
CN113510478B (zh) 一种空调压缩机排气管压装装置
CN212242222U (zh) 一种即时检测试剂盒装配设备
CN114850820A (zh) 千秋盖全自动组装机
CN115339116A (zh) 一种适用于pcb板的自动铆钉机
CN220112844U (zh) 全自动内腔定角向机构
CN219951103U (zh) 转炉炼钢副枪tso探头自动打钉组装系统
CN221516849U (zh) 一种自动组装铆接视觉检测机
CN217832921U (zh) 一种数控分度缸筒钻油孔设备
CN117129422B (zh) 一种光学检测装置及光学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5000 No. 1408 Liyuan North Road, Haish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NINGBO POWER SUPPLY Co.

Patentee after: Zhongkong Quanshi Technology (H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No. 1408 Liyuan North Road, Haish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NINGBO POWER SUPPLY Co.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TRACETECH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5

Address after: 315000 No. 1408 Liyuan North Road, Haish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NINGBO POWER SUPPLY Co.

Patentee after: Zhongkong Quanshi Technology (Ningbo)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No. 1408 Liyuan North Road, Haish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NINGBO POWER SUPPLY Co.

Patentee before: Zhongkong Quanshi Technology (Hang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