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6032B - 反射器 - Google Patents
反射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26032B CN113826032B CN202180003369.6A CN202180003369A CN113826032B CN 113826032 B CN113826032 B CN 113826032B CN 202180003369 A CN202180003369 A CN 202180003369A CN 113826032 B CN113826032 B CN 1138260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lector
- section
- angle
- incident
- resp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2—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 G02B5/124—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plural reflecting elements forming part of a unitary plate or shee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6—Reflex reflectors including curved refracting surfac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6—Reflex reflectors including curved refracting surface
- G02B5/13—Reflex reflectors including curved refracting surface plural curved refracting elements forming part of a unitary bod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反射镜,其使光线向相对于入射方向成规定角度的方向反射,能够根据该规定角度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反射器包括多个反射器单元。各个反射器单元在棱柱或圆柱的一端具备逆反射结构,该逆反射结构构成为将从该棱柱或该圆柱的另一端入射的光线向入射方向反射,在该反射器单元的包含该棱柱或该圆柱的中心轴的截面即基准截面中,被确定为该逆反射结构的形状关于该中心轴而线对称,该另一端的入射面的形状在该反射器单元内关于该中心轴而线对称,且具有相对于与该中心轴垂直的方向倾斜的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逆反射结构的反射器。
背景技术
逆反射结构是使入射的光向入射方向反射的结构。逆反射结构的一个例子是角隅棱镜(Corner cube)。角隅棱镜构成为三个平面相互正交而形成立方体的顶点,该三个平面将入射的光线向入射方向反射。通过组合多个角隅棱镜来形成反射器。
然而,根据反射器的用途,存在使入射的光线不是向入射方向而是向相对于入射方向为规定角度的方向反射的需求。为了应对这样的需求,开发了例如调整角隅棱镜的三个平面的角度而使入射的光向相对于入射方向为规定角度的方向反射的反射器(例如,专利文献1)。
具有多个角隅棱镜的反射器使用模具通过注塑成型来制造。反射器的模具是将多个柱状的销组合而构成的。在各个销的前端具备与上述三个平面中的两个平面对应的面,形成具备多个角隅棱镜的反射器的模具,所述多个角隅棱镜通过组合的多个销的前端无间隙地配置。
在根据相对于入射光线的规定角度来调整角隅棱镜的三个平面的角度的情况下,需要针对上述的每个规定角度设计并制造销的形状。为了按照与用途相应的每个规定角度设计并制造销的形状,要花费工夫和成本。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开发出一种反射器,该反射器使光线向相对于入射方向成规定角度的方向反射,能够根据该规定角度简单且低成本地进行制造。
因此,存在对于如下反射器的需求,该反射器对于使光线向相对于入射方向成规定角度的方向反射,且能够根据该规定角度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10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反射镜,其使光线向相对于入射方向成规定角度的方向反射,能够根据该规定角度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反射器是包括多个反射器单元的反射器。各个反射器单元在棱柱或圆柱的一端具备逆反射结构,该逆反射结构构成为将从该棱柱或该圆柱的另一端入射的光线向入射方向反射,在该反射器单元的包含该棱柱或该圆柱的中心轴的截面即基准截面中,被确定为该逆反射结构的形状关于该中心轴而线对称,该另一端的入射面的形状在该反射器单元内关于该中心轴而线对称,且具有相对于与该中心轴垂直的方向倾斜的部分。
在本发明的反射器中,能够使用相同形状的逆反射结构,通过仅改变入射面的形状来改变反射光线的方向。因此,本发明的反射器能够根据与用途对应的规定角度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
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反射器的各个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中,当设该入射面上的第1点处的该入射面相对于与该中心轴垂直的方向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为θ时,以线对称的关系与第1点对应的第2点处的该入射面相对于与该中心轴垂直的方向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为θ,各个反射器单元构成为将入射到该棱柱或该圆柱的光线向相对于该中心轴倾斜了与角度θ对应的角度的方向反射。
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反射器中,该多个反射器单元中的至少一部分以各自的基准截面相互一致或平行的方式组合,该入射面构成为在该至少一部分反射器单元中的任意的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及与其平行的截面中具有相同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反射器中,各个反射器单元在具有正六边形的截面的棱柱的一端具备角隅棱镜作为逆反射结构,各个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被确定为与该正六边形的相对的两边正交。
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反射镜中,各个反射器单元在圆柱的一端具备球透镜作为逆反射机构。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反射镜中,各个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中的入射面的形状是关于该中心轴而线对称的线段的组合。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器,能够生成相对于该中心轴倾斜规定角度的反射光线。该规定角度由入射光线的入射点的线段相对于中心轴的倾斜度决定。
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反射镜中,各个反射镜单元的基准截面中的入射面的形状是关于该中心轴而线对称的曲线,即各个反射镜单元的基准截面中的入射面的形状是关于该中心轴而线对称的曲线。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器,能够生成由该曲线确定的规定角度范围的反射光线。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反射器包括形状不同的多种入射面。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器,能够生成相对于该中心轴的方向的各种角度的反射光线。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反射器的俯视图、A-A剖面图及B-B剖面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反射器单元的逆反射结构的角隅棱镜的透视图。
图3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反射器单元的逆反射结构的角隅棱镜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从反射器单元射出的光线相对于与基准轴平行的方向的角度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反射器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2的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3的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的图。
图11是表示与反射器的基准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在包含反射器的中心轴的基准截面(作为一例,图1的B-B截面)中与平行于基准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和反射光线的光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没有扩散结构而入射面为平面的情况下的反射光的光度分布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情况下的反射光的光度分布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3的情况下的反射光的光度分布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的反射器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4的具备两种扩散结构的多个反射器单元的共同的基准截面的图。
图17是表示与反射器的基准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在基准截面中与平行于基准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和反射光线的光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4的情况下的反射光的光度分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反射器的俯视图、A-A剖面图及B-B剖面图。反射器具有将在该俯视图中以正六边形表示的形状的反射器单元无间隙地组合而成的形状。反射器单元是具有逆反射功能的反射器的构成单元,反射器形成为反射器单元的集合。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反射器单元的逆反射结构的角隅棱镜的透视图。
图3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反射器单元的逆反射结构的角隅棱镜的俯视图。
反射器单元的角隅棱镜构成为,在截面为正六边形的棱柱中,分别横穿三组相邻的两侧面的三个平面相互正交而形成立方体的顶点,该三个平面构成为将入射到该棱柱的光线向入射方向反射。在图2及图3中,用S1、S2及S3表示上述三个平面。入射到上述三个平面中的任一个平面的光线被其他两个平面反射后,向入射方向反射。将通过上述顶点的该棱柱的中心轴称为基准轴。在图2中用Ax表示基准轴。角隅棱镜的形状关于基准轴Ax呈120度对称。在图2中,与平行于基准轴的方向的入射光同样地示出平行于基准轴的方向的反射光。
将包含上述基准轴且与正六边形的相对的两边正交的截面称为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在图3中,用虚线表示基准截面。图1中的B-B截面是关联的多个反射器单元的共同的基准截面。图3中用Pr表示正六边形的相对的两边间的距离。
如图1所示,多个反射器单元以在与基准轴垂直的截面中不存在各个反射器单元的正六边形之间的间隙的方式配置。此时,多个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一致或相互平行。图1中的B-B截面表示基准截面之一。
图4和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的图。
在基准截面中,关于基准轴Ax与角隅棱镜的顶点相反的一侧的入射面的形状构成为,在反射器单元内关于基准轴Ax线对称,若设入射面上的第1点处的入射面相对于与基准轴Ax垂直的方向的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θ,则以线对称的关系与第1点对应的第2点处的入射面相对于与基准轴Ax垂直的方向的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θ。在此,逆时针的角度~θ表示顺时针的角度θ。反射器的入射面的形状在与任一个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平行的截面中相同,构成为关于基准轴线对称。另外,反射器单元的角隅棱镜的形状在与基准截面平行的截面中关于基准轴线对称。
在图4中,用A1表示与基准轴Ax平行的方向的入射光线。光线A1入射的面相对于与基准轴Ax垂直的方向的逆时针的角度为θ。因此,入射光线在反射器单元内不与基准轴Ax平行,相对于与基准轴Ax平行的方向具有由θ以及反射器单元的材料的折射率决定的第1规定角度。在图4中,用A1’表示在反射器单元内从入射面朝逆反射结构的光线。如上所述,被逆反射结构反射的光线与光线A1’平行。在图4中,用B1’表示该光线。如后所述,θ是非常小的角度,因此光线B1’与入射面的交点是关于基准轴Ax而与光线A1和入射面的交点大致对称的点。因此,光线B1’入射的面相对于与基准轴Ax垂直的方向的逆时针的角度为-θ,顺时针的角度为θ。结果,从入射面射出的光线B1相对于与基准轴Ax平行的方向具有第2规定角度。
在图5中,用A2表示与基准轴Ax平行的方向的入射光线。光线A2入射的面相对于与基准轴Ax垂直的方向的逆时针的角度为-θ,顺时针的角度为θ。因此,入射光线在反射器单元内不与基准轴Ax平行,相对于与基准轴Ax平行的方向具有由θ以及反射器单元的材料的折射率决定的第3规定角度。在图5中,用A2’表示在反射器单元内从入射面朝向逆反射结构的光线。如上所述,被逆反射结构反射的光线与光线A2’平行。在图5中,用B2’表示该光线。如后所述,θ是非常小的角度,因此光线B2’与入射面的交点是关于基准轴Ax而与光线A2和入射面的交点大致对称的点。因此,光线B2’入射的面相对于与基准轴Ax垂直的方向的逆时针的角度为θ。结果,从入射面射出的光线B2相对于与基准轴Ax平行的方向具有第4规定角度。
图6是用于说明从反射器单元射出的光线相对于与基准轴平行的方向的角度(上述的第2以及第4角度)的图。图6是表示基准截面的图。图6中的角度用正值表示锐角,不使用负的符号。
在图6中,入射到反射器单元的光线由A表示,光线A入射的面由SA表示,光线A的入射点处的面SA的法线由N1表示,并且反射器单元中的入射光线由A’表示。光线A与基准轴平行。如果将面SA相对于与基准轴垂直的方向的角度设为θ,则光线A的入射角为θ。若将反射器单元的材料的折射率设为n,则θ非常小,因此光线A’的折射角为
θ/n。
因此,光线A’与基准轴的方向(V1)所成的角度为
(1-1/n)·θ。
在图6中,用B’表示光线A’被逆反射结构反射后的光线,用SB表示光线B’入射的面,用N2表示光线B’的入射点处的面SB的法线,用B表示通过面SB后从反射器单元射出的光线。面SB相对于与基准轴垂直的方向的角度为θ。但是,面SB相对于与基准轴垂直的方向朝面SA的相反的方向倾斜。光线B’与光线A’平行,因此光线B’与基准轴的方向(V2)所成的角度为
(1-1/n)·θ。
因此,光线B’与N2所成的角度为
(2-1/n)·θ。
由于θ非常小,因此光线B的折射角为
(2·n-1)·θ。
因此,光线B与基准轴的方向(V2)所成的角度为
2·(n-1)·θ。
结果,入射到反射器单元的基准轴的方向的(V1)的光线A作为光线B朝相对于基准轴的方向的(V2)倾斜了
Φ=2·(n-1)·θ
的方向射出(反射)。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反射器的图。如图7所示,向入射面入射的基准轴Ax的方向的入射光被逆反射结构反射后,作为相对于基准轴Ax的方向倾斜了上述角度后的反射光射出。如上所述,例如如图1所示的B-B截面那样,在与各个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一致或平行的截面中,入射面的形状相同。在图7以及以下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将入射面相对于与基准轴垂直的方向的倾斜角度θ比实际放大地描绘。实际上,如图1所示,难以用肉眼识别入射面的形状。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的反射镜的尺寸、具体是图1的俯视图的纵向长度和横向长度分别为27毫米和81毫米。
实施例1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的图。
在基准截面中,入射面的形状关于基准轴Ax线对称。将图3中的正六边形的相对的两边间的距离Pr称为反射器单元的长度。在基准截面中,入射面是将相对于与基准轴Ax垂直的方向的逆时针的倾斜角度为θ的线段和顺时针的倾斜角度为θ的线段组合而成的三角波形状。所有线段、即三角形的边的长度相等,线段的沿反射器单元的长度方向上的成分的大小为Ps/2。三角波的高度(基准轴Ax方向的长度)为h。
也将入射面的形状称为扩散结构。扩散结构也能够视为周期Ps的周期性的结构。
表1表示实施例1的反射器单元的数值数据。
[表1]
反射器单元的长度Pr | 4mm |
扩散结构的形状 | 三角波形状 |
扩散结构(三角波)的周期Ps | 2mm |
扩散结构(三角波)的深度h | 3.56μm |
入射面的倾斜角度θ | 0.204度 |
反射器单元的材料 | 丙烯酸 |
材料的折射率n | 1.5 |
反射光线相对于基准轴方向的角度Φ | 0.204度 |
反射光线相对于基准轴方向的角度如上述那样由下式表示。
Φ=2·(n-1)·θ
通常,优选反射器单元的长度Pr为0.5-10毫米,入射面相对于与基准轴Ax垂直的方向的倾斜角度θ为2度以下。
使用图4和图5说明的那样,在入射到θ为逆时针测量的角度(锐角)为θ的倾斜角度的面的光线的情况下,反射光线相对于基准轴方向的角度Φ成为逆时针测量的角度(锐角),在入射到θ为顺时针测量的角度(锐角)为θ的倾斜角度的面的光线的情况下,反射光线相对于基准轴方向的角度Φ成为顺时针测量的角度(锐角)。因此,生成两个方向的反射光线。
实施例2
图9是表示实施例2的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的图。
在基准截面中,入射面的形状关于基准轴Ax线对称。将图3中的正六边形的相对的两边间的距离Pr称为反射器单元的长度。在基准截面中,入射面是将相对于与基准轴Ax垂直的方向的逆时针的倾斜角度为θ或-θ的线段组合而成的三角波形状。所有线段、即三角形的边的长度相等,线段的沿反射器单元的长度方向上的成分的大小为Ps/2。三角波的高度(基准轴Ax方向的长度)为h。
也将入射面的形状称为扩散结构。扩散结构也能够视为周期Ps的周期性的结构。
表2表示实施例2的反射器单元的数值数据。
[表2]
反射器单元的长度Pr | 4mm |
扩散结构的形状 | 三角波形状 |
扩散结构(三角波)的周期Ps | 2mm |
扩散结构(三角波)的高度h | 3.56μm |
入射面的倾斜角度θ | 0.204度 |
反射器单元的材料 | 丙烯酸 |
材料的折射率n | 1.5 |
反射光线相对于基准轴方向的角度 | 0.204度 |
反射光线相对于基准轴方向的角度如上述那样由下式表示。
Φ=2·(n-1)·θ
如使用图4和图5说明的那样,在入射到θ为逆时针测量的角度(锐角)为θ的倾斜角度的面的光线的情况下,反射光线相对于基准轴方向的角度Φ成为逆时针测量的角度(锐角),在入射到θ为顺时针测量的角度(锐角)为θ的倾斜角度的面的光线的情况下,反射光线相对于基准轴方向的角度Φ成为顺时针测量的角度(锐角)。因此,生成两个方向的反射光线。
实施例3
图10是表示实施例3的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的图。
在基准截面中,入射面的形状关于基准轴Ax线对称。将图3中的正六边形的相对的两边间的距离Pr称为反射器单元的长度。在基准截面中,入射面为正弦波形状。正弦波的周期为Ps。
也将入射面的形状称为扩散结构。扩散结构也能够视为周期为Ps的周期性的结构。
表3表示实施例3的反射器单元的数值数据。
[表3]
反射器单元的长度Pr | 4mm |
扩散结构的形状 | 正弦波形状 |
扩散结构(正弦波)的周期Ps | 2mm |
扩散结构(正弦波)的振幅的2倍值h | 1.78μm |
入射面的倾斜角度θ的最大值 | 0.204度 |
反射器单元的材料 | 丙烯酸 |
材料的折射率n | 1.5 |
实施例1-3的反射器的性能
图11是表示与反射器的基准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在包含反射器的中心轴的基准截面(作为一例,图1的B-B截面)中与平行于基准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和反射光线的光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1的横轴表示与基准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在上述基准截面中与基准轴所成的角度。角度的单位为度。正值表示逆时针的角度,负值表示顺时针的角度。图11的纵轴表示光度。光度的单位为坎德拉(candela)。在所有的实施例中,反射器的反射光的光度是使反射器的面的照度为18.5勒克斯那样的光束入射到反射器的情况下的光度。图11的实线表示没有扩散结构而入射面为平面的情况。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大致与基准轴平行的方向。图11的虚线表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情况。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平行于基准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大致为-0.2度和+0.2度。图11的点划线表示实施例3的情况。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平行于基准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大致分布在-0.25度至+0.25度的范围内。
图12是表示没有扩散结构而入射面为平面的情况下的反射光的光度分布的图。光度(luminous intensity)的单位为坎德拉。图12的横轴表示在包含反射器的中心轴且与基准截面垂直的截面(作为一例,图1的A-A截面)中与基准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和与基准轴平行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图12的纵轴表示在包含反射器的中心轴的基准截面(作为一例,图1的B-B截面)中与基准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和与基准轴平行的方向所成的角度。角度的单位为度。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情况下的反射光的光度分布的图。光度(luminous intensity)的单位为坎德拉。图13的横轴表示在包含反射器的中心轴且与基准截面垂直的截面(作为一例,图1的A-A截面)中与基准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和与基准轴平行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图13的纵轴表示在包含反射器的中心轴的基准截面(作为一例,图1的B-B截面)中与基准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和与基准轴平行的方向所成的角度。角度的单位为度。
图14是表示实施例3的情况下的反射光的光度分布的图。光度(luminousintensity)的单位为坎德拉。图14的横轴表示在包含反射器的中心轴且与基准截面垂直的截面(作为一例,图1的A-A截面)中与基准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和与基准轴平行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图14的纵轴表示在包含反射器的中心轴的基准截面(作为一例,图1的B-B截面)中与基准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和与基准轴平行的方向所成的角度。角度的单位为度。
实施例4
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的反射器的图。实施例4的反射器具有反射光线相对于基准轴方向的角度为±0.2度的扩散结构1和上述角度为±1.5度的扩散结构2两种扩散结构。
图16是表示实施例4的具备两种扩散结构的多个反射器单元的共同的基准截面的图。在图16中,仅有具有由点划线表示的基准轴的反射器单元具有扩散结构2,其他的反射器单元具有扩散结构1。
在上述基准截面中,每个反射器单元的入射面的形状关于各个基准轴线对称。将图3中的正六边形的相对的两边间的距离Pr称为反射器单元的长度。在上述的基准截面中,入射面是将相对于与基准轴Ax垂直的方向的逆时针的倾斜角度为θ1或θ2的线段和顺时针的倾斜角度为θ1或θ2的线段组合而成的三角波形状。线段的沿反射器单元的长度方向上的成分的大小为Ps/2。三角波的高度(基准轴Ax方向的长度)为h1或h2。
表4表示实施例4的反射器单元的数值数据。
[表4]
反射光线相对于基准轴方向的角度如上述那样由下式表示。
Φ=2·(n-1)·θ
如使用图4和图5说明的那样,在入射到θ为逆时针测量的角度(锐角)为θ的倾斜角度的面的光线的情况下,反射光线相对于基准轴方向的角度Φ成为逆时针测量的角度(锐角),在入射到θ为顺时针测量的角度(锐角)为θ的倾斜角度的面的光线的情况下,反射光线相对于基准轴方向的角度Φ成为顺时针测量的角度(锐角)。因此,针对各个扩散结构的每一个扩散结构生成两个方向的反射光线。
实施例4的反射器的性能
图17是表示与反射器的基准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在基准截面中与平行于基准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和反射光线的光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7的横轴表示与基准轴垂直地入射的光线的反射光线在基准截面中与基准轴所成的角度。角度的单位为度。正值表示逆时针的角度,负值表示顺时针的角度。图17的纵轴表示光度。光度的单位为坎德拉。根据图17,观察到由扩散结构1产生的、与平行于基准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大致为-0.2度、+0.2度的反射光线、以及由扩散结构2产生的、与平行于基准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大致为-1.5度、+1.5度的反射光线。
根据图17,除了上述角度之外,观察到与平行于基准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0.85度、+0.85度的反射光线。其理由如下。产生如下的反射器单元:在扩散结构1和扩散结构2的边界处包括与扩散结构1和扩散结构2相对应的入射面并且入射面的形状不关于各自的基准轴线对称。通过这些反射器单元生成与平行于基准轴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0.85度的反射光线。
一般而言,由扩散结构产生的反射光线的光度的大小与具有该扩散结构的反射器单元的数量成比例。因此,例如,如果增加具有扩散结构1和扩散结构2的反射器单元的数量,则可以相对减小由在扩散结构1和扩散结构2的边界处的入射面的形状不关于相应的基准轴线对称的反射器单元所产生的反射光线的光度。
图18是表示实施例4的情况下的反射光的光度分布的图。光度(luminousintensity)的单位为坎德拉。图18的横轴表示在包含反射器的中心轴且与基准截面垂直的截面(作为一例,图1的A-A截面)中与基准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和与基准轴平行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图18的纵轴表示在包含反射器的中心轴的基准截面(作为一例,图1的B-B截面)中与基准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和与基准轴平行的方向所成的角度。角度的单位为度。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中,逆反射结构是角隅棱镜。作为逆反射结构,也能够使用其他结构,例如球透镜。以各个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一致或平行的方式配置具有球透镜作为逆反射结构的多个反射器单元。入射面的形状被确定为,在任意一个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以及与该基准截面平行的截面中相同,在任意的反射器单元内关于该反射器单元的基准轴线对称。
在使用球透镜作为逆反射结构的情况下,反射光线相对于基准轴方向的角度也与实施例1-4的情况同样地由包含入射面的倾斜角度θ以及反射器单元的材料的折射率n的以下的式子来决定。
Φ=2·(n-1)·θ。
Claims (6)
1.一种反射器,其具备多个反射器单元,其中,
各个反射器单元在棱柱的一端具备逆反射结构,该逆反射结构构成为将从该棱柱的另一端入射的光线向入射方向反射,在该反射器单元的包含该棱柱的中心轴的截面即基准截面中,被确定为该逆反射结构的形状关于该中心轴而线对称,该另一端的入射面的形状在该反射器单元内关于该中心轴而线对称,且具有相对于与该中心轴垂直的方向倾斜的部分,
各个反射器单元在具有正六边形的截面的棱柱的一端具备角隅棱镜作为逆反射结构,各个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被确定为与该正六边形的相对的两边正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器,其中,
在各个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中,当设该入射面上的第1点处的该入射面相对于与该中心轴垂直的方向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为θ时,在线对称的关系上位于与第1点对应的第2点处的该入射面相对于与该中心轴垂直的方向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为θ,各个反射器单元构成为将入射到该棱柱的光线向相对于该中心轴倾斜了与角度θ对应的角度的方向反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射器,其中,
该多个反射器单元中的至少一部分以各自的基准截面相互一致或平行的方式组合,该入射面构成为在该至少一部分反射器单元中的任意的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及与其平行的截面中具有相同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器,其中,
各个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中的入射面的形状是关于该中心轴而线对称的线段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器,其中,
各个反射器单元的基准截面中的入射面的形状是关于该中心轴而线对称的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器,其中,
所述反射器包括形状不同的多种入射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062979555P | 2020-02-21 | 2020-02-21 | |
US62/979,555 | 2020-02-21 | ||
PCT/JP2021/004067 WO2021166657A1 (ja) | 2020-02-21 | 2021-02-04 | リフレ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26032A CN113826032A (zh) | 2021-12-21 |
CN113826032B true CN113826032B (zh) | 2024-01-09 |
Family
ID=77392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03369.6A Active CN113826032B (zh) | 2020-02-21 | 2021-02-04 | 反射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075103A1 (zh) |
JP (1) | JP7221574B2 (zh) |
CN (1) | CN113826032B (zh) |
DE (1) | DE112021001154T5 (zh) |
WO (1) | WO2021166657A1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63309A (en) * | 1972-12-15 | 1976-06-15 | D. Swarovski & Co., Glasschleiferei | Reflex light reflector sheet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
US5459316A (en) * | 1994-01-31 | 1995-10-17 | Axiom Analytical, Inc. | Immersion probe for infrared internal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
JPH08105017A (ja) * | 1994-10-07 | 1996-04-23 | Nippon Hatsumei Fukiyuu Shinkoukai:Kk | 反射シートおよび反射効果板 |
CN1169780A (zh) * | 1994-09-28 | 1998-01-07 | 瑞弗莱克塞特公司 | 倾斜的棱镜逆反射结构 |
JPH1011000A (ja) * | 1996-02-19 | 1998-01-16 | Dbm Refflex Enterp Inc | 角度が調節されたリフレックスピン、そ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反射体アセンブリ及び反射体における反射光再配向方法 |
CN101551480A (zh) * | 2009-04-29 | 2009-10-07 | 天津大学 | 高效逆反射微棱镜及其模具的制作方法 |
CN105278015A (zh) * | 2015-11-12 | 2016-01-27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一种双面微棱锥阵列的逆反射结构 |
CN105467488A (zh) * | 2014-09-29 | 2016-04-06 | 特里伯耶拿有限公司 | 用于勘测仪器的反射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29584B2 (ja) * | 2010-04-15 | 2015-06-03 |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 車両用反射器及びリフレックスピン |
EP3564734A1 (en) * | 2018-05-02 | 2019-11-06 | Cern | An optical system for producing a structured beam |
-
2021
- 2021-02-04 WO PCT/JP2021/004067 patent/WO202116665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2-04 DE DE112021001154.5T patent/DE112021001154T5/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1-02-04 CN CN202180003369.6A patent/CN113826032B/zh active Active
- 2021-02-04 JP JP2022501776A patent/JP7221574B2/ja active Active
- 2021-11-17 US US17/528,398 patent/US2022007510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63309A (en) * | 1972-12-15 | 1976-06-15 | D. Swarovski & Co., Glasschleiferei | Reflex light reflector sheet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
US5459316A (en) * | 1994-01-31 | 1995-10-17 | Axiom Analytical, Inc. | Immersion probe for infrared internal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
CN1169780A (zh) * | 1994-09-28 | 1998-01-07 | 瑞弗莱克塞特公司 | 倾斜的棱镜逆反射结构 |
JPH08105017A (ja) * | 1994-10-07 | 1996-04-23 | Nippon Hatsumei Fukiyuu Shinkoukai:Kk | 反射シートおよび反射効果板 |
JPH1011000A (ja) * | 1996-02-19 | 1998-01-16 | Dbm Refflex Enterp Inc | 角度が調節されたリフレックスピン、そ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反射体アセンブリ及び反射体における反射光再配向方法 |
CN101551480A (zh) * | 2009-04-29 | 2009-10-07 | 天津大学 | 高效逆反射微棱镜及其模具的制作方法 |
CN105467488A (zh) * | 2014-09-29 | 2016-04-06 | 特里伯耶拿有限公司 | 用于勘测仪器的反射靶 |
CN105278015A (zh) * | 2015-11-12 | 2016-01-27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一种双面微棱锥阵列的逆反射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075103A1 (en) | 2022-03-10 |
DE112021001154T5 (de) | 2022-12-01 |
JP7221574B2 (ja) | 2023-02-14 |
JPWO2021166657A1 (zh) | 2021-08-26 |
CN113826032A (zh) | 2021-12-21 |
WO2021166657A1 (ja) | 2021-08-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70003436A1 (en) |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
ES2268021T3 (es) | Retrorreflector prismatico que tiene una faceta multiplanar. | |
KR20160062043A (ko) | 프리즘 시트, 면 광원 장치, 영상원 유닛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 |
CN107208866B (zh) | 具有补偿沿着光导的光的渐进性损耗的装置的光导 | |
US12001097B2 (en) | Edge-lit back light unit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 |
KR20060061257A (ko) | 면광원 장치 및 표시장치 | |
US20180313983A1 (en) | Lens | |
JP2018515898A5 (zh) | ||
US10761249B2 (en) | Retroreflector | |
CN102422186B (zh) | 六边形型立方角回射物品 | |
CN113826032B (zh) | 反射器 | |
CN105020674A (zh) | 光源装置 | |
US10429551B2 (en) | Microlens array | |
ES2726995T3 (es) | Dispositivo de iluminación, lente y método | |
KR20150033217A (ko) | 광각성이 개선된 스텝 프리즘형 재귀반사체 | |
CN205608223U (zh) | 结构光模块 | |
CN216285803U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11892154B2 (en) | Illumination device | |
JPWO2022097576A5 (zh) | ||
US20110122653A1 (en) | Optical plate with micro-structures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same | |
CN210511509U (zh) | 透镜及光学系统 | |
US20100177399A1 (en) | Optical sheet | |
KR20130124116A (ko) | 광각성이 개선된 스텝 프리즘형 재귀반사체 | |
CN215769088U (zh) | 一种光扩散膜 | |
RU2128351C1 (ru) | Световозвращатель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