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76551A - 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76551A CN106276551A CN201510291527.9A CN201510291527A CN106276551A CN 106276551 A CN106276551 A CN 106276551A CN 201510291527 A CN201510291527 A CN 201510291527A CN 106276551 A CN106276551 A CN 1062765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 layer
- frame
- several
- twin colum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2个单柱装置,所述的每个单柱装置包括底盘、机架、升降结构、两层平台;所述机架包括若干个标准节、一或多个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一端与所述标准节固定,另一端与墙体固定;所述底盘位于所述机架的下方;所述升降结构位于所述机架内部;所述的两层平台与所述升降结构固定于一体,所述的两层平台与所述机架、升降结构垂直;所述的两层平台紧连于一起,且长度相同。本发明提供的这种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既可以用于外墙外业工作,又可用于室内装修工作,其安全性能大于脚手架,且安装、拆卸工作比脚手架简洁方便。可用于替代脚手架,完成高空作业,结构简单,拼装拆卸便捷安全,且便于清点数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业工作设备,主要涉及一种可自动升级的外业工作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时,一般都是使用脚手架来完成外墙、内部装修的作业。但是脚手架是由一个个独立的钢管或者合成材料管搭建而成,在脚手架的整个搭建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且由于脚手架材料本身就很笨重,使得整个搭建过程更加费时费力。当施工完成之后,还需进行人工拆搬脚手架,并且需要进行清点数量,过程繁琐,工作量大,很费人力。最为关键的是,脚手架由于是人工搭建而成的架子,在施工时极易发生事故。若干个脚手架支架在搭建过程中,需要保证每个支架搭建处牢固,只要有一处出现松动,会造成整个脚手架的倾倒、倒塌等问题,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虽然现今的脚手架在不断的改进,由最开始的竹、木材等材料,逐渐替换成钢管、复合材料等质地更硬的材料,但是其威胁程度并未降低。随着楼房高度的升高,脚手架需要搭建的高度也越来越高,为此出现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和提升式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可以依据楼层的升高而上升,但是其依旧需要进行若干截支架的搭建,需要保证每个支架连接处的牢固,且其都是附着于房屋上,悬挂于地面之上,非常不安全。提升式脚手架则是依靠楼顶受力往上提升,由于脚手架重量大,提升速度很慢,且又包含脚手架的缺点,也很不安全。目前,国内经常会出现脚手架施工事故的新闻,脚手架不单只是对施工人员造成威胁,对于在工地附近行走的行人、车辆也造成威胁,尤其是在马路边造房、装修等地段,严重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存在严重不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包括2个单柱装置500,所述的每个单柱装置500包括底盘100、机架200、升降结构300、两层平台400;所述机架200包括若干个标准节201、一或多个固定装置203,所述的若干个标准节201叠加固定组成长方体形的所述机架200,所述固定装置203一端与所述标准节201固定,另一端与墙体固定。所述固定装置203每6-9m一个,用于稳固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所述底盘100位于所述机架200的下方;所述升降结构300位于所述机架200内部;所述的两层平台400与所述升降结构300固定于一体,所述的两层平台400与所述机架200、升降结构300垂直,在垂直方向上,所述的两层平台400与所述机架200的横截面呈“十”字型;所述的2个双柱装置通过所述平台400相连,在垂直方向上,这种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的横截面呈“井”字型;所述的两层平台400紧连于一起,且长度相同。
较佳的,所述两层平台400包括若干节台箱410、一或多块挡板420、一或多个挡框430、若干个箱盖440、若干个支撑架450;所述的每节台箱410包括底板411、若干个栏杆412;所述底板411位于所述台箱410底端;所述的若干个栏杆412位于所述台箱410两侧;所述的若干节台箱410水平连接形成长方体;所述的挡框430位于所述的两层平台400两端,与最两端的台箱410连接;所述挡板420插于所述挡框430与所述的台箱410之间;所述的若干个箱盖440位于所述顶层平台400上方;所述的若干个支撑架450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平台400下方,所述的支撑架450在垂直方向上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的若干个箱盖440数量与所述每层的台箱410数量相同,所述的若干个支撑架450数量比所述每层的若干个台箱410数量少1。所述台箱410可依旧需要设定数量,但需保证两边对称,防止出现倾斜、倒塌等现象。
较佳的,所述的每个平台4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中空圆柱形吊杆460,所述吊杆460位于最接近所述机架200的所述台箱410顶端,所述吊杆460与起升机构配套,便于吊运所述标准节201、所述台箱410等物品。
较佳的,所述的每个台箱410还包括若干个中空型插孔413、若干个可伸缩形延伸支架414、一或多个可抽拉式延伸平面415;所述延伸平面415位于所述插孔413与所述底板411之间;所述延伸支架414位于所述插孔413内;所述栏杆412固定于所述延伸平面415上方。所述延伸平面415往外调节时,需要同时调节所述延伸支架414,所述延伸支架414可分担一定的重量,降低所述延伸平面415的受力,防止其断裂。
较佳的,所述延伸支架414与所述延伸平面415的材质均为纳米碳材质,纳米碳材料质地轻、硬度大。
较佳的,所述机架200还包括防冲顶装置202,所述防冲顶装置202位于所述机架200顶端。
较佳的,所述的每个底盘100包括若干个缓冲弹簧101,所述弹簧101位于所述底盘100下方,当施工地面不平时,所述弹簧101可以进行缓冲,防止整个升降工作平台400墩底。
较佳的,还包括一或多个电缆保护架500、中空型电缆拖架600;所述电缆保护架500在水平面上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电缆保护架500固定于所述标准节201上;所述电缆拖架600固定于最靠近所述标准节201的所述支撑架450上。所述电缆保护架500与所述电缆拖架600用于固定电缆线,防止在升降过程中电缆线卡住或绞断。
较佳的,所述电缆保护架500部分材料为金属501,部分材料为橡胶502;所述电缆保护架500最靠近所述标准节201处矩形边的材料为橡胶502;所述橡胶502共有2段,每段的顶端分别与所述金属501材料固定。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在水平方向上最大距离可达到24m,在垂直方向上最大高度可达到300m,既可以用于外墙外业工作,又可用于室内装修工作,其安全性能大于脚手架,且安装、拆卸工作比脚手架简洁方便。这种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可依据需要增加所述标准节201的数量,设定其高度,且可自动上下移动。在实际操作中,墙面与这种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400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距离,特增加所述延伸平面415与所述延伸支架414用于解决这一问题。所述延伸支架414及所述延伸平面415选用纳米碳材料,这种材料质地轻柔、硬度大,不易断裂。本发明提供的这种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400可用于替代脚手架,完成高空作业,结构简单,拼装拆卸便捷安全,且便于清点数量。与脚手架相比,除了安全性提高之外,整个安装拆卸、清点、搬运过程也更为简易;整体效果比脚手架美观;结构简单,便于大规模的生产使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台示意图;
图2为机架示意图;
图3为台箱示意图;
图4为电缆保护架示意图;
图5为电缆拖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包括2个单柱装置500。所述的每个单柱装置500包括底盘100、机架200、升降结构300、两层平台400、电缆保护架500、中空型电缆拖架600。
所述机架200包括6个标准节201、防冲顶装置202、2个固定装置203,所述防冲顶装置202位于所述机架200顶端,所述的6个标准节201叠加固定组成长方体形的所述机架200。所述固定装置203一端与所述标准节201固定,另一端与墙体固定。所述固定装置203每6m一个,用于稳固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
所述底盘100位于所述机架200的下方;所述的每个底盘100包括4个缓冲弹簧101,所述弹簧101位于所述底盘100下方。
所述升降结构300位于所述机架200内部;所述的两层平台400与所述升降结构300固定于一体,所述的两层平台400与所述机架200、升降结构300垂直,在垂直方向上,所述的两层平台400与所述机架200的横截面呈“十”字型;所述的2个双柱装置通过所述平台400相连,在垂直方向上,这种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的横截面呈“井”字型;所述的两层平台400紧连于一起,且长度相同。
所述两层平台400包括18节台箱410、9块挡板420、2个挡框430、9个箱盖440、8个支撑架450、1个中空圆柱形吊杆460;所述的每节台箱410包括底板411、6个栏杆412、4个中空型插孔413、4个可伸缩形延伸支架414、2个可抽拉式延伸平面415;所述底板411位于所述台箱410底端;所述的6个栏杆412位于所述台箱410两侧;所述的9节台箱410水平连接形成长方体;所述的挡框430位于所述的两层平台400两端,与最两端的台箱410连接;所述延伸平面415位于所述插孔413与所述底板411之间;所述延伸支架414位于所述插孔413内;所述栏杆412固定于所述延伸平面415上方;所述挡板420插于所述挡框430与所述的台箱410之间;所述的9个箱盖440位于所述顶层平台400上方;所述的8个支撑架450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平台400下方,所述的支撑架450在垂直方向上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吊杆460位于最接近所述机架200的所述台箱410顶端。所述延伸支架414与所述延伸平面415的材质均为纳米碳材质。
所述电缆保护架500在水平面上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电缆保护架500固定于所述标准节201上,每6m一个。所述电缆拖架600固定于最靠近所述标准节201的所述支撑架450上,电缆线贯穿所述电缆拖架600内部。所述电缆保护架500与所述电缆拖架600用于固定电缆线,防止在升降过程中电缆线卡住或绞断。所述电缆保护架500部分材料为金属501,部分材料为橡胶502;所述电缆保护架500最靠近所述标准节201处矩形边的材料为橡胶502;所述橡胶502共有2段,每段的顶端分别与所述金属501材料固定。当所述平台400上升时,所述电缆拖架600随着所述平台400上升,所述2段橡胶502悬空部分向上形成一个张口,所述电缆拖架600从张口处运出,而电缆线位于所述电缆保护架500内。
使用时,通过所述吊杆460与起升机构搬运所述标准节201、所述台箱410、所述防冲装置202等物品。安装完毕后,若这种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与墙面之间存在距离,为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将所述延伸支架414与所述延伸平面415调节至与墙体接触,随后开始调节所述升降机构至指定高度,进行作业。作业完毕后,将所述平台400降低至最下端,并开始拆卸、搬运,以及清点数量。这种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还自带超载保护装置、偏载保护装置、匀速制动装置、防倾斜装置等装置,用于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当出现超载、偏载、倾斜、所述升降结构300损坏等情况时,这种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将开启警报并且制动所述平台400停止运作,以防产生施工事故。同时,这种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两层之间还带有天窗与人梯,施工时,便于两层施工人员走动。另外,在每层所述9节台箱410中,最中间的所述台箱410设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前门,方便施工人员进出两层双柱升降平台,同时可依据需要在组装时,每层所述的9节台箱410中有一节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后门,便于施工人员在施工楼层与两层双柱升降平台中进出。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装饰,皆应属于本发明覆盖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2个单柱装置,所述的每个单柱装置包括底盘、机架、升降结构、两层平台;所述机架包括若干个标准节、一或多个固定装置,所述的若干个标准节叠加固定组成长方体形的所述机架,所述固定装置一端与所述标准节固定,另一端与墙体固定;;所述底盘位于所述机架的下方;所述升降结构位于所述机架内部;所述的两层平台与所述升降结构固定于一体,所述的两层平台与所述机架、升降结构垂直,在垂直方向上,所述的两层平台与所述机架的横截面呈“十”字型;所述的2个双柱装置通过所述平台相连,在垂直方向上,这种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的横截面呈“井”字型;所述的两层平台紧连于一起,且长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层平台包括若干节台箱、一或多块挡板、一或多个挡框、若干个箱盖、若干个支撑架;所述的每节台箱包括底板、若干个栏杆;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台箱底端;所述的若干个栏杆位于所述台箱两侧;所述的若干节台箱水平连接形成长方体;所述的挡框位于所述的两层平台两端,与最两端的台箱连接;所述挡板插于所述挡框与所述的台箱之间;所述的若干个箱盖位于所述顶层平台上方;所述的若干个支撑架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平台下方,所述的支撑架在垂直方向上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的若干个箱盖数量与所述每层的台箱数量相同,所述的若干个支撑架数量比所述每层的若干个台箱数量少1。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平台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中空圆柱形吊杆,所述吊杆位于最接近所述机架的所述台箱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台箱还包括若干个中空型插孔、若干个可伸缩形延伸支架、一或多个可抽拉式延伸平面;所述延伸平面位于所述插孔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延伸支架位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栏杆固定于所述延伸平面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支架与所述延伸平面的材质均为纳米碳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包括防冲顶装置,所述防冲顶装置位于所述机架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底盘包括若干个缓冲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底盘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或多个电缆保护架、中空型电缆拖架;所述电缆保护架在水平面上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电缆保护架固定于所述标准节上;所述电缆拖架固定于最靠近所述标准节的所述支撑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保护架部分材料为金属,部分材料为橡胶;所述电缆保护架最靠近所述标准节处矩形边的材料为橡胶;所述橡胶共有2段,每段的顶端分别与所述金属材料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91527.9A CN106276551A (zh) | 2015-06-01 | 2015-06-01 | 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91527.9A CN106276551A (zh) | 2015-06-01 | 2015-06-01 | 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76551A true CN106276551A (zh) | 2017-01-04 |
Family
ID=57655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91527.9A Pending CN106276551A (zh) | 2015-06-01 | 2015-06-01 | 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276551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47710B2 (ja) * | 1999-10-05 | 2006-02-22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駆動装置の固定構造 |
CN201506699U (zh) * | 2009-09-25 | 2010-06-16 | 北京星河模板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 | 电动施工升降桥架 |
CN201679222U (zh) * | 2010-05-25 | 2010-12-22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 | 双桅柱爬升工作平台 |
CN202324569U (zh) * | 2011-11-08 | 2012-07-11 | 江苏申锡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 可自动调平的双桅柱施工作业平台 |
CN103979383A (zh) * | 2014-04-29 | 2014-08-13 | 山东腾飞建设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建筑施工多层升降平台系统 |
CN104060810A (zh) * | 2014-06-23 | 2014-09-24 | 北京星河模板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附着式电动施工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
CN204661108U (zh) * | 2015-06-01 | 2015-09-23 | 江苏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 |
-
2015
- 2015-06-01 CN CN201510291527.9A patent/CN10627655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47710B2 (ja) * | 1999-10-05 | 2006-02-22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駆動装置の固定構造 |
CN201506699U (zh) * | 2009-09-25 | 2010-06-16 | 北京星河模板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 | 电动施工升降桥架 |
CN201679222U (zh) * | 2010-05-25 | 2010-12-22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 | 双桅柱爬升工作平台 |
CN202324569U (zh) * | 2011-11-08 | 2012-07-11 | 江苏申锡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 可自动调平的双桅柱施工作业平台 |
CN103979383A (zh) * | 2014-04-29 | 2014-08-13 | 山东腾飞建设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建筑施工多层升降平台系统 |
CN104060810A (zh) * | 2014-06-23 | 2014-09-24 | 北京星河模板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附着式电动施工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
CN204661108U (zh) * | 2015-06-01 | 2015-09-23 | 江苏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088920U (zh) | 一种建筑用脚手架 | |
CN205476401U (zh) | 一种电梯井型钢防护施工平台 | |
CN103206074A (zh) | 电梯井模板施工方法、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支架 | |
CN104674854A (zh) | 一种用于工程桩基检测的压载系统 | |
CN104420640B (zh) | 异形烟囱施工平台 | |
CN104291222B (zh) | 一种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内部硬质防护与行吊集成系统 | |
CN111119043A (zh) | 防撞墙施工外悬操作平台 | |
CN205502613U (zh) | 可移动式建筑防护棚 | |
CN204661108U (zh) | 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 | |
CN204661109U (zh) | 两层单柱升降工作平台 | |
CN104047417B (zh) | 可折叠式多层施工工作平台 | |
CN106276552A (zh) | 两级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 | |
CN105113415B (zh) | 液压滑框爬架 | |
CN204661111U (zh) | 两级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 | |
CN204139567U (zh) | 高空作业平台 | |
CN204661110U (zh) | 两级两层单柱升降工作平台 | |
CN208039787U (zh) | 一种高空临边操作拼装操作平台 | |
CN204024104U (zh) | 快装模数化盘梯 | |
CN106276551A (zh) | 两层双柱升降工作平台 | |
CN106276550A (zh) | 两层单柱升降工作平台 | |
CN106276549A (zh) | 两级两层单柱升降工作平台 | |
CN204038917U (zh) | 可拆卸外挂式操作平台 | |
CN205875410U (zh) | 用于筒体结构屋面板施工的吊模系统 | |
CN211447725U (zh) | 房建工程用可变式吊篮 | |
CN206636150U (zh) | 安装保护型筛网架的脚手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