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395379A - 压载水处理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压载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载水处理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压载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5379A
CN110395379A CN201910213506.3A CN201910213506A CN110395379A CN 110395379 A CN110395379 A CN 110395379A CN 201910213506 A CN201910213506 A CN 201910213506A CN 110395379 A CN110395379 A CN 110395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eatment
chlorine
liqui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135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宽
枝川晶义
榊原隆司
纳村和美
永冈秀基
小棚木拓也
船越英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95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53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7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 C02F1/46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JAUXILIARIES ON VESSELS
    • B63J4/00Arrangements of installations for treating ballast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sludge, or refuse, or for prevent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J4/002Arrangements of installations for treating ballast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sludge, or refuse, or for prevent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treating ballast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8Control or steering system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subclass C02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centrifugal sepa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7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 C02F1/46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 C02F1/467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with halogen or compound of halogens, e.g. chlorine, brom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26Separation of sediment aided by centrifugal force or centripetal force
    • B01D21/267Separation of sediment aided by centrifugal force or centripetal force by using a cycl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 C02F1/3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with ultraviolet l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0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for producing oligodynamic substances to disinfect the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neutralisation; pH adjus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8Originating from marine vessels, ships and boats, e.g. bilge water or ballast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03Downstream control, i.e. outlet monitoring, e.g. to check the treating agents, such as halogens or ozone, leaving the proc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29Chlorine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40Liquid flow 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4Disinfe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8Removal of treatment agents after treatment
    • C02F2303/185The treatment agent being halogen or a halogenated compou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载水处理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在供给包含水生生物的液体时,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中的至少一方并储存到储存单元,在排出所储存的液体时,进行是否需要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的决定、与该决定相应的处理的实施以及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通过设为以上结构,提供能够充分地灭活或分离液体所包含的水生生物的液体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装置。

Description

压载水处理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压载水处理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380055882.5、申请日为2013年10月24日、发明名称为“压载水处理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载水处理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压载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轮、大型货物船等之类的船舶中,当在未装载油、货物或者油、货物的装载量少的状态下航行时,为了确保船舶的稳定性和平衡,通常在压载舱(ballast tank)内容纳压载水来航行。该压载水通常在卸货的港口汲取海水等来注入,在装货的港口被排出。像这样,使用卸货的港口的海水等作为压载水,因此压载水中包含有在卸货的港口周边栖息的水生微生物等,该水生微生物在装货的港口与压载水一起被排出。
作为压载水的处理方法,例如有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等。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解式压载水处理装置,该电解式压载水处理装置具备:电解槽,其对海水进行电解;循环泵,其将压载舱与电解槽连接;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对电解槽的直流电压供给,并且为了使压载舱内的微小海洋生物灭绝而控制循环泵以调整压载水中的次氯酸浓度。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船舶用的压载水的电解消毒装置,在该装置中,最初与流水接触的第一级电极是板状电极,第二级以后的电极组是网状电极。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4478159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4723647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由于通过了压载水管理条约而有义务设置压载水处理装置,因此进一步寻求能够对压载水进行处理的新技术。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在压载水的处理中利用的液体的新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在一个或多个方式中涉及一种液体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包括储存步骤和排出步骤,其中,该储存步骤包括:针对要供给到壳体内的储存单元的供给液,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中的至少一方,该排出步骤包括:针对要从上述储存单元排出到壳体外的排出液,进行是否需要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的决定、与该决定相应的处理的实施以及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
本公开在一个或多个方式中涉及一种液体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包括:对要供给到壳体内的储存单元的供给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并储存到配置于壳体的储存单元,其中,向进行上述物理性处理的装置的流速为1m/秒~10m/秒。
本公开在一个或多个方式中涉及一种液体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包括:对要从壳体内的储存单元排出到壳体外的排出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以及将进行了上述处理的排出液排出到上述壳体外,其中,向进行上述物理性处理的装置的流速为1m/秒~10m/秒。
本公开在一个或多个方式中涉及一种液体的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具备:灭活单元,其对要供给到壳体内的储存单元的供给液和/或要从上述储存单元排出到壳体外的排出液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物理性单元,其对要供给到壳体内的储存单元的供给液和/或要从上述储存单元排出到壳体外的排出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以及控制部,其决定是否对上述排出液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
本公开在一个或多个方式中涉及一种液体的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具备物理性单元,该物理性单元以入口流速1m/秒~10m/秒对要供给到壳体内的储存单元的供给液和/或要从上述储存单元排出到壳体外的排出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方式中提供能够在压载水的处理中利用的液体的新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实施方式1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的说明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用于实施方式2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的说明的概要结构图。
图3是表示离心分离装置和中和剂添加单元的配置的一例的概要结构图。
图4是用于实施方式3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的说明的概要结构图。
图5是用于实施方式4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的说明的概要结构图。
图6是表示离心分离装置和电解装置2的配置的一例的概要结构图。
图7是用于实施方式5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的说明的概要结构图。
图8是用于实施方式6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的说明的概要结构图。
图9是用于实施方式7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的说明的概要结构图。
图10是实施例中使用的实验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11是用于旋液分离器的构造的说明的概要图。
图12是用于旋液分离器的接地角度的说明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能够涉及到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
〔1〕一种液体的处理方法,包括储存步骤和排出步骤,
其中,该储存步骤包括:针对要供给到壳体内的储存单元的供给液,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中的至少一方,
该排出步骤包括:针对要从上述储存单元排出到壳体外的排出液,进行是否需要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的决定、与该决定相应的处理的实施以及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
〔2〕根据〔1〕所述的处理方法,上述灭活处理包括:使对水生生物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与上述供给液或上述排出液混合。
〔3〕根据〔2〕所述的处理方法,一边监视上述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在所混合的被处理液中的浓度,一边进行上述混合。
〔4〕根据〔2〕或〔3〕所述的处理方法,上述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是含氯物质。
〔5〕根据〔4〕所述的处理方法,包括:对上述供给液或上述排出液进行电解而生成上述含氯物质。
〔6〕根据〔4〕或〔5〕所述的处理方法,包括:将上述含氯物质的浓度控制为0.1mg/L~20mg/L。
〔7〕根据〔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基于上述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在上述排出液中的浓度,来进行是否需要针对上述排出液的灭活处理的决定。
〔8〕根据〔7〕所述的处理方法,在判断为需要针对上述排出液的灭活处理的情况下,对上述排出液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
〔9〕根据〔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上述物理性处理包括:使用离心力将具有壳且壳高为50μm以上的水生生物从上述供给液或上述排出液分离,或者,使用离心力对上述供给液或上述排出液进行搅拌。
〔10〕根据〔9〕所述的处理方法,向进行上述分离或上述搅拌的装置的流速为1m/秒~10m/秒。
〔11〕根据〔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上述排出步骤包括:向上述排出液添加用于中和上述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的中和剂。
〔12〕一种液体的处理方法,包括:
对要供给到壳体内的储存单元的供给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并储存到配置于壳体的储存单元,
其中,向进行上述物理性处理的装置的流速为1m/秒~10m/秒。
〔13〕根据〔12〕所述的处理方法,对要从上述储存单元排出到壳体外的排出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
〔14〕根据〔12〕或〔13〕所述的处理方法,上述物理性处理包括:使用离心力将具有壳且壳高为50μm以上的水生生物从上述供给液或上述排出液分离,或者,使用离心力对上述供给液或上述排出液进行搅拌。
〔15〕根据〔12〕~〔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包括:对上述供给液和/或上述排出液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
〔16〕根据〔15〕所述的处理方法,上述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是含氯物质。
〔17〕根据〔16〕所述的处理方法,包括:对上述供给液或上述排出液进行电解而生成上述含氯物质。
〔18〕根据〔15〕~〔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包括:基于上述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在上述排出液中的浓度来决定使上述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中和的中和剂的添加。
〔19〕根据〔18〕所述的处理方法,包括:测量上述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在上述排出液中的浓度。
〔20〕一种液体的处理方法,包括:
对要从壳体内的储存单元排出到壳体外的排出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以及将进行了上述处理的排出液排出到上述壳体外,
其中,向进行上述物理性处理的装置的流速为1m/秒~10m/秒。
〔21〕根据〔20〕所述的处理方法,上述物理性处理包括:使用离心力将具有壳且壳高为50μm以上的水生生物从上述供给液或上述排出液分离,或者,使用离心力对上述供给液或上述排出液进行搅拌。
〔22〕根据〔20〕或〔21〕所述的处理方法,包括:对上述供给液和/或上述排出液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
〔23〕根据〔22〕所述的处理方法,上述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是含氯物质。
〔24〕根据〔23〕所述的处理方法,包括:对上述供给液或上述排出液进行电解而生成上述含氯物质。
〔25〕根据〔22〕~〔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包括:基于上述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在上述排出液中的浓度来决定使上述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中和的中和剂的添加。
〔26〕根据〔25〕所述的处理方法,包括:测量上述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在上述排出液中的浓度。
〔27〕根据〔1〕~〔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上述储存单元是压载舱。
〔28〕一种液体的处理装置,具备:
灭活单元,其对要供给到壳体内的储存单元的供给液和/或要从上述储存单元排出到壳体外的排出液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
物理性单元,其对要供给到壳体内的储存单元的供给液和/或要从上述储存单元排出到壳体外的排出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以及
控制部,其决定是否对上述排出液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
〔29〕根据〔28〕所述的处理装置,上述灭活单元具有混合对水生生物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的混合单元。
〔30〕根据〔29〕所述的处理装置,还具备监视单元,该监视单元监视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在供给液和储存单元中的浓度,
上述控制部基于由上述监视单元得到的上述浓度来控制上述混合单元。
〔31〕根据〔29〕或〔30〕所述的处理装置,上述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是含氯物质。
〔32〕根据〔31〕所述的处理装置,上述灭活单元具备从上述供给液或上述排出液生成含氯物质的处理槽。
〔33〕根据〔32〕所述的处理装置,上述处理槽具备对上述供给液或排出液进行电解来生成含氯物质的电解槽。
〔34〕根据〔29〕~〔3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处理装置,还具备中和单元,该中和单元向上述排出液添加用于中和上述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的中和剂。
〔35〕根据〔28〕~〔3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处理装置,上述物理性单元是使用离心力的分离或搅拌单元。
〔36〕一种液体的处理装置,具备物理性单元,该物理性单元以入口流速1m/秒~10m/秒对要供给到壳体内的储存单元的供给液和/或要从上述储存单元排出到壳体外的排出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
〔37〕根据〔36〕所述的处理装置,上述物理性单元是使用离心力的分离或搅拌单元。
〔38〕根据〔36〕或〔37〕所述的处理装置,还具备灭活单元,该灭活单元对要供给到壳体内的储存单元的供给液和/或要从上述储存单元排出到壳体外的排出液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
〔39〕根据〔38〕所述的处理装置,上述灭活单元具有混合对水生生物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的单元。
〔40〕根据〔39〕所述的处理装置,上述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是含氯物质。
〔41〕根据〔40〕所述的处理装置,上述灭活单元具备从上述供给液或上述排出液生成含氯物质的处理槽。
〔42〕根据〔41〕所述的处理装置,上述处理槽具备对上述供给液或上述排出液进行电解来生成含氯物质的电解槽。
〔43〕根据〔39〕~〔4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处理装置,还具备中和单元,该中和单元向上述排出液添加用于中和上述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的中和剂。
〔44〕一种液体的处理方法,包括:
对从壳体之外取入的液体进行电解来生成含氯物质,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
对进行了上述灭活处理的处理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分离处理;以及
将进行上述分离处理而得到的上清液储存到壳体内的储存单元。
〔45〕一种液体的处理方法,包括:
将壳体内的储存单元中储存的液体从上述储存单元排出,对所排出的液体进行电解来生成含氯物质,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
对进行了上述灭活处理的处理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分离处理;以及
将进行上述分离处理而得到的上清液排出到壳体外,
其中,该处理方法还包括:在上述灭活处理与上述分离处理之间或在上述分离处理与向上述壳体外的排出之间,混合用于中和上述含氯物质的中和剂。
〔46〕一种液体的处理方法,包括储存步骤和排出步骤,
其中,该储存步骤包括:
对从壳体之外取入的液体进行电解来生成含氯物质,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A;
对进行了上述灭活处理A的处理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分离处理A;以及将进行上述分离处理A而得到的上清液储存到壳体内的储存单元,
该排出步骤包括:
对从上述壳体内的储存单元排出的液体进行电解来生成含氯物质,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B;
对进行上述灭活处理B所得到的处理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分离处理B;
将进行上述分离处理B而得到的上清液排出到壳体外;以及
在上述灭活处理B与上述分离处理B之间或在上述分离处理B与向上述壳体外的排出之间,混合用于中和上述含氯物质的中和剂。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壳体”,在没有特别限定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列举出船舶等,优选列举出具备压载舱的一般船。作为具备压载舱的一般船,在没有特别限定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列举出集装箱船、滚装船、油轮、散装货船(bulk carrier)、化学品运输船以及汽车运输船等。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壳体内的储存单元”,只要配置于壳体内并至少能够储存液体即可,在没有特别限定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列举出压载舱、污水舱(bilge tank)等。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供给到储存单元的供给液”,在没有特别限定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是从壳体之外取入后供给到储存单元的液体,可以列举出在压载工序中作为压载水而储存到压载舱的液体。作为从壳体之外取入的液体,在没有特别限定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列举出海水、淡海水以及淡水等。在本说明书中,作为“从储存单元排出到壳体外的排出液”,在没有特别限定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列举出在卸压载(deballast)工序中从压载舱向壳体外排出的压载水。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水生生物”,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包括栖息于海、江河、湖等中的微生物,除此以外,还包括酵母、霉、植物性或动物性浮游生物、浮游生物的卵或胞子、细菌类、菌类、病毒、藻类、卷贝和双壳贝等贝类的幼体、蟹等甲壳类的幼体等尺寸比较微小的水生生物等。另外,还可以包括能够在与海相连的河口、河川、运河等中栖息的微生物和上述的水生生物。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是指将供给液或排出液(下面,也将作为处理对象的供给液和排出液合在一起称为“被处理液”)中的水生生物的至少一部分破坏、杀伤、杀灭或杀菌等,优选指通过化学性的处理将被处理液中的水生生物的至少一部分破坏、杀伤或杀菌等。在未限定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使对水生生物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与被处理液混合以及对被处理液照射紫外线等来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另外,也可以一边监视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在所混合的被处理液中的浓度一边进行上述混合。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对水生生物具有灭活能力的物质”,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列举出过氧化氢、臭氧、含氯物质、活性氧物质等。作为含氯物质,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列举出次氯酸、亚氯酸和氯酸以及包含它们的离子和盐等的物质等。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可以包括使用含氯物质的氯处理。此外,灭活处理A是对从壳体之外取入的液体进行的处理,灭活处理B是对从壳体内的储存单元排出的液体进行的处理。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对被处理液进行电解而生成含氯物质等来进行含氯物质向被处理液的混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电解装置2来进行电解。作为在本公开的压载水处理方法中使用的电解装置2,在没有特别限定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具备电解槽和电源装置。在没有特别限定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解槽构成为配置有多个电极(例如阳极和阴极),其电极与电源装置电连结,通过被提供直流电压来进行电解。电极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矩形、圆形、棒状等中的任一个,电极表面既可以是平板状也可以是网状。电极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钛和不锈钢,更优选的是用铂系金属复合合金涂敷阳极。电解装置2中的电极间电压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平均每1m2的电极面积的极间电压为5V~500V。此外,优选的是,对全部压载水进行电解。也能够对压载水的一部分进行电解,将所产生的含氯物质注入到剩余的压载水,但是在该情况下,与对全部压载水进行电解的情况相比,必须产生高浓度的氯化合物类,导致电解装置2需要进行循环处理、冷却处理。另外,还另需用于注入到剩余的压载水的注入装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基于净水的末端处的含氯物质的浓度,以使含氯物质在储存于储存单元的供给液中的浓度为0.1mg/L以上的方式进行含氯物质向被处理液的混合,另外,从降低对配管和储存单元等的环氧涂层的影响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以使该浓度为20mg/L以下的方式进行含氯物质向被处理液的混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含氯物质向被处理液的混合也可以包括:将含氯物质的浓度控制为0.1mg/L~20mg/L。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在没有特别限定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列举出使用离心力从被处理液分离或收集被处理液中的水生生物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例如能够高效地分离或收集以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难以灭活的水生生物。作为被分离或收集的水生生物,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列举出具有壳且壳高为50μm以上的水生生物以及具有宽高比(壳长/壳高)为0.1~10的壳的水生生物等。在本公开中,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具有壳”是指作为覆盖贝的外侧的壳的、由石灰质等构成的硬物质。作为具有壳且壳高为50μm以上的水生生物,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列举出壳高为50μm以上的双壳贝(斧足纲)和卷贝(腹足纲)等。在本公开中,“壳高”是指从壳的上端(通常壳顶)到下端的最长的直线距离。在本公开中,“壳长”是指从壳的前端到后端的最长的直线距离。此外,分离处理A是对进行了灭活处理A的处理液进行的处理,分离处理B是对进行了灭活处理B的处理液进行的处理。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使用离心力来搅拌被处理液以及使用离心力将被处理液分离成上清液和浓缩液等来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管道混合器(line mixer)、旋液分离器等来进行使用离心力的被处理液的搅拌。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旋液分离器来进行使用离心力的被处理液的分离。
在本说明书中,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清液”是指通过使用离心力对被处理液进行分离处理而得到的分离液中的固体成分浓度低的分离液。在本说明书中,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浓缩液”是指通过使用离心力对被处理液进行分离处理而得到的分离液中的固体成分浓度高于上清液的固体成分浓度的分离液。作为固体成分,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列举出具有壳且壳高为50μm以上的水生生物和/或具有宽高比(壳长/壳高)为0.1~10的壳的水生生物以及水垢等。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旋液分离器的最大处理液量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1m3/小时~10000m3/小时,从船舶内的设置空间的观点出发,更为优选的是10m3/小时~1000m3/小时,在需要更高的处理量的情况下优选设置多个系列的旋液分离器。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旋液分离器的包装尺寸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从船舶内的设置空间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对平均每1m3/小时的处理液量设直径为0.001m~0.1m、高度为0.003m~0.3m。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旋液分离器的入口压力与出口压力之差(以下记述为压力损失)优选为0.01MPa~1Mpa,从向旋液分离器给送被处理液的泵的所需扬程的观点出发,更为优选的是0.01MPa~0.1MPa。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从利用离心力得到充分的分离性能的观点以及抑制伴随压力损失增加的泵的所需扬程的观点出发,旋液分离器的入口流速优选为0.1m/秒~100m/秒,更为优选的是1m/秒~10m/秒。从抑制用于得到所需的上清液量的被处理液量的增加、抑制随之的泵的容量的增加的观点出发,浓缩液量优选为被处理液量的10%以下。另外,浓缩液既可以从旋液分离器的下部连续地排出,也可以在分离器下部连接集尘箱(dust bunker)来将浓缩液暂时贮存在集尘箱中,之后间歇地控制排出。在间歇地排出的情况下,从防止浓缩液的扬起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在集尘箱装满之前排出。排出浓缩液的间隔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列举出1分~120分间隔等。浓缩液的排出目的地没有特别限制,既可以贮存到压载舱以外的舱,也可以排出到船舶外。也可以还包括:对浓缩液进行电解以产生高浓度的含氯物质来使浓缩液中的水生生物灭活后,将其供给到压载舱。由此,能够削减或无浓缩液的排出量。
关于旋液分离器,从提高离心力分离效果和分离对象物的沉淀从而能够提高分离性能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圆锥部的长度(图11中的H)比圆筒部的直径(图11中的D)长。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圆锥部的长度(H)与圆筒部的直径(D)之比(H/D)为2~15,优选的是2~6。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旋液分离器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配置成旋液分离器的中心轴相对于水平面呈0度至90度的任意角度。在此,水平面是指船体内的地板面。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只要没有特别公开,则旋液分离器被配置成中心轴相对于水平面呈90度(垂直方向)。
下面,示出优选的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但是,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下面示出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的概要图。实施方式1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是压载时(储存工序中)的液体(压载水)的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压载水处理方法中使用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具备电解装置2和离心分离装置3。电解装置2一端连接于压载泵1,另一端与离心分离装置3相连接。离心分离装置3一端与电解装置2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于压载舱4。图1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为以下结构:对于从壳体外取入的液体,在通过电解装置2进行灭活处理之后,通过离心分离装置3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随后供给到压载舱4。根据实施方式1的压载水处理方法,通过电解装置2进行了灭活处理的处理液被导入到离心分离装置3,因此在电解装置2中产生的含氯物质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被充分搅拌。另外,从电解装置2的电极脱落的水垢等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被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它们堆积于压载舱4。根据实施方式1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压载时(储存工序)通过电解装置2进行灭活处理,因此能够抑制水生生物在压载舱4中的增殖或生长。根据实施方式1的压载水处理方法,通过离心分离装置3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因此,即使在不使用过滤器的情况下,在例如包含抗氯性强的水生生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进行处理直到满足压载水排出基准的水平。
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压载水的处理的一个实施方式。
首先,通过压载泵1从壳体之外取入的液体被导入到电解装置2,在电解装置2中进行液体的电解。通过电解产生次氯酸等含氯物质,利用含氯物质进行灭活处理。也可以一边监视含氯物质在储存于压载舱4的压载水中的浓度一边进行电解,例如也可以包括:对电解装置2进行控制使得含氯物质在储存于压载舱4的压载水中的浓度为0.1mg/L~20mg/L。含氯物质的浓度监视场所可以在电解装置2后、离心分离装置3后、压载舱4内、压载舱4后中的任一处。
接着,包含通过电解而生成的含氯物质的处理液被导入到离心分离装置3。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使用离心力进行搅拌/分离处理,分离成上清液和浓缩液,上清液被供给到压载舱4。通过该离心分离装置3的分离处理,例如,贝类等具有壳的水生生物、优选的是具有壳且壳高为50μm以上的水生生物、具有宽高比为0.1~10的壳的水生生物等被分离/收集到浓缩液。从高效地分离具有壳且壳高为50μm以上的水生生物的观点出发,离心分离装置3(例如,旋液分离器)中的入口流量优选为1m/秒~10m/秒。
(实施方式2)
图2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的概要图。实施方式2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是卸压载时(排出工序中)的液体(卸压载水)的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2的压载水处理方法中使用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具备电解装置2、中和剂添加单元5以及离心分离装置3。电解装置2一端连接于压载舱4,另一端与离心分离装置3相连接。离心分离装置3一端与电解装置2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于壳体外。图2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为以下结构:对于压载舱4中储存的压载水,在通过电解装置2进行灭活处理之后,添加中和剂,并通过离心分离装置3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而排出到壳体之外。根据实施方式2的压载水处理方法,通过电解装置2进行了灭活处理且添加了中和剂的处理液被导入到离心分离装置3,因此在电解装置2中产生的含氯物质以及所添加的中和剂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被充分搅拌,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中和处理。另外,从电解装置2的电极脱落的水垢等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被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它们被排出到壳体之外。
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压载水的处理的一个实施方式。
首先,从压载舱4排出的压载水被导入到电解装置2,在电解装置2中进行液体的电解。通过电解产生次氯酸等含氯物质,利用含氯物质进行灭活处理。也可以一边监视含氯物质在压载舱4内的压载水中的浓度一边进行电解。也可以是,在判断为含氯物质在压载舱4内的压载水中的浓度足够的情况下(例如,0.1mg/L~20mg/L的情况下),不进行电解,在判断为不足够的情况下(例如,小于0.1mg/L的情况下),通过电解产生含氯物质。
接着,向包含通过电解而生成的含氯物质的处理液添加中和剂。作为中和剂,可以列举出含氯物质的还原剂,作为还原剂,可以列举出硫代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等。
添加了中和剂的处理液被导入到离心分离装置3。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使用离心力进行搅拌/分离处理,处理液中的中和剂和含氯物质被搅拌,含氯物质被中和,并且分离成上清液和浓缩液。分离出的上清液被排出到壳体之外。通过该离心分离装置3的分离处理,例如,贝类等具有壳的水生生物、优选的是具有壳且壳高为50μm以上的水生生物、具有宽高比为0.1~10的壳的水生生物等被分离/收集到浓缩液。从高效地分离具有壳且壳高为50μm以上的水生生物的观点出发,离心分离装置3(例如,旋液分离器)中的入口流量优选为1m/秒~10m/秒。
在实施方式2中,采取中和剂的添加单元连结于将电解装置2与离心分离装置3连接的配管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中和剂添加单元5连结于将离心分离装置3与壳体外连接的配管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含氯物质被离心分离装置3充分搅拌、有效地进行了灭活处理之后,在离心分离装置3的出口附近处添加的中和剂通过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搅拌效果而与残存的含氯物质高效地发生反应。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利用含氯物质的灭活处理以及与中和剂的中和处理。从高效地利用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在离心分离装置3的上清液出口之后紧接着连结中和剂添加单元5。图3中示出了离心分离装置3与中和剂添加单元5的连结方式的一例。优选的是,中和剂添加单元5连结于离心分离装置3的上清液出口配管的从离心分离装置3直线延伸的部分,在离心分离装置3的上清液出口配管存在弯折部分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连结于与该弯折部分相比靠近离心分离装置3侧的位置。从更高效地利用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观点出发,离心分离装置3与中和剂添加单元5的连结位置之间的配管长度优选为5m以下,更优选的是1m以下。另外,在中和剂以固形物被添加的情况下,通过离心分离的搅拌效果,可以得到更易于溶于水中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4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的概要图。在图4中,实线表示压载时的被处理液的流动,虚线表示卸压载时的被处理液的流动。实施方式3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是在压载时(储存工序)进行实施方式1的压载水处理、在卸压载时(排出工序)进行实施方式2的压载水处理的方式。
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3的压载水处理方法中使用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具备电解装置2、中和剂添加单元5以及离心分离装置3。电解装置2一端连接于离心分离装置3。另外,电解装置2为以下结构:在压载时能够通过压载泵1导入从壳体外取入的液体,在卸压载时能够导入从压载舱4排出的压载水。离心分离装置3一端连接于电解装置2,另一端连接于压载舱4和壳体外。根据实施方式3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压载时(储存工序)通过电解装置2进行灭活处理,因此能够抑制水生生物在压载舱4中的增殖或生长。根据实施方式3的压载水处理方法,通过离心分离装置3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因此即使在不使用过滤器的情况下,在例如包含抗氯性强的水生生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进行处理直到满足压载水排出基准的水平。另外,根据实施方式3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卸压载时(排出工序)通过电解装置2进行了灭活处理且添加了中和剂的处理液被导入到离心分离装置3,因此在电解装置2中产生的含氯物质以及所添加的中和剂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被充分搅拌,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中和处理。另外,从压载舱4内漏出的污泥、从电解装置2的电极脱落的水垢等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被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它们被排出到壳体之外。根据实施方式3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压载时和卸压载时这双方中均进行电解装置2的灭活处理和离心分离处理,因此能够抑制水生生物在压载舱4内的增殖或生长,即使在水生生物在压载舱4内增殖或生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卸压载时对增殖或生长的水生生物进行灭活或分离等。因此,根据实施方式3的压载水处理方法,能够更可靠地处理到满足压载水排出基准的水平。
在实施方式3中,采取中和剂的添加单元连结于将电解装置2与离心分离装置3连接的配管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中和剂添加单元5连结于将离心分离装置3与壳体外连接的配管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含氯物质被离心分离装置3充分搅拌而有效地进行了灭活处理之后,在离心分离装置3的出口附近处添加的中和剂通过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搅拌效果而与残存的含氯物质高效地发生反应。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利用含氯物质的灭活处理以及与中和剂的中和处理。从高效地利用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在离心分离装置3的上清液出口之后紧接着连结中和剂添加单元5。优选的是,如图3所示,中和剂添加单元5以不弯曲离心分离装置3的上清液出口配管的方式进行连结。从更高效地利用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观点出发,离心分离装置3与中和剂添加单元5的连结位置之间的配管长度优选为5m以下,更优选的是1m以下。另外,在中和剂以固形物被添加的情况下,通过离心分离的搅拌效果,可以得到更易于溶于水中的效果。
(实施方式4)
图5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4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的概要图。实施方式4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是压载时(储存工序中)的液体(压载水)的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实施方式4的压载水处理方法中使用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具备电解装置2和离心分离装置3。离心分离装置3一端连接于压载泵1,另一端与电解装置2相连接。电解装置2一端与离心分离装置3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于压载舱4。图5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为以下结构:对于从壳体外取入的液体,在通过离心分离装置3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之后,通过电解装置2进行灭活处理,随后供给到压载舱4。根据实施方式4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进行了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的液体被导入到电解装置2,因此电解处理的效率提高。即,例如,利用电解处理难以灭绝的贝类等具有壳的水生生物、优选的是具有壳且壳高为50μm以上的水生生物、宽高比为0.1~10的水生生物等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被分离。因此,不包含这些水生生物的液体被导入到电解装置2,因此能够提高使用电解装置2的处理效率。另外,根据实施方式4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压载时(储存工序)通过电解装置2进行灭活处理,因此能够抑制水生生物在压载舱4中的增殖或生长。根据实施方式4的压载水处理方法,通过离心分离装置3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因此即使在不使用过滤器的情况下,在例如包含抗氯性强的水生生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进行处理直到满足压载水排出基准的水平。
在实施方式4的结构的压载水处理装置中,从高效地利用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在离心分离装置3的上清液出口之后紧接着配置电解装置2。图6中示出了离心分离装置3与电解装置2的配置方式的一例。从更高效地利用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如图6所示,离心分离装置3与电解装置2以不弯曲将它们连接的配管的方式串联地连接。从更高效地利用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观点出发,离心分离装置3与电解装置2之间的配管长度优选为5m以下,更优选的是1m以下。
说明本实施方式4的压载水的处理的一个实施方式。
首先,通过压载泵1从壳体之外取入的液体被导入到离心分离装置3。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使用离心力进行搅拌/分离处理,分离成上清液和浓缩液。通过该离心分离装置3的分离处理,例如,贝类等具有壳的水生生物、优选的是具有壳且壳高为50μm以上的水生生物、宽高比为0.1~10的水生生物等被分离/收集到浓缩液。从高效地分离具有壳且壳高为50μm以上的水生生物的观点出发,离心分离装置3(例如,旋液分离器)中的入口流量优选为1m/秒~10m/秒。
接着,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得到的上清液被导入到电解装置2,在电解装置2中进行液体的电解。通过电解产生次氯酸等含氯物质,利用含氯物质进行灭活处理。然后,包含通过电解而生成的含氯物质的处理液被供给到压载舱4。也可以一边监视含氯物质在储存于压载舱4的压载水中的浓度一边进行电解,例如也可以包括:对电解装置2进行控制使得含氯物质在储存于压载舱4的压载水中的浓度为0.1mg/L~20mg/L。
(实施方式5)
图7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的概要图。实施方式5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是在压载时(储存工序)进行实施方式4的压载水处理、在卸压载时(排出工序)进行实施方式2的压载水处理的方式。
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5的压载水处理方法中使用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具备电解装置2、中和剂添加单元5以及离心分离装置3。离心分离装置3的一端连接于压载泵1,另一端连接于电解装置2。另外,电解装置2的一端连接于离心分离装置3,另一端连接于压载舱4。图7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为以下结构:在压载时,对于从壳体外取入的液体,在通过电解装置2进行灭活处理之后,通过离心分离装置3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随后供给到压载舱4,另一方面,在卸压载时,对于从压载舱4排出的压载水,在通过电解装置2进行灭活处理之后,通过离心分离装置3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并排出到壳体外。根据实施方式5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压载时(储存工序)通过电解装置2进行灭活处理,因此能够抑制水生生物在压载舱4中的增殖或生长。根据实施方式5的压载水处理方法,通过离心分离装置3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因此即使在不使用过滤器的情况下,在例如包含抗氯性强的水生生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进行处理直到满足压载水排出基准的水平。另外,根据实施方式5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卸压载时(排出工序)通过电解装置2进行了灭活处理且添加了中和剂的处理液被导入到离心分离装置3,因此在电解装置2中产生的含氯物质以及所添加的中和剂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被充分搅拌,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中和处理。另外,从压载舱4内漏出的污泥、从电解装置2的电极脱落的水垢等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被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它们被排出到壳体之外。
在实施方式5中,采取中和剂的添加单元连结于将电解装置2与离心分离装置3连接的配管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中和剂添加单元5连结于将离心分离装置3与壳体外连接的配管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含氯物质被离心分离装置3充分搅拌而有效地进行了灭活处理之后,在离心分离装置3的出口附近处添加的中和剂通过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搅拌效果而与残存的含氯物质高效地发生反应。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利用含氯物质的灭活处理以及与中和剂的中和处理。从高效地利用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在离心分离装置3的上清液出口之后紧接着连结中和剂添加单元5。优选的是,如图3所示,中和剂添加单元5以不弯曲离心分离装置3的上清液出口配管的方式进行连结。从更高效地利用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观点出发,离心分离装置3与中和剂添加单元5的连结位置之间的配管长度优选为5m以下,更优选的是1m以下。另外,在中和剂以固形物被添加的情况下,通过离心分离的搅拌效果,可以得到更易于溶于水中的效果。
(实施方式6)
图8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6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的概要图。实施方式6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除了在压载时不进行电解装置2的灭活处理以外,能够与实施方式5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同样地进行。
根据实施方式6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压载时(储存工序)通过离心分离装置3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因此即使在不使用过滤器的情况下,在例如包含抗氯性强的水生生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进行处理直到满足压载水排出基准的水平。另外,根据实施方式6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卸压载时(排出工序)通过电解装置2进行了灭活处理且添加了中和剂的处理液被导入到离心分离装置3,因此在电解装置2中产生的含氯物质以及所添加的中和剂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被充分搅拌,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中和处理。另外,从压载舱4内漏出的污泥、从电解装置2的电极脱落的水垢等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被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它们被排出到壳体之外。另外,根据实施方式6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压载时(储存工序)不进行电解装置2的灭活处理,因此能够降低对压载舱4等的环氧涂层的影响,从而能够使压载舱4、配管等长寿化。
在实施方式6中,采取中和剂的添加单元连结于将电解装置2与离心分离装置3连接的配管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中和剂添加单元5连结于将离心分离装置3与压载泵1连接的配管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含氯物质被离心分离装置3充分搅拌而有效地进行了灭活处理之后,在离心分离装置3的出口附近处添加的中和剂通过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搅拌效果而与残存的含氯物质高效地发生反应。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利用含氯物质的灭活处理以及与中和剂的中和处理。从高效地利用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在离心分离装置3的上清液出口之后紧接着连结中和剂添加单元5。优选的是,如图3所示,中和剂添加单元5以不弯曲离心分离装置3的上清液出口配管的方式进行连结。从更高效地利用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观点出发,离心分离装置3与中和剂添加单元5的连结位置之间的配管长度优选为5m以下,更优选的是1m以下。另外,在中和剂以固形物被添加的情况下,通过离心分离的搅拌效果,可以得到更易于溶于水中的效果。
(实施方式7)
图9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7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的概要图。实施方式7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除了在压载时不进行离心分离装置3的物理性处理以外,能够与实施方式5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同样地进行。
根据实施方式7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压载时(储存工序)通过电解装置2进行灭活处理,因此能够抑制水生生物在压载舱4中的增殖或生长。另外,根据实施方式7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卸压载时(排出工序)通过电解装置2进行了灭活处理且添加了中和剂的处理液被导入到离心分离装置3,因此在电解装置2中产生的含氯物质以及所添加的中和剂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被充分搅拌,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中和处理。另外,从压载舱4内漏出的污泥、从电解装置2的电极脱落的水垢等在离心分离装置3中被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它们被排出到壳体之外。另外,根据实施方式7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压载时(储存工序)不进行离心分离处理,因此不通过离心分离处理分离出浓缩液就供给到压载舱4,因此能够缩短压载水储存到压载舱4所需的时间,从而能够提高储存效率。
在实施方式7中,采取中和剂的添加单元连结于将电解装置2与离心分离装置3连接的配管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中和剂添加单元5连结于将离心分离装置3与压载泵1连接的配管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含氯物质被离心分离装置3充分搅拌而有效地进行了灭活处理之后,在离心分离装置3的出口附近处添加的中和剂通过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搅拌效果而与残存的含氯物质高效地发生反应。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利用含氯物质的灭活处理以及与中和剂的中和处理。从高效地利用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在离心分离装置3的上清液出口之后紧接着连结中和剂添加单元5。优选的是,如图3所示,中和剂添加单元5以不弯曲离心分离装置3的上清液出口配管的方式进行连结。从更高效地利用离心分离装置3中产生的回旋流的观点出发,离心分离装置3与中和剂添加单元5的连结位置之间的配管长度优选为5m以下,更优选的是1m以下。另外,在中和剂以固形物被添加的情况下,通过离心分离的搅拌效果,可以得到更易于溶于水中的效果。
实施例
(实验例1)
使用图10所示的装置,在使用旋液分离器13对被处理水进行离心分离之后,利用电解装置12对离心分离后的被处理液进行电解来产生含氯物质而进行灭活处理。将处理后的液储存到舱14。确认处理5天后的处理液500L中存在的50μm以上的卷贝和双壳贝,计测生存数。另外,提取旋液分离器的浓缩液,计测浓缩液所包含的卷贝和双壳贝。下述表1示出了其结果的一例。此外,设旋液分离器中的入口流速为2.5m/秒~3.0m/秒,被处理液使用了在大分县佐伯市提取的海水。另外,使用了圆锥部长度(H)/圆筒部直径(D)为4.5的旋液分离器。
[表1]
如表1所示,通过旋液分离器分离出了被处理液所包含的大量贝类。另外,通过离心分离后的利用包含有效氯的氯化合物类的氯处理,被处理液所包含的贝类多数灭绝,离心分离和氯处理后的液体中的贝类的生存率低,而所包含的生存的贝类的数量为4个以下。
(实验例2)
使用旋液分离器对500L的被处理水进行离心分离,回收上清液和浓缩液。计测所回收的上清液和浓缩液所包含的贝类。下述表2示出了其结果。此外,设旋液分离器中的入口流速为下述表2所示的值,被处理液使用了在大分县佐伯市提取的海水。另外,使用了圆锥部长度(H)/圆筒部直径(D)为4.5的旋液分离器。
[表2]
如表2所示,双壳贝的大半被旋液分离器分离。另外,与双壳贝相比,桡足类难以通过离心分离而分离,但是由于其抗氯性弱,因此通过混合含氯物质而容易地被灭活,因此能够充分地进行处理直到满足压载水排出基准的水平。
(实验例3)
使用下述表3所示的两种旋液分离器(实验机1及2),在下述表3所示的条件下对1,000L的被处理水进行离心分离,回收上清液。计测所回收的上清液所包含的贝类,根据计测出的贝数(处理液中的总数)与浓缩水的贝数(浓缩水中的总数),通过下述式计算出分离率。下述表3示出其结果。被处理液使用了在大分县佐伯市提取的海水。
分离率(%)=100-(处理液中的总数)/(浓缩水中的总数)*100
[表3]
如表3所示,无论是实验机1还是2的旋液分离器都能够以超过60%的分离率对贝进行分离。与H/D为2.3的旋液分离器(实验机1)相比,H/D为4.5的旋液分离器(实验机2)呈现了更高的分离率。另外,通过使压力差为0.01MPa~0.1Mpa,能够提高分离率。

Claims (12)

1.一种压载水的处理方法,包括:
从船舶之外取入的压载水进行电解而生成含氯物质;之后对生成了上述含氯物质的压载水进行使用离心力来将压载水分离为上清液和浓缩液的物理性处理并将上述上清液储存到上述压载舱,
上述含氯物质的生成包括:将储存到上述压载舱的压载水中的上述含氯物质的浓度控制为0.1mg/L~20mg/L,上述含氯物质是从包括次氯酸、亚氯酸和氯酸以及包含它们的离子和盐的群中选择出的,
其中,上述物理性处理通过旋液分离器来进行,
所述旋液分离器入口流速为1m/秒~10m/秒,
上述旋液分离器的最大处理液量为1m3/小时~10000m3/小时,入口压力与出口压力之差为0.01MPa~1MPa,上述旋液分离器的圆锥部的长度与圆筒部的直径之比为2~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旋液分离器对要从上述压载舱排出到船舶外的排出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物理性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物理性处理包括:使用离心力对上述排出液进行搅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要从压载舱排出到船舶外的排出液进行电解而生成上述含氯物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上述含氯物质在上述排出液中的浓度来决定使上述含氯物质中和的中和剂的添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上述含氯物质在上述排出液中的浓度。
7.一种压载水的处理装置,具备:灭活单元,其对要供给到船舶内的压载舱的压载水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以及物理性单元,其以入口流速1m/秒~10m/秒对要供给到船舶内的压载舱的压载水进行使用离心力来将压载水分离为上清液和浓缩液的物理性处理,
其中,上述灭活单元具备电解槽,在该电解槽中配置有多个电极,该电解槽能够对上述压载水进行电解来生成含氯物质,
上述物理性单元是旋液分离器,
上述灭活单元以及上述物理性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上述灭活单元进行了处理的压载水之后,才被导入到上述物理性单元,
上述灭活单元能够将储存到上述压载舱的压载水中的上述含氯物质的浓度控制为0.1mg/L~20mg/L,
上述旋液分离器的最大处理液量为1m3/小时~10000m3/小时,入口压力与出口压力之差为0.01MPa~1MPa,上述旋液分离器的圆锥部的长度与圆筒部的直径之比为2~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中和单元,该中和单元向要从压载舱排出到船舶外的排出液添加用于中和上述含氯物质的中和剂。
9.一种压载水的处理方法,包括:
对从船舶之外取入的液体全部进行电解来生成含氯物质,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
对进行了上述灭活处理的处理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分离处理;以及
将进行上述分离处理而得到的上清液储存到船舶内的压载舱,
其中,上述灭活处理包括:将储存到上述压载舱的压载水中的上述含氯物质的浓度控制为0.1mg/L~20mg/L,
上述分离处理通过旋液分离器来进行,且包括:通过上述旋液分离器进行使用离心力的上述处理液的搅拌来在上述处理液中搅拌上述含氯物质;以及使用上述离心力将具有壳且壳高为50μm以上的水生生物从上述处理液分离,
上述旋液分离器的最大处理液量为1m3/小时~10000m3/小时,入口压力与出口压力之差为0.01MPa~1MPa,上述旋液分离器的圆锥部的长度与圆筒部的直径之比为2~15。
10.一种液体的处理方法,包括:
对从壳体之外取入的液体进行电解来生成含氯物质,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
对进行了上述灭活处理的处理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分离处理;以及
将进行上述分离处理而得到的上清液储存到壳体内的储存单元。
11.一种液体的处理方法,包括:
将壳体内的储存单元中储存的液体从上述储存单元排出,对所排出的液体进行电解来生成含氯物质,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
对进行了上述灭活处理的处理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分离处理;以及
将进行上述分离处理而得到的上清液排出到壳体外,
其中,该处理方法还包括:在上述灭活处理与上述分离处理之间或在上述分离处理与向上述壳体外的排出之间,混合用于中和上述含氯物质的中和剂。
12.一种液体的处理方法,包括储存步骤和排出步骤,
其中,该储存步骤包括:
对从壳体之外取入的液体进行电解来生成含氯物质,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A;
对进行了上述灭活处理A的处理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分离处理A;以及
将进行上述分离处理A而得到的上清液储存到壳体内的储存单元,
该排出步骤包括:
对从上述壳体内的储存单元排出的液体进行电解来生成含氯物质,进行水生生物的灭活处理B;
对针对从上述储存单元排出的液体进行灭活处理B所得到的处理液进行使用离心力的分离处理B;
将进行上述分离处理B而得到的上清液排出到壳体外;以及
在上述灭活处理B与上述分离处理B之间或在上述分离处理B与向上述壳体外的排出之间,混合用于中和上述含氯物质的中和剂。
CN201910213506.3A 2012-10-25 2013-10-24 压载水处理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压载水处理装置 Pending CN1103953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6053 2012-10-25
JP2012-236053 2012-10-25
CN201380055882.5A CN104755432A (zh) 2012-10-25 2013-10-24 压载水处理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压载水处理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5882.5A Division CN104755432A (zh) 2012-10-25 2013-10-24 压载水处理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压载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5379A true CN110395379A (zh) 2019-11-01

Family

ID=5054432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13506.3A Pending CN110395379A (zh) 2012-10-25 2013-10-24 压载水处理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压载水处理装置
CN201380055882.5A Pending CN104755432A (zh) 2012-10-25 2013-10-24 压载水处理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压载水处理装置
CN201910117474.7A Pending CN109970256A (zh) 2012-10-25 2013-10-24 压载水处理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压载水处理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5882.5A Pending CN104755432A (zh) 2012-10-25 2013-10-24 压载水处理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压载水处理装置
CN201910117474.7A Pending CN109970256A (zh) 2012-10-25 2013-10-24 压载水处理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压载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7200B2 (zh)
EP (2) EP3147014B1 (zh)
JP (1) JP6210383B2 (zh)
KR (1) KR101743849B1 (zh)
CN (3) CN110395379A (zh)
DK (2) DK3147014T3 (zh)
MY (1) MY167370A (zh)
PH (1) PH12015500911B1 (zh)
WO (1) WO20140649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0105B2 (ja) * 2013-03-12 2017-06-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バラスト水の処理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バラスト水の処理装置
EP3228532B1 (en) * 2016-04-05 2020-05-06 Techcross Co., Ltd.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oper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6536907B2 (ja) * 2016-09-06 2019-07-03 株式会社ホクエツ 除菌海水、除菌淡水生成法および装置
JP6720883B2 (ja) * 2017-01-23 2020-07-08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船舶
CN108862486A (zh) * 2018-07-31 2018-11-23 江西鹏凯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废水处理节能设备及废水处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2495A (zh) * 2004-02-13 2006-10-04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脱毒方法及液体脱毒用装置
CN1898163A (zh) * 2003-12-22 2007-01-17 浦项产业科学研究院 通过使用自然海水的电解处理压舱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2642960A (zh) * 2012-05-07 2012-08-22 广州金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适用于海水/淡水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2430075U (zh) * 2011-12-21 2012-09-12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CN202490490U (zh) * 2012-02-28 2012-10-17 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 船舶水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7358A (en) * 1976-08-30 1978-06-27 Diamond Shamrock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release of an entrained gas in a liquid medium
JPH01148318A (ja) * 1987-12-04 1989-06-09 Toshiba Ceramics Co Ltd 固液分離装置
CA2341089C (en) * 2001-03-16 2002-07-02 Paul F. Brodie Ship ballast water sterilization method and system
GR1004273B (el) * 2002-12-18 2003-06-23 Μαρκος Αναστασιου Νινολακης Ηλεκτροχημικη μεθοδος αποστειρωσεως θαλασσιου ερματος πλοιων
NL1026928C2 (nl) 2004-08-30 2006-03-01 Greenship B V Werkwijze voor het zuiveren van ballastwater.
US7244348B2 (en) * 2004-11-29 2007-07-17 Severn Trent De Nora,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ballast water
JP4844244B2 (ja) 2005-06-10 2011-12-28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及び処理方法
US7776224B2 (en) 2005-06-10 2010-08-17 Jf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treating ballast water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ballast water
KR100597254B1 (ko) 2005-09-14 2006-07-06 한국해양연구원 선박용 밸러스트수의 전해 소독장치
US20080017586A1 (en) 2006-02-15 2008-01-24 Matousek Rudolf C Ballast tank circul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102006045558A1 (de) 2006-09-25 2008-04-03 Rwo Gmbh Wasseraufbereitungsanlage
JP2008188506A (ja) * 2007-02-01 2008-08-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液体の無害化処理装置
KR101064911B1 (ko) 2008-05-07 2011-09-16 (주) 테크로스 밸러스트수 처리시스템
CN201400591Y (zh) 2009-04-09 2010-02-10 无锡蓝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压载水监控系统用水力旋流式压载水电解消毒装置
JP2011057048A (ja) * 2009-09-09 2011-03-24 Shin Kurushima Dockyard Co Ltd タンカーにおける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の配置構造
KR100982195B1 (ko) 2010-04-07 2010-09-14 (주)아쿠아이엔지 고효율 전기분해장치를 이용한 밸러스트수 처리 시스템
CN201770563U (zh) 2010-04-30 2011-03-23 大连海事大学 压载水处理系统
JP2012020218A (ja) * 2010-07-13 2012-02-02 Panasonic Corp バラスト水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バラスト水処理方法
WO2012053224A1 (ja) * 2010-10-22 2012-04-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バラスト水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バラスト水処理方法
JP2012106224A (ja) 2010-10-22 2012-06-07 Panasonic Corp バラスト水の制御方法及びバラスト水処理システム
GR1007561B (el) 2011-02-24 2012-03-20 Erma First Esk Engineering Solutions A.E., Ολοκληρωμενο συστημα διαχειρισης θαλασσιου ερματος
WO2014035343A1 (en) * 2012-08-30 2014-03-06 Sembawang Shipyard Pte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with continuous biofouling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8163A (zh) * 2003-12-22 2007-01-17 浦项产业科学研究院 通过使用自然海水的电解处理压舱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842495A (zh) * 2004-02-13 2006-10-04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脱毒方法及液体脱毒用装置
CN202430075U (zh) * 2011-12-21 2012-09-12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
CN202490490U (zh) * 2012-02-28 2012-10-17 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 船舶水处理装置
CN102642960A (zh) * 2012-05-07 2012-08-22 广州金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适用于海水/淡水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楠: "《现代船舶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31 July 2011,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孙培廷 等: "《现代轮机工程研究》", 31 May 2009,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K3147014T3 (da) 2019-05-06
PH12015500911A1 (en) 2015-07-13
US10287200B2 (en) 2019-05-14
EP2913305A1 (en) 2015-09-02
CN104755432A (zh) 2015-07-01
JPWO2014064942A1 (ja) 2016-09-08
JP6210383B2 (ja) 2017-10-11
CN109970256A (zh) 2019-07-05
EP3147014B1 (en) 2019-01-30
KR20150060769A (ko) 2015-06-03
MY167370A (en) 2018-08-16
DK2913305T3 (en) 2019-01-21
EP2913305A4 (en) 2016-04-06
US20150274563A1 (en) 2015-10-01
KR101743849B1 (ko) 2017-06-05
PH12015500911B1 (en) 2018-08-31
EP3147014A1 (en) 2017-03-29
WO2014064942A1 (ja) 2014-05-01
EP2913305B1 (en) 2018-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5379A (zh) 压载水处理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压载水处理装置
Poelman et al. Potential of electrolytic flocculation for recovery of micro-algae
WO2005077833A1 (ja) 液体の無害化処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9202115A (ja) 有機性排水の生物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3189319B (zh) 压载水处理系统以及压载水处理方法
CN106029578B (zh) 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以及使用该离心式固液分离装置的水处理装置
CN102642960A (zh) 适用于海水/淡水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US20100108615A1 (en)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a substance having organic content
KR102066733B1 (ko) 녹조류 포집과 활용을 위한 친환경 선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JP2001340847A (ja) 藻類・アオコ・赤潮プランクトンを除去または回収する曝気分離装置
CN107686185A (zh) 船舶压舱水处理方法及设备
AU201827624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eating fish in fish farms
Uzoejinwa et al. Algae Harvesting
KR101764520B1 (ko) 액체 처리 방법 및 그것에 이용하는 액체 처리 장치
WO2016028231A1 (en)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JP4666606B2 (ja) カルシウム塊を含む有機性廃棄物の処理システム
CN215250130U (zh) 一种电解法医院污水杀菌消毒系统
JP2002096097A (ja) 汚泥中の重金属類の除去方法及び装置及び無害化汚泥
CN201501811U (zh) 船舶压载舱臭氧水处理装置
CN117441658A (zh) 一种柔性半潜式封闭循环水养殖装备
JP2018038995A (ja) 除菌海水、除菌淡水生成法およ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