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7450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87450B CN108987450B CN201810847582.5A CN201810847582A CN108987450B CN 108987450 B CN108987450 B CN 108987450B CN 201810847582 A CN201810847582 A CN 201810847582A CN 108987450 B CN108987450 B CN 1089874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emitting element
- display panel
- electrode
- light em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9
-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nobelium Chemical compound [No]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CNQCVBJFEGMYDW-UHFFFAOYSA-N lawrenc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Lr] CNQCVBJFEGMYD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316 A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SJCKRGFTWFGHGZ-UHFFFAOYSA-N magnesium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Mg].[Ag] SJCKRGFTWFGHG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72 Samar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9 Ytterb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4 alkaline earth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342 alkaline earth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1 rare earth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910 rare earth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包括衬底基板;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相互交叠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出光颜色不同的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在垂直于衬底基板表面的方向上,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D1与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D2之间满足:D1>D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能够有效地补偿不同出光颜色的发光元件的色偏问题,在大视角下或者曲面显示时提供较好的白平衡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包含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显示屏的要求不断提升,各类显示器层出不群,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液晶显示屏、有机发光显示屏等显示屏,在此基础上,3D显示、触控显示技术、曲面显示、超高分辨率显示以及防窥显示等显示技术不断涌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全彩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中包括出光颜色不同的多个发光元件,然而,因人眼对于不同颜色的光线的感知能力不同,使得在大视角下观察时,不同颜色光线的发光效率变化不同,而导致大视角下的显示画面出现色偏现象,尤其是对于曲面屏而言,因弯折区的观察视角与正常显示区域的观察视角不同,导致弯折区的色偏现象较正常显示区域更加严重,因此,如何解决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色偏现象,尤其是弯曲显示屏弯折区的色偏现象,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包含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用以解决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色偏问题,尤其是曲面显示屏弯折区的色偏问题,提供良好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相互交叠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出光颜色不同的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在垂直于衬底基板表面的方向上,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D1与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D2之间满足:D1>D2。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出光颜色不同的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且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距离衬底基板的距离大于第二发光元件距离衬底基板的距离,即,第一发光元件相对于衬底基板的位置高出于第二发光元件相对于衬底基板的位置,这样,通过设置两种不同出光颜色的发光元件相对于衬底基板的位置差异,从而可以根据不同颜色的光线随着视角变化的出光效率的变化情况,来补偿出光效率随视角变化较大的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避免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或者在弯折的情况下产生画面失真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其中,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基板100;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相互交叠的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第二电极120位于第一电极110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出光颜色不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01与第二发光元件10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表面的方向上,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0与衬底基板100之间的距离D1与第二发光元件102的第一电极110与衬底基板100之间的距离D2之间满足:D1>D2。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10,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此时,发光元件可以为有机发光元件,有机发光元件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阳极和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以及有机功能层,阳极可以为第一电极110,阴极可以为第二电极120,有机功能层可以为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等,也可以包含其他辅助功能膜层。此外,显示面板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如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纳米晶片发光显示面板等,相应地,发光元件可以为量子点发光元件或者纳米晶片发光元件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另外,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还包括驱动元件111,用于控制发光元件的亮暗转换,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别赘述。
此处,对于上述结构补偿色偏现象的机理作以说明,因第一发光元件101与第二发光元件102的出光颜色不同,而不同的颜色在人眼中的比视感度不同,如绿光在人眼中的比视感度大于红光和蓝光在人眼中的比视感度,另外,因为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显示面板中的其他膜层到达空气中,再传入到人眼中,会经历一个由光密介质(面板膜层)向光疏介质(空气)传播的过程,而根据折射定律,光线由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传输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当入射角大于一定角度时,就会发生全反射,因此,在大视角观察时,部分光线发生全反射从而造成出光效率下降,而根据前述不同颜色在人眼中的比视感度不同的原因,不同颜色的光线损失在人眼中的反映不同,如绿色下降较少,而红色和蓝色偏差明显,这就导致大视角下颜色偏绿,因此,为了改善这一色偏现象,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发光元件101相对于衬底基板的位置抬高,从而在大视角下,因第一发光元件101与第二发光元件102相对于人眼的位置不同,也即,当第一发光元件101与第二发光元件102的面积相同时,人眼看到的第一发光元件101更大,如此,如果第一发光元件101大视角下的色偏现象较为严重,则可以通过其相对于人眼的位置设置,使得其在人眼中显示的面积更大,从而补偿其在大视角下的光线损失,使得大视角下仍能得到较好的白平衡。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出光颜色不同的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在垂直于衬底基板表面的方向上,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相对于衬底基板的位置差异,从而可以根据不同颜色的光线随着视角变化的出光效率的变化情况,来补偿出光效率随视角变化较大的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避免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或者在弯折的情况下产生画面失真的现象。
可选的,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其中,显示面板10包括弯折区200和非弯折区201,第一发光元件101与第二发光元件102位于弯折区200内,因显示面板弯折时,会导致弯折区的观察视角与非弯折区的观察视角不同,弯折区的观察视角的变化会导致弯折区内不同出光颜色的发光元件的出光效率发生变化,而不同出光颜色的发光元件的出光效率的变化因颜色而异,因此,弯折区出现色偏的可能大于非弯折区,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发光元件101与第二发光元件102设置于弯折区200内,从而能够补偿弯折区内的色偏现象,保证弯折区内画面的正常显示。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101的出光颜色为红色或者蓝色,第二发光元件102的出光颜色为绿色,如前面所述,因绿色在人眼中的比视感度更大,在大视角下,其相对于红色和蓝色的光线损失较小,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发光元件101设置为红色或者蓝色发光元件,使得相较于人眼的距离大于绿色发光元件相较于人眼的距离,从而补偿红色或者蓝色光线的损失,使得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达到较好的白平衡状态。特别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101出光颜色为红色,第二发光元件102的出光颜色为绿色,因为当发光元件的面积相等时,红色发光元件在大视角下的光线损失最为明显,而绿色发光元件在大视角下的光线损失不太明显,因此,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对红色发光元件的光线损失作以补偿。
另外,继续参考图1,其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发光元件103,第三发光元件103的出光颜色与第一发光元件101和第二发光元件102的出光颜色均不同,且第三发光元件103的第一电极110与衬底基板100之间的距离D3满足:D3≤D2<D1。一般的,在显示面板中,要实现最终的白平衡,需要包括至少三种不同出光颜色的发光元件,如红色/绿色/蓝色、红色/绿色/蓝色/白色或者红色/绿色/蓝色/黄色等,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D1、D2以及D3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补偿各种不同出光颜色的发光元件的色偏问题,如图1所示,为的D2<D1,且D2=D3的情形,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示例性地画出了本实施例涉及到的重要结构,而略去了其他结构,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施例具体结构的限制,其中,D3<D2<D1,即三种不同出光颜色的发光元件相对于衬底基板的位置均不同,这样,可以更好地通过每种颜色各自的色偏情况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选的,第一发光元件101的出光颜色为红色,第二发光元件102的出光颜色为蓝色,第三发光元件的出光颜色为绿色,因为如前所述,当发光元件的面积相同时,红色发光元件的光线损失最大,其次为蓝色,再次为绿色,因此,根据前述机理,设置绿色发光元件、蓝色发光元件、红色发光元件相对于衬底基板100的位置依次增大,从而根据每种颜色发光元件的色偏问题分别进行调节和补偿。
在本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进一步的,第三发光元件103的第一电极110与衬底基板100之间的距离D3还满足:D2-D3>D1-D2,即第一发光元件101与第二发光元件102相对于衬底基板100的位置差异小于第二发光元件102与第三发光元件103相对于衬底基板100的位置差异,因为,根据本领域的常识,在大视角下,蓝色发光元件以及红色发光元件的光线损失相较于绿色发光元件均较为严重,而红色发光元件比蓝色发光元件更为严重,因此,设定红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与衬底基板的距离差异比蓝色发光元件与衬底基板的距离差异小,从而更能够起到补偿三种不同出光颜色发光元件的作用。
另外,继续参考图3,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101的发光面积S1与第二发光元件102的发光面积S2之间满足:S1>S2。由于第一发光元件101距离衬底基板100的距离大于第二发光元件102距离衬底基板100的距离,第一发光元件101在大视角下的光线损失比第二发光元件102在大视角下的光线损失更严重时,除了上述补偿方式外,还可以设置第一发光元件101的发光面积大于第二发光元件102的发光面积,如此设计,使得第一发光元件101在人眼中反映出的面积更大,从而进一步地补偿其在大视角下的色偏问题。
上述实施例是在第一发光元件101与第二发光元件102在大视角下的色偏现象相差较大的情形下设置的,如果第一发光元件101与第二发光元件102在大视角下的色偏现象相差较小,仅通过设置其各自相对于衬底基板100的位置关系即可满足要求,则可以设置二者的发光面积相等,甚至在一定情况下,需要设置第二发光元件102的发光面积S2大于第一发光元件101的发光面积S1,才能平衡二者在大视角下的色偏现象,具体的设置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另外,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包括像素定义层130,像素定义层130包括开口区1301,以及位于开口区之间的间隔区1302,发光元件位于开口区1301内,第一发光元件101与第二发光元件102相邻设置,第一发光元件101与第二发光元件102之间的像素定义层130的间隔区1302包括第一区域1302a和第二区域1302b,第一区域1302a的表面与衬底基板100之间的距离H1大于第二区域1302b的表面与衬底基板100之间的距离H2。这是因为,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0相较于衬底基板100的位置抬高后,为了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第一发光元件101周围的像素定义层130的间隔区1302a的位置也相应地抬高,才能满足要求,因此,第一发光元件101与第二发光元件102之间的像素定义层130上会出现段差。
在本实施例的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将第二发光元件102周围的像素定义层130的间隔区1302b进行加厚处理,使之与第一发光元件101周围的像素定义层130的间隔区1302a平齐,如此,也可以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00与第一电极110之间的平坦层140,第一发光元件101和第二发光元件102与衬底基板100之间包括第一平坦层1401,第一发光元件101与第一平坦层1401之间还包括第二平坦层1402,因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0相对于衬底基板100的距离大于第二发光元件102的第一电极110相对于衬底基板100的距离,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不同的平坦层厚度来实现这一结构,在第一平坦层1401的上面再设置第二平坦层1402,而后再设置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0,从而实现将第一发光元件101抬高的目的,第一平坦层1401的材料与第二平坦层1402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别赘述。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可选的,第一电极110可以包括反射层,第二电极120为半透明电极,显示面板10由第一电极110朝向第二电极120的方向出射光线,如此,通过设置第一电极110朝向第二电极120的方向为出光方向,可以使得第一发光元件101在人眼中反映出的面积更大,从而保证上述结构能够起到改善色偏的问题。具体的,第一电极110可以为阳极,其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以及位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的反射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可以为透明层,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或者氧化铟锌等,也可以为其他材料,反射层材料可以银,也可以为其他具有反射性能的材料。第二电极120可以为一层结构,其材料可以为银或者镁银合金等,此外,第二电极120也可以为两层结构,其中一层为银或者镁银合金,另外靠近第一电极110一侧还有一层,其材料可以为稀土金属单质或者碱土金属单质,具体可以为Yb、Sm等材料。
另外,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其中,弯折区200包括边缘弯折区210和中心弯折区220,边缘弯折区210位于非弯折区201与中心弯折区220之间,中心弯折区220内的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0与衬底基板100之间的距离大于边缘弯折区210内的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0与衬底基板100之间的距离。如图4中的显示面板弯折区,由边缘弯折区210开始逐渐弯折,显示面板的弯曲程度由边缘弯折区210向中心弯折区220逐渐增大,因此,中心弯折区220的发光元件相对于观察者的视角比边缘弯折区更大,因而,色偏现象更加明显,因此,本实施例设置中心弯折区220的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0距离衬底基板100的距离比边缘弯折区域210的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0距离衬底基板100的距离更大,从而分别调整边缘弯折区域210和中心弯折区域220的色偏问题,使得弯折区内的各个区域均能够实现较好的白平衡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弯折区200内,第一发光元件101的第一电极110与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由边缘弯折区210向中心弯折区220逐渐增大,如前所述,因弯折区内的弯折程度由边缘弯折区210向中心弯折区220逐渐增大,因此,通过如此的限定,能够进一步调整弯折区200内的各个区域的色偏问题,进一步保证弯折区内的白平衡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参考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显示装置20包括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为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描述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20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显示设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均属于此列,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别限定。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出光颜色不同的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且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距离衬底基板的距离大于第二发光元件距离衬底基板的距离,即,第一发光元件相对于衬底基板的位置高出于第二发光元件相对于衬底基板的位置,这样,通过设置两种不同出光颜色的发光元件相对于衬底基板的位置差异,从而可以根据不同颜色的光线随着视角变化的出光效率的变化情况,来补偿出光效率随视角变化较大的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避免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或者在弯折的情况下产生画面失真的现象。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相互交叠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反射层,所述显示面板由所述第一电极朝向所述第二电极的方向出射光线;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出光颜色不同的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在人眼中的比视感度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在人眼中的比视感度,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D1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D2之间满足:D1>D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弯折区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出光颜色为红色或者蓝色,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出光颜色为绿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发光元件,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出光颜色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出光颜色均不同,且
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D3满足:D3≤D2<D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出光颜色为红色,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出光颜色为蓝色,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出光颜色为绿色。
6.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D3满足:
D2-D3>D1-D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积S1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积S2之间满足:S1>S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开口区,以及位于所述开口区之间的间隔区,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开口区;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之间的所述像素定义层的间隔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表面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表面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平坦层,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包括第一平坦层,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一平坦层之间还包括第二平坦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反射层,所述第二电极为半透明电极,所述显示面板由所述第一电极朝向所述第二电极的方向出射光线。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包括边缘弯折区和中心弯折区,所述边缘弯折区位于所述非弯折区与所述中心弯折区之间,所述中心弯折区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边缘弯折区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内,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由所述边缘弯折区向所述中心弯折区逐渐增大。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47582.5A CN108987450B (zh) | 2018-07-27 | 2018-07-27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47582.5A CN108987450B (zh) | 2018-07-27 | 2018-07-27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87450A CN108987450A (zh) | 2018-12-11 |
CN108987450B true CN108987450B (zh) | 2021-02-09 |
Family
ID=64552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47582.5A Active CN108987450B (zh) | 2018-07-27 | 2018-07-27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8745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37371A (zh) * | 2019-05-08 | 2019-08-16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WO2020237432A1 (zh) * | 2019-05-24 | 2020-12-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色偏改善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246876B (zh) * | 2019-06-03 | 2021-07-06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光层结构及显示装置 |
CN110379934B (zh) * | 2019-07-12 | 2023-06-30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397629A (zh) * | 2019-08-12 | 2021-02-23 |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767815B (zh) * | 2019-11-01 | 2022-07-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808274B (zh) * | 2019-11-14 | 2022-05-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828535B (zh) * | 2019-12-20 | 2022-09-2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1554717B (zh) * | 2020-05-15 | 2023-01-3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111969024B (zh) * | 2020-08-28 | 2023-07-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
CN112542500B (zh) * | 2020-12-03 | 2022-11-0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13113452A (zh) * | 2021-03-17 | 2021-07-1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KR20230023130A (ko) * | 2021-08-09 | 2023-02-1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95132A (ko) * | 2005-02-28 | 2006-08-31 |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 유기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
CN101257037A (zh) * | 2007-02-28 | 2008-09-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CN107482038A (zh) * | 2017-08-02 | 2017-12-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994120B1 (ko) * | 2009-01-30 | 2010-11-15 |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2018
- 2018-07-27 CN CN201810847582.5A patent/CN1089874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95132A (ko) * | 2005-02-28 | 2006-08-31 |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 유기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
CN101257037A (zh) * | 2007-02-28 | 2008-09-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CN107482038A (zh) * | 2017-08-02 | 2017-12-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87450A (zh) | 2018-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87450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758763B2 (en) |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2447931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943962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0491909B (zh) | 显示面板 | |
US20220344407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13130614B (zh) |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US12245484B2 (en) |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WO2021196867A1 (zh) | Oled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US10522602B1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EP3156841A1 (en) | Display base pl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EP3671846B1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 |
KR20160010356A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3328054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5720474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9037472B (zh)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 |
CN112002746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WO2019100820A1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 |
US10795063B2 (en) | Transflective and non-rectangula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3299720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20190075425A (ko) | 양방향 투명 표시장치 | |
CN110782781A (zh) |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 |
CN114678477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6887627A (zh)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
CN114678483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