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9882B - 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19882B CN110719882B CN201780091710.1A CN201780091710A CN110719882B CN 110719882 B CN110719882 B CN 110719882B CN 201780091710 A CN201780091710 A CN 201780091710A CN 110719882 B CN110719882 B CN 1107198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t
- pit ladder
- arm member
- elevator
- lad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29910000746 Structur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87—Devices facilitating maintenance, repair or inspection tasks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设置于电梯的升降通道的底坑内的底坑梯子装置中提高了设置性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为了实现这一点,提供一种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设置于电梯的升降通道的底坑内,用于供操作人员上下,该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具备:托架,其一端侧安装于底坑壁;第一臂构件,其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托架的另一端侧;第二臂构件,其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一臂构件的另一端侧;以及底坑梯子,其安装于该第二臂构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电梯的升降通道底坑内的底坑梯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梯的升降通道中设置有在被称为底坑的最下层的地板上挖出孔的空间(space)。在底坑内设置有缓冲器、限位开关等电梯所需的机械。在进行检修、修补等维护作业时,需要将处于最下层的电梯厅的乘梯厅门打开,操作人员从被打开的乘梯厅出入口下到升降通道的最下部的底坑内。另外,在作业结束后,需要从最下部的底坑上到乘梯厅出入口。因此,在底坑内预先具备底坑梯子。
在实施维护作业时,操作人员将乘梯厅门打开后,使用卡挂棒将收纳于与设置有乘梯厅出入口的正面大致成直角的内侧面的底坑梯子拉近到乘梯厅门开放口,并固定于乘梯厅门槛。底坑梯子靠近并安装于托架的一端侧。在托架的另一端侧设置有铰链,该铰链安装于乘梯厅出入口侧。托架以该铰链为轴旋转,使底坑梯子移动至乘梯厅门槛。而且,操作人员利用拉近的底坑梯子下到最下部,实施维护作业。在维护作业结束后,操作人员利用底坑梯子上到最下层的电梯厅,使用卡挂棒使底坑梯子移动到收纳位置并固定。底坑梯子的收纳位置设置于不会与电梯轿厢的升降动作发生干渉的位置。并且,关闭被打开的乘梯厅门,再次开始电梯的运转。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62862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现有技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628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由于托架通过在乘梯厅出入口安装的铰链旋转,因此通过托架的长度来规定底坑梯子的位置。在与设置有乘梯厅出入口的正面大致成直角的内侧面通常安装有用于引导轿厢的升降的导轨。由于需要使底坑梯子不与轿厢发生干渉,因此也需要与导轨不发生干渉。因此托架的长度取决于导轨的设置位置、即从乘梯厅出入口到导轨的进深尺寸。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即,在宽度尺寸大、距离乘梯厅出入口的进深尺寸小的升降通道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无法充分确保托架的长度,在使托架旋转到乘梯厅出入口的情况下,底坑梯子无法充分到达乘梯厅出入口,妨碍操作人员进行维护作业。
另外,存在如下课题,即,在将安装于托架的底坑梯子拉近至乘梯厅门开放口时,若在底坑的最下部存在凹凸,则底坑梯子的下端与该凹凸接触,不容易拉近底坑梯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课题,并提高了设置性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还提供一种能够容易拉出底坑梯子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一种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设置于电梯的升降通道的底坑内,用于供操作人员上下,所述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具备:托架,其一端侧安装于底坑壁;第一臂构件,其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托架的另一端侧;第二臂构件,其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第一臂构件的另一端侧;以及底坑梯子,其安装于该第二臂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臂构件设置有向上方对所述底坑梯子施力的施力机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提高了设置性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容易拉出底坑梯子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收纳于底坑内的底坑梯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收纳于底坑内的底坑梯子装置的侧视图。
图3A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3B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4A是表示底坑梯子装置被收纳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4B是表示底坑梯子装置被拉出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4C是表示底坑梯子装置与乘梯厅门槛卡合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5是表示底坑梯子装置与乘梯厅门槛卡合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表示底坑梯子装置与乘梯厅门槛卡合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A是表示卡合机构与乘梯厅门槛卡合的过程的动作说明图。
图7B是表示卡合机构与乘梯厅门槛的卡合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8是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的电梯系统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8是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的电梯系统的概要图。
在建筑物内设置的升降通道81的下部设置有底坑82。在升降通道81的上部设置有机械室83。在形成升降通道81的壁84的各层的电梯厅形成有供乘客进出轿厢85的出入口86。在出入口86的下部形成有向升降通道内突出的乘梯厅门槛87。乘梯厅门槛87遮挡轿厢85与出入口86的间隙,并确保乘客进出轿厢65时的安全性。
在机械室83设置有卷扬机88,在该卷扬机88的绳轮89悬架有吊索90,在该吊索90的两端安装有轿厢85和平衡重91。控制盘92控制卷扬机88,使轿厢85停止在规定的楼层。
在底坑82的底坑壁93设置有本实施例的底坑梯子装置10。底坑梯子装置10收纳于与设置有出入口86的正面大致成直角的内侧面。另外,底坑梯子装置10在被收纳于壁84的状态下处于不会与轿厢85的升降发生干渉的位置。另外,设置有安全开关33,该安全开关33在使用底坑梯子装置10时,使轿厢85的升降强制地停止。该安全开关33经由信号线34与控制盘92连接,对卷扬机88进行控制。
接着,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收纳于底坑内的底坑梯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收纳于底坑内的底坑梯子装置的侧视图,图3A、图3B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在图1中,在与设置有出入口86的正面大致成直角的内侧面的底坑壁93通过螺栓固定有上下配置的两个托架11的一端侧。在托架11的另一端侧上部安装有第一臂构件12的一端侧。托架11的另一端侧朝向底坑82的内侧延伸。托架11和第一臂构件12被旋转轴13轴支承为能够旋转。在第一臂构件12的另一端侧上部安装有第二臂构件14。第一臂构件12和第二臂构件14被旋转轴15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第二臂构件14形成有两个突出部14a、14b,在该突出部14a、14b之间设置有底坑梯子16。突出部14a、14b形成为从底坑壁93朝向底坑82内突出。在底坑梯子16上,在上下左右四处安装有形成为L字状的角铁17。
从底坑梯子16突出的角铁17的下表面与突出部14a、14b的上表面对置,角铁17和突出部14a、14b(第二臂构件14)通过螺栓18连结。在通过螺栓18连结的角铁17与突出部14a、14b(第二臂构件14)之间设置有作为施力机构的螺旋状的压缩弹簧19。该压缩弹簧19以沿着螺栓18的外周的方式配置,从突出部14a、14b(第二臂构件14)观察时被向上方施力。通过该压缩弹簧19的作用力,角铁17向远离突出部14a、14b(第二臂构件14)的上方移动,安装有该角铁17的底坑梯子16也向上方移动。因此,底坑梯子16的下端成为从底坑82的最下部浮起的状态(图1及图2)。
在图3A及图3B中,在第二臂构件14的上表面设置有卡合机构20。卡合机构20通过螺栓21与第二臂构件14连结。在螺栓21的头部与卡合机构20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作为施力机构的螺旋状的压缩弹簧22。该压缩弹簧22以沿着螺栓21的外周的方式配置,从螺栓21的头部侧观察时被向下方向施力。即,通过压缩弹簧22的作用力,卡合机构20被按压于第二臂构件14。
在底坑壁93设置有底坑梯子固定件30。底坑梯子固定件30的下端部通过螺栓31安装于底坑壁93,比安装部分靠上侧的部分远离底坑壁93而形成空间。另外,在底坑梯子固定件30形成有横长的开口部32。在该开口部32插入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形成为向下方弯曲,在将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插入开口部32的状态下,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卡挂于底坑梯子固定件30,底坑梯子16被固定于底坑壁93(图3A)。
另外,在底坑梯子固定件30安装有安全开关33,在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卡挂于底坑梯子固定件30的状态下,安全开关33的开关部33a被向下方按压。来自该安全开关33的信息经由图8所示的信号线34向控制盘92发送,允许轿厢85的升降。
在抵抗压缩弹簧22的作用力而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搭到开口部32的下端的状态(图3B)及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远离开口部32的状态下,安全开关33的开关部33a被打开而向上方移动,经由信号线34向控制盘92,使轿厢85的升降强制地停止。在未完全收纳底坑梯子装置10的状态(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与开口部32卡合的状态)下,由于轿厢85不会运转,因此能够确保轿厢85与底坑梯子装置10的碰撞、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在底坑梯子16的收纳状态(第二臂构件14与底坑梯子固定件30卡合的状态)下,第一臂构件12相对于托架11弯曲大致90度,第二臂构件14相对于第一臂构件12弯曲大致180度。即,第一臂构件12和第二臂构件14重叠而成为折叠的状态。而且,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卡挂于底坑梯子固定件30,因此保持收纳状态。
如图1所示,在底坑梯子装置10与出入口86之间设置有收纳拉出吊索35。该收纳拉出吊索的两端通过吊索止动件36固定于卡合机构20的上表面。从吊索止动件36延伸的一方的收纳拉出吊索35a被引导至在乘梯厅门槛87的下方设置的吊索保持部87a的孔。从吊索止动件36延伸的另一方的收纳拉出吊索35b穿过在底坑梯子固定件30的上部设置的吊索保持部30a的孔,被引导至在乘梯厅门槛87的下方设置的吊索保持部87a的孔。并且,收纳拉出吊索35a与35b连接。
接着,对使用图4A、4B、4C拉出底坑梯子装置10的方法进行说明。图4A是表示底坑梯子装置被收纳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图4B是表示底坑梯子装置被拉出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图4C是表示底坑梯子装置与乘梯厅门槛卡合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首先,操作人员操作控制盘92(图8),使轿厢85停止在比一层靠上方的位置。在轿厢85停止后,使用解锁钥匙从一层的电梯厅手动打开乘梯厅门。操作人员拿起挂在乘梯厅门槛87的下方的收纳拉出吊索35,拉拽收纳拉出吊索35而使底坑梯子装置10拉近到乘梯厅门槛87。此时,首先握住收纳拉出吊索35a,朝向乘梯厅门槛87侧拉拽收纳拉出吊索35a。这样,吊索止动件36被拉伸,抵抗向下方向对卡合机构20施力的压缩弹簧22的作用力使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抬起,与底坑梯子固定件30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从开口部32脱出(图3B)。由卡合机构20按压的安全开关33的开关部33a被打开,经由图8所示的信号线34向控制盘92发送,使轿厢85不能升降。由此,在使用底坑梯子装置10的过程中、即操作人员的维护作业中,轿厢85不会动作,能够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当继续拉拽收纳拉出吊索35a时,第一臂构件12以旋转轴13为中心从上方观察绕逆时针旋转,第二臂构件14以旋转轴15为中心从上方观察绕顺时针旋转(图4B)。并且,当继续拉拽收纳拉出吊索35a时,第一臂构件12、第二臂构件14大致直线地排列,卡合机构20位于乘梯厅门槛87上。
使用图5、图6、图7A、7B对卡合机构20与乘梯厅门槛87的卡合状态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底坑梯子装置与乘梯厅门槛卡合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表示底坑梯子装置与乘梯厅门槛卡合的状态的主视图,图7A是表示卡合机构与乘梯厅门槛卡合的过程的动作说明图,图7B是表示卡合机构与乘梯厅门槛的卡合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在卡合机构20位于乘梯厅门槛87上时,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与乘梯厅门槛87接触,然后,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抵抗压缩弹簧22的作用力而抬起,搭在乘梯厅门槛87上(图7A)。在乘梯厅门槛87形成有槽87b,搭在乘梯厅门槛87上的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落下并嵌入槽87b(图7B)。由此,底坑梯子装置10的动作被固定,操作人员能够安全地进行作业。
另外,在拉出底坑梯子装置10时,底坑梯子16由于压缩弹簧19的作用力而成为下端部从底坑82的最下部浮起的状态,因此即使在底坑的最下部存在凹凸,底坑梯子16的下端部也不会与该凹凸接触,因此能够容易地拉出底坑梯子装置10。
如图6所示,在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与槽87b卡合的状态下,若底坑梯子16的下端部为从底坑82的最下部浮起的状态,则在操作人员利用底坑梯子16时变得不稳定。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操作人员利用底坑梯子16时,构成为底坑梯子16的下端部与底坑82的最下部接触。当操作人员踩在底坑梯子16上并施加体重时,由于操作人员的体重,压缩弹簧19抵抗压缩弹簧19的作用力而收缩,底坑梯子16下降,底坑梯子16的下端部与底坑82的最下部接触。由此,操作人员能够稳定地升降底坑梯子16。
接着,结束维护作业,对收纳底坑梯子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5的状态下,操作人员拿起载置于乘梯厅门槛87的收纳拉出吊索35,拉拽收纳拉出吊索35而将底坑梯子装置10收纳于底坑梯子固定件30。此时,首先握住收纳拉出吊索35b,朝向乘梯厅门槛87侧拉拽收纳拉出吊索35a。这样,吊索止动件36被拉伸,抵抗向下方向对卡合机构20施力的压缩弹簧22的作用力使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抬起,与乘梯厅门槛87的槽87b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搭在乘梯厅门槛87上(图7A)。
当继续拉拽收纳拉出吊索35b时,第一臂构件12以旋转轴13为中心从上方观察绕顺时针旋转,第二臂构件14以旋转轴15为中心从上方观察绕逆时针旋转(图4B)。并且,当继续拉拽收纳拉出吊索35a时,第一臂构件12、第二臂构件14以折叠的方式重叠,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与底坑梯子固定件30对置。
当进一步拉拽收纳拉出吊索35b时,设置于卡合机构20的吊索止动件36被拉伸,抵抗向下方向对卡合机构20施力的压缩弹簧22的作用力,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抬起而插入至开口部32,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与底坑梯子固定件30卡合并固定。在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卡挂于底坑梯子固定件30的状态下,安全开关33的开关部33a被向下方按压,因此来自该安全开关33的信息经由图8所示的信号线34向控制盘92发送,允许轿厢85的升降。
如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在与设置有出入口86的正面大致成直角的底坑的内侧面(从出入口86观察为侧面)设置的底坑梯子装置10中,由于设置与托架11连接的第一臂构件12和与该第一臂构件12连接的具备底坑梯子16的第二臂构件14,将它们分别设置成能够旋转,因此在收纳底坑梯子装置10时,能够以将第一臂构件12和第二臂构件14重叠的方式折叠并收纳,能够缩小底坑梯子装置10的进深尺寸。另外,在拉出底坑梯子装置10时,能够使第一臂构件12和第二臂构件14在大致直线上延伸,因此即使是出入口86的侧面与出入口86之间的距离分离的结构的底坑82,也能够使底坑梯子16充分移动至出入口86。由此,能够提供提高了设置性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在第二臂构件14设置作为向上方对底坑梯子16施力的施力机构的压缩弹簧19,底坑梯子16的下端部从底坑最下部浮起,因此在拉出底坑梯子16动作时或者收纳动作时,即使在底坑最下部存在凹凸,底坑梯子16的下端部也不会与凹凸接触,能够容易地移动底坑梯子16。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设置允许轿厢85的升降的安全开关33,在底坑梯子16被收纳的状态下卡合机构20按压安全开关33而允许轿厢85的升降,因此在底坑梯子装置10未完全被收纳的状态(卡合机构20的前端部与开口部32卡合的状态)下,轿厢85不会运转,能够确保轿厢85与底坑梯子装置10的碰撞、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进而,根据本实施例,将收纳拉出吊索35穿过分别设置于安装在底坑壁93的底坑梯子固定件30及乘梯厅门槛87的吊索保持部30a、87a,将该收纳拉出吊索35的两端部通过设置于卡合机构20的吊索止动件36固定,因此通过从出入口86拉拽收纳拉出吊索35,能够容易地进行底坑梯子装置10的收纳及拉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进行的说明,并不一定限定为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坑梯子装置,11托架,12第一臂构件,13旋转轴,14第二臂构件,14a、14b突出部,15旋转轴,16底坑梯子,17角铁,18、21、31螺栓,19、22压缩弹簧,20卡合机构,30底坑梯子固定件,30a、87a吊索保持部,32开口部,33安全开关,33a开关部,34信号线,35、35a、35b收纳拉出吊索,36吊索止动件,81升降通道,82底坑,83机械室,84壁,85轿厢,86出入口,87乘梯厅门槛,88卷扬机,89绳轮,90吊索,91平衡重,92控制盘,93底坑壁。
Claims (8)
1.一种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设置于与电梯的出入口的正面大致成直角的底坑的内侧面,用于供操作人员上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具备:
托架,其一端侧安装于所述底坑的内侧面的底坑壁;
第一臂构件,其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托架的另一端侧;
第二臂构件,其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臂构件的另一端侧;以及
底坑梯子,其安装于所述第二臂构件,
在所述底坑壁设置底坑梯子固定件,
在所述第二臂构件设置有与所述底坑梯子固定件卡合的卡合机构,
在所述底坑梯子固定件设置安全开关,在所述底坑梯子固定件与所述卡合机构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安全开关的开关部被按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臂构件设置有向上方对所述底坑梯子施力的施力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臂构件设置突出的两个突出部,在所述两个突出部之间设置所述底坑梯子,并且在所述两个突出部分别设置有所述施力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遮挡轿厢与出入口的间隙的乘梯厅门槛,在所述乘梯厅门槛和所述底坑梯子固定件分别设置吊索保持部,将收纳拉出吊索穿过所述吊索保持部,并由设置于所述卡合机构的吊索止动件固定所述收纳拉出吊索的两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臂构件和所述第二臂构件大致直线地排列的状态下,所述卡合机构位于所述乘梯厅门槛,在所述乘梯厅门槛设置有与所述卡合机构卡合的槽。
6.一种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设置于与电梯的出入口的正面大致成直角的底坑的内侧面,用于供操作人员上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具备:
托架,其一端侧安装于所述底坑的内侧面的底坑壁;
第一臂构件,其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托架的另一端侧;
第二臂构件,其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臂构件的另一端侧;
底坑梯子,其安装于所述第二臂构件;
底坑梯子固定件,其安装于所述底坑壁;以及
卡合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臂构件并与所述底坑梯子固定件卡合,
在所述第二臂构件与所述底坑梯子固定件卡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臂构件相对于所述托架弯曲大致90度,所述第二臂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臂构件的另一端弯曲大致180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坑梯子设置L字状的角铁,使所述角铁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臂构件的上表面对置,并且设置连接所述角铁和所述第二臂构件的螺栓,在所述螺栓的外周设置有施力机构,所述施力机构以使所述底坑梯子的下端部从底坑最下部浮起的方式向上方对所述底坑梯子施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坑梯子固定件设置安全开关,所述安全开关在所述底坑梯子固定件与所述卡合机构卡合的状态下,向电梯的控制盘发送允许轿厢的升降运转的信号,并且在所述底坑梯子固定件与所述卡合机构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下,向电梯的控制盘发送使轿厢的升降运转强制地停止的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7/021986 WO2018229905A1 (ja) | 2017-06-14 | 2017-06-14 | エレベータのピット梯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19882A CN110719882A (zh) | 2020-01-21 |
CN110719882B true CN110719882B (zh) | 2021-07-16 |
Family
ID=64659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91710.1A Active CN110719882B (zh) | 2017-06-14 | 2017-06-14 | 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640183A4 (zh) |
JP (1) | JP6720411B2 (zh) |
CN (1) | CN110719882B (zh) |
WO (1) | WO201822990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59181B (zh) * | 2019-06-28 | 2024-08-27 |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 电梯底坑爬梯安装装置 |
CN115315403B (zh) * | 2020-03-26 | 2024-06-0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 |
JP7372947B2 (ja) * | 2021-01-18 | 2023-11-01 |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 エレベーターの作業安全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132290T3 (es) * | 1994-02-07 | 1999-08-16 | Daifuku Kk | Dispositivo de manipulacion de entrada/salida de un almacen automatizado. |
WO2003029599A1 (en) * | 2001-10-01 | 2003-04-10 | Philippus Johannes Kattouw | Ladder |
CN102493760A (zh) * | 2011-11-21 | 2012-06-13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提拉式爬梯 |
CN205675929U (zh) * | 2016-06-15 | 2016-11-09 | 杭州保利电梯导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井道防护装置 |
CN106193998A (zh) * | 2016-06-29 | 2016-12-07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提拉式爬梯 |
CN106829663A (zh) * | 2015-12-03 | 2017-06-13 |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 电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67883A (ja) * | 2003-08-27 | 2005-03-17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ピット梯子 |
JP2007062862A (ja) * | 2005-08-29 | 2007-03-15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ピットはしご装置 |
JP2009249105A (ja) * | 2008-04-04 | 2009-10-29 |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ピット用梯子固定装置 |
JP6300656B2 (ja) * | 2014-06-17 | 2018-03-28 |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用ピット梯子装置 |
JP5948400B2 (ja) * | 2014-12-08 | 2016-07-06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ピット梯子装置 |
-
2017
- 2017-06-14 CN CN201780091710.1A patent/CN110719882B/zh active Active
- 2017-06-14 JP JP2019524631A patent/JP672041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06-14 EP EP17914088.4A patent/EP3640183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6-14 WO PCT/JP2017/021986 patent/WO2018229905A1/ja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132290T3 (es) * | 1994-02-07 | 1999-08-16 | Daifuku Kk | Dispositivo de manipulacion de entrada/salida de un almacen automatizado. |
WO2003029599A1 (en) * | 2001-10-01 | 2003-04-10 | Philippus Johannes Kattouw | Ladder |
CN102493760A (zh) * | 2011-11-21 | 2012-06-13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提拉式爬梯 |
CN106829663A (zh) * | 2015-12-03 | 2017-06-13 |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 电梯 |
CN205675929U (zh) * | 2016-06-15 | 2016-11-09 | 杭州保利电梯导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井道防护装置 |
CN106193998A (zh) * | 2016-06-29 | 2016-12-07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提拉式爬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19882A (zh) | 2020-01-21 |
JP6720411B2 (ja) | 2020-07-08 |
WO2018229905A1 (ja) | 2018-12-20 |
EP3640183A1 (en) | 2020-04-22 |
JPWO2018229905A1 (ja) | 2020-03-19 |
EP3640183A4 (en) | 2021-03-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250190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 |
JP5755033B2 (ja) | ドア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WO2000003941A1 (fr) | Organe de commande pour ascenseurs | |
CN110719882B (zh) | 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 | |
JP2020097479A (ja) | 長尺物振れ抑制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CN109476458B (zh) | 用以打开电梯轿厢的轿厢顶的电梯装置 | |
KR20200050555A (ko) | 엘리베이터 승강로용 사다리 | |
JP6456519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ドア開放装置 | |
JP2014024629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16034873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6270940B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6058710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15137171A (ja) | ドア開時の転落防止装置 | |
CN110615342B (zh) | 电梯保养安全装置 | |
JP2009190862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6239038B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10143670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CN112390117A (zh) | 电梯的门装置 | |
JP2008201533A (ja) | エレベータ戸開時かご固定装置 | |
CN112390118B (zh) | 电梯的门装置 | |
JP2019123610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2727890B2 (ja) | 小形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6321225B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6242949B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6026625B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