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2460B - 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82460B CN113482460B CN202110736345.3A CN202110736345A CN113482460B CN 113482460 B CN113482460 B CN 113482460B CN 202110736345 A CN202110736345 A CN 202110736345A CN 113482460 B CN113482460 B CN 11348246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miting
- buffer
- locking
- locking unit
- 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8—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of pedestria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36—Noise prevention; Anti-rattling means
- E05B77/38—Cushion elements, elastic guiding elements or holding elements, e.g. for cushioning or damping the impact of the bolt against the striker during closing of the w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16—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 E05B83/24—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for car bonne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本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的罩体包括第一限位主板和第二限位主板,第一限位主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槽,锁合设备包括第一锁合单元和第二锁合单元,且第二锁合单元上设有缓冲组件,第一限位槽用于在主动铰链弹起带动板件总成朝驾驶室的方向移动,同步驱动锁扣朝驾驶室的方向移动而脱离第二限位主板时,为锁扣提供继续向下方移动的缓冲空间,缓冲组件用于在第一锁合单元和第二锁合单元的辅助下对沿第一限位槽继续移动的锁扣进行缓冲释能。本申请提供的机罩锁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机罩锁与主动弹起式铰链组合使用时成本较高、对锁的结构要求限制多及对其他结构限制条件多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目前对驾驶的安全性和对乘员的保护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往往是最大的受害群体,且据统计表明行人因为交通事故所受伤害的部位头部占比较高,因此相应的对汽车的结构进行了相关的改进。
目前,受行人保护法规及C-NCAP的限制,汽车前部机罩系统影响头碰结果的瓶颈部位主要是机罩锁处与机罩铰链处,为了降低行人头部碰撞HIC值、提高头部得分,通常会有三大主流措施:第一种为限制机舱界面件到机罩外板的距离大于给定的安全距离,即被动保证各处的溃缩空间,第二种为当机舱界面到机罩外板距离小于给定的安全距离时,增加主动弹起式铰链与弹起式锁的组合,即主动增大溃缩空间,第三种为采用溃缩式锁扣或者溃缩式锁,即利用结构DMU安全空间。
相关技术中,通过抬高机罩锁部位正上方的机罩CAS面从而增大溃缩空间的,但是受锁与锁扣连接的硬点限制,无法利用机罩板件总成与车身之间的运动安全间隙,另外造型在很大程度上为抬升处理做了让步,牺牲了造型效果;还有通过采用主动弹起式机罩锁与主动弹起式铰链的组合,然而,主动弹起式机罩锁往往包含了整个主动弹起装置,具体包含火药式爆炸顶升装置、传感器与锁体破坏被顶升结构,结构复杂,成本高昂,另外由于主动弹起式铰链也是火药式爆炸顶升结构,因而配合使用时存在同步作动可靠稳定系数,不能重复使用;另外还有采用溃缩式锁扣的,头碰时,锁扣Z向折弯变形向下运动,以利用机舱硬点与板件总成的DMU间隙,但是溃缩式锁扣的运用使得板件总成的整体Z向向上和向下均表现为强度弱,如此会牺牲板件锁扣处的局部强度性能,即锁扣啮合点Z向加载1000N总成无塑性变形及Z向加载2500N总成无破坏,并且通常溃缩力的大小受材料批次及品控的影响波动较大而难以保证,可控性与可靠性均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机罩锁与主动弹起式铰链组合使用时成本较高、对锁的结构要求限制多及对其他结构限制条件多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其包括:
罩体,其包括第一限位主板和第二限位主板,所述第一限位主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槽;
锁合设备,其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主板和第二限位主板之间,所述锁合设备包括第一锁合单元和第二锁合单元,所述第二锁合单元上设有缓冲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限位槽用于在主动铰链弹起带动板件总成朝驾驶室的方向移动,同步驱动锁扣朝所述驾驶室的方向移动而脱离所述第二限位主板时,为所述锁扣提供继续向下方移动的缓冲空间,所述缓冲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锁合单元和第二锁合单元的辅助下对沿所述第一限位槽继续移动的所述锁扣进行缓冲释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主簧,所述缓冲主簧一端延伸形成固定段,所述固定段用于固定所述缓冲主簧和第二锁合单元,另一端延伸形成缓冲段,所述缓冲段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限位槽沿竖直面的投影重合,且所述缓冲段的最低点所处的水平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面所处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不小于预设高度值。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主板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底部所处的水平面高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部所处的水平面,所述第二限位槽用于在所述第一锁合单元和第二锁合单元共同对所述锁扣进行一级锁固后,辅助所述第一锁合单元和第二锁合单元对所述锁扣进行二级锁固。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二锁合单元上,并与所述缓冲段抵持相贴,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缓冲段的位置,以使所述缓冲段与第一限位槽沿竖直面的投影重合的部分段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底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合单元包括主卡板,所述主卡板包括锁合槽和限位部,所述锁合槽用于勾设于所述锁扣上,所述限位部从下至上包括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用于与所述第二锁合单元相互卡固以对所述锁扣进行一级锁固,所述第二限位凸块用于与所述第二锁合单元相互卡固以对所述锁扣进行二级锁固。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合单元包括:
限位拉板,其包括第三限位凸块,所述第三限位凸块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相互卡固,以辅助所述锁合槽分别对所述锁扣进行一级锁固和二级锁固;
复位主簧,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主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拉板相连,所述复位主簧用于辅助所述第三限位凸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实现卡合定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拉板的底部从下至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限位拉板远离所述复位主簧的一侧,并用于连接解锁绳,以解除所述第三限位凸块与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之间的卡固,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复位主簧的对应端相连。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拉板远离所述第三限位凸块的一侧设有第四限位凸块,所述第四限位凸块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主板的侧壁共同作用,以限制所述限位拉板在解锁时的转动角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高度值的取值范围为8~12mm。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均朝外侧设有翻边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在主动铰链弹起带动板件总成朝驾驶室的方向移动,同步驱动锁扣朝驾驶室的方向移动而脱离第二限位主板时,本机罩锁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槽为锁扣提供有效下沉缓冲空间以继续向下方移动,并同时设置缓冲组件,使得锁扣脱离第二限位主板后为锁扣提供可控支撑力,以对沿第一限位槽继续移动的锁扣进行缓冲释能,实现与主动铰链同步并充分利用板件总成在机罩锁处与机舱硬点之间的DMU安全间隙来吸能缓冲降低伤害值。本机罩锁的结构简单、成本低,碰撞后结构不会被破坏,可靠性高,可重复使用,能够保证锁扣处对应部位的强度符合性能要求的同时,还能够保证与主动铰链同步作动,实现下沉量与缓冲力大小可控,以将DMU空间转化为溃缩空间,实现将不利条件变为有利条件,降低了对自身造型的限制条件,结构设计巧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的侧示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处于解锁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处于一级锁合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处于二级锁合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处于二级锁合状态时的侧示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处于主动铰链弹起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处于缓冲下沉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罩体,10-第一限位主板,11-第二限位主板,12-第一限位槽,13-第二限位槽,2-锁合设备,20-第一锁合单元,200-主卡板,201-固定主簧,202-锁合槽,203-第一限位凸块,204-第二限位凸块,21-第二锁合单元,210-限位拉板,211-第三限位凸块,212-第一连接部,213-第二连接部,214-第四限位凸块,215-复位主簧,3-锁扣,4-缓冲组件,40-缓冲主簧,400-固定段,401-缓冲段,41-限位件,50-左衬套,51-右衬套,60-左铆轴,61-右铆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机罩锁与主动弹起式铰链组合使用时成本较高、对锁的结构要求限制多及对其他结构限制条件多的问题。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机罩锁主要包括罩体1和锁合设备2,其中,罩体1包括第一限位主板10和第二限位主板11,第一限位主板10上设有第一限位槽12,锁合设备2设于第一限位主板10和第二限位主板11之间,锁合设备2包括第一锁合单元20和第二锁合单元21,且第一锁合单元20和第二锁合单元21分别固定设于第一限位主板10和第二限位主板11之间,第二锁合单元21上设有缓冲组件4。其中,第一限位槽12用于在主动铰链弹起带动板件总成朝驾驶室的方向移动,同步驱动锁扣3朝驾驶室的方向移动而脱离第二限位主板11时,为锁扣3提供继续向下方移动的缓冲空间,缓冲组件4用于在第一锁合单元20和第二锁合单元21的辅助下对沿第一限位槽12继续移动的锁扣3进行缓冲释能。
具体的,参见图5-图6所示,机罩锁可以进行正常的一级锁固和二级锁固,即半锁和闭锁,因为为了安全考虑,规定汽车的罩盖必须有两道锁。而当发生撞击时,参见图8-图9所示,此时主动铰链会弹起,其弹起后会带动板件总成整体朝靠近驾驶室的方向移动,由于锁扣3本身是设置在板件总成上的,因此,此时锁扣3在板件总成的带动下也会朝靠近驾驶室的方向移动,进入缓冲下沉状态。在移动前,锁扣3架设于第一限位主板10和第二限位主板11上,当移动后,锁扣3则脱离了第二限位主板11,只与第一限位主板1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存在重合区域,对应的,由于第一限位槽12的设置,其刚好可以为锁扣3提供继续向下方移动的缓冲空间,而与此同时,缓冲组件4为锁扣3提供可控支撑力,以对沿第一限位槽12继续移动的锁扣3进行缓冲释能,当头型离开后,锁扣3及板件总成在缓冲组件4的作用力下又回位至二级锁合状态。本机罩锁通过第一限位槽12和缓冲组件4的巧妙设置,实现将DMU空间转化为溃缩空间,从而增加溃缩空间的目的,提高了行人保护头碰得分,此外不同于相关技术中在需要利用DMU空间时,由于存在一个沉降的过程,因此对机罩锁本身的结构有很大的要求和限制,本机罩锁利用原本的不利条件将其转化为有利条件进行利用,在有效提升溃缩空间的同时,还简化了机罩锁本身的结构,并实现反复多次使用的目的。
进一步的,缓冲组件4包括缓冲主簧40,缓冲主簧40一端延伸形成固定段400,固定段400用于固定缓冲主簧40和第二锁合单元21,另一端延伸形成缓冲段401,缓冲段401至少部分与第一限位槽12沿竖直面的投影重合,以保证在锁扣3被带动脱离了第二限位主板11后,至少一部分能给锁扣3提供支撑力。另外,缓冲段401的最低点所处的水平面与第一限位槽12的底面所处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不小于预设高度值,这主要为了保证有足够距离的下沉空间,以实现缓冲释能。
进一步的,参见图7所示,第二限位主板11上设有第二限位槽13,第二限位槽13的底部所处的水平面高于第一限位槽12的底部所处的水平面,第二限位槽13用于在第一锁合单元20和第二锁合单元21共同对锁扣3进行一级锁固后,辅助第一锁合单元20和第二锁合单元21对锁扣3进行二级锁固。具体的,第一限位槽12和第二限位槽13分别位于第一限位主板10和第二限位主板11上,两者所处的位置相互对应,第二限位槽13主要实现二级锁固的定位,第一限位槽12的底部低于第二限位槽13的底部,两者之间的落差可实现有效下沉量,以为锁扣3提供继续朝下方移动的空间,参见图3所示,第一限位槽12和第二限位槽13之间的高度差A即为有效下沉量。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缓冲主簧40的设置会影响到前面的一级锁固和二级锁固,因此,缓冲组件4还包括限位件41,限位件41设于第二锁合单元21上,并与缓冲段401抵持相贴,限位件41用于限制缓冲段401的位置,以使缓冲段401与第一限位槽12沿竖直面的投影重合的部分段的最高点不高于第二限位槽13的底部。具体的,限位件41具体为杆状结构,由于缓冲段401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因此限位件41垂直固定于第二锁合单元21上,其杆身抵持于缓冲段401上,起到下压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的,参见图3-图5所示,第一锁合单元20主要包括主卡板200和固定主簧201,其中,主卡板200包括锁合槽202和限位部,锁扣3自身呈U形,其封闭端用于与机罩锁之间锁合,因此锁合槽202用于勾设于锁扣3的封闭端上;限位部从下至上包括第一限位凸块203和第二限位凸块204,第一限位凸块203用于与第二锁合单元21相互卡固以对锁扣3进行一级锁固,第二限位凸块204用于与第二锁合单元21相互卡固以对锁扣3进行二级锁固,固定主簧201用于向主卡板200提供一个回复力,即随着主卡板200的转动,固定主簧201会发生相应的形变,并向其施加一个回复力,该力用于主卡板200的复位。
进一步的,第二锁合单元21主要包括限位拉板210和复位主簧215,限位拉板210包括第三限位凸块211,第三限位凸块211用于分别与第一限位凸块203和第二限位凸块204相互卡固,以辅助锁合槽202分别对锁扣3进行一级锁固和二级锁固。这里,第三限位凸块211类似于顶角结构,其夹角趋于90°,第一限位凸块203呈细长形,当在锁扣3向下移动的驱动下,主卡板200绕固定主簧201转动,当第一限位凸块203移动至第三限位凸块211的下方时,其与第三限位凸块211可以实现相互卡固,以实现对机罩锁与锁扣3的一级锁固。第二限位凸块204的形状与第三限位凸块211类似,但是顶角的角度小于第三限位凸块211,当在实现一级锁固后,在锁扣3继续向下移动的驱动下,主卡板200绕固定主簧201同步继续转动,当第二限位凸块204移动至第三限位凸块211的下方时,其与第三限位凸块211可以实现相互卡固,以实现对机罩锁与锁扣3的二级锁固。
进一步的,复位主簧215的一端与第一限位主板10相连,另一端与限位拉板210相连,复位主簧215用于辅助第三限位凸块211分别与第一限位凸块203和第二限位凸块204实现卡合定位。具体的,复位主簧215设置在第一限位主板10和第二限位主板11的下方,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固定主簧201类似,其使得限位拉板210可以灵活转动,且帮助限位拉板210进行复位,由于限位拉板210在转动的过程中一直受复位主簧215的回复拉力,因此才能使其与主卡板200之间实现配合。
进一步的,由于为了方便对机罩锁进行远程二级锁固的解锁,因此,在限位拉板210的底部从下至上设置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13,第一连接部212设于限位拉板210远离复位主簧215的一侧,并用于连接解锁绳,解锁绳为一根很细的钢丝绳,其一直延伸至驾驶室内,方便司机直接拉动,以解除第三限位凸块211与第一限位凸块203和第二限位凸块204之间的卡固,一般只通过其进行二级锁固的解锁,一级锁固在车外用手直接抬起罩盖时即可解锁。第二连接部213的目的主要是与复位主簧215的对应端相连。
进一步的,参见图4所示,第一限位主板10和第二限位主板11类似于相互扣合的结构,因此,第一限位主板10和第二限位主板11的四周沿靠近对象的方向均延伸设有凸边。其中,限位拉板210远离第三限位凸块211的一侧设有第四限位凸块214,第四限位凸块214用于与第一限位主板10的侧壁共同作用,即抵持于凸边上,以限制限位拉板210在解锁时的转动角度,同理,限位拉板210的上半部结构在解锁状态时也抵持于凸边上。
进一步的,预设高度值的取值范围为8~12mm。另外,由于锁扣3会在持续向下移动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第一限位槽12和第二限位槽13,为了保护结构不被损坏,第一限位槽12和第二限位槽13均朝外侧设有翻边结构,可以有效增加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主卡板200与固定主簧201之间还设有左衬套50,限位拉板210与缓冲主簧40之间设有右衬套51,主卡板200、固定主簧201、左衬套50之间通过左铆轴60固定于第一限位主板10和第二限位主板11上,限位拉板210、缓冲主簧40和右衬套51之间通过右铆轴61固定于第一限位主板10和第二限位主板11上。
本机罩锁通过设置高度长度不同的第一限位槽12和第二限位槽13,利用两者之间的高度差实现有效的下沉空间,在主动铰链弹起带动板件总成朝驾驶室的方向移动,同步驱动锁扣3朝驾驶室的方向移动而脱离第二限位主板11时,缓冲主簧40为脱离了第二限位主板11的锁扣3提供可控支撑力,并对沿第一限位槽12继续移动的锁扣3进行缓冲释能,实现与主动铰链同步并充分利用板件总成在机罩锁处与机舱硬点之间的DMU安全间隙来吸能缓冲降低伤害值。此外不同于相关技术中在需要利用DMU空间时,由于存在一个沉降的过程,因此对机罩锁本身的结构有很大的要求和限制,制作难度和成本高,本机罩锁利用原本的不利条件,并将其转化为有利条件进行利用,在有效提升溃缩空间的同时,还简化了机罩锁本身的结构,并实现反复多次使用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罩体(1),其包括第一限位主板(10)和第二限位主板(11),所述第一限位主板(10)上设有第一限位槽(12),所述第二限位主板(11)上设有第二限位槽(13),所述第二限位槽(13)的底部所处的水平面高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2)的底部所处的水平面;
锁合设备(2),其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主板(10)和第二限位主板(11)之间,所述锁合设备(2)包括第一锁合单元(20)和第二锁合单元(21),所述第二锁合单元(21)上设有缓冲组件(4);其中,
所述第一限位槽(12)用于在主动铰链弹起带动板件总成朝驾驶室的方向移动,同步驱动锁扣(3)朝所述驾驶室的方向移动而脱离所述第二限位主板(11)时,为所述锁扣(3)提供继续向下方移动的缓冲空间,所述第二限位槽(13)用于在所述第一锁合单元(20)和第二锁合单元(21)共同对所述锁扣(3)进行一级锁固后,辅助所述第一锁合单元(20)和第二锁合单元(21)对所述锁扣(3)进行二级锁固,所述缓冲组件(4)用于在所述第一锁合单元(20)和第二锁合单元(21)的辅助下对沿所述第一限位槽(12)继续移动的所述锁扣(3)进行缓冲释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4)包括缓冲主簧(40),所述缓冲主簧(40)一端延伸形成固定段(400),所述固定段(400)用于固定所述缓冲主簧(40)和第二锁合单元(21),另一端延伸形成缓冲段(401),所述缓冲段(401)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2)沿竖直面的投影重合,且所述缓冲段(401)的最低点所处的水平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2)的底面所处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不小于预设高度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4)还包括限位件(41),所述限位件(41)设于所述第二锁合单元(21)上,并与所述缓冲段(401)抵持相贴,所述限位件(41)用于限制所述缓冲段(401)的位置,以使所述缓冲段(401)与第一限位槽(12)沿竖直面的投影重合的部分段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3)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单元(20)包括主卡板(200),所述主卡板(200)包括锁合槽(202)和限位部,所述锁合槽(202)用于勾设于所述锁扣(3)上,所述限位部从下至上包括第一限位凸块(203)和第二限位凸块(204),所述第一限位凸块(203)用于与所述第二锁合单元(21)相互卡固以对所述锁扣(3)进行一级锁固,所述第二限位凸块(204)用于与所述第二锁合单元(21)相互卡固以对所述锁扣(3)进行二级锁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合单元(21)包括:
限位拉板(210),其包括第三限位凸块(211),所述第三限位凸块(211)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203)和第二限位凸块(204)相互卡固,以辅助所述锁合槽(202)分别对所述锁扣(3)进行一级锁固和二级锁固;
复位主簧(215),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主板(1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拉板(210)相连,所述复位主簧(215)用于辅助所述第三限位凸块(211)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203)和第二限位凸块(204)实现卡合定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拉板(210)的底部从下至上设有第一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部(213),所述第一连接部(212)设于所述限位拉板(210)远离所述复位主簧(215)的一侧,并用于连接解锁绳,以解除所述第三限位凸块(211)与第一限位凸块(203)和第二限位凸块(204)之间的卡固,所述第二连接部(213)与复位主簧(215)的对应端相连。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拉板(210)远离所述第三限位凸块(211)的一侧设有第四限位凸块(214),所述第四限位凸块(214)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主板(10)的侧壁共同作用,以限制所述限位拉板(210)在解锁时的转动角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高度值的取值范围为8~12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2)和第二限位槽(13)均朝外侧设有翻边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36345.3A CN113482460B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36345.3A CN113482460B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82460A CN113482460A (zh) | 2021-10-08 |
CN113482460B true CN113482460B (zh) | 2022-11-25 |
Family
ID=77937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36345.3A Active CN113482460B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82460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81987B1 (en) * | 2000-11-15 | 2003-06-24 | Dura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Hood latch mechanism with in-line striker spring |
FR2848235B1 (fr) * | 2002-12-06 | 2005-08-26 | Renault Sa | Serrure pour capo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FR2863298B1 (fr) * | 2003-12-09 | 2006-05-05 | Oxford Automotive Mecanismes E | Serrure pour capot de vehicule |
CN103089088A (zh) * | 2011-10-31 | 2013-05-08 | 昆山麦格纳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 过行程前盖锁 |
EP3444418B1 (en) * | 2013-11-22 | 2020-03-04 | Gecom Corporation | Vehicle hood latches |
CN109458071A (zh) * | 2018-10-30 | 2019-03-12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盖锁及汽车 |
-
2021
- 2021-06-30 CN CN202110736345.3A patent/CN11348246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82460A (zh) | 2021-10-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921062B1 (ko) | 액티브 후드 시스템의 리프트 장치 | |
JP5526004B2 (ja) | 自動車用アクティブフードラッチシステム | |
US9982468B2 (en) |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 |
CN113482460B (zh) | 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 | |
US20160340937A1 (en) | Door lock device for vehicle | |
CN209870308U (zh) | 防撞箱连接机构 | |
CN214006836U (zh) | 一种重型卡车及其引擎盖锁体总成 | |
EP3741643B1 (en) | Vehicle and vehicle body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thereof | |
CN209891892U (zh) | 一种装甲车门锁紧机构 | |
KR101241019B1 (ko) | 자동차용 댐핑 후드 래치 장치 | |
KR20170025659A (ko) | 자동차의 패시브 후드 래치 구조 | |
KR20080038892A (ko) | 차량의 후드 래치 조립체 | |
KR100578053B1 (ko) | 자동차용 후드로크의 충격흡수구조 | |
CN213831609U (zh) | 主动式行人保护引擎盖铰链系统及车辆 | |
CN220031668U (zh) | 车辆滑移门加强结构及车辆 | |
CN203050292U (zh) | 门锁组件及其安装结构和客车车辆 | |
KR101230908B1 (ko) | 자동차용 댐핑 후드 래치 장치 | |
CN101509333A (zh) | 用于汽车发动机罩的铰链 | |
CN113997893A (zh) | 具有扩展功能的汽车保险杠装置 | |
JP4451108B2 (ja)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
KR101340854B1 (ko) | 세이프티후크와 세이프티캐처의 장착구조 | |
KR101494228B1 (ko) | 액티브 후드 래치 어셈블리 | |
KR100384603B1 (ko) | 차량의 후드구조 | |
CN222414479U (zh) | 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汽车车门副锁 | |
CN222591609U (zh) | 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发动机罩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4 Address after: 430000 No. n3010, 3rd floor, R & D building, building 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cience Park,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56 No. 1 Dongfeng Avenue,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Wuhan Applicant before: Dongfeng Motor GROUP Co.,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