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5770B - 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965770B CN106965770B CN201611027708.1A CN201611027708A CN106965770B CN 106965770 B CN106965770 B CN 106965770B CN 201611027708 A CN201611027708 A CN 201611027708A CN 106965770 B CN106965770 B CN 1069657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control
- control unit
- unit
- u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626 work up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01—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30—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 B60R25/31—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of human presence inside or outside the veh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40—Features of the power supply for the anti-theft system, e.g. anti-theft batteries, back-up power supply or means to save battery power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07C2009/00341—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keyless data carrier having more than one limited data transmission ranges
- G07C2009/00357—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keyless data carrier having more than one limited data transmission ranges and the lock having more than one limited data transmission ranges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2009/00579—Power supply for the keyless data carrier
- G07C2009/00603—Power supply for the keyless data carrier by power transmission from lock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2009/00753—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active electrical keys
- G07C2009/0076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active electrical keys with data transmission performed by wireless means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2009/00753—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active electrical keys
- G07C2009/0076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active electrical keys with data transmission performed by wireless means
- G07C2009/00793—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active electrical keys with data transmission performed by wireless means by Hertzian wa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抑制车载机的耗电量的增加的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便携机具备:第一通信控制部,其回复针对第一请求信号的第一应答信号;以及第二通信控制部,其在通过第二请求信号的电磁感应而被供电时回复第二应答信号。车载机具备:操作检测部,其检测车辆附近的用户用于对车门进行解锁或锁止的用户操作;第一对照控制部,其在未检测到上述用户操作时进行发送上述第一请求信号且开始对照上述第一应答信号的识别码的第一对照控制;第二对照控制部,其进行发送上述第二请求信号且对照上述第二应答信号的识别码的第二对照控制;以及指示部,其在不存在上述第一应答信号的回复且持续检测到上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从上述第一对照控制向上述第二对照控制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如下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该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具有:车载机,其搭载于车辆;以及便携机,其能够由用户携带,通过上述车载机与上述便携机之间的无线通信而进行上述车辆的车门的锁止解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作为便携机而公开了具备电池、第一控制电路以及应答器(transponder)的远程单元,作为车载机而公开了具备第二控制电路的车辆侧单元。
该远程单元具备第一控制电路作为对远程单元的电池是否断电进行判断的单元。若第一控制电路在电池未断电时接收到从车辆侧单元发送的起动用电磁波,则回复RF信号的ID代码(远程单元的识别码)。与此相对,若在由第一控制电路判断为电池断电时通过利用从车辆侧单元发送的起动用电磁波而产生的电磁感应对应答器供电,则回复应答器用ID代码(远程单元的识别码)。另一方面,车辆侧单元的第二控制电路基于RF信号的ID代码或者应答器用ID代码的对照结果而进行车辆的车门的锁止解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15699号公报
然而,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即使当用户位于车辆附近的可能性较低时,直至从便携机回复识别码为止,车载机也持续发送请求信号(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为起动用电磁波),因此,车载机的耗电量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当用户位于车辆附近的可能性较低时,该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能够抑制车载机的耗电量的增加。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其具有搭载于车辆的车载机以及用户能够携带的便携机,并通过上述车载机与上述便携机之间的无线通信而进行上述车辆的车门的锁止解锁,其中,
上述便携机具备:
电池;
第一通信控制部,当接收到从上述车载机发送的第一请求信号时,该第一通信控制部回复包含上述便携机的第一识别码的第一应答信号;以及
第二通信控制部,当通过利用从上述车载机发送的第二请求信号所产生的电磁感应而被供电时,该第二通信控制部回复包含上述便携机的第二识别码的第二应答信号,
当上述电池被耗尽时,上述第一通信控制部无法进行上述第一应答信号的回复,
上述车载机具备:
操作检测部,该操作检测部检测上述车辆的附近的上述用户用于对上述车门进行解锁或锁止的用户操作;
第一对照控制部,在由上述操作检测部检测到上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该第一对照控制部开始进行通过发送上述第一请求信号且接收上述第一应答信号的第一无线通信认证模式而对照上述第一识别码的第一对照控制;
第二对照控制部,该第二对照控制部进行通过发送上述第二请求信号且接收上述第二应答信号的第二无线通信认证模式而对照上述第二识别码的第二对照控制;
锁止解锁控制部,其基于上述第一对照控制或上述第二对照控制的对照结果而进行上述车门的锁止解锁;
回复判定部,该回复判定部判定在上述第一请求信号的发送之后是否存在上述第一应答信号的回复;
检测判定部,在由上述回复判定部判定为不存在上述第一应答信号的回复的情况下,该检测判定部判定是否由上述操作检测部持续检测到上述用户操作;以及
指示部,在利用上述检测判定部判定为未由上述操作检测部持续检测到上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该指示部对上述第一对照控制部指示上述第一对照控制的结束,在利用上述检测判定部判定为由上述操作检测部持续检测到上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该指示部对上述第一对照控制部指示上述第一对照控制的结束,且对上述第二对照控制部指示上述第二对照控制的开始。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由上述操作检测部检测到上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能够推断出上述用户位于上述车辆的附近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由上述操作检测部检测到上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上述第一对照控制。由此,当上述用户位于上述车辆的附近的可能性较高时,开始进行上述第一请求信号的发送。也就是说,当上述用户位于上述车辆的附近的可能性较低时,不发送上述第一请求信号,从而能够抑制上述车载机的耗电量的增加。
另外,在利用上述检测判定部判定为未由上述操作检测部持续检测到上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上述用户操作的最初的检测是误检测的可能性较高,从而能够推断出上述用户位于上述车辆的附近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在利用上述检测判定部判定为未由上述操作检测部持续检测到上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结束上述第一对照控制。由此,当上述用户位于上述车辆的附近的可能性较低时,停止上述第一请求信号的发送,从而能够抑制上述车载机的耗电量的增加。
另外,在利用上述检测判定部判定为由上述操作检测部持续检测到上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能够推断出上述用户位于上述车辆的附近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利用上述检测判定部判定为由上述操作检测部持续检测到上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结束上述第一对照控制并开始上述第二对照控制。由此,当上述用户位于上述车辆的附近的可能性较高时,开始进行上述第二请求信号的发送。也就是说,当上述用户位于上述车辆的附近的可能性较低时,不发送上述第二请求信号,从而能够抑制上述车载机的耗电量的增加。
根据本技术方案,当用户位于车辆的附近的可能性较低时,能够抑制车载机的耗电量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示出车载机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图4是示出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的结构的另外一个例子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2…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10…车辆;11…车载机;13…锁止解锁控制部;15…第一对照控制部;16…第二对照控制部;18…回复判定部;20…车门;22…车门外侧把手;23…第三天线;24…操作检测部;27…接收部;30…检测判定部;40…便携机;41…电池;42…第一天线;43…第一通信控制部;44…第二通信控制部;45…第二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1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1具有车载机11和便携机40,该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1是通过车载机11与便携机40之间的无线通信而进行车辆10的车门20的锁止解锁的系统的一个例子。车载机11搭载于车辆10,并由一个或者多个部件构成。便携机40是用户能够携带的装置。
便携机40具有电池41、第一天线42、第二天线45、第一通信控制部43以及第二通信控制部44。
电池41是第一通信控制部43的电源,若未从电池41供电,则第一通信控制部43不发挥功能。
第一天线42是与车载机11的第三天线23之间能够以LF频带的电波而发送接收信号的天线。LF是Low Frequency的缩略。第一天线42接收从车载机11的第三天线23发送的第一请求信号(以下,称作“第一请求信号Rq1”),并将接收到的第一请求信号Rq1向第一通信控制部43输出。并且,第一天线42接收从车载机11的第三天线23发送的第二请求信号(以下,称作“第二请求信号Rq2”),并将接收到的第二请求信号Rq2向第二通信控制部44输出。
第二天线45是能够以UHF频带的电波(RF信号)朝向车载机11的接收部27而发送针对第一请求信号Rq1的第一应答信号(以下,称作“第一应答信号Rs1”)的发送专用天线。UHF是Ultra High Frequency的缩略,RF是Radio Frequency的缩略。
若第一通信控制部43经由第一天线42而接收到从车载机11发送的第一请求信号Rq1,则经由第二天线45而回复包括便携机40的第一识别码的第一应答信号Rs1。对于第一通信控制部43而言,若电池41被耗尽,则向第一通信控制部43供给的电源电压过度降低,因此,变得无法实现第一应答信号Rs1的回复。
对于第二通信控制部44而言,若通过利用从车载机11发送的第二请求信号Rq2而产生的电磁感应并经由第一天线42而被供电,则经由第一天线42而回复包括便携机40的第二识别码的第二应答信号(以下,称作“第二应答信号Rs2”)。对于第二通信控制部44而言,即使电池41被耗尽,通过利用第二请求信号Rq2而在第一天线42产生的电磁感应的供电,也能够实现第二应答信号Rs2的回复。
第二通信控制部44例如是具有用于车辆10侧的防盗装置(例如,具有防盗功能的锁止解锁控制装置12)判定是否许可车辆10的行驶(例如,是否许可发动机的启动)的第二识别码的应答器。
以下,将第一应答信号Rs1中包含的便携机40的第一识别码称作识别码Cm1,将第二应答信号Rs2中包含的便携机40的第二识别码称作识别码Cm2。若能够在车载机11侧识别便携机40,则识别码Cm1与识别码Cm2彼此可以是相同的代码数据也可以是不同的代码数据。
另一方面,车载机11具备操作检测部24、第三天线23、接收部27、锁止解锁控制装置12以及ECU19。
操作检测部24和第三天线23例如设置于车门外侧把手22,该车门外侧把手22设置于车门20的外侧。车门外侧把手22是供用户执行用于从车辆10的外侧对车门20进行解锁或锁止的接触操作(例如,握持或者按压等接触操作)的接触操作部。
操作检测部24检测车辆10的车门20的附近的用户用于对车门20进行解锁或锁止的操作。以下,有时将车辆10的车门20的附近的用户用于对车门20进行解锁或锁止的操作简称作“用户操作”。操作检测部24例如可以将针对车门外侧把手22的接触操作作为用户操作而进行检测,也可以将对设置于车门20的按钮的操作作为用户操作而进行检测。另外,操作检测部24可以利用照相机的拍摄结果、针对电波照射的反射波的接收结果等而对用户操作进行检测。
操作检测部24例如具有解锁传感器25和锁止传感器26。解锁传感器25检测用于对车门20进行解锁的操作(解锁操作),锁止传感器26检测用于将车门20进行锁止的操作(锁止操作)。或者,操作检测部24可以将在车门20的锁止状态下检测到的用户操作作为解锁操作而进行检测,也可以将在车门20的解锁状态下检测到的用户操作作为锁止操作而进行检测。
第三天线23是以LF频带的电波而发送第一请求信号Rq1的天线。另外,第三天线23还是以LF频带的电波而发送第二请求信号Rq2、且用于使与第三天线23电磁耦合的第一天线42产生电磁感应的天线。
接收部27接收第一应答信号Rs1,并向锁止解锁控制装置12输出其接收结果。接收部27输出第一应答信号Rs1中包含的识别码Cm1。接收部27例如是接收UHF频带的电波的调谐器等的接收电路。
锁止解锁控制装置12具备对照控制部14、锁止解锁控制部13、回复判定部18、检测判定部30以及指示部17。锁止解锁控制装置12例如是具备实现对照控制部14、锁止解锁控制部13、回复判定部18、检测判定部30以及指示部17的微型计算机的电子控制装置(所谓的ECU)。对照控制部14具备第一对照控制部15和第二对照控制部16。
第一对照控制部15通过利用第三天线23发送第一请求信号Rq1且利用接收部27接收第一应答信号Rs1的第一无线通信认证模式而进行对照第一应答信号Rs1中包含的识别码Cm1的第一对照控制。第一请求信号Rq1是要求识别码Cm1的回复的信号。第一对照控制部15例如进行对照识别码Cm1与作为车载机11的正规代码而预先在车辆10侧登记的规定的登记代码Cr1的第一对照控制,并向锁止解锁控制部13输出其对照结果。
第二对照控制部16通过利用第三天线23发送第二请求信号Rq2且利用第三天线23接收第二应答信号Rs2的第二无线通信认证模式而进行对照第二应答信号Rs2中包含的识别码Cm2的第二对照控制。第二请求信号Rq2是要求识别码Cm2的回复的信号。第二对照控制部16例如进行对照识别码Cm2与作为车载机11的正规代码而预先在车辆10侧登记的规定的登记代码Cr2的第二对照控制,并向锁止解锁控制部13输出其对照结果。
由于第二无线通信认证模式利用基于第三天线23与第一天线42之间的电磁感应的通信,因此,与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认证模式进行通信的情况相比,能够通信的距离更短。另外,在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认证模式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第一对照控制部15与第三天线23之间的通信是单向通信,在通过第二无线通信认证模式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第二对照控制部16与第三天线23之间的通信是双向通信。
锁止解锁控制部13基于第一对照控制部15的第一对照控制的对照结果、或者第二对照控制部16的第二对照控制的对照结果而进行车门20的锁止解锁。例如,当识别码Cm1与登记代码Cr1一致时、或者识别码Cm2与登记代码Cr2一致时,锁止解锁控制部13对ECU19输出车门20的解锁要求信号或者锁止要求信号。ECU19根据解锁要求信号而使马达21在使得车门20从锁止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的方向上工作,并且根据锁止要求信号而使马达21在使得车门20从解锁状态向锁止状态切换的方向上工作。
回复判定部18对在第一请求信号Rq1的发送之后是否存在第一应答信号Rs1的回复进行判定。例如,在检测到由接收部27接收到第一应答信号Rs1的情况下,回复判定部18判定为存在第一应答信号Rs1的回复。另一方面,在未检测到由接收部27接收到第一应答信号Rs1的情况下,回复判定部18判定为不存在第一应答信号Rs1的回复。
在由回复判定部18判定为不存在第一应答信号Rs1的回复的情况下,检测判定部30判定是否由操作检测部24持续检测到用户操作。指示部17根据检测判定部30的判定结果而对对照控制部14发出指令。
图2是示出车载机11的锁止解锁控制装置12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3是示出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1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接下来,参照图3对图2中的各处理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图3示出第一对照控制向第二对照控制切换的情况的一个例子。
步骤S10中,检测判定部30判定是否由操作检测部24检测到用户的解锁操作或锁止操作(即,用户操作)。例如,在未检测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操作检测部24输出低电平,在检测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操作检测部24输出高电平。
在检测判定部30判定为未由操作检测部24检测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第一对照控制部15不开始进行第一对照控制。另一方面,在检测判定部30判定为由操作检测部24在时刻t1检测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第一对照控制部15在时刻t2开始进行第一对照控制(步骤S20)。
在由操作检测部24检测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能够推断出用户位于车辆10的附近的可能性较高。因而,在由操作检测部24检测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第一对照控制,从而,当用户位于车辆10的附近的可能性较高时,开始进行第一请求信号Rq1的发送。也就是说,当用户位于车辆10的附近的可能性较低时,不发送第一请求信号Rq1,从而能够抑制车载机11的耗电量的增加。
步骤S30中,回复判定部18判定在第一请求信号Rq1的发送开始之后是否存在第一应答信号Rs1的回复。例如当在时刻t3由回复判定部18判定为存在第一应答信号Rs1的回复时,第一对照控制部15判定第一应答信号Rs1中包含的识别码Cm1与规定的登记代码Cr1是否一致(步骤S40)。
在第一对照控制部15中的对照一致的情况(对照成立的情况)下,锁止解锁控制部13对ECU19输出解锁要求信号或者锁止要求信号,由此执行车门20的锁止解锁(步骤S50)。此时,锁止解锁控制部13为了向用户通知已执行车门20的锁止解锁的情况,使危险警示灯闪烁,或者使蜂鸣器鸣叫。在步骤S50的处理之后,第一对照控制部15结束第一对照控制(步骤S130)。
另一方面,在第一对照控制部15中的对照不一致的情况(对照不成立的情况)下,锁止解锁控制部13不执行车门20的锁止解锁,第一对照控制部15结束第一对照控制(步骤S130)。
并且,步骤S30中,即使回复判定部18进行第一请求信号Rq1的重试发送,在不存在第一应答信号Rs1的回复的情况下,也向检测判定部30传达不存在第一应答信号Rs1的回复的情况。
步骤S60中,检测判定部30判定是否由操作检测部24持续检测到用户操作。当在时刻t1由操作检测部24检测到用户操作之后操作检测部24再次在时刻t4检测到用户操作时,检测判定部30判定为由操作检测部24持续检测到用户操作。另一方面,当在时刻t1由操作检测部24检测到用户操作之后操作检测部24在时刻t4未检测到用户操作时,检测判定部30判定为未由操作检测部24持续检测到用户操作。
在由回复判定部18判定为不存在第一应答信号Rs1的回复、且由检测判定部30判定为未由操作检测部24持续检测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指示部17对第一对照控制部15指示第一对照控制的结束(步骤S130)。
在判定为不存在第一应答信号Rs1的回复、且判定为未由操作检测部24持续检测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用户操作的最初的时刻t1下的检测是误检测的可能性较高,从而能够推断出用户位于车辆10的附近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在判定为不存在第一应答信号Rs1的回复、且判定为未由操作检测部24持续检测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结束上述第一对照控制。由此,当上述用户位于上述车辆的附近的可能性较低时,停止第一请求信号Rq1的发送,从而能够抑制车载机11的耗电量的增加。
另一方面,在由回复判定部18判定为不存在第一应答信号Rs1的回复、且由检测判定部30判定为由操作检测部24持续检测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指示部17对第一对照控制部15指示第一对照控制的结束,从第一对照控制向第二对照控制切换(步骤S70)。而且,指示部17在时刻t5对第二对照控制部16指示第二对照控制的开始(步骤S80)。
在判定为不存在第一应答信号Rs1的回复、且判定为由操作检测部24持续检测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能够推断出用户位于车辆10的附近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判定为不存在第一应答信号Rs1的回复、且判定为由操作检测部24持续检测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结束第一对照控制并开始第二对照控制。由此,当用户位于车辆10的附近的可能性较高时,开始第二请求信号Rq2的发送。也就是说,当用户位于车辆10的附近的可能性较低时,不发送第二请求信号Rq2,从而能够抑制车载机11的耗电量的增加。
步骤S90中,第二对照控制部16判定第二应答信号Rs2中包含的识别码Cm2与规定的登记代码Cr2是否一致。在步骤S90中的对照一致的情况下,能够推断出步骤S30中不存在第一应答信号Rs1的回复的理由是便携机40的电池41的耗尽。此外,可以在进行步骤S90中的对照之前使用户操作从检测状态转换至非检测状态(时机t6)。
当第二对照控制部16中的对照在时刻t7一致时(对照成立时),锁止解锁控制部13对ECU19输出解锁要求信号或者锁止要求信号,由此在时刻t8执行车门20的锁止解锁(步骤S100)。此时,锁止解锁控制部13为了向用户通知已执行车门20的锁止解锁的情况,使危险警示灯闪烁,或者使蜂鸣器鸣叫。在步骤S100的处理之后,第二对照控制部16结束第二对照控制(步骤S120)。
另一方面,在步骤S90中的对照不一致的情况(对照不成立的情况)下,第二对照控制部16判定自开始第二对照控制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10秒)(步骤S110)。在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第二对照控制部16反复执行步骤S90的对照。在自开始第二对照控制起直至经过了规定时间为止而步骤S90中的对照不一致的情况下,第二对照控制部16结束第二对照控制(步骤S120)。
在自开始第二对照控制起直至经过了规定时间为止而步骤S90中的对照不一致的情况下,能够推断出用户未携带便携机40或者用户未携带正规的便携机40。因此,在自开始第二对照控制起直至经过了规定时间为止而步骤S90中的对照不一致的情况下,结束第二对照控制。由此,在用户未携带便携机40、或者用户未携带正规的便携机40时,停止第二请求信号Rq2的发送。通过停止第二请求信号Rq2的发送,当用户未携带便携机40、或者用户未携带正规的便携机40时,能够抑制车载机11的耗电量增加。
图4是示出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2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对于与图1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援引上述的说明。在图1的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1中,发送第一请求信号Rq1的天线和产生电磁感应的天线是通用的天线,接收第一请求信号Rq1的天线和产生电磁感应的天线是通用的天线。与此相对,在图4的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2中,发送第一请求信号Rq1的天线和产生电磁感应的天线是不同的天线,接收第一请求信号Rq1的天线和产生电磁感应的天线是不同的天线。
在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2中,第三天线23具有:发送天线28,其发送第一请求信号Rq1;以及环形天线(coil antenna)29,其产生电磁感应。另外,第一天线42具有:接收天线46,其接收第一请求信号Rq1;以及环形天线47,其产生电磁感应。
在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2中也与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1相同,当用户位于车辆10的附近的可能性较低时,能够抑制车载机11的耗电量的增加。
以上虽然通过实施方式对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与其它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组合、置换等各种变形及改进。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其具有搭载于车辆的车载机以及用户能够携带的便携机,并通过所述车载机与所述便携机之间的无线通信而进行所述车辆的车门的锁止解锁,其中,
所述便携机具备:
电池;
第一通信控制部,当接收到从所述车载机发送的第一请求信号时,该第一通信控制部回复包含所述便携机的第一识别码的第一应答信号;以及
第二通信控制部,当通过利用从所述车载机发送的第二请求信号所产生的电磁感应而被供电时,该第二通信控制部回复包含所述便携机的第二识别码的第二应答信号,
当所述电池被耗尽时,所述第一通信控制部无法进行所述第一应答信号的回复,
所述车载机具备:
操作检测部,该操作检测部检测所述车辆的附近的所述用户用于对所述车门进行解锁或锁止的用户操作;
第一对照控制部,在由所述操作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该第一对照控制部开始进行通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信号、且接收所述第一应答信号的第一无线通信认证模式而对照所述第一识别码的第一对照控制;
第二对照控制部,该第二对照控制部进行通过发送所述第二请求信号、且接收所述第二应答信号的第二无线通信认证模式而对照所述第二识别码的第二对照控制;
锁止解锁控制部,该锁止解锁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对照控制或所述第二对照控制的对照结果而进行所述车门的锁止解锁;
回复判定部,该回复判定部判定在所述第一请求信号的发送之后是否存在所述第一应答信号的回复;
检测判定部,在由所述回复判定部判定为不存在所述第一应答信号的回复的情况下,该检测判定部判定是否由所述操作检测部持续检测到所述用户操作;以及
指示部,在利用所述检测判定部判定为未由所述操作检测部持续检测到所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该指示部对所述第一对照控制部指示所述第一对照控制的结束,在利用所述检测判定部判定为由所述操作检测部持续检测到所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该指示部对所述第一对照控制部指示所述第一对照控制的结束,且对所述第二对照控制部指示所述第二对照控制的开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其中,
在自开始进行所述第二对照控制起直至经过规定时间为止而所述第二识别码的对照不成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对照控制部结束所述第二对照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其中,
即便所述电池被耗尽,所述第二通信控制部也能够进行所述第二应答信号的回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22473 | 2015-11-12 | ||
JP2015222473A JP6217733B2 (ja) | 2015-11-12 | 2015-11-12 | 車両用施解錠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65770A CN106965770A (zh) | 2017-07-21 |
CN106965770B true CN106965770B (zh) | 2019-05-10 |
Family
ID=58640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027708.1A Active CN106965770B (zh) | 2015-11-12 | 2016-11-09 | 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92745B2 (zh) |
JP (1) | JP6217733B2 (zh) |
CN (1) | CN106965770B (zh) |
DE (1) | DE102016121432B4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97536B2 (ja) * | 2017-12-12 | 2021-06-3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認証情報制御システム、認証情報制御方法、及び、認証情報制御プログラム |
CN111402460A (zh) * | 2020-02-27 | 2020-07-10 | 广东启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门锁开启方法 |
CN116133909B (zh) * | 2020-07-28 | 2024-12-03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圆筒锁装置及插入式磁性钥匙 |
JP2022075136A (ja) * | 2020-11-06 | 2022-05-18 |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 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6593A (zh) * | 1996-04-27 | 1999-05-12 | 胡夫休尔斯贝克及福尔斯特公司 | 特别是汽车用的锁闭系统 |
JP2001115699A (ja) * | 1999-10-19 | 2001-04-24 | Yuhshin Co Ltd | 車両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
CN1579849A (zh) * | 2003-08-08 | 2005-02-16 | 胡夫休尔斯贝克及福尔斯特公司 | 车辆的关闭装置 |
KR20140052108A (ko) * | 2012-10-11 | 2014-05-0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도어록 해제장치 및 방법 |
CN104709230A (zh) * | 2013-12-12 | 2015-06-17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无钥匙进入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27050A (ja) | 2003-10-24 | 2005-05-19 | Denso Corp | スマート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 |
EP1547879A3 (en) * | 2003-12-25 | 2006-03-01 | Omron Corporation | Vehicular remote control system and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
DE102005015594B4 (de) * | 2005-04-05 | 2007-04-12 | Texas Instruments Deutschland Gmbh | Berührungsloses Zugangssystem und Wegfahrsperre mit unterschiedlichen Frequenzen unter Verwendung derselben Antennenspule |
JP2008002085A (ja) * | 2006-06-20 | 2008-01-10 | Denso Corp | 自動車ドア制御装置 |
WO2009047988A1 (ja) * | 2007-10-10 | 2009-04-16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車両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
JP2009228302A (ja) * | 2008-03-24 | 2009-10-08 | Panasonic Corp | 車両用キー装置 |
JP5313701B2 (ja) * | 2009-01-13 | 2013-10-09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及びロッキングシステム |
EP2648386B1 (en) * | 2012-04-08 | 2021-08-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anagement Serv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evice, User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evice, and User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JP5780437B2 (ja) * | 2013-02-19 | 2015-09-1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ロック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ロック制御方法 |
JP6111133B2 (ja) * | 2013-04-23 | 2017-04-05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遠隔操作システム |
JP2015074361A (ja) * | 2013-10-09 | 2015-04-2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エントリシステム |
JP6003938B2 (ja) * | 2014-03-28 | 2016-10-0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
JP6366999B2 (ja) | 2014-05-22 | 2018-08-01 | 株式会社メガチップス | 状態推定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
US9600949B2 (en) * | 2014-07-30 | 2017-03-21 | Master Lock Company Llc | Wireless key management for authentication |
DE102014118343A1 (de) * | 2014-12-10 | 2016-06-16 |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für ein Sicherheitssystem eines Fahrzeuges |
US9717012B2 (en) * | 2015-06-01 | 2017-07-25 | Afero, Inc. |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utomotive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
US9803391B2 (en) * | 2015-09-11 | 2017-10-3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unlock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
2015
- 2015-11-12 JP JP2015222473A patent/JP6217733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0-14 US US15/293,862 patent/US9792745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1-09 DE DE102016121432.9A patent/DE102016121432B4/de active Active
- 2016-11-09 CN CN201611027708.1A patent/CN10696577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6593A (zh) * | 1996-04-27 | 1999-05-12 | 胡夫休尔斯贝克及福尔斯特公司 | 特别是汽车用的锁闭系统 |
JP2001115699A (ja) * | 1999-10-19 | 2001-04-24 | Yuhshin Co Ltd | 車両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
CN1579849A (zh) * | 2003-08-08 | 2005-02-16 | 胡夫休尔斯贝克及福尔斯特公司 | 车辆的关闭装置 |
KR20140052108A (ko) * | 2012-10-11 | 2014-05-0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도어록 해제장치 및 방법 |
CN104709230A (zh) * | 2013-12-12 | 2015-06-17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无钥匙进入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217733B2 (ja) | 2017-10-25 |
US9792745B2 (en) | 2017-10-17 |
DE102016121432B4 (de) | 2020-12-03 |
DE102016121432A1 (de) | 2017-05-18 |
US20170140591A1 (en) | 2017-05-18 |
JP2017089293A (ja) | 2017-05-25 |
CN106965770A (zh) | 2017-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685073B2 (ja) |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 |
CN105966353B (zh) | 车辆无线通信系统、车辆控制装置和便携式机器 | |
US9079560B2 (en) | Device location determination by a vehicle | |
JP4022859B2 (ja) | ドアロック制御装置 | |
CN106965770B (zh) | 车辆用锁止解锁系统 | |
JP5529783B2 (ja) |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 |
JP2003269019A (ja) | 車両用無線装置 | |
JP2012177242A (ja) |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 |
WO2015040835A1 (ja) | 車両制御装置 | |
JP2012229560A (ja) | キー無線認証システム | |
JP2012056343A (ja) | 制御システム | |
JP5563251B2 (ja) |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及び電子キーの電力供給方法 | |
JP2018071213A (ja) | 携帯機器、および携帯機器の制御方法 | |
JP5502384B2 (ja) | 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電力伝送方法 | |
EP3640880B1 (en) | Vehicular control system | |
JP6856488B2 (ja) | スイッチ装置 | |
JP2015078537A (ja) | キー照合システム | |
JP2017172193A (ja) | スマートキーシステム | |
JP7230590B2 (ja) |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携帯端末、及び車載装置 | |
JP6394571B2 (ja) | 車両用施解錠システム | |
JP2010265640A (ja) | 電力伝送式電子キーシステム、電子キー電力供給方法及び電子キー | |
JP2020111948A (ja) | 車両制御装置、およびドアロック制御方法 | |
JP2006070587A (ja) | ドア施解錠制御装置 | |
JP2023069310A (ja) | 筐体装置、および無線給電システム | |
JP2015223904A (ja) | 車載複合システム及び電子キ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