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26541A - 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26541A CN108826541A CN201810448030.7A CN201810448030A CN108826541A CN 108826541 A CN108826541 A CN 108826541A CN 201810448030 A CN201810448030 A CN 201810448030A CN 108826541 A CN108826541 A CN 1088265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air
- way
- road junction
- flow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463 adsorb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21536 Zeo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HNPSIPDUKPIQMN-UHFFFAOYSA-N dioxosilane;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Si]=O.O=[Al]O[Al]=O HNPSIPDUKPIQM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808 molecular sie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URGAHOPLAPQHLN-UHFFFAOYSA-N sodium aluminosilicate Chemical compound [Na+].[Al+3].[O-][Si]([O-])=O.[O-][Si]([O-])=O URGAHOPLAPQHL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57 zeoli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95 desor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17 oper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74 desic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该系统包括制冷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两个除湿换热器、两个四通换向阀、回热器、节流装置及连接管路;所述空气处理系统包括两个风机、四个三通风阀及连接管路。本发明在常规除湿换热器热泵系统中加入回热器及第二个四通换向阀,保证回热器在循环切换过程正常工作,可以在相同的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下,合理提高系统过冷度和过热度,从而增加单位制冷量和再生脱附量,提高系统显热和潜热处理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热泵空调系统中采用的换热器,在夏季工况下通过将处理空气温度降至露点之后进行冷凝除湿,该方法能耗极高且换热器表面易滋生霉菌;将固体除湿材料涂覆在传统的换热器表面,利用除湿材料处理潜热负荷,利用管内流体处理显热负荷及吸附热,该新型换热器以下称除湿换热器。已有下述空调装置如中国专利CN1864033A、中国专利CN101171459A采用了该换热器对空气进行温湿度调节。
前述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在以公开的专利或其他文献中,其显著的特点是,系统为了保证系统的COP,较传统的蒸汽压缩系统采用更低的冷凝温度,这将导致涂覆在换热器表面的干燥剂再生不完全,进而影响干燥剂在吸附阶段的吸附量,降低系统除湿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系统除湿性能的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本发明拟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包含制冷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除湿换热器、第二除湿换热器、回热器、节流装置、第一四通换向阀和第二四通换向阀;
所述制冷系统的连接方式为: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回热器第二流道的第一流道口相连;
所述第一除湿换热器制冷剂流道的第一流道口与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二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除湿换热器制冷剂流道的第二流道口与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四流道口相连;
所述第二除湿换热器制冷剂流道的第一流道口与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除湿换热器制冷剂流道的第二流道口与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二流道口相连;
所述回热器第一流道的第一流道口与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回热器第一流道的第二流道口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相连,所述回热器第二流道的第二流道口与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流道口相连;
所述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流道口相连;
所述空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一三通风阀、第二三通风阀、第三三通风阀、第四三通风阀、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
所述空气处理系统的连接方式为:
所述第一风道入口与室外环境相连,所述第一风道上布置有所述第一三通风阀、所述第一除湿换热器、所述第三三通风阀和所述送风风机;所述第二风道入口与室内环境相连,所述第而风道上布置有所述第二三通风阀、所述第二除湿换热器、所述第四三通风阀和所述排风风机;
所述第一三通风阀的第一流道口通过所述第一风道与室外环境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风阀的第二流道口通过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除湿换热器的空气流道入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风阀的第三流道口与所述第二风道中所述第二三通风阀和所述第二除湿换热器的中间段相连;
所述第二三通风阀的第一流道口通过所述第二风道与室内环境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风阀的第二流道口通过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除湿换热器的空气流道入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风阀的第三流道口与所述第一风道中所述第一三通风阀和所述第一除湿换热器的中间段相连;
所述第三三通风阀的第一流道口通过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除湿换热器的空气流道出口相连,所述第三三通风阀的第二流道口通过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送风风机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三三通风阀的第三流道口所述第二风道中所述第四三通风阀和所述排风风机的中间段相连;
所述第四三通风阀的第一流道口通过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除湿换热器的空气流道出口相连,所述第四三通风阀的第二流道口通过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排风风机的入口相连,所述第四三通风阀的第三流道口所述第一风道中所述第三三通风阀和所述送风风机的中间段相连;
所述送风风机的出口与室内环境相连;
所述排风风机的出口与室外环境相连。
第一除湿换热器和第二除湿换热器均为通过将常见的固体吸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硅胶、沸石分子筛、活性炭等)均匀涂覆至常规换热器空气侧外表面制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上述的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其包括夏季运行模式和冬季运行模式,两种运行模式下各包含两种路径;
在夏季运行模式的第一种路径中:
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三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风阀、第二三通风阀、第三三通风阀、第四三通风阀的第三流道口均关闭;
在夏季运行模式的第二种路径中:
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三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风阀、第二三通风阀、第三三通风阀、第四三通风阀的第二流道口均关闭;
在冬季运行模式的第一种路径中:
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三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风阀、第二三通风阀、第三三通风阀、第四三通风阀的第三流道口均关闭;
在冬季运行模式的第二种路径中:
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三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风阀、第二三通风阀、第三三通风阀、第四三通风阀的第二流道口均关闭。
上述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可根据环境条件选择运行模式,在同一个运行模式下的两种路径间循环切换运行,保证送风的连续降温除湿或加热加湿以及除湿换热器表面干燥剂的循环吸附、再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具有的优势在于:
第一,本发明通过在除湿换热器热泵系统中加入回热器部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充当冷凝器的除湿换热器出口过冷度,进而增加系统单位制冷量,增强系统显热处理能力;
第二,本发明添加的回热器部件,还可以在压缩机承受范围内合理提高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在保持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压缩机排气温度,具有冷凝器作用的除湿换热器入口制冷剂的蒸汽过热度也随之提高。由于过热蒸汽对流换热系数远小于两相区冷凝换热系数,因此冷凝器制冷剂管路过热段长度占总长度比例将显著提高,具有冷凝器作用的除湿换热器体积平均温度及其表面涂覆的干燥剂平均温度也将明显提高,同时也将使得与之发生热质交换的空气温度升高,相对湿度降低。根据常规固体干燥剂材料(硅胶、沸石分子筛、活性炭等)的吸附特性,温度的升高和与相对湿度的降低都将导致干燥剂的水蒸气平衡吸附量降低,因此具有冷凝器作用的除湿换热器表面干燥剂脱附后内部含水量降低,脱附性能显著提升。当系统运行路径切换后,具有冷凝器作用的除湿换热器转变为具有蒸发器作用的除湿换热器,其表面的干燥剂用于吸附新风中的水蒸气。根据所述常规固体干燥材料(硅胶、沸石分子筛、活性炭等)的吸附特性,干燥剂在含水量较小时吸附速率较大,因此脱附阶段结束后含水量更低的干燥剂能在吸附过程吸附更多的水蒸气,即系统的潜热处理能力显著增强。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做进一步说明,以充分的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在夏季运行模式第一路径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在夏季运行模式第二路径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在冬季运行模式第一路径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在冬季运行模式第二路径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压缩机1,第一除湿换热器2,第二除湿换热器3,回热器4,节流装置5,第一四通换向阀6,第二四通换向阀7,第一风道8,第二风道9,第一三通风阀10,第二三通风阀11,第三三通风阀12,第四三通风阀13,送风风机14,排风风机1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如图1~图4所示,包含制冷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
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除湿换热器2、第二除湿换热器3、回热器4、节流装置5、第一四通换向阀6和第二四通换向阀7;
制冷系统的连接方式为:
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一流道口相连;压缩机1的吸气口与回热器4第二流道的第一流道口相连;
第一除湿换热器2制冷剂流道的第一流道口与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二流道口相连;第一除湿换热器2制冷剂流道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四流道口相连;
第二除湿换热器3制冷剂流道的第一流道口与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四流道口相连;第二除湿换热器3制冷剂流道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二流道口相连;
回热器4第一流道的第一流道口与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一流道口相连,回热器4第一流道的第二流道口与膨胀阀5的入口相连,回热器4第二流道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三流道口相连;
膨胀阀5的出口与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三流道口相连;
空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一风道8、第二风道9、第一三通风阀10、第二三通风阀11、第三三通风阀12、第四三通风阀13、送风风机14和排风风机15;
空气处理系统的连接方式为:
第一风道8入口与室外环境相连,第一风道8上布置有第一三通风阀10、第一除湿换热器2、第三三通风阀12和送风风机14;第二风道9入口与室内环境相连,第而风道9上布置有第二三通风阀11、第二除湿换热器3、第四三通风阀13和排风风机15;
第一三通风阀10的第一流道口通过第一风道8与室外环境相连,第一三通风阀10的第二流道口通过第一风道8与第一除湿换热器2的空气流道入口相连,第一三通风阀10的第三流道口与第二风道9中第二三通风阀11和第二除湿换热器3的中间段相连;
第二三通风阀11的第一流道口通过第二风道9与室内环境相连,第二三通风阀11的第二流道口通过第二风道9与第二除湿换热器3的空气流道入口相连,第二三通风阀11的第三流道口与第一风道8中第一三通风阀10和第一除湿换热器2的中间段相连;
第三三通风阀12的第一流道口通过第一风道8与第一除湿换热器2的空气流道出口相连,第三三通风阀12的第二流道口通过第一风道8与送风风机14的入口相连,第三三通风阀12的第三流道口第二风道9中第四三通风阀13和排风风机15的中间段相连;
第四三通风阀13的第一流道口通过第二风道9与第二除湿换热器3的空气流道出口相连,第四三通风阀13的第二流道口通过第二风道9与排风风机15的入口相连,第四三通风阀13的第三流道口第一风道8中第三三通风阀12和送风风机14的中间段相连;
送风风机14的出口与室内环境相连;
排风风机15的出口与室外环境相连。
第一除湿换热器2、第二除湿换热器3均为通过将常见的固体吸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硅胶、沸石分子筛、活性炭等)均匀涂覆至常规换热器空气侧外表面制得;
本实施例的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夏季运行模式和冬季运行模式,两种运行模式下各包含两种路径;
如图1所示,系统在夏季运行模式的第一种路径运行:
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一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三流道口相连;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一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相连,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三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第一三通风阀10、第二三通风阀11、第三三通风阀12、第四三通风阀13的第三流道口均关闭。
在该运行路径下,第一除湿换热器2充当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对流经的空气进行降温,同时其外表面翅片上涂覆的吸附材料吸附流经空气中的水蒸气,对流经的空气进行除湿,直至吸附材料吸附饱和;经过降温除湿后干冷的空气由送风风机14送入被调房间调节室内显热、潜热负荷。第二除湿换热器3充当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加热,同时其外表面翅片上涂覆的吸附材料中的水蒸气脱附,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加湿,直至吸附材料再生完全;经过加热加湿后热湿的空气由排风风机15排至室外。
如图2所示,系统在夏季运行模式的第二种路径运行:
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一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相连,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三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一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三流道口相连;第一三通风阀10、第二三通风阀11、第三三通风阀12、第四三通风阀13的第二流道口均关闭。
在该运行路径下,第二除湿换热器3充当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对流经的空气进行降温,同时其外表面翅片上涂覆的吸附材料吸附流经空气中的水蒸气,对流经的空气进行除湿,直至吸附材料吸附饱和;经过降温除湿后干冷的空气由送风风机14送入被调房间调节室内显热、潜热负荷。第一除湿换热器2充当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加热,同时其外表面翅片上涂覆的吸附材料中的水蒸气脱附,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加湿,直至吸附材料再生完全;经过加热加湿后热湿的空气由排风风机15排至室外。
如图3所示,系统在冬季运行模式的第一种路径运行:
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一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相连,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三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一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三流道口相连;第一三通风阀10、第二三通风阀11、第三三通风阀12、第四三通风阀13的第三流道口均关闭。
在该运行路径下,第一除湿换热器2充当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加热,同时其外表面翅片上涂覆的吸附材料中的水蒸气脱附,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加湿,直至吸附材料再生完全;经过加热加湿后热湿的空气由送风风机14送入被调房间调节室内负荷。第二除湿换热器3充当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对流经的空气进行降温,同时其外表面翅片上涂覆的吸附材料吸附流经空气中的水蒸气,对流经的空气进行除湿,直至吸附材料吸附饱和;经过降温除湿后干冷的空气由排风风机15排至室外。
如图4所示,系统在冬季运行模式的第二种路径运行:
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一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三流道口相连;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一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相连,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三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第一三通风阀10、第二三通风阀11、第三三通风阀12、第四三通风阀13的第二流道口均关闭。
在该运行路径下,第二除湿换热器3充当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加热,同时其外表面翅片上涂覆的吸附材料中的水蒸气脱附,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加湿,直至吸附材料再生完全;经过加热加湿后热湿的空气由送风风机14送入被调房间调节室内负荷。第一除湿换热器2充当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对流经的空气进行降温,同时其外表面翅片上涂覆的吸附材料吸附流经空气中的水蒸气,对流经的空气进行除湿,直至吸附材料吸附饱和;经过降温除湿后干冷的空气由排风风机15排至室外。
该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根据环境条件选择运行模式,在同一个运行模式下的两种路径间循环切换运行,保证送风的连续降温除湿或加热加湿以及除湿换热器表面干燥剂的高效循环吸附、再生。
因此,本发明在常规除湿换热器热泵系统中加入回热器及第二个四通换向阀,保证回热器在循环切换过程正常工作,可以在相同的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下,合理提高系统过冷度和过热度,从而增加单位制冷量和再生脱附量,提高系统显热和潜热处理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制冷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除湿换热器(2)、第二除湿换热器(3)、回热器(4)、节流装置(5)、第一四通换向阀(6)和第二四通换向阀(7);
所述制冷系统的连接方式为:
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与所述回热器(4)第二流道的第一流道口相连;
所述第一除湿换热器(2)制冷剂流道的第一流道口与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二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除湿换热器(2)制冷剂流道的第二流道口与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四流道口相连;
所述第二除湿换热器(3)制冷剂流道的第一流道口与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除湿换热器(3)制冷剂流道的第二流道口与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二流道口相连;
所述回热器(4)第一流道的第一流道口与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一流道口相连,所述回热器(4)第一流道的第二流道口与所述膨胀阀(5)的入口相连,所述回热器(4)第二流道的第二流道口与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三流道口相连;
所述膨胀阀(5)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三流道口相连;
所述空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一风道(8)、第二风道(9)、第一三通风阀(10)、第二三通风阀(11)、第三三通风阀(12)、第四三通风阀(13)、送风风机(14)和排风风机(15);
所述空气处理系统的连接方式为:
所述第一风道(8)入口与室外环境相连,所述第一风道(8)上布置有所述第一三通风阀(10)、所述第一除湿换热器(2)、所述第三三通风阀(12)和所述送风风机(14);所述第二风道(9)入口与室内环境相连,所述第而风道(9)上布置有所述第二三通风阀(11)、所述第二除湿换热器(3)、所述第四三通风阀(13)和所述排风风机(15);
所述第一三通风阀(10)的第一流道口通过所述第一风道(8)与室外环境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风阀(10)的第二流道口通过所述第一风道(8)与所述第一除湿换热器(2)的空气流道入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风阀(10)的第三流道口与所述第二风道(9)中所述第二三通风阀(11)和所述第二除湿换热器(3)的中间段相连;
所述第二三通风阀(11)的第一流道口通过所述第二风道(9)与室内环境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风阀(11)的第二流道口通过所述第二风道(9)与所述第二除湿换热器(3)的空气流道入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风阀(11)的第三流道口与所述第一风道(8)中所述第一三通风阀(10)和所述第一除湿换热器(2)的中间段相连;
所述第三三通风阀(12)的第一流道口通过所述第一风道(8)与所述第一除湿换热器(2)的空气流道出口相连,所述第三三通风阀(12)的第二流道口通过所述第一风道(8)与所述送风风机(14)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三三通风阀(12)的第三流道口所述第二风道(9)中所述第四三通风阀(13)和所述排风风机(15)的中间段相连;
所述第四三通风阀(13)的第一流道口通过所述第二风道(9)与所述第二除湿换热器(3)的空气流道出口相连,所述第四三通风阀(13)的第二流道口通过所述第二风道(9)与所述排风风机(15)的入口相连,所述第四三通风阀(13)的第三流道口所述第一风道(8)中所述第三三通风阀(12)和所述送风风机(14)的中间段相连;
所述送风风机(14)的出口与室内环境相连;
所述排风风机(15)的出口与室外环境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湿换热器(2)和第二除湿换热器(3)均为通过将固体吸附材料均匀涂覆至常规换热器空气侧外表面制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吸附材料包括硅胶、沸石分子筛、活性炭。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夏季运行模式和冬季运行模式,两种运行模式下各包含两种路径;
在夏季运行模式的第一种路径中:
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一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三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一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三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风阀(10)、第二三通风阀(11)、第三三通风阀(12)、第四三通风阀(13)的第三流道口均关闭;
在夏季运行模式的第二种路径中:
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一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三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一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三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风阀(10)、第二三通风阀(11)、第三三通风阀(12)、第四三通风阀(13)的第二流道口均关闭;
在冬季运行模式的第一种路径中:
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一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三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一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三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风阀(10)、第二三通风阀(11)、第三三通风阀(12)、第四三通风阀(13)的第三流道口均关闭;
在冬季运行模式的第二种路径中:
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一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6)的第二流道口与第三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一流道口与第二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7)的第三流道口与第四流道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风阀(10)、第二三通风阀(11)、第三三通风阀(12)、第四三通风阀(13)的第二流道口均关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根据环境条件选择运行模式,在同一个运行模式下的两种路径间循环切换运行,保证送风的连续降温除湿或加热加湿以及除湿换热器表面干燥剂的循环吸附、再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48030.7A CN108826541A (zh) | 2018-05-11 | 2018-05-11 | 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48030.7A CN108826541A (zh) | 2018-05-11 | 2018-05-11 | 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26541A true CN108826541A (zh) | 2018-11-16 |
Family
ID=64147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48030.7A Pending CN108826541A (zh) | 2018-05-11 | 2018-05-11 | 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26541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84632A (zh) * | 2021-03-04 | 2021-06-18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提升除湿换热器性能的减小过程热容装置 |
CN113266912A (zh) * | 2021-06-04 | 2021-08-17 | 南通华信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 双层双通道新风机 |
CN113983570A (zh) * | 2021-11-09 | 2022-01-28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除湿换热器的取水除湿一体化热泵系统及方法 |
CN114838420A (zh) * | 2022-05-07 | 2022-08-02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调湿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38349A (en) * | 1973-09-21 | 1976-02-17 | Daikin Kogyo Co., Ltd. |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with superheat control |
CN1590927A (zh) * | 2003-09-05 | 2005-03-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包括热交换器和用于切换制冷循环的装置的空调器 |
CN107166583A (zh) * | 2017-05-12 | 2017-09-15 | 上海交通大学 | 半解耦式降温除湿与分级冷却的除湿热泵系统和方法 |
CN107314483A (zh) * | 2017-05-12 | 2017-11-03 | 上海交通大学 | 两级双除湿蒸发器双除湿冷凝器除湿热泵系统及方法 |
CN107575967A (zh) * | 2017-08-24 | 2018-01-12 | 浙江大学 | 一种适用于全年工况的热泵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CN107726660A (zh) * | 2017-09-28 | 2018-02-23 | 上海交通大学 | 回热式半解耦除湿热泵系统及方法 |
-
2018
- 2018-05-11 CN CN201810448030.7A patent/CN10882654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38349A (en) * | 1973-09-21 | 1976-02-17 | Daikin Kogyo Co., Ltd. |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with superheat control |
CN1590927A (zh) * | 2003-09-05 | 2005-03-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包括热交换器和用于切换制冷循环的装置的空调器 |
CN107166583A (zh) * | 2017-05-12 | 2017-09-15 | 上海交通大学 | 半解耦式降温除湿与分级冷却的除湿热泵系统和方法 |
CN107314483A (zh) * | 2017-05-12 | 2017-11-03 | 上海交通大学 | 两级双除湿蒸发器双除湿冷凝器除湿热泵系统及方法 |
CN107575967A (zh) * | 2017-08-24 | 2018-01-12 | 浙江大学 | 一种适用于全年工况的热泵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CN107726660A (zh) * | 2017-09-28 | 2018-02-23 | 上海交通大学 | 回热式半解耦除湿热泵系统及方法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84632A (zh) * | 2021-03-04 | 2021-06-18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提升除湿换热器性能的减小过程热容装置 |
CN113266912A (zh) * | 2021-06-04 | 2021-08-17 | 南通华信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 双层双通道新风机 |
CN113983570A (zh) * | 2021-11-09 | 2022-01-28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除湿换热器的取水除湿一体化热泵系统及方法 |
CN114838420A (zh) * | 2022-05-07 | 2022-08-02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调湿装置 |
CN114838420B (zh) * | 2022-05-07 | 2023-09-29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调湿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61701B (zh) | 多级热回收复合除湿新风空气处理机 | |
JP4835688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空調システム | |
CN105757836B (zh) | 基于除湿换热器的再生除湿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106594908B (zh) | 一种带有转轮除湿的无霜空气源热泵系统 | |
CN109186015A (zh) |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7314483B (zh) | 两级双除湿蒸发器双除湿冷凝器除湿热泵系统及方法 | |
CN105276736B (zh) | 一种带冷凝再热的热泵型全热回收新风空调机组 | |
CN102506475A (zh) | 冷凝废热驱动的基于固体除湿的热湿独立控制的热泵系统 | |
CN202692282U (zh) | 双冷源热泵全热回收调湿控温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式 | |
CN112254209A (zh) | 一种两管制冷凝再热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635906A (zh) | 热泵再生转轮式全热回收调湿控温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635905A (zh) | 复合式热泵型低温再生转轮除湿全热回收新风机组 | |
CN102705921A (zh) | 一种热泵驱动转轮除湿和再生型空气处理机组 | |
CN108826541A (zh) | 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103017332A (zh) | 一种蓄热除湿耦合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 |
CN107726660B (zh) | 回热式半解耦除湿热泵系统及方法 | |
CN102721133B (zh) | 自冷式固体干燥剂降温除湿空调系统 | |
CN111811035A (zh) | 一种除湿再热的单元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444278A (zh) | 连续置换式除湿烘干设备 | |
CN107575967A (zh) | 一种适用于全年工况的热泵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107726480B (zh) | 半解耦式分级除湿降温的除湿热泵系统及方法 | |
KR102287900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05805868B (zh) | 再生回热除湿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100451467C (zh) | 一种组合式空气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8253557A (zh) | 多级分区转轮除湿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