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1196B - 印刷治具和连线印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治具和连线印刷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61196B CN114261196B CN202111416095.1A CN202111416095A CN114261196B CN 114261196 B CN114261196 B CN 114261196B CN 202111416095 A CN202111416095 A CN 202111416095A CN 114261196 B CN114261196 B CN 1142611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accommodating groove
- face
- deformation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7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治具和连线印刷方法。印刷治具包括治具头和包覆层,治具头包括端面、容纳槽和吸附孔,所述容纳槽分别与所述端面和所述吸附孔连通;包覆层包括变形区,所述变形区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端面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容纳槽在所述变形区上的正投影呈曲面状。印刷治具和连线印刷方法可以提高侧边连线的印刷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治具和连线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玻璃基板的正面线路和背面线路之间通过侧边连线连通。
传统技术中,分别在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印刷连线。
在各个表面上印刷连线的调试时间较长,整体效率较低。因此,如何提高侧边连线的印刷效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治具和连线印刷方法,旨在解决侧边连线的印刷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印刷治具,包括:
治具头,包括端面、容纳槽和吸附孔,所述容纳槽分别与所述端面和所述吸附孔连通;以及
包覆层,包括变形区,所述变形区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端面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容纳槽在所述变形区上的正投影呈曲面状。
上述印刷治具,包括治具头和包覆层。治具头包括端面、容纳槽、吸附孔,容纳槽分别与端面和吸附孔连通,可以通过吸附孔对容纳槽充气或者抽气。包覆层包括变形区,变形区至少部分位于端面远离容纳槽的一侧,容纳槽在变形区上的正投影呈曲面状,这样通过吸附孔对容纳槽充气时,变形区可以沿远离容纳槽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外,方便在包覆层上形成连线层,而通过吸附孔对容纳槽抽气,变形区可以沿靠近容纳槽的方向内凹至容纳槽内,方便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同时与连线层接触,从而将连线层同时转移至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形成侧边连线。与分别在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印刷连线相比,印刷治具与玻璃基板的对位调试从三次减少为一次,大幅降低了整个调试耗费的时间,有效提高了侧面连线的制作效率。而且正面、侧面和背面上的侧边连线一起印刷,不存在错位的情况,可以保证侧边连线的生产良率。
可选地,所述端面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容纳槽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端面与容纳槽的槽底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沿远离容纳槽的方向逐渐减小,促使至少部分位于端面远离容纳槽一侧的变形区沿远离容纳槽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外,有利于在变形区上形成连线层,并且此时变形区与容纳槽相对的区域面积大于容纳槽的开口面积,变形区还可以沿靠近容纳槽的方向内凹至容纳槽内,玻璃基板与连线层接触时,连线层可以同时转移至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形成侧边连线。
可选地,所述端面包括沿远离所述容纳槽的方向外凸的弧面。
在本实施例中,端面包括沿远离容纳槽的方向外凸的弧面,一方面可以实现端面与容纳槽的槽底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沿远离容纳槽的方向逐渐减小,促使至少部分位于端面远离容纳槽一侧的变形区沿远离容纳槽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外。另一方面,端面与侧面的连接处平滑过渡,有利于包覆层自然弯曲,避免弯折对包覆层造成损伤,延长印刷治具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包覆层还包括两个固定区,所述两个固定区与所述变形区的两相对边缘一一连接且固定于所述治具头上。
在本实施例中,包覆层还包括两个固定区,两个固定区与变形区的两相对边缘一一连接且固定于治具头上,可以对变形区的两相对边缘进行固定,使变形区的中间沿远离容纳槽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外,或者沿靠近容纳槽的方向内凹至容纳槽内。
可选地,所述治具头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两个侧面与所述端面的两相对边缘一一连接且与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端面的同一侧;所述两个固定区与所述两个侧面一一对应,所述固定区固定于对应的所述侧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治具头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两个侧面与端面的两相对边缘一一连接且与容纳槽位于端面的同一侧,固定区与两个侧面一一对应,固定区固定于对应的侧面上,这样可以将包覆层固定在治具头上,并且不影响变形区沿远离容纳槽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外,或者沿靠近容纳槽的方向内凹至容纳槽内。
可选地,所述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端面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沿远离端面的方向逐渐增大,两个侧面靠近端面一侧之间的距离小于远离端面一侧的距离,固定在两个侧面上的两个固定区沿靠近变形区的方向靠拢,有利于变形区沿远离容纳槽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外,方便在变形区上形成连线层,并且此时变形区与容纳槽相对的区域面积大于容纳槽的开口面积,变形区还可以沿靠近容纳槽的方向内凹至容纳槽内,玻璃基板与连线层接触时,连线层可以同时转移至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形成侧边连线。
可选地,所述容纳槽包括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侧面连接的端面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包括长度方向与侧面连接的端面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条形槽,与玻璃基板的侧面形状匹配,有利于玻璃基板进入容纳槽内与包覆层充分接触,从而将包覆层上的连线层同时转移至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形成侧边连线。
可选地,所述治具头包括多个吸附孔,多个所述吸附孔沿所述条形槽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吸附孔沿条形槽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分布,有利于将变形区与容纳槽相对的各个部分可以同时吸附到容纳槽内,方便玻璃基板进入容纳槽内与包覆层接触。
可选地,所述包覆层包括沿靠近所述端面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形变层、帘子线层和第二形变层,所述第二形变层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形变层的硬度。
在本实施例中,包覆层包括沿靠近端面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形变层、帘子线层和第二形变层,第二形变层的硬度大于第一形变层的硬度,这样远离端面的第一变形层硬度较小,容易变形,一方面可以在钢板上进行挤压变形,保证将钢板凹槽内的银浆顺利转移至包覆层上形成连线层,另一方面可以包覆层内凹至容纳槽内时,形成同时包覆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形状与玻璃基板接触,将包覆层上的银浆同时转移至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形成侧边连线。而靠近端面的第二形变层硬度较大,具备一定的变形能力和较好的支撑能力,可以在不影响包覆层进行变形的情况下维持包覆层的形态。另外,第一形变层和第二形变层中间设有帘子线层,可以保证包覆层在对容纳槽充气和抽气的过程中能够维持外形轮廓。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连线印刷方法,包括:
提供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治具;
通过所述吸附孔向所述容纳槽中填充介质,使所述包覆层沿远离所述容纳槽的方向外凸至所述容纳槽外;
在所述包覆层上形成连线层;
通过所述吸附孔将所述介质抽离,使所述包覆层沿靠近所述容纳槽的方向内凹至所述容纳槽内;
将待连线体与所述连线层接触,使所述连线层转移至所述待连线体的目标表面和两个待连线表面上,所述目标表面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相对,所述两个待连线表面与所述目标表面的两相对边缘一一连接。
上述连线印刷方法,先通过吸附孔向容纳槽填充介质,使包覆层沿远离容纳槽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外,此时可以在包覆层上形成连线层,再通过吸附孔将介质抽离,使包覆层沿靠近容纳槽方向内凹至容纳槽内,此时将待连线体与连线层接触,即可将连线层转移至待连线体的目标表面和两个待连线表面上,从而将连线层同时转移至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形成侧边连线。与分别在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印刷连线相比,印刷治具与玻璃基板的对位调试从三次减少为一次,大幅降低了整个调试耗费的时间,有效提高了侧面连线的制作效率。而且正面、侧面和背面上的侧边连线一起印刷,不存在错位的情况,可以保证侧边连线的生产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印刷治具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印刷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印刷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印刷头的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印刷头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包覆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连线印刷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印刷治具在充气之后的局部状态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印刷治具上侧边连线的分布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印刷治具在抽气之后的局部状态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印刷治具与玻璃基板接触时的局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玻璃基板,101-正面,102-背面,103-侧面;
210-正面线路,220-背面线路,230-侧边连线;
310-治具头,320-连线层;
10-治具头,11-端面,12-容纳槽,13-吸附孔,14-侧面,15-第一长方体,16-第二长方体;
20-包覆层,21-变形区,22-固定区,23-第一形变层,24-帘子线层,25-第二形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参阅图1,玻璃基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101和背面102、以及连接在正面101和背面102之间的侧面103。正面101上设有正面线路210,背面102上设有背面线路220,通过在侧面103、以及正面101和背面102靠近侧面103的区域形成侧边连线230,可以将正面线路210和背面线路220连通。
参阅图2,相关技术中,印刷治具包括梯台状的治具头310,即横截面为梯形的四棱柱。通过在治具头的端面上形成连线层320,与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中的一个接触,可以将连线层320转移至接触的表面上形成侧边连线。
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侧边连线的分布区域由正面线路和背面线路的分布区域决定,因此将连线层转移至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中任意一个表面上,都需要将印刷治具与玻璃基板进行对位调试。每次调试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整个调试时间很长,大大降低了侧边连线的制作效率。而且正面、侧面和背面上的侧边连线之间还有可能出现错位,大大影响了侧边连线的生产良率。
基于此,本申请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
参阅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印刷治具,印刷治具包括治具头10和包覆层20。
治具头10包括端面11、容纳槽12和吸附孔13。容纳槽12分别与端面11和吸附孔13连通。
包覆层20包括变形区21。变形区21至少部分位于端面11远离容纳槽12的一侧,容纳槽12在变形区21上的正投影呈曲面状。
上述印刷治具,包括治具头10和包覆层20。治具头10包括端面11、容纳槽12、吸附孔13,容纳槽12分别与端面11和吸附孔13连通,可以通过吸附孔13对容纳槽12充气或者抽气。包覆层20包括变形区21,变形区21至少部分位于端面11远离容纳槽12的一侧,容纳槽12在变形区21上的正投影呈曲面状,这样通过吸附孔13对容纳槽12充气时,变形区21可以沿远离容纳槽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外,方便在包覆层上形成连线层,而通过吸附孔13对容纳槽12抽气,变形区21可以沿靠近容纳槽的方向内凹至容纳槽内,方便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同时与连线层接触,从而将连线层同时转移至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形成侧边连线。与分别在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印刷连线相比,印刷治具与玻璃基板的对位调试从三次减少为一次,大幅降低了整个调试耗费的时间,有效提高了侧面连线的制作效率。而且正面、侧面和背面上的侧边连线一起印刷,不存在错位的情况,可以保证侧边连线的生产良率。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覆层20还包括两个固定区22,两个固定区22与变形区21的两相对边缘一一连接且固定于治具头10上。
在本实施例中,包覆层20还包括两个固定区22,两个固定区22与变形区21的两相对边缘一一连接且固定于治具头10上,可以对变形区21的两相对边缘进行固定,使变形区21的中间沿远离容纳槽12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12外,或者沿靠近容纳槽12的方向内凹至容纳槽12内。
如图3所示,可选地,治具头1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14,两个侧面14与端面11的两相对边缘一一连接且与容纳槽12位于端面11的同一侧。固定区22与两个侧面14一一对应,固定区22固定于对应的侧面14上。
在本实施例中,治具头1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14,两个侧面14与端面11的两相对边缘一一连接且与容纳槽12位于端面11的同一侧,固定区22与两个侧面14一一对应,固定区22固定于对应的侧面14上,这样可以将包覆层20固定在治具头10上,并且不影响变形区21沿远离容纳槽12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12外,或者沿靠近容纳槽12的方向内凹至容纳槽12内。
如图3所示,具体地,治具头10还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长方体15和第二长方体16,第二长方体16垂直于远离端面11的方向的截面面积与第一长方体15垂直于远离端面11的方向的截面面积不同,第一长方体15远离第二长方体16的一端与两个侧面14远离端面11的边缘连接。
第一长方体15垂直于远离端面11的方向的截面长度与两个侧面14之间的距离匹配,利用第一长方体15对端面11和两个侧面14限定的结构提供支撑。第二长方体16垂直于远离端面11的方向的截面大小与印刷设备固定治具头10的开口大小匹配,通过第二长方体16将治具头10安装在印刷设备上。
如图3所示,示例性地,第二长方体16垂直于远离端面11的方向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长方体15垂直于远离端面11的方向的截面面积。
具体地,治具头10采用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和合金材料的刚性较好,有利于治具头10在充气和抽气的过程中不变形。
示例性地,治具头10采用Al6061、Al6063、45#钢、304、316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如图3所示,具体地,吸附孔13沿远离端面11的方向贯穿治具头10,即吸附孔13自容纳槽12沿远离端面11的方向延伸至第二长方体16远离第一长方体15的一端,方便将吸附孔13与真空设备连通。
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端面11与容纳槽12的槽底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H沿远离容纳槽12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端面11与容纳槽12的槽底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H沿远离容纳槽12的方向逐渐减小,促使至少部分位于端面11远离容纳槽12一侧的变形区21沿远离容纳槽12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12外,有利于在变形区21上形成连线层,并且此时变形区21与容纳槽12相对的区域面积大于容纳槽12的开口面积,变形区21还可以沿靠近容纳槽12的方向内凹至容纳槽12内,玻璃基板与连线层接触时,连线层可以同时转移至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形成侧边连线。
如图4所示,具体地,端面11包括沿远离容纳槽12的方向外凸的弧面。
在本实施例中,端面11包括沿远离容纳槽12的方向外凸的弧面,一方面可以实现端面11与容纳槽12的槽底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H沿远离容纳槽12的方向逐渐减小,促使至少部分位于端面11远离容纳槽12一侧的变形区21沿远离容纳槽12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12外。另一方面,端面11与侧面14的连接处平滑过渡,有利于包覆层20自然弯曲,避免弯折对包覆层20造成损伤,延长印刷治具的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示例性地,弧面的半径R为10mm~15mm。
在本实施例中,弧面的半径R为10mm~15mm时弧面的曲率使得包覆层20的弯曲程度较佳,在有效避免损伤包覆层20的情况下,促使至少部分位于端面11远离容纳槽12一侧的变形区21沿远离容纳槽12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12外。
如图4所示,示例性地,弧面的圆心角α为105°~120°。
弧面的圆心角α为105°~120°,有利于在包覆层20上形成需要长度的连线层。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侧面14之间的距离W沿远离端面11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侧面14之间的距离W沿远离端面11的方向逐渐增大,两个侧面14靠近端面11一侧之间的距离小于远离端面11一侧的距离,固定在两个侧面14上的两个固定区22沿靠近变形区21的方向靠拢,有利于变形区21沿远离容纳槽12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12外,方便在变形区21上形成连线层,并且此时变形区21与容纳槽12相对的区域面积大于容纳槽12的开口面积,变形区21还可以沿靠近容纳槽12的方向内凹至容纳槽12内,玻璃基板与连线层接触时,连线层可以同时转移至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形成侧边连线。
如图4所示,示例性地,两个侧面14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β为60°~75°。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侧面14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75°时的倾斜程度使得包覆层20的弯曲程度较佳,在有效避免损伤包覆层20的情况下,促使至少部分位于端面11远离容纳槽12一侧的变形区21沿远离容纳槽12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12外。
如图4所示,示例性地,两个侧面14沿远离端面11方向的长度L大于弧面的半径R,如20mm~30mm,有利于将固定区22牢牢固定在对应的侧面14上。
在实际应用中,两个侧面14垂直于远离端面11方向的长度由玻璃基板的侧面长度决定。
具体地,固定区22与侧面14之间通过胶体连接。
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12包括条形槽,条形槽的长度方向与侧面14连接的端面11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12包括长度方向与侧面14连接的端面11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条形槽,与玻璃基板的侧面形状匹配,有利于玻璃基板进入容纳槽12内与包覆层20充分接触,从而将包覆层20上的连线层同时转移至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形成侧边连线。
在实际应用中,条形槽的长度由玻璃基板侧面的长度决定,条形槽的宽度由玻璃基板的宽度和包覆层20的厚度决定,条形槽的深度由玻璃基板的正面线路和背面线路与侧面之间的距离决定。
如图5所示,可选地,治具头包括多个吸附孔13,多个吸附孔13沿条形槽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吸附孔13沿条形槽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分布,有利于将变形区21与容纳槽12相对的各个部分可以同时吸附到容纳槽12内,方便玻璃基板进入容纳槽12内与包覆层20接触。
如图5所示,示例性地,多个吸附孔13均匀分布在条形槽的槽底上。
多个吸附孔13均匀分布在条形槽的槽底上,确保变形区21与容纳槽12相对的各个部分可以同时吸附到容纳槽12内。
在实际应用中,条形槽为非通槽,即端面11在条形槽沿垂直于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相对边缘设有阻挡结构,如凸台,以与包覆层20配合将容纳槽12密封。另外,包覆层20在端面11上的正投影与阻挡结构相接但不重合,在保证容纳槽12密封性的情况下,避免影响包覆层20进行形变。
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覆层20包括沿靠近端面11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形变层23、帘子线层24和第二形变层25,第二形变层25的硬度小于第一形变层23的硬度。
其中,第一形变层23和第二形变层25均为采用可变形材料制成的层叠结构,帘子线层24是一种类似汽车轮胎中的网线结构层。
在实际应用中,钢板具有彼此间隔分布的多个凹槽,凹槽内填充银浆,相邻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条侧面连线之间的距离一致。先通过治具头10将包覆层20压在钢板上,凹槽内的银浆转印至包覆层20上形成连线层。再将玻璃基板与包覆层20接触,将连线层转移至玻璃基板上形成侧边连线,完成印刷。由于银浆位于钢板的凹槽内,因此将包覆层20压在钢板上时需要具有一定的变形,以便将凹槽内的银浆转移至包覆层20上。
在本实施例中,包覆层20包括沿靠近端面11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形变层23、帘子线层24和第二形变层25,第二形变层25的硬度大于第一形变层23的硬度,这样远离端面11的第一变形层23硬度较小,容易变形,一方面可以在钢板上进行挤压变形,保证将钢板凹槽内的银浆顺利转移至包覆层20上形成连线层,另一方面可以包覆层20内凹至容纳槽12内时,形成同时包覆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形状与玻璃基板接触,将包覆层20上的银浆同时转移至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形成侧边连线。而靠近端面11的第二形变层25硬度较大,具备一定的变形能力和较好的支撑能力,可以在不影响包覆层20进行变形的情况下维持包覆层20的形态。另外,第一形变层23和第二形变层25中间设有帘子线层24,可以保证包覆层20在对容纳槽12充气和抽气的过程中能够维持外形轮廓。
具体地,第一形变层23采用40°~50°硬度的橡胶制成,帘子线层24采用聚酰胺帘子线制成,第二形变层25采用50°~60°硬度的橡胶制成。
示例性地,第一形变层23的厚度为0.7mm~1.4mm,整体触感较软,可有效保证压在钢板时进行挤压变形,钢板凹槽内的银浆可以转移至包覆层20上形成连线层。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参阅图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连线印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提供一印刷治具。
其中,印刷治具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治具。
具体地,印刷治具包括治具头和包覆层。治具头包括端面、容纳槽和吸附孔。容纳槽分别与端面和吸附孔连通。包覆层包括变形区,变形区至少部分位于端面远离容纳槽的一侧,容纳槽在变形区上的正投影呈曲面状。
步骤S702,通过吸附孔向容纳槽中填充介质,使包覆层沿远离容纳槽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外。
如图8所示,容纳槽12内充满气体等介质之后,包覆层20外凸至容纳槽12外。
具体地,真空设备与吸附孔连通,通过吸附孔对容纳槽充气,即可使包覆层沿远离容纳槽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外。
步骤S703,在包覆层上形成连线层。
如图9所示,包覆层20上形成彼此间隔分布的多条侧边连线。
具体地,通过治具头将包覆层压在钢板上,钢板上设有彼此间隔分布的多个条形凹槽,每个条形凹槽内填满银浆,银浆与包覆层接触实现转印,在包覆层上形成连线层。
步骤S704,通过吸附孔将介质抽离,使包覆层沿靠近容纳槽的方向内凹至容纳槽内。
如图10所示,容纳槽12内的气体等介质抽空之后,包覆层20内凹至容纳槽12内。
具体地,真空设备与吸附孔连通,通过吸附孔对容纳槽抽气,即可使包覆层沿靠近容纳槽的方向内凹至容纳槽内。
步骤S705,将待连线体与连线层接触,使连线层转移至待连线体的目标表面和两个待连线表面上。
其中,待连线体的目标表面与容纳槽的槽底相对,两个待连线表面与目标表面的两相对边缘一一连接。
示例性地,待连线体为玻璃基板,目标表面为玻璃基板的侧面,两个待连线表面为玻璃基板的正面和背面。如图11所示,玻璃基板100的正面、侧面和背面同时与包覆层20接触,进行连线层的转印。
具体地,将待连线体的目标表面朝向容纳槽的槽底压在包覆层上,待连线体的目标表面和两个待连线表面同时与连线层接触,使连线层转移至待连线体的目标表面和两个待连线表面上。
上述连线印刷方法,先通过吸附孔向容纳槽填充介质,使包覆层沿远离容纳槽的方向外凸至容纳槽外,此时可以在包覆层上形成连线层,再通过吸附孔将介质抽离,使包覆层沿靠近容纳槽方向内凹至容纳槽内,此时将待连线体与连线层接触,即可将连线层转移至待连线体的目标表面和两个待连线表面上,从而将连线层同时转移至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形成侧边连线。与分别在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印刷连线相比,印刷治具与玻璃基板的对位调试从三次减少为一次,大幅降低了整个调试耗费的时间,有效提高了侧面连线的制作效率。而且正面、侧面和背面上的侧边连线一起印刷,不存在错位的情况,可以保证侧边连线的生产良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印刷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治具头(10),包括端面(11)、容纳槽(12)和吸附孔(13),所述容纳槽(12)分别与所述端面(11)和所述吸附孔(13)连通;以及
包覆层(20),包括变形区(21),所述变形区(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端面(11)远离所述容纳槽(12)的一侧,所述容纳槽(12)在所述变形区(21)上的正投影呈曲面状;
在所述包覆层(20)上形成连线层;通过所述吸附孔(13)对所述容纳槽(12)抽气,所述变形区(21)沿靠近所述容纳槽(12)的方向内凹至所述容纳槽(12)内;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同时与所述连线层接触,将所述连线层同时转移至所述玻璃基板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上形成侧边连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11)与所述容纳槽(12)的槽底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容纳槽(12)的方向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11)包括沿远离所述容纳槽(12)的方向外凸的弧面。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20)还包括两个固定区(22),所述两个固定区(22)与所述变形区(21)的两相对边缘一一连接且固定于所述治具头(10)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头(1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14),所述两个侧面(14)与所述端面(11)的两相对边缘一一连接且与所述容纳槽(12)位于所述端面(11)的同一侧;所述两个固定区(22)与所述两个侧面(14)一一对应,所述固定区(22)固定于对应的所述侧面(14)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面(14)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端面(11)的方向逐渐增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2)包括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侧面(14)连接的端面(11)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头包括多个吸附孔(13),多个所述吸附孔(13)沿所述条形槽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分布。
9.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20)包括沿靠近所述端面(11)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形变层(23)、帘子线层(24)和第二形变层(25),所述第二形变层(25)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形变层(23)的硬度。
10.一种连线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治具;
通过所述吸附孔向所述容纳槽中填充介质,使所述包覆层沿远离所述容纳槽的方向外凸至所述容纳槽外;
在所述包覆层上形成连线层;
通过所述吸附孔将所述介质抽离,使所述包覆层沿靠近所述容纳槽的方向内凹至所述容纳槽内;
将待连线体与所述连线层接触,使所述连线层转移至所述待连线体的目标表面和两个待连线表面上,所述目标表面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相对,所述两个待连线表面与所述目标表面的两相对边缘一一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16095.1A CN114261196B (zh) | 2021-11-25 | 2021-11-25 | 印刷治具和连线印刷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16095.1A CN114261196B (zh) | 2021-11-25 | 2021-11-25 | 印刷治具和连线印刷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61196A CN114261196A (zh) | 2022-04-01 |
CN114261196B true CN114261196B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0825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16095.1A Active CN114261196B (zh) | 2021-11-25 | 2021-11-25 | 印刷治具和连线印刷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61196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38159A (zh) * | 2004-03-04 | 2007-03-28 | 埃克阿泰克有限责任公司 | 在膜图像转印法中将膜图像转移到制品上的方法 |
CN101641219A (zh) * | 2007-04-05 | 2010-02-03 | E.I.内穆尔杜邦公司 | 使用掩模材料在基底上形成功能性材料的图案的方法 |
CN209242939U (zh) * | 2018-12-18 | 2019-08-13 | 深圳市三鑫精美特玻璃有限公司 | 一种镀膜玻璃无夹印夹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83162A (ja) * | 1995-01-04 | 1996-07-16 | Gifu Plast Ind Co Ltd | 転写印刷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CN1950758A (zh) * | 2004-05-07 | 2007-04-18 | 白昼国际有限公司 | 电子照相印刷中使用的中间转印敷层 |
CN100559271C (zh) * | 2005-05-03 | 2009-11-11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将图案从印模转印到基体的方法和装置 |
CN100508121C (zh) * | 2005-08-02 | 2009-07-01 | Lg化学株式会社 | 用于涂层图形化的方法 |
JP2007286301A (ja) * | 2006-04-17 | 2007-11-01 | Kyocera Mita Corp | 転写ローラ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717595B2 (ja) * | 2011-03-29 | 2015-05-13 |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曲面印刷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
JP5784547B2 (ja) * | 2012-06-05 | 2015-09-24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転写成形体 |
JP2017144676A (ja) * | 2016-02-19 | 2017-08-24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転写印刷方法 |
US10800197B2 (en) * | 2016-05-17 | 2020-10-13 | Shuhou Co., Ltd. | Printing blanket |
EP3564042A3 (en) * | 2018-05-01 | 2020-01-22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Methods for applying a reflective material onto articles, and articles with reflective material thereon |
CN111958523B (zh) * | 2020-09-04 | 2024-09-20 | 深圳市拓野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pcu组装成品密封圈吸盘治具及装配方法 |
CN112519396A (zh) * | 2020-12-01 | 2021-03-19 | 泰州光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真空负压3d曲面uv纹理转印设备及其转印方法 |
CN113601967B (zh) * | 2021-08-05 | 2023-06-27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油墨印刷治具及装置 |
-
2021
- 2021-11-25 CN CN202111416095.1A patent/CN1142611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38159A (zh) * | 2004-03-04 | 2007-03-28 | 埃克阿泰克有限责任公司 | 在膜图像转印法中将膜图像转移到制品上的方法 |
CN101641219A (zh) * | 2007-04-05 | 2010-02-03 | E.I.内穆尔杜邦公司 | 使用掩模材料在基底上形成功能性材料的图案的方法 |
CN209242939U (zh) * | 2018-12-18 | 2019-08-13 | 深圳市三鑫精美特玻璃有限公司 | 一种镀膜玻璃无夹印夹具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SMT制造中印刷站点的质量缺陷与改进;陈辉;祝永新;;河南科技(第18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61196A (zh) | 2022-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15465B (zh) |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 |
CN103241112B (zh) | 具有电力或混合驱动装置的机动车的蓄能器箱 | |
CA2360231A1 (en) | Air mattress | |
CN114261196B (zh) | 印刷治具和连线印刷方法 | |
US20230098363A1 (en) | Bendable television | |
CN201112371Y (zh) | 夹持装置 | |
CN214476069U (zh) | 屏幕组件贴合用的弹性垫及弯曲屏贴合工装 | |
CN209794815U (zh) | 一种屏幕组件贴合用弹性pad及贴合工装 | |
CN217720625U (zh) | 一种线缆夹持装置 | |
CN113002852B (zh) | 软包电池贴膜机构及装置与贴膜方法 | |
CN212603912U (zh) | 一种方形内壁贴膜构造 | |
CN110341202B (zh) | 一种有源器件管壳的批量固定装置 | |
CN215046924U (zh) | 一种中空玻璃输送设备 | |
CN212461642U (zh) | 一种用于引线框架吸取的工装 | |
CN218574137U (zh) | 一种点胶机治具 | |
CN111463164A (zh) | 一种芯片加工用刻蚀设备 | |
CN213598342U (zh) | 一种屏幕组件贴合用弹性装置及贴合工装 | |
CN217056456U (zh) | 一种烟冷撬块式螺杆压缩机组单向阀密封件 | |
CN220938260U (zh) | 一种支撑气囊以及牵引枕 | |
CN214897661U (zh) | 一种柔性导电板 | |
CN222126767U (zh) | 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6781156U (zh) | 发动机曲轴夹具的夹爪结构及发动机曲轴夹具 | |
CN105775461B (zh) | 一种箱体侧板 | |
CN219322686U (zh) | 一种吸嘴 | |
CN219075721U (zh) | 一种气动夹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402760 No.69, Wushan Road, Biquan street,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Kangji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02760 No.69, Wushan Road, Biquan street,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