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6215A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66215A CN112366215A CN201911383445.1A CN201911383445A CN112366215A CN 112366215 A CN112366215 A CN 112366215A CN 201911383445 A CN201911383445 A CN 201911383445A CN 112366215 A CN112366215 A CN 1123662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electrode
- layer
- sub
- emitting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2—Stacked devices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each emit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发光装置,其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一发光层、第二电极层、第二发光层及第三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一电极;第一发光层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第二子像素,各子像素一一对应设于第一电极上;第二电极层设于第一发光层上;第二发光层设于第二电极层上,第二发光层在第二电极层上的投影覆盖各第一、第二子像素,第二发光层、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的发光颜色各不相同;第三电极层设于第二发光层上;第二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中至少一个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各第二电极与各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设置。如此能够提高整个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由于其具有自发光、反应快、视角广、亮度高、轻薄等优点,成为未来显示的主流。其中,通过蒸镀的方法有机发光材料独立发光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实现OLED全彩色显示的方式,其主要是利用精密的金属荫罩(mask)与像素对位技术,通过蒸镀方法制备红、绿、蓝发光层;然而,受限于金属荫罩图形尺寸的精度,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OLED显示器的分辨率受到限制。
采用溶液加工制作OLED显示器,由于其低成本、高产能、易于实现大尺寸等优点,是未来显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特别是印刷工艺。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也越来越高,要实现高分辨率的产品,则需要将像素设计的比较小,如图1所示,对于传统的RGB stripe排列的像素结构,包括以阵列的形式排列R、G、B三个子像素。当显示面板分辨率提升到300ppi时,像素pixel的尺寸将会缩小到20μm×60μm,再考虑到像素bank(像素界定层)的宽度,印刷工艺中真实的墨水沉积区最小宽度将会缩减到10μm左右,这对打印设备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可以能够打印如此高像素密度的印刷设备。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善和发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仅能够提高分辨率、且能够采用印刷打印工艺生产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发光装置。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一电极;
第一发光层,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各子像素一一对应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上;
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第一发光层上;
第二发光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上,所述第二发光层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的投影覆盖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各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发光颜色各不相同;及
第三电极层,设于所述第二发光层上;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中至少一个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各所述第二电极与各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设置。
上述显示面板具有三个电极层和设置在相邻两层电极层之间的两层发光层,使得第一发光层可以只设置两种子像素,并将第二发光层设置为发光颜色与这两种子像素不同的发光层,同时控制第二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中至少一个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层,各第二电极层与各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设置,使得各子像素及与其对应的第二发光层的发光区域能够单独控制,其无需在第一发光层设置三种子像素,进而可以通过控制输入器件的电压实现全彩及纯色显示,故而能够在不增加甚至减少整个显示面板的第一发光层中的子像素的数量的基础上提高整个显示面板的分辨率,进而可以保证像素pixel的尺寸在适合印刷打印工艺的范围,因此该显示面板可以适用于印刷打印工艺生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发光颜色选自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为蓝色;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中,其中一个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另一个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层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均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相邻,所述第一发光层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均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相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各所述第二电极与各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发光层为覆盖整个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层结构;
所述第三电极层为覆盖整个所述第二发光层的面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各子像素的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设有与各所述第二电极一一对应的各驱动电路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二电极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发光层的一个子像素上及所述驱动电路连接孔内,以使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驱动电路连接孔与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光的驱动电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于所述像素界定层上的电极隔离柱,所述电极隔离柱用于隔离所述第二电极层且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层为覆盖整个所述第一发光层的面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各所述第二电极与各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设置;或者
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各自独立地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中的各所述第二电极均与各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层为有机发光层或量子点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为有机发光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电极层为底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层为顶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为反射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均为透明电极。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电极层形成第一发光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各第二子像素一一对应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上;
在所述第一发光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
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形成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的投影覆盖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各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发光颜色各不相同;
在所述第二发光层上形成第三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中至少一个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各所述第二电极与各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工艺为印刷工艺,形成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工艺为蒸镀工艺。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或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4~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方位词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指的是相对的位置关系,并不作为限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列”、“行”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作为限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下面将结合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对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详细的介绍。
请参阅图2和图3,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电极层131、第一发光层141、第二电极层132、第二发光层142及第三电极层133。
第一电极层131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一电极1311。
第一发光层141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子像素141R和第二子像素141G。第一发光层141的各子像素一一对应设于第一电极1311上。换言之,每一第一电极1311上均设有第一子像素141R或第二子像素141G。
第二电极层132设于第一发光层141上。
第二发光层142设于第二电极层132上,第二发光层142在第二电极层132上的投影覆盖各第一子像素141R和各第二子像素141G,第二发光层142、第一子像素141R和第二子像素141G的发光颜色各不相同。如此第一发光层141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子像素141R、一个第二子像素141G及与其对应的第二发光层142的发光区域能够共同形成一个像素单元。如此将传统的分布于同一层的三种不同颜色的子像素设置在不同层,进而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第三电极层133设于第二发光层142上。其中第二电极层132和第三电极层133中至少一个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1321,各第二电极1321与各第一电极1311一一对应设置。换言之,包含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1321的电极层是图案化的。
如此通过对第一电极层131和第二电极层132输入电压可以控制各子像素的独立发光,通过对第二电极层132和第三电极层133输入电压可以控制第二发光层142对应各第二电极层132的区域单独发光,通过同时控制子像素和第二发光层142的发光进而能够实现全彩及纯色显示。
可理解,传统的显示面板中一般只有一组电极(即两个电极),对应的只需设有一组驱动电路与该组电极连接,以驱动位于该组电极中的发光层发光。继续参阅图3,然而在本发明中,三个电极层构成两组电极,为了使两组电极中的发光层均能够发光,需要设置两组驱动电路与该两组电极连接,以驱动该两组电极中的两个发光层发光。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一组驱动电路与第一电极层131和第二电极层132连接,以驱动第一发光层141发光;另一组驱动电路与第二电极层132和第三电极层133连接,以驱动第二发光层142发光。
上述显示面板具有三个电极层和设置在相邻两层电极层之间的两层发光层,使得第一发光层141可以只设置两种子像素,并将第二发光层142设置为发光颜色与这两种子像素不同的发光层,同时控制第二电极层132和第三电极层133中至少一个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1321,各第二电极层1321与各第一电极1311一一对应设置,使得各子像素及与其对应的第二发光层142的区域能够单独控制,其无需在第一发光层141设置三种子像素,进而可以通过控制输入器件的电压实现全彩及纯色显示,故而能够在不增加甚至减少整个显示面板的第一发光层141中的子像素的数量的基础上提高整个显示面板的分辨率,进而可以保证像素pixel的尺寸在适合印刷打印工艺的范围,因此该显示面板可以适用于印刷打印工艺生产。
可理解,为了便于各子像素及与其对应的第二发光层142的区域独立控制发光,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132和第三电极层133中,一个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1321,各第二电极1321与各第一电极1311一一对应设置;另一个电极层为覆盖整层的面电极。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132和第三电极层133可以各自独立地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1321,第二电极层132和第三电极层133中的各第二电极1321均与各第一电极1311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地,第二发光层142可以是整层的发光层;第二发光层142也可为具有图案的发光层,其包括具有多个独立的第三子像素,各第三子像素与第二电极层132和第三电极层133中的各第二电极1321一一对应。
具体地,在本具体示例中,第二电极层132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1321,各第二电极1321与各第一电极1311一一对应设置。第三电极层133为覆盖整个第二发光层142的面电极。此时,第二发光层142为覆盖整个第二电极层132的层结构,以便于形成面电极的第三电极层133。
值得说明的是,将第二电极层132设置为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1321的结构,在制备工艺上更为容易实现。可理解,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限定第一发光层141的各子像素的像素界定层120,所述像素界定层120设有与各所述第二电极一一对应的各驱动电路连接孔(图未示),每个所述第二电极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发光层的一个子像素上及所述驱动电路连接孔内,以使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驱动电路连接孔与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光的驱动电路连接。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像素界定层120上形成用于隔离第二电极层132的电极隔离柱150,如此在通过沉积或涂布的方法形成第二电极层132时,电极隔离柱150能够将第二电极层132隔离成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1321。换言之,电极隔离柱150设于像素界定层120上且位于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1321之间。
进一步地,电极隔离柱150可采用SiNx、SiOx等无机绝缘材料或光阻材料,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式(CVD)或涂布的方式结合黄光工艺形成。进一步地,电极隔离柱150的厚度一般不厚,约为80nm~300nm。进一步地,第一发光层141中的各子像素是相互独立的,一般的,其可以采用蒸镀或印刷工艺形成。由于印刷工艺具有低成本、高产能、易于实现大尺寸等优点,因此在一具体示例中,形成第一发光层141的工艺为印刷工艺,从而精确控制在像素坑内成膜,以形成各子像素。
而第二发光层142为覆盖整个第二电极层132的层结构,因此第二发光层142可以采用open mask蒸镀制作,蒸镀制得的发光层薄膜均匀致密,即形成第二发光层142的工艺可以优选为蒸镀工艺。可理解,由于有电极隔离柱150的存在,也可以通过open mask蒸镀将第二发光层142制作形成具有图案的发光层,此时电极隔离柱150还起到隔离第二发光层142的作用。
可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132可为覆盖整个第一发光层141的面电极;第三电极层133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1321,各第二电极1321与各第一电极1311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地,第二发光层142可以是整层的发光层;第二发光层142也可为具有图案的发光层,其包括具有多个独立的第三子像素,各第三子像素与第二电极层132和第三电极层133中的各第二电极1321一一对应。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141中的任意一个第一子像素141R均至少与一个第二子像素141G相邻,第一发光层141中的任意一个第二子像素141G均至少与一个第一子像素141R相邻。
进一步地,在第一发光层141中,相互独立的多个第一子像素141R和多个第二子像素141G呈阵列分布。其中,在行/列方向上,第一子像素141R和第二子像素141G依次交替排布。
更进一步地,在列/行方向上,多个第一子像素141R排列在一列/一行,多个第二子像素141G排布在相邻列/相邻行。或者,更进一步地,在列/行方向上,第一子像素141R和第二子像素141G也依次交替排布。可理解,第一发光层141中的各子像素的像素排布结构不限于此,只要第一发光层141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子像素141R、一个第二子像素141G及与其对应的第二发光层142的发光区域能够共同形成一个像素单元即可。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层142、第一子像素141R和第二子像素141G的发光颜色选自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第二发光层142的发光颜色为蓝色;第一子像素141R和第二子像素141G中,其中一个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另一个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该显示面板的单个像素单元可认为是RGBB组成的(其中R、G、B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子像素,其中的两个B子像素分别位于R、G子像素上),如此可以将蓝光的面积增加约一倍,可以提高第二发光层142的使用寿命。在本具体示例中,第一子像素141R为红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141G为绿色子像素。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141为有机发光层或量子点发光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层142为有机发光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显示面板还可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激子限定层及电子传输层中的一层或多层。
可理解,上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基板110。基板110包括衬底及设于衬底上的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与第一电极层131和第二电极层132连接,以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层141发光。第二驱动电路与第二电极层132和第三电极层133连接,以用于驱动第二发光层142发光。其中衬底可为玻璃等刚性衬底或PI(聚酰亚胺)等柔性衬底。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层131设于基板110上,第一电极层131为底电极,第三电极层133为顶电极。其中,此处“底”和“顶”是相对基板110来说的,相对靠近基板110的为“底”,相对远离基板110的则为“顶”。可理解,在其他示例中,也可将第三电极层133设于基板110上,此时第三电极层133为底电极,第一电极层131为顶电极。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层131为反射电极,第二电极层132和第三电极层133均为透明电极。如此形成的显示面板为顶发射型显示面板。进一步地,在本具体示例中,第一电极层131为阴极,第二电极层132为阳极,第三电极层133为阴极,如图3所示。可理解,在其他示例中,第一电极层131也可为阳极,第二电极层132为阴极,第三电极层133为阳极。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层131可为金属、或金属的叠层导电膜层结构。第一电极层131一般采用高导金属材料制备,如Al、Ag或它们的合金,或ITO/Ag/ITO等叠层导电膜层结构。
进一步地,第二电极层132可采用ITO、IZO等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薄层金属或薄层金属与导电金属氧化物叠层薄膜制备,优选采用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厚度为50nm-200nm,采用open mask制备。
进一步地,第三电极层133采用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ITO、IZO等、薄层金属或薄层金属与导电金属氧化物叠层薄膜制备,优选采用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厚度为50nm~200nm,采用open mask蒸镀形成。
可理解,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是第三电极层133为底电极,第一电极层131为顶电极。可理解,在其他示例中,显示面板也可为底发射型显示面板。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限定第一发光层141的各子像素的像素界定层120,像素界定层120的材质为表面呈疏液性的光阻材料。可理解,像素界定层120开设有用于限定各子像素的像素坑,各子像素填充于各像素坑内,用于定义各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及位置。如此第一发光层141采用印刷工艺制备时,可以精确控制在像素界定层120围成的像素坑内成膜。
进一步地,像素界定层120的厚度一般为1μm左右,通过黄光工艺制备。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第二发光层142与第二驱动电路连接,像素界定层120还可以设有用于与各第二电极1321一一对应的各的驱动电路连接孔1201(如图5所示)。每个第二电极1321设于对应的第一发光层141的一个子像素上及驱动电路连接孔1201内,以使第二电极1321通过驱动电路连接孔1201内与第二驱动电路连接,进而驱动第二发光层142发光。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可理解,上述发光装置包括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其中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掌上电脑、ipod、电视、车载显示器等电子设备。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如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S7:
S1、提供一基板110,并在基板110上制作TFT阵列驱动电路以及第一电极层,其中,TFT阵列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层141和第二发光层142电致发光,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一电极1311,如图4所示;
S2、在图4所示的基板110上制备像素界定层120(bank层),并在像素界定层120上形成驱动电路连接孔1201,所述像素界定层120设于所述基板110上且对应所述第一电极1311形成像素坑以至少部分暴露所述第一电极1311,如图5所示;
S3、在图5所示的像素界定层120上形成电极隔离柱150,电极隔离柱150可通过光刻工艺形成,如图6所示;
S4、在图5所示的像素界定层120的像素坑内分别打印R、G子像素,如图7所示;
S5、随后通过Open mask蒸镀的方式在图7所示的结构上沉积一层电极作为第二电极层132,第二电极层132通过电极隔离柱150隔开形成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1321,如图8所示;
S6、在图8所示的第二电极层132上采用open mask蒸镀的方式整面蒸镀蓝光发光材料形成发蓝光的第二发光层142,如图9所示;
S7、最后在图9所示的第二发光层142上采用open mask的方式整面蒸镀一层透明电极,作为第二发光层142的透明顶电极,如图2所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一电极;
第一发光层,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各子像素一一对应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上;
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第一发光层上;
第二发光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上,所述第二发光层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的投影覆盖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各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发光颜色各不相同;及
第三电极层,设于所述第二发光层上;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中至少一个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各所述第二电极与各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发光颜色选自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为蓝色;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中,其中一个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另一个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均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相邻,所述第一发光层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均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相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各所述第二电极与各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发光层为覆盖整个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层结构;
所述第三电极层为覆盖整个所述第二发光层的面电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各子像素的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设有与各所述第二电极一一对应的各驱动电路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二电极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发光层的一个子像素上及所述驱动电路连接孔内,以使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驱动电路连接孔与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光的驱动电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于所述像素界定层上的电极隔离柱,所述电极隔离柱用于隔离所述第二电极层且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为覆盖整个所述第一发光层的面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各所述第二电极与各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设置;或者
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各自独立地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中的各所述第二电极均与各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设置。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为有机发光层或量子点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为有机发光层。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电极层为底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层为顶电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为反射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均为透明电极。
12.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电极层上形成第一发光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各子像素一一对应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上;
在所述第一发光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
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形成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的投影覆盖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各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发光颜色各不相同;
在所述第二发光层上形成第三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中至少一个电极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各所述第二电极与各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工艺为印刷工艺,形成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工艺为蒸镀工艺。
14.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或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83445.1A CN112366215A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发光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83445.1A CN112366215A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发光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66215A true CN112366215A (zh) | 2021-02-12 |
Family
ID=74516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83445.1A Pending CN112366215A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发光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66215A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16300A (zh) * | 2002-11-12 | 2003-05-07 | 清华大学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150898A (zh) * | 2007-10-16 | 2008-03-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单色及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 |
CN102084720A (zh) * | 2008-07-11 | 2011-06-01 | 佳能株式会社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CN104966787A (zh) * | 2015-07-17 | 2015-10-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105118846A (zh) * | 2015-07-28 | 2015-12-02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印刷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
CN106450041A (zh) * | 2015-08-05 | 2017-02-22 | 喜星电子株式会社 | 无源矩阵方式的量子点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CN107104128A (zh) * | 2017-05-11 | 2017-08-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单元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CN107731883A (zh) * | 2017-11-17 | 2018-02-23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
US20180151818A1 (en) * | 2016-11-28 | 2018-05-3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Optoelectronic diod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same |
KR20180079013A (ko) * | 2016-12-30 | 2018-07-1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다른 색을 나타내는 발광 구조물들이 적층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CN108364976A (zh) * | 2017-09-25 | 2018-08-03 |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顶发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2019
- 2019-12-27 CN CN201911383445.1A patent/CN11236621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16300A (zh) * | 2002-11-12 | 2003-05-07 | 清华大学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150898A (zh) * | 2007-10-16 | 2008-03-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单色及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 |
CN102084720A (zh) * | 2008-07-11 | 2011-06-01 | 佳能株式会社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CN104966787A (zh) * | 2015-07-17 | 2015-10-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105118846A (zh) * | 2015-07-28 | 2015-12-02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印刷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
CN106450041A (zh) * | 2015-08-05 | 2017-02-22 | 喜星电子株式会社 | 无源矩阵方式的量子点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US20180151818A1 (en) * | 2016-11-28 | 2018-05-3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Optoelectronic diod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same |
KR20180079013A (ko) * | 2016-12-30 | 2018-07-1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다른 색을 나타내는 발광 구조물들이 적층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CN107104128A (zh) * | 2017-05-11 | 2017-08-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单元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CN108364976A (zh) * | 2017-09-25 | 2018-08-03 |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顶发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107731883A (zh) * | 2017-11-17 | 2018-02-23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76331B (zh) |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8269830B (zh)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US8183768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pixels with increased aperture ratio | |
US9536933B2 (en) |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light emitting layer on the auxiliary layer | |
KR101479994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3811533B (zh)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101407585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US11239282B2 (en) | Pixel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20070024183A1 (en) | Full-col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panel with high resolution | |
CN111883560B (zh) | 像素排列结构及包含该像素排列结构的显示面板 | |
KR101058117B1 (ko) | 박막 증착용 마스크 어셈블리와,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장치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 |
JP2006059796A (ja) | 有機発光素子、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及び有機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 |
JP2018026278A (ja) | 有機el表示パネル、及び有機el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CN111883559B (zh) | 像素排列结构和显示面板 | |
CN111863881A (zh) | Oled显示装置及制造oled显示装置的方法 | |
CN113921585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11526719A (ja) | 発光装置 | |
TWI623098B (zh) | 畫素結構 | |
CN108987431B (zh) | 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7658326A (zh) |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像素结构和制作方法 | |
US11398529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JP2011009093A (ja) | 有機el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CN112366215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发光装置 | |
KR101274791B1 (ko) |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11146260B (zh) | 显示面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