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30294A - 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 - Google Patents
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30294A CN112930294A CN201980068728.9A CN201980068728A CN112930294A CN 112930294 A CN112930294 A CN 112930294A CN 201980068728 A CN201980068728 A CN 201980068728A CN 112930294 A CN112930294 A CN 1129302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ring wheel
- side guide
- center axis
- steering
- rot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62D1/10—Hubs; Connecting hubs to steering columns, e.g. adjus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62D1/06—Rims, e.g. with heating means; Rim co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62D1/08—Spokes, e.g. resili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50—Other type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19/507—Other type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with rolling elements journaled in one of the moving parts, e.g. stationary rollers to support a rotating par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00—Shafts; Axle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2—Shafts; Axles
- F16C3/03—Shafts; Axles telescop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3—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adjustable between in-use and out-of-use positions, e.g. to improve acces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6/00—Articles relating to transporting
- F16C2326/20—Land vehicles
- F16C2326/24—Steering systems, e.g. steering rods or colum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Steering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Driving Cond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确保驾驶座的脚下的空间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的构造。具有:方向盘(1a),其具有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的旋转中心轴(α);以及方向盘支撑轴(2),其具有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的中心轴(β),而且相对于车身被支撑为不能以该中心轴(β)为中心进行旋转。方向盘(1a)相对于方向盘支撑轴(2a)的后端部被支撑为自由地进行以旋转中心轴(α)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盘支撑轴(2a)的中心轴(β)相对于方向盘(1a)的旋转中心轴(α)向上方偏离地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
背景技术
搭载于汽车的线控转向系统具备具有供驾驶员操作的方向盘的转向操纵部、以及具有用于对一对转向操纵轮赋予转向角的驱动器的转向部,转向操纵部与转向部电耦合。在线控转向系统中,由传感器检测方向盘的操作量,基于该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对转向部的驱动器进行驱动,由此对一对转向操纵轮赋予转向角(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4-26875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256453号公报)。
如图18所示,现有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具备供驾驶员操作的方向盘1、在后端部支撑固定有方向盘1的方向盘支撑轴2、以及支撑于车身而且在内侧旋转自如地支撑方向盘支撑轴2的筒状的壳体(柱)3。方向盘支撑轴2及壳体3配置为越朝向前方则越向朝向下方的方向倾斜。方向盘1与方向盘支撑轴2一起相对于壳体3旋转。即,方向盘1的旋转中心轴与方向盘支撑轴2的中心轴彼此大致一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687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564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现有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是方向盘1和方向盘支撑轴2均相对于壳体3旋转的构造,从而方向盘1的旋转中心轴与方向盘支撑轴2的中心轴彼此大致一致,其结果,基于方向盘支撑轴2及壳体3的存在,驾驶座的脚下的空间容易在上下方向上变小。因此,从在上下方向上更加扩大驾驶座的脚下的空间的方面出发,存在改良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确保驾驶座的脚下的空间的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具备方向盘支撑轴和方向盘。
上述方向盘支撑轴具备沿着具有前后方向的分量的方向配置的中心轴,而且相对于车身被支撑为不能以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上述方向盘具备沿着具有前后方向的分量的方向配置的旋转中心轴,而且相对于上述方向盘支撑轴的后端部被支撑为自由地进行以该旋转中心轴为中心的旋转。
上述方向盘支撑轴的中心轴相对于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向上方偏离地配置。
能够沿着越朝向前方则越朝向下方的方向配置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在该情况下,能够使上述方向盘支撑轴的中心轴与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越朝向前方则越扩大。或者,能够使上述方向盘支撑轴的中心轴与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平行。
上述方向盘支撑轴具备固定于该方向盘支撑轴的后端部的固定侧导向件,上述方向盘具备旋转侧导向件。通过使该旋转侧导向件相对于上述固定侧导向件被支撑为旋转自如,从而能够将上述方向盘支撑于上述方向盘支撑轴的后端部。
上述旋转侧导向件能够具有在以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为中心的周向上伸长的形状。在该情况下,上述旋转侧导向件相对于上述固定侧导向件被支撑为自由地进行周向的移动,由此上述旋转侧导向件相对于上述固定侧导向件被支撑为旋转自如。
本发明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能够具备多个辊,上述多个辊相对于上述固定侧导向件被支撑为旋转自如,而且分别配置于上述旋转侧导向件的外径侧及内径侧。在该情况下,上述旋转侧导向件被上述多个辊滚动引导,由此相对于上述固定侧导向件被支撑为自由地进行周向的移动。
在上述旋转侧导向件的外径侧和内径侧中的至少一方侧,上述辊能够配置于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上的多个部位。
本发明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能够构成为,上述旋转侧导向件与上述多个辊中的至少一个辊在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上卡合,由此上述旋转侧导向件相对于上述固定侧导向件在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上定位。
具体而言,上述旋转侧导向件具备沿着周向形成于该旋转侧导向件的周面的周向槽,该周向槽与上述至少一个辊在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上卡合,由此上述旋转侧导向件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侧导向件在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上定位。
或者,上述旋转侧导向件具备沿着周向形成于该旋转侧导向件的周面的周向突条,该周向突条与上述至少一个辊在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上卡合,由此上述旋转侧导向件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侧导向件在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上定位。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确保驾驶座的脚下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组装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的车辆的驾驶座及其周边部的侧视图。
图2的(a)是与用于调节方向盘的高度位置的倾斜轴一起示出第一例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的侧视图,图2的(b)是示出第一例的变形例并与图2的(a)相同的图。
图3的(a)是在将方向盘的前后位置调节到后端位置的状态下示出第一例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的侧视图,图2的(b)是在调节到方向盘的前端位置的状态下示出该转向操纵部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一例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的立体图。
图5关于第一例,是在拆下方向盘罩的状态下示出方向盘及方向盘支撑轴并与图4相同的图。
图6关于第一例,是在拆下方向盘罩的状态下示出的方向盘的立体图。
图7关于第一例,是从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观察到的方向盘的旋转侧导向件和辊的示意图。
图8关于第一例,是在包括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在内的假想平面处剖切方向盘的旋转侧导向件和辊后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9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相关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10是第二例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的侧视图。
图11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例,是在拆下方向盘罩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到的方向盘的立体图。
图12关于第三例,是在拆下方向盘罩的状态下从下方观察到的方向盘的立体图。
图13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一例,是在包括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在内的假想平面处剖切方向盘的旋转侧导向件和辊后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4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二例,是在包括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在内的假想平面处剖切方向盘的旋转侧导向件和辊后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5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三例相关的与图14相同的图。
图16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四例相关的与图13相同的图。
图17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五例相关的与图14相同的图。
图18是示意性地示出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的现有构造的一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第一例]
使用图1~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线控转向系统,前后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是指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车身的前后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本例的线控转向系统具备具有供驾驶员D操作的方向盘1a的转向操纵部、以及具有用于对一对转向操纵轮23赋予转向角的驱动器的未图示的转向部,转向操纵部与转向部电耦合。在本例的线控转向系统中,由传感器检测方向盘1a的操作量,基于该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对转向部的驱动器进行驱动,由此对一对转向操纵轮23赋予转向角。
本例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具备方向盘1a和方向盘支撑轴2a。
方向盘1a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方向盘支撑轴2a的后端部。方向盘1a的旋转中心轴α沿着越朝向前方则越朝向下方的方向配置。方向盘支撑轴2a具有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的中心轴β,而且被支撑为不能相对于车身以中心轴β为中心旋转。即,与图18所示的现有构造不同,在本例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中,在使用时,即使在因驾驶员D的操作而方向盘1a旋转的情况下,方向盘支撑轴2a也不会旋转。在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所存在的前后方向的范围内,方向盘支撑轴2a的中心轴β相对于方向盘1a的旋转中心轴α向上方偏离地配置。尤其是,在本例中,方向盘支撑轴2a的整体配置为比方向盘1a的旋转中心轴α更靠上方。并且,方向盘支撑轴2a的中心轴β大致水平地配置。换言之,方向盘支撑轴2a的中心轴β相对于作为水平面的车厢的地板面7大致平行地配置。因此,方向盘支撑轴2a的中心轴β与方向盘1a的旋转中心轴α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随着朝向前方而扩大。
方向盘支撑轴2a具备配置于前侧的前侧轴部4和配置于后侧的后侧轴部5,而且通过将前侧轴部4与后侧轴部5以能够进行轴向的相对位移的方式同轴地组合,构成为能够进行轴向的伸缩。即,方向盘支撑轴2a的中心轴β的方向与在方向盘支撑轴2a伸缩时前侧轴部4和后侧轴部5相对位移的方向彼此一致。前侧轴部4及后侧轴部5分别具有筒状(在图示的例子中为方筒状)的形状。此外,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前侧轴部及后侧轴部各自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即,前侧轴部及后侧轴部分别不限定于图示例子那样的制造成方筒状的结构,例如,能够具有圆筒状、方形以外的多边形筒状、异形筒状等形状。
在本例中,后侧轴部5以仅能够进行轴向的滑动的方式插入到前侧轴部4的内径侧。前侧轴部4以相对于车身仅能够进行以在宽度方向上配置的倾斜轴6为中心的摆动位移的方式支撑于车身。基于以倾斜轴6为中心的方向盘支撑轴2a的摆动位移,能够进行方向盘1a的高度位置的调节。
在本例中,如图2的(a)所示,倾斜轴6配置于方向盘支撑轴2a的前侧,而且配置为比方向盘支撑轴2a的中心轴β更靠下方。更具体而言,倾斜轴6配置于处于方向盘支撑轴2a的中心轴β与方向盘1a的旋转中心轴α的上下方向之间的位置。因此,在调节方向盘1a的高度位置时,如图2的(a)的粗线箭头所示,方向盘1a向与旋转中心轴α大致成直角的方向、即驾驶员D预测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在调节方向盘1a的高度位置时给驾驶员D带来不适感。但是,倾斜轴6也可以配置于其它位置。例如,如图2的(b)所示,倾斜轴6也能够配置于方向盘支撑轴2a的前侧,而且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与方向盘支撑轴2a的中心轴β相同的位置。
能够调节方向盘1a的高度位置的范围、亦即能够使方向盘支撑轴2a以倾斜轴6为中心而摆动位移的范围限制在预定范围内。该预定范围在图2的(a)和图2的(b)的任一结构中均是由中心角δ示出的范围。在本例中,如附图所示,在该范围的中央位置处,方向盘支撑轴2a的中心轴β水平地配置。换言之,如图1所示,在该范围的中央位置处,方向盘支撑轴2a的中心轴β与车厢的地板面7平行地配置。
在本例中,调节方向盘1a的高度位置的动作、即、使方向盘支撑轴2a以倾斜轴6为中心而摆动位移的动作由未图示的倾斜用电动驱动器来进行。
在本例中,能够基于方向盘支撑轴2a伸缩、具体为后侧轴部5相对于前侧轴部4沿着轴向位移来进行方向盘1a的前后位置的调节。
能够调节方向盘1a的前后位置的范围、亦即能够使后侧轴部5相对于前侧轴部4沿着轴向位移的范围限制在预定范围内。图3的(a)示出在该预定范围内使方向盘1a位于最后侧的情况。并且,图3的(b)示出在该预定范围内使方向盘1a位于最前侧的情况。此外,也能够采用以下结构:在使图3的(b)所示的方向盘1a位于最前侧的状态下,方向盘1a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驾驶座的前侧所配备的方向盘收纳部内。
在本例中,调节方向盘1a的前后位置的动作、即、使后侧轴部5相对于前侧轴部4沿着轴向位移的动作由未图示的伸缩用电动驱动器来进行。
接下来,对用于将方向盘1a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方向盘支撑轴2a的后端部的构造进行说明。
在本例中,如图5所示,在方向盘支撑轴2a的后端部亦即后侧轴部5的后端部,结合固定有固定侧导向件8。
方向盘1a具备旋转侧导向件9、一对把手10以及方向盘罩11。图5及图6示出从方向盘1a拆下方向盘罩11后的状态。
如图5~图7所示,旋转侧导向件9具有在以方向盘1a的旋转中心轴α为中心的周向上伸长的形状,具体为具有大致半圆形状。并且,在图2~图7所示的车辆直行时的方向盘1a的转向操纵位置处,旋转侧导向件9的周向中央部位于上端部。换言之,在车辆直行时的方向盘1a的转向操纵位置处,旋转侧导向件9位于以旋转中心轴α为中心的圆周上的大致上半部分。在本例中,通过相对于结合固定于方向盘支撑轴2a的后端部的固定侧导向件8,以自如进行周向的移动的方式支撑方向盘1a的旋转侧导向件9,由此将方向盘1a以自如进行以旋转中心轴α为中心的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方向盘支撑轴2a的后端部。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作为旋转侧导向件的形状,除了能够采用具有任意的中心角的圆弧形状(中心角小于180的圆弧形状、中心角为180度的圆弧形状、中心角比180度大的圆弧形状)以外,还能够采用整周相连的圆形形状。并且,在将旋转侧导向件的形状设为圆弧形状的情况下,优选如本例那样,在车辆直行时的方向盘1a的转向操纵位置处,使旋转侧导向件的周向中央部位于上端部。这样一来,能够使旋转侧导向件尽量位于上方,从而能够相应地扩大驾驶座的脚下的空间17(图1)。
一对把手10各自的基端部结合固定于旋转侧导向件9的周向两端部。一对把手10分别具备:从旋转侧导向件9的周向两端部朝向径向外方伸长的一对径向臂部12;从径向臂部12各自的径向外端部起与旋转中心轴α平行地朝向后方伸长的一对轴向臂部13;以及将轴向臂部13各自的后端部彼此连结的握持部14。握持部14是驾驶员D操作方向盘1a时握持的部分。此外,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方向盘的握持部的形状设为与普通的汽车的方向盘相同的形状亦即圆环形状。
方向盘罩11具有大致矩形箱形状,安装于旋转侧导向件9。在安装状态下,在方向盘罩11的内侧收纳旋转侧导向件9、一对把手10的径向臂部12、以及结合固定于方向盘支撑轴2a的后端部的固定侧导向件8。
在本例中,为了相对于结合固定于方向盘支撑轴2a的后端部的固定侧导向件8,以自由地进行周向的移动的方式支撑方向盘1a的旋转侧导向件9,多个辊16仅相对于固定侧导向件8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固定侧导向件8。多个辊16各自的旋转中心轴γ与方向盘1a的旋转中心轴α平行。并且,多个辊16分别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9的外径侧及内径侧。旋转侧导向件9由多个辊16滚动引导,由此以相对于固定侧导向件8自由地进行周向的移动的方式支撑于固定侧导向件8。
在本例中,在旋转侧导向件9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分别沿着周向形成有一条周向槽15a、15b。辊16的外周部分别与上述周向槽15a、15b卡合。由此,旋转侧导向件9相对于固定侧导向件8在轴向上被定位。
在本例中,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9的外径侧的辊16与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9的内径侧的辊16在周向上的配置相位相互错开。即,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9的外径侧的辊16的个数为一个。如图7所示,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9的外径侧的辊16配置在与方向盘1a的旋转中心轴α相同的宽度方向位置所对应的周向位置。相对于此,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9的内径侧的辊16的个数为两个。如图7所示,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9的内径侧的辊16分别配置于相对于方向盘1a的旋转中心轴α向宽度方向两侧偏离相同距离的周向位置。此外,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9的外径侧的辊16和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9的内径侧的辊16各自的个数以及周向上的配置相位也能够与本例不同。
本例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能够具备用于检测方向盘1a的操作量(以中立位置为基准的两个方向的旋转角度)的未图示的方向盘操作量传感器、用于对方向盘1a赋予操作反作用力的未图示的反作用力赋予装置等。作为方向盘操作量传感器,能够采用安装于方向盘1a的测力计。并且,作为方向盘操作量传感器,也能够采用基于旋转侧导向件9相对于固定侧导向件8的旋转量(以中立位置为基准的两个方向的旋转角度)来检测方向盘1a的操作量的传感器。作为这样的传感器,能够采用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旋转侧导向件9的旋转量的磁式旋转传感器、将旋转侧导向件9的旋转量转换成辊16、16a、专用的齿轮等其它旋转体的旋转之后进行检测的旋转传感器等。
在本例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中,方向盘支撑轴2a的中心轴β相对于方向盘1a的旋转中心轴α向上方偏离地配置。因此,根据本例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与如图18所示的现有构造那样方向盘支撑轴2的中心轴与方向盘1的旋转中心轴大致一致的构造相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确保驾驶座的脚下的空间17(图1)。尤其是,在本例中,方向盘支撑轴2a整体配置为比方向盘1a的旋转中心轴α更靠上方。并且,方向盘支撑轴2a的中心轴β大致水平地配置。换言之,方向盘支撑轴2a的中心轴β与方向盘1a的旋转中心轴α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越朝向前方则越扩大。因此,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充分大地确保驾驶座的脚下的空间17。其结果,能够提高驾驶座的居住性。
[实施方式的第二例]
使用图9及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进行说明。在本例中,方向盘支撑轴2b的姿势与第一例不同。即,在本例中,方向盘支撑轴2b的中心轴β与方向盘1a的旋转中心轴α平行地配置。在本例的构造中,在调节方向盘1a的前后位置时,方向盘1a沿着方向盘1a的旋转中心轴α的方向、即驾驶员D预测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充分抑制在调节方向盘1a的前后位置时给驾驶员D带来的不适感。其它结构及作用与第一例相同。
[实施方式的第三例]
使用图11及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例进行说明。在本例中,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9a的外径侧的辊16和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9a的内径侧的辊16分别在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α的方向上设于多个部位(图示的例子中为四个部位)。上述辊16分别与形成于旋转侧导向件9a的外周面及内周面的周向槽15a、15b卡合。即,在本例中,在旋转侧导向件9a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各自的轴向多个部位(图示的例子中为四个部位)形成有周向槽15a、15b。辊16与上述周向槽15a、15b分别卡合。
在本例中,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9a的外径侧的辊16的周向上的配置相位和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9a的内径侧的辊16的周向上的配置相位分别与第一例的情况相同。因此,在本例中,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9a的外径侧的辊16和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9a的内径侧的辊16分别在与第一例相同的周向位置处,在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α的方向上分别各排列配置有多个(图示的例子中为四个)。但是,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在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α的方向上的多个部位所配备的辊不一定需要如本例那样在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α的方向上排列配置。也就是说,该多个部位所配备的辊也能够分别配置于任意的周向位置。
在本例中,形成于旋转侧导向件9a的外周面的多个周向槽15a和形成于旋转侧导向件9a的内周面的多个周向槽15b分别在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α的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但是,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当在旋转侧导向件的周面形成多个周向槽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α的方向上非等间隔地配置上述周向槽。
在本例中,形成于旋转侧导向件9a的外周面的周向槽15a与形成于旋转侧导向件9a的内周面的周向槽15b在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α的方向上的配置相位彼此一致。但是,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使形成于旋转侧导向件9b的外周面的周向槽15a和形成于旋转侧导向件9b的内周面的周向槽15b在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α的方向上的配置相位互不相同。
在本例中,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9a(9b)的外径侧的辊16和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9a(9b)的内径侧的辊16分别在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α的方向上配置于多个部位。因此,能够提高旋转侧导向件9a(9b)相对于固定侧导向件8(参照图5)的支撑刚性(尤其是力矩刚性)。并且,在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α的方向上配备于多个部位的辊16分别与形成于旋转侧导向件9a(9b)的外周面和内周面的周向槽15a、15b卡合。因此,能够提高旋转侧导向件9a(9b)相对于固定侧导向件8的轴向的定位刚性。其它结构及作用与第一例相同。
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在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α的方向上的多个部位具备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的外径侧或内径侧的辊,而且使该辊与形成于旋转侧导向件的周面的周向槽卡合,在该情况下,例如,如图14所示,也能够使配置于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α的方向不同的部位的辊16与形成于旋转侧导向件9c的周面的共用的周向槽15c卡合。
在该情况下,例如,如图15所示,也能够使与周向槽15c的宽度方向内侧面接触的辊16的旋转中心轴γ向越朝向周向槽15c的宽度方向中央侧越接近周向槽15c的方向倾斜。这样一来,能够由辊16高效地支撑旋转侧导向件9c欲向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α的方向位移的力。
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在将配置于旋转侧导向件的外径侧或内径侧的辊配置于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α的方向上的多个部位的情况下,也能够仅在该多个部位中的一部分部位形成使辊卡合的周向槽。
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作为旋转侧导向件的周面与辊的卡合构造,也能够代替形成于旋转侧导向件的周面的周向槽与辊的卡合构造,而采用例如图16所示的沿着周向形成于旋转侧导向件9d的外周面及内周面的周向突条18a、18b与形成于辊16a的外周面的凹槽19的卡合构造。并且,如附图所示,周向突条18a、18b除了能够由与沿着周向形成于旋转侧导向件9d的主体部的外周面及内周面的卡合槽20a、20b卡合的金属线21a、21b等其它部件形成之外,还能够与旋转侧导向件9d的主体部一体地形成。
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7所示,也可以采用将旋转侧导向件9e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周面作为单纯的圆筒面22,使辊16与圆筒面22滚动接触的结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各例的构造及其变形例的构造(图1~图17)只要不相互产生矛盾,就能够适当组合来实施。并且,本发明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能够应用于手动进行方向盘的位置调节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不具备方向盘的位置调节功能的构造。
符号的说明
1、1a—方向盘,2、2a—方向盘支撑轴,3—壳体,4—前侧轴部,5—后侧轴部,6—倾斜轴,7—地板面,8—固定侧导向件,9、9a~9e—旋转侧导向件,10—把手,11—方向盘罩,12—径向臂部,13—轴向臂部,14—握持部,15a~15c—周向槽,16、16a—辊,17—脚下的空间,18a、18b—周向突条,19—凹槽,20a、20b—卡合槽,21a、21b—金属线,22—圆筒面,23—转向操纵轮。
Claims (10)
1.一种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其特征在于,具备:
方向盘支撑轴,其具备沿着具有前后方向的分量的方向配置的中心轴,而且相对于车身被支撑为不能以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以及
方向盘,其具备沿着具有前后方向的分量的方向配置的旋转中心轴,而且相对于上述方向盘支撑轴的后端部被支撑为自由地进行以该旋转中心轴为中心的旋转,
上述方向盘支撑轴的中心轴相对于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向上方偏离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沿着越朝向前方则越朝向下方的方向配置,上述方向盘支撑轴的中心轴与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越朝向前方则越扩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沿越朝向前方则越朝向下方的方向配置,上述方向盘支撑轴的中心轴与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方向盘支撑轴具备固定于该方向盘支撑轴的后端部的固定侧导向件,上述方向盘具备旋转侧导向件,该旋转侧导向件相对于上述固定侧导向件被支撑为旋转自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侧导向件具有在以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为中心的周向上伸长的形状,该旋转侧导向件相对于上述固定侧导向件被支撑为自由地进行周向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辊,上述多个辊相对于上述固定侧导向件被支撑为旋转自如,而且分别配置于上述旋转侧导向件的外径侧及内径侧,上述旋转侧导向件被上述多个辊滚动引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转侧导向件的外径侧和内径侧中的至少一方侧,上述辊配置于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上的多个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侧导向件与上述多个辊中的至少一个辊在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上卡合,由此上述旋转侧导向件相对于上述固定侧导向件在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上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侧导向件具备沿周向形成于该旋转侧导向件的周面的周向槽,该周向槽与上述至少一个辊在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上卡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侧导向件具备沿周向形成于该旋转侧导向件的周面的周向突条,该周向突条与上述至少一个辊在上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上卡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97227 | 2018-10-19 | ||
JP2018197227 | 2018-10-19 | ||
PCT/JP2019/040751 WO2020080436A1 (ja) | 2018-10-19 | 2019-10-16 | ステアバイワイヤシステムの操舵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30294A true CN112930294A (zh) | 2021-06-08 |
CN112930294B CN112930294B (zh) | 2023-04-25 |
Family
ID=70284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68728.9A Active CN112930294B (zh) | 2018-10-19 | 2019-10-16 | 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18980B2 (zh) |
JP (1) | JP7081681B2 (zh) |
CN (1) | CN112930294B (zh) |
WO (1) | WO202008043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44122B2 (ja) * | 2021-03-30 | 2024-03-06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ステアリングハンドル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42288A (en) * | 1946-03-06 | 1948-05-25 | James D Floria | Steering mechanism |
JPS6149124U (zh) * | 1984-09-03 | 1986-04-02 | ||
JP2000061854A (ja) * | 1998-08-19 | 2000-02-29 | Max Co Ltd | ネジ打込み機におけるドライバビットの推進機構 |
JP2009208487A (ja) * | 2008-02-29 | 2009-09-17 | Honda Motor Co Ltd | 操舵装置 |
US20100175499A1 (en) * | 2009-01-09 | 2010-07-1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
JP2013216172A (ja) * | 2012-04-06 | 2013-10-24 | Nissan Motor Co Ltd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US20170313341A1 (en) * | 2016-04-28 | 2017-11-02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
CN107433972A (zh) * | 2016-05-25 | 2017-12-05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方向盘总成 |
US20180037248A1 (en) * | 2015-04-23 | 2018-02-08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Arrangement of a Steering Wheel in a Motor Vehicle Suitable for Autonomous Driv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68754A (ja) | 2003-03-10 | 2004-09-30 | Honda Motor Co Ltd | ステアバイワイヤ式操舵装置 |
FR2861657B1 (fr) * | 2003-11-04 | 2007-01-19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Poste de conduit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
DE102005004180A1 (de) * | 2005-01-29 | 2006-08-03 | Dambach Lagersysteme Gmbh & Co. Kg | Lenkvorrichtung für ein Flurförderzeug |
JP4517902B2 (ja) | 2005-03-16 | 2010-08-04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操舵制御装置 |
JP5131523B2 (ja) * | 2007-09-10 | 2013-01-30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車両用操舵装置 |
GB2457244A (en) * | 2008-02-06 | 2009-08-12 | Valtra Oy Ab | Steering wheel with pivotable rim |
US11560169B2 (en) * | 2015-06-11 | 2023-01-24 |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 Retractable steering column system and method |
DE102016225297A1 (de) * | 2016-12-16 | 2018-06-21 | Thyssenkrupp Ag | Lenkrad für eine Kraftfahrzeuglenkung und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
2019
- 2019-10-16 US US17/286,225 patent/US11318980B2/en active Active
- 2019-10-16 WO PCT/JP2019/040751 patent/WO202008043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10-16 CN CN201980068728.9A patent/CN112930294B/zh active Active
- 2019-10-16 JP JP2020553257A patent/JP7081681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42288A (en) * | 1946-03-06 | 1948-05-25 | James D Floria | Steering mechanism |
JPS6149124U (zh) * | 1984-09-03 | 1986-04-02 | ||
JP2000061854A (ja) * | 1998-08-19 | 2000-02-29 | Max Co Ltd | ネジ打込み機におけるドライバビットの推進機構 |
JP2009208487A (ja) * | 2008-02-29 | 2009-09-17 | Honda Motor Co Ltd | 操舵装置 |
US20100175499A1 (en) * | 2009-01-09 | 2010-07-1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
JP2013216172A (ja) * | 2012-04-06 | 2013-10-24 | Nissan Motor Co Ltd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US20180037248A1 (en) * | 2015-04-23 | 2018-02-08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Arrangement of a Steering Wheel in a Motor Vehicle Suitable for Autonomous Driving |
US20170313341A1 (en) * | 2016-04-28 | 2017-11-02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
CN107433972A (zh) * | 2016-05-25 | 2017-12-05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方向盘总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080436A1 (ja) | 2020-04-23 |
US20210339788A1 (en) | 2021-11-04 |
JP7081681B2 (ja) | 2022-06-07 |
JPWO2020080436A1 (ja) | 2021-09-02 |
US11318980B2 (en) | 2022-05-03 |
CN112930294B (zh) | 2023-04-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07182213A (ja)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US10577012B2 (en) |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 |
US8708068B2 (en) | Frictional drive device and traction wheel | |
US8220571B2 (en) | Frictional drive device and inverted pendulum type vehicle using the same | |
US8460154B2 (en) | Frictional drive device and inverted pendulum type vehicle using the same | |
KR102288888B1 (ko) | 주행 모드 변경이 가능한 소형 모빌리티 | |
EP3251930B1 (en) | Electric-powered vehicle | |
US20120180594A1 (en) | Electric tilt steer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 |
US20120172169A1 (en) | Friction drive device and inverted pendulum type vehicle | |
JP3656500B2 (ja) | 全方向移動型台車 | |
CN112930294A (zh) | 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 | |
WO2015165500A1 (en) | Powered wheelchair | |
JP2010083392A (ja) | 電動式テレスコピッ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KR101131809B1 (ko) | 텔레스코픽 작동력을 저감 가능한 스티어링 칼럼용 조종장치 | |
KR101789784B1 (ko) | 인휠모터로 구동되는 메카넘 휠을 가지는 전동휠체어 | |
JP2007283806A (ja) | 全方向移動車輪及び搬送台車 | |
JP2020168998A (ja) | 移動体 | |
JP7017956B2 (ja)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2017214956A (ja) | ボールねじ装置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6546110B2 (ja) | 小型電動車両 | |
EP0983874A2 (en) | A wheel | |
US20140046543A1 (en) | Movable carriage | |
JP6177756B2 (ja) | 折り畳み式車両 | |
WO2023119365A1 (ja)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2012076670A (ja) | 乗用車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