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82336B - 车辆铰接装置、车辆底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铰接装置、车辆底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82336B CN113682336B CN202110943518.9A CN202110943518A CN113682336B CN 113682336 B CN113682336 B CN 113682336B CN 202110943518 A CN202110943518 A CN 202110943518A CN 113682336 B CN113682336 B CN 1136823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seat
- mounting
- hing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00—Underfram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00—Underframes
- B61F1/08—Details
- B61F1/14—Attaching or supporting vehicle body-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铰接装置、车辆底架及车辆。车辆铰接装置包括铰接座;安装座,安装座适于安装于车辆的底架一端,铰接座安装于安装座;补强座,设置于安装座与底架之间以将铰接座的应力传递至底架和/或车体。该车辆铰接装置通过在车辆底架的一端设置安装座,能够将铰接座直接安装至安装座上,进而能够实现车辆的铰接。通过在安装座与底架之间设置补强座,使得当铰接座受到纵向压缩和拉伸时,能够通过补强座将纵向的应力传递给底架;当铰接座受到垂向载荷时,能够通过补强座将垂向的应力传递至车体。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该车辆铰接装置的承载能力,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而且,该车辆铰接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铰接装置、车辆底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铰接车辆多见于低地板有轨电车。这种类型的铰接车辆大致分为以下三种:一种是固定铰接,也即,两个相邻的车辆底架之间仅通过固定的铰接装置进行连接;另一种是两端连接,也即,两个相邻的车辆的转向架上设置有与车体连接的心盘,两个车辆底架单独与转向架的两个心盘连接,车体之间无铰接装置;另一种是中部铰接结构,也即,两个相邻的车辆底架之间通过铰接装置连接,然后铰接装置再通过中心销与转向架中的摇枕连接。但是上述的几种铰接方式中,相邻两个车辆底架之间的应力都集中在铰接座上,容易导致铰接座的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铰接装置,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辆铰接装置承载能力弱的缺陷,能够有效地提升车辆铰接装置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底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铰接装置,包括:
铰接座;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适于安装于车辆的底架一端,所述铰接座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补强座,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与底架之间以将所述铰接座的应力传递至底架和/或车体。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铰接装置,通过在车辆底架的一端设置安装座,能够将铰接座直接安装至安装座上,进而能够实现车辆的铰接。通过在安装座与底架之间设置补强座,使得当铰接座受到纵向压缩和拉伸时,能够通过补强座将纵向的应力传递给底架;当铰接座受到垂向载荷时,能够通过补强座将垂向的应力传递至车体。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该车辆铰接装置的承载能力,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而且,该车辆铰接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止挡座,所述止挡座安装于底架,在相邻两个底架相互铰接的情况下,所述止挡座适于限制相邻两个底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止挡座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安装于底架;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
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连接件之间;
挡板,所述挡板倾斜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座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底架中的纵向梁的端部;
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与底架中的缓冲梁之间;
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安装板、底架中的纵向梁以及横向梁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铰接座的安装孔以及用于定位所述铰接座的定位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补强座包括:
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补强板沿纵向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至少两个所述补强板的边缘分别与纵向梁以及缓冲梁连接;
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补强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铰接座上设置有吊装杆。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底架,包括边梁、纵向梁以及缓冲梁,所述边梁与所述纵向梁平行设置,且所述缓冲梁连接于所述纵向梁以及所述边梁的端部,还包括商述的车辆铰接装置,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缓冲梁。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架,通过在缓冲梁上设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安装座,能够提高该车辆底架的承载能力,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当相邻两个车辆底架相互铰接后,能够有效地保证相邻两个车辆底架的铰接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相邻两个车辆底架直接在车辆转弯、吊装过程中发生碰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边梁上与车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下沉段。
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铰接装置或者上述的车辆底架。
根据本发明第三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设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车辆铰接装置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的车辆底架,能够提高铰接类型车辆的运行安全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相邻两个车厢直接在转弯、吊装过程中发生碰撞。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铰接装置,通过在车辆底架的一端设置安装座,能够将铰接座直接安装至安装座上,进而能够实现车辆的铰接。通过在安装座与底架之间设置补强座,使得当铰接座受到纵向压缩和拉伸时,能够通过补强座将纵向的应力传递给底架;当铰接座受到垂向载荷时,能够通过补强座将垂向的应力传递至车体。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该车辆铰接装置的承载能力,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而且,该车辆铰接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等优点。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架,通过在缓冲梁上设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安装座,能够提高该车辆底架的承载能力,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当相邻两个车辆底架相互铰接后,能够有效地保证相邻两个车辆底架的铰接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相邻两个车辆底架直接在车辆转弯、吊装过程中发生碰撞。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第三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设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车辆铰接装置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的车辆底架,能够提高铰接类型车辆的运行安全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相邻两个车厢直接在转弯、吊装过程中发生碰撞。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架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架的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架的又一个角度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与缓冲梁的一个角度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与缓冲梁的另一个角度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与缓冲梁的又一个角度示意性结构图;
图8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端部的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0、铰接座;102、安装座;104、补强座;106、止挡座;108、底板;110、连接件;112、加强筋;114、挡板;116、安装板;118、纵向梁;120、第一连接板;122、缓冲梁;124、第二连接板;126、横向梁;128、安装孔;130、定位孔;132、补强板;134、第三连接板;136、吊装杆;138、边梁;140、下沉段;142、前端端部底架;144、底架地板;146、车钩安装结构;148、枕梁结构;150、防爬结构;152、箱型梁;154、吸能管;156、端墙;158、侧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铰接装置,包括铰接座100、安装座102以及补强座104;其中,安装座102适于安装于车辆的底架一端,铰接座100安装于安装座102;补强座104设置于安装座102与底架之间以将铰接座100的应力传递至底架和/或车体。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铰接装置,通过在车辆底架的一端设置安装座102,能够将铰接座100直接安装至安装座102上,进而能够实现车辆的铰接。通过在安装座102与底架之间设置补强座104,使得当铰接座100受到纵向压缩和拉伸时,能够通过补强座104将纵向的应力传递给底架;当铰接座100受到垂向载荷时,能够通过补强座104将垂向的应力传递至车体。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该车辆铰接装置的承载能力,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而且,该车辆铰接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等优点。
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9,以轨道车辆为例。轨道车辆的底架包括边梁138、纵向梁118、横向梁126以及缓冲梁122,其中,边梁138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车辆的两侧;纵向梁118与边梁138相互平行且设置在边梁138之间;横向梁126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在边梁138、纵向梁118之间并与边梁138、纵向梁118相互垂直;缓冲梁122设置在纵向梁118、边梁138的端部并与横向梁126相互平行。
在缓冲梁122上背向纵向梁118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铰接座100的安装座102,在安装座102与缓冲梁122之间还设置有补强座104。补强座104分别设置于安装座102的两侧以增强安装座102与车辆底架的连接强度,需要说明的是,补强座104实现了将安装座102、纵向梁118、横向梁126以及缓冲梁122连接的目的。这样一来,当铰接座100受到沿着纵向梁118方向的应力时,能够通过补强座104将铰接座100受到的应力传递至纵向梁118、横向梁126上;当铰接座100受到垂直于横向梁126、缓冲梁122的应力时,能够通过补强座104将铰接座100受到的应力传递至缓冲梁122、端墙156、侧墙158。由此,就能够减小铰接座100上承受的应力,避免了在铰接座100上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保证了铰接座100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5至图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安装座102包括安装板116、第一连接板120和第二连接板124;其中,安装板116设置于底架中的纵向梁118的端部;第一连接板120连接于安装板116与底架中的缓冲梁122之间;第二连接板124连接于安装板116、底架中的纵向梁118以及横向梁126之间。
安装板116安装于纵向梁118的端部,铰接座100可以直接安装于安装板116上,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铰接座10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安装板116,在其他的实现方式中,铰接座100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与安装板11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铰接座100通过螺栓等方式连接于安装板116。相应的,在安装板116上开设有用于安装铰接座100的安装孔128。同时,为了保证在安装铰接座100的过程中,实现对铰接座100的定位,在安装板116上还开设有定位孔130。例如,定位孔130可以开设在安装板116的中间位置,安装孔128可以围绕定位孔130开设在安装板116上。
参见图5至图7,第一连接板120和第二连接板124分别设置于安装板116的顶部和底部。具体来说,第一连接板120用于实现安装板116和缓冲梁122的连接,也即,第一连接板120的一端与安装板116实现连接,第一连接板120的第二端朝向缓冲梁122的方向延伸,并与缓冲梁12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124用于实现安装板116、纵向梁118以及横向梁126之间的连接,也即,第二连接板124的一端与安装板116实现连接,第二连接板124的第二端朝向纵向梁118的方向延伸,并与纵向梁118固定连接,同时,第二连接板124的第二端还与横向梁126实现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提及的第一连接板120、第二连接板124起到了补强安装座102的结构强度的作用。
参见图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补强座104包括补强板132和第三连接板134;其中,补强板132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补强板132沿纵向梁118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至少两个补强板132的边缘分别与纵向梁118以及缓冲梁122连接;第三连接板134连接于相邻的两个补强板132之间。
以补强板132是两个为例,两个补强板132沿着纵向梁118的长度方向,也即,两个补强板132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在两个补强板132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板134。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补强板132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补强板132大致上呈三角形的形状。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安装座102的尺寸以及车辆的型号灵活地选择设置多个补强板132。
参见图7和图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止挡座106,止挡座106安装于底架,在相邻两个底架相互铰接的情况下,止挡座106适于限制相邻两个底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
止挡座106安装于缓冲梁122的两端,通过设置止挡座106,使得车辆在吊装过程中,相邻两个车厢之间不会发生碰撞。也即,通过在缓冲梁122的两端设置止挡座106,使得相邻两个车厢在吊装的过程中,如果相邻两个车厢之间的转动角度过大,通过相邻两个车厢上安装的止挡座106的相互抵接,能够限制相邻两个车厢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
参见图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止挡座106包括底板108、连接件110、加强筋112以及挡板114;其中底板108安装于底架;连接件110的第一端连接于底板108;加强筋112设置于底板108和连接件110之间;挡板114倾斜设置于连接件110的第二端。
底板108固定安装于缓冲梁122上,在底板108背向缓冲梁1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10,这里提及的连接件110可以使用方钢管等型材。在连接件1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14。由于止挡座106用于实现相邻两个车厢转动时的相对角度的限定,因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挡板114倾斜地设置于连接件110的第二端。这里提及的倾斜设置具体是指挡板114靠近安装座102的一侧距离缓冲梁122的距离相对较远,挡板114背向安装座102的一侧距离缓冲梁122的距离相对较近。由此,当两个车厢铰接后,且两个车厢相对转动时,如果相邻两个车厢之间相对的角度达到一定的角度后,两个车厢底架上连接的止挡座106中的挡板114能够相互贴合,进而起到限制相邻两个车厢之间相对角度的目的,从而能够防止相邻两个车厢在吊装、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
此外,连接件110相对于底板108的位置可调,这样可以适应车厢不同的转动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铰接座100上设置有吊装杆136。吊装杆136可以通过螺栓等元件可拆卸地安装在铰接座100上。通过设置吊装杆136,使得在车厢的吊装过程中,吊机能够直接钩设在吊装杆136上。此外,通过设置吊装杆136,使得在吊装的过程中,吊装杆136还能够使得相邻的两个铰接座100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在车辆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将吊装杆136直接拆除即可。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底架,包括边梁138、纵向梁118以及缓冲梁122,边梁138与纵向梁118平行设置,且缓冲梁122连接于纵向梁118以及边梁138的端部,还包括上述的车辆铰接装置,安装座102安装于缓冲梁122。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架,通过在缓冲梁122上设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安装座102,能够提高该车辆底架的承载能力,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当相邻两个车辆底架相互铰接后,能够有效地保证相邻两个车辆底架的铰接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相邻两个车辆底架直接在车辆转弯、吊装过程中发生碰撞。
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边梁138上与车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下沉段140。
通过在边梁138上与车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下沉段140,使得车门的安装位置相应可调,进而使得该车辆底架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站台。可以理解的是,若站台的高度较高,可以将车门设置在下沉段140上相对较高的位置;若站台的高度较低,可以将车门设置在下沉段140上相对较低的位置,并在车门内设置一定数量的台阶,即可相应的适配该高度的站台。
此外,参见图1至图4,该车辆底架还包括前端端部底架142、底架地板144等结构。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将前端端部底架142、边梁138、横向梁126、纵向梁118、缓冲梁122以及底架地板144焊接在一起,再将止挡座106和铰接座100通过螺栓安装在缓冲梁122上。这里提及的前端端部底架142还包括车钩安装结构146、枕梁结构148、防爬结构150、箱型梁152和吸能管154组成。
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铰接装置或者上述的车辆底架。
根据本发明第三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设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车辆铰接装置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的车辆底架,能够提高铰接类型车辆的运行安全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相邻两个车厢直接在转弯、吊装过程中发生碰撞。
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可以是有轨电车、地铁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9)
1.一种车辆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铰接座(100);
安装座(102),所述安装座(102)适于安装于车辆的底架一端,所述铰接座(100)安装于所述安装座(102);
补强座(104),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02)与底架之间以将所述铰接座(100)的应力传递至底架和/或车体;
所述补强座(104)包括:
补强板(132),所述补强板(132)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补强板(132)沿纵向梁(118)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至少两个所述补强板(132)的边缘分别与纵向梁(118)以及缓冲梁(122)连接;
第三连接板(134),所述第三连接板(134)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补强板(13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挡座(106),所述止挡座(106)安装于底架,在相邻两个底架相互铰接的情况下,所述止挡座(106)适于限制相邻两个底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座(106)包括:
底板(108),所述底板(108)安装于底架;
连接件(110),所述连接件(110)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108);
加强筋(112),所述加强筋(112)设置于所述底板(108)和所述连接件(110)之间;
挡板(114),所述挡板(114)倾斜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0)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02)包括:
安装板(116),所述安装板(116)设置于底架中的纵向梁(118)的端部;
第一连接板(120),所述第一连接板(120)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16)与底架中的缓冲梁(122)之间;
第二连接板(124),所述第二连接板(124)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16)、底架中的纵向梁(118)以及横向梁(12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6)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铰接座(100)的安装孔(128)以及用于定位所述铰接座(100)的定位孔(13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100)上设置有吊装杆(136)。
7.一种车辆底架,包括边梁(138)、纵向梁(118)以及缓冲梁(122),所述边梁(138)与所述纵向梁(118)平行设置,且所述缓冲梁(122)连接于所述纵向梁(118)以及所述边梁(138)的端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铰接装置,所述安装座(102)安装于所述缓冲梁(1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138)上与车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下沉段(140)。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铰接装置或者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车辆底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43518.9A CN113682336B (zh) | 2021-08-17 | 2021-08-17 | 车辆铰接装置、车辆底架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43518.9A CN113682336B (zh) | 2021-08-17 | 2021-08-17 | 车辆铰接装置、车辆底架及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82336A CN113682336A (zh) | 2021-11-23 |
CN113682336B true CN113682336B (zh) | 2022-09-13 |
Family
ID=78580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43518.9A Active CN113682336B (zh) | 2021-08-17 | 2021-08-17 | 车辆铰接装置、车辆底架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82336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118583U1 (de) * | 2001-11-14 | 2003-03-27 | Siemens AG, 80333 München | Bodengruppe eines Wagenkastens, insbesonder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
PL2384914T3 (pl) * | 2010-05-03 | 2013-01-31 | Huebner Gmbh & Co Kg | Pojazd przegubowy, zwłaszcza szynowy |
CN104787072B (zh) * | 2015-03-27 | 2017-05-24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底架结构 |
CN105197054B (zh) * | 2015-09-24 | 2017-06-16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用梯形连接块及铰接机构安装座 |
CN205292669U (zh) * | 2015-12-08 | 2016-06-08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有轨电车铰接器安装结构 |
CN206589897U (zh) * | 2016-12-01 | 2017-10-27 |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城轨车辆铰接转向架连接装置 |
CN107738658B (zh) * | 2017-09-27 | 2019-04-16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车体底架 |
CN209921321U (zh) * | 2019-02-02 | 2020-01-10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的底架及其下铰接座的安装结构 |
CN110126868A (zh) * | 2019-06-04 | 2019-08-16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地铁车端部底架结构 |
CN110667629B (zh) * | 2019-10-25 | 2021-01-01 | 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动车端梁及下部铰接安装座结构 |
-
2021
- 2021-08-17 CN CN202110943518.9A patent/CN11368233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82336A (zh) | 2021-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146709C (en) | A retractable guide assembly for changing the effective width of a railroad freight car container well | |
CN103832446A (zh) |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底架结构 | |
CN110682931B (zh) | 车体底架及具有其的有轨电车 | |
CN101434242B (zh) | 一种通用敞车 | |
CN101445116B (zh) | 一种铁路货运敞车 | |
CN211592556U (zh) | 驮背运输车 | |
CN101715401A (zh) | 具有开口桁架面的轨道落下孔车 | |
CN110884513A (zh) | 驮背运输车 | |
CN111361587A (zh) | 锁闭装置、凹底架及具有其的驮背运输车 | |
CN112026820B (zh) | 中部底架结构、车体底架及轨道车辆 | |
CN112026819B (zh) | 内燃动车组 | |
CN212148844U (zh) | 锁闭装置、凹底架及具有其的驮背运输车 | |
CN112874632A (zh) | 车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3682336B (zh) | 车辆铰接装置、车辆底架及车辆 | |
WO2025045077A1 (zh) | 一种胶轮列车及转向架安装结构 | |
CN116176644B (zh) | 一种铁路中侧梁承载关节式底架及铁路货车 | |
CN115352476B (zh) | 轨道车辆车体、复轨架车系统及复轨架车的方法 | |
CN216269236U (zh) | 一种大载重轻量化集装箱平车车体及包括该车体的平车 | |
CN212401213U (zh) | 一种有大圆孔的铁路货车底架 | |
CN111572570B (zh) | 一种用于铁路运输公路汽车的无中梁低地板底架 | |
CN210707379U (zh) | 一种用于高铁工务系统的平车 | |
CN109334696B (zh) | 一种空轨货车的动车底架 | |
CN113581225A (zh) | 一种大载重轻量化集装箱平车车体及包括该车体的平车 | |
CN108909841B (zh) | 一种车架及公铁两用车 | |
CN107571877B (zh) | 一种底侧卸式矿车的车厢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