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5576B - 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75576B CN109275576B CN201810811810.3A CN201810811810A CN109275576B CN 109275576 B CN109275576 B CN 109275576B CN 201810811810 A CN201810811810 A CN 201810811810A CN 109275576 B CN109275576 B CN 1092755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rvae
- section
- excrement
- conveying
- anim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1/00—Housing animal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K1/01—Removal of dung or urine, e.g. from stables
- A01K1/0146—Removal of dung or urine, e.g. from stables by means of manure-loaders, manure-ramps or manure-elevators associated with in-house removal syste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1/00—Housing animal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K1/01—Removal of dung or urine, e.g. from stables
- A01K1/0135—Removal of dung or urine, e.g. from stables by means of conveyor bel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29/00—Other apparatus for animal husbandr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30—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2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animal origi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9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insects, e.g. bees or silkwor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05—Treatments involving invertebrates, e.g. worms, flies or maggo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80—Separation, elimination or disposal of harmful substances during the treatm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3/00—Fertilisers from human or animal excrements, e.g. manure
- C05F3/06—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7/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7/0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belts carrying the materials;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belts or elements attached to endless belts or chains propelling the materials over stationary surfaces
- F26B17/08—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belts carrying the materials;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belts or elements attached to endless belts or chains propelling the materials over stationary surfaces the belts being arranged in a sinuous or zig-zag path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41—Feedstock
- Y02P20/145—Feedstock the feedstock being materials of biological origi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Birds (AREA)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设备和方法。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包括用于沿着传送路段输入动物排泄物的传送装置,其中传送路段具有用于计量添加幼虫和/或虫卵的幼虫引入部段、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计量添加动物排泄物的排泄物引入部段、和用于分离幼虫的幼虫分离部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尤其是动物排泄物的利用形成了挑战,尤其是在成本以及减少排放和有害物质方面形成了挑战。从WO 2012/115959 A2,WO 2007/05937 A1,RU2 285 400 C2和EP 2 703 372 A1中已知的是,在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中使用幼虫。然而,现有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并不普及。尤其对于畜栏中的大规模畜牧业而言,现有的解决方案没有得到证实,尤其由于缺乏过程可靠性而没有得到证实。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设备和方法,所述装置、设备和方法改善了所提到的缺点中的一个或多个缺点,和/或提供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改进的装置、改进的设备和改进的方法。
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来实现,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沿着传送路段传送动物排泄物的传送装置,其中传送路段具有用于计量添加幼虫和/或虫卵的幼虫引入部段、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计量添加动物排泄物的排泄物引入部段、和用于分离幼虫的幼虫分离部段。
本发明尤其基于以下认知:如果动物排泄物由传送装置沿着传送路段传送,那么能获得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动物排泄物的传送在将动物排泄物与幼虫和/或虫卵混合期间进行,并且使幼虫和/或虫卵从动物排泄物获得食物,在动物排泄物中发育,进而减少动物排泄物的量。因此同样特别有利的是,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具有排泄物引入部段,经由所述排泄物引入部段能够将额外的动物排泄物计量添加到传送装置上。幼虫发育此外还取决于幼虫和/或虫卵的充足的食物供应能力,尤其呈动物排泄物形式的食物,尤其以充足的量和性质。例如,根据传送路段的长度、和/或在开始时引入的排泄物的量和/或性质、和/或所引入的幼虫和/或虫卵的量和/或类型,必须在排泄物引入部段中计量添加不同量的动物排泄物,以便使幼虫能够尽可能好地发育。
动物排泄物优选也能够称为基质,并且尤其能够与附加的物质(例如营养素)混合。
优选地,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如传送路段的长度、和/或在开始时引入的排泄物的量和/或性质、和/或要计量添加的动物排泄物的量和/或类型,也实现幼虫和/或虫卵的计量添加。
特别优选的是计量添加幼龄幼虫,尤其是约4天大的幼龄幼虫。优选地,幼龄幼虫从虫卵中长出,尤其是约4至7天。在该阶段期间,进行幼虫孵化并且优选喂食,例如用“盖恩斯维尔食物(Gainesville diet)”或等同的“易消化的”基质进行喂食。幼龄幼虫的计量添加相对于虫卵的计量添加具有优点,因为直接计量添加卵会导致孵化不良和幼龄幼虫存活不良。优选地,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包括幼虫养殖机构,在所述幼虫养殖机构中能够从虫卵中产生幼龄幼虫,如在此所描述的。
在幼虫分离部段中分离所述幼虫,尤其在该处将幼虫从残留排泄物中分离,即尤其从动物排泄物的不被幼虫吸收的部分中分离。在幼虫被继续使用的情况下,在上下文中也经常提及幼虫收获。幼虫分离部段因此也称为收获部段。
传送装置优选构成为带式传送机和/或优选包括一个或多个带式传送机。这种带式传送机优选具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也能够称为养殖带,并且优选构成有具有上回行段和下回行段的循环带,其中动物排泄物优选在上回行段上传送。传送装置优选被驱动,尤其是被电驱动。传送装置能够完全地或部分地设置在排泄物干燥装置中,或者完全地或部分地形成这种排泄物干燥装置。排泄物干燥装置优选多级地构成并且通常包括上下相叠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传送路段,所述部分传送路段通常具有相反的传送方向并且优选通过多个上下叠置的带式传送机形成。排泄物干燥装置通常是通风的,以便能够实现排泄物的良好且快速的干燥。
传送装置的一个改进方案也能够构成为板式传送机,并且能够包括多个板,所述板优选筛状地穿孔。这种板式传送机优选设计为循环式传送机,其中各个板还优选通过传动装置,尤其是链条式传动装置来驱动。所述板优选在至少一个纵向侧上固定在链条式传动装置上。所述固定能够可转动地构成,使得所述板与链条式传动装置铰接地连接。链条式传动装置优选被驱动,尤其是被电驱动。
优选的是,传送装置是通风的,和/或可通风地构造,和/或具有通风装置,和/或能够与通风装置连接。
传送装置、尤其传送装置的传送带优选具有穿孔。所述穿孔的直径优选小于2mm,使得幼虫头或幼虫体在运输和发育期间不会保持卡在其间。更优选的是,传送装置,尤其传送装置的传送带封闭地构成。
用于在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优选构成为,使幼龄幼虫直至预蛹阶段留在动物排泄物中,尤其大约留至13至15天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所述装置包括分离装置,其具有幼虫收集容器和/或残留物收集容器。一个优选的改进方案的特征在于,分离装置具有光源和/或幼虫桥和/或机械分离装置。
更优选的是,光源设置和/或构成用于,照亮传送路段的幼虫分离部段。优选的是,所述光源平行于幼虫分离部段的纵向延伸方向设置。
优选的是,幼虫桥构成为下述装置,经由所述装置,幼虫能够从传送路段到达幼虫收集容器中,优选通过自身运动到达。幼虫桥也能够被称为收获坡道。
优选的是,幼虫桥构成为,使得所述幼虫桥朝向传送装置的方向具有斜坡,尤其朝向传送带的方向具有斜坡。
更优选的是,幼虫桥具有下降机构,借助所述下降机构,幼虫桥的朝向传送装置的、尤其是朝向传送带的端部能够朝向传送装置的方向、尤其朝向传送带的方向降低。
更优选的是,幼虫桥的一个或多个棱边,尤其是由幼虫或预蛹经过的棱边是倒圆的。
更优选的是,用于在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具有预蛹运输带,所述预蛹运输带也能够称为幼虫收集带,幼虫或预蛹在离开幼虫桥和/或幼虫收集容器之后到达所述预蛹运输带上并且能够在所述预蛹运输带上继续运输。
幼虫收集带优选是由结构化材料构成的循环传送带,例如由织物制成,更优选地由聚丙烯制成。
通过所述结构化,预蛹被良好地固持并且不会引起不期望的堵塞或积聚。另一优点是材料没有极性,由此能够借助于刷子简单清洁。
优选的是,幼虫收集带设置在幼虫通道中。所述幼虫通道的横截面优选构成为U形轮廓,其中U形轮廓的开口优选向上指向,并且更优选地在腿部末端处、在向内指向的上端部处具有附加的弯边。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提出,幼虫桥和/或幼虫收集容器、尤其是幼虫收集容器的内部设置为,使得其被保护免受分离装置的光源的光的影响。尤其优选的是,幼虫桥和/或幼虫收集容器、尤其是幼虫收集容器的内部设置为,使得其不被分离装置的光源照亮,和/或被保护免受尤其出自分离装置的光源的光的影响,和/或变暗,和/或设置在变暗的区域中。优选的是,幼虫桥和/或幼虫收集容器、尤其幼虫收集容器的内部设置为,使得其与在幼虫分离部段的区域中的传送装置相比接收和/或能够接收更少的光。
在一个替选的设计方案中提出,光源设置和/或构成为,尤其照亮幼虫桥,和/或尽可能将幼虫分离部段中的传送装置排除在照明之外。
已知的是,只要幼虫发育成预蛹,幼虫就具有光感。更确切地说出现下述效应:预蛹被光吸引。优选地,光源应构成为,发出类似日光的光色,优选发出白光和/或冷白光,和/或必要时具有蓝色辐射和/或UV部分和/或IR辐射。优选的是,在收获部段中,照明装置设置在传送装置外部,尤其设置在传送带外部,尤其平行于收获部段的纵向延伸方向定位,和/或定位为,使得最高的光强度位于传送带之外。由此实现,预蛹趋向于光。幼虫从基质中驱出在该设计方案中不通过照亮基质进行,而是恰恰相反,通过光吸引预蛹,因为光源设置为,使得所述光源照亮幼虫桥,而不照亮传送装置,尤其不照亮传送带。预蛹趋向于光。当幼虫已经发育成预蛹时,这尤其是有利的,因为在该阶段中,所述幼虫才趋向于光,而不是畏光。
优选提出,传送装置、尤其传送装置的传送带被保护免受分离装置的光源的光的影响。尤其优选的是,传送装置不被分离装置的光源照亮,和/或被保护免受尤其出自分离装置的光源的光的影响,和/或变暗,和/或设置在变暗的区域中。优选的是,传送装置与幼虫桥相比接收和/或能够接收更少的光。这优选能够通过遮蔽收获部段发生,和/或通过光的转向发生,结果是,在传送带上出现尽可能少的光。优选地,照明装置具有光学元件(Optiken),所述光学元件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光。
尤其优选的是,收获坡道朝向传送带的方向具有小的斜坡,使得预蛹在朝向光的路径上必须爬上收获坡道,即必须进行“上坡”移动。
已知的是,预蛹回避锋利的板件棱边。因此优选的是,用于获取预蛹的幼虫桥具有倒圆的棱边。尤其已证实的是,在背离传送装置的,尤其是背离传送带的侧上的倒圆部是特别有利的,因为由此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实现到预蛹运输带上的转移。在此,预蛹优选从传送装置离开朝向光运动,在传送装置上存在仍湿润的基质。在朝向光的路径上,预蛹优选必须在幼虫桥上移动,所述幼虫桥有利地下降到基质上,使得所述幼虫桥对于预蛹而言可直接到达。为此,幼虫桥优选具有下降机构。如果预蛹现在沿着幼虫桥的整个路段移动,那么所述幼虫优选遇到例如通过弯边或卷边倒圆的板件棱边,从预蛹的路线来看,所述幼虫桥的整个路段横向于传送装置的纵向延伸方向伸展。锋利棱边的板件棱边阻碍预蛹,并且不会激励预蛹寻找越过所述棱边的路径。倒圆部能够激励预蛹探索另外的路径。在该探索中,所述预蛹优选冒险一再继续越过倒圆部,直至所述预蛹不再能够保持平衡,并且然后经过倒圆的板件棱边落到预蛹收集装置中和/或落到预蛹运输带上,所述预蛹运输带优选构成为循环传送机。倒圆部或弯边优选构造为,使得从弯边朝向底部方向延伸的腿部在获取位置中基本上竖直地构成。优选的是,弯边的角度选择为,使得板部件的被弯边的腿部指向底部方向,并且弯折超过垂直线,使得预蛹不能被固持,并且倒圆部应理解为凸起,幼虫在该倒圆部上落到收集带上。更优选的是,弯边的半径大于等于1.5mm。还更优选的是,弯边是半径大于等于1.5mm的卷边。在更为优选的形式中,卷边设为板件180°的完全翻折。
优选地,幼虫桥具有特定的最小长度,优选大于250mm,由此预蛹干燥地行进并且不含粘附的基质残留物。通过幼虫桥沿着整个幼虫分离部段的优选的设置,对于所有预蛹存在足够的空间,使得不会引起移动的预蛹的堵塞。因此能够实现,预蛹维持被移动驱动。可能的预蛹堵塞会对移动驱动产生不利的影响。
还已知的是,幼虫通过其运动能够在整个带宽度上分布,进而基质同样会被携带在固定安装的幼虫桥上。在固定安装的情况下,坡道与基质持续接触并且由此会被污染。此外,在坡道的朝向传送方向的前侧上存在基质堵塞的可能性。因此优选地,通过将幼虫桥从基质中向外枢转和/或向外翻折而确保清洁的移动路径,尤其在幼虫桥仅为了收获幼虫而下降的情况下是这样,其中传送装置优选停顿。幼虫桥的降低优选能够手动地或自动地进行。尤其优选的是,幼虫坡道以相对于基质轻微重叠的方式放置。
预蛹的获取优选在为此设置的部段中发生,尤其在幼虫分离部段中发生。为了确保预蛹得到足够的时间并且预蛹在其移动时没有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具有基质的传送装置针对获取时间完全停止。在另一步骤中,可降低的幼虫桥降低到基质上,使得预蛹能够不费力地爬上幼虫桥并且能够朝向光源的方向运动。在获取之后,幼虫桥再次调整,使得当传送装置再次接通时,没有基质能够粘附保持在幼虫桥上。
机械的分离装置例如能够构成为筛和/或冲洗装置和/或振动装置。
优选的是,分离装置、尤其幼虫桥和/或幼虫收集容器设有诱幼虫剂,例如具有对幼虫有吸引力的营养物质和/或调味物质和/或气味。
优选地,所述装置包括两个分离装置,其中两个分离装置优选不同地构成和/或彼此在下游连接。
第一分离装置优选包括光源、幼虫桥和幼虫收集容器,以及必要时包括残留排泄物收集容器。连接在下游的第二分离装置优选包括机械分离装置,例如筛或冲洗装置,和幼虫收集容器,以及必要时包括残留排泄物收集容器。
更优选的是,传送路段、尤其是幼虫引入部段具有液体引入部段和/或混合部段。
优选提供水作为液体。液体优选经由雾化器和/或喷头和/或滴管或/或喷雾管以液滴或喷雾的形式从液体储存器中输出,由此优选实现均匀的润湿。
已知的是,预蛹同样对于湿度或基质湿度具有感觉。在预蛹阶段中,幼虫回避湿润的基质(例如>25%的湿度),因为所述幼虫努力到达干燥区域中,以便所述幼虫在化蛹之后不会被真菌破坏。该效应能够附加地用于将动物驱出基质,更确切地说在除了照亮收获部段之外还被再润湿。
混合部段能够例如构成为具有高的传送速度的中间传送机,尤其是高于传送路段的传送速度。混合部段尤其用于,实现与幼虫和/或虫卵混合的动物排泄物的转化和/或混合。
优选地,所述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确定要计量添加的幼虫和/或虫卵的量,和/或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确定要计量添加的动物排泄物的量,和/或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确定要计量添加的液体的量,和/或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确定要计量添加的其它资源的量,所述资源例如为用于幼虫和/或虫卵的营养物质。
过程参数尤其能够是在不同的过程阶段中的排泄物(尤其是初始排泄物,由幼虫消耗的排泄物,残留排泄物)的量和特性,例如是干物质(TS)含量等,环境参数(例如温度和/或空气湿度),传送路段的长度,装置的吞吐量等。优选地,所述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所述控制装置优选构成为用于接收过程参数,优选由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接收。
更优选的是,设有幼虫计量添加装置,所述幼虫计量添加装置构成为,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和/或根据由控制装置确定的要计量添加的幼虫量,计量添加特定量的幼虫和/或虫卵。
优选的是,幼龄幼虫的计量添加能够手动或自动地进行。在此,优选借助于储备容器提供一定量的幼龄幼虫的储备,所述储备容器优选构成为漏斗。在储备容器的底部上优选存在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将幼龄幼虫输入至出口点并且防止堵塞。所述搅拌装置优选构成为,使得幼龄幼虫不被挤压,但是防止积聚。这通过优选使用一个或多个搅拌指来实现,优选由柔性材料构成的搅拌叶片。此外,成角度的搅拌叶片对于螺旋状的搅拌运动是优选的,因为在竖直的叶片的情况下,存在幼龄幼虫积聚和挤压的风险。
搅拌速度优选能够可变地设计,并且优选能够实现适配于不同的幼虫批次(关于湿度进而积聚倾向)以及适配于传送装置的带行进。出口开口的尺寸能够优选手动地或者自动地调节,以便借此也能够防止幼虫被挤压。出口开口也能够构成为可完全关闭的。出口开口的多重设置能够是更优选的,因为由此能够实现幼虫在基质上的同等的、更均匀的分布。
在出口开口下方优选存在幼虫分配装置,所述幼虫分配装置用于,将幼虫均匀地施加到基质上。例如,其能够构成为具有旋拧在上面的角铁的旋转盘,优选呈径向对称的设置方式,以用于径向对称的分布。还可设想的是,角铁能够关于散布轴线沿着散布方向或者相反于散布方向地调节,以便设定散布图案(Streubildes)。另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提出盘旋转速度的可变设定,以用于根据带宽度度来设定散布宽度。因此能够实现具有可变的带宽度度的运行。肥料撒布机的这种分布原理通常是已知的。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设有动物排泄物计量添加装置,所述动物排泄物计量添加装置构成为,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和/或根据由控制装置确定的要计量添加的动物排泄物的量,计量添加特定量的动物排泄物。
优选设有用于动物排泄物的分配和/或粉碎装置,所述动物排泄物在此也称为基质。基质的分配和粉碎优选借助于受驱动的螺杆进行。优选地,随后的滑块和传送装置的速度控制能够实现不同的基质高度。
更优选地,装置包括液体计量添加装置,所述液体计量添加装置构成为,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和/或根据由控制装置确定的要计量添加的液体的量,计量添加特定量的液体。
一个优选的改进方案的特征在于,传送路段的至少一个区域设置在排泄物干燥装置中。更优选的是,传送路段的不同区域设置在不同的排泄物干燥装置中。
优选的是,排泄物引入部段和混合部段构成为传送路段的单独的部段。排泄物引入部段和混合部段能够构成为一个且同一个部段,于是其中该一个部段满足两个功能,尤其是既用作为排泄物引入部段,也用作为混合部段。
用于在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优选设置在气候受控的空间中。优选地,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具有包封部,例如40英尺的容器,尤其是还作为高箱的方案(High Cube Variante),其形成气候受控的空间。优选的是,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完全地或部分地尤其在运输状态下设置在包封部中。因此也能够实现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的简单的运输。气候受控的空间能够实现与气候环境参数,例如温度和空气湿度的不相关性。优选的是,气候受控的空间相应地隔离和/或能够借助用于调节气候的装置和空调设备进行气候调节,意即例如冷却/加热、通风、除湿/加湿。此外优选的是,根据基质温度调节气候参数之一,使得能够对于幼虫设定理想的发育条件。此外优选的是,通过对氨气进行曝气来测量空气的氨含量和相应地与此相关地进行通风控制。
优选地,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具有多个平面,由此能够进行转化和混合,并且还能够对基质进行通风。
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由于动物排泄物计量添加装置,第一平面是其余平面长度的一半,由此相对于平面的带长度获得较高的基质量。通过较高的基质量和由此产生的厌氧区域而发生轻微的加热,这对于幼龄幼虫是理想的,所述幼龄幼虫的代谢能量还不足以加热基质。第二至第四平面的长度大约是第一平面的两倍,由此将幼虫发育纳入考虑,因为由于迅速的发育(40倍的长度增长),产生发育的幼虫的增大空间需求。
过程控制示例:
-第1(优选最上的)平面:年龄为4至7天的幼龄幼虫;
-第2平面:对年龄为7至10天的幼虫提供更多空间;
-第3平面:年龄为10至13天的幼虫;
-第4(优选最低的)平面:年龄为13至15天的和发育至预蛹的幼虫,以及其迁移;
-优选地,根据幼虫在不同基质中的发育来调整日间流程;
-带的不同速度可借助机构,例如变频器,而实现,以便在最下层(收获层)中能够实现不同的基质高度和/或更长的停留持续时间。优选地,预蛹仅位于最下方的平面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开始提出的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在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设备来实现,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在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预先描述的装置、一个或多个第一排泄物干燥装置、和第二排泄物干燥装置,其中用于残留物利用的装置的传送路段的区域构成为一个或多个第一排泄物干燥装置的和第二排泄物干燥装置的干燥带,其中幼虫引入部段设置在第一排泄物干燥装置中,其中排泄物引入部段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排泄物干燥装置之间和/或设置在多个第一排泄物干燥装置之间,并且其中幼虫分离部段设置在第二排泄物干燥装置中和/或连接在第二排泄物干燥装置的下游。
用于在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设备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提出,混合部段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排泄物干燥装置之间和/或设置在多个第一排泄物干燥装置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开始提及的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在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优选借助于之前描述的用于在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实现,所述方法包括:沿着传送路段传送动物排泄物,其中传送路段具有幼虫引入部段、排泄物引入部段和幼虫分离部段,在幼虫引入部段中计量添加幼虫和/或虫卵,在排泄物引入部段中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计量添加动物排泄物,和在幼虫分离部段中分离所述幼虫。
这些另外的方面和其可行的改进方案具有特征或方法步骤,所述特征或方法步骤尤其适合用于用于在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以及其改进方案,或者借助于所述装置以及其改进方案使用。
关于本发明的这些另外的方面和其改进方案的优点、实施方案变型形式和实施细节参考关于相应的装置特征的上述说明。
附图说明
根据附图示例性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附图示出:
图1示出一种用于畜牧业中残留物利用的装置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借助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进行的、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方法的示例的示意流程图;
图3示出排泄物干燥装置的三维视图;
图4示出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示例性装置的局部的三维视图;
图5示出根据图2的装置的前视图;
图6示出所示分离装置的细节视图;
图7示出附图中示出的分离装置的光源的细节视图;
图8示出具有分离装置的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示例性装置的局部的示意图;
图9示出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示例性装置的示意图;
图10示出图9中的放大的局部;
图11示出图9中的另一放大的局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例性且示意性地示出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1000的一个示例。
图1示出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1000,该装置具有用于沿着传送路段S传送动物排泄物K的传送装置900。传送装置900作为带式传送机构成有循环带901,其具有上回行段902和下回行段903,其中排泄物K在所述上回行段上传送,所述上回行段和所述下回行段经由转向辊904、905转向。转向辊904、905之一优选被电驱动。
传送路段S具有用于计量添加幼虫和/或虫卵L的幼虫引入部段910、用于计量添加液体922的液体引入部段920、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计量添加动物排泄物K的排泄物引入部段930、和用于分离幼虫L的幼虫分离部段940。幼虫和/或虫卵L能够由幼虫储存器911计量添加。液体922,尤其水能够从液体储存器921中经由雾化器或喷头923以液滴或喷雾924的形式输出。要计量添加的排泄物932能够经由排泄物输入机构931,优选同样为带式传送机,在排泄物引入部段930中输入。
优选的是,在装置1000中设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951、952,所述传感器检测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优选地,能够由控制装置960从所述过程参数中确定幼虫的和/或虫卵L的和/或液体922的和/或要计量添加的排泄物932的要计量添加的量。
在幼虫分离部段940中设置有分离装置941,其具有幼虫收集容器943和残留排泄物收集容器944。分离装置941还具有光源945,所述光源照亮幼虫分离部段940。幼虫桥942从幼虫分离部段940引导至幼虫收集容器943。幼虫收集容器943的内部优选被保护免受光源945的光的影响。以这种方式,幼虫L在幼虫分离部段940中被激发离开所照亮的区域并且经由幼虫桥942到达幼虫容器943中,优选通过自身运动到达。以这种方式能够特别简单地将幼虫L从残留排泄物R中分离。
图2示出借助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90进行的、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的方法V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流程图。
图3示出具有五个层110的排泄物干燥装置100的三维视图。在图3中仅示意性表示的传送路段S经由反向运动的、驱动的传送装置在上下相叠的层中伸展。层布置也提供下述优点,使得在层之间传递排泄物-幼虫混合物时通过落到下层上而发生翻转进而将可利用的(排泄物)材料暴露给幼虫。多个这样的排泄物干燥装置100能够成排地定位,并且对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共同形成传送路段。所需的排泄物干燥装置100的数量根据要干燥的动物排泄物的量和/或要培育的幼虫的量变化。
在附图4至7和8中详细示出分离装置的方案。传送路段在附图4至7和8中示出的区域中在多个平面220a、b、c、d,420a、b上延伸。在附图8中在两个平面420a、b中分别可见带式传送机的上回行段421a、b和下回行段422a、b。在附图4至7中可见带式传送机的托梁221。
在最后的排泄物干燥装置中收获幼虫时,为了监控幼虫的运动,使用具有光源330、430的分离装置。原则上,借助该方式利用幼虫的光敏性。光源330、430优选仅照亮或基本上照亮传送路段的幼虫分离部段。
为了收获所述幼虫,幼虫收集容器310a、b,510a、b以间距D设置在传送路段的侧面。所述幼虫L能够经由构成为板件的幼虫桥320a、b,520a、b到达幼虫收集容器310a、b,510a、b中,优选通过由光源330、430引起或辅助的自身运动到达。幼虫桥能够可移动地构造,能够从位置320a到达位置320b中并且返回,在位置320a中幼虫能够经由幼虫桥320a到达幼虫收集容器310a中,在位置320b中这不存在。因此,例如能够控制幼虫收获的开始和结束,优选以与光源的运行相协调的方式。优选地,传送装置留在位置320b中,尤其排泄物带仍是可移动的,进而能够被驱动,排泄物以及幼虫放置在所述排泄物带上。为此,幼虫桥在位置320b中优选升高。优选设有下降机构,其优选呈调节和/或固定装置的形式,以便调节和/或固定在此构成为金属侧板的幼虫桥,以控制幼虫到位置320a、b中的运动或者在其中的运动。调节和/或固定装置优选具有调节机构322,例如杠杆。调节机构322尤其构成为,使幼虫桥从位置320a进入位置320b中和/或反之。此外优选地,调节和/或固定装置具有固定机构321,例如钩,所述钩尤其构成为,将幼虫桥固定在位置320b中。
下面详细阐述在图2中示意性示出的、借助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进行的、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方法V。来自第一禽舍I,1的家禽排泄物经由进料装置2输入给第一排泄物干燥装置3并且分布在干燥带的整个宽度上。经由连续的输入,因此最终整个传送路段被家禽排泄物填充。在图2中示出的示例中,第一排泄物干燥装置3对应于幼虫引入部段。在此,将幼虫和/或虫卵以特定的混合比例引入排泄物中。
动物排泄物,包括幼虫和/或虫卵,通过传送装置的带式传送机的受驱动的排泄物带运输经过第一排泄物干燥装置3。由于通过幼虫的食物消耗,排泄物的量减少。一旦经过第一排泄物干燥装置3,动物排泄物就经由混合部段4输入至第二排泄物干燥装置6。混合部段4在此与排泄物引入部段相同地构成,在该处其它动物排泄物从第二禽舍II,10经由进料装置9、5输入。实现动物排泄物的这种计量添加,例如初始排泄物量的X%,以便确保对幼虫和/或虫卵供应充足食物,进而确保最佳的发育,并且优选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实现。
动物排泄物的输入不必直接从畜棚中进行。动物排泄物的中间储存或分散的解决方案同样是可行的。
在两个干燥装置之间混合和输入新的动物排泄物的这种过程能够多次重复。此外,对于重复的次数起决定作用的是,要处理的动物排泄物的量、幼虫和/或虫卵的发育时间以及力求达到的幼虫生产量。所述过程能够在这一点上尤其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调整:能够添加可变数量的排泄物干燥装置7(在图2中仅示意性地表示)。
最后的排泄物干燥装置8与连接在上游的排泄物干燥装置的区别尤其在于用于分离幼虫的幼虫分离部段,尤其在于分离装置。这尤其在附图3至7和8中详细示出并且在该处详细描述。
如果不能借助于光控制来收获所有幼虫,那么能够在下游连接有一个或多个其它分离装置。为此,位于最后的排泄物干燥装置8中的由残留排泄物和剩余的幼虫构成的残留材料首先能够经由另外的传送系统11排出。随后收获留在排泄物中的幼虫能够经由下述两个选项进行:
A-借助于清洗收获: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剩余的幼虫的残留排泄物经由进料装置12传送到冲洗装置14上并且在该处冲洗掉。将冲洗掉的残留排泄物与洗涤液一起或与洗涤液分开地收集在残留排泄物收集容器17中,并且将清洁过的幼虫收集在幼虫收集容器15中。
B-借助于筛分收获: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剩余的幼虫的残留排泄物经由进料装置13输入到筛子16上,在该处筛出所述幼虫并且经由筛子16下方的抽屉18收集所述幼虫。将剩余的残留排泄物排出到残留排泄物收集容器19中。
在附图9至11中示意性地示出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1000的另一示例。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1000具有构成为带式传送机的传送装置900,所述传送装置具有循环带901,循环带901具有上回行段902和下回行段903,以用于沿着传送路段输入动物排泄物。
在用于计量添加幼龄幼虫的幼虫引入部段910中设置有幼虫储存器911和幼虫分配装置912。
为了在预蛹阶段中收获所述幼虫,在传送路段的侧面上设置有幼虫收集容器610a、b,在此呈具有幼虫运输带611的U形的幼虫通道的形式。预蛹能够经由构成为具有倒圆棱边的板的幼虫桥620a、b到达幼虫收集容器610a、b中,优选通过由光源630引起或辅助的自身运动到达。幼虫桥能够借助于构成为下降机构的调节装置622可移动地构造,从在图11中示出的下降位置到达升高位置中并且返回,在所述下降位置中所述幼虫能够经由幼虫桥620a到达幼虫收集容器610a中,在升高位置中这不存在。因此,例如能够控制幼虫收获的开始和结束,优选以与光源630的运行相协调的方式控制。光源630设置成,照亮幼虫桥620a,然而不照亮传送带901的上回行段902。
Claims (18)
1.一种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沿着传送路段传送动物排泄物的传送装置,
-其中所述传送路段具有用于计量添加幼虫和/或虫卵的幼虫引入部段、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计量添加动物排泄物的排泄物引入部段、和用于分离所述幼虫的幼虫分离部段,
-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具有光源和幼虫桥,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构成为,照亮所述幼虫桥,并且所述传送路段的至少一个区域设置在排泄物干燥装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分离装置具有幼虫收集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分离装置具有残留排泄物收集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光源平行于所述幼虫分离部段的纵向延伸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传送装置被保护免受所述分离装置的光源的光的影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
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带被保护免受所述分离装置的光源的光的影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另一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分离装置和所述另一分离装置不同地构成和/或彼此在下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传送路段具有液体引入部段和/或混合部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幼虫引入部段具有液体引入部段和/或混合部段。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用于,
-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确定要计量添加的幼虫和/或虫卵的量,和/或
-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确定要计量添加的动物排泄物的量,和/或
-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确定要计量添加的液体的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幼虫计量添加装置,所述幼虫计量添加装置构成为: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和/或根据由所述控制装置确定的要计量添加的幼虫和/或虫卵的量,计量添加特定量的幼虫和/或虫卵,和/或
-动物排泄物计量添加装置,所述动物排泄物计量添加装置构成为: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和/或根据由所述控制装置确定的要计量添加的动物排泄物的量,计量添加特定量的动物排泄物,和/或
-液体计量添加装置,所述液体计量添加装置构成为: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和/或根据由所述控制装置确定的要计量添加的液体的量,计量添加特定量的液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路段的不同的区域设置在不同的排泄物干燥装置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路段包括上下相叠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传送路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传送路段具有相反的传送方向和/或通过多个上下叠置的带式传送机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泄物引入部段和所述混合部段构成为所述传送路段的单独的部段。
16.一种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设备,
所述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一个或多个第一排泄物干燥装置、和第二排泄物干燥装置,
-其中所述用于残留物利用的装置的所述传送路段的区域构成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排泄物干燥装置的和所述第二排泄物干燥装置的干燥带,
-其中所述幼虫引入部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泄物干燥装置中,
-其中所述排泄物引入部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泄物干燥装置和所述第二排泄物干燥装置之间,和/或设置在多个第一排泄物干燥装置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幼虫分离部段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泄物干燥装置中和/或连接在所述第二排泄物干燥装置的下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设备,
其中所述传送路段的混合部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泄物干燥装置和所述第二排泄物干燥装置之间和/或设置在多个第一排泄物干燥装置之间。
18.一种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沿着传送路段传送动物排泄物,
-其中所述传送路段具有幼虫引入部段、排泄物引入部段和幼虫分离部段,
-其中所述幼虫分离部段具有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具有光源和幼虫桥,
-在所述幼虫引入部段中计量添加幼虫和/或虫卵,
-在排泄物引入部段中根据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计量添加动物排泄物,
-在所述幼虫分离部段中分离所述幼虫,
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光源照亮所述幼虫桥,并且所述传送路段的至少一个区域设置在排泄物干燥装置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202017104380.0U DE202017104380U1 (de) | 2017-07-21 | 2017-07-21 | Vorrichtung und Anlage zur Reststoff-Verwertung in der Nutztierhaltung |
DE202017104380.0 | 2017-07-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75576A CN109275576A (zh) | 2019-01-29 |
CN109275576B true CN109275576B (zh) | 2022-10-28 |
Family
ID=63041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11810.3A Active CN109275576B (zh) | 2017-07-21 | 2018-07-23 | 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设备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25265B2 (zh) |
EP (1) | EP3430890B1 (zh) |
CN (1) | CN109275576B (zh) |
DE (1) | DE202017104380U1 (zh) |
DK (1) | DK3430890T3 (zh) |
ES (1) | ES2850775T3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09202A (zh) * | 2020-01-20 | 2020-05-08 | 长沙博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黄粉虫养殖传输装置、黄粉虫养殖方法 |
NL2026684B1 (en) * | 2020-10-15 | 2022-06-08 | Dorset Group B V | Method and assembly for harvesting insect eggs and for farming insects |
CN112493171A (zh) * | 2020-11-17 | 2021-03-16 | 无为市万昌畜禽家庭农场 | 一种鹅养殖舍用高效粪便处理装置 |
CN116887673A (zh) * | 2021-03-04 | 2023-10-13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饲养装置 |
CN115943931B (zh) * | 2022-12-07 | 2023-07-18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黑水虻生物转化过程的氨气减排方法 |
DE102023200006A1 (de) | 2023-01-02 | 2024-07-04 | Smartbreed Ag | Temperierte Zucht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Anzucht von Insekten |
CN118000166B (zh) * | 2024-04-07 | 2024-06-14 |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 一种黑水虻立体养殖仓的虫粪分离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87328A2 (en) * | 1997-06-27 | 1998-12-30 | Simon Taylor | Conversion of waste material using earth worms |
EP0999194A2 (en) * | 1998-11-02 | 2000-05-10 | Glas Anois Teo | Waste treatment system |
WO2001032586A1 (en) * | 1999-11-02 | 2001-05-10 | Olivier Paul 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o-conversion of putrescent wastes |
CN101675014B (zh) * | 2007-05-04 | 2014-03-12 | 伊凡·米琳 | 使用昆虫幼虫来处理有机废物的系统 |
CN106259209A (zh) * | 2016-08-11 | 2017-01-04 | 段永改 | 一种育虫装置、含有该育虫装置的养殖系统及基于养殖系统黑水虻幼虫的养殖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40810A (en) | 1976-03-10 | 1977-08-09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waste products |
US4262633A (en) | 1979-05-07 | 1981-04-21 | Leandro Taboga | Means and methods of reclaiming and processing biodegradable waste into poultry products and humus-like substances |
US6001146A (en) | 1996-08-22 | 1999-12-14 | Olivier; Paul A. |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continuous treatment of waste by means of fly larvae |
RU2166250C1 (ru) | 2000-08-04 | 2001-05-10 | Попов Васил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помета личинками синантропных мух |
RU2285400C2 (ru) | 2004-10-20 | 2006-10-20 | 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Сташевский | Установка сташевского и.и. для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навоза личинками мух (варианты) |
US8249344B2 (en) | 2005-07-01 | 2012-08-21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Grammatical parsing of document visual structures |
WO2007059537A1 (en) | 2005-11-21 | 2007-05-24 | Altamed, D.O.O. | Procedure for obtaining fractions of organic fertilizer and the control procedure thereof |
CN101978823B (zh) * | 2010-11-25 | 2011-10-26 |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 一种黑水虻的人工饲养方法 |
WO2012115959A2 (en) | 2011-02-21 | 2012-08-30 |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aring insect larvae |
JP5579122B2 (ja) | 2011-04-28 | 2014-08-27 | 株式会社イーズ | 有機肥料製造システム |
JP5913044B2 (ja) * | 2012-10-26 | 2016-04-27 | 株式会社イーズ | 有機肥料及び飼料製造システム |
CN103976152A (zh) * | 2013-02-09 | 2014-08-13 | 山东华绿餐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黄粉虫处理餐厨废弃物预处理物的方法 |
CN103976153A (zh) * | 2013-02-09 | 2014-08-13 | 山东华绿餐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白星花金龟幼虫处理餐厨废弃物的方法 |
WO2015115959A1 (en) | 2014-01-31 | 2015-08-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between two enbs to agree on 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 for a ue which supports dual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enbs |
CN106538478B (zh) * | 2016-10-27 | 2019-10-08 | 陈维权 | 利用黑水虻处理畜禽粪便的方法及生态循环养殖方法 |
GB201714822D0 (en) * | 2017-09-14 | 2017-11-01 | Entocycle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sect production |
-
2017
- 2017-07-21 DE DE202017104380.0U patent/DE202017104380U1/de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7-19 DK DK18184483.8T patent/DK3430890T3/da active
- 2018-07-19 US US16/040,079 patent/US10925265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7-19 ES ES18184483T patent/ES2850775T3/es active Active
- 2018-07-19 EP EP18184483.8A patent/EP3430890B1/de active Active
- 2018-07-23 CN CN201810811810.3A patent/CN1092755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87328A2 (en) * | 1997-06-27 | 1998-12-30 | Simon Taylor | Conversion of waste material using earth worms |
EP0999194A2 (en) * | 1998-11-02 | 2000-05-10 | Glas Anois Teo | Waste treatment system |
WO2001032586A1 (en) * | 1999-11-02 | 2001-05-10 | Olivier Paul 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o-conversion of putrescent wastes |
CN101675014B (zh) * | 2007-05-04 | 2014-03-12 | 伊凡·米琳 | 使用昆虫幼虫来处理有机废物的系统 |
CN106259209A (zh) * | 2016-08-11 | 2017-01-04 | 段永改 | 一种育虫装置、含有该育虫装置的养殖系统及基于养殖系统黑水虻幼虫的养殖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75576A (zh) | 2019-01-29 |
US20190021296A1 (en) | 2019-01-24 |
EP3430890A1 (de) | 2019-01-23 |
ES2850775T3 (es) | 2021-08-31 |
EP3430890B1 (de) | 2020-11-25 |
DK3430890T3 (da) | 2021-02-08 |
US10925265B2 (en) | 2021-02-23 |
DE202017104380U1 (de) | 2018-10-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75576B (zh) | 用于畜牧业中的残留物利用的装置、设备和方法 | |
CN113939190B (zh) | 自动昆虫饲养系统和容器 | |
CA2587901C (en) | System for processing waste using insect larvae | |
CN108157223B (zh) | 一种用于养殖动物的设备 | |
CN110432229B (zh) | 一种养殖设备 | |
CN107711591A (zh) | 一种畜牧业中饲养鸡群喂食机 | |
CN106172022B (zh) | 一种多层楼房式家畜饲养系统及饲养方法 | |
KR100770483B1 (ko) | 집란이송체가 구비된 양계 사육장치 | |
WO2008040033A2 (en) | Device for production and separation of biohumus | |
CN210399878U (zh) | 一种养殖饲料加工设备 | |
CN212065393U (zh) | 一种带有养殖原料温度调节系统的黑水虻幼虫养殖设备 | |
CN106743127B (zh) | 一种层叠式禽畜粪便等废弃物风干设备 | |
CN210538289U (zh) | 一种养殖设备 | |
CN108887719A (zh) | 一种农业养殖用高效饲料混合装置及其饲料混合系统 | |
WO1993001711A1 (fr) | Procede et installation de transformation de lisier porcin en fourrage et en biohumus proteiques | |
KR102401916B1 (ko) | 분체 건조 방법 및 분체 건조 설비 | |
CN117296744B (zh) | 智能化家禽养殖喂养系统 | |
CN105601077A (zh) | 一种禽类粪便干燥装置及其干燥方法 | |
CN105104305B (zh) | 一种环保型养鸡法 | |
KR200414744Y1 (ko) | 파리유충 사육장치의 종자유충 공급장치 | |
CN209768656U (zh) | 一种利用水虻处理畜禽粪便的集成设备 | |
CN106186637A (zh) | 动物粪便自动干燥设备 | |
KR100664977B1 (ko) | 파리 유충을 이용한 유기성 폐기물 처리 장치 | |
CN118985473B (zh) | 一种畜牧养殖用饲料运输装置 | |
CN205436314U (zh) | 饲料分级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