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33641A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33641A CN107233641A CN201610188985.4A CN201610188985A CN107233641A CN 107233641 A CN107233641 A CN 107233641A CN 201610188985 A CN201610188985 A CN 201610188985A CN 107233641 A CN107233641 A CN 1072336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welling
- epidermis
- pin
- puncture
- guided pun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10000002615 epidermis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1574 biops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41000283216 Phocid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2792 vascula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0845 anti-microb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10000001124 body flui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0839 body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NOQGZXFMHARMLW-UHFFFAOYSA-N Daminozide Chemical group CN(C)NC(=O)CCC(O)=O NOQGZXFMHARML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684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02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614 Polyether block am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Ethene Chemical compound C=C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10198 maturation tim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631 haemodi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502 di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322 hemodialy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10000003491 sk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920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41001136800 Anas acu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8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356 contamin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FOIXSVOLVBLSDH-UHFFFAOYSA-N Silver ion Chemical compound [Ag+] FOIXSVOLVBLSD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844 anti-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SEEPANYCNGTZFQ-UHFFFAOYSA-N sulfadiazi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N)=CC=C1S(=O)(=O)NC1=NC=CC=N1 SEEPANYCNGTZF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60004306 sulfadiaz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6
- 206010020751 Hypersensitivit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26935 allergic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815 allerg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06010070995 Vascular compres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15181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72525 Anas platyrhyncho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549 butyl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513 impla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DFPAKSUCGFBDDF-UHFFFAOYSA-N Nicotinamide Chemical compound NC(=O)C1=CC=CN=C1 DFPAKSUCGFBDD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21 Polyphenylene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CZPWVGJYEJSRLH-UHFFFAOYSA-N Pyrimidine Chemical compound C1=CN=CN=C1 CZPWVGJYEJSRL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Sulfur Chemical compound [S]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864 Sulphu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467 acupunct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1016 anaph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88710 antibiotic agent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808 connective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1066 hemangi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7169 kidney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24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0 polyeth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241 scar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60 therapeutic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2 weekl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03—Needle locating or guid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53—Interfaces between patient blood circulation and extra-corporal blood circuit
- A61M1/3659—Cannulae pertaining to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 A61M1/3661—Cannulae pertaining to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for haemodialysi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247—Semi-permanent or permanent transcutaneous or percutaneous access sites to the inside of the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6—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87—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the body; Automatic needle inser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7/00889—Material properties antimicrobial, disinfecta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7/00951—Material properties adhesiv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6—Holding accessories for holding infusion needles on the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7—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suitable for being connected to an infusion line after insertion into a pati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6—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 A61M2039/0633—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the seal being a passive seal made of a resilient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an opening
- A61M2039/0646—Duckbill-valv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6—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 A61M2039/0633—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the seal being a passive seal made of a resilient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an opening
- A61M2039/066—Septum-like elem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 A61M2205/0205—Materials having antiseptic or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e.g. silver compounds, rubber with sterilising ag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 A61M2205/0216—Materials providing elastic properties, e.g. for facilitating deformation and avoid break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包括:留置管体,其内部具有基本沿留置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通道,所述通道用于引导穿刺针,所述留置管体具有在留置占位状态下位于皮表上方的近端和位于皮表下方的远端;支座,其底部具有与皮表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底面,所述支座支撑并固定所述留置管体;密封件,其被设置为对所述通道进行密封。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可以缩短扣眼穿刺法中穿刺隧道的成熟时间,从而帮助建立穿刺隧道。不仅如此,该皮表留置器械还可以在穿刺时穿刺针进行引导,并对未成熟的穿刺隧道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留置皮表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肾病患者一般需要按照每周2~3次的频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在血液透析时,需要向人体内置入透析针或者留置针,该透析针或留置针需要经由皮肤进入血管,因此会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目前采用的透析针或留置针置入方式主要有区域穿刺法、绳梯穿刺法和扣眼穿刺法。
其中,区域穿刺法为一种在可用血管范围内任意穿刺的方法。区域穿刺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较低。区域穿刺法的缺点是每次透析都需要创造新的穿刺点,从而在皮肤表层和血管壁形成了较大面积的损伤,进而极大增加了血管瘤、血管狭窄、血肿等并发症的风险。另外,皮肤表面的永久疤痕创伤也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绳梯穿刺法为一种在可用血管范围内按照绳梯顺序进行排列穿刺的方法。绳梯穿刺法的优点是限制穿刺区域、减少穿刺点数量,从而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皮肤和血管。绳梯穿刺法的缺点是该方法会受制于可用于穿刺的血管区域,对于血管条件已经不好的末期肾病患者,该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扣眼穿刺法为一种在可用血管范围内仅从两个固定的穿刺点进行长期穿刺的方法。扣眼穿刺法的优点是可以极大的保护皮肤和血管,减少穿刺引起的并发症,同时在长期、反复多次穿刺形成的穿刺隧道中进行穿刺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并能保证穿刺点的美观。基于此,扣眼穿刺方法已经成为中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指南当中推荐的穿刺方法。
然而,当前情况下,扣眼穿刺法由于其实施难度较大并没有被广泛采用。这是因为,扣眼穿刺法中的穿刺隧道需要6~12次连续的穿刺才可以形成,同时这6~12次连续的穿刺需要固定的、有经验的操作者保证每次穿刺时的进针点、进针角度和进针深度均一致。因此,扣眼穿刺法对于操作者的操作技术门槛具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产品或方法,其可以降低扣眼穿刺法的实施难度。
现有技术中,用于降低扣眼穿刺法的实施难度以及用于帮助建立穿刺隧道的产品主要有两类:
其中一类是通过手术在血管上植入的人工接口,该人工接口用以保证每次穿刺时在血管上穿刺点的一致性和精确度。然而这种人工接口通常结构复杂,植入过程对患者的皮肤与血管的创伤较大,被植入的人工接口也面临与受体不相容的风险,从而导致后期治疗及维护成本巨大。
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类产品为占位隧道钉。在每次透析治疗结束拔出透析针后,占位隧道钉被置入并保留在皮肤隧道中,直到下次透析治疗时,在进行穿刺前再取出,从而保证在两次透析治疗的间隙,穿刺隧道创口不会自行修复。此外,穿刺隧道内壁会沿占位隧道钉形成光滑平整的结缔组织,从而加速隧道的形成。这类产品在尼普洛株式会社的专利“留置针插入用孔形成插头和其安装工具”(公开号为CN1671429A,公开日为2005年9月21日)以及“插入留置针用的成孔针”(公开号为CN1381279A,公开日为2002年11月27日)中有描述和介绍。
然而上述这种产品只能保证在血液透析的间隙对穿刺隧道进行占位,由于其在穿刺过程中是被从穿刺隧道中取出的,因此其并不能在穿刺时对未成熟的隧道进行保护,也不能对穿刺过程进行引导,因而有可能破坏原有穿刺隧道的形成,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该皮表留置器械可以如现有技术中的产品一样,帮助建立穿刺隧道,不仅如此,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还可以在穿刺时对未成熟的穿刺隧道进行保护,同时还能够对穿刺过程进行引导,从而大大降低了扣眼穿刺法的实施难度,降低了对穿刺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进而有利于扣眼穿刺法的广泛推广。
基于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包括:
留置管体,其内部具有基本沿留置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通道,所述通道用于引导穿刺针,所述留置管体具有在留置占位状态下位于皮表上方的近端和位于皮表下方的远端;
支座,其底部具有与皮表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底面,所述支座支撑并固定所述留置管体;
密封件,其被设置为对所述通道进行密封。
需要解释和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的留置管体的“近端”是指留置管体在留置占位状态下位于皮表上方的一段;同样的,本发明中所述的留置管体的“远端”是指留置管体在留置占位状态下位于皮表下方的一段。
支座的底部具有与皮表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底面,其中“直接接触”是指底面与皮表直接贴合,而“间接接触”是指底面与皮表通过一薄层而贴合,例如底面与表层通过一胶层而贴合。
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具有上述结构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有助于穿刺隧道的快速形成,同时还可以对穿刺隧道起到保护作用,并对透析针或穿刺针的穿刺过程起到引导作用。当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时,留置管体可以随着穿刺针经由皮表进入客体,或者自行经由皮表进入客体,在完成了一次血液透析治疗拔除了穿刺针后,留置管体的远端仍然留置在客体内以起到占位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穿刺隧道的快速形成。在进行下一次透析穿刺时,穿刺针经由留置管体的通道进入客体后,接着进行透析治疗,在穿刺针进入客体的穿刺过程中,留置管体对穿刺过程起到引导和保护的作用。由于留置管体的位置和倾斜角度已经被支座固定,因此,无论透析穿刺的操作者是否是同一人,或者操作者的穿刺经验是否丰富,每一次透析穿刺都可以保证相同的进针点、进针角度和进针深度,由此就解决了扣眼穿刺法的实施难度问题。
为了保证足够的支撑力和强度,本发明中的支座相对于留置管体采用了较硬的材料,例如PC材料,同样为了尽量降低对客体的伤害,本发明中的留置管体相对于支座采用了较软的材料,例如聚氨酯材料。另外,为了保证生物相容性,本发明中的留置管体应当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不仅适用于血液透析治疗,也适用于其他含有穿刺操作的治疗过程(例如,皮下注射、皮下微创手术、活体取样等),因此血液透析治疗并不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定。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远端的延伸长度被设置为所述远端的末端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触被穿刺的血管壁。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得留置管体的远端不压迫血管壁,因而不会对血管壁造成创伤,从而使本方案获得更好的实施效果。
当然,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留置管体的远端也可以被设置为接触血管壁。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通道的直径略大于穿刺针的外径。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得穿刺针在通过留置管体内的通道时受到较小的摩擦阻力,从而使本方案获得更好的实施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支座的底面与留置管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40度。
在本技术方案中,穿刺针的进针角度是通过支座的底面与留置管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来确定的。虽然对于不同的操作者来说,其穿刺时采用的进针角度可能不一样,但一般是在20~40度这个范围内的。此外,对于同一个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说,希望每一次的穿刺进针角度均是相同的。因此,一旦经过了首次穿刺,该角度就应当是被确定下来的恒定不变的角度值。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留置管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或者所述留置管体远端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覆有抗菌涂层。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得本技术方案具有更好的抗菌阻菌效果,从而降低皮下植入时的感染风险。该抗菌涂层可以是银离子涂层或是磺胺嘧啶涂层,或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知晓的其他抗菌涂层。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支座的底面设有若干凸出于底面的凸起。
底面上设有凸起,一方面可以提高固定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底面与皮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提高皮表的透气性,降低皮表过敏的风险。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还包括阻菌防水透气膜,其覆盖于所述皮表留置器械位于皮表上方的部分上。
由于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是留置皮表的,因此在其留置期间,为了进一步提高抗菌阻菌效果,可以采用阻菌防水透气膜覆盖其上,此外,该阻菌防水透气膜还起到进一步固定皮表留置器械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支座的外部轮廓呈半球型或拱顶型或鼠标型。
将支座外部轮廓设置为上述这些形状有助于在操作过程中抓握支座。当然,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知晓的其他可以实现本案技术效果的支座形状。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支座上具有便于手指握持的凹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在其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含有上文描述的优选的或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且该一个或多个技术特征是可以相互自由组合的。
基于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方法,其包括步骤:
(1)在首次治疗时,引导留置管体经由皮表刺入客体;
(2)在首次治疗结束后,将所述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以将留置管体的远端留置于客体内进行占位,从而帮助形成穿刺隧道;
(3)在下一次治疗开始时,使穿刺针穿过留置管体内的通道进入客体,以进行所述下一次治疗;
反复进行上述步骤(3)直至治疗结束。
上述治疗可以是血液透析治疗,也可以是其他治疗过程,例如皮下注射。
另外,在每一次治疗结束后,可以在留置于皮表的皮表留置器械上覆盖一层阻菌防水透气膜,并在下一次治疗开始时,先将该阻菌防水透气膜揭除,再使穿刺针穿过留置管体内的通道而进入客体。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支座与留置管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所述支座与留置管体的近端连接之后,所述支座使得支座的底面与留置管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支座与留置管体是可拆卸连接的,这就使得在操作过程中,留置管体可以根据操作者的操作习惯或患者的不同需求选择一进针角度,在留置管体的远端进入客体以后,再将支座与留置管体的近端连接,以固定支座底面与留置管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使其保持不变。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的好处是,由于留置管体的轴线与支座底面之间的角度是可调的,因此同一种规格的皮表留置器械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操作者和患者。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留置管体包括管体本体和径向突出于管体本体的球形头部,所述球形头部设于留置管体的近端;相应地,所述支座内设有匹配地容置部分所述管体本体的第一腔体和匹配地容置所述球形头部的第二腔体。
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留置管体进入客体的角度不固定,从而使得底座底面与留置管体的轴线之间的角度的调节更加方便。当然,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实现底座底面与留置管体的轴线之间的角度调节的结构。另外,在采用该结构的技术方案中,留置管体进入客体的长度,也即上文所述的留置管体的远端的延伸长度会被球形头部与底座的连接关系限制,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皮表留置器械来说,其留置管体远端的延伸长度是不变的。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形头部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为过盈配合。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形头部的外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腔体的内表面上设有增加球形头部的外表面与第二腔体的内表面之间摩擦力的凸起纹路。
上述凸起的纹路可以是螺旋形纹路、齿形纹路或是其他形状的可以增加摩擦力的凸起纹路。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座上设有允许所述球形头部进入第二腔体的U型开口。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U型开口为弹性U型开口,所述弹性U型开口的口径略小于所述球形头部的外径。
采用上述这种结构,可以使得球形头部可以方便快捷地滑入支座的第二腔体中,从而快速完成支座与留置管体近端的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第一密封件对应留置管体的远端设置,所述第二密封件对应留置管体的近端设置。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上述第一密封件和上述第二密封件,分别在远端和近端设置两个密封件可以进一步提高本技术方案的密封效果,其中远端的第一密封件可以阻止客体的血液或体液进入留置管体内,而近端的第二密封件可以阻止外部污染物进入留置管体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通道内,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为密封膜或密封塞。
密封膜或密封塞可以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其不仅可以实现液体密封(例如,阻止客体的血液或体液进入留置管体),甚至还可以实现气体密封,因此可以阻止细菌、微生物随空气进入留置管体。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密封膜或密封塞为自密封膜或自密封塞。
所述自密封膜或自密封塞可以由硅胶、丁基橡胶或是其他自密封材料制成。
采用自密封膜或自密封塞可以使得该密封件被反复使用,而不必作为一次性部件使用一次后就被更换,从而节省了材料成本。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密封件被设置在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并形成为留置管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密封件还被设置为允许穿刺针通过第一密封件而进入皮表下方,而不允许体液通过第一密封件从皮表下方进入所述通道。
也就是说,第一密封件可以允许穿刺针通过而进入客体,但是不允许客体的血液或体液在相反的方向上从客体进入留置管体内的通道。
所述第一密封件可以为鸭嘴阀或奶嘴阀。所谓“鸭嘴阀”为本技术领域内知晓的端部具有一字型开口的扁嘴阀。所谓“奶嘴阀”为一种类似奶嘴的阀结构,其在阀的端部具有一个孔,该孔可以是圆孔、丫形孔、十字孔、米字孔或是其他类似的结构。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及靠近远端末端处具有朝着所述远端末端的方向外径逐渐变细的楔形部或弧形部。
该结构可以减小留置管体在进入客体过程中的阻力,从而使留置管体更易于进入客体。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留置管体的材料选自聚氨酯、PEBAX(嵌段聚醚酰胺树脂)、LDPE(低密度聚乙烯),或其他具有稳定生物相容性的材料……。
采用上述这些材料制成的留置管体相对较硬,从而使得留置管体具有更好的成型性,进而使得留置管体可以更好地起到支撑、占位和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留置管体的壁厚为0.1-1mm。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座的底面设有黏胶层,所述黏胶层的一面与所述底面粘接,所述黏胶层的另一面用于与皮表粘接。
黏胶层使得支座可以被更稳固地固定在皮表上,从而为留置管体提供更稳定的支撑。
更进一步地,所述黏胶层为具有离型纸的U型胶贴。
上述黏胶层可以实现支座与皮表之间的快速黏贴。在固定支座时,揭除离型纸时可以先将U型离型纸的任一端揭开,然后顺时针或逆时针将离型纸从背胶上揭下。
基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本发明还提供了其使用方法,其包括步骤:
(1)在首次治疗开始时,使穿刺针穿过留置管体的通道,然后使穿刺针带着留置管体一起经由皮表刺入客体;然后,将支座连接于留置管体的近端,并固定支座,以使支座的底面与留置管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
(2)在首次治疗结束后,将穿刺针从客体中拔除,将所述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以将留置管体的远端留置于客体内进行占位,从而帮助形成穿刺隧道;
(3)在下一次治疗开始时,使穿刺针穿过留置管体内的通道进入客体,以进行所述下一次治疗,所述留置管体为上一次治疗结束后被留置在皮表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体,或者为本次治疗开始时在拔除了先前的皮表留置器械后留置于皮表的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体;
反复进行上述步骤(3)直至治疗结束。
上述治疗可以是血液透析治疗,也可以是其他治疗过程,例如皮下注射。
优选地,在每一次治疗结束后,可以在留置于皮表的皮表留置器械上覆盖一层阻菌防水透气膜,并在下一次治疗开始时,先将该阻菌防水透气膜揭除,再使穿刺针穿过留置管体内的通道进入客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为自密封件时,该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可以在皮表留置若干天或使用于若干次治疗中,例如可以在皮表留置3~5天,或者进行3~5次治疗后再更换。当然,同一个皮表留置器械在皮表留置的时间或适用的治疗次数也可以根据该皮表留置器械的生物相容性而进行适当的减少或增加。
另外,也可以选择每一次治疗均更换一个新的皮表留置器械。当然,在更换新的皮表留置器械之前,需要先行拔除旧的皮表留置器械。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留置管体的近端被固定设于所述支座内,所述支座上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留置管体的所述通道相互衔接地连通。
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该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留置管体的近端是与支座固定连接的,而不是可拆卸连接的,这就使得同一个皮表留置器械中的留置管体的轴线与支座底面之间的夹角从一开始就是固定的,而不再可调。因此,为了满足不同操作者或患者的需求,可以生产多种规格的皮表留置器械,各不同规格的皮表留置器械的支座底面和留置管体的轴线具有不同的夹角,甚至,各不同规格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体具有不同长度的远端。
虽然对于同一个皮表留置器械来说,该实施方式中的支座底面和留置管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再可调,但是相较于上文所述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结构更加简单,因此其使用过程也更加便捷。
在该另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留置管体的近端可以通过粘结与支座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本领域内知晓的其他固定方式实现留置管体的近端与支座之间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该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呈自外向内口径逐渐减小的楔形。
楔形开口可以对将要进入通道的穿刺针起到导向作用。
优选地,在该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座包括分体设置的支撑部和后盖,所述支撑部和后盖内的孔共同形成所述开口。
支座采用分体式的设置方式更便于留置管体的近端被固定安装于支座内。
进一步地,在该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留置管体为远端末端封闭的盲管,所述密封件包括该封闭的远端末端,该封闭的远端末端被设置为可以被穿刺针穿透。
优选地,在该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封闭的远端末端呈楔形或弧形。
该结构可以减小留置管体在进入客体过程中的阻力,从而使留置管体更易于进入客体。
优选地,在该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封闭的远端末端的壁厚和/或硬度小于留置管体的其他部分的壁厚和/或硬度。
留置管体的其他部分的壁厚和/或硬度相对较大,是为了保证管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从而在穿刺隧道形成的占位过程中提供更好的支撑力和强度,同时在穿刺针的穿刺过程中为客体组织提供更好的保护。而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的壁厚和/或硬度相对较小,是为了便于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将其刺破。
优选地,在该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还包括密封膜或密封塞,其设于所述留置管体的近端或设于所述支座的开口处。
在留置管体的近端或支座的开口处设置密封膜或密封塞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件的密封效果,从而防止外部污染物进入到留置管体内。密封膜或密封塞可以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其不仅可以实现液体密封(例如,阻止客体的血液或体液进入留置管体),甚至还可以实现气体密封,因此可以阻止细菌、微生物随空气进入留置管体。该密封膜或密封塞可以是硅胶制成的,也可以是PTEE制成的,或是其他符合要求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座包括分体设置的支撑部和后盖,所述支撑部和后盖内的孔共同形成所述开口,所述密封件还包括密封膜,所述密封膜被固定在所述支撑部和后盖之间。
将密封膜设置在支撑部和后盖之间,并通过后盖压封在支撑部上,是一种较为便利的密封膜安装方式。
优选地,所述密封膜或密封塞为自密封膜或自密封塞。
基于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本发明还提供了其使用方法,其包括步骤:
(1)在首次治疗开始时,穿刺针先行刺入客体进行首次治疗;
(2)在首次治疗结束后,将穿刺针从客体中拔除,然后沿着穿刺针的穿刺路径将留置管体的远端经由皮表逐渐刺入客体,直至底座的底面与皮表接触;将所述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以将留置管体的远端留置于客体内进行占位,从而帮助形成穿刺隧道;
(3)在下一次治疗开始时,使穿刺针穿过留置管体内的通道进入客体,以进行所述下一次治疗;
(4)在所述下一次治疗结束后,将所述皮表留置器械和穿刺针从客体中拔除,然后立刻将一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体远端沿着所述穿刺隧道刺入客体,以使该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
反复进行上述步骤(3)和(4),直至治疗结束。
上述治疗可以是血液透析治疗,也可以是其他治疗过程,例如皮下注射。
另外,在每一次治疗结束后,可以在留置于皮表的皮表留置器械上覆盖一层阻菌防水透气膜,并在下一次治疗开始时,先将该阻菌防水透气膜揭除,再使穿刺针穿过留置管体内的通道进入客体。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该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其仅允许穿刺针对其进行一次穿刺,一旦盲管的远端末端被刺破,为了保证密封效果,在完成该次治疗后,就需要更换新的皮表留置器械。但是,如果选择的材料可以实现盲管的自密封,该皮表留置器械也可以被重复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留置管体的近端被固定设于所述支座内,所述支座上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留置管体的所述通道相互衔接地连通;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销,所述密封销包括可经由所述开口插设于所述留置管体内的销柱,所述销柱的长度被设置为:当所述销柱插设于所述留置管体内以对所述通道进行密封时,所述销柱的尾端伸出于所述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
与前两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密封件被设置为密封销,并且该密封销的销柱是同轴地设于留置管体内的。密封销对留置管体内的通道的密封作用是通过密封销的外表面与留置管体的内表面之间的配合和公差实现的,因此这种密封方式一般实现的是液体密封,(例如,阻止客体的血液或体液进入留置管体)。另外,由于销柱的尾端是伸出于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的,因此在被留置于皮表后,这部分伸出于留置管体远端末端的销柱也起到占位的作用。此外,设于留置管体内的销柱还能够起到增强留置管体管壁强度的作用,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下,柱销还起到支撑留置管体的作用。
在该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皮表留置器械仍然可以具有前文所述的“所述远端的延伸长度被设置为所述远端的末端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触被穿刺的血管壁”的技术特征,但是由于销柱的尾端伸出于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因此销柱尾端相对于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要更接近血管壁,此时为了不增加血管壁的压力,最好将销柱的尾端也设置为其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触被穿刺的血管壁,这种设置方式不会压迫血管壁,因而也不会对血管壁造成创伤。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销柱的尾端设置为接触血管壁。
优选地,在该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呈自外向内口径逐渐减小的楔形。
楔形开口可以对将要进入通道的穿刺针起到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在该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销还包括与所述销柱的首端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被设置为与所述支座可快速拆卸地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第一卡爪,相应地,所述支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爪匹配的卡槽,所述第一卡爪与卡槽配合连接,以实现连接件与支座的快速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与销柱的首端固定连接的U型梁,所述U型梁的两个臂的末端设有所述第一卡爪,所述U型梁的两个臂及设于其末端的第一卡爪可在压力作用下相向地靠近,并在释放该压力时复位。
更进一步地,在该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还包括辅助件,所述辅助件的尾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爪,所述第二卡爪与所述卡槽配合连接,以实现辅助件与支座的快速可拆卸连接;所述辅助件的首端设有用于与穿刺针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辅助件上还具有用于容置穿刺针的槽。
上述辅助件在拔除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下的皮表留置器械时使用。在穿刺针经过留置管件而进入客体之前,先将该辅助件通过其首端的连接部与穿刺针连接,再将穿刺针经由留置管件刺入客体,在穿刺针刺入客体后,辅助件的尾端与支座通过配合连接的第二卡爪和卡槽实现快速连接,当治疗结束后,需要拔除皮表留置器械时,由于辅助件与穿刺针和支座之间的连接关系,只要在穿刺针上施力,就可以将穿刺针连同皮表留置器械一起从客体中拔除。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包括径向向内凸起的台阶,所述台阶用于与穿刺针上相应的凹槽搭合连接。
作为连接件与支座可快速拆卸地连接的另外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连接件包括与销柱的首端固定连接的U型梁,所述U型梁的两个臂的末端设有楔形导向柱,相应地,所述支座上设有与所述楔形导向柱匹配的孔槽;所述连接件还包括O型圈,其靠近销柱的首端而固定设于所述销柱上,当所述销柱插设于所述留置管体内以对所述通道进行密封时,所述O型圈设于销柱与支座之间以增加销柱与支座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地,在该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座上还设有用于注塑形成所述卡槽或孔槽的工艺孔。
进一步地,在该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销柱为实心结构或至少尾端封闭的内部中空结构。
如果销柱被设置为实心结构,那么相对于中空结构其可以为留置管体的管壁提供更好的支撑力。但是中空结构的销柱会更节省材料,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
优选地,在该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销柱的尾端呈楔形或弧形。
该结构可以减小销柱连同留置管体在进入客体过程中的阻力,从而使留置管体和销柱的尾端更易于进入客体。
作为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销柱的外径被设置为:在销柱和留置管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销柱始终与所述留置管体紧密贴合。
在上述这种结构中,由于销柱与留置管体始终紧密贴合,因此该技术方案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其可以确保留置管体和销柱进入皮下后,不会有血液或体液进入留置管体和销柱之间。另外,由于销柱与留置管体始终紧密贴合,销柱也可以为留置管体管壁提供更强的支撑力。
作为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另外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销柱至少包括在其轴向方向上依次衔接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于销柱的尾端或靠近尾端的位置,所述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的前段,其中第一部分的外径略小于第二部分的外径,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径略小于留置管体的内径,以使所述第一部分与留置管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部分与留置管体紧密贴合。
在上述这种结构中,销柱只有在其尾端部分才与留置管体紧密贴合,以保证密封效果。而将销柱其余部分的外径设置的略微小于留置管体的内径(也即上文所述的“通道”的直径),是为了减小销柱在进入和退出留置管体时的摩擦力,从而使得销柱在进入和退出留置管体时更加容易。
优选地,在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销柱的外表面覆有抗菌涂层。
该抗菌涂层可以是银离子涂层或是磺胺嘧啶涂层,或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知晓的其他抗菌涂层。
基于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本发明还提供了其使用方法,其包括步骤:
(1)在首次治疗开始时,穿刺针先行刺入客体进行首次治疗;
(2)在首次治疗结束后,将穿刺针从客体中拔除,然后沿着穿刺针的穿刺路径将留置管体的远端连同密封销一起经由皮表逐渐刺入客体,直至底座的底面与皮表接触;将所述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以将留置管体的远端连同密封销一起留置于客体内进行占位,从而帮助形成穿刺隧道;
(3)在下一次治疗开始时,先将密封销从留置管体内拔出,然后使穿刺针穿过留置管体内的通道进入客体,以进行所述下一次治疗;
(4)在所述下一次治疗结束后,将所述皮表留置器械和穿刺针从客体中拔除,然后立刻将一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体远端连同密封销沿着所述穿刺隧道刺入客体,以使该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
反复进行上述步骤(3)和(4),直至治疗结束。
上述治疗可以是血液透析治疗,也可以是其他治疗过程,例如皮下注射。
另外,在每一次治疗结束后,可以在留置于皮表的皮表留置器械上覆盖一层阻菌防水透气膜,并在下一次治疗开始时,先将该阻菌防水透气膜揭除,将密封销从留置管体内拔出后,再使穿刺针穿过留置管体内的通道进入客体。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该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也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最好不要对其进行反复使用。这是因为在留置状态下,密封销的销柱尾端是与客体的皮下组织接触的,而在后续的操作过程中,密封销又需要从留置管体中被拔出,这就使得密封销容易被外部污染物污染。因此为了保证器械是无菌的,建议每一次治疗均更换一个新的皮表留置器械。
进一步地,当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包括所述辅助件时,所述步骤(3)包括步骤:在下一次治疗开始时,先将密封销从留置管体内拔出,然后使连接有所述辅助件的穿刺针穿过留置管体内的通道进入客体,穿刺针到达一皮下位置后,将所述辅助件与支座连接,进行所述下一次治疗;所述步骤(4)包括步骤:在所述下一次治疗结束后,在穿刺针上施加拔除力,以将穿刺针连同皮表留置器械一起从客体中拔除,然后立刻将一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体远端连同密封销沿着所述穿刺隧道刺入客体,以使该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
作为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留置管体的近端被固定设于所述支座内,所述支座上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留置管体的所述通道相互衔接地连通;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销,所述密封销包括可经由所述开口插设于所述留置管体内的销柱,所述销柱的长度被设置为:当所述销柱插设于所述留置管体内以对所述通道进行密封时,所述销柱的尾端伸出于所述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此外所述支座包括脊状部和自脊状部向外伸出的翼部,所述翼部的底面形成或部分地形成所述支座的底面。
与前面第三种实施方式相同的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密封件也被设置为密封销,并且该密封销的销柱是同轴地设于留置管体内的,此外销柱的尾端是伸出于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的。密封销对留置管体内的通道的密封作用是通过密封销的外表面与留置管体的内表面之间的配合和公差实现的,因此这种密封方式一般实现的是液体密封,(例如,阻止客体的血液或体液进入留置管体)。另外,由于销柱的尾端是伸出于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的,因此在被留置于皮表后,这部分伸出于留置管体远端末端的销柱也起到占位的作用。此外,设于留置管体内的销柱还能够起到增强留置管体管壁强度的作用,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下,柱销还起到支撑留置管体的作用。
在该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皮表留置器械仍然可以具有前文所述的“所述远端的延伸长度被设置为所述远端的末端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触被穿刺的血管壁”的技术特征,但是由于销柱的尾端伸出于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因此销柱尾端相对于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要更接近血管壁,此时为了不增加血管壁的压力,最好将销柱的尾端也设置为其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触被穿刺的血管壁。这种设置方式不会压迫血管壁,因而也不会对血管壁造成创伤。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销柱的尾端设置为接触血管壁。
与前面第三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该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座包括脊状部和自脊状部向外伸出的翼部,这使得支座具有更好的支撑力。此外,具有翼部的支座也便于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的抓握。
进一步地,在该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翼部或所述支座由硅胶、橡胶或聚丙烯,或者其他具有稳定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制成。
上述这些材质均质地较软,以使翼部在被抓取时可以被折叠或弯曲成一定的角度,从而便于操作者的操作。
进一步地,在该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脊状部的首端具有凹槽,所述凹槽被作为将密封销从留置管体内取出的施力点,所述脊状部的首端为相对靠近所述支座的开口的一端。
上述凹槽的设置,使得密封销更加容易从留置管体中被取出。
进一步地,在该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销柱为实心结构或至少尾端封闭的内部中空结构。
如果销柱被设置为实心结构,那么相对于中空结构其可以为留置管体的管壁提供更好的支撑力。而中空结构的销柱会更节省材料,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
进一步地,在该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销柱的尾端呈楔形或弧形。
该结构可以减小销柱连同留置管体在进入客体过程中的阻力,从而使留置管体和销柱的尾端更易于进入客体。
作为上述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销柱的外径被设置为:在销柱和留置管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销柱始终与所述留置管体紧密贴合。
在上述这种结构中,由于销柱与留置管体始终紧密贴合,因此该技术方案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其可以确保留置管体和销柱进入皮下后,不会有血液或体液进入留置管体和销柱之间。另外,由于销柱与留置管体始终紧密贴合,销柱也可以为留置管体管壁提供更强的支撑力。
作为上述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另外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销柱至少包括在其轴向方向上依次衔接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于销柱的尾端或靠近尾端的位置,所述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的前段,其中第一部分的外径略小于第二部分的外径,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径略小于留置管体的内径,以使所述第一部分与留置管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部分与留置管体紧密贴合。
在上述这种结构中,销柱只有在其尾端部分才与留置管体紧密贴合,以保证密封效果。而将销柱其余部分的外径设置的略微小于留置管体的内径(也即上文所述的“通道”的直径),是为了减小销柱在进入和退出留置管体时的摩擦力,从而使得销柱在进入和退出留置管体时更加容易。
优选地,在上述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销柱的外表面覆有抗菌涂层。
该抗菌涂层可以是银离子涂层或是磺胺嘧啶涂层,或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知晓的其他抗菌涂层。
进一步地,在该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销还包括与所述销柱的首端连接的止挡凸台,所述止挡凸台径向凸出于所述销柱。
该止挡凸台用于阻止销柱在留置管体的轴向方向上进一步伸入留置管体,从而使得销柱的尾端在进入客体皮下的某一极限位置后就无法再继续向前推进。此外,该止挡凸台还在留置管体和密封销进入客体皮下的过程中,将施加于密封销上的推力进一步作用于留置管体上,以使留置管体的远端进入客体。
优选地,在该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挡凸台上具有沉孔,用以与植入器匹配使用,以将所述密封销经由所述开口和留置管体推入皮表下方。
为了使留置管体连同密封销进入客体皮下的过程更加容易,可以设置上述沉孔。当需要将留置管体连同密封销推入客体时,将一独立于所述皮表留置器械的棒状植入器的一端对应置于所述沉孔中,通过该棒状的植入器向密封销和留置管体施加推力,以将留置管体和密封销推入客体中。
进一步地,在该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支座固定于皮表的黏胶件,所述黏胶件的中部具有孔洞,以使当黏胶件覆盖于所述支座上时,所述脊状部暴露于外。
基于上述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本发明还提供了其使用方法,其包括步骤:
(1)在首次治疗开始时,穿刺针先行刺入客体进行首次治疗;
(2)在首次治疗结束后,将穿刺针从客体中拔除,然后沿着穿刺针的穿刺路径将留置管体的远端连同密封销一起经由皮表逐渐刺入客体,直至底座的底面与皮表接触;将所述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以将留置管体的远端连同密封销一起留置于客体内进行占位,从而帮助形成穿刺隧道;
(3)在下一次治疗开始时,先将密封销从留置管体内拔出,然后使穿刺针穿过留置管体内的通道进入客体,以进行所述下一次治疗;
(4)在所述下一次治疗结束后,将所述皮表留置器械和穿刺针从客体中拔除,然后立刻将一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体远端连同密封销沿着所述穿刺隧道刺入客体,以使该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
反复进行上述步骤(3)和(4),直至治疗结束。
上述治疗可以是血液透析治疗,也可以是其他治疗过程,例如皮下注射。
另外,在每一次治疗结束后,可以在留置于皮表的皮表留置器械上覆盖一层阻菌防水透气膜,并在下一次治疗开始时,先将该阻菌防水透气膜揭除,将密封销从留置管体内拔出后,再使穿刺针穿过留置管体内的通道进入客体。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该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也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最好不要对其进行反复使用。这是因为在留置状态下,密封销的销柱尾端是与客体的皮下组织接触的,而在后续的操作过程中,密封销又需要从留置管体中被拔出,这就使得密封销容易被外部污染物污染。因此为了保证器械是无菌的,建议每一次治疗均更换一个新的皮表留置器械。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各优选地、可选地、进一步地、更进一步地或更优选地的技术特征,在不发生相互矛盾或抵触的情况下,是可以相互自由组合以形成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案的,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四种实施方式。此外,上述四种实施方式中的各技术特征,在不发生相互矛盾或抵触的情况下,也可以相互组合。例如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优选地、可选地、进一步地、更进一步地或更优选地的技术特征也可以被用于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或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或第四种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可以缩短扣眼穿刺法中穿刺隧道的成熟时间,从而帮助建立穿刺隧道。不仅如此,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还可以在穿刺时对未成熟的穿刺隧道进行保护。同时,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还可以引导穿刺针以“相同的进针点、相同的进针角度和相同的进针深度”进入皮下,从而大大降低了扣眼穿刺法的实施难度,降低了对穿刺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进而有利于扣眼穿刺法的广泛推广,同时还减轻了患者因穿刺而产生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一中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一中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一中的留置管体的具体结构。
图5显示了一种具有奶嘴阀结构的留置管体。
图6显示了一种具有鸭嘴阀结构的留置管体。
图7以剖视的形式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一中的支座的具体结构。
图8显示了图7所示的支座的俯视图。
图9显示了本案另一种实施例中的支座。
图10显示了本案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留置管体。
图11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一中的黏胶层的形态。
图12显示了在本案实施例一中,支座被固定在黏胶层上的状态。
图13显示了在本案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的黏胶层。
图14、图15、图16和图17分别显示了本案实施例一中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使用过程的各个步骤中的状态。
图18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侧面剖视图。
图20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
图21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三中的侧面视图。
图22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三中的俯视图。
图23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三中的侧面剖视图。
图24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三中的密封销的结构。
图25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三中的支座和留置管体的结构。
图26显示了本案另一种实施例中的密封销。
图27显示了图26所示的密封销的销柱设置在留置管体中的状态。
图28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三中的一种更优选地方式下具有的辅助件的结构。
图29显示了图28所示的辅助件的剖视图。
图30显示了本案又一种实施例中的密封销。
图31显示了图30所示的密封销和支座的连接状态。
图32和图33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同状态。
图34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四中的结构。
图35显示了图34所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侧面剖视图。
图36显示了另外一种实施例中的密封销的结构,其不同于本案实施例四中的密封销的结构。
图37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四中的支座的结构。
图38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实施例四中的支座的结构。
图39显示了本案实施例四中的皮表留置器械被固定在客体皮表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是该详细说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图1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一中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进一步显示了该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的俯视图。
为了进一步清楚的显示其结构,图3显示了该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一中的侧面剖视图。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包括:采用PC材料制成的支座11,黏胶层12,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的留置管体13以及密封件141和142。其中,支座11通过黏贴在其底面的黏胶层12与皮表间接接触,从而为整个皮表留置器械提供稳固的支撑;留置管体13与支座11连接,留置管体13内具有基本沿留置管体1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通道P,该通道P用于引导穿刺针(图中未示出),为了使得穿刺针在通过留置管体内的通道时受到较小的摩擦阻力,在本实施例中,通道P的直径略大于穿刺针的外径。从图3中可以看出,留置管体13具有在留置占位状态下位于皮表S上方的近端和位于皮表S下方的远端,为了使留置管体3在留置占位状态下不对血管壁产生压力,本实施例中的留置管体3的远端的延伸长度被设置为远端的末端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触被穿刺的血管壁。通道P内设有密封件141和142,用以对通道P进行密封。
图4显示了实施例一中的留置管体的具体结构。
如图4所示,留置管体包括圆柱形的管体本体132和径向突出于管体本体132的球形头部131,该球形头部可以匹配地被容置于支座11的球形腔中,从而使得留置管体进入客体的角度可变化。另外,在留置管体的通道P内具有设置在留置管体的远端的第一密封件141和设置在留置管体的近端的第二密封件142,其中,第一密封件141可以阻止客体的血液或体液进入留置管体的通道P内,而第二密封件142可以阻止外部污染物进入留置管体的通道P内。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一个密封件。优选地,第一密封件141和第二密封件142最好都是自密封件,自密封件可以在穿刺物通过后实现自密封,从而可以被反复使用,而免于在每一次穿刺后进行更换。自密封件可以由硅胶、丁基橡胶或是其他自密封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41为薄的自密封膜,第二密封件142为相对于第一密封件稍厚的自密封塞,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二者也是可以对调的,即第一密封件141为稍厚的自密封塞,第二密封件142为薄的自密封膜,或者二者可以是基本等厚的自密封膜。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设于留置管体的远端的第一密封件也可以被设置在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并形成为留置管体的一部分,该第一密封件允许穿刺针通过第一密封件而进入皮表下方,而不允许体液或血液通过第一密封件从皮表下方进入留置管体的通道内。例如,图6和图7就分别显示了上述这种密封件的两种不同的结构。
图5显示了一种具有奶嘴阀结构143的留置管体。如图5所示,奶嘴阀结构143在其端部具有一个孔,该孔可以是圆孔、丫字孔、十字孔、米字孔或是其他类似的结构。在操作过程中,穿刺针可以通过该孔而进入皮表下方,反之,客体的体液或血液则无法通过该孔从皮表下方进入留置管体的通道内。
图6显示了一种具鸭嘴阀结构144的留置管体。如图6所示,该鸭嘴阀结构144的形状类似于鸭嘴,在其端部具有一字型开口,在操作过程中,穿刺针可以通过该一字型开口进入皮表下方,反之,客体的体液或血液则无法通过该一字型开口从皮表下方进入留置管体的通道内。
图7以剖视的形式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一中的支座的具体结构。
如图7所示,支座1的内部具有匹配地容置图5所示的管体本体132的第一腔体111和匹配地容置图5所示的球形头部131的第二腔体112。
图8显示了图7所示的支座的俯视图。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座11还具有允许留置管体的球形头部131进入第二腔体112的U型开口113,该U型开口113为弹性的,并且其口径略小于球形头部131的外径。当留置管体的远端以一确定的进针角度进入客体后,向支座11施力,使球形头部131滑入支座11的第二腔体112中,从而快速完成支座11与留置管体13近端的连接。另外,从图8中还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支座11上还具有便于手指握持的凹陷114。
在本实施例中,球形头部131与第二腔体112之间为过盈配合,以保证支座11在压扣在留置管体13上之后,二者之间不再会发生相对转动。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球形头部和第二腔体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保证在支座与留置管体近端连接之后,二者不发生相对转动。
例如,图9显示了另一种实施例中的支座。从图9可以看出,该支座与本案实施例一中的支座结构基本相同,只是该实施例中的支座的第二腔体的内表面具有凸起纹路115,该凸起纹路115可以增加第二腔体与留置管体的球形头部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保证支座在压扣在留置管体上之后,二者之间不再会发生相对转动。
又例如,图10显示了又一种实施例中的留置管体。从图10可以看出,该留置管体与本案实施例一中的留置管体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该实施例中的留置管体的球形头部的外表面具有凸起纹路133,该凸起纹路133可以增加第二腔体与留置管体的球形头部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保证支座在压扣在留置管体上之后,二者之间不再会发生相对转动。
在另外一种实施例中,支座的第二腔体的内表面和留置管体的球形头部外表面可以都具有凸起纹路。
上文所述的凸起纹路可以是螺旋形纹路、齿形纹路或是其他形状的可以增加摩擦力凸起纹路。
在实施例一中,支座11与留置管体13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通过如图4所示的留置管体和如图7所示的支座,这就使得在操作过程中,留置管体13可以根据操作者的操作习惯或患者的不同需求选择一进针角度进入客体,在留置管体13的远端进入客体以后,再将支座11与留置管体13的近端连接,从而固定住支座11的底面与留置管体1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采用这种连接方式的好处是,使得留置管体13的轴线与支座11的底面之间的角度是可变的,因此同一种规格的皮表留置器械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操作者和患者。一般来说,支座11的底面与留置管体1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在20~40度范围内变化。
另外,虽然上述附图中没有直接显示支座的底面,但是优选地,实施例一中的支座11的底面最好设有若干凸出于底面的凸起。这些凸起一方面可以提高底座固定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底面与皮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提高皮表的透气性,降低皮表过敏的风险。这些凸起可以被设置为金字塔状或是半球形。
在实施例一中,支座11是通过黏胶层2被固定在客体皮表的。图11显示了实施例一中采用的黏胶层2,从图11可以看出,该黏胶层2为一U型黏胶层。
图12显示了支座11被黏胶层2固定在皮表上的状态。如图12所示,支座11的底面与黏胶层2的上表面粘接,黏胶层2的下表面与客体的皮表粘接。
图13显示了另一种实施例中的黏胶层。如图13所示的,该黏胶层为具有离型纸的U型胶贴,该黏胶层的离型纸上具有切痕121,在固定支座时,揭除离型纸时可以先将U型离型纸的任一端揭开,然后顺时针或逆时针将离型纸从背胶上揭下。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留置管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覆有抗菌涂层,从而降低皮下植入时的感染风险。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为了节省材料,也可以只在留置管体远端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涂覆抗菌涂层。该抗菌涂层可以是银离子涂层或是磺胺嘧啶涂层,或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知晓的其他抗菌涂层。
优选地,在皮表留置器械留置在客体皮表的期间,还可以在其上覆盖一层阻菌防水透气膜,以进一步提高抗菌阻菌效果。此外,该阻菌防水透气膜还起到进一步固定皮表留置器械的作用。
另外,从图3、图4、和图10中还可以看出,在实施例一以及其他实施例中,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及靠近远端末端处具有朝着远端末端的方向外径逐渐变细的楔形部。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该实施例中,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及靠近远端末端处具有朝着远端末端的方向外径逐渐变细的弧形部。这种结构可以减小留置管体在进入客体过程中的阻力,从而使留置管体更易于进入客体。
在本实施例中,留置管体的壁厚可以被设置为0.1-1mm,例如0.4mm。
上述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
(1)在首次治疗开始时,使穿刺针N穿过留置管体11的通道,如图14所示,此时留置管体11是套在穿刺针上的;然后使穿刺针N带着留置管体11一起经由皮表S刺入客体,如图15所示,从图15中可以看出,在此状态下,穿刺针进入了血管V,留置管体11的远端位于皮表S下方,并且远端末端虽然靠近血管V但并没有接触血管V的血管壁,留置管体11的近端位于皮表S的上方;然后,如图16所示,将支座13连接于留置管体11的近端,并通过黏胶层12将支座13固定在皮表上,以使支座11的底面与留置管体1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保持这种状态进行首次治疗;
(2)在首次治疗结束后,将穿刺针从客体中拔除,由于支座11的限制作用,该皮表留置器械被留置于皮表,以将留置管体的远端留置于客体内进行占位,从而帮助形成穿刺隧道,在此状态下,通道内的第一密封件可以防止客体的血液或体液进入留置管体内,通道内的第二密封件可以防止外部污染物进入留置管体内,如图17所示;然后,在该皮表留置器械上再覆盖一层阻菌防水透气膜;之后患者便可以携带该皮表留置器械回家休息了;
(3)在下一次治疗开始时,先将该阻菌防水透气膜揭除,然后进行常规消毒后,就可以直接将穿刺针穿过留置管体内的通道进而进入客体,以进行本次治疗;
反复进行上述步骤(3)直至治疗结束。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中的留置管体可以是上一次治疗结束后被留置在皮表的旧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体,也可以是本次治疗开始时在拔除了先前的皮表留置器械后,新更换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体。也就是说,实施例一中的皮表留置器械是可以在多次治疗中被反复使用的,而不必每一次治疗都更换一个新的。实施例一中的皮表留置器械可以在皮表留置3~5天,或者进行3~5次治疗后再更换。当然,同一个皮表留置器械在皮表留置的时间或适用的治疗次数也可以根据该皮表留置器械的生物相容性而进行适当的减少或增加。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首次治疗时,穿刺针可以是每次治疗时采用的一般较为锐利的穿刺针,也可以是相对较钝的穿刺针,首次穿刺采用较钝的穿刺针可以创建一个较明显的穿刺隧道。
实施例二
图18和图19示出了本发明所述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二中的结构。
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管体包括采用PC材料制成的鼠标型的支座21以及与支座21固定连接的留置管体。其中,支座21包括分体设置的支撑部211和后盖212,支座21上具有开口O以及与开口O衔接的用于容置留置管体的腔体。从图19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开口O呈自外向内口径逐渐减小的楔形,这种结构的开口可以对进入通道的穿刺针起到导向作用。在留置状态下,支座21的底面与客体的皮表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留置管体为尾端封闭、首端开口的盲管23,该盲管23的内部具有基本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通道P,该通道P用于引导穿刺针(图中未示出),为了使穿刺针在通过通道P时受到较小的摩擦阻力,本实施例中通道P的直径略大于穿刺针的外径。盲管23位于皮表上方的部分为近端,位于皮表下方的部分为远端,为了在留置状态下不压迫血管壁,本实施例中盲管23的远端的延伸长度被设置为远端的末端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触被穿刺的血管壁。在本实施例中,盲管23封闭的尾端构成了本发明所述的密封件的一部分,并且该封闭的尾端可以被穿刺针穿透。另外,为了减小进入客体时所受到的阻力,本实施例中该封闭的尾端呈弧形。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还包括被固定设置在支撑部211和后盖212之间的密封膜43,该密封膜可以防止外部污染物进入盲管23,该密封膜23可以是硅胶制成的,也可以是PTEE制成的,或是其他符合要求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
在本实施例中,盲管23与支座21固定连接的,而不是可拆卸连接的,这种固定连接可以通过粘接实现,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连接方式实现。这就使得,对于同一个皮表留置器械来说,盲管23的轴线与支座21底面之间的夹角从一开始就是固定的,而不再可调。因此,为了满足不同操作者或患者的需求,可以生产多种规格的皮表留置器械,以使各不同规格的皮表留置器械的支座底面和盲管的轴线具有不同的夹角,例如20~40度;还可以使各不同规格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体具有不同长度的远端。
另外,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盲管23的封闭尾端的壁厚和/或硬度小于留置管体的其他部分的壁厚和/或硬度。这是因为,为了便于穿刺针穿刺,封闭尾端的壁厚和/或硬度应当较小,但是盲管的其余部分最好具有相对较大的壁厚和/或硬度,从而保证盲管具有一定的强度,以在穿刺隧道形成的占位过程中提供更好的支撑力,同时也在穿刺针的穿刺过程中为客体组织提供更好的保护。
为了降低皮下植入时的感染风险,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盲管23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覆有抗菌涂层。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在盲管23的远端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涂覆抗菌涂层。该抗菌涂层可以是银离子涂层或是磺胺嘧啶涂层,或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知晓的其他抗菌涂层。
另外,虽然图18和图19中没有明确示出,但是优选地,支座21的底面设有若干凸出于底面的凸起。底面上设有凸起,一方面可以提高固定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底面与皮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提高皮表的透气性,降低皮表过敏的风险。
优选地,本实施例所述的皮表留置器械上还可以覆盖阻菌防水透气膜,从而进一步提高抗菌阻菌效果,此外,该阻菌防水透气膜还起到进一步固定皮表留置器械的作用。
另外,虽然图18没有示出,本实施中的支座21也可以具有便于手指握持的凹陷。
上述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
(1)在首次治疗开始时,穿刺针先行刺入客体进行首次治疗;
(2)在首次治疗结束后,将穿刺针从客体中拔除,然后沿着穿刺针的穿刺路径将盲管的远端经由皮表逐渐刺入客体,直至底座的底面与皮表接触;将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以将留置管体的远端留置于客体内进行占位,从而帮助形成穿刺隧道,在该皮表留置器械上覆盖阻菌防水透气膜,然后患者便携带着皮表留置器械回家休息;
(3)在下一次治疗开始时,先揭除阻菌防水透气膜,进行常规消毒,然后使穿刺针N穿过盲管内的通道进入客体,以进行本次治疗,如图20所示(图中未示出客体皮表、组织和血管);
(4)在下一次治疗结束后,将皮表留置器械和穿刺针从客体中拔除,然后立刻将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盲管远端沿着穿刺隧道刺入客体,以使该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
反复进行上述步骤(3)和(4),直至治疗结束。
上述治疗可以是血液透析治疗,也可以是其他治疗过程,例如皮下注射。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上述使用过程中,该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其仅允许穿刺针对其进行一次穿刺,一旦盲管的尾端被刺破,为了保证密封效果,在完成该次治疗后,就需要更换新的皮表留置器械。但是,如果选择的材料可以实现盲管的自密封,该皮表留置器械也可以被重复使用。
实施例三
图21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三中的侧面视图。
图22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三中的俯视图。
图23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三中的侧面剖视图。
如图21、图22和图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包括PC材料制成的支座31,被固定设置在支座31内的留置管体33以及密封销44。其中,支座上具有开口311,密封销44经由开口311插设于留置管体33内,并且其尾端伸出于留置管体33的远端末端。从图23中可以看出,为了便于对将要进入通道的穿刺针起到导向作用(图中未示出),开口311呈自外向内口径逐渐减小的楔形。
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密封件为密封销44。图2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密封销的结构。如图24所示,密封销44包括销柱441以及与销柱441的首端连接的连接件。销柱441是同轴地设于留置管体33内的,并且销柱441的尾端是伸出于留置管体33的远端末端的。基于这种结构,该皮表留置器械被留置于皮表后,这部分伸出于留置管体33远端末端的销柱也起到占位的作用,此外,设于留置管体33内的销柱还能够起到增强留置管体管壁强度的作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不增加血管壁的压力,销柱441的尾端也被设置为其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触被穿刺的血管壁,又由于销柱441的尾端是伸出于留置管体33的远端末端的,因此留置管体33的远端末端也是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触被穿刺的血管壁的,但是销柱441的尾端相对于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要更接近血管壁。另外,从图24中还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销柱441的尾端呈弧形,这是为了减小销柱连同留置管体在进入客体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被设置为可以与支座快速连接并拆卸的结构,具体来说,连接件包括与销柱441的首端固定连接的U型梁442,以及分别设置在U型梁442的两个臂的末端的第一卡爪443。
图25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三中的支座和留置管体的结构。从图25中可以看出,支座31内具有用于容置留置管体33的腔体,留置管体33被固定设于该腔体内。从图23可以看出,该腔体内具有台阶312,当留置管体33伸入腔体内后,留置管体33进一步的伸入会被该台阶312阻止,从而便于快速定位留置管体33与支座31之间的相对位置。请继续参阅图25,可以看出,支座33上具有凸字形台阶,台阶两侧具有卡槽313,该卡槽313用于与第一卡爪443配合,以实现支座31与密封销44的快速连接和拆卸。具体来说,当需要将密封销44快速连接到支座31上时,相向摁压U型梁442的两个臂,进而带动一对第一卡爪443彼此相向地靠近,然后将第一卡爪443插入卡槽313中,之后释放压力,此时U型梁442的两个臂和第一卡爪443在弹性作用下复位,第一卡爪443卡设于卡槽中,完成了密封销44与支座31的快速连接。当需要将密封销44从支座31上拆卸下使,再次相向摁压U型梁442的两个臂,进而带动一对第一卡爪443彼此相向地靠近,然后将第一卡爪443从卡槽313中脱出,完成了密封销44与支座31的快速拆卸。从图25中还可以看出,支座31上还设有用于注塑形成卡槽313的工艺孔314。
另外,从图23和图24还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销柱441在轴向方向上是等径的,并且销柱441始终与留置管体33紧密贴合。由于销柱441与留置管体33始终紧密贴合,因此本实施例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另外,由于销柱441与留置管体33始终紧密贴合,销柱441也可以为留置管体33的管壁提供更强的支撑力。
图26和图27显示了另一种实施例中的密封销及其与留置管体的关系。图26和图27所示的密封销与图23和图24所示的密封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图26和图27所示的实施例中,密封销的销柱在其轴向方向上并不是等径的,而是包括外径不同的至少两部分,其中尾端部分4411的外径要大于主体部分4412的外径。从图27中可以看出,销柱的尾端部分4411与留置管体33是紧密贴合的,从而保证了密封效果,使得客体的血液或体液无法进入到留置管体中。而销柱的主体部分4412的外径略小于留置管体33的内径,使得销柱的主体部分4412与留置管体3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相对于图23和图24所示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减小销柱在进入和退出留置管体时的摩擦力,从而使得销柱在进入和退出留置管体时更加容易。
优选地,为了在需要时更容易地拔除皮表留置器械,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一个辅助件。该辅助件可以与图21-23、图25所示的支座配合连接,也可以与图27所示的支座配合连接。图28示意性地显示了该辅助件的具体结构。图29以剖视图的方式显示了该辅助件的结构。如图28和图29所示,该辅助件34的尾端设有与支座31上的卡槽313配合连接的第二卡爪341,该第二卡爪341与卡槽313的连接、分离操作过程与上文所述的卡槽313与第一卡爪443的连接、分离操作过程是类似的。辅助件34的首端设有用于与穿刺针连接的连接部,例如,如图29所示的径向向内凸起的台阶342,该台阶342用于与穿刺针上相应的凹槽搭合,从而实现穿刺针与辅助件的连接。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连接部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实现方式,例如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等。另外,从图29还可以看出,辅助件34还具有用于容置穿刺针的槽343。
图30和图31显示了密封销的连接件与支座快速连接和拆卸的另外一种实现方式。从图30中可以看出,固定连接于销柱首端的连接件也包括U型梁442,U型梁442的两个臂的末端设有楔形导向柱444,另外,销柱的首端还设有O型圈445。与该连接件适配的,如图31所示的支座上设有与楔形导向柱444匹配的孔槽(图中不可见),此外,支座31上还设有用于注塑形成孔槽的工艺孔314。当销柱插设于留置管体内以对其进行密封时,楔形导向柱444对应插设于支座31的孔槽中,同时,O型圈445被设置在销柱与支座之间,从而可以通过增加销柱与支座之间的摩擦力来固定密封销与支座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实现密封销与支座的连接。当需要将密封销从留置管体中拔出时,需要向密封销施加一个大于摩擦力的拉力。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30显示的销柱是等径的,但是其也可以被设置为图26中的销柱的结构。
在实施例三中,销柱可以是实心结构,也可以是中空结构。如果销柱被设置为实心结构,那么相对于中空结构其可以为留置管体的管壁提供更好的支撑力。而中空的销柱会更节省材料,同时具有更轻的自重。
另外,在实施例三中,优选地,销柱的外表面和留置管体的内、外表面覆有抗菌涂层。该抗菌涂层可以是银离子涂层或是磺胺嘧啶涂层,或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知晓的其他抗菌涂层。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图中没有明确示出,但是优选地,支座31的底面设有若干凸出于底面的凸起。底面上设有凸起,一方面可以提高固定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底面与皮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提高皮表的透气性,降低皮表过敏的风险。
优选地,本实施例所述的皮表留置器械上还可以覆盖阻菌防水透气膜,从而进一步提高抗菌阻菌效果,此外,该阻菌防水透气膜还起到进一步固定皮表留置器械的作用。
另外,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支座上也可以具有便于手指握持的凹陷。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留置管体33的内径最好也略大于穿刺针的外径。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规格的皮表留置器械的支座31底面与留置管体3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被设置为20~40度。但是,对于同一个皮表留置器械来说,支座31的底面与留置管体3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是固定不变的。
在本实施例中,当密封销连接于支座上时,支座的外部轮廓可以呈半球型或拱顶型或鼠标型,从而便于操作者握持。
上述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
(1)在首次治疗开始时,穿刺针先行刺入客体进行首次治疗;
(2)在首次治疗结束后,将穿刺针从客体中拔除,然后沿着穿刺针的穿刺路径将留置管体的远端连同密封销一起经由皮表逐渐刺入客体,直至底座的底面与皮表接触;将所述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以将留置管体的远端连同密封销一起留置于客体内进行占位,从而帮助形成穿刺隧道;在该皮表留置器械上覆盖阻菌防水透气膜,然后患者便携带着皮表留置器械回家休息;
(3)在下一次治疗开始时,先将阻菌防水透气膜揭除,将密封销从留置管体内拔出,然后使穿刺针N穿过留置管体内的通道进入客体,以进行所述下一次治疗,如图32所示;
(4)在所述下一次治疗结束后,将皮表留置器械和穿刺针从客体中拔除,然后立刻将一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体远端连同密封销沿着穿刺隧道刺入客体,以使该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
反复进行上述步骤(3)和(4),直至治疗结束。
上述治疗可以是血液透析治疗,也可以是其他治疗过程,例如皮下注射。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该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也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最好不要对其进行反复使用。这是因为在留置状态下,密封销的销柱尾端是与客体的皮下组织接触的,而在后续的操作过程中,密封销又需要从留置管体中被拔出,这就使得密封销容易被外部污染物污染。因此为了保证器械是无菌的,建议每一次治疗均更换一个新的皮表留置器械。
当皮表留置器械包括有上文所述的辅助件时,上述步骤(3)包括步骤:在下一次治疗开始时,先将密封销从留置管体内拔出,然后使连接有辅助件34的穿刺针N穿过留置管体33内的通道进入客体,穿刺针到达一皮下位置后,将辅助件34与支座31连接,进行本次治疗,如图33所示。上述步骤(4)包括步骤:在该下一次治疗结束后,在穿刺针N上施加向外的拉力,将穿刺针N连同皮表留置器械一起从客体中拔除,然后立刻将一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体远端连同密封销沿着穿刺隧道刺入客体,以使该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
实施例四
图34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四中的结构。
图35显示了图34所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侧面剖视图。
如图34和图3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包括硅胶制成的支座41,被固定设置在支座41内的留置管体43以及密封销45。其中,支座上具有开口411,密封销45经由开口411插设于留置管体43内,并且密封销的尾端伸出于留置管体43的远端末端。由于密封销的尾端是伸出于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的,因此在被留置于皮表后,该尾端也起到占位的作用。此外,设于留置管体内的部分还能够起到增强留置管体管壁强度的作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不增加血管壁的压力,密封销45的尾端也被设置为其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触被穿刺的血管壁,又由于密封销45的尾端是伸出于留置管体43的远端末端的,因此留置管体43的远端末端也是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触被穿刺的血管壁的,但是密封销45的尾端相对于留置管体43的远端末端要更接近血管壁。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销包括销柱452和与销柱452的首端连接的止挡凸台453。止挡凸台453用于阻止销柱452在留置管体的轴向方向上进一步伸入留置管体,从而使得销柱的尾端在进入客体皮下的某一极限位置后就无法再继续向前推进。此外,该止挡凸台453还在留置管体和密封销进入客体皮下的过程中,将施加于密封销上的推力进一步作用于留置管体上,以使留置管体的远端进入客体。从图中还可以看出,销柱452的尾端呈弧形,这是为了减小销柱连同留置管体在进入客体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另外,从图35还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销柱452在轴向方向上是等径的,并且销柱452在轴向方向上始终与留置管体43紧密贴合。由于销柱452与留置管体43始终紧密贴合,因此本实施例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另外,由于销柱452与留置管体43始终紧密贴合,销柱452也可以为留置管体43的管壁提供更强的支撑力。
图36显示了另外一种实施例中的密封销。该密封销同样具有销柱452和与销柱452的首端连接的止挡凸台453。然而与图35所示的密封销不同的是,图36中的密封销的销柱在其轴向方向上是不等径的,而是包括外径不同的至少两部分,其中尾端部分的外径要大于主体部分的外径。这就使得,当该密封销插入留置管体时,销柱的尾端部分与留置管体43是紧密贴合的,从而保证了密封效果,使得客体的血液或体液无法进入到留置管体中。而销柱的主体部分的外径略小于留置管体43的内径,使得销柱的主体部分与留置管体4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相对于图35所示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减小销柱在进入和退出留置管体时的摩擦力,从而使得销柱在进入和退出留置管体时更加容易。
图37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实施例四中的支座的结构。
图38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实施例四中的支座的结构。
如图37和图38所示,支座包括脊状部412和自脊状部向外伸出的翼部413。脊状部412的首端具有凹槽414,该凹槽414可以作为将密封销从留置管体内取出的施力点,从而便于将密封销从留置管体中拔出。
从图38中可以看出,支座41的底面设有若干凸出于底面的金字塔形的凸起415,这些凸起一方面可以提高固定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底面与皮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提高皮表的透气性,降低皮表过敏的风险。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凸起也可以被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半球形等。
另外,从图35中还可以看出,密封销45的止挡凸台453上具有沉孔451,该沉孔451是与植入器匹配使用的。当需要将留置管体连同密封销推入客体时,将一独立于皮表留置器械的棒状植入器的一端对应置于沉孔451中,通过该棒状的植入器向密封销和留置管体施加推力,就可以轻松地将留置管体和密封销推入客体中。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销柱可以是实心结构,也可以是中空结构。如果销柱是实心结构,那么相对于中空结构其可以为留置管体的管壁提供更好的支撑力。而中空结构的销柱会更节省材料,自身的自重也会更轻。
另外,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销柱的外表面和留置管体的内、外表面涂覆有抗菌涂层。该抗菌涂层可以是银离子涂层或是磺胺嘧啶涂层,或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知晓的其他抗菌涂层。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留置管体43的内径最好也略大于穿刺针的外径,从而减小穿刺针在进入留置管体43时的摩擦力。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规格的皮表留置器械的支座41底面与留置管体4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被设置为20~40度。但是,对于同一个皮表留置器械来说,支座41的底面与留置管体4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是固定不变的。
图39显示了本案实施例四中的皮表留置器械被固定在客体皮表的状态。
从图39中可以看出,该皮表留置器械还包括用于将支座41固定于皮表的黏胶件42,该黏胶件42的中部具有孔洞,以使当黏胶件42覆盖于支座41上时,脊状部412暴露于外,而翼部413被覆盖住并被黏贴在客体的皮表上。另外,在该皮表留置器械留置在皮表的期间,阻菌防水透气膜5覆盖于该皮表留置器械上,从而进一步提高抗菌阻菌效果,此外,该阻菌防水透气膜5还起到进一步固定皮表留置器械的作用。
上述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
(1)在首次治疗开始时,穿刺针先行刺入客体进行首次治疗;
(2)在首次治疗结束后,将穿刺针从客体中拔除,然后沿着穿刺针的穿刺路径将留置管体的远端连同密封销一起经由皮表逐渐刺入客体,直至底座的底面与皮表接触;采用黏胶件将皮表留置器械固定留置于皮表,以将留置管体的远端连同密封销一起留置于客体内进行占位,从而帮助形成穿刺隧道;在该皮表留置器械上覆盖阻菌防水透气膜,然后患者便携带着皮表留置器械回家休息;
(3)在下一次治疗开始时,先将阻菌防水透气膜揭除,将密封销从留置管体内拔出,然后使穿刺针穿过留置管体内的通道进入客体,以进行该次治疗;
(4)在该下一次治疗结束后,将皮表留置器械和穿刺针从客体中拔除,然后立刻将一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体远端连同密封销沿着穿刺隧道刺入客体,以使该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
反复进行上述步骤(3)和(4),直至治疗结束。
上述治疗可以是血液透析治疗,也可以是其他治疗过程,例如皮下注射。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上述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也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最好不要对其进行反复使用。这是因为在留置状态下,密封销的销柱尾端是与客体的皮下组织接触的,而在后续的操作过程中,密封销又需要从留置管体中被拔出,这就使得密封销容易被外部污染物污染。因此为了保证器械是无菌的,建议每一次治疗均更换一个新的皮表留置器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有着许多的类似变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果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9)
1.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留置管体,其内部具有基本沿留置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通道,所述通道用于引导穿刺针,所述留置管体具有在留置占位状态下位于皮表上方的近端和位于皮表下方的远端;
支座,其底部具有与皮表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底面,所述支座支撑并固定所述留置管体;
密封件,其被设置为对所述通道进行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的延伸长度被设置为所述远端的末端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触被穿刺的血管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直径略大于穿刺针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底面与留置管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40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管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或者所述留置管体远端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覆有抗菌涂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底面设有若干凸出于底面的凸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菌防水透气膜,其覆盖于所述皮表留置器械位于皮表上方的部分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外部轮廓呈半球型或拱顶型或鼠标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具有便于手指握持的凹陷。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与留置管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所述支座与留置管体的近端连接之后,所述支座使得支座的底面与留置管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管体包括管体本体和径向突出于管体本体的球形头部,所述球形头部设于留置管体的近端;相应地,所述支座内设有匹配地容置部分所述管体本体的第一腔体和匹配地容置所述球形头部的第二腔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头部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为过盈配合。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头部的外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腔体的内表面上设有增加球形头部的外表面与第二腔体的内表面之间摩擦力的凸起纹路。
14.如权利要求11-13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设有允许所述球形头部进入第二腔体的U型开口。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开口为弹性U型开口,所述弹性U型开口的口径略小于所述球形头部的外径。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第一密封件对应留置管体的远端设置,所述第二密封件对应留置管体的近端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通道内,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为密封膜或密封塞。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或密封塞为自密封膜或自密封塞。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被设置在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并形成为留置管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密封件还被设置为允许穿刺针通过第一密封件而进入皮表下方,不允许体液通过第一密封件从皮表下方进入所述通道。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为鸭嘴阀或奶嘴阀。
2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及靠近远端末端处具有朝着所述远端末端的方向外径逐渐变细的楔形部或弧形部。
2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管体的材料选自聚氨酯或PEBAX或LDPE。
2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管体的壁厚为0.1~1mm。
2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底面设有黏胶层,所述黏胶层的一面与所述底面粘接,所述黏胶层的另一面用于与皮表粘接。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黏胶层为具有离型纸的U型胶贴。
26.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管体的近端被固定设于所述支座内,所述支座上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留置管体的所述通道相互衔接地连通。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呈自外向内口径逐渐减小的楔形。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分体设置的支撑部和后盖,所述支撑部和后盖内的孔共同形成所述开口。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管体为远端末端封闭的盲管,所述密封件包括该封闭的远端末端,该封闭的远端末端被设置为可以被穿刺针穿透。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的远端末端呈楔形或弧形。
31.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的远端末端的壁厚和/或硬度小于留置管体的其他部分的壁厚和/或硬度。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还包括密封膜或密封塞,其设于所述留置管体的近端或设于所述支座的开口处。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分体设置的支撑部和后盖,所述支撑部和后盖内的孔共同形成所述开口,所述密封件还包括密封膜,所述密封膜被固定在所述支撑部和后盖之间。
34.如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或密封塞为自密封膜或自密封塞。
35.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管体的近端被固定设于所述支座内,所述支座上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留置管体的所述通道相互衔接地连通;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销,所述密封销包括可经由所述开口插设于所述留置管体内的销柱,所述销柱的长度被设置为:当所述销柱插设于所述留置管体内以对所述通道进行密封时,所述销柱的尾端伸出于所述留置管体的远端末端。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呈自外向内口径逐渐减小的楔形。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销还包括与所述销柱的首端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被设置为与所述支座可快速拆卸地连接。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第一卡爪,相应地,所述支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爪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爪与卡槽配合连接,以实现连接件与支座的快速可拆卸连接。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与销柱的首端固定连接的U型梁,所述U型梁的两个臂的末端设有所述卡爪,所述U型梁的两个臂及设于其末端的卡爪可在压力作用下相向地靠近,并在释放该压力时复位。
40.如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件,所述辅助件的尾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爪,所述第二卡爪与所述卡槽配合连接,以实现辅助件与支座的快速可拆卸连接;所述辅助件的首端设有用于与穿刺针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辅助件上还具有用于容置穿刺针的槽。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径向向内凸起的台阶,所述台阶用于与穿刺针上相应的凹槽搭合连接。
42.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与销柱的首端固定连接的U型梁,所述U型梁的两个臂的末端设有楔形导向柱,相应地,所述支座上设有与所述楔形导向柱匹配的孔槽;所述连接件还包括O型圈,其靠近销柱的首端而固定设于所述销柱上,当所述销柱插设于所述留置管体内以对所述通道进行密封时,所述O型圈设于销柱与支座之间以增加销柱与支座之间的摩擦力。
43.如权利要求38-39,41-4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还设有用于注塑形成所述卡槽或孔槽的工艺孔。
44.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柱为实心结构或至少尾端封闭的内部中空结构。
45.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柱的尾端呈楔形或弧形。
4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柱的外径被设置为:在销柱和留置管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销柱始终与所述留置管体紧密贴合。
4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柱至少包括在其轴向方向上依次衔接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于销柱的尾端或靠近尾端的位置,其中第一部分的外径略小于第二部分的外径,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径略小于留置管体的内径,以使所述第一部分与留置管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部分与留置管体紧密贴合。
4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柱的外表面覆有抗菌涂层。
4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脊状部和自脊状部向外伸出的翼部,所述翼部的底面形成或部分地形成所述支座的底面。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翼部或所述支座由硅胶、橡胶或聚丙烯制成。
51.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脊状部的首端具有凹槽,所述凹槽被作为将密封销从留置管体内取出的施力点,所述脊状部的首端为相对靠近所述支座的开口的一端。
52.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柱为实心结构或至少尾端封闭的内部中空结构。
53.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柱的尾端呈楔形或弧形。
54.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柱的外径被设置为:在销柱和留置管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销柱始终与所述留置管体紧密贴合。
55.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柱至少包括在其轴向方向上依次衔接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于销柱的尾端或靠近尾端的位置,其中第一部分的外径略小于第二部分的外径,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径略小于留置管体的内径,以使所述第一部分与留置管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部分与留置管体紧密贴合。
56.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柱的外表面覆有抗菌涂层。
57.如权利要求49-5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销还包括与所述销柱的首端连接的止挡凸台,所述止挡凸台径向凸出于所述销柱。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凸台上具有沉孔,用以与植入器匹配使用,以将所述密封销经由所述开口和留置管体推入皮表下方。
59.如权利要求49-56、5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支座固定于皮表的黏胶件,所述黏胶件的中部具有孔洞,以使当黏胶件覆盖于所述支座上时,所述脊状部暴露于外。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97342.5A CN111166439A (zh) | 2016-03-29 | 2016-03-29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CN201610188985.4A CN107233641A (zh) | 2016-03-29 | 2016-03-29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CN202010097329.XA CN111166438A (zh) | 2016-03-29 | 2016-03-29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PCT/CN2017/078525 WO2017167192A1 (en) | 2016-03-29 | 2017-03-29 | Skin surface indwelling device for guiding punctures |
US16/076,348 US11484335B2 (en) | 2016-03-29 | 2017-03-29 | Skin surface indwelling device for guiding puncture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88985.4A CN107233641A (zh) | 2016-03-29 | 2016-03-29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97329.XA Division CN111166438A (zh) | 2016-03-29 | 2016-03-29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CN202010097342.5A Division CN111166439A (zh) | 2016-03-29 | 2016-03-29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33641A true CN107233641A (zh) | 2017-10-10 |
Family
ID=5996258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88985.4A Pending CN107233641A (zh) | 2016-03-29 | 2016-03-29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CN202010097342.5A Pending CN111166439A (zh) | 2016-03-29 | 2016-03-29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CN202010097329.XA Pending CN111166438A (zh) | 2016-03-29 | 2016-03-29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97342.5A Pending CN111166439A (zh) | 2016-03-29 | 2016-03-29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CN202010097329.XA Pending CN111166438A (zh) | 2016-03-29 | 2016-03-29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84335B2 (zh) |
CN (3) | CN107233641A (zh) |
WO (1) | WO2017167192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43131A (zh) * | 2018-05-18 | 2018-09-18 | 侯颖萍 | 血液透析留置扣眼针 |
CN109700519A (zh) * | 2019-01-24 | 2019-05-03 | 陈志伟 | 一种股骨髁上骨牵引斯氏针导向器 |
CN110074795A (zh) * | 2019-03-29 | 2019-08-02 | 温州市人民医院 | 动脉穿刺针 |
CN110237373A (zh) * | 2018-03-08 | 2019-09-17 | 润生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联合用药的药物载体及系统 |
CN110711279A (zh) * | 2019-10-22 | 2020-01-21 | 周红卫 | 一种用于血液透析的血管坞 |
CN113577485A (zh) * | 2021-07-28 | 2021-11-02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一种可留置封闭式的安全塑料气切套管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30894B2 (en) * | 2017-07-21 | 2023-08-22 | Min Bo SHIM | Tip for intra-tympanic injection |
EP3700596A1 (en) * | 2017-10-23 | 2020-09-02 | KCI Licensing, Inc. | Wound dressing for use with anti-bacterial material |
US20240238575A1 (en) * | 2021-05-28 | 2024-07-18 | 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 | Vascular access devices with self-sealing valves |
US11666699B1 (en) * | 2022-08-26 | 2023-06-06 | Julio Martin Garcia Ruiz | Piercing conduit to deliver medications to a user in a painless method |
TWI846556B (zh) * | 2023-08-02 | 2024-06-21 | 百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注入單元的卡固裝置 |
WO2025046091A1 (en) * | 2023-09-01 | 2025-03-06 | Universiteit Antwerpen | Device for guiding a needle |
Citation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80001458A1 (en) * | 1979-01-19 | 1980-07-24 | Whitman Med Corp | Stabilizing fitting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 |
US4318401A (en) * | 1980-04-24 | 1982-03-09 |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 Percutaneous vascular access portal and catheter |
US4453933A (en) * | 1981-11-24 | 1984-06-12 | Speaker Mark G | Intravenous device |
US5074847A (en) * | 1989-05-01 | 1991-12-24 | Century Plastics, Inc. | Needle shield with transparency maintaining coating |
US5449349A (en) * | 1994-10-14 | 1995-09-12 | Sallee; Wayne A. | Intravenous needle cover/protector |
US5456671A (en) * | 1989-07-24 | 1995-10-10 | Bierman; Steven F. | Catheter anchoring system |
WO1998058693A1 (en) * | 1997-06-20 | 1998-12-30 | Maersk Medical A/S | Subcutaneous infusion set |
US20030004520A1 (en) * | 2001-06-29 | 2003-01-02 | Haarala Brett T. | Percutaneous access |
US20040158209A1 (en) * | 2003-02-06 | 2004-08-12 | Medical Device Group, Inc. | Flexible IV site protecto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US20070260187A1 (en) * | 2006-05-04 | 2007-11-08 | Hawkins Charles R | Adjustable sealing catheter anchor |
US20070265571A1 (en) * | 2006-05-09 | 2007-11-15 | David Utterberg | Needle alignment, needle securement and vessel stabilization device |
CN101557845A (zh) * | 2006-10-31 | 2009-10-14 | 优诺医疗有限公司 | 输液套装 |
CN102886084A (zh) * | 2005-12-23 | 2013-01-23 | 优诺医疗有限公司 | 给药设备 |
CN103635225A (zh) * | 2011-01-31 | 2014-03-12 | 罗伯特·E·小海尔姆 | 卡扣式密封无菌血管内导管敷料系统 |
US20140276418A1 (en) * | 2013-03-12 | 2014-09-18 | Medtronic, Inc. | Socketed Portal Anchor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
EP2859911A1 (en) * | 2013-10-11 | 2015-04-15 | qSTAR Medical SAS | Vascular access port devices with incorporated sensors |
CN104619376A (zh) * | 2012-09-07 | 2015-05-13 | C·R·巴德股份有限公司 | 医疗制品固定系统 |
JP2015213594A (ja) * | 2014-05-09 | 2015-12-03 | ニプロ株式会社 | 血管アクセス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93873A (en) * | 1980-03-10 | 1983-07-19 | Nawash Michael S | Gastrostomy and other percutaneous transport tubes |
SE453638B (sv) * | 1985-08-15 | 1988-02-22 | Carin Arvidsson | Injektionsingang |
US5217411A (en) * | 1988-10-26 | 1993-06-08 | George Spector | Mr. see saw |
US5217441A (en) * | 1989-08-15 | 1993-06-08 |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 Trocar guide tube positioning device |
US5728103A (en) * | 1996-08-23 | 1998-03-17 | Applied Medical Technology, Inc. | Implantable subcutaneous access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US6572624B2 (en) * | 2000-04-13 | 2003-06-03 | Hoi Sang U | Stereotaxic detachable needle extension |
US6428515B1 (en) * | 2000-06-01 | 2002-08-06 | Venetec International, Inc. | Anchoring system for leur lock connector |
JP3975320B2 (ja) | 2001-04-13 | 2007-09-12 | ニプロ株式会社 | 留置針挿入用ホール形成ピン |
US7338465B2 (en) * | 2002-07-02 | 2008-03-04 | Patton Medical Devices, Lp | Infus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
US20060155318A1 (en) | 2002-07-25 | 2006-07-13 | Toru Shinzato | Hole-forming pin for inserting indwelling needle and jig for installing the pin |
US7582071B2 (en) * | 2005-03-28 | 2009-09-01 |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 Introducer seal assembly |
US7611492B2 (en) * | 2005-11-10 | 2009-11-03 |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 Puncture device |
US7892216B2 (en) | 2006-02-07 | 2011-02-22 | Icu Medical, Inc. | Infusion set |
CN101460207B (zh) | 2006-06-06 | 2012-03-21 | 诺沃-诺迪斯克有限公司 | 包括皮肤可安装设备及其包装件的组件 |
EP2056922B1 (en) * | 2006-08-04 | 2018-03-28 | Northgate Technologies, Inc. | In-dwelling port for access into a body |
DE112009001381T5 (de) * | 2008-06-06 | 2011-05-05 | Bedrock Inventions, LLC (A California Corporation), MENLO PARK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gerichteten Geräteplatzierung in den Hirnventrikeln oder anderen intrakranialen Zielen |
US20100049128A1 (en) | 2008-08-18 | 2010-02-25 | Calibra Medical, Inc. | Drug infusion system with reusable and disposable components |
US20150011952A9 (en) * | 2009-01-09 | 2015-01-08 | Sidney P. Rohrscheib | Onla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port |
JP2011045544A (ja) * | 2009-08-27 | 2011-03-10 | Terumo Corp | 留置針組立体 |
WO2011109542A1 (en) * | 2010-03-03 | 2011-09-09 | Venetec International , Inc. | Medical article with rotable wings |
CN202184773U (zh) * | 2011-06-03 | 2012-04-11 | 张超 | 新型穿刺针 |
US20130289399A1 (en) * | 2012-04-27 | 2013-10-31 | Vertiflex, Inc. | Decompres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
GB201404978D0 (en) * | 2014-03-20 | 2014-05-07 | Renishaw Plc | Neurosurgical apparatus |
US10702257B2 (en) * | 2015-09-29 | 2020-07-07 | Ethicon Llc | Positioning device for use with surgical instruments |
US10632284B2 (en) * | 2015-10-02 | 2020-04-28 | Rabie Stephan | Catheter port |
US11045218B2 (en) * | 2016-01-21 | 2021-06-29 |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of the Commonwealth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 Transatrial access for intracardiac therapy |
CN205598350U (zh) | 2016-03-29 | 2016-09-28 | 美敦力公司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CN205598349U (zh) | 2016-03-29 | 2016-09-28 | 美敦力公司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CN205598348U (zh) | 2016-03-29 | 2016-09-28 | 美敦力公司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
2016
- 2016-03-29 CN CN201610188985.4A patent/CN107233641A/zh active Pending
- 2016-03-29 CN CN202010097342.5A patent/CN111166439A/zh active Pending
- 2016-03-29 CN CN202010097329.XA patent/CN111166438A/zh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03-29 US US16/076,348 patent/US11484335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3-29 WO PCT/CN2017/078525 patent/WO201716719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80001458A1 (en) * | 1979-01-19 | 1980-07-24 | Whitman Med Corp | Stabilizing fitting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 |
US4318401A (en) * | 1980-04-24 | 1982-03-09 |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 Percutaneous vascular access portal and catheter |
US4453933A (en) * | 1981-11-24 | 1984-06-12 | Speaker Mark G | Intravenous device |
US5074847A (en) * | 1989-05-01 | 1991-12-24 | Century Plastics, Inc. | Needle shield with transparency maintaining coating |
US5456671A (en) * | 1989-07-24 | 1995-10-10 | Bierman; Steven F. | Catheter anchoring system |
US5449349A (en) * | 1994-10-14 | 1995-09-12 | Sallee; Wayne A. | Intravenous needle cover/protector |
WO1998058693A1 (en) * | 1997-06-20 | 1998-12-30 | Maersk Medical A/S | Subcutaneous infusion set |
US20030004520A1 (en) * | 2001-06-29 | 2003-01-02 | Haarala Brett T. | Percutaneous access |
US20040158209A1 (en) * | 2003-02-06 | 2004-08-12 | Medical Device Group, Inc. | Flexible IV site protecto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CN102886084A (zh) * | 2005-12-23 | 2013-01-23 | 优诺医疗有限公司 | 给药设备 |
US20070260187A1 (en) * | 2006-05-04 | 2007-11-08 | Hawkins Charles R | Adjustable sealing catheter anchor |
US20070265571A1 (en) * | 2006-05-09 | 2007-11-15 | David Utterberg | Needle alignment, needle securement and vessel stabilization device |
CN101557845A (zh) * | 2006-10-31 | 2009-10-14 | 优诺医疗有限公司 | 输液套装 |
CN103635225A (zh) * | 2011-01-31 | 2014-03-12 | 罗伯特·E·小海尔姆 | 卡扣式密封无菌血管内导管敷料系统 |
CN104619376A (zh) * | 2012-09-07 | 2015-05-13 | C·R·巴德股份有限公司 | 医疗制品固定系统 |
US20140276418A1 (en) * | 2013-03-12 | 2014-09-18 | Medtronic, Inc. | Socketed Portal Anchor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
EP2859911A1 (en) * | 2013-10-11 | 2015-04-15 | qSTAR Medical SAS | Vascular access port devices with incorporated sensors |
JP2015213594A (ja) * | 2014-05-09 | 2015-12-03 | ニプロ株式会社 | 血管アクセス装置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37373A (zh) * | 2018-03-08 | 2019-09-17 | 润生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联合用药的药物载体及系统 |
CN108543131A (zh) * | 2018-05-18 | 2018-09-18 | 侯颖萍 | 血液透析留置扣眼针 |
CN108543131B (zh) * | 2018-05-18 | 2024-03-01 | 侯颖萍 | 血液透析留置扣眼针 |
CN109700519A (zh) * | 2019-01-24 | 2019-05-03 | 陈志伟 | 一种股骨髁上骨牵引斯氏针导向器 |
CN110074795A (zh) * | 2019-03-29 | 2019-08-02 | 温州市人民医院 | 动脉穿刺针 |
CN110074795B (zh) * | 2019-03-29 | 2022-01-14 | 温州市人民医院 | 动脉穿刺针 |
CN110711279A (zh) * | 2019-10-22 | 2020-01-21 | 周红卫 | 一种用于血液透析的血管坞 |
CN113577485A (zh) * | 2021-07-28 | 2021-11-02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一种可留置封闭式的安全塑料气切套管装置 |
CN113577485B (zh) * | 2021-07-28 | 2024-05-28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一种可留置封闭式的安全塑料气切套管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66439A (zh) | 2020-05-19 |
CN111166438A (zh) | 2020-05-19 |
US20190046233A1 (en) | 2019-02-14 |
WO2017167192A1 (en) | 2017-10-05 |
US11484335B2 (en) | 2022-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33641A (zh)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
US11857218B2 (en) | Subcutaneous delivery tool | |
AU648341B2 (en) | A medical device for and a method of endoscopic surgery | |
US7585290B2 (en) | Medical device for providing access | |
US7591835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nding skin openings | |
US6770063B2 (en) | Thoracic vent kit | |
US20050159730A1 (en) | Method for accessing an operative space | |
WO2003013627A3 (en) | Medical device with safety flexible needle | |
WO2006037039A3 (en) | Handle for suturing apparatus | |
WO2006011152A3 (en) | Methods for treating bone and other tissue | |
WO2006119487A3 (en) | Hemostatic wire guided bandage and method of use | |
WO2002069810A3 (en) | Sealing access canula system | |
EP2498838A2 (en) | Attachment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 |
US20140142606A1 (en) | Hemostatic stabilization system | |
CN205598349U (zh)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
CN205598350U (zh)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
CN205598348U (zh) | 一种用于引导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 |
US11129701B1 (en) | Lip implant and associated surgical method | |
WO2007085904A3 (en) | Surgical template | |
WO2017180279A8 (en) | Assistive device for subcutaneous injections or implants | |
JP2005211652A (ja) | アクセス用医療装置および医療処置実行方法 | |
CN109567924B (zh) | 髌骨骨折张力带闭合置入器和手术方法 | |
CN201366173Y (zh) | 胸腔闭式引流术置管引导套件 | |
CN209499857U (zh) | 一种骨突松植针 | |
GB2400324A (en)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troca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0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