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42437A - 一种高效分区域培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分区域培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42437A CN106342437A CN201610773570.3A CN201610773570A CN106342437A CN 106342437 A CN106342437 A CN 106342437A CN 201610773570 A CN201610773570 A CN 201610773570A CN 106342437 A CN106342437 A CN 1063424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il
- crops
- area
- areas
- cr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30—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 A01K67/33—Earthwor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7/00—Fertilisers based essentially on alkali or ammonium orthophosph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3/00—Fertilisers from human or animal excrements, e.g. manur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分区域培肥方法,包括:土壤处理、区域划分、作物种植、作物轮作、收获处理。本发明提供的高效分区域培肥方法,将土壤分为不同的区域,进行区别培肥,培肥效率高,培肥4~5年后,作物产量提高了133~139%,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12~218%,水土流失减少84~86%,有害物质含量减少76~78%;土壤施入有机肥、放养蚯蚓能够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将土壤分为不同的区域,按照季节分别种植不同的作物,富集不同的营养成分,按照规律进行轮作,使土壤的营养成分能够满足作物生长;每个区域种植的作物去除有毒物质后,重新加入土壤,减少有毒物质,不断细化土壤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分区域培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和采矿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多建筑及煤矿复垦土地,其土壤原有理化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肥力水平极度下降,土壤团聚体遭到破坏,微生物数量少,植物种植极度受到限制,严重影响矿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如果将复垦后的土壤用于农业生产,其首要前提是恢复土壤肥力及提高土壤生产力。
目前,现有的土壤培肥方法主要是添加化学肥料后种植乔木或灌木,只能简单的提高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土壤结构及生物活性物质几乎得不到改善,治标不治本,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的培肥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分区域培肥方法。
一种高效分区域培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处理:在土壤表面均匀撒入有机肥,施肥量为700~800kg/亩,深翻35~40cm,耙平,放养蚯蚓,放养量为40~45kg/亩,浇水130~150kg/亩,盖上厚度为8~10cm的小麦秸秆,静置10~15天,保持土壤湿润,利于有机肥发酵及蚯蚓成活,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区域划分:揭除小麦秸秆,将步骤(1)得到的土壤平均分为6个区域,标号1、2、3、4、5、6,秋季时,1~6号区域分别种植:苜蓿、爬地兰、黄豆、田菁、胡枝子、紫云英,春季时,1~6号区域分别种植:泥胡菜、毛叶苕子、猪屎豆、翠芦莉、豌豆、链荚豆,按照季节分别种植不同的作物,富集不同的营养成分,使土壤常年处于覆盖状态,防止水土流失;
(3)作物种植:分别按区域种植作物,种植密度是正常土地种植密度的1.8~2.2倍,增加作物的覆盖密度,将作物撒播于相应区域内,根系呈无规则排列,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用河边挖取的土壤覆盖1~6号区域,覆盖厚度为2~3cm,增加天然营养,保持6个区域的土壤含水量为68~70%,提高作物发芽率,出苗后均匀喷洒质量分数为0.3~0.5%的营养剂溶液,喷洒量为60~70kg/亩,以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提高作物的成活率;
(4)作物轮作:每个区域的作物连续种植2~3年后,进行轮作,6号区域的种植到1号区域,1号区域种植到2号区域,依次进行轮作,使1~6个区域含有相同的营养成分,便于作物的种植;
(5)收获处理:每次作物收获后,将收获的作物粉碎至80~100目,进行集中处理,并施入与步骤(1)相同的有机肥500~600kg/亩,将土壤深翻35~40cm,放养蚯蚓32~34kg/亩,备种。
所述步骤(1)的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鸡粪57~59、牛粪52~54、猪粪42~44、玉米芯27~29、茶叶下脚料21~23、甜菜渣21~23、废纸箱16~18、树叶16~18、棉籽粕11~13、花生壳11~13、EM菌5~7,将玉米芯、茶叶下脚料、甜菜渣、废纸箱、树叶、棉籽粕和花生壳粉碎,过40~60目筛,与鸡粪、牛粪、猪粪及EM菌混合均匀,置于32~34℃恒温发酵12~14天,得有机肥。
所述步骤(3)的营养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磷酸二氢铵32~34、硝酸钾26~28、硝酸钙17~19、硫酸铁12~14、硫酸镁6~7、硫酸锰6~7、硫酸铜4~6、硼酸4~6、硫酸锌1~2、硒酸钠1~2。
所述步骤(5)的集中处理,是去除作物中的有毒物质,将剩余的作物残渣重新均匀加入土壤,充分利用作物营养,减少土壤的有毒物质,不断细化土壤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效分区域培肥方法,将土壤分为不同的区域进行区别培肥,培肥效率高,培肥4~5年后种植的作物就可正常收获,产量提高了133~139%,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12~218%,水土流失减少84~86%,有害物质含量减少76~78%;土壤经保湿、施入有机肥、放养蚯蚓能够促进蚯蚓成活,促进微生物增殖,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将土壤分为不同的区域,按照季节不同分别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富集不同的营养成分,并进行正确的标记,按照规律进行轮作,使不同的区域能够逐年富集不同的营养成分,最终使土壤的营养成分能够满足作物生长;每个区域种植的作物去除有毒物质后,重新加入土壤,充分利用作物营养,减少土壤的有毒物质,不断细化土壤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高效分区域培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处理:在土壤表面均匀撒入有机肥,施肥量为700kg/亩,深翻35~40cm,耙平,放养蚯蚓,放养量为40kg/亩,浇水130kg/亩,盖上厚度为8~10cm的小麦秸秆,静置10天,保持土壤湿润,利于有机肥发酵及蚯蚓成活,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区域划分:揭除小麦秸秆,将步骤(1)得到的土壤平均分为6个区域,标号1、2、3、4、5、6,秋季时,1~6号区域分别种植:苜蓿、爬地兰、黄豆、田菁、胡枝子、紫云英,春季时,1~6号区域分别种植:泥胡菜、毛叶苕子、猪屎豆、翠芦莉、豌豆、链荚豆,按照季节分别种植不同的作物,富集不同的营养成分,使土壤常年处于覆盖状态,防止水土流失;
(3)作物种植:分别按区域种植作物,种植密度是正常土地种植密度的1.8倍,增加作物的覆盖密度,将作物撒播于相应区域内,根系呈无规则排列,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用河边挖取的土壤覆盖1~6号区域,覆盖厚度为2~3cm,增加天然营养,保持6个区域的土壤含水量为68%,提高作物发芽率,出苗后均匀喷洒质量分数为0.3%的营养剂溶液,喷洒量为60kg/亩,以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提高作物的成活率;
(4)作物轮作:每个区域的作物连续种植2年后,进行轮作,6号区域的种植到1号区域,1号区域种植到2号区域,依次进行轮作,使1~6个区域含有相同的营养成分,便于作物的种植;
(5)收获处理:每次作物收获后,将收获的作物粉碎至80目,进行集中处理,并施入与步骤(1)相同的有机肥500kg/亩,将土壤深翻35~40cm,放养蚯蚓32kg/亩,备种。
所述步骤(1)的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鸡粪57、牛粪52、猪粪42、玉米芯27、茶叶下脚料21、甜菜渣21、废纸箱16、树叶16、棉籽粕11、花生壳11、EM菌5,将玉米芯、茶叶下脚料、甜菜渣、废纸箱、树叶、棉籽粕和花生壳粉碎,过40目筛,与鸡粪、牛粪、猪粪及EM菌混合均匀,置于32℃恒温发酵12天,得有机肥。
所述步骤(3)的营养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磷酸二氢铵32、硝酸钾26、硝酸钙17、硫酸铁12、硫酸镁6、硫酸锰6、硫酸铜4、硼酸4、硫酸锌1、硒酸钠1。
所述步骤(5)的集中处理,是去除作物中的有毒物质,将剩余的作物残渣重新均匀加入土壤,充分利用作物营养,减少土壤的有毒物质,不断细化土壤结构。
实施例2
一种高效分区域培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处理:在土壤表面均匀撒入有机肥,施肥量为750kg/亩,深翻35~40cm,耙平,放养蚯蚓,放养量为43kg/亩,浇水140kg/亩,盖上厚度为8~10cm的小麦秸秆,静置13天,保持土壤湿润,利于有机肥发酵及蚯蚓成活,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区域划分:揭除小麦秸秆,将步骤(1)得到的土壤平均分为6个区域,标号1、2、3、4、5、6,秋季时,1~6号区域分别种植:苜蓿、爬地兰、黄豆、田菁、胡枝子、紫云英,春季时,1~6号区域分别种植:泥胡菜、毛叶苕子、猪屎豆、翠芦莉、豌豆、链荚豆,按照季节分别种植不同的作物,富集不同的营养成分,使土壤常年处于覆盖状态,防止水土流失;
(3)作物种植:分别按区域种植作物,种植密度是正常土地种植密度的2.0倍,增加作物的覆盖密度,将作物撒播于相应区域内,根系呈无规则排列,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用河边挖取的土壤覆盖1~6号区域,覆盖厚度为2~3cm,增加天然营养,保持6个区域的土壤含水量为69%,提高作物发芽率,出苗后均匀喷洒质量分数为0.4%的营养剂溶液,喷洒量为65kg/亩,以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提高作物的成活率;
(4)作物轮作:每个区域的作物连续种植2年后,进行轮作,6号区域的种植到1号区域,1号区域种植到2号区域,依次进行轮作,使1~6个区域含有相同的营养成分,便于作物的种植;
(5)收获处理:每次作物收获后,将收获的作物粉碎至80目,进行集中处理,并施入与步骤(1)相同的有机肥550kg/亩,将土壤深翻35~40cm,放养蚯蚓33kg/亩,备种。
所述步骤(1)的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鸡粪58、牛粪53、猪粪43、玉米芯28、茶叶下脚料22、甜菜渣22、废纸箱17、树叶17、棉籽粕12、花生壳12、EM菌6,将玉米芯、茶叶下脚料、甜菜渣、废纸箱、树叶、棉籽粕和花生壳粉碎,过40目筛,与鸡粪、牛粪、猪粪及EM菌混合均匀,置于33℃恒温发酵13天,得有机肥。
所述步骤(3)的营养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磷酸二氢铵33、硝酸钾27、硝酸钙18、硫酸铁13、硫酸镁6.5、硫酸锰6、硫酸铜5、硼酸5、硫酸锌1.5、硒酸钠1。
所述步骤(5)的集中处理,是去除作物中的有毒物质,将剩余的作物残渣重新均匀加入土壤,充分利用作物营养,减少土壤的有毒物质,不断细化土壤结构。
实施例3
一种高效分区域培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处理:在土壤表面均匀撒入有机肥,施肥量为800kg/亩,深翻35~40cm,耙平,放养蚯蚓,放养量为45kg/亩,浇水150kg/亩,盖上厚度为8~10cm的小麦秸秆,静置15天,保持土壤湿润,利于有机肥发酵及蚯蚓成活,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区域划分:揭除小麦秸秆,将步骤(1)得到的土壤平均分为6个区域,标号1、2、3、4、5、6,秋季时,1~6号区域分别种植:苜蓿、爬地兰、黄豆、田菁、胡枝子、紫云英,春季时,1~6号区域分别种植:泥胡菜、毛叶苕子、猪屎豆、翠芦莉、豌豆、链荚豆,按照季节分别种植不同的作物,富集不同的营养成分,使土壤常年处于覆盖状态,防止水土流失;
(3)作物种植:分别按区域种植作物,种植密度是正常土地种植密度的2.2倍,增加作物的覆盖密度,将作物撒播于相应区域内,根系呈无规则排列,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用河边挖取的土壤覆盖1~6号区域,覆盖厚度为2~3cm,增加天然营养,保持6个区域的土壤含水量为70%,提高作物发芽率,出苗后均匀喷洒质量分数为0.5%的营养剂溶液,喷洒量为70kg/亩,以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提高作物的成活率;
(4)作物轮作:每个区域的作物连续种植2~3年后,进行轮作,6号区域的种植到1号区域,1号区域种植到2号区域,依次进行轮作,使1~6个区域含有相同的营养成分,便于作物的种植;
(5)收获处理:每次作物收获后,将收获的作物粉碎至100目,进行集中处理,并施入与步骤(1)相同的有机肥600kg/亩,将土壤深翻35~40cm,放养蚯蚓34kg/亩,备种。
所述步骤(1)的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鸡粪59、牛粪54、猪粪44、玉米芯29、茶叶下脚料23、甜菜渣23、废纸箱18、树叶18、棉籽粕13、花生壳13、EM菌7,将玉米芯、茶叶下脚料、甜菜渣、废纸箱、树叶、棉籽粕和花生壳粉碎,过60目筛,与鸡粪、牛粪、猪粪及EM菌混合均匀,置于34℃恒温发酵14天,得有机肥。
所述步骤(3)的营养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磷酸二氢铵34、硝酸钾28、硝酸钙19、硫酸铁14、硫酸镁7、硫酸锰7、硫酸铜6、硼酸6、硫酸锌2、硒酸钠2。
所述步骤(5)的集中处理,是去除作物中的有毒物质,将剩余的作物残渣重新均匀加入土壤,充分利用作物营养,减少土壤的有毒物质,不断细化土壤结构。
对比例
现有的普通培肥方法。
实施例和对比例培肥方法各指标的测定:
在相同地区,分别按照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培肥方法对相同的土壤进行培肥处理,培肥时间相同,留出一个区域,作为空白对照,不进行培肥处理,对培肥方法的各指标进行测定,实施例和对比例培肥方法各指标的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培肥方法各指标的测定
项目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对比例 | 空白对照 |
产量提高/(%) | 133 | 139 | 137 | 65 | — |
有机质增加/(%) | 216 | 218 | 212 | 87 | — |
水土流失减少/(%) | 84 | 86 | 85 | 34 | — |
有害物质减少/(%) | 76 | 76 | 78 | 43 | — |
注:“—”表示无。
表1的结果表明,实施例高效分区域培肥方法,受试后,实施例的作物产量及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明显较对比例和空白对照组高,水土流失和有害物质明显较对比例和空白对照组少,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高效分区域培肥方法具有良好的培肥效果。
Claims (4)
1.一种高效分区域培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处理:在土壤表面均匀撒入有机肥,施肥量为700~800kg/亩,深翻35~40cm,耙平,放养蚯蚓,放养量为40~45kg/亩,浇水130~150kg/亩,盖上厚度为8~10cm的小麦秸秆,静置10~15天;
(2)区域划分:揭除小麦秸秆,将步骤(1)得到的土壤平均分为6个区域,标号1、2、3、4、5、6,秋季时,1~6号区域分别种植:苜蓿、爬地兰、黄豆、田菁、胡枝子、紫云英,春季时,1~6号区域分别种植:泥胡菜、毛叶苕子、猪屎豆、翠芦莉、豌豆、链荚豆;
(3)作物种植:分别按区域种植作物,种植密度是正常土地种植密度的1.8~2.2倍,将作物撒播于相应区域内,用河边挖取的土壤覆盖1~6号区域,覆盖厚度为2~3cm,保持6个区域的土壤含水量为68~70%,出苗后均匀喷洒质量分数为0.3~0.5%的营养剂溶液,喷洒量为60~70kg/亩,以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
(4)作物轮作:每个区域的作物连续种植2~3年后,进行轮作,6号区域的种植到1号区域,1号区域种植到2号区域,依次进行轮作;
(5)收获处理:每次作物收获后,将收获的作物粉碎至80~100目,进行集中处理,并施入与步骤(1)相同的有机肥500~600kg/亩,将土壤深翻35~40cm,放养蚯蚓32~34kg/亩,备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分区域培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鸡粪57~59、牛粪52~54、猪粪42~44、玉米芯27~29、茶叶下脚料21~23、甜菜渣21~23、废纸箱16~18、树叶16~18、棉籽粕11~13、花生壳11~13、EM菌5~7,将玉米芯、茶叶下脚料、甜菜渣、废纸箱、树叶、棉籽粕和花生壳粉碎,过40~60目筛,与鸡粪、牛粪、猪粪及EM菌混合均匀,置于32~34℃恒温发酵12~14天,得有机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分区域培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营养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磷酸二氢铵32~34、硝酸钾26~28、硝酸钙17~19、硫酸铁12~14、硫酸镁6~7、硫酸锰6~7、硫酸铜4~6、硼酸4~6、硫酸锌1~2、硒酸钠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分区域培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集中处理,是去除作物中的有毒物质,将剩余的作物残渣重新均匀加入土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73570.3A CN106342437B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分区域培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73570.3A CN106342437B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分区域培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42437A true CN106342437A (zh) | 2017-01-25 |
CN106342437B CN106342437B (zh) | 2018-08-21 |
Family
ID=57857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73570.3A Active CN106342437B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分区域培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42437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39384A (zh) * | 2019-11-28 | 2020-02-28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新整治地土壤的快速培肥方法 |
CN110959474A (zh) * | 2019-10-09 | 2020-04-07 | 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 一种火龙果园间作嫩黄豆与无藤南瓜的种植方法 |
CN112616584A (zh) * | 2020-12-15 | 2021-04-09 | 奉节县登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一种玉米的种植方法 |
CN114568233A (zh) * | 2022-03-21 | 2022-06-03 | 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宁夏防沙治沙与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 | 一种冬小麦农田地力培肥方法 |
CN119006205A (zh) * | 2024-10-24 | 2024-11-22 | 中环广源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46578A (ja) * | 1998-06-03 | 1999-12-21 | Hitachi Ltd | 農業作業支援装置 |
CN1428071A (zh) * | 2001-12-24 | 2003-07-09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生物化学带状培肥方法 |
CN101347077A (zh) * | 2008-08-26 | 2009-01-21 | 刘建 | 麦草全量还田有机培肥方法 |
CN102696298A (zh) * | 2010-10-26 | 2012-10-03 | 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 | 一种新垦缓坡薄层土快速保水培肥的方法 |
CN103053241A (zh) * | 2013-01-06 | 2013-04-24 | 金寨县金禾高山有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高寒山区土壤的培肥、保肥方法 |
CN103947325A (zh) * | 2014-05-08 | 2014-07-30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 一种土地整理区域土壤快速培肥的方法 |
CN103962368A (zh) * | 2014-04-24 | 2014-08-06 | 常州大学 | 一种动植物协同修复镉、铅污染土壤的技术方法 |
CN104919995A (zh) * | 2014-03-17 | 2015-09-23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一种玉米/小麦-大豆间套作体系中土壤的培肥方法 |
CN105330433A (zh) * | 2015-11-26 | 2016-02-17 | 阜阳市金湖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葡萄催芽肥 |
-
2016
- 2016-08-31 CN CN201610773570.3A patent/CN1063424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46578A (ja) * | 1998-06-03 | 1999-12-21 | Hitachi Ltd | 農業作業支援装置 |
CN1428071A (zh) * | 2001-12-24 | 2003-07-09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生物化学带状培肥方法 |
CN101347077A (zh) * | 2008-08-26 | 2009-01-21 | 刘建 | 麦草全量还田有机培肥方法 |
CN102696298A (zh) * | 2010-10-26 | 2012-10-03 | 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 | 一种新垦缓坡薄层土快速保水培肥的方法 |
CN103053241A (zh) * | 2013-01-06 | 2013-04-24 | 金寨县金禾高山有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高寒山区土壤的培肥、保肥方法 |
CN104919995A (zh) * | 2014-03-17 | 2015-09-23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一种玉米/小麦-大豆间套作体系中土壤的培肥方法 |
CN103962368A (zh) * | 2014-04-24 | 2014-08-06 | 常州大学 | 一种动植物协同修复镉、铅污染土壤的技术方法 |
CN103947325A (zh) * | 2014-05-08 | 2014-07-30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 一种土地整理区域土壤快速培肥的方法 |
CN105330433A (zh) * | 2015-11-26 | 2016-02-17 | 阜阳市金湖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葡萄催芽肥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59474A (zh) * | 2019-10-09 | 2020-04-07 | 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 一种火龙果园间作嫩黄豆与无藤南瓜的种植方法 |
CN110839384A (zh) * | 2019-11-28 | 2020-02-28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新整治地土壤的快速培肥方法 |
CN112616584A (zh) * | 2020-12-15 | 2021-04-09 | 奉节县登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一种玉米的种植方法 |
CN114568233A (zh) * | 2022-03-21 | 2022-06-03 | 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宁夏防沙治沙与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 | 一种冬小麦农田地力培肥方法 |
CN119006205A (zh) * | 2024-10-24 | 2024-11-22 | 中环广源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42437B (zh) | 2018-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9091141A1 (zh) | 盐碱地花生专用包膜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75492B (zh) | 一种有机糯米种植方法 | |
CN106342437B (zh) | 一种分区域培肥方法 | |
CN104609997A (zh) | 人参生物有机肥的制作工艺及施用方法 | |
CN102246648A (zh) | 沼液在高产冬小麦栽培中的施用方法 | |
CN104938269A (zh) | 一种利用蚯蚓使水稻增产的方法 | |
CN101855984A (zh) | 一种辣椒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934838A (zh) | 一种青蒿的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1857473A (zh) | 一种番茄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929540A (zh) | 一种花椒专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 |
CN1673198A (zh) | 利用维生素c发酵废渣生产的精制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759307A (zh) | 一种腐植酸有机肥料 | |
CN101855975A (zh) | 一种芹菜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855982A (zh) | 一种黄瓜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997649B (zh) | 一种水稻育苗基质及其应用 | |
CN107371750A (zh) | 一种玉米套种大豆的栽培方法 | |
CN106927884A (zh) | 一种水稻育苗基质 | |
CN107586229B (zh) | 基于生物炭的花生连作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2931124A (zh) | 基于有机烟草种植的抗病提香栽培施肥方法 | |
CN112500223A (zh) | 一种适用于红花大金元的生物有机无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054532A (zh) | 一种适于青贮玉米栽培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744132B (zh) | 一种玉米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及其应用 | |
CN104744133B (zh) | 一种大豆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及其应用 | |
CN115191307B (zh) | 一种提高马蹄产量及品质的方法 | |
CN110972659B (zh) | 一种绿肥和堆肥配施的减肥增效施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10 Address after: 236600 Taihe County Taihe Road, Fuyang, Anhui Province, No. 8 Applicant after: ANHUI JINWANTAI FLOUR CO., LTD. Address before: 236600 1 Taiyuan Road, Chengguan Town, Taihe County, Fuyang, Anhui, 1 Applicant before: Li Wa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