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5548B - 调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光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65548B CN106165548B CN201580017842.0A CN201580017842A CN106165548B CN 106165548 B CN106165548 B CN 106165548B CN 201580017842 A CN201580017842 A CN 201580017842A CN 106165548 B CN106165548 B CN 1061655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terminal
- switch portion
- power supply
-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7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3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05B45/37—Converter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9/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incand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9/04—Controlling
- H05B39/041—Controlling the light-intensity of the source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9/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incand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9/04—Controlling
- H05B39/041—Controlling the light-intensity of the source
- H05B39/044—Controlling the light-intensity of the source continuously
- H05B39/048—Controlling the light-intensity of the source continuously with reverse phase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10—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05B45/37—Converter circuits
- H05B45/3725—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SMP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调光装置(10)包括包含开关装置(7)的开关部(3)、控制部(4)和电源部(5)。电源部(5)包括要利用恒压电路(13)进行充电的电容器(14)。控制部(4)包括驱动电路(8)、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电路(21)和控制电路(11),并且从电容器(14)接收电力。驱动电路(8)根据PWM信号(S1)来驱动开关装置(7)。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过零、并且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1)开始PWM信号(S1)中要包含的、用于使开关装置(7)接通的脉冲的生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配置为对照明负载进行调光、即调整照明负载的光输出的调光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的调光装置的结构中,已知调整照明负载的光输出(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编号2013-149498,以下称为“文献1”)。
文献1所公开的调光装置包括:一对端子;控制电路部;控制电源部,用于向控制电路部供给控制电力;以及光输出调整部,用于调整照明负载的光输出水平。
在一对端子之间,控制电路部和控制电源部彼此并联连接。在该一对端子之间能够连接AC(交流)电源和照明负载的串联电路。照明负载包括多个LED(发光二极管)元件和用于使这些LED元件点亮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包括包含二极管和电解电容器的平滑电路。
控制电路部包括:开关部,用于对供给至照明负载的AC电压进行相位控制;开关驱动部,用于驱动开关部;以及控制部,用于控制开关驱动部和控制电源部。
控制电源部并联连接至开关部。控制电源部将AC电源的AC电压转换成控制电源。控制电源部包括对控制电源进行蓄积的电解电容器。
控制部经由电解电容器被供给来自控制电源部的控制电源。控制部包括微计算机。微计算机根据利用光输出调整部所调整的光输出水平,来在AC电压的每半周期期间进行用于遮断向照明负载的供电的反相控制。
作为这种相关的调光装置,提出了两线式反相控制装置(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编号2011-238353,以下称为“文献2”)。
文献2所公开的两线式反相控制装置包括主电流开关电路、调光可变脉冲延迟电路和DC(直流)电源生成电路。
主电流开关电路包括主电流电路和反向串联连接的两个MOSFET。反向串联连接的这两个MOSFET与AC电源和照明负载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调光可变脉冲延迟电路被配置为确定各个MOSFET的栅极电荷的放电定时。DC电源生成电路包括电阻器和电容器的积分电路。DC电源生成电路被配置为向调光可变脉冲延迟电路供给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作为DC电源。
文献1所公开的调光装置中的控制部的微计算机对照明负载进行反相控制。在该调光装置中,在来自AC电源的AC电压的绝对值为除零以外的值的情况下,开关部从导通(接通)变为OFF(断开)状态,并且在从开关部的OFF状态起直到接通为止的时间内的特定时间段中,控制电源在控制电源部的电解电容器上蓄积。在文献2所公开的两线式反相控制装置中,在各MOSFET从OFF状态起直到接通为止的整个时间段内对DC电源生成电路的电容器进行充电。
然而,在文献1的调光装置中,在AC电源和照明负载的串联电路连接在一对端子之间的情况下,由于照明负载设置有平滑电路,因此控制电源可能无法良好地蓄积到电解电容器中。这是因为,存在如下可能性:在开关部处于OFF状态的情况下,电流将无法根据开关部的导通角而流经照明负载。这可能导致控制部针对开关驱动部的控制操作不稳定,由此使得难以维持照明负载的点亮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更加稳定地维持照明负载的点亮状态的调光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一种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能够连接交流电源和照明负载的串联电路;开关部,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常闭型的开关装置;调整部,其被配置为改变所述开关部的导通角;电源部,其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并且包括:整流电路,其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电压进行全波整流;恒压电路,其被配置为根据利用所述整流电路进行全波整流而得到的电压生成直流电压;以及电容器,其被配置为利用所述恒压电路进行充电;以及控制部,其被配置为利用从所述电源部的所述电容器供给的电力进行工作,以控制所述开关部,所述控制部包括:过零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在所述串联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状态下,检测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电压的过零;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控制电路,其被配置为生成具有与从所述调整部获取到的所述导通角相对应的接通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即PWM信号;以及驱动电路,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PWM信号来驱动所述开关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根据从所述调整部所获取到的所述导通角,以在所述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压的半周期内使所述开关装置接通、然后断开的方式,控制所述开关部,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判断电路,所述判断电路被配置为判断所述检测电路所检测到的所述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是否小于阈值,以及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在所述过零检测电路检测到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电压的过零、并且所述判断电路判断为所述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所述阈值以上后,开始所述PWM信号中要包含的、用于使所述开关装置接通的脉冲的生成,以及在从所述脉冲的生成的开始时间点起、经过了与所述导通角相对应的时间段的时间点,终止所述脉冲的生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的电路图。
图2是示出施加至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的AC电源的AC电压的波形和来自调光装置的控制电路的PWM信号的波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和2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10。
调光装置10例如是调光器。调光器被配置为安装至嵌入型布线装置用安装架。
调光装置10包括: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开关部3,其电气连接在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控制部4,其被配置为控制开关部3;电源部5,其被配置为向控制部4供给电力;以及调整部6,其被配置为改变开关部3的导通角(相位角)。开关部3的导通角与开关部3处于导通状态的时间段相对应。
电源部5电气连接在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在图1的示例中,电源部5是恒压源。在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能够电气连接AC电源30和照明负载31的串联电路。例如,AC电源30是商用电源,并且用于经由调光装置10向照明负载31施加AC电压Va。照明负载31例如是LED照明装置。LED照明装置例如可以是LED灯。在本实施例中,AC电源30和照明负载31没有作为组件而包括在调光装置10中。在调光装置10中,采用LED灯作为LED照明装置,但不限于此。LED照明装置例如可以是筒灯或密封灯等。
开关部3包括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常闭型的开关装置7。各开关装置7例如是n沟道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在调光装置10中,两个开关装置7和7以其源极电极彼此连接的方式反向串联连接。在调光装置10中,各开关装置7是n沟道MOSFET,但不限于此。例如,各开关装置7可以是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控制部4被配置为控制开关部3以根据反相控制或者与反相控制相似的控制来驱动照明负载31。反相控制意味着通过在AC电源30的AC电压Va达到零的情况下将开关装置7从OFF状态切换为ON(接通)状态,并且通过在AC电源30的AC电压Va达到除零以外的期望值的情况下将开关装置7从ON状态切换为OFF状态,来控制流经照明负载31的电流(向照明负载31的电力供给)。在反相控制的具体示例中,开关装置7在从AC电压的半周期的开始时间点起的、比该半周期短的可变时间段(ON时间段)内导通,然后在从该可变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点起、直到该半周期的结束时间点为止的时间段内断开。
控制部4例如包括具有适当程序的微计算机。例如,预先将该程序存储在微计算机内所设置的存储器中。
电源部5包括整流电路12、电容器14和恒压电路13。整流电路12被配置为对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进行全波整流。恒压电路13被配置为根据利用整流电路12进行全波整流而得到的电压生成DC电压(以下称为“第一DC电压”),并且将该第一DC电压施加至电容器14。电容器14例如是电解电容器。
整流电路12例如是二极管桥。二极管桥的一对输入端子中的一个输入端子电气连接至第一端子(第一输入端子)1,而该一对输入端子中的另一输入端子电气连接至第二端子(第二输入端子)2。二极管桥的一对输出端子中的一个输出端子(在图1的示例中为正极输出端子)电气连接至过零检测电路9。二极管桥的一对输出端子电气连接至恒压电路13的输入部。
恒压电路13例如是三端稳压器。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子和共通端子(接地端子)分别电气连接至二极管桥的正极输出端子和负极输出端子。电容器14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电源部5的正输出端子和负输出端子)分别电气连接至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子和接地端子。在本实施例中,三端稳压器的接地端子电气连接至开关装置7的源极电极。在调光装置10中,采用三端稳压器作为恒压电路13,但不限于此。恒压电路13例如可以是DC-DC转换器。
电源部5的正输出端子(电容器14的正电极)电气连接至控制部4。即,控制部4被配置为利用来自电源部5的电力(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进行工作。电源部5的正输出端子(电容器14的正电极)还电气连接至调整部6。
控制部4包括驱动电路8、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电路21和控制电路11。驱动电路8被配置为驱动两个开关装置7和7。过零检测电路9被配置为检测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检测电路21被配置为检测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向驱动电路8供给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S1。
简言之,驱动电路8被配置为根据来自控制电路11的PWM信号S1来接通和断开开关装置7。因此,驱动电路8电气连接至开关装置7的栅极电极。驱动电路8电气连接至电源部5的正输出端子(电容器14的正电极)。驱动电路8还电气连接至开关装置7的源极电极。
过零检测电路9电气连接至电源部5的正输出端子(电容器14的正电极)。过零检测电路9还电气连接至控制电路11。过零检测电路9电气连接至开关装置7的源极电极。过零检测电路9连接在整流电路12(二极管桥)的一对输出端子之间。过零检测电路9被配置为检测整流电路12的一对输出端子之间的电压的过零,由此检测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
检测电路21电气连接至电源部5的正输出端子(电容器14的正电极)。检测电路21电气连接至控制电路11。检测电路21还电气连接至开关装置7的源极电极。检测电路21被配置为检测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
控制电路11电气连接至电源部5的正输出端子(电容器14的正电极)和调整部6。控制电路11还电气连接至驱动电路8。控制电路11还电气连接至开关装置7的源极电极。
在调光装置10中,控制部4包括微计算机,但不限于这种结构。例如,控制部4可以包括控制用IC(集成电路)。控制部4例如可以包括离散部件。
调整部6包括可变电阻器20和安装至可变电阻器20的体积(volume)的操作部。可变电阻器20被配置为改变其电阻值以生成与开关部3的导通角相对应的DC电压(以下称为“第二DC电压”)。例如,可变电阻器20是具有三个端子的电位计。电位计用作分压器。在该电位计中,两个端子(以下称为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连接至电阻装置的两端,并且其余端子(以下称为第三端子)连接至沿着电阻器装置可机械移动的滑动触点。
电位计的第一端子电气连接至电源部5的正输出端子(电容器14的正电极)。电位计的第二端子电气连接至电源部5的负输出端子(开关装置7的源极电极)。电位计的第三端子电气连接至控制电路11。在调光装置10中,利用可变电阻器20的电阻值来设置第二DC电压的值(电压值)。即,在调光装置10中,利用可变电阻器20的电阻值来调整开关部3的导通角的大小。
在调光装置10中,存储器存储数据表,其中该数据表包括第二DC电压的多个值以及与第二DC电压的这多个值对应(例如,一一对应)的PWM信号S1的多个接通占空比。在图2的示例中,接通占空比是脉冲宽度(ON时间段)Ton相对于脉冲周期PC的比率。在本实施例中,脉冲周期PC是AC电源30的AC电压的半周期。然而,如后面所述,在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达到阈值以上的时间点或在该时间点后,控制电路11开始PWM信号S1中要包含的、用于使开关装置7接通(用于使开关部3导通)的脉冲的生成。因此,PWM信号的ON时间段Ton的开始时间点t1、t11与AC电源30的AC电压的半周期的开始时间点t0、t10未必始终一致。第二DC电压的多个值中的最大值与利用调整部6所改变的第二DC电压的最大值相对应,并且第二DC电压的多个值中的最小值与利用调整部6所改变的第二DC电压的最小值相对应。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基于数据表来确定与来自调整部6的第二DC电压的值相对应的PWM信号S1的接通占空比。控制电路11还被配置为向驱动电路8供给具有与第二DC电压的值相对应的接通占空比的PWM信号S1。简言之,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向驱动电路8供给具有与利用调整部6所调整的开关部3的导通角相对应的接通占空比的PWM信号S1。
在另一示例中,数据表包括第二DC电压的多个值、以及与第二DC电压的这多个值对应(即,一一对应)的PWM信号S1中要包含的用于使开关装置7接通的脉冲的脉冲宽度的值(ON时间段)。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向驱动电路8供给脉冲周期PC与AC电压的半周期的周期相对应并且ON时间段Ton与利用调整部6所调整的开关部3的导通角相对应的PWM信号S1。
在调光装置10中,可变电阻器20的电阻值根据操作部的操作而改变。换句话说,调光装置10中的开关部3的导通角的大小根据操作部的操作而改变。
在调光装置10中,采用旋转电位计作为可变电阻器20,但不限于此。可变电阻器20例如可以是线性电位计。
控制电路11包括判断电路22,其中该判断电路22被配置为判断检测电路21所检测到的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是否小于预定阈值。判断电路22例如是比较器。例如将该阈值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即,判断电路22(连续地)将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与该阈值进行比较。
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并且此外判断电路22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为阈值以上后,开始PWM信号S1中要包含的用于使开关装置7接通的脉冲的生成。例如,一旦判断电路22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小于阈值,则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并且此外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为阈值以上后,控制电路11开始PWM信号S1中要包含的用于使开关装置7接通(用于使开关部3导通)的脉冲的生成。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在从该脉冲的生成的开始时间点起、经过了与从调整部6获取到的导通角相对应的时间段(ON时间段Ton)的时间点,终止该脉冲的生成。
图2是示出AC电源30的AC电压Va的波形和来自控制电路11的PWM信号S1的波形的一个示例。在图2的示例中,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后、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达到阈值以上的时间点,开始PWM信号S1中要包含的用于使开关装置7接通(用于使开关部3导通)的脉冲的生成。换句话说,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在PWM信号S1中要包含的用于使开关装置7接通的脉冲终止后,在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这两者的时间点,开始下一脉冲的生成。第一条件是经由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第二条件是经由判断电路22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为阈值以上。
在图2中,纵轴的Va表示AC电源30的AC电压。在图2中,纵轴的S1表示来自控制电路11的PWM信号。在图2中,各横轴表示时间。在图2中,t0、t10表示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的时间点。在图2中,t1、t11表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达到阈值以上的时间点。在图2的示例中,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在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达到阈值以上的时间点,开始用于使开关装置7接通(用于使开关部3导通)的脉冲的生成。因此,t1、t11还表示开关部3从OFF状态导通的时间点。此外,t2、t12表示开关部3从导通状态断开的时间点。
在调光装置10中,一旦判断电路22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小于阈值,则在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经过零电压后、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达到阈值以上时,开关部3从OFF状态导通。即,在调光装置10中,在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即使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经过零电压,开关部3也不从OFF状态导通,直到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达到阈值以上为止。换句话说,在调光装置10中,在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如果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经过零电压,则使开关部3保持OFF状态以使得利用恒压电路13对电容器14进行充电,直到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达到阈值以上为止。因此,与文献1所公开的调光装置相比,在开关部3从OFF状态导通时,调光装置10可以使控制部4的操作稳定。因此,与文献1的调光装置相比,调光装置10可以更加稳定地维持照明负载31的点亮状态。由于与文献1的调光装置相比、调光装置10可以更加稳定地维持照明负载31的点亮状态,因此可以增加能够维持各自的点亮状态的照明负载31的类型。
优选地,判断电路22被配置为在AC电源30的AC电压的半周期内,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后的时间段中,判断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是否小于阈值。优选地,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在AC电压的半周期中、判断电路22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与AC电压的下一半周期的开始时间点相对应的、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下一过零时,开始PWM信号S1中要包含的脉冲的生成。
具体地,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紧挨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之前、判断电路22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在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时,开始PWM信号S1中要包含的脉冲的生成。
利用该结构的调光装置10,例如,在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为阈值以上且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经过零电压的情况下,可以紧挨在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后(时间点)开始用于使开关装置7接通的脉冲的生成。与在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并且然后检测到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达到阈值以上后、开始脉冲的生成的结构相比,利用该调光装置10,可以缩短从检测到电压V1的过零的时间点起直到从控制电路11输出脉冲的时间点为止的时间。因此,与在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并且然后检测到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达到阈值以上后、开始脉冲的生成的结构相比,在该调光装置10中,可以在小电流流经照明负载31的零电压附近对开关部3进行切换。结果,可以降低噪声。“在判断电路22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为阈值以上时”的含义表示判断电路22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为阈值以上的时间点,但不限于此。例如,“在判断电路22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为阈值以上时”的含义可以表示从判断电路22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为阈值以上的时间点起的预定时间段中所包含的特定时间点。同样,“检测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时”表示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的电压V1经过零电压的时间点,但不限于此。例如,“检测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时”的含义可以表示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的电压V1经过零电压的时间点起的预定时间段中所包含的特定时间点。
优选地,判断电路22被配置为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后,(连续)判断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是否小于阈值。优选地,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在判断电路22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为阈值以上时,开始PWM信号S1中要包含的脉冲的生成。
优选地,判断电路22被配置为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之前,(连续)判断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是否小于阈值。优选地,判断电路22被配置为在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之前、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停止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后、判断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是否小于阈值。优选地,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时,开始PWM信号S1中要包含的脉冲的生成。
在调光装置10中,在照明负载31被设置成具有低的光输出水平(照明负载31被设置成相对暗)的情况下,从开关部3从导通状态变为OFF状态的时间点起直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发生过零的时间点为止的时间段长。由于在该时间段内对电容器14进行充电,因此在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之前,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将达到比阈值大的值。因此,在调光装置10中,在照明负载31的光输出水平低的情况下,可以在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时,开始用于使开关装置7接通的脉冲的生成。因而,在调光装置10中,在小电流流经照明负载31时,开关部3从OFF状态导通。结果,与在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并且然后检测到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达到阈值以上后、开始脉冲的生成的结构相比,可以降低噪声。
在调光装置10中,采用LED照明装置作为照明负载31,但不限于此。照明负载31例如可以是白炽灯。白炽灯的示例包括卤钨灯和氪灯等。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10包括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开关部3、调整部6、电源部5和控制部4。在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能够连接AC电源30和照明负载31的串联电路。开关部3包括连接在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至少一个)常闭型开关装置7。调整部6被配置为改变开关部3的导通角。电源部5连接在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并且包括整流电路12、恒压电路13和电容器14。整流电路12被配置为对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进行全波整流。恒压电路13被配置为根据利用整流电路12进行全波整流而得到的电压生成DC电压(第一DC电压)。电容器14被配置为利用恒压电路13进行充电。控制部4被配置为利用从电源部5的电容器14供给的电力进行工作,以控制开关部3。控制部4包括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电路21、控制电路11和驱动电路8。过零检测电路9被配置为在上述串联电路连接在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状态下,检测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检测电路21被配置为检测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生成具有与从调整部6获取到的导通角相对应的接通占空比(Ton/PC)的PWM信号S1。驱动电路8被配置为根据PWM信号S1来驱动开关装置7。控制部4被配置为根据从调整部6所获取到的导通角来控制开关部3,以在AC电源30的AC电压的半周期(参见图2的“PC”)内使开关装置7接通后断开。控制电路11还包括判断电路22,其中该判断电路22被配置为判断检测电路21所检测到的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是否小于阈值。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并且此外判断电路22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为阈值以上后,开始PWM信号S1中要包含的、用于使开关装置7接通(用于使开关部3导通)的脉冲的生成。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在从该脉冲的生成的开始时间点起、经过了与导通角相对应的时间段(ON时间段Ton)的时间点,终止该脉冲的生成。
在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10中,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并且此外判断电路22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为阈值以上后,开始PWM信号S1中要包含的用于使开关装置7接通的脉冲的生成。即,在调光装置10中,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一旦判断电路22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小于阈值,则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然后电压V2达到阈值以上后,开始PWM信号S1中要包含的用于使开关装置7接通的脉冲的生成。利用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10,在AC电源30和照明负载31的串联电路连接在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情况下,电流流经照明负载31并且被供给至电源部5,直到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达到阈值以上为止。因此,与文献1的调光装置相比,在调光装置10中,可以使控制部4的操作稳定。结果,可以更加稳定地维持照明负载31的点亮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判断电路22被配置为在AC电源30的AC电压的半周期内,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后的时间段内,判断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是否小于阈值。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在AC电压的半周期中判断电路22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与AC电压的下一半周期的开始时间点相对应的、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下一过零时,开始PWM信号S1中要包含的脉冲的生成。
利用该结构,在调光装置10中,例如,可以紧挨在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后(时间点),开始用于使开关装置7接通的脉冲的生成。与在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并且然后检测到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达到阈值以上后、开始脉冲的生成的结构相比,利用该调光装置10,可以缩短从检测到电压V1的过零的时间点起直到从控制电路11输出脉冲的时间点为止的时间。因此,与在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并且然后检测到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达到阈值以上后、开始脉冲的生成的结构相比,在该调光装置10中,可以在小电流流经照明负载31的零电压附近对开关部3进行切换。结果,可以降低噪声。
在一个实施例中,判断电路22被配置为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后,判断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是否小于阈值。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在判断电路22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为阈值以上时,开始PWM信号S1中要包含的脉冲的生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判断电路22被配置为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之前,判断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是否小于阈值。判断电路22被配置为在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停止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后判断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是否小于阈值。控制电路11被配置为在判断电路22判断为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在过零检测电路9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时,开始PWM信号S1中要包含的脉冲的生成。
在该调光装置10中,在照明负载31被设置成具有低的光输出水平的情况下,从开关部3从导通状态变为OFF状态的时间点起直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发生过零的时间点为止的时间段长。由于在该时间段内对电容器14进行充电,因此在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之前,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将达到比阈值大的值。因此,在调光装置10中,在照明负载31的光输出水平低的情况下,可以在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时,开始用于使开关装置7接通的脉冲的生成。因而,在调光装置10中,在小电流流经照明负载31时,开关部3可以从OFF状态导通。结果,与在检测到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之间的电压V1的过零并且然后检测到电容器14两端的电压V2达到阈值以上后、开始脉冲的生成的结构相比,可以降低噪声。
Claims (3)
1.一种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开关部,其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
调整部,其被配置为调整所述开关部的导通角;
控制部,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开关部;
电源部,其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向所述控制部供给电力;
其中,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在交流电压的半周期内:
在从所述交流电压的过零的时间点起经过第一时间段之前,保持所述开关部断开,
在经过了所述第一时间段时接通所述开关部,并且在从接通所述开关部起经过具有与所述调整部所调整的所述导通角相对应的长度的第二时间段之前,保持所述开关部接通,
在从接通所述开关部起经过了所述第二时间段时,断开所述开关部,以及保持所述开关部断开直到所述半周期结束为止,以及
所述第一时间段具有等于或大于零的长度,并且在过零的时间点时从所述电源部向所述控制部供给的电力的电压值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时间段被设定为从过零的时间点开始、到所述电力的电压值等于或大于所述阈值的时间点的时间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过零的时间点时从所述电源部向所述控制部供给的电力的电压值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时间段的长度被设定为零。
3.一种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关部,其与负载串联地连接至交流电源,并且被配置为对向所述负载供给的交流电压进行相位控制;
过零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压的相位;
电源部,其与所述开关部并联连接,并且被配置为进行将所述交流电源变换成规定的控制电源的变换动作,并且具有蓄积所述控制电源的电容性元件;
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电容性元件两端的电压;
判断电路,其被配置为判断所述检测电路所检测到的所述电容性元件两端的电压是否小于阈值;以及
控制部,其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过零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相位将所述交流电压的半个周期的时间段划分成第一区间、第二区间和第三区间;
在所述第一区间中,在所述判断电路判断为在所述交流电压的过零点时、所述电容性元件两端的电压小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开关部进行非导通控制以切断向所述负载的电力供给并使所述电源部进行所述变换动作,直到所述电容性元件两端的电压达到所述阈值以上;
在所述第二区间中,对所述开关部进行导通控制以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以及
在所述第三区间中,对所述开关部进行非导通控制以切断向所述负载的电力供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77194 | 2014-04-03 | ||
JP2014077194A JP6195200B2 (ja) | 2014-04-03 | 2014-04-03 | 調光装置 |
PCT/JP2015/001711 WO2015151465A1 (ja) | 2014-04-03 | 2015-03-26 | 調光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65548A CN106165548A (zh) | 2016-11-23 |
CN106165548B true CN106165548B (zh) | 2018-12-25 |
Family
ID=54239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17842.0A Active CN106165548B (zh) | 2014-04-03 | 2015-03-26 | 调光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01247B2 (zh) |
EP (1) | EP3128815B1 (zh) |
JP (1) | JP6195200B2 (zh) |
CN (1) | CN106165548B (zh) |
TW (1) | TWI544835B (zh) |
WO (1) | WO201515146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95199B2 (ja) * | 2014-04-03 | 2017-09-1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調光装置 |
JP6195200B2 (ja) * | 2014-04-03 | 2017-09-1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調光装置 |
US10531545B2 (en) | 2014-08-11 | 2020-01-07 | RAB Lighting Inc. | Commissioning a configurable user control device for a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
US10085328B2 (en) | 2014-08-11 | 2018-09-25 | RAB Lighting Inc. | Wireless lighting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
US10039174B2 (en) | 2014-08-11 | 2018-07-31 | RAB Lighting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knowledging broadcast messages in a wireless lighting control network |
TWI597930B (zh) * | 2015-02-06 | 2017-09-01 | Use to change the conduction angle as the control command of the control device | |
WO2018209273A1 (en) * | 2017-05-11 | 2018-11-15 | ERP Power, LLC | Active preload for triac dimmers |
CN108631690A (zh) * | 2018-05-12 | 2018-10-09 | 广东希塔变频技术有限公司 | 变频控制电路、变频空调器控制电路及变频空调器 |
US10517164B1 (en) | 2019-05-09 | 2019-12-24 | RAB Lighting Inc. | Universal phase control dimmer for wireless lighting control |
JP2021002983A (ja) * | 2019-06-24 | 2021-01-07 |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20855A1 (en) * | 2008-08-21 | 2010-02-25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 Load controller |
CN102292786A (zh) * | 2008-12-22 | 2011-12-21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负载控制装置 |
CN102576233A (zh) * | 2009-08-26 | 2012-07-1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负载控制装置 |
CN102958218A (zh) * | 2011-08-17 | 2013-03-06 | 浙江英飞特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光源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JP2013149498A (ja) * | 2012-01-19 | 2013-08-01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 調光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30019B2 (ja) | 1999-06-25 | 2005-03-16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2線式配線器具 |
JP4748024B2 (ja) * | 2006-10-16 | 2011-08-17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2線式スイッチ装置 |
US7667408B2 (en) * | 2007-03-12 | 2010-02-23 | Cirrus Logic, Inc. | Lighting system with lighting dimmer output mapping |
JP5314413B2 (ja) * | 2008-12-22 | 2013-10-1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負荷制御装置 |
US8222832B2 (en) * | 2009-07-14 | 2012-07-17 | Iwatt Inc. | Adaptive dimmer detection and control for LED lamp |
JP5361610B2 (ja) | 2009-08-26 | 2013-12-0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負荷制御装置 |
JP5361611B2 (ja) * | 2009-08-26 | 2013-12-0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負荷制御装置 |
JP5457786B2 (ja) * | 2009-10-19 | 2014-04-0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負荷制御装置 |
US8242766B2 (en) * | 2010-04-20 | 2012-08-14 | Power Integrations, Inc. | Dimming control for a switching power supply |
JP2011238353A (ja) * | 2010-04-30 | 2011-11-24 | Jimbo Electric Co Ltd | 2線式逆位相制御装置 |
JP5645109B2 (ja) * | 2010-07-27 | 2014-12-2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2線式負荷制御装置 |
US8310163B2 (en) * | 2010-08-24 | 2012-11-13 | Chia-Teh Chen | Microcontroller-based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ghting control |
CN103262399B (zh) * | 2010-11-04 | 2017-02-15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用于控制开关功率转换器中的能量消耗的方法和装置 |
EP2636136A2 (en) * | 2010-11-04 | 2013-09-11 | Cirrus Logic, Inc. | Controlled power dissipation in a switch path in a lighting system |
CN102769960A (zh) * | 2011-05-06 | 2012-11-07 |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 可调光led驱动器及其控制方法 |
JP5776360B2 (ja) | 2011-06-17 | 2015-09-09 |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 逆位相制御装置 |
US9307588B2 (en) * | 2012-12-17 | 2016-04-05 | Ecosense Lighting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mming of a light source |
US20170019966A1 (en) * | 2014-03-11 | 2017-01-19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Dimming device |
JP6195200B2 (ja) * | 2014-04-03 | 2017-09-1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調光装置 |
JP6195199B2 (ja) * | 2014-04-03 | 2017-09-1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調光装置 |
US9215772B2 (en) * | 2014-04-17 | 2015-12-15 | Philips International B.V.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nimizing power dissipation in a low-power lamp coupled to a trailing-edge dimmer |
-
2014
- 2014-04-03 JP JP2014077194A patent/JP6195200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3-26 EP EP15772974.0A patent/EP3128815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3-26 US US15/300,089 patent/US980124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3-26 CN CN201580017842.0A patent/CN106165548B/zh active Active
- 2015-03-26 WO PCT/JP2015/001711 patent/WO201515146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3-27 TW TW104109908A patent/TWI54483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20855A1 (en) * | 2008-08-21 | 2010-02-25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 Load controller |
CN102292786A (zh) * | 2008-12-22 | 2011-12-21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负载控制装置 |
CN102576233A (zh) * | 2009-08-26 | 2012-07-1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负载控制装置 |
CN102958218A (zh) * | 2011-08-17 | 2013-03-06 | 浙江英飞特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光源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JP2013149498A (ja) * | 2012-01-19 | 2013-08-01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 調光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01591A (zh) | 2016-01-01 |
US20170150569A1 (en) | 2017-05-25 |
EP3128815A4 (en) | 2017-04-05 |
TWI544835B (zh) | 2016-08-01 |
JP6195200B2 (ja) | 2017-09-13 |
EP3128815A1 (en) | 2017-02-08 |
EP3128815B1 (en) | 2020-04-29 |
US9801247B2 (en) | 2017-10-24 |
CN106165548A (zh) | 2016-11-23 |
JP2015198075A (ja) | 2015-11-09 |
WO2015151465A1 (ja) | 2015-10-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65548B (zh) | 调光装置 | |
CN106165547B (zh) | 调光装置 | |
JP5850941B2 (ja) | Ledレトロフィットランプ | |
JP6110856B2 (ja) | 電力制御ユニット、負荷、特にledユニットに提供される電力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コンバータユニットの出力電圧を制御する電圧制御ユニット | |
JP6407724B2 (ja) | 負荷、特には1以上のledを有するledユニットを駆動するドライバ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 |
CN104041188B (zh) | 双线式调光开关 | |
US20150061499A1 (en) | Light generating device | |
CN107950079A (zh) | 调光装置 | |
EP2670217A1 (en) |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LED string | |
US10159129B2 (en) | Lighting device,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JP6358013B2 (ja) | 電源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 |
JP5944672B2 (ja) | Led点灯装置、それを備えた照明器具、及び照明装置 | |
TWI596987B (zh) | Dimming device | |
US9544966B2 (en) | Driver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for driving a load, in particular a LED unit | |
EP2782426A1 (en) | Detection circuit, power circuit, and luminaire | |
CN103517499B (zh) | 发光二极管控制装置及相关的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