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5628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35628B CN113035628B CN202110230508.0A CN202110230508A CN113035628B CN 113035628 B CN113035628 B CN 113035628B CN 202110230508 A CN202110230508 A CN 202110230508A CN 113035628 B CN113035628 B CN 1130356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e sensing
- key
- hole
- rod
- sensing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02—Details
- H01H15/06—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5/10—Operating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08—Turn knob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2003/028—Rotating knob or lever or tumbler that can be turned or pushed by hand in only one direction, e.g. by making inaccessible one side of a tumbler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按键以及主板,壳体的边框上设有通孔;按键穿设于通孔,并至少部分外露于壳体,按键可沿通孔的轴向滑动,且,可在通孔内转动;主板固定在壳体内,主板在与通孔相对的位置设有凹槽,凹槽的槽底设有第一压力感应件,第一压力感应件与按键的底部相对,凹槽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二压力感应件和第三压力感应件;在按键从初始位置沿通孔的轴向滑动的情况下,按键可与第一压力感应件接触,在按键从初始位置在通孔内转动的情况下,按键可与第二压力感应件或者第三压力感应件接触。减少了按键的数量,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外观美感以及电子设备内部的结构布局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手表、手环以及手机等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爱,而且电子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现在,电子设备越来越趋向操作简单化,功能多样化,轻薄化,续航时间长等方向发展,以提升用户体验,增强产品感知价值。
相关技术中,随着电子设备的越来越丰富,电子设备上的按键也越来越多。例如,电子设备上通常设置有多个按压按键,或者,使用旋钮按键和按钮压按键的组合操作来触发不同的功能。然而,由于电子设备的按键较多,需要在电子设备的框架结构上布置多个开口,影响了电子设备的外观。而且多个按键的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电子设备内部的结构布局。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按键数量较多,需要在电子设备的框架上布置较多开口,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而且多个按键的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电子设备内部的结构布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按键以及主板,其中,
所述壳体的边框上设有通孔;
所述按键穿设于所述通孔,并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按键可沿所述通孔的轴向滑动,且,可在所述通孔内转动;
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主板在与所述通孔相对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设有第一压力感应件,所述第一压力感应件与所述按键的底部相对,所述凹槽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二压力感应件和第三压力感应件;
在所述按键从初始位置沿所述通孔的轴向滑动的情况下,所述按键可与所述第一压力感应件接触,在所述按键从所述初始位置在所述通孔内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按键可与所述第二压力感应件或者所述第三压力感应件接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边框上设有通孔,所述按键可以从初始位置沿所述通孔的轴向滑动,使得所述按键与所述第一压力感应件接触,触发所述第一压力感应件,实现所述第一压力感应件对应的按键功能。所述按键还可以从所述初始位置在所述通孔内转动,使得所述按键可以与第二压力感应件或者第三压力感应件接触,触发所述第二压力感应件或者所述第三压力感应件,实现所述第二压力感应件或者所述第三压力感应件对应的按键功能。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所述按键的不同操作,可以实现不同的按键功能,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所述按键可以实现不同的按键功能,使得所述按键的数量较少,可以减少所述壳体边框上的通孔数量,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外观美感。而且所述按键的占用空间较小,提高了电子设备内部的结构布局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图2中的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一;
图4是本申请图2中的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二;
图5是本申请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申请图5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图6中的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一;
图8是本申请图6中的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二;
图9是本申请图6中的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通孔,2-按键,21-按键杆,211-齿轮结构,22-滑杆,221-齿条结构,23-按键帽,3-主板,41-第一压力感应件,42-第二压力感应件,43-第三压力感应件,51-第一复位件,52-第二复位件,53-第三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具体可以包括:壳体1、按键2以及主板3,其中,壳体1的边框上可以设有通孔11;按键2可以穿设于通孔11,并至少部分外露于壳体1,按键2可以沿通孔11的轴向滑动,且,可以在通孔11内转动;主板3可以固定在壳体1内,主板3在与通孔11相对的位置可以设有凹槽,凹槽的槽底可以设有第一压力感应件41,第一压力感应件41可以与按键2的底部相对,凹槽的侧壁可以分别设有第二压力感应件42和第三压力感应件43;在按键2从初始位置沿通孔11的轴向滑动的情况下,按键2可以与第一压力感应件41接触,在按键2从初始位置在通孔11内转动的情况下,按键2可以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者第三压力感应件43接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的边框上设有通孔11,按键2可以从初始位置沿通孔11的轴向滑动,使得按键2与第一压力感应件41接触,触发第一压力感应件41,实现第一压力感应件41对应的按键功能。按键2还可以从初始位置在通孔11内转动,使得按键2可以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者第三压力感应件43接触,触发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者第三压力感应件43,实现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者第三压力感应件43对应的按键功能。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按键2的不同操作,可以实现不同的按键功能,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按键2可以实现不同的按键功能,使得按键2的数量较少,可以减少壳体1边框上的通孔11数量,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外观美感。而且按键2的占用空间较小,提高了电子设备内部的结构布局的便捷性。而且,减少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还可以增加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池续航能力。
具体地,在壳体1的边框上设置通孔11,通孔11可以连通壳体1的内部,以便于安装按键2,按键2的至少部分外露于壳体1,便于用户对按键2的操作。在实际应用中,按压按键2,按键2可以从初始位置沿通孔11的轴向滑动,使得按键2与第一压力感应件41接触,触发第一压力感应件41。扭动按键2,按键2可以从初始位置在通孔11内转动,使得按键2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者第三压力感应件43接触,触发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者第三压力感应件43。
具体地,第一压力感应件41与按键2的底部相对,按键2与所述底部相对的一端穿设于通孔11。这样,按键2从所述初始位置沿通孔11的轴向滑动的情况下,便于按键2与第一压力感应件41接触。
如图2所示,按键2处于所述初始位置,即按键2处于归零位置,未使用。
具体地,第一压力感应件41、第二压力感应件42和第三压力感应件43可以为锅仔或压电陶瓷按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分别连接于第一压力感应件41和主板3,实现第一压力感应件41和主板3之间的电连接,进而完成对第一压力感应件41的功能控制。相应的,也可以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分别连接于第二压力感应件42和主板3,实现第二压力感应件42和主板3之间的电连接,进而完成对第二压力感应件42的功能控制。也可以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分别连接于第三压力感应件43和主板3,实现第三压力感应件43和主板3之间的电连接,进而完成对第三压力感应件43的功能控制。
具体地,第一压力感应件41可以对应返回功能以及控制主菜单功能,第二压力感应件42和第三压力感应件43可以对应快捷功能以及滑动选择功能。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滑轨,所述滑轨可以固定连接于壳体1;滑杆22可以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在实际应用中,滑杆22沿所述滑轨滑动,使得所述滑轨可以限定滑杆22的滑动轨迹,提高了滑杆22滑动的稳定性,以及滑杆22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者第三压力感应件43接触的准确性。
如图2所示,第二压力感应件42和第三压力感应件43可以分别设置在凹槽相对的两侧壁上;按键2可以包括:按键杆21以及滑杆22,按键杆21可以穿设于通孔11,并至少部分外露于壳体1,按键杆21可沿通孔11的轴向滑动,且,在通孔11内转动;按键杆21可以设置在相对的两侧壁之间,按键杆21的底部可以与第一压力感应件41相对;滑杆22可以套接在按键杆21外,滑杆22的一端可以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相对,另一端可以与第三压力感应件43相对,在按键杆21在通孔11内转动的情况下,按键杆21可带动滑杆22在相对的两侧壁之间滑动,触发侧壁上的第二压力感应件4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滑杆22的一端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相对,另一端与第三压力感应件43相对,按键杆21的底部与第一压力感应件41相对,通过按键杆21和滑杆22的配合,可以实现按键2分别与第一压力感应件41、第二压力感应件42、第三压力感应件43的接触,提高了触发第一压力感应件41、第二压力感应件42、第三压力感应件43的灵敏性。
具体地,按键杆21的底部与第一压力感应件41相对,按键杆21与所述底部相对的一端穿设于通孔11,这样,在按键杆21从所述初始位置沿通孔11的轴向滑动的情况下,便于按键杆21与第一压力感应件41接触。
具体地,第一压力感应件41、第二压力感应件42和第三压力感应件43分布在不同的位置,通过按键杆21和滑杆22的配合,使得按键2的位置可以多样性变换,进而实现一个按键2可以与第一压力感应件41、第二压力感应件42、第三压力感应件43中的一个接触,提高了按键2的功能多样性。
在实际应用中,按压按键杆21,按键杆21可以从所述初始位置沿通孔11的轴向方向滑动,按键杆21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压力感应件41接触而触发第一压力感应件41。如图4所示,扭动按键杆21,按键杆21可以从所述初始位置在通孔11内转动,按键杆21的转动可以带动滑杆22在所述凹槽相对的两侧壁之间滑动,使得滑杆22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第三压力感应件43接触,进而触发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第三压力感应件43。
如图2所示,按键2还可以包括按键帽23,按键帽23可以与按键杆21固定连接,且按键帽23可以凸出于壳体1,通过驱动按键帽23的运动,带动按键杆21的运动,提高了按键2的可操作性。
可选地,按键杆21的周向的局部区域可以设置有齿轮结构211;滑杆22可以设有齿条结构221,在按键杆21转动至咬合状态下,齿轮结构211与齿条结构221啮合连接,通过齿轮结构211与齿条结构221之间的啮合,可带动滑杆22在相对的两侧壁之间滑动,触发侧壁上的第二压力感应件4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键杆21上的齿轮结构211和滑杆22上的齿条结构221啮合连接时,按键杆21的转动可以带动滑杆22在所述相对的两侧壁之间滑动,使得滑杆22可以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第三压力感应件43接触,进而触发所述侧壁上的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第三压力感应件43。通过齿轮结构211和齿条结构221的啮合连接可以将旋转运动转换为水平运动,提高了滑杆22滑动的稳定性,以及触发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第三压力感应件43的灵敏性。
而且,在按键杆21的周向的局部区域设置齿轮结构211,便于按键功能的切换。具体地,由于按键杆21的周向的局部区域设有齿轮结构211,按键杆21可以包括咬合状态和未咬合状态。如图4所示,按键杆21转动至咬合状态,齿轮结构211与齿条结构221啮合连接,按键杆21可以从所述初始位置在通孔11内转动,使得按键杆21的转动带动滑杆22在所述相对的两侧壁之间滑动,触发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第三压力感应件43。如图3所示,按键杆21转动至未咬合状态,齿轮结构211与齿条结构221未连接,按键杆21可以从所述初始位置沿通孔11的轴向滑动,触发第一压力感应件41。
具体地,齿条结构221可以为链条、齿轮、螺纹等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按键杆21可以转动连接于滑杆22,并在通孔11内设置齿条结构221,在按键杆11穿设于通孔11的位置处设置齿轮结构211,这样,扭动按键杆11,齿轮结构211可以转动连接于齿条结构211,使得按键杆11边旋转边做直线运动,进而带动滑杆22在所述相对的两侧壁之间滑动。
可选地,滑杆22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沿通孔11的轴向平行设置;齿条结构221设置于第一侧壁,或,齿条结构221对称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齿条结构221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也可以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提高了齿条结构221设置的多样性,以及滑杆22滑动的多样性。
具体地,齿条结构221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时,可以通过调整齿轮结构211与不同的齿条结构221啮合连接,改变滑杆22的滑动方向,实现滑杆22分别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第三压力感应件43接触。齿条结构221设置于第一侧壁时,可以通过调整齿轮结构211的转动方向,改变滑杆22的滑动方向,实现滑杆22分别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第三压力感应件43接触。
具体地,齿条结构221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齿轮结构211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齿条结构221啮合时,滑杆22的一端可以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接触,齿轮结构211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齿条结构221啮合时,滑杆22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三压力感应件43接触。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压力感应件42和第三压力感应件43的作用可以相同,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预设第二压力感应件42和第三压力感应件43所对应的按键功能,示例的,第二压力感应件42和第三压力感应件43可以适用于快捷功能和滑动选择功能。
具体地,齿条结构221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情况下,如图5-9所示,按键杆21带动齿轮结构211顺时针转动,且齿轮结构211与齿条结构221啮合时,滑杆22的一端可以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接触,按键杆21带动齿轮结构211逆时针转动,且与齿条结构221啮合时,滑杆22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三压力感应件43接触。
具体地,第二压力感应件42和第三压力感应件43可以相互独立,对应不同的按键功能。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压力感应件42和第三压力感应件43可以分别适用于快捷功能菜单的上下选择功能,在所述电子设备进行语音通话或音乐播放时,第二压力感应件42和第三压力感应件43还可以分别适用于音量的上下调节功能。
如图8所示,按键杆21带动齿轮结构211顺时针转动,且齿轮结构211与齿条结构221啮合连接,滑杆22的一端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接触,可以实现主菜单上滑、增大音量、增大屏幕亮度等功能。如图9所示,按键杆21带动齿轮结构211逆时针转动,且齿轮结构211与齿条结构221啮合连接,滑杆22的另一端与第三压力感应件43接触,可以实现主菜单下滑、减小音量、减小屏幕亮度等功能。
可选地,滑杆22可以包括:外壳和由外壳围合而成的内腔,齿条221和齿轮结构211可以皆设置于内腔;按键杆21可以依次穿设于外壳和内腔,且按键杆21可以转动连接于滑杆2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键杆21依次穿设于外壳和内腔,且转动连接于滑杆22,提高了按键杆21和滑杆22配合的稳定性,便于按键杆21带动滑杆22滑动。而且,由于齿条结构221和齿轮结构211皆设置于所述内腔,便于实现齿轮结构211和齿条结构221之间的啮合连接。
可选地,在通孔11的轴向方向上,齿轮结构211的宽度可以小于内腔的宽度。在实际应用中,在通孔11的轴向方向上,齿轮结构211的宽度小于所述内腔的宽度,使得齿轮结构211与所述外壳之间存在间隙,这样,按键杆21沿通孔11的轴向滑动时,可以避免所述外壳对齿轮结构211的阻挡,提高了按键杆21沿通孔11的轴向滑动的稳定性。
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复位件51,第一复位件51的一端与滑杆22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固定连接;第一复位件51用于将滑杆22回弹至初始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51的一端与滑杆22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复位件51的另一端的位置固定,第一复位件51的一端可以带动滑杆22滑动,将滑杆22回弹至所述初始位置,避免滑杆22一直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第三压力感应件43接触,进而避免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第三压力感应件43始终处于触发状态,提升了按键2的功能实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扭动按键杆21时,按键杆21可以带动滑杆22滑动,以使滑杆22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第三压力感应件43接触。松开按键杆21时,第一复位件51可以带动滑杆22回弹至所述初始位置,以使滑杆22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第三压力感应件43分离。
具体地,第一复位件51可以为弹簧、弹片以及皮筋等弹性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复位件51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或4个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3和4所示,示出了第一复位件51为两个弹簧的情况,两个弹簧可以对称分布在滑杆22的两端,其中一个弹簧的一端可以与滑杆2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可以与壳体1固定;其中另一个弹簧的一端可以与滑杆22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可以与壳体1固定,在两个弹簧的作用力下,滑杆22可以较稳定地保持在所述初始位置,其他情况可参考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两个第二复位件52,两个第二复位件52可以分别缠绕于按键杆21,且两个第二复位件52的缠绕方向相反;第二复位件52可以用于将按键杆21回弹至初始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复位件52分别缠绕于按键杆21,且两个第二复位件52的缠绕方向相反,使得两个第二复位件52可以产生相反的作用力,在所述作用力下,按键杆21可以由在通孔11内转动的状态回弹至所述初始位置,可以避免滑杆22一直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第三压力感应件43接触,进而避免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第三压力感应件43始终处于触发状态,提升了按键2的功能实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扭动按键杆21时,两个第二复位件52的缠绕方向不同,其中一个第二复位件52拉伸,其中另一个第二复位件52压缩,按键杆21可以带动滑杆22滑动,以使滑杆22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第三压力感应件43接触。松开按键杆21时,两个第二复位件52共同作用带动按键杆21转动,按键杆21带动滑杆22一起回弹至所述初始位置,以使滑杆22与第二压力感应件42或第三压力感应件43分离。
具体地,第二复位件52可以为弹簧、弹片以及皮筋等弹性件,如图6所示,示出了一种第二复位件52为弹簧的布置情况,其他情况可参考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三复位件53,第三复位件53可以包括:两个连接部以及连接在两个连接部之间的凸起部,两个连接部可以分别固定连接于凹槽的槽底,以使凸起部与主板3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可以用于容纳第一压力感应件41;凸起部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与按键2连接,在按键2从初始位置沿通孔11的轴向滑动的情况下,凸起部可与第一压力感应件41接触,触发第一压力感应件41;第三复位件53可以用于将按键杆21回弹至初始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复位件53的连接部可以始终固定在所述凹槽的槽底,第三复位件53的凸起部与按键2连接,可以带动按键2由沿通孔11的轴向滑动的状态回弹至所述初始位置,避免按键2一直与第一压力感应件41接触,进而避免第一压力感应件41始终处于触发状态,提高了按键2的功能实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按压按键2时,按键2从所述初始位置沿通孔11的轴向滑动,按键2可以与第一压力感应件41接触,触发第一压力感应件41。松开按键2时,第三复位件53可以带动按键2回弹至所述初始位置,以使按键2与第一压力感应件41分离。
具体地,第三复位件53可以为金属弹性件,以保证第三复位件53的回弹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示例的,第三复位件53可以为铍青铜结构或弹簧钢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边框上设有通孔,所述按键可以从初始位置沿所述通孔的轴向滑动,使得所述按键与所述第一压力感应件接触,触发所述第一压力感应件,实现所述第一压力感应件对应的按键功能。所述按键还可以从所述初始位置在所述通孔内转动,使得所述按键与第二压力感应件或第三压力感应件接触,触发所述第二压力感应件,实现所述第二压力感应件或第三压力感应件43对应的按键功能。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所述按键的不同操作,可以实现不同的按键功能,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所述按键可以实现不同的按键功能,使得所述按键的数量较少,可以减少所述壳体边框上的通孔数量,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外观美感。而且所述按键的占用空间较小,提高了电子设备内部的结构布局的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智能手表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按键以及主板,其中,
所述壳体的边框上设有通孔;
所述按键穿设于所述通孔,并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按键可沿所述通孔的轴向滑动,且,可在所述通孔内转动;
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主板在与所述通孔相对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设有第一压力感应件,所述第一压力感应件与所述按键的底部相对,所述凹槽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二压力感应件和第三压力感应件;
在所述按键从初始位置沿所述通孔的轴向滑动的情况下,所述按键可与所述第一压力感应件接触,在所述按键从所述初始位置在所述通孔内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按键可与所述第二压力感应件或者所述第三压力感应件接触;
所述按键包括:按键杆以及滑杆,所述滑杆套接在所述按键杆外;
所述按键杆的周向的局部区域设置有齿轮结构;
所述滑杆设有齿条结构,在所述按键杆转动至咬合状态下,所述齿轮结构与所述齿条结构啮合连接,通过所述齿轮结构与所述齿条结构之间的啮合,可带动所述滑杆在相对的两侧壁之间滑动,触发所述侧壁上的所述第二压力感应件或所述第三压力感应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力感应件和所述第三压力感应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凹槽相对的两侧壁上;
所述按键杆穿设于所述通孔,并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按键杆可沿所述通孔的轴向滑动,且,在所述通孔内转动;
所述按键杆设置在所述相对的两侧壁之间,所述按键杆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压力感应件相对;
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力感应件相对,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压力感应件相对,在所述按键杆在所述通孔内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按键杆可带动所述滑杆在所述相对的两侧壁之间滑动,触发所述侧壁上的所述第二压力感应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平行设置;
所述齿条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齿条结构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包括:外壳和由所述外壳围合而成的内腔,所述齿条结构和所述齿轮结构皆设置于所述内腔;
所述按键杆依次穿设于所述外壳和内腔,且所述按键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滑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上,所述齿轮结构的宽度小于所述内腔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滑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复位件用于将所述滑杆回弹至所述初始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两个第二复位件,两个所述第二复位件分别缠绕于所述按键杆,且两个所述第二复位件的缠绕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复位件用于将所述按键杆回弹至所述初始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
所述滑杆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复位件,所述第三复位件包括:两个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两个连接部之间的凸起部,所述两个连接部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凹槽的槽底,以使所述凸起部与所述主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压力感应件;
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与所述按键连接,在所述按键从所述初始位置沿所述通孔的轴向滑动的情况下,所述凸起部可与所述第一压力感应件接触,触发所述第一压力感应件;
所述第三复位件用于将所述按键回弹至所述初始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30508.0A CN113035628B (zh) | 2021-03-02 | 2021-03-02 | 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30508.0A CN113035628B (zh) | 2021-03-02 | 2021-03-02 | 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35628A CN113035628A (zh) | 2021-06-25 |
CN113035628B true CN113035628B (zh) | 2023-11-10 |
Family
ID=76465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30508.0A Active CN113035628B (zh) | 2021-03-02 | 2021-03-02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356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30017A1 (en) * | 2022-12-16 | 2024-06-20 | Sonos, Inc. | Mechanical slider for headphones |
CN118942952B (zh) * | 2024-10-15 | 2025-01-24 | 古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两工位双断口隔离开关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25705A (ja) * | 1999-10-22 | 2001-05-11 |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 |
CN1330378A (zh) * | 2000-06-20 | 2002-01-09 | 斯沃奇集团管理服务股份公司 | 用于在至少三个不同触点之间转换的电装置 |
CN205264550U (zh) * | 2015-07-13 | 2016-05-25 |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超薄型光学反射式具有齿状结构的输入设备开关模组 |
CN107395807A (zh) * | 2017-08-11 | 2017-11-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CN107968012A (zh) * | 2016-10-19 | 2018-04-27 | 褚锦雄 | 旋转按压开关 |
CN108600464A (zh) * | 2018-06-19 | 2018-09-2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功能模组控制方法 |
CN208889550U (zh) * | 2018-09-03 | 2019-05-21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旋钮按钮嵌套式机械开关 |
CN110460697A (zh) * | 2018-05-07 | 2019-11-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I124328B (fi) * | 2008-12-31 | 2014-06-30 | Suunto Oy | Kaksitoiminen säätöelin rannetietokoneelle tai vastaavalle ja menetelmä rannetietokoneen tai vastaavan päätelaitteen säätämiseksi |
-
2021
- 2021-03-02 CN CN202110230508.0A patent/CN1130356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25705A (ja) * | 1999-10-22 | 2001-05-11 |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 |
CN1330378A (zh) * | 2000-06-20 | 2002-01-09 | 斯沃奇集团管理服务股份公司 | 用于在至少三个不同触点之间转换的电装置 |
CN205264550U (zh) * | 2015-07-13 | 2016-05-25 |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超薄型光学反射式具有齿状结构的输入设备开关模组 |
CN107968012A (zh) * | 2016-10-19 | 2018-04-27 | 褚锦雄 | 旋转按压开关 |
CN107395807A (zh) * | 2017-08-11 | 2017-11-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CN110460697A (zh) * | 2018-05-07 | 2019-11-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08600464A (zh) * | 2018-06-19 | 2018-09-2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功能模组控制方法 |
CN208889550U (zh) * | 2018-09-03 | 2019-05-21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旋钮按钮嵌套式机械开关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35628A (zh) | 2021-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035628B (zh) | 电子设备 | |
US7099708B2 (en) | Foldable/Slidable Function Keyboard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
KR100322143B1 (ko) | 키보드장치및,그키보드장치를사용한퍼스널컴퓨터 | |
CN107995848B (zh) | 卷筒组件、表盘及智能手环 | |
US20030153284A1 (en) | Fold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 |
CN101523330B (zh) | 用于移动终端的节省空间的电容性转轮 | |
CN102221915B (zh) | 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
DE102007003270A1 (de) | Mobiles Endgerät | |
CN107820400A (zh) | 触发装置、表盘及智能手环 | |
EP3721317B1 (en) | Orientation specific control | |
CN111564332B (zh) | 复合式按键结构及应用其的无线电子装置 | |
US20080029374A1 (en) | Switch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thereof | |
CN112542339B (zh) | 一种滑动按键和一种电子设备 | |
US20070013682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otary knob | |
CN109192576A (zh) | 一种按键结构及终端设备 | |
US6680444B1 (en) | Structure of a switch for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090301853A1 (en) | Side key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US7899503B2 (en) | Mobile phone with rotatable connecting apparatus | |
US8970477B2 (en) | Handheld device having retractable keypad assembly | |
US8213165B2 (en) | Key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217588785U (zh) | 二段式联动按键及电子设备 | |
CN217485402U (zh) |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15731455U (zh) | 一种汽车琴键式开关结构 | |
EP2555081B1 (en) | Handheld device having retractable keypad assembly | |
KR100747860B1 (ko) | 엔코더 스위치와 택트 스위치를 갖는 다방향 키 어셈블리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