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795727B - 用于机动车罩盖的闭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罩盖的闭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5727B
CN106795727B CN201580046221.5A CN201580046221A CN106795727B CN 106795727 B CN106795727 B CN 106795727B CN 201580046221 A CN201580046221 A CN 201580046221A CN 106795727 B CN106795727 B CN 1067957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ing device
cover
guard member
hatchcover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62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5727A (zh
Inventor
H·施弗尔
M·史古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ekert AG
Original Assignee
Kiekert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ekert AG filed Critical Kiekert AG
Publication of CN106795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5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5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5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8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of pedestri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16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 E05B83/24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for car bonnet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门或舱盖——尤其是机动车的门或舱盖——的闭锁装置,所述闭锁装置具有锁定装置和过击保护件,该锁定装置包括转动锁叉(1)和至少一个锁定爪(2),该锁定爪用于锁定转动锁叉(1),当门或舱盖以低于阈值的速度关闭时,过击保护件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当门或舱盖以高于阈值的速度关闭时,过击保护件不离开其保护位置或者以时间上延迟的方式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因此,可以通过技术上简单的方式避免由于撞击引起的损坏。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罩盖的闭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门或舱盖——尤其是机动车的门或舱盖——的闭锁装置,所述闭锁装置具有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包括转动锁叉和至少一个锁定爪,该锁定爪用于锁定转动锁叉。闭锁装置还包括过击保护件,以避免机械损坏。
背景技术
这种闭锁装置的锁用于借助于门或舱盖暂时闭锁机动车中的开口。在这种锁的闭锁状态中,转动锁叉通常以两个臂部围绕尤其是构造为弓形的挡块的方式接合。如果这种锁的转动锁叉从打开位置开始通过摆动到达关闭位置,则转动锁叉最终借助于锁定爪被锁定。当该挡块(也称为“锁架”或“锁扣”)由于所属的门或舱盖被关闭而插入转动锁叉中时,(转动锁叉的)所述摆动通过挡块来实现。
如果门或舱盖以大的速度被关闭,则挡块以大的冲击力撞击到转动锁叉上。由于这种撞击造成的损坏可以通过过击保护件来避免。该过击保护件例如可以是与车身连接的、可摆动的杆件,该过击保护件吸收了由撞击传导的力并把该力例如导出至车身中,从而因此避免了损坏。紧接着在撞击之后,过击保护件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以便使得转动锁叉能摆动到其锁止位置中并进而实现锁定装置的锁定。该过击保护件可以通过电驱动装置连同机械装置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进一步改进具有过击保护件的闭锁装置。
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闭锁装置完成。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如果下文没有另外说明,上述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特征都能够单个地或以任意组合与根据本发明的主题组合。
为了完成该任务而提出一种用于门或舱盖,尤其是机动车的门或舱盖的闭锁装置。设有锁定装置和过击保护件,该锁定装置包括转动锁叉和至少一个锁定爪,该锁定爪用于锁定转动锁叉。当门或舱盖以足够小的速度关闭时,过击保护件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当超过预定的速度时,过击保护件不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或者以存在时间延迟的方式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因此该过击保护件拦截撞击,以便避免损坏。
当门或舱盖的关闭速度足够小时不需要过击保护件。因此,该过击保护件优选提前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即尤其是在转动锁叉或者另外设置的可以被过击保护件制动或阻挡的构件会撞击到过击保护件上之前。该锁定装置可以因此无延迟地被锁定,且无需在转动锁叉撞击到过击保护件上之后接着使该过击保护件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即有利地在该设计方案中,仅当门或舱盖以过高的速度——即以超过阈值的速度关闭时,该过击保护件才发挥其保护作用。
如果在一设计方案中,由于门或舱盖过快地关闭而使过击保护件在时间上延迟地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则有利地避免了:必须使门或舱盖首先再次例如沿打开方向运动返回或提升返回才能关闭门或舱盖。在该实施方案中,过击保护件发挥一种制动作用,即可以不是持久地阻挡闭锁运动或者说仅暂时地阻挡关闭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设计方案中,当门或舱盖以过高的速度关闭时,过击保护件留在其保护位置中。则门或舱盖首先只需要再次略微打开或提升以及接着以足够小的速度——即低于阈值的速度再次关闭,便能够锁定该锁定装置。该实施方案避免了技术上花费大的结构,因为不必设置连同驱动装置在内的机械装置,以使过击保护件紧接着撞击运动便离开其保护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设计方案中,可以设置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借助于机械装置在过击保护件已经拦截了撞击的情况下使过击保护件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然而,该实施方案在技术上花费较大且因此不是优选的。
在本发明的一设计方案中,设置了连同机械装置在内的驱动装置,以便当门或舱盖以足够小的速度关闭时,过击保护件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例如,可以通过传感器确定关闭速度,并据此控制过击保护件的行为。然而优选一种纯机械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中没有传感器、也没有电驱动装置。首先可以通过技术上简单的方式提供该纯机械的解决方案。因此这种纯机械的解决方案不依赖于传感器的正常运转以及电驱动装置的正常运转,进而不依赖于多个组件的正常运转,纯机械的解决方案特别长久且可靠地起作用。
在一设计方案中,纯机械的解决方案包括用于过击保护件的控制杆,在转动锁叉或一另外的合适的构件能够到达过击保护件之前,该转动锁叉或该另外的构件撞击到该控制杆上。如果转动锁叉在撞击之后继续沿着锁止位置的方向运动,则由此控制杆间接地或直接地从其初始位置运动离开。如果这以足够小的速度发生,则控制杆使过击保护件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当超过预定的速度——即在速度过高时,控制杆使过击保护件不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或者仅如此时间延迟地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使得过击保护件能吸收撞击。例如,转动锁叉和/或挡块能够通过关闭门或舱盖到达控制杆,以便使控制杆为了控制过击保护件而摆动。
为了实现上述情况,在一设计方案中,控制杆通过尤其是被预加载的弹簧与过击保护件联接。该被预加载的弹簧被如此预加载和确定尺寸,使得过击保护件和控制杆在速度足够小的情况下的行为很像刚体。相反当超过预定的速度,即速度过高时,控制杆相对于过击保护件摆动。当门或舱盖以过高的速度关闭时,则过击保护件不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或没有足够快到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从而过击保护件吸收了撞击力并合适地把该撞击力导出。
在本发明的一设计方案中,过击保护件是可摆动的阻挡杆,该阻挡杆基本上固定在通常由金属制成的板件上。该板件可以是车身的一部分或者固定在车身上,从而把撞击力导出至车身中且防止产生损坏。
在一设计方案中,控制杆被可摆动地支承,具体地说在一技术上特别简单的实施方案中优选通过轴被可摆动地支承,过击保护件通过该轴被可摆动地支承。然而控制杆可以通过另一个轴可摆动地安置在过击保护件上。
在本发明的一设计方案中,过击保护件有利地具有比控制杆更大的质量。这有利于可以通过惯性和/或重力特别简单地实现期望的运动过程。
在本发明的一设计方案中,当过击保护件不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时,转动锁叉直接地撞击到过击保护件上。该设计方案在技术上特别简单。然而也可以设置另一个发生碰撞的构件。例如,备选地或补充地,当以过高的速度关闭门或舱盖时,挡块可以直接撞击到过击保护件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上简单的设计方案中,过击保护件有利地通过纯机械的方式,即例如通过被预加载的弹簧和/或通过重力运动到其保护位置中和/或保持在其保护位置中。为了使过击保护件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必须反作用于被预加载的弹簧的力和/或反作用于重力。该设计方案确保了可靠且持久的功能性。
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舱盖或罩盖、特别是发动机舱盖,它们直至主锁止位置之后都可能存在过击。这种过击可能性用于撞车时的被动安全性,其用于在撞击到发动机罩盖上的情况下更好地保护人员。如果人撞击到罩盖或舱盖上,则转动锁叉会如此继续转动,使得罩盖或舱盖下陷并因此减小受伤风险。在这种罩盖或舱盖中尤其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在缺少过击保护件时,当过快地关闭罩盖或舱盖时会出现漆、车身、头灯和安装件的损坏。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罩盖或舱盖到达其闭锁位置之前,通过过击保护件提前阻挡或制动这种罩盖,优选(提前)至少6mm。如果在常规闭锁状态下在罩盖或舱盖(与车身)之间不存在间隙(所谓的零接缝),则优选在到达罩盖或舱盖的闭锁状态之前至少12mm制动或阻挡该过击保护件。随后罩盖或舱盖必须继续下沉至少6mm或至少12mm,以便从制动或阻挡位置到达其常规的闭锁位置中。
该建议的方案基于重量锁定装置,其优选由两个杆件,即阻挡杆和控制杆组成。在基本位置中,阻挡杆尤其借助于冲击带动控制杆或反之亦然。当操控控制杆时,该控制杆借助于弹簧带动阻挡杆,至少当以足够小的速度关闭时是如此。
如果以高速度操控控制杆,则阻挡杆由于其惯性不被带动或仅延迟地被带动。通过阻挡杆的惯性和弹性力矩可以调节对阻挡杆的带动。被阻挡的或时间上延迟的带动用于阻挡或制动。如果控制杆缓慢地运动,则阻挡杆与控制杆同步运动。
在一设计方案中,在阻挡之后,一例如被加载弹性负荷的顶出杆把罩盖抬起一段,阻挡杆负荷减小,且随后罩盖可以缓慢地关闭,即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以电动机械方式,即在考虑电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通过这种可选地设置的电驱动装置有利地确保了,最终足够缓慢地关闭罩盖。电驱动装置可以用于,在给定的时间适当地使顶出杆下沉,以便缓慢地关闭罩盖。为此,例如可以在合适的时间点基于重力使罩盖的挡块或锁扣放置到顶出杆上。
在一设计方案中阻挡杆可以直接地阻挡或制动顶出杆并进而间接地阻挡或制动转动锁叉。然而也可以直接地阻挡其它构件,例如转动锁叉、挡块或罩盖。控制杆优选由转动锁叉直接操控。然而控制杆的操控也可以由顶出杆、由挡块或由罩盖承担。即不需要通过转动锁叉操控控制杆。
在一设计方案中,闭锁装置包括控制臂,该控制臂在关闭所属的门或舱盖期间如此摆动,使得过击保护件能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控制臂最终释放过击保护件。如果随后过击保护件基于惯性不会快到足以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则过击保护件拦截挡块,由此避免了损坏。
控制臂优选是锁定装置的锁定爪的一部分,以便如此最小化部件的数量并实现紧凑的结构形式。
控制臂优选位于转动锁叉可以在其中转动的平面之外,以便实现紧凑的结构形式。转动锁叉可以从控制臂旁边经过,这样,即使在紧凑的结构方式中也允许了转动锁叉的沉入。
当锁定装置打开时,控制臂和阻挡臂基本上形成一直角。由此,然而也由于控制臂的优选长形延伸的结构形式,控制臂可以在给定的时间特别迅速地释放阻挡杆,以便能够尽可能无延迟地打开。
优选地存在被预加载的弹簧,该弹簧可以使过击保护件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所以过击保护件可以通过机械的和因此简单的方式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
在一设计方案中,转动锁叉在关闭期间首先抵靠在锁定爪上并最终如此释放锁定爪,使得锁定爪可以摆动至其锁止位置中。这有助于进一步最小化构件的数量。实现了紧凑的结构形式。
在一设计方案中转动锁叉、更具体地说优选是转动锁叉的臂抵靠在锁定爪的控制轮廓上,以便如此通过简单和可靠的方式合适地控制出运动序列、即一系列的运动。
在一设计方案中,控制轮廓通过突出部形成。在转动锁叉已经合适地经过突出部之后,可以摆动锁定爪。由此通过技术上简单的方式实现了锁定装置的锁定。锁定爪的摆动尤其最终允许了过击保护件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这也有助于利用小数目的部件实现期望的运动序列。
优选存在罩盖锁抓钩,其在锁定装置解锁之后必须摆动才能打开所属的门或舱盖。尤其对罩盖来说有利地阻挡了,例如罩盖在由转动锁叉和锁定爪组成的锁定装置失效时意外打开。
过击保护件和罩盖锁抓钩优选通过公共的轴可转动地支承,以便保持小数目的部件并实现紧凑的结构形式。
在一设计方案中,在关闭期间通过挡块使罩盖锁抓钩往复摆动。由此可以在关闭速度高时有利地减弱碰撞。
通过本发明可以提供具有抓钩的机械的罩盖锁系统,该罩盖锁系统允许了闭锁的罩盖(SH)优选至少10mm,尤其优选至少15mm的沉入,以便得到增强的行人保护。罩盖锁可以在日常运行中始终闭锁在主锁止位置中。挡块可以仅运动超过主锁止位置如此远,使得锁定爪可以落入其锁止位置中。为了在罩盖处不产生损坏,在关闭速度过高时罩盖不会过变形(durchfedern)。
罩盖的过变形尤其是通过阻挡杆避免。其为挡块实现了足够的间隙,以便锁定爪可以在主锁止位置中落入锁止位置中并阻挡所述系统过变形。如果该系统关闭,则阻挡杆已经离开其位置且允许挡块的沉入。
在一实施方案中,阻挡杆在受到弹性负荷的情况下抵靠在锁定爪处。阻挡杆基于锁定爪保持其位置。如果锁定爪缓慢运动,则阻挡杆缓慢地随之移动并释放沉入区域。当锁定爪速度快时,阻挡杆会由于其惯性不直接紧追,且阻挡挡块的沉入。如果系统重新停止,则锁定爪的阻挡杆再摆动并释放了沉入区域。这是一种取决于速度的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两个实施例具体描述本发明。
附图中:
图1示出在关闭期间在转动锁叉撞击到控制杆上之前的锁定装置;
图2示出在关闭期间在转动锁叉以低速度撞击到控制杆上之后的锁定装置;
图3示出在关闭期间在转动锁叉以高速度撞击到控制杆上之后的锁定装置;
图4示出具有处于主锁止位置中的转动锁叉的锁定装置;
图5示出打开的锁定装置;
图6示出在罩盖的关闭期间的锁定装置;
图7示出在罩盖的关闭期间的锁定装置;
图8示出在罩盖的关闭期间的锁定装置;
图9示出在罩盖的关闭期间的锁定装置;
图10示出在罩盖的关闭期间的锁定装置;
图11示出在主锁止位置中锁定的锁定装置;
图12示出具有在上拉位置中的转动锁叉的锁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3以透视角度示出锁定装置的转动锁叉1,该转动锁叉通过其轴2可摆动地支承在未示出的板件上。具有大质量(与控制杆6相比)的阻挡杆3通过其轴4可摆动地支承在未示出的板件上且当以过高的速度关闭门或舱盖时为转动锁叉形成过击保护件。示出了挡块5,其固定在未示出的罩盖上。
控制杆6可摆动地支承在轴4上。控制杆6和过击保护件或阻挡杆3通过被预加载的弹簧7彼此联接。弹簧7通过轴4保持。被预加载的弹簧7的一个腿部抵靠在阻挡杆3的竖直伸出的连接片12上。另一个腿部以预加载的方式抵靠在控制杆6上。控制杆6和阻挡杆3的公共的重心优选如此位于轴4下方,使得阻挡杆3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运动至其在图1中示出的保护位置中且可以通过重力(保持)在此。备选地或补充地,可以设有(图4中示出的)被预加载的弹簧9,该弹簧可以使控制杆6和阻挡杆3一起运动到保护位置中并保持在那里。
图1示出关闭过程的开始。通过关闭未示出的罩盖,使挡块5运动到转动锁叉1的进口中。转动锁叉1由此从其打开位置朝向主锁止位置或主锁止地点的方向摆动,然而仍未到达控制杆6。
如果进一步关闭门或舱盖,则挡块5使转动锁叉1继续围绕其轴线2朝向主锁止位置的方向、更具体地说是沿在图1至3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由此转动锁叉1到达控制杆6的自由端部8。转动锁叉1以叉形进口槽的臂部撞击到控制杆6的自由端部8,因此该自由端部构造为如此成斜面或斜坡,使得紧接着转动锁叉1的这种撞击之后,控制杆6逆时针围绕轴4摆动。如果这以足够小的速度发生,则控制杆6和阻挡杆3由于借助于弹簧7的耦联至少基本上表现为像刚体一样且因此一起逆时针围绕轴4摆动,像图1和2的对照示出的那样。阻挡杆3如此离开其保护位置,从而转动锁叉1随后可以继续朝向锁止位置的方向摆动,以便最终通过未示出的锁定爪锁定。
而如果转动锁叉1过快地摆动,则控制杆6和阻挡杆3不表现为像刚体一样。这由于阻挡杆3的质量的惯性而被阻碍。仅控制杆6像在图3中示出的那样逆时针围绕轴4摆动。像图3中示出的那样,阻挡杆3保持在其保护位置中。挡块5则撞击到顶出杆14的具有弯曲的连接片的自由端部上且挡块使该顶出杆逆时针围绕其轴15摆动。一旦弯曲的连接片撞击到阻挡杆3上,则阻挡了顶出杆14的摆动运动。随之出现的撞击力接着被导入到阻挡杆3固定在其上的板件中。
在图4示出的情况下,顶出杆优选反作用于此处未示出的、被预加载的弹簧的力而朝向阻挡杆3的方向摆动。由此已经减缓了罩盖的关闭速度并因此有利地减缓了对阻挡杆3的撞击。如此进一步实现了,在阻挡之后罩盖由于弹力再次略微抬高,以便如此实现并确保,阻挡杆随后由于弹簧7的弹力可靠地从其阻挡位置运动离开。接着,顶出杆可以通过未示出的电驱动装置足够缓慢地在图3的情况下逆时针转动并如此下沉。电驱动装置可以通过未示出的传感器或微型开关启动,这如此实现,即借助于传感器或微型开关例如询问阻挡杆3的位置,并且一旦阻挡杆3已经离开其阻挡位置则操纵传感器或微型开关。这种通过电驱动装置实现的缓慢的、受控的下沉具有这样的优点:在关闭状态中可以最小化间隙或接缝,该间隙或接缝保留在罩盖和相邻的车身之间。
图4以俯视图示出了与图1至3相比的背面,该背面示出了更多的细节。弹簧9以一腿部支承在壁部10上且以另一个腿部支承在控制杆6上。在偏转之后,通过弹簧9控制杆6可以和阻挡杆3一起摆动返回初始位置中,即保护位置中(在图4的情况下逆时针方向)。为了控制杆6和阻挡杆3一起运动返回保护位置中,控制杆6的杆臂抵靠在过击保护件或阻挡杆3的弯曲的连接片12上。如果在图4的情况下控制杆6逆时针摆动,则这种转动运动通过臂部11和作为止挡部起作用的连接片12传输到阻挡杆3上。
控制杆6具有接触区域13,当转动锁叉摆动至其主锁止位置中时,该接触区域抵靠在转动锁叉1的一个或两个臂部上。图4示出了转动锁叉1已经达到主锁止位置中的情况。由于贴靠在接触区域13上,避免了噪声和机械负荷。
图4示出,挡块5可以放置在顶出杆14的自由杆端部上。通过逆时针的摆动(图4的情况),顶出杆14可以在锁定装置解锁之后再次抬高罩盖。这可以通过弹力实现。在一设计方案中,备选地或补充地,未示出的电驱动装置可以使顶出杆14摆动。
图5-12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图5示出该另一个实施方案的打开的锁定装置。图6-10说明了在所属的罩盖的关闭期间,锁定装置的运动序列。图11示出了在罩盖关闭时锁止的锁定装置。图12示出了其中转动锁叉1位于上拉位置中的锁定装置。
在图5至12中示出的锁定装置包括转动锁叉1和锁定爪16。锁定爪16可以围绕其轴17摆动。锁定爪16包括止动钩18,该止动钩可以与转动锁叉1的止动钩19锁定。锁定爪16具有控制臂20,利用该控制臂控制了阻挡杆3的取决于速度的摆动。控制臂20具有长形延伸的结构形式,当锁定装置像图5中示出的那样处于打开位置中时,该控制臂和阻挡杆3基本上形成直角。
存在可以围绕轴4摆动的罩盖锁抓钩21。罩盖锁抓钩21具有进入斜面22,当所属的罩盖关闭时,像图1中示出的那样,挡块5首先撞击到该进入斜面22上。如果罩盖、进而挡块5进一步下沉,则挡块5通过进入斜面22把转矩传导至罩盖锁抓钩21中,从而罩盖锁抓钩21围绕轴4顺时针摆动。因此,在罩盖的关闭期间,罩盖锁抓钩21可以拦截第一次撞击的冲击力。进入斜面22形成了钩部23的上侧。通过钩部23避免了:当挡块5已经经过了钩部23的区域且运动到锁定装置中时,罩盖会非常规地打开。如果挡块5已经经过了钩部23的区域,则挡块5撞击到弧形伸出的控制轮廓24上,像在图6中示出的那样。由此进一步阻挡了关闭期间的碰撞。此外,由于控制轮廓24,罩盖锁抓钩21围绕轴4返回并进而逆时针摆动,直至其到达在图7中示出的位置,在该位置中,挡块5撞击到转动锁叉1的抓臂28上。图7进一步示出了,此时挡块5不能从锁定装置运动离开,因为这被钩部23阻挡了。挡块位于优选金属制成的板件26的进口25中,锁定装置安置在该板件上。
当罩盖锁抓钩21再次适当地顺时针围绕轴4摆动时,挡块5才会从锁定装置运动离开。这可以手动地或电操纵地实现。
罩盖锁抓钩21基本上如此被弹簧预加载,使得罩盖锁抓钩21能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逆时针摆动。
如果挡块5进一步运动到进口25中,则转动锁叉1因此逆时针围绕其轴2摆动。挡块5撞击到罩盖锁抓钩的另外的控制轮廓27上,像在图8中示出的那样。通过另外的控制轮廓27,作为罩盖的进一步下沉以及进而挡块5的进一步下沉的结果,罩盖锁抓钩21再次顺时针基本上反作用于预加载的弹簧的力围绕轴4摆动,由此进一步减小了下沉速度。
从图8出发,挡块5进一步下沉到进口25中导致了,转动锁叉1继续逆时针摆动,进而随之而来地,锁定爪16顺时针围绕其轴17摆动,更具体地说是由于如下原因。锁定爪16被弹簧顺时针预加载,即能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顺时针摆动。转动锁叉1同样被弹簧顺时针预加载,即能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顺时针摆动。在此,在关闭罩盖时通过罩盖的锁架或挡块5促使转动锁叉1逆时针摆动。在此,像在图5至8中示出的那样,转动锁叉1的抓臂28的自由端部抵靠在锁定爪16的局部弧形的控制轮廓29上且使锁定爪16保持在打开位置中。控制轮廓29设计为突出部。直至突出部的尖部的弧形形状实现了转动锁叉沿着控制轮廓29的适当滑动。像在图9和10中示出的那样,如果转动锁叉1由于进一步的摆动脱离了与锁定爪16的接合,则锁定爪16由于顺时针的弹簧预加载而顺时针摆动。
锁定爪16的用于阻挡杆3的控制臂20设计为如此错开,使得转动锁叉1可以从其旁边滑动经过,像在图8至11中示出的那样。
从图8开始,首先达到在图9中示出的情况且接着达到图10中示出的位置。在图9中,锁定爪16的控制臂20仍抵靠在阻挡杆3上,由此使得被弹簧相应地预加载的阻挡杆3不能离开其阻挡位置。这在过渡至图10的位置中时发生变化。在此,控制臂20释放了阻挡杆3,从而阻挡杆此时由于被预加载的弹簧的力可以逆时针围绕其轴4摆动。
如果锁定爪16过快地围绕其轴17顺时针摆动,则阻挡杆3不能或不能足够快地从其阻挡位置运动离开。随后挡块5撞击到阻挡杆3上,由此使挡块5不能进一步运动至进口25中。因此准备好了过击保护件。
图11示出了,在阻挡杆3由于其预加载的弹簧从其阻挡情况运动离开之后(即逆时针围绕其轴4摆动)的情况。阻挡杆3的这种摆动允许挡块5进一步下沉(沉入)到进口25中,以便实现像图12中示出的那样的过击或沉入。两个止动钩18和19彼此锁定,由此阻挡了转动锁叉1顺时针摆动。此外,转动锁叉1也可以从锁定位置开始达到上拉位置,像这在图12中示出的那样。该上拉位置允许了罩盖的下沉且因此用作行人保护,以便在事故中减轻行人在所属罩盖上受到的撞击。
罩盖锁抓钩21为此合适地设计,从而罩盖能够以其挡块5沉入关闭位置中(参加图12)。罩盖锁抓钩21本身并不拦截行人在罩盖上受到的撞击,而是在罩盖的关闭状态中在碰撞时使得挡块5能沉入。
如果过快地关闭罩盖,则挡块5撞击到阻挡杆3上。
通过罩盖锁抓钩21避免了例如由于主锁止装置失效而使得罩盖意外打开。同时,罩盖锁抓钩21避免了在期望地打开之后罩盖弹起,从而例如手动执行最后的打开步骤。
图8至11表明,控制臂20位于转动锁叉1的转动平面之外。
转动锁叉的包括钩部19的负载臂比抓臂20短得多,一方面因为抓臂20必须能一直触及到控制轮廓29,另一方面因为负载臂必须足够短以使挡块5能够到达锁定装置中。
除了控制臂20之外,转动锁叉1和锁定爪16位于公共的平面中。阻挡杆和控制臂位于公共的平面中,例如在图5至12中示出的在转动锁叉1之前的平面中。罩盖锁抓钩21位于第三平面中,因此例如像在图5至12中示出的那样在转动锁叉1和锁定爪16之后。
如果从锁定位置出发,锁定爪16从其锁定位置运动离开,因此转动锁叉1被释放。转动锁叉1可以随后顺时针摆动至其打开位置中。控制臂20随后使阻挡杆3摆动返回至针对过击提供保护的位置中。
附图标记列表
1:转动锁叉
2:转动锁叉的轴
3:阻挡杆/过击保护件
4:用于阻挡杆/过击保护件的轴
5:挡块
6:控制杆
7:用于耦联控制杆和过击保护件的弹簧
8:控制杆的自由端部
9:弹簧
10:壁部
11:控制杆的杆臂
12:阻挡杆的连接片
13:控制杆的接触区域
14:顶出杆
15:顶出杆连接片
16:锁定爪
17:锁定爪的轴
18:锁定爪的止动钩
19:转动锁叉的止动钩
20:锁定爪的控制臂
21:罩盖锁抓钩
22:罩盖锁抓钩进入斜面
23:钩部
24:弧形的控制轮廓
25:进口
26:板件
27:另外的罩盖锁抓钩控制轮廓
28:转动锁叉的抓臂
29:锁定爪的控制轮廓

Claims (17)

1.一种用于门或舱盖的闭锁装置,所述闭锁装置具有锁定装置和过击保护件,该锁定装置包括转动锁叉(1)和至少一个锁定爪(16),该锁定爪用于锁定转动锁叉(1),其特征在于,当门或舱盖以低于阈值的速度关闭时,过击保护件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当门或舱盖以高于阈值的速度关闭时,过击保护件不离开其保护位置或者以时间上延迟的方式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或舱盖是机动车的门或舱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控制臂(20),所述控制臂在所属的门或舱盖关闭期间摆动,以使得过击保护件能够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臂(20)是锁定装置的锁定爪(16)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臂(20)位于转动锁叉(1)能够在其中转动的平面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过击保护件是可摆动地支承的阻挡杆(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锁定装置打开时,控制臂(20)与阻挡杆(3)基本上形成一直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能使过击保护件运动离开其保护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关闭期间,转动锁叉(1)首先抵靠在锁定爪(16)上且最终如此释放锁定爪(16),使得锁定爪(16)能够摆动至其锁止位置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锁叉抵靠在锁定爪(16)的控制轮廓(29)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锁叉(1)的臂部(28)抵靠在锁定爪(16)的控制轮廓(29)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轮廓(29)由突出部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罩盖锁抓钩(21),所述罩盖锁抓钩在锁定装置解锁之后必须被摆动才能打开所属的门或舱盖。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过击保护件和罩盖锁抓钩(21)通过公共的轴(4)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关闭期间,罩盖锁抓钩(21)往复摆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锁叉(1)能够被从其锁定位置移动到上拉位置中,从而所属的罩盖能够继续下沉至少10mm。
17.一种具有罩盖的机动车,直至主锁止位置之后所述罩盖都可能存在过击,所述机动车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闭锁装置。
CN201580046221.5A 2014-06-30 2015-06-30 用于机动车罩盖的闭锁装置 Active CN1067957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109110.8A DE102014109110A1 (de) 2014-06-30 2014-06-30 Schließvorrichtung für eine Kraftfahrzeughaube
DE102014109110.8 2014-06-30
PCT/DE2015/000328 WO2016000674A1 (de) 2014-06-30 2015-06-30 Schliessvorrichtung für eine kraftfahrzeughaub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5727A CN106795727A (zh) 2017-05-31
CN106795727B true CN106795727B (zh) 2019-03-01

Family

ID=53969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6221.5A Active CN106795727B (zh) 2014-06-30 2015-06-30 用于机动车罩盖的闭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41329B2 (zh)
EP (1) EP3161232B1 (zh)
CN (1) CN106795727B (zh)
DE (1) DE102014109110A1 (zh)
WO (1) WO20160006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07512A1 (de) * 2016-04-18 2017-10-19 Kiekert Ag Schließvorrichtung für eine Motorhaube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16107129A1 (de) * 2016-04-18 2017-10-19 Kiekert Ag Schließvorrichtung für eine Motorhaube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8798311A (zh) * 2017-04-28 2018-11-13 福州明芳汽车部件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引擎盖的双拉式锁扣机构
US10233682B2 (en) * 2017-08-15 2019-03-1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Hood latch release handle
IT201800001207A1 (it) * 2018-01-17 2019-07-17 Cebi Italy Spa Serratura per cofano di veicolo.
CN109229053B (zh) * 2018-08-31 2021-03-09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溃缩式发动机罩锁结构
KR102663659B1 (ko) 2018-08-31 2024-05-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후드래치 장치
CN115538868B (zh) * 2022-09-22 2024-06-14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盖板锁体和具有该锁体的车前盖板
DE102023107410A1 (de) * 2023-03-24 2024-09-26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Schlos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63298B1 (fr) * 2003-12-09 2006-05-05 Oxford Automotive Mecanismes E Serrure pour capot de vehicule
WO2012100328A1 (en) * 2011-01-26 2012-08-02 Magna Closures Inc. Over travel hood latch
CN102765426A (zh) * 2011-05-04 2012-11-0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锁扣
CN103161360A (zh) * 2011-12-12 2013-06-1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
CN103348080A (zh) * 2011-02-09 2013-10-09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18725A1 (en) * 2003-02-21 2004-09-02 Magna Closures Inc. Hood latch assembly
DE102005016186A1 (de) * 2005-04-08 2006-10-1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Schloss mit einer Anschlag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an der vorderen Motorhaube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08025604B4 (de) * 2008-05-28 2021-09-1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chloss mit einer Aufschlagschutzeinrichtung für eine Frontklappe eines Kraftfahrzeugs insbesondere mit einer Fußgängerschutzeinrichtung
DE102010025355B4 (de) * 2010-06-28 2014-11-13 Audi Ag Schlos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4003737A1 (de) * 2014-03-18 2015-09-24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Schließvorrichtung für eine Kraftfahrzeughaub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63298B1 (fr) * 2003-12-09 2006-05-05 Oxford Automotive Mecanismes E Serrure pour capot de vehicule
WO2012100328A1 (en) * 2011-01-26 2012-08-02 Magna Closures Inc. Over travel hood latch
CN103348080A (zh) * 2011-02-09 2013-10-09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锁
CN102765426A (zh) * 2011-05-04 2012-11-0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锁扣
CN103161360A (zh) * 2011-12-12 2013-06-1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00674A1 (de) 2016-01-07
US20170159330A1 (en) 2017-06-08
CN106795727A (zh) 2017-05-31
EP3161232A1 (de) 2017-05-03
DE102014109110A1 (de) 2015-12-31
EP3161232B1 (de) 2018-03-28
US11041329B2 (en)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5727B (zh) 用于机动车罩盖的闭锁装置
US10329806B2 (en) Closing device for a motor-vehicle hood, and method
US10584520B2 (en) Method for closing a motor vehicle hood
US10781614B2 (en) Safety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having a rotary latch and a protective position
US20160076279A1 (en) Latch with double pull for closure panel
BR112014015355B1 (pt) Maçaneta de porta de veículo
CN106062295B (zh) 用于机动车罩盖的闭锁设备和方法
CN105765143B (zh) 机动车门锁
JP2016509142A (ja) 緩衝機能を有するマルチリンクヒンジ
TW201213068A (en) Electric nail gun with false-shot prevention function
KR20150009967A (ko) 플랩 또는 도어용 록
CN108382614B (zh) 一种针对外形不确定的空间碎片外包络抓捕装置
CN105059236A (zh) 一种快速机动车破窗装置
CN110300640A (zh) 打入工具
JP2001224771A (ja) 弾球遊技機用役物
EP3156182B1 (en) Driving device
CN108382612B (zh) 一种针对空间旋转非合作目标的抓捕装置
US10577837B2 (en)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JPH0499577A (ja) 電動式遊技機の打球発射装置
WO2015165246A1 (zh) 一种自动锁止机构
JP3142977U (ja) 防護性のあるネイルガン
TWI769320B (zh) 打入工具
CN106609500A (zh) 一种自动的防冲撞通道闸机及其控制方法
KR101311975B1 (ko) 지하철 게이트의 스윙도어 기구
JP2013170375A (ja) 指挟み防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Schiff

Inventor after: M*Shuguoci

Inventor before: Schiffer Holger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