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9428A - 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49428A CN111549428A CN202010249288.1A CN202010249288A CN111549428A CN 111549428 A CN111549428 A CN 111549428A CN 202010249288 A CN202010249288 A CN 202010249288A CN 111549428 A CN111549428 A CN 1115494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bed
- knitting
- garment piece
- needles
- st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采用前针床不翻针线圈、后针床不翻针线圈和浮线针法;初始状态时,机头和导纱嘴均停在右侧位置,前后针床为线圈和浮线,采用1隔1交换位编织,横向循环。本发明织出的衣片效果会让后道工顺操作顺畅做出精致和高品质的产品。本发明解决了领子螺纹(1*1螺纹、2*2螺纹、3*3螺纹)加空转组织导致的空转气泡、多量问题;本发明解决了空转下摆外张、起翘问题,提升了成衣的整体品质,变得精致、美观、得体;提高了效率30%左右,降低成本30%左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属于服装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针织衣物作为以机器或手工编织的服装,由于其保暖、舒适及美观等特点收到人们的青睐。为了防止衣片底边脱散和供牵拉之用,织物首先要编织一横列起头线圈,第一横列的悬弧线称起口横列,起口横列一般以1+1罗纹的形式进行。起口后为了使织物边缘光洁、饱满,并使衣片下摆的底边有正面向反面卷曲的趋势,应编织一到三横列圆筒形纬平针线圈,俗称空转。
参见图1,传统空转做法会受花型组织结构影响,导致下摆外张、起翘、领围尺寸得不到控制而变形,影响了穿着和外观效果。翻领带空转的传统做法不利于大货生产,为了控制领围尺寸会采取将空转密度加紧或者加减针的做法,密度加紧会导致机器的寿命降低、加减针的做法会导致成本上升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解决领子螺纹加空转组织导致的空转气泡、多量问题,解决空转下摆外张、起翘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织机,所述横编织机通过所述前针床和后针进行线圈移圈,横编织机设有若干编织系统,每个编织系统配置有一个纱嘴,左右以正面面对前针床为参照,Q、前针床不翻针线圈;H、后针床不翻针线圈;F、不翻针浮线;S1、第一编织系统;S2、第二编织系统;初始状态时,机头和纱嘴均停在右侧位置,前针床和后针床为线圈;
该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机头从右向左行进:S1带动导纱嘴在所述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依次编织若干针Q、编织若干针F,前针床循环编织至衣片边缘;
(2)机头从左向右行进:S2带动所述导纱嘴在所述后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H、编织若干针F,后针床循环编织至衣片边缘;
(3)重复步骤(1)和(2)至衣片主体编织结束;
(4)衣片主体编织结束后继续进行:(41)S1带动所述导纱嘴在前针床全部编织Q针法至衣片边缘;(42)S2带动所述导纱嘴在后针床全部编织H针法至衣片边缘。
作为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的优选方案,步骤(4)中,对所述前针床和后针床上的线圈进行密度值放松,密度值的放松量为0.8。
作为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的优选方案,用于毛衣面料或衣服下摆的制作。
本发明采用前针床不翻针线圈、后针床不翻针线圈和浮线针法;初始状态时,机头和导纱嘴均停在右侧位置,前后针床为线圈和浮线,采用1隔1交换位编织,横向循环。织出的衣片效果会让后道工顺操作顺畅做出精致和高品质的产品。本发明解决了领子螺纹(1*1螺纹、2*2螺纹、3*3螺纹)加空转组织导致的空转气泡、多量问题;本发明解决了空转下摆外张、起翘问题,提升了成衣的整体品质,变得精致、美观、得体;提高了效率30%左右,降低成本30%左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传统编织方法获得的衣片效果图;
图2为本发明的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中字母与针法对应示意图;
图3为包含本发明的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的针法图;
图4为采用包含本发明的编织方法获得的衣片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对比图1,参见图2、图3和图4,提供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织机,所述横编织机通过所述前针床和后针进行线圈移圈,横编织机设有第一编织系统和第二编织系统,每个编织系统配置有一个纱嘴,左右以正面面对前针床为参照,初始状态时,机头和纱嘴均停在右侧位置,前针床和后针床为线圈;
该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机头从右向左行进:第一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所述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依次编织1针前针床不翻针线圈、编织1针不翻针浮线,前针床循环编织至衣片边缘;
(2)机头从左向右行进:第二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所述后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1针后针床不翻针线圈、编织1针不翻针浮线,后针床循环编织至衣片边缘;
(3)重复步骤(1)和(2)至衣片主体编织结束;
(4)衣片主体编织结束后继续进行:(41)第一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前针床全部编织前针床不翻针线圈针法至衣片边缘;(42)第二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后针床全部编织后针床不翻针线圈针法至衣片边缘。
具体的,步骤(4)中,对所述前针床和后针床上的线圈进行密度值放松,密度值的放松量为0.8。
具体的,在编织结束前的2转(一转等于2行,结束前的2转指最后四行的编织)中,第一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前针床全织前针床不翻针线圈至衣片边缘,第二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后针床全织后针床不翻针线圈至衣片边缘,第一转前针床和后针床上的线圈需要在横编织机上放松0.8的密度值,通过单独设定区分密度段编织,使织出的衣片效果会让后道工顺操作顺畅做出精致和高品质的产品。
具体的,用于毛衣面料或衣服下摆的制作。本技术方案不仅可以用在毛衣的衣片编织中,还可以用在衣服的下摆处,使衣服下摆不会往外张,整体外观版型效果美观。
本发明采用前针床不翻针线圈、后针床不翻针线圈和浮线针法;初始状态时,机头和导纱嘴均停在右侧位置,前后针床为线圈和浮线,采用1隔1交换位编织,横向循环。机头从右向左行进:第一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所述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依次编织1针前针床不翻针线圈、编织1针不翻针浮线,前针床循环编织至衣片边缘;机头从左向右行进:第二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所述后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1针后针床不翻针线圈、编织1针不翻针浮线,后针床循环编织至衣片边缘;重复至衣片主体编织结束;衣片主体编织结束后继续进行:第一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前针床全部编织前针床不翻针线圈针法至衣片边缘;第二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后针床全部编织后针床不翻针线圈针法至衣片边缘。本发明织出的衣片效果会让后道工顺操作顺畅做出精致和高品质的产品。本发明解决了领子螺纹(1*1螺纹、2*2螺纹、3*3螺纹)加空转组织导致的空转气泡、多量问题;本发明解决了空转下摆外张、起翘问题,提升了成衣的整体品质,变得精致、美观、得体;提高了效率30%左右,降低成本30%左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3)
1.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织机,所述横编织机通过所述前针床和后针进行线圈移圈,横编织机设有若干编织系统,每个编织系统配置有一个纱嘴,其特征在于,左右以正面面对前针床为参照,Q、前针床不翻针线圈;H、后针床不翻针线圈;F、不翻针浮线;S1、第一编织系统;S2、第二编织系统;初始状态时,机头和纱嘴均停在右侧位置,前针床和后针床为线圈;
该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机头从右向左行进:S1带动导纱嘴在所述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依次编织若干针Q、编织若干针F,前针床循环编织至衣片边缘;
(2)机头从左向右行进:S2带动所述导纱嘴在所述后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H、编织若干针F,后针床循环编织至衣片边缘;
(3)重复步骤(1)和(2)至衣片主体编织结束;
(4)衣片主体编织结束后继续进行:(41)S1带动所述导纱嘴在前针床全部编织Q针法至衣片边缘;(42)S2带动所述导纱嘴在后针床全部编织H针法至衣片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对所述前针床和后针床上的线圈进行密度值放松,密度值的放松量为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毛衣面料或衣服下摆的制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49288.1A CN111549428A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49288.1A CN111549428A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49428A true CN111549428A (zh) | 2020-08-18 |
Family
ID=72005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49288.1A Pending CN111549428A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49428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965669A1 (fr) * | 1998-06-15 | 1999-12-22 | Terrot |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article tricoté et article ainsi obtenu |
CN1429294A (zh) * | 2000-05-17 | 2003-07-09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织物的接合方法和接合的织物 |
CN1495307A (zh) * | 2002-09-04 | 2004-05-12 |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 罗纹针织部分的制造方法 |
CN1834323A (zh) * | 2005-03-15 | 2006-09-20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立体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针织制品 |
CN102808276A (zh) * | 2011-06-03 | 2012-12-05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
-
2020
- 2020-04-01 CN CN202010249288.1A patent/CN11154942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965669A1 (fr) * | 1998-06-15 | 1999-12-22 | Terrot |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article tricoté et article ainsi obtenu |
CN1429294A (zh) * | 2000-05-17 | 2003-07-09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织物的接合方法和接合的织物 |
CN1495307A (zh) * | 2002-09-04 | 2004-05-12 |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 罗纹针织部分的制造方法 |
CN1834323A (zh) * | 2005-03-15 | 2006-09-20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立体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针织制品 |
CN102808276A (zh) * | 2011-06-03 | 2012-12-05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87164A (zh) | 一种经编提花无缝织物的编织方法 | |
CN112481787B (zh) | 一种织带状流苏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 |
CN111778621B (zh) | 具有附件的一体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 |
CN113584697A (zh) | 隔针技术编织全成形产品的工艺方法 | |
CN216338256U (zh) | 仿梭织纬编弹力毛圈面料 | |
CN110093712B (zh) | 一种双针床单贾卡经编机地梳配贾卡的织造方法 | |
CN105908355A (zh) | 一种提花千鸟格弹性经编牛仔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 |
CN113604956B (zh) | 一种局部绒感凹凸毛圈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8754805B (zh) |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 |
JPH07138850A (ja) | 伸縮性二重丸編地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伸縮性二重丸編地 | |
CN214300608U (zh) | 一种rsj经编机编织的耐水洗轻薄面料 | |
CN109667046B (zh) | 一种门襟为抽条组织的扣眼花型一体式编织方法 | |
CN108411471B (zh) | 纬编罗纹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应用和衣领 | |
CN102182003A (zh) | 一种网眼结构的织物的织造工艺及其网眼结构的织物 | |
CN107630283A (zh) | 一种仿绣花经编弹力面料的生产方法 | |
CN111549428A (zh) | 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 | |
CN1760420A (zh) | 一种抗脱散纬编织物结构 | |
JP2001303415A (ja) | 筒状編地 | |
CN112267202B (zh) | 一种具有抗卷边特性针织衣领的制备方法 | |
CN205803746U (zh) | 一种具有毛圈的经编弹性织物 | |
CN212505286U (zh) | 一种多变化底纹的蕾丝织物 | |
CN114775149A (zh) | 一种起绒保暖针织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 |
CN110387637B (zh) | 一种经编织物一针拉边工艺 | |
JP4187348B2 (ja) | 異なる弾性力を有する複数の編地片から成る弾性経編地 | |
CN109457378B (zh) | 一种双面网眼毛巾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324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