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75994A - 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75994A CN108975994A CN201710407147.6A CN201710407147A CN108975994A CN 108975994 A CN108975994 A CN 108975994A CN 201710407147 A CN201710407147 A CN 201710407147A CN 108975994 A CN108975994 A CN 1089759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rtilizer
- complex
- inorganic
- organic matter
- complex fertiliz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3337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10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3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4
- 239000003895 organic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4
- 239000005416 organic matt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4
- VTYYLEPIZMXCLO-UHFFFAOYSA-L Calcium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Ca+2].[O-]C([O-])=O VTYYLEPIZMXCLO-UHFFFAOYSA-L 0.000 abstract 2
- ZLMJMSJWJFRBEC-UHFFFAOYSA-N Potassium Chemical compound [K] ZLMJMSJWJFRBEC-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1580 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2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0813 microb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2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2
- 239000011591 potassium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2
- 229910052700 potas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3608 fece Anatomy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0871 livestock manur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7/00—Fertilisers based essentially on alkali or ammonium orthophosph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60—Biocides or preservatives, e.g. disinfectants, pesticides or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00—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10—Solid or semi-solid fertilisers, e.g. powders
- C05G5/12—Granules or flak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混肥料包含生物有机肥和无机肥,生物有机肥由如下组分制得:植物源有机质1‑10份;矿物源有机质20‑50份;牡蛎壳粉20‑100份;微生物菌剂1‑5份;且无机肥中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的质量比为:(5‑15):(1‑6):(4‑15)。其制备方法包括:将植物源有机质、矿物源有机质、牡蛎壳粉和微生物菌剂进行混合处理后静置1‑3天得生物有机肥;将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的来源材料粉碎混合处理后得无机肥;将生物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得复混肥料。该复混肥料主要做基肥,可适用各类作物,效果显著优于现有技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是新型肥料的一种,它既含有无机大量元素养分,又富含有机质,对于快速促进植物生长,调节土壤肥力,维持土壤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常用禽畜粪便、污水处理的污泥、秸秆、稻杆、草炭等作为有机原料制成。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富含有机质,有机无机复混肥有机质部分主要为有机肥,经过发酵并腐熟的有机质,能够有效为植物提供有机营养元素。其作物相当于农家肥,但农家肥一般是未经过发酵腐熟,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菌等造成烧苗现象。2、提高无机养分吸收效率,氮磷钾含量均衡,同时含有大量的有益菌能够起到固氮、解磷、解钾的作用,促进氮磷钾的吸收,提高氮磷钾吸收率。3、富含生物菌剂,有机无机复混肥中还掺有生物菌剂,各种有益菌能够起到有效的固氮、解磷、解钾的功效,有益菌代谢产物同样具有营养价值极高的养分。
虽然上述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土壤肥料,均衡植物营养等功能,但是某些有机质的不恰当使用,会导致土壤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如禽畜粪便中大量抗生素或激素残留,污水处理的污泥常常重金属严重超标,秸秆、稻杆肥效不足等问题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复混肥料之间搭配不合理,成分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且肥效不足、植物难利用,以及制作成本高、工艺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复混肥料,包含生物有机肥和无机肥,所述生物有机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
且所述无机肥中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的质量比为:(5-15):(1-6):(4-15)。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述复混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植物源有机质、矿物源有机质、牡蛎壳粉和微生物菌剂进行混合处理后静置1-3天得生物有机肥;
将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来源材料粉碎,混合处理后得无机肥;
将所述生物有机肥和所述无机肥混合得复混肥料。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复混肥料的另一种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植物源有机质、矿物源有机质、牡蛎壳粉和微生物菌剂进行混合处理后静置1-3天得生物有机肥;
将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来源材料粉碎,混合处理后得无机肥;
将所述生物有机肥、所述无机肥和辅料混合后造粒,得复混肥料
本发明提供的复混肥料,使用植物源有机质与矿物源有机质的合理搭配,再与微生物菌剂复配增效,使其水溶性有机质含量大大提高,大分子有机物分解加快,植物吸收利用有机养分的速度加快,故而体现出该复混肥料促根速效的特点;同时添加钙含量丰富的牡蛎壳粉和氮磷钾养分,使其具有预防根节线虫,活化改良土壤,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功能;而且微生物的加入,增加了预防土传病害、解磷解钾、增加土壤有益菌群,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功能;总之,该复混肥料配方中各成分和含量之间通过协同作用,使其不仅安全有效,营养全面,还能解决固废问题,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经常施用该复混肥料可调节土壤酸碱度,酸性土壤酸度逐渐降低,碱性土壤碱度降低。本发明提供的复混肥料主要做基肥,可适用各类作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复混肥料施肥后可延长作物追肥时间5-8天,减少施肥量20%以上,使作物根系增重24%以上,产量提高15%以上;在根节线虫发生率较高的作物上(如香蕉、番茄、芹菜等)施用该肥料,可使根节线虫发生率减少57%左右,病害发生率减少48%以上。
本发明提供的两种复混肥料的制备方法,一种直接将生物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得粉状复混肥料,一种将生物有机肥、无机肥和辅料混合后造粒得颗粒状复混肥料,可根据具体施肥情况选择何种形状肥料。该两种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易于控制,制备时间短、成本低,最终制得的复混肥料施肥后可延长作物追肥时间5-8天,减少施肥量20%以上,使作物根系增重24%以上,产量提高15%以上;在根节线虫发生率较高的作物上(如香蕉、番茄、芹菜等)施用该肥料,可使根节线虫发生率减少57%左右,病害发生率减少48%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混肥料,其包含生物有机肥和无机肥,该生物有机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
且该无机肥中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的质量比为:(5-15):(1-6):(4-15)。
本实施例提供的复混肥料,使用植物源有机质与矿物源有机质的合理搭配,再与微生物菌剂复配增效,使其水溶性有机质含量大大提高,大分子有机物分解加快,植物吸收利用有机养分的速度加快,故而体现出该复混肥料促根速效的特点;同时添加钙含量丰富的牡蛎壳粉和氮磷钾养分,使其具有预防根节线虫,活化改良土壤,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功能;而且微生物的加入,增加了预防土传病害、解磷解钾、增加土壤有益菌群,提高复混肥料利用率的功能;另外,该肥料不仅安全有效,营养全面,还能解决固废问题,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经常施用该复混肥料可调节土壤酸碱度,酸性土壤酸度逐渐降低,碱性土壤碱度降低。该复混肥料主要做基肥,可适用各类作物。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复混肥料中,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的质量比为1:(5-10),具体可以为1:5、1:7、1:8、1:10等,在该质量比范围内,复混肥料的综合营养功能达到最优。同时,为造粒需要,该复混肥料还包括0-5份辅料,辅料可为石粉和粘合剂中的至少一种。辅料的添加,可使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更好地粘合在一起,起到更好的造粒效果。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复混肥料中,生物有机肥的制备过程为:将植物源有机质、矿物源有机质、牡蛎壳粉和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料,并将该混合物料静置1-3天。静置堆放的目的是让有机肥原料进行自然发酵,放热,减少有机物料中的水分含量。该条件下,不仅提高复混肥料利用率,而且增加其肥效。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复混肥料中,植物源有机质包括甘蔗滤泥、糖蜜酒精废液、氨基酸和酵母粉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植物源有机质都可从市场上获得,具体的重量份可为1份、4份、5份、8份、9份、10份等。矿物源有机质包括腐植酸、草炭、泥炭土和草木灰中的至少一种,这些矿物源有机质都可从市场上获得,具体的重量份可为20份、25份、30份、35份、40份、50份等。牡蛎壳粉为80目筛纳米微孔活性牡蛎壳粉,该优选的纳米微孔活性牡蛎壳粉,使本实施例的复混肥料预防根节线虫、活化改良土壤和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功效达到最佳,具体的重量份可为20份、30份、50份、80份、90份、100份等。微生物菌剂包括硅酸盐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重量份可为1份、2份、3份、4份、5份等。该优选的植物源有机质、矿物源有机质、牡蛎壳粉和微生物菌剂及其重量份,通过协同作用静置发酵得到的生物有机肥的肥效达到最佳。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复混肥料中,无机肥中的氮元素来源于尿素、硝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和磷酸铵中的至少一种;无机肥中的磷元素来源于磷酸铵、聚磷酸铵和钙镁磷肥中的至少一种;无机肥中的钾元素来源于硫酸钾、氯化钾和黄腐酸钾中的至少一种。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的来源材料都可从市场上获得,而通过各种材料配比调节最终得到的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的质量比为(5-15):(1-6):(4-15)时,不仅能活化改良土壤,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功能,而且和生物有机肥协同作用,增加了土壤有益菌群,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功能。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复混肥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植物源有机质、矿物源有机质、牡蛎壳粉和微生物菌剂进行混合处理后静置1-3天得生物有机肥;
S02:将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来源材料粉碎,混合处理后得无机肥;
S03:将上述生物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得复混肥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上述复混肥料的另一种制备方法,其前两步骤与S01和S02步骤相同,而S03换成:将生物有机肥、无机肥和辅料混合后造粒得复混肥料。即前一种制备方法,直接将生物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得粉状复混肥料,后一种制备方法,将生物有机肥、无机肥和辅料混合后造粒得颗粒状复混肥料,当然后一种方法,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将生物有机肥和无机肥分开造粒,再将颗粒状的生物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得颗粒状复混肥料。该两种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易于控制,制备时间短、成本低,最终制得的复混肥料施肥后可延长作物追肥时间5-8天,减少施肥量20%以上,使作物根系增重24%以上,产量提高15%以上;在根节线虫发生率较高的作物上(如香蕉、番茄、芹菜等)施用该肥料,可使根节线虫发生率减少57%左右,病害发生率减少48%以上。
本发明先后进行过多次试验,现举一部分试验结果作为参考对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复混肥料颗粒,其包含生物有机肥和无机肥和辅料,该生物有机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
同时,该无机肥中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的质量比为5:1:4,辅料4份。
上述复混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S11:将上述植物源有机质、矿物源有机质、牡蛎壳粉和微生物菌剂进行混合处理后静置1-3天得生物有机肥。
S12:将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来源材料粉碎,混合处理后得无机肥。
S13:将上述生物有机肥、无机肥和辅料混合后造粒,得复混肥料颗粒。
实施例2
一种复混肥料颗粒,其包含生物有机肥和无机肥和辅料,该生物有机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
同时,该无机肥中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的质量比为15:6:10,辅料3份。
上述复混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S21:将上述植物源有机质、矿物源有机质、牡蛎壳粉和微生物菌剂进行混合处理后静置1-3天得生物有机肥。
S22:将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来源材料粉碎,混合处理后得无机肥。
S23:将所述生物有机肥、所述无机肥和辅料混合后造粒,得复混肥料颗粒。
实施例3
一种复混肥料颗粒,其包含生物有机肥和无机肥和辅料,该生物有机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
同时,该无机肥中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的质量比为10:6:15,辅料2份。
上述复混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S31:将上述植物源有机质、矿物源有机质、牡蛎壳粉和微生物菌剂进行混合处理后静置1-3天得生物有机肥。
S32:将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来源材料粉碎,混合处理后得无机肥。
S33:将上述生物有机肥、无机肥和辅料混合后造粒,得复混肥料颗粒。
实施例4
一种复混肥料颗粒,其包含生物有机肥和无机肥和辅料,该生物有机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
同时,该无机肥中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的质量比为15:6:15,辅料1份。
上述复混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S41:将上述植物源有机质、矿物源有机质、牡蛎壳粉和微生物菌剂进行混合处理后静置1-3天得生物有机肥。
S42:将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来源材料粉碎,混合处理后得无机肥。
S43:将上述生物有机肥、无机肥和辅料混合后造粒,得复混肥料颗粒。
施肥效果分析
将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4获得的复混肥料颗粒作为基肥,对种植的香蕉、番茄和芹菜进行施肥,相对于现有技术常规的复混肥料,本实施例制得的复混肥料施肥后可延长作物(香蕉、番茄、芹菜)追肥时间5-8天,减少施肥量20%以上,使作物根系增重24%以上,产量提高15%以上;可使根节线虫发生率减少57%左右,病害发生率减少48%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复混肥料,包含生物有机肥和无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有机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
且所述无机肥中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的质量比为:(5-15):(1-6):(4-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有机肥与所述无机肥的质量比为1:(5-10),且所述复混肥料还包括0-5份辅料,所述辅料为石粉和粘合剂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有机肥的制备过程为:将所述植物源有机质、所述矿物源有机质、所述牡蛎壳粉和所述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料,并将所述混合物料静置1-3天。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源有机质包括甘蔗滤泥、糖蜜酒精废液、氨基酸和酵母粉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源有机质包括腐植酸、草炭、泥炭土和草木灰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牡蛎壳粉为80目筛纳米微孔活性牡蛎壳粉。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硅酸盐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肥中的氮元素来源于尿素、硝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和磷酸铵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无机肥中的磷元素来源于磷酸铵、聚磷酸铵和钙镁磷肥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无机肥中的钾元素来源于硫酸钾、氯化钾和黄腐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复混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植物源有机质、矿物源有机质、牡蛎壳粉和微生物菌剂进行混合处理后静置1-3天得生物有机肥;
将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来源材料粉碎,混合处理后得无机肥;
将所述生物有机肥和所述无机肥混合得复混肥料。
10.如权利要求2-8任一所述的复混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植物源有机质、矿物源有机质、牡蛎壳粉和微生物菌剂进行混合处理后静置1-3天得生物有机肥;
将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来源材料粉碎,混合处理后得无机肥;
将所述生物有机肥、所述无机肥和辅料混合后造粒,得复混肥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07147.6A CN108975994A (zh) | 2017-06-02 | 2017-06-02 | 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07147.6A CN108975994A (zh) | 2017-06-02 | 2017-06-02 | 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75994A true CN108975994A (zh) | 2018-12-11 |
Family
ID=64501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07147.6A Pending CN108975994A (zh) | 2017-06-02 | 2017-06-02 | 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75994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00395A (zh) * | 2018-12-29 | 2019-03-01 | 天津天丰泽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生物土壤改良剂 |
CN109851454A (zh) * | 2019-02-25 | 2019-06-07 |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碱性农用复合微生物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410965A (zh) * | 2018-12-19 | 2020-07-14 |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736066A (zh) * | 2022-05-17 | 2022-07-12 | 贵州省中环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质合成高养分有机肥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26580A (zh) * | 2013-05-09 | 2014-03-12 |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保水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496684A (zh) * | 2014-12-24 | 2015-04-08 | 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调理改良土壤的中量元素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
-
2017
- 2017-06-02 CN CN201710407147.6A patent/CN10897599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26580A (zh) * | 2013-05-09 | 2014-03-12 |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保水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496684A (zh) * | 2014-12-24 | 2015-04-08 | 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调理改良土壤的中量元素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10965A (zh) * | 2018-12-19 | 2020-07-14 |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400395A (zh) * | 2018-12-29 | 2019-03-01 | 天津天丰泽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生物土壤改良剂 |
CN109851454A (zh) * | 2019-02-25 | 2019-06-07 |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碱性农用复合微生物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736066A (zh) * | 2022-05-17 | 2022-07-12 | 贵州省中环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质合成高养分有机肥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51079B (zh) | 葡萄专用有机-无机微生物水溶性肥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1591543B (zh) | 一种有机增效型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3804097B (zh) | 一种含抗植物病毒肥料添加剂的肥料 | |
CN101633587B (zh) | 盐碱地改良增肥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96234B (zh) | 一种新型全效三元素复混肥料的制作方法 | |
CN106396916A (zh) | 水溶性生物有机肥料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2627514A (zh) | 一种抗土壤酸化有机肥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72304A (zh) | 一种竹炭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7892634B (zh) | 一种改良土壤的棉花专用液体套餐肥及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 | |
CN104788265A (zh) | 基于高硫煤矸石的盐碱地生物改良肥及其制备 | |
CN103848690B (zh) | 一种烟叶增产防虫液体药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04745A (zh) | 脲甲醛腐植酸有机肥生产工艺 | |
CN105152807A (zh) | 一种含有17种元素和3种微生物的复合微生物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81726A (zh) | 盐碱地改良增产防虫降残专用液体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13447A (zh) | 一种多元高肥效缓释颗粒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975994A (zh) | 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905999B (zh) | 腐植酸缓、控释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 |
Aziz et al. | Alternative fertilizers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 |
CN104003780A (zh) | 一种氮硫磷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58831A (zh) | 一种农作物底肥专用的生物有机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446970A (zh) | 花生专用有机—无机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746138A (zh) | 长效碳酸氢铵蔬菜复混肥的生产方法 | |
CN104387207A (zh) | 一种利用黄磷炉渣制备的猕猴桃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29396B (zh) | 一种玉米专用腐殖酸控释掺混肥 | |
CN103483046A (zh) | 一种农作物专用肥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