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4922B - 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24922B CN111324922B CN202010076349.9A CN202010076349A CN111324922B CN 111324922 B CN111324922 B CN 111324922B CN 202010076349 A CN202010076349 A CN 202010076349A CN 111324922 B CN111324922 B CN 1113249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ved
- brick
- area
- model
-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10—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SG] using solid primitives, e.g. cylinders, cub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首先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内墙位置,然后根据所述墙体信息,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围合线,并确定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形成的待铺砖区域;以此实现了快速确定待铺设对象的待铺砖区域的目的;进一步地,通过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并根据所述铺砖起始点和预设的楼面转铺设规则,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以此避免传统方法中需要设计人员逐一手动绘制砖模型导致的楼面砖模型生成效率低的问题,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也提高了楼面砖的生成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逐渐趋向专业化、综合化、定量化发展,使得建筑设计领域更多的实现了自动化。
对于房间内的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式,传统方法是设计人员使用设计软件手动绘制楼面砖模型,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自己创建各种砖模型的相关族文件,然后根据所选择砖模型的特点以及楼面位置逐一手动绘制所要铺设的砖模型,以此完成楼面砖模型的铺设。
然而,传统的通过设计人员手动铺设砖模型的方式,效率低且耗费人力。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楼面砖模型生成效率的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内墙位置;
根据所述墙体信息,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围合线,并确定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形成的待铺砖区域;
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
根据所述铺砖起始点和预设的楼面转铺设规则,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和墙体厚度;所述根据所述墙体信息,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围合线,并确定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形成的待铺砖区域,包括:
将所述墙体中心线朝着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方向移动预设偏移量后得到的墙内侧围合线,作为所述楼面砖围合线;
将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在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围合的区域,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位置,包括:
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
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获取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顶点位置,确定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获取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包括:
根据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其中,所述填充信息包括对应填充物的名称以及所述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
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进行填充,并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厚度,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包括:
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以所述已铺设元素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铺设每一层的填充物,以此得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然后获取所述填充层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且所述已铺设元素为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仿古砖模型的防水属性,确定所述仿古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的填充物包括聚合物水泥涂膜、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并以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填充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并将所述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之和,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顶点位置,确定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包括: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对所述待铺砖域进行区域分割,得到n个规则区域;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其中,所述顶角位置指代对应规则区域中的一个顶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铺砖起始点和预设的楼面转铺设规则,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包括:
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i=1,2,……,n;
令i的值加1,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步骤,直到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沿x轴或沿y轴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坐标位置不在对应规则区域内时,对待铺设砖模型的长度或者宽度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能够填充完所述对应规则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根据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
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按照所述生成尺寸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一种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和墙体厚度;
将所述墙体中心线朝着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方向移动预设偏移量后得到的墙内侧围合线,作为所述楼面砖围合线;
将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在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围合的区域,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
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
根据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其中,所述填充信息包括对应填充物的名称以及所述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
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以所述已铺设元素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铺设每一层的填充物,以此得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然后获取所述填充层的厚度;其中,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且所述已铺设元素为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时,根据仿古砖模型的防水属性,确定所述仿古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的填充物包括聚合物水泥涂膜、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并以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填充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并将所述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之和,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的厚度,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对所述待铺砖域进行区域分割,得到n个规则区域;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其中,所述顶角位置指代对应规则区域中的一个顶点;
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i=1,2,……,n;
令i的值加1,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步骤,直到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其中,当沿x轴或沿y轴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坐标位置不在对应规则区域内时,对待铺设砖模型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能够填充完所述对应规则区域;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根据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
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按照所述生成尺寸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一种楼面砖模型的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内墙位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墙体信息,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围合线,并确定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形成的待铺砖区域;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铺砖起始点和预设的楼面转铺设规则,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内墙位置;
根据所述墙体信息,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围合线,并确定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形成的待铺砖区域;
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
根据所述铺砖起始点和预设的楼面转铺设规则,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和墙体厚度;
将所述墙体中心线朝着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方向移动预设偏移量后得到的墙内侧围合线,作为所述楼面砖围合线;
将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在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围合的区域,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
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
根据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其中,所述填充信息包括对应填充物的名称以及所述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
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以所述已铺设元素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铺设每一层的填充物,以此得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然后获取所述填充层的厚度;其中,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且所述已铺设元素为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时,根据仿古砖模型的防水属性,确定所述仿古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的填充物包括聚合物水泥涂膜、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并以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填充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并将所述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之和,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的厚度,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对所述待铺砖域进行区域分割,得到n个规则区域;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其中,所述顶角位置指代对应规则区域中的一个顶点;
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i=1,2,……,n;
令i的值加1,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步骤,直到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其中,当沿x轴或沿y轴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坐标位置不在对应规则区域内时,对待铺设砖模型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能够填充完所述对应规则区域;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根据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
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按照所述生成尺寸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内墙位置;
根据所述墙体信息,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围合线,并确定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形成的待铺砖区域;
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
根据所述铺砖起始点和预设的楼面转铺设规则,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和墙体厚度;
将所述墙体中心线朝着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方向移动预设偏移量后得到的墙内侧围合线,作为所述楼面砖围合线;
将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在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围合的区域,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
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
根据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其中,所述填充信息包括对应填充物的名称以及所述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
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以所述已铺设元素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铺设每一层的填充物,以此得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然后获取所述填充层的厚度;其中,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且所述已铺设元素为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时,根据仿古砖模型的防水属性,确定所述仿古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的填充物包括聚合物水泥涂膜、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并以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填充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并将所述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之和,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的厚度,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对所述待铺砖域进行区域分割,得到n个规则区域;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其中,所述顶角位置指代对应规则区域中的一个顶点;
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i=1,2,……,n;
令i的值加1,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步骤,直到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其中,当沿x轴或沿y轴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坐标位置不在对应规则区域内时,对待铺设砖模型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能够填充完所述对应规则区域;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根据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
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按照所述生成尺寸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上述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首先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内墙位置,然后根据所述墙体信息,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围合线,并确定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形成的待铺砖区域;以此实现了快速确定待铺设对象的待铺砖区域的目的;进一步地,通过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并根据所述铺砖起始点和预设的楼面转铺设规则,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以此避免传统方法中需要设计人员逐一手动绘制砖模型导致的楼面砖模型生成效率低的问题,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也提高了楼面砖的生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确定待铺设对象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确定待铺砖区域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再一实施例中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的示意图;
图8为又一实施例中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不规则矩形为刀型的示意图;
图10为又一实施例中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中在每个规则区域中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例中生成的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的示意图;
图13为又一实施例中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又一实施例中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楼面砖模型的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6为另一实施例中楼面砖模型的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其执行主体可以是楼面砖模型的生成装置,该楼面砖模型的生成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成为计算机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可选的,该计算机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便携式设备、服务器等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电子设备,也可以为嵌入式设备、智能设备等等,本实施例对计算机设备的具体形式并不做限定。下述方法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以计算机设备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内墙位置。
其中,待铺设对象可以是针对待设计楼面砖模型的房屋模型确定的,比如,待铺设对象可以是一层房屋模型,也可以是一层房屋模型中的部分房屋模型,此处不做限定。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工具组件遍历待铺设对象的属性信息中获取所述待铺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可以表征待铺设对象中各个墙体的材质信息和墙体信息,所述材质信息可以包括冷弯薄壁轻型钢,所述墙体信息可以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和墙体厚度。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计算机设备可以如图2所示确定所述待铺设对象和所需生成的待铺设砖模型的属性信息,在图2中,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标高信息和房间标签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对象为第1层的2个房间或者所述2个房间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为第2层的1个房间,此处不做限定。并且,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要求可以根据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确定,比如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时所述属性信息为防水要求,也可以是需要生成具有防水功能的待铺设砖模型时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此处也不做限定。
然后,计算机设备在确定所述待铺设对象时,然后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的内墙位置,以便于后续根据所述内墙位置确定所述待铺设对象对应的待铺砖区域。…
步骤S12,根据所述墙体信息,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围合线,并确定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形成的待铺砖区域。
其中,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可以是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朝着所述待铺设对象内部的方向移动预设偏移量后得到的墙内侧围合线,所述预设偏移量可以是内墙厚度的一半。所述待铺砖区域可以是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在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围合的区域,并且所述待铺砖区域可以是如矩形或正方形等其它规则形状的规则矩形,也可以是如凹形或者凸形等其它不规则形状的不规则矩形。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在确定出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和墙体厚度时,可以通过偏移所述墙体中心线预设偏移量即可得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围合线,比如,当待铺设对象是如图3所示的房间模型时,可以通过将房间模型的墙体中心线朝着房间模型内部的方向移动墙体厚度的一半得到楼面砖的围合线,并将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在房间模型中围合的区域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
步骤S13,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
其中,所述铺砖起始点可以是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生成楼面砖模型的起始点,并且所述铺砖起始点可以是待铺砖区域中的任意一个顶点位置;比如,在图4中所示的楼面砖围合线形成的待铺砖区域中,所述铺砖起始点可以是待铺砖区域中3个矩形区域的3个顶点位置。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在确定出待铺砖区域时,可以根据表征待铺设对象标高的至少一个Z轴最大高度,然后确定出所述Z轴最大高度与待铺砖区域在平面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交点位置,每一个交点位置都可以作为待铺砖模型的生成点,因此可以任意选取一个交点位置作为所述铺砖起始点。
步骤S14,根据所述铺砖起始点和预设的楼面转铺设规则,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其中,所述预设的楼面砖铺设规则可以包括在待铺砖区域中逐个生成符合设计规范的待铺砖模型且生成的所有待铺砖模型能够填充满所述待铺砖区域的规则。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在确定出所述铺砖起始点时,可以根据预设的楼面砖铺设规则,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可以以所述铺砖起始点为待铺砖模型生成点,先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或者先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此处对此不作限定;也可以同时沿x轴和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并且,计算机设备在沿x轴生成最后一个待铺砖模型或者沿y轴生成最后一个待铺砖模型时,如果待铺砖模型的长度或宽度超出了待铺砖区域,计算机设备可以对待铺砖模型的尺寸进行调整,比如裁剪,以使调整过尺寸的待铺砖模型能够填充完所述待铺砖区域。
上述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中,首先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内墙位置,然后根据所述墙体信息,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围合线,并确定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形成的待铺砖区域;以此实现了快速确定待铺设对象的待铺砖区域的目的;进一步地,通过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并根据所述铺砖起始点和预设的楼面转铺设规则,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以此避免传统方法中需要设计人员逐一手动绘制砖模型导致的楼面砖模型生成效率低的问题,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也提高了楼面砖的生成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S13包括:
步骤S131,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
其中,所述已铺设元素可以包括待铺设对象的楼面已经铺设好的板材模型,比如定向结构刨花板(OrientedStrandBoard,OSB)模型,OSB板模型是以小径材、间伐材、木芯为原料,通过专用设备加工成长长的刨片(一般为40-100mm长、5-20mm宽、0.3-0.7mm厚),经脱油、干燥、施胶、定向铺装、热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定向结构板材模型。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可以是所述已铺设元素在Z轴的高度减去待铺设对象所在标高得到的高度值。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在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位置时,首先获取待铺设对象中的至少一个已铺设元素,然后确定至少一个已铺设元素的最大Z轴坐标,并将所述最大Z轴坐标作为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
步骤S132,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获取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其中,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可以是所要生成的待铺砖模型在Z轴的最大高度。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在待铺砖区域生成待铺设砖模型时,并不是直接在已铺设元素的表面直接生成待铺设砖模型,而是根据待铺设砖模型的属性信息在已铺设元素和待铺设砖模型之间设置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可以用于确保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不被破坏;比如当待铺砖模型的属性信息是防潮时,中间层可以包括能起到防潮作用的填充物;比如待铺设砖模型的属性信息是防潮时,填充层可以包括能起到防滑作用的填充物。
因此,当计算机设备确定出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时,可以将所述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中间层在Z轴上的高度之和,作为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步骤S133,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顶点位置,确定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
其中,所述待铺设砖区域的顶点位置可以是所述待铺砖区域的至少一个顶点坐标,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可以是所述待铺砖区域的至少一个顶点坐标向法向移动时与Z轴相交的至少一个交点。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在确定出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时,可以进一步获取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与待铺砖区域的各个顶点位置的各个交点,并将所述各个交点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的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确定待铺砖区域中生成待铺砖模型的Z轴高度,以实现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顶点位置,确定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的目的,不仅能够快速获取待铺砖模型的Z轴高度的速度,也能提高计算机设备获取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的效率,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耗费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步骤S132包括:
步骤S1321,根据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其中,所述填充信息包括对应填充物的名称以及所述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
其中,所述类型信息可以包括待铺设砖模型的所属种类,比如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时,仿古砖模型的所属种类可以为防水类别。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在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且所述已铺设元素为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时,可以根据仿古砖模型的防水属性,确定所述仿古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的填充物依次包括聚合物水泥涂膜、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并且确定每种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
步骤S1322,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进行填充,并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其中,所述填充层厚度可以是每种填充物填充进对应层后得到的所有层的厚度之和。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以所述已铺设元素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铺设每一层的填充物,以此得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然后获取所述填充层的厚度。
比如,当计算机设备确定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且所述每一层的填充物包括聚合物水泥涂膜、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时,可以以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填充聚合物水泥涂膜得到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填充水泥砂浆得到水泥砂浆层、填充干硬性水泥砂浆得到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并将所述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之和,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步骤S1323,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厚度,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其中,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可以为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与所述填充层厚度之和。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在确定出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且所述已铺设元素为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时,通过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进行填充可以得到如图7所示的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通过根据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以此实现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进行填充后能够获取到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从而实现根据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厚度来确定出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的目的,进而能够准确确定出待铺砖区域中的铺砖起始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步骤S133包括:
步骤S1331,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对所述待铺砖域进行区域分割,得到n个规则区域;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所述不规则矩形可以为凹形或者凸形,也可以为如图9所示的刀形,此处不做限定。
具体地,当计算机设备确定出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可以根据预先存储的分割方法将所述待铺砖区域分割为至少两个规则区域,所述规则区域可以为矩形区域,且每个规则区域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刀型区域时,计算机设备调用所述分割算法对所述待铺砖区域进行分割后,可以得到经横向分割后的2个规则区域,也可以得到经纵向分割后的2个规则区域,此处不做限定。其中,当计算机设备通过纵向分割刀形的待铺砖区域时可以得到如图9所示的2个规则区域。
步骤S1332,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其中,所述顶角位置指代对应规则区域中的一个顶点。
其中,所述铺砖起始点可以为每个规则区域中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点。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在确定出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时,可以将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将每个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点坐标向Z轴正方向进行平移,得到对应的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比如,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凹形时,计算机设备可以先将凹形的待铺砖区域划分为3个规则区域后再确定出如图4所示的3个铺砖起始点。
本实施例中,当计算机设备确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通过将待铺砖区域划分为n个规则区域,并进一步根据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以此实现计算机设备快速确定出待铺砖区域中的铺砖起始点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计算机设备快速生成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步骤S14包括:
步骤S141,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i=1,2,……,n。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确定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生成各个待铺设砖模型时,可以如图11所示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设起始点为原点O、以第i个规则区域横向边为x轴、以第i个规则区域纵向边为y轴建立平面坐标系xoy,然后在所述平面坐标系xoy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且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计算机设备在沿x轴或沿y轴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坐标位置不在对应规则区域内时,可以对待铺设砖模型的长度或者宽度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能够填充完所述对应规则区域。如图11所示,计算机设备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时,沿x轴生成的最后一行待铺设砖模型与沿y轴生成的最后一列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都是与预先设置的待铺设砖的尺寸不相同的,即都是对预先设置的待铺设砖的长度或者宽度经过裁剪后的尺寸,以此才能确保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有效生成。
步骤S142,令i的值加1,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步骤,直到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可以依次在每个规则区域中生成填充完对应规则区域的待铺设砖模型,直至以此得到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也可以同时在各个规则区域中生成填充完对应规则区域的待铺设砖模型,以此得到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比如,计算机设备针对凹形的待铺砖区域可以生成如图12所示的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通过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自动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且沿y轴依次自动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以此实现快速且有效生成一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目的;当令i=1,2,……,n时自动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以此避免传统方法中需要设计人员逐一手动绘制砖模型导致的楼面砖模型生成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快速生成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的目的,降低了人力和时间耗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1,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根据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
具体地,当计算机设备确定出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比如所述待铺砖区域为正方形区域时,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待铺砖区域的面积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比如,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正方形且该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为a*a时,可以对所述待铺砖区域进行b等分划分,以得到b个子区域块,每个子区域块的大小相同,并将每个子区域块的尺寸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其中,1≤b≤a*a,a、b分别为整数。
步骤S22,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按照所述生成尺寸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确定出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区域且根据所述规则区域的面积确定出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时,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按照所述生成尺寸可以先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也可以先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此处不做限定。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正方形、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为a*a且所述待铺砖区域被等分划分为b个子区域块时,计算机设备可以确定所述待铺砖区域中可以生成b个待铺设砖模型,当计算机设备确定所述待铺砖区域生成了b个待铺设砖模型,即可确定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已自动生成。
本实施例中,当计算机设备确定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通过等分所述待铺砖区域的方式确定出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以此避免使用预设的待铺设砖模型尺寸生成待铺设砖模型时后续可能会需要裁剪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才能生成有效且准确度高的楼面砖模型的问题,节省了计算机设备自动生成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时间,从而有效提高了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效率。
为了更为详细的描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此处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4所示,包括:
步骤S31,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和墙体厚度;
步骤S32,将所述墙体中心线朝着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方向移动预设偏移量后得到的墙内侧围合线,作为所述楼面砖围合线;
步骤S33,将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在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围合的区域,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
步骤S34,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
步骤S35,根据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其中,所述填充信息包括对应填充物的名称以及所述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
步骤S36,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以所述已铺设元素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铺设每一层的填充物,以此得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然后获取所述填充层的厚度;其中,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且所述已铺设元素为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时,根据仿古砖模型的防水属性,确定所述仿古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的填充物包括聚合物水泥涂膜、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并以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填充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并将所述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之和,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步骤S37,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的厚度,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步骤S38,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对所述待铺砖域进行区域分割,得到n个规则区域;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步骤S39,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其中,所述顶角位置指代对应规则区域中的一个顶点;
步骤S310,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且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i=1,2,……,n;
步骤S311,令i的值加1,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步骤,直到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其中,当沿x轴或沿y轴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坐标位置不在对应规则区域内时,对待铺设砖模型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能够填充完所述对应规则区域;
步骤S312,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根据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
步骤S313,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按照所述生成尺寸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的详细描述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1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1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提供了一种楼面砖模型的生成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1、确定模块12、第二获取模块13和第一生成模块14,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11,可以用于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内墙位置;
确定模块1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墙体信息,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围合线,并确定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形成的待铺砖区域;
第二获取模块13,可以用于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
第一生成模块14,可以用于根据所述铺砖起始点和预设的楼面转铺设规则,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和墙体厚度时,所述确定模块12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单元121和第二确定单元122。
具体地,第一确定单元121,可以用于将所述墙体中心线朝着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方向移动预设偏移量后得到的墙内侧围合线,作为所述楼面砖围合线;
第二确定单元122,可以用于将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在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围合的区域,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
第二获取模块13具体可以包括:第一获取单元131、第二获取单元132和第三确定单元133。
具体地,第一获取单元131,可以用于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
第二获取单元13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获取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第三确定单元133,可以用于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顶点位置,确定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
第二获取单元132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子单元1321、第一获取子单元1322和第二确定子单元1323。
具体地,第一确定子单元1321,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其中,所述填充信息包括对应填充物的名称以及所述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
第一获取子单元132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进行填充,并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第二确定子单元1323,可以用于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厚度,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第一获取子单元1322,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以所述已铺设元素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铺设每一层的填充物,以此得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然后获取所述填充层的厚度。
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且所述已铺设元素为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时,第二获取单元132,还可以用于根据仿古砖模型的防水属性,确定所述仿古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的填充物包括聚合物水泥涂膜、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并以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填充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并将所述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之和,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第三确定单元133具体可以包括:分割子单元1331和第三确定子单元1332。
具体地,分割子单元1331,可以用于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对所述待铺砖域进行区域分割,得到n个规则区域;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第三确定子单元133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其中,所述顶角位置指代对应规则区域中的一个顶点。
第一生成模块14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41和第一生成单元142。
具体地,处理单元141,可以用于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且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i=1,2,……,n;
第一生成单元142,可以用于令i的值加1,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步骤,直到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第一生成模块14还可以包括调整单元143。
具体地,调整单元143可以用于当沿x轴或沿y轴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坐标位置不在对应规则区域内时,对待铺设砖模型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能够填充完所述对应规则区域。
第一生成模块14还可以具体包括:第四确定单元211和第二生成单元212。
具体地,第四确定单元211,可以用于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根据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
第二生成单元212,可以用于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按照所述生成尺寸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提供了一种楼面砖模型的生成装置,包括:第三获取模块21、处理模块22,其中:
第三获取模块21,可以用于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和墙体厚度;将所述墙体中心线朝着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方向移动预设偏移量后得到的墙内侧围合线,作为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将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在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围合的区域,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根据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其中,所述填充信息包括对应填充物的名称以及所述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以所述已铺设元素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铺设每一层的填充物,以此得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然后获取所述填充层的厚度;其中,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且所述已铺设元素为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时,根据仿古砖模型的防水属性,确定所述仿古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的填充物包括聚合物水泥涂膜、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并以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填充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并将所述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之和,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的厚度,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处理模块22,可以用于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对所述待铺砖域进行区域分割,得到n个规则区域;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其中,所述顶角位置指代对应规则区域中的一个顶点;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且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i=1,2,……,n;令i的值加1,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步骤,直到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其中,当沿x轴或沿y轴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坐标位置不在对应规则区域内时,对待铺设砖模型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能够填充完所述对应规则区域;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根据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按照所述生成尺寸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关于一种楼面砖模型的生成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一种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一种楼面砖模型的生成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一种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内墙位置;
根据所述墙体信息,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围合线,并确定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形成的待铺砖区域;
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
根据所述铺砖起始点和预设的楼面转铺设规则,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和墙体厚度时,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所述墙体中心线朝着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方向移动预设偏移量后得到的墙内侧围合线,作为所述楼面砖围合线;
将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在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围合的区域,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
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获取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顶点位置,确定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其中,所述填充信息包括对应填充物的名称以及所述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
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进行填充,并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厚度,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以所述已铺设元素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铺设每一层的填充物,以此得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然后获取所述填充层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且所述已铺设元素为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时,根据仿古砖模型的防水属性,确定所述仿古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的填充物包括聚合物水泥涂膜、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并以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填充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并将所述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之和,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对所述待铺砖域进行区域分割,得到n个规则区域;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其中,所述顶角位置指代对应规则区域中的一个顶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且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i=1,2,……,n;
令i的值加1,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步骤,直到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当沿x轴或沿y轴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坐标位置不在对应规则区域内时,对待铺设砖模型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能够填充完所述对应规则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根据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
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按照所述生成尺寸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和墙体厚度;
将所述墙体中心线朝着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方向移动预设偏移量后得到的墙内侧围合线,作为所述楼面砖围合线;
将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在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围合的区域,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
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
根据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其中,所述填充信息包括对应填充物的名称以及所述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
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以所述已铺设元素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铺设每一层的填充物,以此得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然后获取所述填充层的厚度;其中,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且所述已铺设元素为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时,根据仿古砖模型的防水属性,确定所述仿古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的填充物包括聚合物水泥涂膜、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并以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填充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并将所述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之和,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的厚度,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对所述待铺砖域进行区域分割,得到n个规则区域;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其中,所述顶角位置指代对应规则区域中的一个顶点;
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且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i=1,2,……,n;
令i的值加1,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步骤,直到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其中,当沿x轴或沿y轴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坐标位置不在对应规则区域内时,对待铺设砖模型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能够填充完所述对应规则区域;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根据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
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按照所述生成尺寸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应当清楚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的过程,与上述方法中各个步骤的执行过程一致,具体可参见上文中的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内墙位置;
根据所述墙体信息,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围合线,并确定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形成的待铺砖区域;
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
根据所述铺砖起始点和预设的楼面转铺设规则,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和墙体厚度时,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所述墙体中心线朝着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方向移动预设偏移量后得到的墙内侧围合线,作为所述楼面砖围合线;
将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在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围合的区域,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
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获取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顶点位置,确定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铺砖起始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其中,所述填充信息包括对应填充物的名称以及所述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
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进行填充,并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厚度,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以所述已铺设元素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铺设每一层的填充物,以此得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然后获取所述填充层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且所述已铺设元素为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时,根据仿古砖模型的防水属性,确定所述仿古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的填充物包括聚合物水泥涂膜、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并以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填充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并将所述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之和,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对所述待铺砖域进行区域分割,得到n个规则区域;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其中,所述顶角位置指代对应规则区域中的一个顶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且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i=1,2,……,n;
令i的值加1,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步骤,直到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当沿x轴或沿y轴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坐标位置不在对应规则区域内时,对待铺设砖模型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能够填充完所述对应规则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根据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
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按照所述生成尺寸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和墙体厚度;
将所述墙体中心线朝着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方向移动预设偏移量后得到的墙内侧围合线,作为所述楼面砖围合线;
将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在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围合的区域,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
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
根据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其中,所述填充信息包括对应填充物的名称以及所述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
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以所述已铺设元素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铺设每一层的填充物,以此得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然后获取所述填充层的厚度;其中,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且所述已铺设元素为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时,根据仿古砖模型的防水属性,确定所述仿古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的填充物包括聚合物水泥涂膜、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并以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填充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并将所述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之和,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的厚度,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对所述待铺砖域进行区域分割,得到n个规则区域;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其中,所述顶角位置指代对应规则区域中的一个顶点;
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且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i=1,2,……,n;
令i的值加1,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步骤,直到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其中,当沿x轴或沿y轴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坐标位置不在对应规则区域内时,对待铺设砖模型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能够填充完所述对应规则区域;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根据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
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按照所述生成尺寸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应当清楚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的过程,与上述方法中各个步骤的执行过程一致,具体可参见上文中的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和墙体厚度;
将所述墙体中心线朝着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方向移动预设偏移量后得到的墙内侧围合线,作为所述楼面砖围合线;
将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在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围合的区域,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
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
根据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其中,所述填充信息包括对应填充物的名称以及所述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
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以所述已铺设元素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铺设每一层的填充物,以此得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然后获取所述填充层的厚度;其中,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且所述已铺设元素为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时,根据仿古砖模型的防水属性,确定所述仿古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的填充物包括聚合物水泥涂膜、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并以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填充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并将所述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之和,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的厚度,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对所述待铺砖域进行区域分割,得到n个规则区域;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其中,所述顶角位置指代对应规则区域中的一个顶点;
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且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i=1,2,……,n;
令i的值加1,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步骤,直到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其中,当沿x轴或沿y轴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坐标位置不在对应规则区域内时,对待铺设砖模型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能够填充完所述对应规则区域;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根据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
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按照所述生成尺寸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和墙体厚度;
将所述墙体中心线朝着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方向移动预设偏移量后得到的墙内侧围合线,作为所述楼面砖围合线;
将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在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围合的区域,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
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
根据所述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其中,所述填充信息包括对应填充物的名称以及所述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
根据所述每一层的填充信息,以所述已铺设元素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铺设每一层的填充物,以此得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然后获取所述填充层的厚度;其中,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且所述已铺设元素为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时,根据仿古砖模型的防水属性,确定所述仿古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的填充物包括聚合物水泥涂膜、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并以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填充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并将所述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之和,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的厚度,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对所述待铺砖域进行区域分割,得到n个规则区域;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其中,所述顶角位置指代对应规则区域中的一个顶点;
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且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i=1,2,……,n;
令i的值加1,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步骤,直到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其中,当沿x轴或沿y轴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坐标位置不在对应规则区域内时,对待铺设砖模型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能够填充完所述对应规则区域;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根据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
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按照所述生成尺寸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应当清楚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的过程,与上述方法中各个步骤的执行过程一致,具体可参见上文中的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内墙位置;
根据所述墙体信息,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围合线,并确定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形成的待铺砖区域;
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
根据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其中,所述填充信息包括对应填充物的名称以及所述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
根据所述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进行填充,并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厚度,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其中,z轴高度所在平面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对所述待铺砖区域进行区域分割,得到n个规则区域;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其中,所述顶角位置指代对应规则区域中的一个顶点;
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且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i=1,2,……,n;
令i的值加1,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步骤,直到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其中,x轴为第i个规则区域的横向边,y轴为第i个规则区域的纵向边。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和墙体厚度;所述根据所述墙体信息,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围合线,并确定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形成的待铺砖区域,包括:
将所述墙体中心线朝着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方向移动预设偏移量后得到的墙内侧围合线,作为所述楼面砖围合线;
将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在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围合的区域,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进行填充,并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包括:
根据所述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以所述已铺设元素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铺设每一层的填充物,以此得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然后获取所述填充层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且所述已铺设元素为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仿古砖模型的防水属性,确定所述仿古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的填充物包括聚合物水泥涂膜、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并以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填充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并将所述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之和,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沿x轴或沿y轴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坐标位置不在对应规则区域内时,对待铺设砖模型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能够填充完所述对应规则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根据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
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按照所述生成尺寸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7.一种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中心线和墙体厚度;
将所述墙体中心线朝着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方向移动预设偏移量后得到的墙内侧围合线,作为楼面砖围合线;
将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在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围合的区域,作为待铺砖区域;
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
根据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其中,所述填充信息包括对应填充物的名称以及所述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
根据所述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以所述已铺设元素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铺设每一层的填充物,以此得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获取所述填充层的厚度;其中,所述待铺设砖模型为仿古砖模型且所述已铺设元素为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时,根据仿古砖模型的防水属性,确定所述仿古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的填充物包括聚合物水泥涂膜、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并以定向结构刨花板模型所在平面为起点、沿z轴依次填充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并将所述聚合物水泥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之和,作为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
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的厚度,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对所述待铺砖区域进行区域分割,得到n个规则区域;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其中,所述顶角位置指代对应规则区域中的一个顶点;
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且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i=1,2,……,n;
令i的值加1,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步骤,直到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其中,当沿x轴或沿y轴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的坐标位置不在对应规则区域内时,对待铺设砖模型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待铺设砖模型的尺寸能够填充完所述对应规则区域;
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规则矩形时,根据所述待铺砖区域的面积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生成尺寸;
在所述待铺砖区域中,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按照所述生成尺寸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然后再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
8.一种楼面砖模型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铺设对象的墙体信息;其中,所述墙体信息包括待铺设对象的内墙位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墙体信息,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围合线,并确定所述楼面砖围合线形成的待铺砖区域;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铺设对象中已铺设元素的z轴初始偏移量;根据待铺设砖模型的类型信息,确定所述待铺设砖模型对应的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其中,所述填充信息包括对应填充物的名称以及所述填充物对应层的厚度;根据所述每一层填充物的填充信息进行填充,并获取所述待铺砖区域的填充层厚度;根据所述z轴初始偏移量和所述填充层厚度,确定待铺设砖模型的z轴高度;其中,z轴高度所在平面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当所述待铺砖区域为不规则矩形时,对所述待铺砖区域进行区域分割,得到n个规则区域;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根据所述z轴高度以及每个所述规则区域在待铺设区域中的顶角位置,确定每个规则区域的铺砖起始点;其中,所述顶角位置指代对应规则区域中的一个顶点;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在第i个规则区域中,以第i个铺砖起始点为起点、以待铺设砖模型的左下角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点、以所述z轴高度所在平面作为待铺设砖模型生成面、以z轴正向作为法向,沿x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且沿y轴依次生成待铺设砖模型,从而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i=1,2,……,n;令i的值加1,重复执行所述生成第i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的步骤,直到生成第1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至第n个规则区域的楼面砖模型,并将其作为所述待铺设对象的楼面砖模型;其中,x轴为第i个规则区域的横向边,y轴为第i个规则区域的纵向边。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76349.9A CN111324922B (zh) | 2020-01-23 | 2020-01-23 | 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76349.9A CN111324922B (zh) | 2020-01-23 | 2020-01-23 | 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24922A CN111324922A (zh) | 2020-06-23 |
CN111324922B true CN111324922B (zh) | 2023-05-09 |
Family
ID=71167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76349.9A Active CN111324922B (zh) | 2020-01-23 | 2020-01-23 | 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2492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29102B (zh) * | 2020-10-30 | 2022-10-25 | 久瓴(江苏)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建筑设计软件中结构楼板模型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
CN112818432B (zh) * | 2021-02-20 | 2024-08-16 | 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铺砖设计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436330A (zh) * | 2021-06-28 | 2021-09-24 |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面积对象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8944A (zh) * | 2014-09-09 | 2015-01-07 | 北京尔宜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装饰瓷砖、大理石铺设方案自动展示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12075B2 (ja) * | 2008-07-18 | 2011-06-29 | 旭化成ホームズ株式会社 | コンピュータを利用した建物の構造計算に使用される耐力壁の配置方法 |
US20180300433A1 (en) * | 2017-04-13 | 2018-10-18 | Emagispace, Inc. | Computer aided design system for modular wal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
CN107292065A (zh) * | 2017-08-11 | 2017-10-24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地砖快速排版系统及方法 |
CN109284548A (zh) * | 2018-09-10 | 2019-01-29 | 武汉方集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bim数据的室内全景自动排布生成方法 |
CN110424204A (zh) * | 2019-08-08 | 2019-11-08 | 江苏山水环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bim技术的大面积广场铺装施工方法 |
CN110706347A (zh) * | 2019-10-10 | 2020-01-17 | 江苏风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建筑的线框图创建3d建筑模型的实现方法 |
-
2020
- 2020-01-23 CN CN202010076349.9A patent/CN11132492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8944A (zh) * | 2014-09-09 | 2015-01-07 | 北京尔宜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装饰瓷砖、大理石铺设方案自动展示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24922A (zh) | 2020-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24922B (zh) | 楼面砖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Tonietto et al. | New method for evaluating surface roughness parameters acquired by laser scanning | |
CN107864639B (zh) | 用于打印三维(3d)物体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507057B2 (en) | 3D printing slicing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Lin et al. | A maze-like path generation scheme for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 |
EP4154156B1 (en) | Computer aided generative design with layer boundary determination to facilitate 2.5-axis subtrac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
CN111456279A (zh) | 砖墙砌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194931B (zh) | 混凝土3d打印路径的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Ancău et al. | The computation of Pareto-optimal set in multicriterial optimization of rapid prototyping processes | |
Gibson et al. | Software issue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
CN109697303B (zh) | 一种面向平面异形区域的建筑砖铺贴方案生成方法 | |
CN115070064A (zh) | 供粉量计算方法、装置、金属3d打印机及存储介质 | |
CN114013045B (zh) | 3d打印文件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781535B (zh) | 模型的出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130192B (zh) | 3d打印供粉量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4428984A (zh) | 模型中墙体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310261B (zh) | 内墙饰面砖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9152743B2 (en) | Computer process for determining best-fitting materials for constructing architectural surfaces | |
CN115270242B (zh) | 基于bim的基础大样配筋图生成方法、设备、可读介质 | |
CN115249303A (zh) | 基于图纸分割的布点绘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13116859A1 (en) | Computer process for determining best-fitting materials for constructing architectural surfaces | |
CN115859415A (zh) | 建筑部品铺设方案设计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CN109410304B (zh) | 一种投影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8288287B (zh) | 一种基于Power图的瓷砖纹理生成方法 | |
CN110704900B (zh) | 龙骨立柱模型和墙龙骨模型之间连接节点放置方法和产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2 Address after: Room 701, East Building,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No. 8, Yanzheng West Avenue,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uling (Jiangsu) Digit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d1-9999, 58 Fumin Road, Hengsha Township,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202150 (Hengt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Jiuling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