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58010B - 一种儿童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儿童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58010B CN115258010B CN202210824621.6A CN202210824621A CN115258010B CN 115258010 B CN115258010 B CN 115258010B CN 202210824621 A CN202210824621 A CN 202210824621A CN 115258010 B CN115258010 B CN 1152580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link
- canopy
- state
- canopy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8—Hoods protecting the rider
- B62J17/086—Frame mounted ho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9/00—Children's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儿童车,包括车体,车体内设有座位部,儿童车还包括篷组件,篷组件具有使用和收折状态,当篷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篷组件撑立在座位部的上方,当篷组件处于收折状态时,篷组件与车体相靠拢,儿童车还包括用于支撑篷组件并驱使篷组件在使用和收折状态之间的转换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部与篷组件通过第一轴枢转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与车体通过第二轴枢转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部与篷组件通过第三轴枢转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与车体通过第四轴枢转连接。该儿童车的篷组件在不用时可收折并与车体相靠拢,篷组件无需从车体上拆卸下去,而且篷组件在使用和收折状态之间转换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儿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车。
背景技术
儿童车是一种儿童娱乐玩具。目前市场上部分儿童车上未设置车篷,这类儿童车当在室外使用时,无法实现遮阳或挡雨,从而影响儿童车使用时的舒适性。部分儿童车上设置有车篷,如专利CN2016202713239中公开了一种带遮阳篷的儿童电动车,但是该儿童电动车上的遮阳篷与车体可拆卸地连接,在需要使用遮阳篷时,需要将遮阳篷连接在车体上,当不需要使用遮阳篷时,将遮阳篷从车体上拆卸,操作不便。而且,该儿童电动车当将遮阳篷从车体上拆卸后,遮阳篷即脱离车体,不方便遮阳篷的随时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儿童车,该儿童车的篷组件在不用时可收折并与车体相靠拢,篷组件无需从车体上拆卸下去,而且篷组件在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之间转换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设置有供儿童乘坐的座位部,所述儿童车还包括篷组件,所述篷组件具有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当所述篷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篷组件撑立在所述座位部的上方,当所述篷组件处于收折状态时,所述篷组件与所述车体相靠拢,所述儿童车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篷组件并驱使所述篷组件在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之间的转换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篷组件通过第一轴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车体通过第二轴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篷组件通过第三轴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车体通过第四轴枢转连接。
优选地,当所述篷组件处于收折状态时,所述篷组件收容在所述车体的后上方,所述篷组件形成所述车体的后引擎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三轴和所述第四轴相平行,且均沿左右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当所述篷组件处于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时,所述篷组件所在平面均从前向后向下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每侧的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分别与所述篷组件的后部的对应一侧部枢转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儿童车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篷组件锁定在使用状态下的第一锁定结构,所述第一锁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篷组件、所述第一连杆、所述车体和所述第二连杆中任意枢转连接的两个部件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篷组件、所述第一连杆、所述车体和所述第二连杆中任意枢转连接的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的凸部和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的凹槽,当所述篷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凹槽中,当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凸部从所述凹槽中脱出。
优选地,所述篷组件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当所述篷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左右两侧的所述篷组件相邻的一侧部相对接或部分搭接在一起,当所述篷组件处于收折状态时,左右两侧的所述篷组件分别收容在所述车体左右两侧的对应一侧,所述连杆机构分别设置在每侧的所述篷组件和所述车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车门,当所述篷组件处于收折状态时,左右两侧的所述篷组件分别收容在对应一侧的所述车门的外侧,并与所述车门相靠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三轴和所述第四轴相平行,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当所述篷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两侧的所述篷组件所在平面均与水平面平行,或者均从前向后向下倾斜延伸,当所述篷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两侧的所述篷组件所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或者从上向下向所述儿童车的内侧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儿童车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篷组件锁定在使用状态下的第二锁定结构,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包括锁定组件,当所述篷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杆相靠拢,所述锁定组件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使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当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锁定组件与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杆之间的连接脱开。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儿童车上的篷组件在使用时,通过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对车体转动,可使篷组件撑立在座位部的上方,而当篷组件不用需要收折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可相对车体反向转动,使篷组件收容在车体上并与车体靠拢。这样,无需将篷组件从车体上拆卸,方便篷组件的随时使用,而且篷组件在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之间转换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1的儿童车在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1的儿童车在使用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施例1的儿童车在使用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施例1的儿童车在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之间转换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施例1的儿童车在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之间转换时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施例1的儿童车在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之间转换时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8为附图7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施例1的儿童车在收折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实施例1的儿童车在收折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实施例1的儿童车在收折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12为附图1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13为本实施例2的儿童车在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14为本实施例2的儿童车在使用状态下的后视示意图;
附图15为本实施例2的儿童车在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之间转换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16为本实施例2的儿童车在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之间转换时的后视示意图;
附图17为本实施例2的儿童车在收折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18为本实施例2的儿童车在收折状态下的后视示意图;
附图19为本实施例2的儿童车在收折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其中:1、车体;2、篷组件;21、第一连接件;211、凸部;3、座位部;41、第一连杆;411、第二连接件;411a、凹槽;42、第二连杆;421、第二连接件;51、第一轴;52、第二轴;53、第三轴;54、第四轴;6、车门;7、锁定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12所示,本发明的儿童车包括车体1和活动设置在车体1上的篷组件2。
车体1内设置有座位部3,车体1的左右两侧可设置有车门6。篷组件2具有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当篷组件2处于使用状态时,篷组件2撑立在座位部3的上方,以对乘坐在座位部3内的儿童进行遮阳或挡雨,如图1~图3所示。当篷组件2处于收折状态时,篷组件2偏离座位部3的上方,与车体1相靠拢,如图9~图11所示。
本实施例中,当篷组件2处于收折状态时,篷组件2收容在车体1的后上方,并形成车体1的后引擎盖,如图9~图11所示。
儿童车还包括连杆机构,连杆机构设置在车体1和篷组件2之间,连杆机构用于支撑篷组件2,且通过使连杆机构相对车体1运动,可使篷组件2在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之间转换。
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第一连杆41的一端部与篷组件2通过第一轴51枢转连接,第一连杆41的另一端部与车体1通过第二轴52枢转连接。第二连杆42的一端部与篷组件2通过第三轴53枢转连接,第二连杆52的另一端部与车体1通过第四轴54枢转连接。
这样,在篷组件2、第一连杆41、车体1和第二连杆42之间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本实施例中,第一轴51、第二轴52、第三轴53和第四轴54相平行,且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使第一连杆41绕第二轴52向后转动、第二连杆42绕第四轴54向后转动,可使篷组件2从使用状态向收折状态转换。反过来,使第一连杆41绕第二轴52向前转动、第二连杆42绕第四轴54向前转动,可使篷组件2从收折状态向使用状态转换。
当篷组件2处于使用状态时,篷组件2所在平面从前向后略向下倾斜延伸,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均位于篷组件2的后下方,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二者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如图1~图3所示。
当篷组件2处于收折状态时,篷组件2所在平面从前向后略向下倾斜延伸,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均沿前后方向延伸,二者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均收容在篷组件2的下方,如图9~图11所示。
本实施例中,连杆机构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篷组件2的后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1,两侧的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的端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件411/421,两侧的第二连接件411/421均分别与对应一侧的第一连接件21枢转连接。
儿童车还包括用于将篷组件2锁定在使用状态下的第一锁定结构,第一锁定结构可设置在篷组件2、第一连杆41、车体1和第二连杆42所形成的四连杆机构中任意枢转连接的两个部件之间。
具体的,第一锁定结构包括设置在上述四连杆机构中任意枢转连接的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的凸部211和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的凹槽411a,凸部211与凹槽411a相匹配。
当篷组件2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凸部211位于凹槽411a中,从而使设置凸部211和凹槽411a的两个部件相对固定,整个四连杆机构即处于锁定状态,组成四连杆机构的各部件之间不能相对转动,篷组件2即固定在使用状态下,如图3和图4所示。
当第一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凸部211从凹槽411a中脱出,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能够相对车体1转动,从而使篷组件2向收折状态转换,同时,篷组件2在收折状态时亦可向使用状态转换,如图7、图8、图11和图12所示。
本实施例中,凸部211设置在第一连接件21上,凹槽411a设置在第二连接件411上,凸部211和第二连接件411二者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弹性。当第一锁定结构在锁定状态时施力于篷组件2使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相对车体1转动时,凸部211和/或第二连接件411受力作用后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凸部211可从凹槽411a中脱出,从而使第一锁定结构解锁。当第一锁定结构在解锁状态下使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相对车体1转动到凸部211与凹槽411a的位置相对应时,凸部211和/或第二连接件411恢复弹性变形,可使凸部211再次卡入凹槽411a中,从而使第一锁定结构锁定。
优选凸部211和第二连接件411二者均具有弹性。
实施例2
该实施例中,如图13~图19,篷组件2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连杆机构分别设置在每侧的篷组件2和车体1之间。
当篷组件2处于使用状态时,左右两侧的篷组件2均撑立在座位部3的上方,且左右两侧的篷组件2相邻的一侧部相对接或部分搭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较大的篷,以有效地起到遮阳或挡雨的作用,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篷组件2处于收折状态时,左右两侧的篷组件2分别收容在车体1左右两侧的对应一侧,如图17~图19所示。
具体的,车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车门6,当篷组件2处于收折状态时,左右两侧的篷组件2分别收容在对应一侧的车门6的外侧,并与对应一侧的车门6相靠拢。
本实施例中,第一轴51、第二轴52、第三轴53和第四轴54相平行,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使两侧的第一连杆41分别绕第二轴52向左或向右并向儿童车的外侧转动、两侧的第二连杆42分别绕第四轴54向左右或向右并向儿童车的外侧转动时,可使篷组件2从使用状态向收折状态转换。反过来,使两侧的第一连杆41分别绕第二轴52向左或向右并向儿童车的内侧转动、两侧的第二连杆42分别绕第四轴54向左右或向右并向儿童车的内侧转动时,可使篷组件2从收折状态向使用状态转换。
该实施例中,当篷组件2处于使用状态时,两侧的篷组件2所在平面可平行于水平面,也可均从前向后略向下倾斜延伸,每侧的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均位于对应一侧的篷组件2的后下方,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二者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如图13和图14所示。
当篷组件2处于收折状态时,篷组件2所在平面可垂直于与水平面,也可均从上向下略向儿童车的内侧倾斜延伸,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二者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均收容在车体1的后上方,如图17~图19所示。
儿童车还包括用于将两侧的篷组件2均锁定在使用状态下的第二锁定结构,第二锁定结构包括锁定组件7。
当篷组件2处于使用状态时,两侧的第一连杆41相靠拢,锁定组件7分别与两侧的第一连杆41连接,从而使第二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将两侧的第一连杆41固定连接在一起,使得两侧的第一连杆41均不能相对车体1转动,两侧的第二连杆42及篷组件2也相对固定,如图13和图14所示。
当第二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锁定组件7与两侧的第一连杆41之间的连接脱开,两侧的第一连杆41均可相对车体1转动,从而使篷组件2能够从使用状态向收折状态转换,亦可从收折状态向使用状态转换,如图15~图19所示。
本实施例中,锁定组件7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本体上的两个卡槽,当第二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时,两侧的第一连杆41分别卡入对应一侧的卡槽中,当第二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两侧的第一连杆41分别从对应一侧的卡槽中脱出。锁定组件的具体结构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给出的结构。
上述关于方向的定义,均是按照儿童乘坐在座位部3上,儿童面部朝向的方向为前,儿童背部朝向的方向为后,儿童身体的左右两侧为本实施例的左右方向。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儿童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设置有供儿童乘坐的座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车还包括篷组件,所述篷组件具有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当所述篷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篷组件撑立在所述座位部的上方,当所述篷组件处于收折状态时,所述篷组件与所述车体相靠拢,所述儿童车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篷组件并驱使所述篷组件在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之间的转换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篷组件通过第一轴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车体通过第二轴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篷组件通过第三轴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车体通过第四轴枢转连接;
所述篷组件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当所述篷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左右两侧的所述篷组件相邻的一侧部相对接或部分搭接在一起,当所述篷组件处于收折状态时,左右两侧的所述篷组件分别收容在所述车体左右两侧的对应一侧,所述连杆机构分别设置在每侧的所述篷组件和所述车体之间;
所述车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车门,当所述篷组件处于收折状态时,左右两侧的所述篷组件分别收容在对应一侧的所述车门的外侧,并与所述车门相靠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三轴和所述第四轴相平行,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篷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两侧的所述篷组件所在平面均与水平面平行,或者均从前向后向下倾斜延伸;当所述篷组件处于收折状态时,两侧的所述篷组件所在平面均垂直于水平面,或者均从上向下向所述儿童车的内侧倾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车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篷组件锁定在使用状态下的第二锁定结构,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包括锁定组件,当所述篷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杆相靠拢,所述锁定组件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使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当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锁定组件与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杆之间的连接脱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24621.6A CN115258010B (zh) | 2022-07-13 | 2022-07-13 | 一种儿童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24621.6A CN115258010B (zh) | 2022-07-13 | 2022-07-13 | 一种儿童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58010A CN115258010A (zh) | 2022-11-01 |
CN115258010B true CN115258010B (zh) | 2025-01-21 |
Family
ID=83764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24621.6A Active CN115258010B (zh) | 2022-07-13 | 2022-07-13 | 一种儿童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58010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86179A (zh) * | 2007-12-29 | 2008-05-28 |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 汽车活动顶的运动连接机构 |
CN204055892U (zh) * | 2014-08-08 | 2014-12-31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童车的车轮机构 |
CN205601991U (zh) * | 2016-03-31 | 2016-09-28 | 平湖天林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带遮阳篷的儿童电动车 |
CN206485179U (zh) * | 2016-12-30 | 2017-09-12 | 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雷达隐身功能的可折叠方舱顶盖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482319A1 (en) * | 2002-04-12 | 2003-10-23 | Edscha Cabrio-Dachsysteme Gmbh | Folding top for a cabriolet vehicle |
CN2693510Y (zh) * | 2003-11-12 | 2005-04-20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汽车车箱顶篷传动机构 |
DE102006020759B3 (de) * | 2006-05-03 | 2007-09-13 | Magna Car Top Systems Gmbh | Bewegliches Dachteil in einem Fahrzeugdach |
DE102006058320B4 (de) * | 2006-12-11 | 2009-01-22 | Webasto Ag | Cabriolet-Fahrzeug mit angetriebenem Hauptlenkersystem |
DE102007054469B4 (de) * | 2007-11-13 | 2014-04-17 | Webasto-Edscha Cabrio GmbH | Fahrzeugverdeck |
CN201784668U (zh) * | 2010-08-30 | 2011-04-06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童车 |
CN202557680U (zh) * | 2012-05-08 | 2012-11-28 | 王继民 | 自行车折叠遮阳棚 |
CN204161546U (zh) * | 2014-09-29 | 2015-02-18 | 河南天功车业有限公司 | 顶篷翻转机构 |
KR20180035614A (ko) * | 2016-09-29 | 2018-04-06 | (주)테라솔라 | 블라인드 웨이트와 클러치장치에 사용되는 회전결합모듈 |
CN209703238U (zh) * | 2018-12-03 | 2019-11-29 | 镇江万德机械有限公司 | 摊铺机车架顶棚 |
CN212667244U (zh) * | 2020-07-29 | 2021-03-09 | 王学刚 | 一种卡车顶篷自动覆盖装置 |
CN214564545U (zh) * | 2021-03-05 | 2021-11-02 |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限位折叠支撑架、遮阳棚及收获机 |
-
2022
- 2022-07-13 CN CN202210824621.6A patent/CN11525801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86179A (zh) * | 2007-12-29 | 2008-05-28 |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 汽车活动顶的运动连接机构 |
CN204055892U (zh) * | 2014-08-08 | 2014-12-31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童车的车轮机构 |
CN205601991U (zh) * | 2016-03-31 | 2016-09-28 | 平湖天林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带遮阳篷的儿童电动车 |
CN206485179U (zh) * | 2016-12-30 | 2017-09-12 | 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雷达隐身功能的可折叠方舱顶盖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58010A (zh) | 2022-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85849B (zh) | 婴儿车 | |
CN111137390B (zh) | 童车 | |
CN115258010B (zh) | 一种儿童车 | |
CN212637623U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114104071A (zh) | 一种双人儿童推车 | |
CN113501044B (zh) | 婴儿车 | |
CN217672793U (zh) | 儿童推车 | |
CN215904565U (zh) | 儿童拖车 | |
CN113511251B (zh) | 儿童拖车 | |
CN113264099B (zh) | 儿童推车 | |
CN213974150U (zh) | 儿童推车 | |
CN211995988U (zh) | 童车 | |
CN210502820U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115303353A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211996005U (zh) | 童车 | |
CN114179687A (zh) | 一键翻转式座椅骨架 | |
CN217347927U (zh) | 多功能童车 | |
CN215322827U (zh) | 童车 | |
CN217892944U (zh) | 儿童推车 | |
CN216140041U (zh) | 一种儿童拖车 | |
CN113212532A (zh) | 婴儿车 | |
CN217347938U (zh) | 儿童推车 | |
CN220518373U (zh) | 童车车架 | |
CN221477243U (zh) | 一种推车 | |
CN216636592U (zh) | 儿童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