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311048B - 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1048B
CN110311048B CN201910589556.1A CN201910589556A CN110311048B CN 110311048 B CN110311048 B CN 110311048B CN 201910589556 A CN201910589556 A CN 201910589556A CN 110311048 B CN110311048 B CN 1103110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functional layer
layer
light
micro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95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1048A (zh
Inventor
周小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895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10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1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1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10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10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10K50/171Electron inject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8Carrier 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发光层和第一功能层;发光层和第一功能层层叠设置于阳极和阴极之间,所述发光层用于发出一种颜色的光;第一功能层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不同。本发明通过设置不同折射率的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实现了对发光器件出射光亮度衰减程度的调节,进而可以改善发光器件对应形成的显示面板的色偏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大多采用顶发光结构,这种发光结构具有色纯度高、效率高的优点。然而,由于发光器件的微腔作用,随着显示面板的观测角度(视角)增加,显示面板显示的颜色会出现色度变化,即色偏的问题。尤其在实现宽色域显示时,微腔效应进一步增强,色偏的问题更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以实现调节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程度,减小显示面板的色偏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发光层和第一功能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一功能层层叠设置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所述发光层用于发出一种颜色的光;
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功能层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65~1.9。
可选地,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功能层与所述第二子功能层并行排布,或者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围绕所述第二子功能层排布。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子功能层所占面积不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一子功能层为第一子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二子功能层为第二子空穴传输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为N,N'-二苯基-N,N'-(1-萘基)-1,1'-联苯-4,4'-二胺,所述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为4,4'-环己基二[N,N-二(4-甲基苯基)苯胺]或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
可选地,所述发光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二功能层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三子功能层和第四子功能层,所述第三子功能层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一子功能层所在区域重叠,所述第四子功能层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二子功能层所在区域重叠,所述第三子功能层的厚度与所述第四子功能层的厚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二功能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
可选地,所述第二功能层和所述第一功能层为相同功能层。
可选地,所述阳极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一子功能层所在区域重叠,所述第二子电极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二子功能层所在区域重叠;或者所述阴极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一子功能层所在区域重叠,所述第二子电极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二子功能层所在区域重叠。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部分或全部所述子像素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发光器件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第一子功能层的折射率与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不同,可使第一子功能层对应的第一微腔的微腔长度和第二子功能层对应的第二微腔的微腔长度不同,颜色相同的光在第一微腔的微腔效应下的亮度衰减程度与在第二微腔的微腔效应下的亮度衰减程度不同,使得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介于第一微腔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与第二微腔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之间。因此可以通过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调节第一微腔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与第二微腔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进而调节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使出光颜色不同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趋于一致,进而改善多个发光器件对应形成的显示面板的色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在不同面积占比条件下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随视角变化的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60°视角下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面积占比与亮度衰减的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OLED发光器件一般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在OLED发光过程中,当给OLED提供驱动电流时,电子由阴极注入有机发光层,空穴由阳极注入有机发光层,电子和空穴在有机发光层复合形成激发态的激子,激发态的激子衰减,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即有机发光层发光。OLED的阳极和阴极形成微腔。例如,当OLED为顶发射器件时,阳极一般为银或ITO/Ag/ITO膜层,为全反射膜层,阴极一般为Mg/Ag合金膜层等,为半反射半透明的膜层。因此当微腔的微腔长度和光的波长满足一定关系时,有机发光层发出的光会在微腔中形成微腔效应,即有机发光层发出的光经阳极反射、阴极的反射和折射等作用从阴极射出,对光源具有选择、窄化和加强等作用。当微腔厚度确定时,光在微腔内来回反射所经过的光程,决定了微腔能够增强的波长,进而影响出射光的波长和颜色。随着观测角度增大光程差将减小,出射光谱将出现蓝移现象,而且发光强度将减弱。因此,随着观测角度增加,顶发光器件存在颜色变化和亮度衰减的问题,这种颜色偏差和亮度衰减与发光材料本身和器件结构都相关。在显示应用中,白色画面由红绿蓝三个子像素点亮合成,随着观测视角增加,红绿蓝三个像素的颜色发生偏移同时亮度衰减,且三者的变化通常并不一致,这导致了非正视角下的白色画面出现色偏。目前,由于OLED发光器件中膜层材料以及厚度的限制,通过改变OLED发光器件中膜层的材料及厚度,很难平衡出光颜色不同的发光器件所发光的亮度衰减程度。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显示面板子像素的发光器件进行改进,利用已有膜层材料实现了发光器件不同的亮度衰减程度的调节,进而平衡了像素单元中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即使得像素单元中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趋于一致,改善了显示面板的色偏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器件。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发光器件包括阳极110、阴极120、发光层130和第一功能层140,发光层130和第一功能层140层叠设置于阳极110和阴极120之间,发光层130用于发出一种颜色的光(如红光、绿光和蓝光中的一种);第一功能层140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一子功能层141和第二子功能层142,第一子功能层141和第二子功能层142的折射率不同。
上述发光器件中,第一子功能层141及其所在区域的阳极、阴极和发光层构成第一微腔100,第二子功能层142及其所在区域的阳极、阴极和发光层构成第二微腔200。微腔长度,即腔长是指光在微腔中来回反射一次所产生的光程,与形成微腔的膜层的折射率和膜层厚度成正比。例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的微腔包括发光层130和第一功能层140,则微腔的微腔长度与第一功能层140的折射率以及膜厚正相关。因此,在发光层130和第一功能层140厚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设置第一功能层140的折射率可以改变微腔的微腔长度。基于此,设置第一子功能层141和第二子功能层142的折射率不同,使得第一微腔100和第二微腔200的微腔长度不同,而对于同一颜色的光,微腔长度不同的微腔出射的光的波长不同,因此,颜色相同的光在第一微腔100的微腔效应下的亮度衰减程度与在第二微腔200的微腔效应下的亮度衰减程度不同,使得人眼观察到的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介于第一微腔100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与第二微腔200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之间,从而调节出了不同于第一微腔100和第二微腔200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
具体地,在第一子功能层141和第二子功能层142所占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一个发光器件由一个驱动电路驱动,第一微腔100出射光的发光亮度与第二微腔200出射光的发光亮度相同,对应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为第一微腔100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与第二微腔200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的平均值。因此,在第一子功能层141和第二子功能层142的折射率不同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第一子功能层141和第二子功能层142的折射率,可实现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的调节,进而根据显示面板上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便于调节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趋于一致,从而更有效地改善色偏问题。因此可以通过设置第一子功能层141和第二子功能层142的折射率不同,调节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使出射一种颜色光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与出射其他颜色光的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程度趋于一致,进而改善多个发光器件形成的显示面板的色偏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是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功能层140位于发光层130和阳极110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功能层140还可以位于发光层130和阴极之间,使得人眼观察到的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介于第一微腔100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与第二微腔200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之间。
另外,发光器件的发光颜色此处不做限定。示例性地,发光器件的发光颜色可以是红色、绿色或蓝色。在显示面板中,发光器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不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使得各发光颜色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衰减程度趋于一致。同时,根据构成发光器件的已有膜层的材料、膜层的厚度以及第一微腔和第二微腔出射光的峰值偏差(1nm~15nm)的限定,第一子功能层的折射率和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65~1.9,此时,可有效平衡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第一子功能层的折射率和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的差值可以为上述折射率范围内任一两个折射率之差,即小于或等于0.25,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发光器件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第一子功能层的折射率与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不同,可使第一子功能层对应的第一微腔的微腔长度和第二子功能层对应的第二微腔的微腔长度不同,颜色相同的光在第一微腔的微腔效应下的亮度衰减程度与在第二微腔的微腔效应下的亮度衰减程度不同,使得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介于第一微腔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与第二微腔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之间。因此可以通过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调节第一微腔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与第二微腔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进而调节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使出光颜色不同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趋于一致,进而改善多个发光器件对应形成的显示面板的色偏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子功能层与第二子功能层并行排布,或者第一子功能层围绕第二子功能层排布。
具体地,继续参考图1,第一微腔100和第二微腔200共用阳极110、阴极120和发光层130,因此第一微腔100在发光器件中的位置由第一子功能层141决定,第二微腔200在发光器件中的位置由第二子功能层142决定。第一子功能层141与第二子功能层142并行排布时,第一微腔100和第二微腔200在发光器件中并行排布,通过第一微腔100出射的光与通过第二微腔200出射的光混合进入人眼,使得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介于第一微腔100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与第二微腔200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是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功能层140仅包括一个第一子功能层141和一个第二子功能层142并行排布的结构。当第一功能层140包括多个第一子功能层141和第二子功能层142时,第一子功能层141和第二子功能层142可以交替间隔并行排布。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子功能层141还可以围绕第二子功能层142排布,此时形成的第一微腔100围绕第二微腔200排布,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只要发光器件出射的光为经第一微腔100出射的光与第二微腔200出射的光的混合光即可。本发明实施例以一个第一子功能层和一个第二子功能层并行排布为例进行说明。
在制作发光器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像素限定层实现第一子功能层141和第二子功能层142的隔离,避免制作过程及使用过程中第一子功能层141和第二子功能层142材料的相互影响。
上述实施例描述了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所占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可通过改变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来实现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的调节。此外,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所占面积还可以不相等,可以在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第一子功能层(或第二子功能层)与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所占面积之和的比值,来实现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的调节。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子功能层141和第二子功能层142所占面积不相等。
本实施例中,发光器件在非正视角下的发光亮度与在正视角下的发光亮度的亮度比满足以下关系:
η=(Lθ_1*p+Lθ_2*(1-p))/(L0_1*p+L0_2*(1-p));
其中,正视角为垂直于发光器件的发光面的观看视角,η表示亮度比,p表示第一子功能层所占面积与第一子功能层所占面积与第二子功能层所占面积之和的比值,Lθ_1表示第一子功能层所在区域在非正视角下的发光亮度,Lθ_2表示第二子功能层所在区域在非正视角下的发光亮度,L0_1表示第一子功能层所在区域在正视角下的发光亮度,L0_2表示第二子功能层所在区域在正视角下的发光亮度。
由上述关系可以看出,当p接近1时,η接近Lθ_1*p/L0_1*p(即第一子功能层所在区域在非正视角下的发光亮度和在正视角下的发光亮度的第一亮度比),当p接近0时,η接近Lθ_2*(1-p)/L0_2*(1-p)(即第二子功能层所在区域在非正视角下的发光亮度和在正视角下的发光亮度的第二亮度比),且在p大于0.5时,η偏向于第一亮度比(相对于第二亮度比),在p小于0.5时,η偏向于第二亮度比(相对于第一亮度比)。由此可知,通过改变第一子功能层所占面积与第二子功能层所占面积可以改变发光器件在非正视角下的亮度比,且该亮度比介于上述第一亮度比和第二亮度比之间,同时,在第一子功能层所占面积大于第二子功能层所占面积时,该亮度比偏向于第一亮度比,在第一子功能层所占面积小于第二子功能层所占面积时,该亮度比偏向于第二亮度比。因此,通过改变第一子功能层所占面积与第二子功能层所占面积可以改变发光器件在非正视角下的亮度衰减程度,发光器件在非正视角下的亮度衰减程度介于第一微腔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与第二微腔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之间,同时,在第一子功能层所占面积大于第二子功能层所占面积时,发光器件在非正视角下的亮度衰减程度偏向于第一微腔出射光在该非正视角下的亮度衰减程度,在第一子功能层所占面积小于第二子功能层所占面积时,发光器件在非正视角下的亮度衰减程度偏向于第二微腔出射光在该非正视角下的亮度衰减程度。由此,在制备发光器件时,可根据所选择的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以限定出所需亮度衰减,亮度衰减对应亮度比),以及所需亮度衰减,来设置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所占面积,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实验和仿真得到。
具体地,在阳极110和阴极120之间的电信号相等情况下,第一微腔100和第二微腔200的发光亮度相等。而第一微腔100和第二微腔200的微腔长度不同,颜色相同的光在在第一微腔100的微腔效应下的亮度衰减程度与在第二微腔200的微腔效应下的亮度衰减程度不同,人眼观察到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介于第一微腔100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与第二微腔200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之间。一般情况下,人眼观察到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与接收的第一微腔100的出射光的光强和第二微腔200的出射光的光强相关。而第一微腔100的出射光的光强和第二微腔200的出射光的光强与第一微腔100对应的发光层130的面积和第二微腔200对应的发光层130的面积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微腔100对应的发光层130的面积和第二微腔200对应的发光层130的面积调节人眼观察到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偏向于第一微腔100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或偏向于第二微腔200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第一子功能层所占面积与第一微腔100对应的发光层130的面积相等,第二子功能层142所占面积与第二微腔200对应的发光层130的面积相等,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子功能层141和第二子功能层142所占的面积调节第一微腔100的发光面积和第二微腔200的发光面积,实现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的调节。如图2所示,沿第一子功能层141指向第二子功能层142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在第一子功能层141和第二子功能层142所在平面,且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Y。当第一子功能层141和第二子功能层142在第二方向Y的长度相等时,第一子功能层141所占面积与第二子功能层142所占面积的比值等于第一子功能层141在第一方向X方向的长度d1与第二子功能层142在第一方向X方向的长度d2的比值。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子功能层141在第一方向X方向的长度d2和第二子功能层142在第一方向X方向的长度d2调节第一微腔100的发光面积和第二微腔200的发光面积。
当第一子功能层141所占的面积大于第二子功能层142所占的面积时,即第一子功能层141在第一方向X方向的长度d1大于第二子功能层142在第一方向X方向的长度d2,第一微腔100的发光光强大于第二微腔200的发光光强,此时人眼观察到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偏向于第一微腔100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当第一子功能层141所占的面积小于第二子功能层142所占的面积时,即第一子功能层141在第一方向X方向的长度d1小于第二子功能层142在第一方向X方向的长度d2,第一微腔100的发光光强小于第二微腔200的发光光强,此时人眼观察到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偏向于第二微腔200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并且人眼观察到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偏向于第一微腔100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的多少或偏向于第二微腔200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的多少可以通过第一子功能层141所占的面积和第二子功能层142所占的面积的比值调节。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阳极110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子电极111和第二子电极112,第一子电极111所在区域与第一子功能层141所在区域重叠,第一子电极111与阴极120构成第一微腔100,第二子电极112所在区域与第二子功能层142所在区域重叠,第二子电极112与阴极120构成第二微腔200。
具体地,第一子电极111和第二子电极112相互绝缘,因此可以通过不同的像素电路分别进行驱动。当第一子电极111对应的像素电路提供的驱动电流与第二子电极112对应的像素电路提供的驱动电流不同时,第一微腔100的发光亮度与第二微腔200的发光亮度不同。而人眼更容易识别发光亮度比较高的光线,当颜色相同的光在第一微腔100的微腔效应下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与在第二微腔200的微腔效应下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不同时,人眼观察到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偏向于发光亮度比较高对应的微腔的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微腔100的发光亮度和第二微腔200的发光亮度调节人眼观察到的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偏向于第一微腔100的亮度衰减程度或偏向于第二微腔200的亮度衰减程度。当第一子电极111对应的像素电路提供的驱动电流大于第二子电极112对应的像素电路提供的驱动电流时,第一微腔100的发光亮度大于第二微腔200的发光亮度,此时人眼观察到的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偏向于第一微腔100的亮度衰减程度。当第一子电极111对应的像素电路提供的驱动电流小于第二子电极112对应的像素电路提供的驱动电流时,第一微腔100的发光亮度小于第二微腔200的发光亮度,此时人眼观察到的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偏向于第二微腔200的亮度衰减程度。并且人眼观察到的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偏向于第一微腔100的亮度衰减程度的多少或偏向于第二微腔200的亮度衰减程度的多少可以通过第一子电极111对应的像素电路提供的驱动电流和第二子电极112对应的像素电路提供的驱动电流的差值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器件的阴极还可以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第一子电极所在区域与第一子功能层所在区域重叠,第一子电极与阳极构成第一微腔,第二子电极所在区域与第二子功能层所在区域重叠,第二子电极与阳极构成第二微腔。此时可以通过阴极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分别为第一微腔和第二微腔提供不同的电信号,使得第一微腔和第二微腔的发光亮度不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功能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
具体地,在发光器件中,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用于提高电子和空穴的传输效率,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在阳极和阴极形成微腔时,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均可以作为第一功能层,用于调节微腔的微腔长度。
示例性地,继续参考图1,第一功能层140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空穴传输层设置于发光层130与阳极110之间,第一子功能层141为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第二子功能层142为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空穴传输层的空穴迁移率比较高,通过设置第一功能层140为空穴传输层,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的折射率的变化,可以尽量的减少发光器件的电学性能的影响。例如,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为N,N'-二苯基-N,N'-(1-萘基)-1,1'-联苯-4,4'-二胺,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为4,4'-环己基二[N,N-二(4-甲基苯基)苯胺]或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不同,折射率也不同,可以实现第一微腔100和第二微腔200的微腔长度不同。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功能层为空穴传输层,第一子功能层为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第二子功能层为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的折射率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均为120nm,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折射率为1.7,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的折射率为1.65,构成的第一微腔出射光的波峰为534nm,色坐标为(0.2571,0.7008),第二微腔出射光的波峰为528nm,色坐标为(0.2359,0.7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在不同面积占比条件下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随视角变化的曲线图。在图4中,HTL-1表示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面积占比(第一子空穴传输层所占面积与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空穴传输层所占面积之和的比值)为100%(即仅有第一子空穴传输层)时,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与视角的变化关系,HTL-2表示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面积占比为0%(即仅有第二子空穴传输层)时,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与视角的变化关系,HTL-1:30%表示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面积占比为30%时,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与视角的变化关系,HTL-1:50%表示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面积占比为50%时,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与视角的变化关系,HTL-1:70%表示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面积占比为70%时,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与视角的变化关系。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60°视角下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面积占比与亮度衰减的关系图。参考图4和图5,在60°视角下,当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面积占比为100%时,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到正视角下的28.80%,当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面积占比为0%时,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到正视角下的22.72%,当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面积占比为30%时,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到正视角下的24.68%,当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面积占比为50%时,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到正视角下的25.93%,当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面积占比为70%时,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到正视角下的27.12%。另外,由图3可以看出,在空穴传输层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空穴传输层,且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的折射率不同时,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介于第一子空穴传输层所在区域的亮度衰减与第二子空穴传输层所在区域的亮度衰减之间,且在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面积占比大于50%时,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更接近第一子空穴传输层所在区域的亮度衰减,在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面积占比小于50%时,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更接近第二子空穴传输层所在区域的亮度衰减。因此,在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的折射率不同基础上,且在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的折射率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空穴传输层所占面积,可以实现发光器件亮度衰减程度的调节。由此,可通过对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的折射率以及所占面积的设置,使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趋于一致。
另外,继续参考图1,当发光器件包括电子阻挡层时,第一功能层140可以包括电子阻挡层。电子阻挡层设置于发光层130与阳极110之间,第一子功能层141为第一子电子阻挡层,第二子功能层142为第二子电子阻挡层。通过设置第一子电子阻挡层和第二子电子阻挡层的折射率不同,可以实现第一微腔和第二微腔的微腔长度不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发光器件包括阳极110、阴极120、发光层130、空穴注入层143、空穴传输层144、电子阻挡层145、空穴阻挡层146、电子传输层147和电子注入层148。第一功能层140可以同时包括空穴传输层144和电子阻挡层145,此时第一子功能层141包括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一子电子阻挡层,第二子功能层142包括第二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电子阻挡层。因此可以同时调节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的折射率,以及第一子电子阻挡层和第二子电子阻挡层的折射率,实现对第一微腔100和第二微腔200的微腔长度的调节,此时增加了第一微腔100和第二微腔200的微腔长度的差值的调节精度和调节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6的发光器件的结构仅是一种示例,而不是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空穴注入层143、空穴传输层144、电子阻挡层145、空穴阻挡层146、电子传输层147和电子注入层148的至少一层均可以为第一功能层140。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发光器件还包括位于阳极110和阴极120之间的第二功能层150,第二功能层150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三子功能层151和第四子功能层152,第三子功能层151所在区域与第一子功能层141所在区域重叠,第四子功能层152所在区域与第二子功能层142所在区域重叠,第三子功能层151的厚度与第四子功能层152的厚度不同。
具体地,第三子功能层151的厚度与第四子功能层152的厚度不同,可以使第一微腔100和第二微腔200的微腔长度不同,从而可以在通过第一功能层140的折射率调节第一微腔100和第二微腔200的微腔长度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第二功能层150的厚度调节第一微腔100和第二微腔200的微腔长度,使得第一微腔100和第二微腔200的微腔长度差值可调范围增加,可调精度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图7仅是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二功能层150位于阳极110和发光层130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功能层150还可以设置于阴极120与发光层130之间。
一般情况下,第二功能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
可选地,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二功能层150和第一功能层140为相同功能层。
示例性地,第二功能层150和第一功能层140均为空穴传输层。即空穴传输层包括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的折射率不同,同时厚度也不同。而微腔的微腔长度等于微腔内包括的各膜层的厚度和折射率乘积之和的2倍。因此,第一微腔100和第二微腔200的微腔长度的差值与空穴传输层的折射率和厚度的乘积正相关。可以同时调节空穴传输层的折射率和厚度调节第一微腔100和第二微腔200的微腔长度的差值,使得第一微腔100和第二微腔200的微腔长度差值可调范围增加,可调精度提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微腔和第二微腔出射光的峰值偏差范围为1nm~15nm。在该范围内,亮度衰减可得到大幅度调节,而不明显加宽器件光谱,以致显著降低色纯度。
具体地,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的功能相同,因此在选取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的材料时,两者之间折射率的差值一般在0.2以内,而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的厚度也与发光器件的性能相关。因此,当发光器件的第一微腔和第二微腔发出颜色相同的光时,第一微腔和第二微腔出射光的峰值偏差范围为1nm~15nm。
基于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的折射率,以及上述第一微腔和第二微腔出射光的峰值偏差的限定,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差值可为0~20nm,而第一子空穴传输层和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的厚度范围可为100nm~140nm,以使得一个发光器件发出一种颜色的光,从而实现对发光器件亮度衰减程度的调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子像素11,部分或全部子像素11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
具体地,显示面板10中的多个子像素11包括发光颜色不同的发光器件。部分或全部子像素11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因此可以调节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使显示面板10中出光颜色不同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趋于一致,进而改善显示面板10的色偏问题。显示面板10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显示面板、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面板或拉伸OLED显示面板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该显示面板可应用于为手机、电脑、电视机和智能穿戴显示设备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显示面板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同一颜色的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微腔和第二微腔,第一微腔中的第一子功能层的折射率与第二微腔中的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不同,可使第一微腔的微腔长度和第二微腔的微腔长度不同,颜色相同的光在第一微腔的微腔效应下的亮度衰减程度与在第二微腔的微腔效应下的亮度衰减程度不同,使得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介于第一微腔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与第二微腔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之间。因此可以通过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调节第一微腔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与第二微腔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进而调节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使显示面板中出光颜色不同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亮度衰减程度趋于一致,进而改善显示面板的色偏问题。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9)

1.一种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阳极、阴极、发光层和第一功能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一功能层层叠设置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所述发光层用于发出一种颜色的光;
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一子功能层和第二子功能层,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不同,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子功能层所占面积不相等;
所述发光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二功能层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三子功能层和第四子功能层,所述第三子功能层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一子功能层所在区域重叠,所述第四子功能层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二子功能层所在区域重叠,所述第三子功能层的厚度与所述第四子功能层的厚度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功能层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子功能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65~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功能层与所述第二子功能层并行排布,或者所述第一子功能层围绕所述第二子功能层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一子功能层为第一子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二子功能层为第二子空穴传输层;
所述第一子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为N,N'-二苯基-N,N'-(1-萘基)-1,1'-联苯-4,4'-二胺,所述第二子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为4,4'-环己基二[N,N-二(4-甲基苯基)苯胺]或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能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能层和所述第一功能层为相同功能层。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一子功能层所在区域重叠,所述第二子电极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二子功能层所在区域重叠;或者所述阴极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一子功能层所在区域重叠,所述第二子电极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二子功能层所在区域重叠。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子像素,部分或全部所述子像素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发光器件。
CN201910589556.1A 2019-06-29 2019-06-29 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Active CN1103110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9556.1A CN110311048B (zh) 2019-06-29 2019-06-29 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9556.1A CN110311048B (zh) 2019-06-29 2019-06-29 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1048A CN110311048A (zh) 2019-10-08
CN110311048B true CN110311048B (zh) 2022-03-22

Family

ID=68078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89556.1A Active CN110311048B (zh) 2019-06-29 2019-06-29 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10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4281B (zh) * 2019-11-26 2022-08-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86120B (zh) * 2020-09-30 2022-10-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9072148A (zh) * 2023-05-30 2024-12-03 云南创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9265A (zh) * 2016-09-09 2016-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8134012A (zh) * 2018-01-03 2018-06-0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493350A (zh) * 2018-03-09 2018-09-0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8559B (zh) * 2014-12-31 2017-10-10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rgb像素区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9265A (zh) * 2016-09-09 2016-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8134012A (zh) * 2018-01-03 2018-06-0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493350A (zh) * 2018-03-09 2018-09-0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1048A (zh) 2019-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79448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434362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컬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990312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459045B1 (ko)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CN11044467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429200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8602600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1528242B1 (ko) 백색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컬러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105493307B (zh)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相关显示面板与显示设备
CN101821872A (zh) 具有改善的光输出的led设备
TW200541397A (en) Green light-emitting microcavity oled
US8033675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090092731A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표시장치
CN11026546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493350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0311048B (zh) 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CN117015270A (zh)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20210167319A1 (en) Anode,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29316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417725A (zh) 发光器件、显示基板
CN111477758A (zh) Oled器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00066942A1 (en)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634084A (zh) 顶发射白光oled显示装置
CN108493210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20180036220A (ko) 컬러필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