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7120B - 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47120B CN114647120B CN202210247920.8A CN202210247920A CN114647120B CN 114647120 B CN114647120 B CN 114647120B CN 202210247920 A CN202210247920 A CN 202210247920A CN 114647120 B CN114647120 B CN 1146471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thin film
- film transistor
- gate
- liquid crys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 G02F1/1391—Bistable or multi-stab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74—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 G09G3/3677—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手写板包括互相电连接的液晶面板和驱动电路;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双稳态液晶层,第一基板包括若干薄膜晶体管;当液晶手写板需要对擦除区进行擦除时,驱动电路被配置为确定栅极开启电压和栅极关断电压,对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发送栅极开启电压,对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发送栅极关断电压,目标区为非擦除区包括的区域,且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与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连接不同的栅极线,其中,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可调节,使液晶手写板的目标区的薄膜晶体管在接收到栅极关断电压时保持关断状态。由此保证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能够完全关断,避免了对非擦除区内的像素电极进行充电,防止出现误擦除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手写板作为一种简易的输入设备,可实现文字书写和绘画要求,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目前液晶手写板大多是借助于一种双稳态液晶,为了方便局部擦除,在下基板上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通过薄膜晶体管独立控制,可以使得擦除单元做到更小。对液晶手写板进行擦除时,需要使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开启,使非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关断。
然而,现有的液晶手写板中,非擦除区内的部分薄膜晶体管会出现无法完全关断的情况,导致非擦除区内的部分薄膜晶体管存在漏电流,由此使非擦除区中出现被误擦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手写板存在的非擦除区中出现被误擦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手写板,包括互相电连接的液晶面板和驱动电路;
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双稳态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若干阵列设置的薄膜晶体管;
所述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当液晶手写板需要对擦除区进行擦除时,确定栅极开启电压和栅极关断电压;
将栅极开启电压发送给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将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所述目标区为非擦除区包括的区域,且所述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与所述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连接不同的栅极线,以执行对液晶手写板擦除区的擦除操作;
其中,所述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可调节,使所述液晶手写板的目标区的所述薄膜晶体管在接收到所述栅极关断电压时保持关断状态。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调节模块,所述调节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进行调节;和/或,所述调节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栅极开启电压的大小进行调节。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被配置为预存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和/或被配置为预存栅极开启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
所述调节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存储模块中预存的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调节所述栅极关断电压,和/或所述调节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存储模块中预存的开启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调节所述栅极开启电压。
可选的,液晶手写板还包括检测装置;
所述检测装置被配置为在液晶手写板需要对擦除区进行擦除时,检测发送至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压,并将所述源极电压发送给所述驱动电路;
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检测装置发送的当前源极电压以及所述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栅极关断电压调节;若需要进行调节,则对输出的所述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进行调整。
可选的,液晶手写板还包括检测装置;
所述检测装置被配置为在液晶手写板需要对擦除区进行擦除时,检测发送至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压,并将所述源极电压发送给所述驱动电路;
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检测装置发送的当前源极电压以及栅极开启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栅极开启电压进行调节,若需要进行调节,则对输出的所述栅极开启电压的大小进行调整。
可选的,所述第二基板为柔性基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第一衬底;
薄膜晶体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上,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漏极和有源层;
像素电极,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源漏极电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像素电极;
所述第一基板上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栅线以及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线,所述栅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数据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所述栅线用于将驱动电路提供的所述栅极开启电压和所述栅极关断电压传输给所述薄膜晶体管;所述数据线用于将驱动电路提供的源极电压传输给所述薄膜晶体管。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手写板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液晶手写板需要对擦除区进行擦除时,对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与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同一条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发送源极电压;
将栅极开启电压发送给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将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所述目标区为非擦除区包括的区域,且所述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与所述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连接不同的栅极线;
其中,所述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可调节,使所述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在接收到所述栅极关断电压时保持关断状态。
可选的,所述液晶手写板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将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包括:
检测发送至与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同一条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压;
根据所述源极电压以及预存的源极电压和栅极关断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栅极关断电压进行调节,若需要进行调节,则对所述栅极关断电压进行调节后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否则直接将所述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
可选的,所述将栅极开启电压发送给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包括:
检测发送至所述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压;
根据所述源极电压以及预存的栅极开启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栅极开启电压进行调节,若需要进行调节,则对所述栅极开启电压调节后发送给所述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否则直接将所述栅极开启电压发送给所述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
可选的,对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与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同一条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发送源极电压,包括:
根据预存的源极电压与所述源极电压的持续发送时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的所述源极电压所对应的预设时间;
控制所述源极电压的持续发送时间,使所述持续发送时间为所述预设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手写板包括互相电连接的液晶面板和驱动电路;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双稳态液晶层,第一基板包括若干阵列设置的薄膜晶体管;当液晶手写板需要对擦除区进行擦除时,驱动电路被配置为确定栅极开启电压和栅极关断电压,对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发送栅极开启电压,对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发送栅极关断电压,目标区为非擦除区包括的区域,且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与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连接不同的栅极线,其中,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可调节,使液晶手写板的目标区的薄膜晶体管在接收到栅极关断电压时保持关断状态。通过使驱动电路所发送的栅极关断电压可调节,当源极电压增大导致使薄膜晶体管能够完全关断的电压发生变化时,驱动电路可以发送调节后的栅极关断电压至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保证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能够完全关断,由此避免了对非擦除区内的像素电极进行充电,防止出现误擦除现象。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液晶手写板在源极电压较低时像素电压的时序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液晶手写板在源极电压较高时像素电压的时序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手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液晶手写板的像素结构示意图;
图5为液晶手写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手写板中薄膜晶体管在源极电压为20V时的转移特性曲线;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手写板中薄膜晶体管在不同源极电压下的转移特性曲线;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手写板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
10-液晶手写板;11-液晶面板;12-驱动电路;110-双稳态液晶层;111-第一基板;112-第二基板;100-薄膜晶体管;101-栅极线;102-数据线;121-调节模块;122-驱动模块;123-检测装置;130-像素电极;131-公共电极;124-存储模块;
1001-栅极;1002-有源层;1003-源漏极层;1004-第一绝缘层;1005-第二绝缘层;200-液晶分子;1110-第一衬底;1120-第二衬底;
21-擦除区;22-非擦除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液晶手写板作为液晶手写板的一种,具有功耗低且笔迹清晰的优势,近年来占据了较多的市场份额。液晶手写板通常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基板,以及位于两个基板之间的双稳态液晶层,双稳态液晶层中包括双稳态液晶分子。双稳态液晶分子具有平面织构状态(Planar Texture;简称:P态)、焦锥织构状态(Focal Conic Texture;简称:FC态)和垂直织构状态(Hometropic Texture;简称:H态)。其中,P态和FC态是稳定状态,无需电压即可保持,H态为不稳定状态,在持续发送电压时呈现。
当液晶手写板受到外部压力时,双稳态液晶层中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在外部压力作用下翻转为P态,可以反射可见光,液晶手写板受到外部压力的区域显示书写的笔迹;需要擦除笔迹时,控制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开启并对薄膜晶体管发送源极电压,以对擦除区内的像素电极进行充电,使擦除区内的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因此位于擦除区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在该电压差的作用下,重新排列为FC态,不反射可见光,擦除区内书写的笔迹可被擦除;同时控制非擦除区内的像素电极不充电,非擦除区内的笔迹不发生变化,由此可实现液晶手写板的局部擦除。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2和图4,对擦除区21所对应的薄膜晶体管100发送源极电压(与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所处同一列的薄膜晶体管100也同样被施加了源极电压,位于其他列的薄膜晶体管100上不加载源极电压),同时通过栅极线101对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发送栅极开启电压(与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所处同一行的薄膜晶体管100也同样被施加了栅极开启电压),通过栅极线101对与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不同行的薄膜晶体管100(即图4中的目标区,目标区为非擦除区所包括的区域)施加栅极关断电压。被同时施加了栅极开启电压和源极电压的薄膜晶体管100(即图4中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100)开启,擦除区21内的像素电极130被充电,擦除区21内的像素电极130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位于擦除区21内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在该电压差的作用下重新翻转为FC态,擦除区21内书写的笔迹可被擦除。非擦除区22内的薄膜晶体管100处于关断状态,非擦除区22内的像素电极130不充电,非擦除区22内的笔迹不发生变化。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由于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液晶分子会变得难以发生翻转,因此需要使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更大的电压差,即需要给薄膜晶体管发送更大的源极电压。然而,随着源极电压的增大,薄膜晶体管的转移特性曲线会发生偏移,使薄膜晶体管关断的栅极关断电压也会发生变化(一般认为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流在小于10-10A时处于关断状态)。结合图1和图2和图4所示,当源极电压增大时,若发送给非擦除区22中的第一子目标区和第二子目标区的薄膜晶体管100的栅极关断电压保持不变,第一子目标区和第二子目标区可以作为目标区,会造成非擦除区22中的第二子目标区的薄膜晶体管100(图4中与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位于同一列的薄膜晶体管100)无法完全关断,第二子目标区内的像素电极会被充电,导致位于第二子目标区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在宏观上表现为非擦除区内的笔迹也被擦除,即出现了误擦除现象,这对于液晶手写板的使用造成了影响。
本申请提供的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一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手写板10,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互相电连接的液晶面板11和驱动电路12;
液晶面板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2,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2之间的双稳态液晶层110,第一基板111包括若干阵列设置的薄膜晶体管100;
驱动电路12被配置为当液晶手写板10需要对擦除区21进行擦除时,确定栅极开启电压和栅极关断电压;
将栅极开启电压发送给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将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100,目标区为非擦除区22包括的区域,且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100与擦除区内21的薄膜晶体管100连接不同的栅极线101,以执行对液晶手写板10擦除区21的擦除操作;
其中,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可调节,使液晶手写板10的目标区的薄膜晶体管100在接收到栅极关断电压时保持关断状态。
具体的,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液晶手写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2,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2之间的双稳态液晶层110,第一基板111包括若干阵列设置的薄膜晶体管100和像素电极130,薄膜晶体管100包括栅极1001、有源层1002和源漏极1003,源漏极1003与数据线102电连接,栅极1001与栅极线101电连接,栅极1001与有源层1002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1004,像素电极130与源漏极1003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1005。栅极线101沿图4中第一方向延伸,数据线102沿图4中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漏极1003和像素电极130电连接,第二基板112包括公共电极131。双稳态液晶层110中包括双稳态液晶分子,像素电极130与公共电极131之间存在电压差时,双稳态液晶分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当液晶手写板10受到外部压力时,双稳态液晶分子翻转为P态,可以反射可见光,液晶手写板10上受到外力按压的区域显示书写的笔迹。可选的,请参阅图5,第二基板112为柔性基板,即第二衬底1120采用柔性材料,因此施加外部压力时更容易使力传到至双稳态液晶层110,有利于提高液晶手写板10的书写效果。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当需要擦除笔迹时,驱动电路12中的源极驱动电路(图3中未示出)通过数据线102对擦除区21所对应的薄膜晶体管100发送源极电压(与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所处同一列的薄膜晶体管100也同样被施加了源极电压,位于其他列的薄膜晶体管100上不加载源极电压),同时通过栅极线101对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发送栅极开启电压(与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所处同一行的薄膜晶体管100也同样被施加了栅极开启电压),通过栅极线101对与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不同行的薄膜晶体管100(即图4中第一子目标区和第二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施加栅极关断电压。被施加了栅极开启电压和源极电压的薄膜晶体管100(即图4中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100)开启,擦除区21内的像素电极130被充电,擦除区21内的像素电极130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位于擦除区21内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在该电压差的作用下重新翻转为FC态,擦除区21内书写的笔迹可被擦除。非擦除区22内的薄膜晶体管100处于关断状态,非擦除区22内的像素电极130不充电,非擦除区22内的笔迹不发生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可通过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薄膜晶体管100的漏极电流)的大小来判断薄膜晶体管100是否完全关断,通常当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小于10-10A时,认为薄膜晶体管100处于完全关断状态,否则认为薄膜晶体管100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非擦除区22包括第一子目标区、第二子目标区和第三子目标区,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指将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第二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第三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由于与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位于同一行,因此,第三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接收到的为栅极开启电压,由于并不对第三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施加源极电压,因此,第三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也处于关断状态,即并不对第三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进行充电;同样地,也不对第一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施加源极电压,因此,第一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也处于关断状态,即也不对第一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进行充电。实际上,由于在擦除过程中,仅对第二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施加源极电压,因此,只要确保第二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完全关断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将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前,需要对确定的栅极关断电压(可以认为是初始栅极关断电压)进行判断,若判断第二子目标区存在误擦除时(具体判断方法将在下面进行详细描述),则对确定的栅极关断电压进行调节(即对初始栅极关断电压进行调节),将调节后的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若判断第二子目标区不存在误擦除时,则直接将确定的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即将初始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驱动电路12包括调节模块121,调节模块121被配置为对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进行调节,和/或,调节模块121被配置为对栅极开启电压的大小进行调节。具体的,在液晶手写板10的使用过程中,首先判断第二子目标区是否存在误擦除,若存在误擦除,则通过调节模块121对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进行调节;具体实施时,判断第二子目标区是否存在误擦除,包括:使用者通过擦除状态的观察,判断第二子目标区是否存在误擦除,进而对栅极关断电压进行手动调节。
请参阅图4,在对液晶手写板10上的字迹进行擦除时,若发现需要保留字迹的区域(需要避免擦除的区域,即图4中的第二子目标区)的字迹出现了变淡的情况,说明此时第二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100的特性已发生了偏移,驱动模块122发送至第二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100的栅极关断电压不能使薄膜晶体管100完全关断。此时使用者可对栅极关断电压进行手动调整,以使第二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100能够完全关断,避免出现误擦除现象。具体的,调节模块121可以为设置在液晶手写板10中的旋钮,该旋钮可以对应多个调节档位,当使用者发现第二子目标区的字迹出现了变淡的情况,可以通过旋转该旋钮观察第二子目标区的字迹变化情况,当第二子目标区变淡的字迹恢复到与其它字迹相同时,停止旋转该旋钮,栅极关断电压调节完成,驱动模块122发送当前调节后的栅极关断电压给第二子目标区的薄膜晶体管,以使第二子目标区的薄膜晶体管关断;栅极关断电压的手动调节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液晶手写板10中液晶分子的偏转变得困难,导致擦除区21的擦除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增大发送至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电压,使擦除区21内的液晶分子完全偏转。具体的,可通过观察擦除区21内的擦除状态手动增大源极电压,也可以按照特定的数值自动增大源极电压,例如根据液晶手写板10中的薄膜晶体管100特性(沟道长宽比等),初始的源极驱动电压设置为15v(保证薄膜晶体管100开启时漏电流达到一定要求),之后增大到20v,25v等。
请参阅图3,驱动电路还包括存储模块124,存储模块124被配置为预存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和/或被配置为预存栅极开启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调节模块121被配置为根据存储模块124中预存的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调节栅极关断电压,和/或调节模块121被配置为根据存储模块124中预存的开启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调节栅极开启电压。具体实施时,存储模块124可以位于调节模块121内,也可以位于调节模块121外;位于调节模块121外时,通过与调节模块121连接,实现信号的传输。
具体的,在制作液晶手写板10之前,对液晶手写板10中准备采用的薄膜晶体管100进行测试。对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发送一个固定电压,然后对薄膜晶体管100的栅极发送不同的电压,并测量薄膜晶体管100在不同的栅极电压下漏极电流的大小,将不同的栅极电压与漏极电流的数值记录下来,并绘制成曲线,即可得到薄膜晶体管100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图6所示。同样地,改变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电压,可以得到多个不同源极电压对应的薄膜晶体管100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图7所示。根据转移特性曲线可得到栅极关断电压(VGL)、栅极开启电压(VGH)、源极电压以及输出电流的对应关系,将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预存至存储模块124中。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漏极电流)的大小与源极电压的大小以及薄膜晶体管100的自身结构特性(薄膜晶体管100的沟道长宽比)相关。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100的沟道长宽比为50μm/4μm,通过测试所得到的转移特性曲线是针对沟道长宽比为50μm/4μm的薄膜晶体管。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薄膜晶体管100的结构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如图6所示,当源极电压为20V时,若要使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小于10-10A,则需要使栅极关断电压在-11V至-2V,即栅极关断电压的最佳范围在-11V至-2V之间。具体的栅极关断电压的最佳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液晶手写板10中还包括检测装置123,检测装置123被配置为在液晶手写板需要对擦除区进行擦除时,检测发送至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电压,并将源极电压发送给驱动模块122;驱动模块122根据检测装置123发送的当前源极电压以及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判断是否需要对栅极关断电压调节;若需要进行调节,则对输出的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进行调整。
具体的,结合图3和图4所示,检测装置123与调节模块121互相电连接,在对液晶手写板10进行擦除时,检测装置123对发送给目标区22内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电压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发送至调节模块121;调节模块121被配置为根据检测装置123发送的当前源极电压、以及预存的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将当前的栅极关断电压调整至预设数值范围内。当源极电压不同时,使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小于10-10A的栅极关断电压的最佳范围也不同。如图7所示,当源极电压为20V时,若要使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小于10-10A,则需要使栅极关断电压在-11V至-2V,即栅极关断电压的最佳范围在-11V至-2V之间。具体的栅极关断电压的最佳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液晶手写板10进行擦除时,检测装置123对发送至目标区内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电压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源极电压发送至调节模块121。调节模块121根据预存的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此时的源极电压所对应的栅极关断电压的最佳范围,并将当前的栅极关断电压调整至最佳范围内,并将调整后的栅极关断电压发送至驱动模块122,驱动模块122再将调节后的栅极关断电压发送至目标区内薄膜晶体管100,使目标区内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小于10-10A,保证了非擦除区22内薄膜晶体管100的关断,避免了误擦除的发生。
可选的,通过转移特性曲线可确定栅极关断电压的最佳数值,并将栅极关断电压调整至最佳数值,由此可以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出现误擦除现象。如图7所示,当源极电压为20V时,栅极关断电压在-5V时输出电流最小,因此-5V即为栅极关断电压的最佳数值;如图7所示,当源极电压为30V时,栅极关断电压在-3V时输出电流最小,因此-3V即为栅极关断电压的最佳数值。栅极关断电压的最佳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通过将栅极关断电压调节至最佳数值,可以使图4中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流最小(即使非擦除区内的薄膜晶管完全关断),最大程度上的避免了误擦除现象的产生。下表1为不同源极电压下,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最小时栅极关断电压的数值:表1中第一列表示擦除时,施加到擦除区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压,第二列表示第一子目标区和第二子目标区的薄膜晶体管的最小输出电流,第三列表示施加到第一子目标区和第二子目标区的薄膜晶体管的最佳的栅极关断电压。
表1
通过对源极电压实时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实时调节栅极关断电压,可以使调节更加便利和智能,更利于避免出现误擦除现象。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的薄膜晶体管100转移特性曲线仅包括了源极电压为15V、20V、30V、40V和50V这五种情况,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测试薄膜晶体管100在更多不同的源极电压下的转移特性曲线,并根据转移特性曲线将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预存至存储模块124中,由此可以使栅极关断电压的调节更加精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23被配置为在液晶手写板10需要对擦除区21进行擦除时,检测发送至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电压,并将源极电压发送给驱动模块122;驱动模块122根据检测装置123发送的当前源极电压以及栅极开启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判断是否需要对栅极开启电压进行调节,若需要进行调节,则对输出的栅极开启电压的大小进行调整。
具体的,在制作液晶手写板10之前,对液晶手写板10中准备采用的薄膜晶体管100进行测试。对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发送一个固定电压,然后对薄膜晶体管100的栅极发送不同的电压,并测量薄膜晶体管100在不同的栅极电压下漏极电流的大小,将不同的栅极电压与漏极电流的数值记录下来,并绘制成曲线,即可得到薄膜晶体管100的转移特性曲线。薄膜晶体管100的漏极电流与源极电压以及薄膜晶体管100的自身结构特性(薄膜晶体管100的沟道长宽比)相关。通常认为,当薄膜晶体管100的漏极电流大于或者等于10-5A时,薄膜晶体管100的导通性能较好,即处于完全开启的状态。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100的沟道长宽比为50μm/4μm,首先测量得到薄膜晶体管100在不同的源极电压下的转移特性曲线,从转移特性曲线中可得不同的源极电压下每条转移特性曲线中的输出电流和对应的栅极电压,即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将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作为预设条件预存至存储模块124中。调节模块121被配置为根据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调节栅极开启电压的大小,驱动模块122发送调节后的栅极开启电压,以使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开启,由此可以使擦除区21内的像素电极130能够被更好的充电,有利于改善擦除效果。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液晶手写板10中包括检测装置123,检测装置123被配置为在液晶手写板10进行擦除时,实时检测发送至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电压,并将源极电压发送给调节模块121;存储模块124被配置为预存栅极开启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调节模块121被配置为根据检测装置123发送的当前源极电压和栅极开启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当前的栅极开启电压进行调节,若需要进行调节,则确定调节后的栅极开启电压,并将调节后的栅极开启电压发送给驱动模块122。具体的,根据测试得到的薄膜晶体管100的转移特性曲线,可以确定使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大于或者等于10-5A,所需要的栅极开启电压。例如,结合图6和图7所示,当源极电压为20V时,若要使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大于10-5A,则需要使栅极开启电压大于15V。调节模块121将栅极开启电压的大小调整至15V以上后,驱动模块122发送调节后的栅极开启电压,以使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大于或者等于10-5A。
通过实时检测发送至擦除区21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电压,并根据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调节栅极开启电压的大小,可以使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足够大,由此使擦除区21内的像素电极130能够被更好的充电,有利于改善擦除效果。
基于同一种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手写板10的控制方法,如图8所示,包括:
S101、在液晶手写板需要对擦除区进行擦除时,对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与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同一条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发送源极电压;
S102、将栅极开启电压发送给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将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目标区为非擦除区包括的区域,且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与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连接不同的栅极线;其中,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可调节,使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在接收到栅极关断电压时保持关断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手写板10的控制方法中,通过使驱动电路12所发送的栅极关断电压可调节,当源极电压增大导致使薄膜晶体管100能够完全关断的电压发生变化时,驱动电路12可以发送调节后的栅极关断电压至非擦除区22内的薄膜晶体管100,使非擦除区22内的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小于10-10A,即保证非擦除区22内的薄膜晶体管100能够完全关断,由此避免了对非擦除区22内的像素电极130进行充电,防止出现误擦除现象。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液晶手写板10还包括检测装置123,将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包括:
检测发送至与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同一条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压;
根据源极电压以及预存的源极电压和栅极关断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栅极关断电压进行调节,若需要进行调节,则对栅极关断电压进行调节后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否则直接将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当需要擦除笔迹时,驱动电路12中的源极驱动电路(图3中未示出)通过数据线102对擦除区21所对应的薄膜晶体管100发送源极电压(与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所处同一列的薄膜晶体管100也同样被施加了源极电压,位于其他列的薄膜晶体管100上不加载源极电压),同时通过栅极线101对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发送栅极开启电压(与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所处同一行的薄膜晶体管100也同样被施加了栅极开启电压),通过栅极线101对与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不处同一行的薄膜晶体管100(即图4中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施加栅极关断电压。被施加了栅极开启电压和源极电压的薄膜晶体管100(即图4中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100)开启,擦除区21内的像素电极130被充电,擦除区21内的像素电极130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位于擦除区21内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在该电压差的作用下重新翻转为FC态,擦除区21内书写的笔迹可被擦除。非擦除区22内的薄膜晶体管100处于关断状态,非擦除区22内的像素电极130不充电,非擦除区22内的笔迹不发生变化。
在制作液晶手写板10之前,对液晶手写板10中准备采用的薄膜晶体管100进行测试。对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发送一个固定电压,然后对薄膜晶体管100的栅极发送不同的电压,并测量薄膜晶体管100在不同的栅极电压下漏极电流的大小,将不同的栅极电压与漏极电流的数值记录下来,并绘制成曲线,即可得到薄膜晶体管100的转移特性曲线。薄膜晶体管100的漏极电流与源极电压以及薄膜晶体管100的自身结构特性(薄膜晶体管100的沟道长宽比)相关。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100的沟道长宽比为50μm/4μm,请参阅图6和图7,通过测量得到薄膜晶体管100在不同的源极电压下的转移特性曲线,从转移特性曲线中可得不同的源极电压下每条转移特性曲线中的输出电流和对应的栅极电压,即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将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作为预设条件预存至存储模块124中,栅源电压对应可以以类似于表1的形式预存在存储模块124中。
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的薄膜晶体管100转移特性曲线仅包括了源极电压为15V、20V、30V、40V和50V这五种情况,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测试薄膜晶体管100在更多不同的源极电压下的转移特性曲线,并根据转移特性曲线将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预存至存储模块124中,由此可以使栅极关断电压的调节更加精确。
检测装置123对发送至非擦除区22内的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电压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所检测到的当前源极电压发送至调节模块121,调节模块121根据当前的源极电压以及预存的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当前的栅极关断电压进行调节,若需要进行调节,则确定调节后的栅极关断电压,并将调节后的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100(目标区包括子目标区)。
具体的,根据检测装置123发送的当前源极电压和预存的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当前的栅极关断电压进行调节,包括:
根据当前源极电压和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发送给非擦除区22内的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电压所对应的栅极关断电压的预设数值范围;
将当前的栅极关断电压与预设数值范围进行对比;
若栅极关断电压小于预设数值范围中的最小值,增大栅极关断电压,直至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在预设数值范围内;
若栅极关断电压大于预设数值范围中的最大值,减小栅极关断电压,直至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在预设数值范围内。
具体的,若检测装置123检测到发送至子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电压为20V,调节模块121根据源极电压以及预存的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需要使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小于10-10A时,栅极关断电压需要在-11V至-2V,即栅极关断电压的预设数值范围在-11V至-2V之间。调节模块122对当前的栅极关断电压与预存的栅极关断电压的预设范围进行比较,若当前的栅极关断电压小于-11V(即小于预设数值范围中的最小值),则增大调整栅极关断电压,直至栅极关断电压在-11V至-2V之间(预设数值范围内);若当前的栅极关断电压大于-2V(即大于预设数值范围中的最大值),则减小调整栅极关断电压,直至栅极关断电压在-11V至-2V之间(预设数值范围内)。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与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同一条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发送源极电压,包括:
根据预存的源极电压与源极电压的持续发送时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的源极电压所对应的预设时间;
控制源极电压的持续发送时间,使持续发送时间为预设时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驱动模块122还被配置预存源极电压的大小以及源极电压持续发送时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根据源极电压的大小控制源极电压的持续发送时间,使持续发送时间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具体的,源极电压的持续时间可以通过实际的擦除测试进行确定,对于沟道长宽比为50μm/4μm的薄膜晶体管100,当源极电压为20V时,源极电压(说明是高电平)的持续发送时间为200至300毫秒时擦除效果为理想(不会出现误擦除现象),当源极电压为40V时,源极电压(说明是高电平)的持续发送时间为50至100毫秒时擦除效果为理想。通过测试,得到不同的源极电压下擦除效果较为理想时的源极电压持续发送时间,并将不同的源极电压以及持续发送时间的数据(即源极电压和持续发送时间的对应关系)预存至存储模块124中。在液晶手写板10的使用过程中,根据源极电压的大小,确定与源极电压所对应的持续时间(预设时间范围),然后对薄膜晶体管100发送源极电压时使源极电压的持续时间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即按照预设时间范围发送源极电压。通过控制源极电压的持续发送时间,可以减少像素电极130的充电时间,因此即使非擦除区22域的薄膜晶体管100存在一定的漏电流,子目标区内的像素电极130也不会被充分充电,由此避免了子目标区内的液晶分子翻转,进一步地降低了出现误擦除的风险。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液晶手写板还包括检测装置,将栅极开启电压发送给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包括:
检测发送至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压;
根据源极电压以及预存的栅极开启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栅极开启电压进行调节,若需要进行调节,则对栅极开启电压调节后发送给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否则直接将栅极开启电压发送给所述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
具体的,在制作液晶手写板10之前,对液晶手写板10中准备采用的薄膜晶体管100进行测试。对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发送一个固定电压,然后对薄膜晶体管100的栅极发送不同的电压,并测量薄膜晶体管100在不同的栅极电压下漏极电流的大小,将不同的栅极电压与漏极电流的数值记录下来,并绘制成曲线,即可得到薄膜晶体管100的转移特性曲线。薄膜晶体管100的漏极电流与源极电压以及薄膜晶体管100的自身结构特性(薄膜晶体管100的沟道长宽比)相关。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100的沟道长宽比为50μm/4μm,如图6和图7所示,通过测量得到薄膜晶体管100在不同的源极电压下的转移特性曲线,从转移特性曲线中可得不同的源极电压下每条转移特性曲线中的输出电流和对应的栅极电压,即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将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作为预设条件预存至存储模块124中。
检测装置123还被配置为在液晶手写板进行擦除时实时检测发送至擦除区21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电压,并根据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调节栅极开启电压的大小。具体的,根据测试得到的薄膜晶体管100的转移特性曲线,可以确定使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大于或者等于10-5A,所需要的栅极开启电压。例如,如图7所示,当源极电压为20V时,若要使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大于10-5A,则需要使栅极开启电压大于15V。调节模块121将栅极开启电压的大小调整至15V以上后,驱动模块122发送调节后的栅极开启电压,以使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大于或者等于10-5A。如图7所示,当源极电压为40V时,若要使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大于10-5A,则需要使栅极开启电压大于25V。调节模块121将栅极开启电压的大小调整至15V以上后,驱动模块122发送调节后的栅极开启电压,以使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大于或者等于10-5A。
通过实时检测发送至擦除区21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电压,并根据栅极开启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调节栅极开启电压的大小,可以使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足够大,由此使擦除区21内的像素电极130能够被更好的充电,有利于改善擦除效果。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手写板10包括第一基板111、第二基板112和双稳态液晶层110,第一基板111包括若干薄膜晶体管100;当液晶手写板10需要对擦除区21进行擦除时,驱动电路12被配置为确定栅极开启电压和栅极关断电压,对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发送栅极开启电压,对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100发送栅极关断电压,目标区为非擦除区22包括的区域,且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100与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连接不同的栅极线101,其中,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可调节,使液晶手写板10的目标区的薄膜晶体管100在接收到栅极关断电压时保持关断状态。由此保证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100能够完全关断,避免了对非擦除区内的像素电极130进行充电,防止出现误擦除现象。
2.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设置检测装置123实时检测源极电压,并将测试得到栅源电压的对应关系作为预设条件预存至存储模块124中,通过对源极电压实时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源极电压和预存的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调节栅极关断电压,可以使调节更加便利和智能,更利于避免出现误擦除现象。
3.通过对源极电压进行检测,确定与源极电压所对应的持续时间(预设时间范围),然后对薄膜晶体管100发送源极电压时使源极电压的持续时间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即按照预设时间范围发送源极电压。通过控制源极电压的持续发送时间,可以减少像素电极130的充电时间,因此即使非擦除区22域的薄膜晶体管100存在一定的漏电流,非擦除区22域的像素电极130也不会被充分充电,由此避免了非擦除区22域的液晶分子翻转,进一步地降低了出现误擦除的风险。
4.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实时检测发送至擦除区21薄膜晶体管100的源极电压,并根据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调节栅极开启电压的大小,可以使擦除区21内的薄膜晶体管100的输出电流足够大,由此使擦除区21内的像素电极130能够被更好的充电,有利于改善擦除效果。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电连接的液晶面板和驱动电路;
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双稳态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若干阵列设置的薄膜晶体管;
所述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当液晶手写板需要对擦除区进行擦除时,确定栅极开启电压和栅极关断电压;
将栅极开启电压发送给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将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所述目标区为非擦除区包括的区域,且所述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与所述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连接不同的栅极线,以执行对液晶手写板擦除区的擦除操作;
其中,所述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可调节,使所述液晶手写板的目标区的所述薄膜晶体管在接收到所述栅极关断电压时保持关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调节模块,所述调节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进行调节;和/或,所述调节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栅极开启电压的大小进行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被配置为预存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和/或被配置为预存栅极开启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
所述调节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存储模块中预存的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调节所述栅极关断电压,和/或所述调节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存储模块中预存的开启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调节所述栅极开启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装置;
所述检测装置被配置为在液晶手写板需要对擦除区进行擦除时,检测发送至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压,并将所述源极电压发送给所述驱动电路;
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检测装置发送的当前源极电压以及所述栅极关断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栅极关断电压调节;若需要进行调节,则对输出的所述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装置;
所述检测装置被配置为在液晶手写板需要对擦除区进行擦除时,检测发送至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压,并将所述源极电压发送给所述驱动电路;
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检测装置发送的当前源极电压以及栅极开启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栅极开启电压进行调节,若需要进行调节,则对输出的所述栅极开启电压的大小进行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板为柔性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第一衬底;
薄膜晶体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上,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漏极和有源层;
像素电极,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源漏极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像素电极;
所述第一基板上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栅线以及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线,所述栅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数据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所述栅线用于将驱动电路提供的所述栅极开启电压和所述栅极关断电压传输给所述薄膜晶体管;所述数据线用于将驱动电路提供的源极电压传输给所述薄膜晶体管。
9.一种液晶手写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液晶手写板需要对擦除区进行擦除时,对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与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同一条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发送源极电压;
将栅极开启电压发送给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将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所述目标区为非擦除区包括的区域,且所述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与所述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连接不同的栅极线;
其中,所述栅极关断电压的大小可调节,使所述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在接收到所述栅极关断电压时保持关断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手写板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将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包括:
检测发送至与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同一条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压;
根据所述源极电压以及预存的源极电压和栅极关断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栅极关断电压进行调节,若需要进行调节,则对所述栅极关断电压进行调节后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否则直接将所述栅极关断电压发送给目标区内的薄膜晶体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栅极开启电压发送给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包括:
检测发送至所述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压;
根据所述源极电压以及预存的栅极开启电压与源极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栅极开启电压进行调节,若需要进行调节,则对所述栅极开启电压调节后发送给所述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否则直接将所述栅极开启电压发送给所述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与擦除区内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同一条数据线的薄膜晶体管发送源极电压,包括:
根据预存的源极电压与所述源极电压的持续发送时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的所述源极电压所对应的预设时间;
控制所述源极电压的持续发送时间,使所述持续发送时间为所述预设时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47920.8A CN114647120B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47920.8A CN114647120B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47120A CN114647120A (zh) | 2022-06-21 |
CN114647120B true CN114647120B (zh) | 2023-10-17 |
Family
ID=81993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47920.8A Active CN114647120B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47120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61127A (en) * | 1991-11-20 | 1998-06-02 | Fujitsu Limited | Flash-erasab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having an improved reliability |
KR20060058421A (ko) * | 2004-11-25 | 2006-05-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CN112327546A (zh) * | 2020-11-18 | 2021-02-0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手写板、手写装置及手写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13419388A (zh) * | 2021-08-23 | 2021-09-21 | 山东蓝贝思特教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环境光的液晶书写装置及方法 |
CN113990235A (zh) * | 2021-10-29 | 2022-01-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
2022
- 2022-03-14 CN CN202210247920.8A patent/CN1146471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61127A (en) * | 1991-11-20 | 1998-06-02 | Fujitsu Limited | Flash-erasab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having an improved reliability |
KR20060058421A (ko) * | 2004-11-25 | 2006-05-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CN112327546A (zh) * | 2020-11-18 | 2021-02-0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手写板、手写装置及手写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13419388A (zh) * | 2021-08-23 | 2021-09-21 | 山东蓝贝思特教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环境光的液晶书写装置及方法 |
CN113990235A (zh) * | 2021-10-29 | 2022-01-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47120A (zh) | 2022-06-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95927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driving method for same, and driving circuit for same | |
CN100555050C (zh) |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WO2017128560A1 (zh) | 像素驱动电路 | |
US20050219187A1 (en) | Driving method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KR19990007353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US8130187B2 (en) | OCB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active matrix and supplemental capacitors and driv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
JP2008026851A (ja) | 双安定ディスプレーの駆動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 |
JP4555063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その駆動方法及び駆動回路 | |
CN100555377C (zh) |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 |
JP2003202546A (ja) |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3160768A (zh) |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 |
JP4435972B2 (ja) | 液晶パネルの充電特性の補償回路 | |
US7315343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7602367B2 (en) | Flat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flat display device | |
CN114647120B (zh) | 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 | |
US7714821B2 (en) | OCB mode LCD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 |
CN113971941A (zh) | 用于主动式矩阵驱动胆固醇液晶显示设备的驱动模块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0433117C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US20080278647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KR100701136B1 (ko) | 표시 패널 구동 장치 및 평면 표시 장치 | |
CN109166502A (zh) | 一种检测方法、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
US7554515B2 (en) | Method of dri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112927660B (zh) | 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 |
CN109872698B (zh) | 公共电极放电电路、源极驱动电路及公共电极放电方法 | |
US7872623B2 (en) | Method of eliminating disclination of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