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17060B - 车辆引擎罩锁扣 - Google Patents
车辆引擎罩锁扣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17060B CN105917060B CN201480063602.XA CN201480063602A CN105917060B CN 105917060 B CN105917060 B CN 105917060B CN 201480063602 A CN201480063602 A CN 201480063602A CN 105917060 B CN105917060 B CN 10591706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wl
- ratchet
- ram
- moved
- fish mou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16—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 E05B83/24—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for car bonne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8—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of pedestria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6—Cooperation between bolts and det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S292/14—Hood latch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44—Multiple head
- Y10T292/104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47—Clos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锁扣包括具有长度的槽口,其允许锁扣的撞击件从普通闭合位置朝向槽口的闭合底部向下移动到超程位置中。
Description
至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请求享有2013年11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1/907,873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公开内容现在通过引用明确地并入本文中,且请求享有2014年5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1/989,258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公开内容现在通过引用明确地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大体上涉及车辆引擎罩(hood)锁扣(latch)系统,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在碰撞期间向物体提供保护的引擎罩锁扣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前引擎罩下方,可存在下置的硬点,如,发动机或汽车车身。在与物体碰撞的情况下,此类硬点可加剧对物体的破坏。例如,在车辆和行人之间的碰撞中,硬点可加剧由行人受到的伤害。在行业中已进行了尝试来改变引擎罩下方的包装以解决这些担忧;然而,先前的尝试需要基于包装需求的深度设计和功能权衡,或包括复杂的机电感测和释放系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可包括可受专利保护的主题物的单独的或以任何组合的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叙述的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以下特征。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方面,锁扣可包括壳体、棘轮(ratchet)、棘爪(pawl)和撞击件(striker)。壳体可具有鱼嘴(fishmouth)。鱼嘴可限定鱼嘴的开口顶端与鱼嘴的闭合底端之间的长度。撞击件可收纳在鱼嘴内。棘轮和棘爪可协作来将撞击件选择性地固持在鱼嘴中。棘轮可在其中撞击件固持在鱼嘴中的闭合位置与其中撞击件自由离开鱼嘴的开启位置之间移动。棘爪可在其中棘爪将棘轮保持在闭合位置中的锁定位置与其中棘爪允许棘轮移出闭合位置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棘轮可偏置(bias)至开启位置,且棘爪可偏置至锁定位置。棘爪可包括下附件(lower appendage),其阻挡棘轮移动穿过闭合位置,从而将撞击件固持在闭合位置中。闭合位置可为在鱼嘴的开口端与闭合端之间的中间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棘爪和棘轮设置在鱼嘴的相对侧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棘爪可移动地附接到框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棘轮可移动地附接到框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撞击件附接到车辆的引擎罩上,且框架附接到车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棘爪由包括弹簧的偏置部件来偏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棘轮由包括弹簧的偏置部件来偏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棘爪偏置弹簧包括张力弹簧。在一些实施例中,棘轮偏置弹簧包括张力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扣还包括阻挡杆(block lever)。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挡杆与棘爪和棘轮协作,以将棘轮固持在闭合位置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棘轮可向下移出闭合位置至超程(over travel)位置,以允许撞击件朝向鱼嘴的闭合端向下移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一种锁扣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提供限定了槽口的框架,槽口具有开口顶部、闭合底部和在开口顶部与闭合底部之间的长度,将框架和棘爪可操作地附接在一起,将框架和棘轮可操作地附接在一起,将撞击件收纳在槽口内,使撞击件座置于棘轮内的闭合位置中,将棘轮固持在闭合位置中,以及允许棘轮释放撞击件来从闭合位置向下行进至超程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框架和车辆可操作地附接在一起,以及将撞击件和车辆的引擎罩可操作地附接在一起。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一种锁扣可包括:壳体、棘轮、主(primary)棘爪、副(secondary)棘爪,以及布置成收纳在鱼嘴内的撞击件。壳体可具有鱼嘴。鱼嘴可限定在鱼嘴的开口顶端与鱼嘴的闭合底端之间的长度。锁扣可在其中棘轮和主棘爪协作来选择性地将撞击件固持在鱼嘴中的完全闭合位置、其中棘轮和副棘爪协作来将撞击件选择性地固持在鱼嘴中的部分闭合位置、以及其中撞击件未固持在鱼嘴中的开启位置之间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棘轮可在第一锁定位置、第二锁定位置、解锁位置与超程位置之间移动。主棘爪可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副棘爪可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当锁扣处于完全闭合位置中时,棘轮处于第一锁定位置中,主棘爪处于锁定位置中,且副棘爪处于锁定位置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锁扣处于部分闭合位置中时,棘轮处于第二锁定位置中,主棘爪处于锁定位置中,且副棘爪处于锁定位置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锁扣处于部分闭合位置中时,棘轮处于解锁位置中,主棘爪处于锁定位置中,且副棘爪处于锁定位置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棘爪包括棘爪末梢(tip),且棘轮包括棘轮上末梢,且棘轮上末梢接合主棘爪的棘爪末梢,以在锁扣处于完全闭合位置中时将棘轮固持在第一锁定位置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棘爪第一次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以引起棘轮从第一锁定位置移动到第二锁定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副棘爪包括副末梢,且棘轮包括棘轮下末梢。棘轮下末梢接合副棘爪的副末梢,以在锁扣处于部分闭合位置中时将棘轮固持在第二锁定位置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棘爪第二次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以引起棘轮从第二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棘爪响应于棘爪释放件触发而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且在棘爪释放件停用(deactivate)时从解锁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副棘爪和主棘爪布置成围绕棘爪轴线旋转,且副棘爪的棘爪末梢与主棘爪的棘爪末梢轴向地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棘爪形成为包括主槽口。副棘爪形成为包括副孔。锁扣系统还包括延伸超过副孔和主槽口的销。当锁扣处于完全闭合位置中时,销定位在主槽口中,以允许主棘爪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而不引起副棘爪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锁扣处于部分闭合位置中时,销定位在主槽口中,以将主棘爪和副棘爪联接在一起,使得主棘爪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引起副棘爪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棘轮布置成围绕棘轮轴线旋转,且棘轮下末梢与棘轮上末梢在轴向地间隔开。在一些实施例中,棘爪和棘轮设置在鱼嘴的相对侧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棘爪可移动地附接到壳体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副棘爪可移动地附接到壳体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棘轮可移动地附接到壳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撞击件附接到车辆的引擎罩上,且壳体附接到车辆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棘爪由主偏置部件偏置到锁定位置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偏置部件包括张力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副棘爪由副偏置部件偏置到锁定位置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副偏置部件包括张力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棘轮由棘轮偏置部件偏置到解锁位置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棘轮偏置部件包括张力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棘轮可旋转出第一锁定位置至超程位置,以允许撞击件从闭合位置朝向鱼嘴的闭合端向下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允许撞击件从闭合位置到超程位置向下移动大约10毫米到大约30毫米。在一些实施例中,允许撞击件从闭合位置到超程位置向下移动大约20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扣还包括肘节杆(toggle lever)。在一些实施例中,肘节杆与棘轮协作来阻挡撞击件朝向鱼嘴的闭合端向下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肘节杆可在中性位置、阻挡位置和旁通位置之间移动。当肘节杆处于中性位置中时,允许棘轮旋转。当肘节杆处于阻挡位置中且棘轮与肘节杆接合时,阻挡棘轮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肘节杆由肘节偏置部件偏置到中性位置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肘节偏置部件包括张力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在阻挡位置与旁通位置之间移动时,肘节杆移动穿过中性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棘轮从第一锁定位置移动到开启位置时,棘轮接合肘节杆,以使肘节杆移动到旁通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棘轮从开启位置移动到第一锁定位置时,棘轮接合肘节杆,以将肘节杆移动到阻挡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棘轮从开启位置移动到第一锁定位置时,肘节杆保持在阻挡位置中,以阻挡棘轮移动到超程位置,以引起撞击件受阻挡而不朝向鱼嘴的闭合端向下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阻挡棘轮移动到超程位置之后,棘轮上末梢在向上方向上旋转大约0.2毫米到大约3毫米,以引起棘轮移动到第一锁定位置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阻挡棘轮移动到超程位置之后,棘轮上末梢在向上方向上旋转大约1.2毫米,以引起棘轮移动到第一锁定位置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棘轮上末梢向上旋转之后,肘节杆从锁定位置移动到中性位置,以允许棘轮移动到超程位置,以引起允许撞击件朝鱼嘴的闭合端向下移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一种锁扣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提供限定槽口的壳体,槽口具有开口顶部、闭合底部和在开口顶部与闭合底部之间的长度,主棘爪、副棘爪、棘轮和撞击件,将主棘爪可操作地附接到壳体上,使得主棘爪布置成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将副棘爪可操作地附接到壳体上,使得副棘爪布置成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将棘轮可操作地附接到壳体上,使得棘轮布置成在第一锁定位置、第二锁定位置、开启位置和超程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将撞击件收纳在槽口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壳体和车辆可操作地附接在一起,以及将撞击件和车辆的引擎罩可操作地附接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主棘爪处于锁定位置中时,由主棘爪将棘轮固持在第一锁定位置中,以及允许棘轮移动到超程位置,以允许撞击件朝向壳体的闭合底部向下行进。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触发棘爪释放件,以引起主棘爪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使得棘轮从第一锁定位置移动到第二锁定位置,且响应于主棘爪移动到解锁位置,由副棘爪固持在第二锁定位置中。
本公开内容的这些和其它特征将从图示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而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图示性锁扣系统的车辆的前透视图;
图2为车辆和行人碰撞的立面侧视图;
图3为图示性锁扣系统的立面前视图;
图4为图3的图示性锁扣系统的立面前视图;
图5为图3的图示性锁扣系统的立面前视图;
图6为图3的图示性锁扣系统的立面前视图;
图7为另一图示性锁扣系统的立面前视图;
图8为另一图示性锁扣系统的立面前视图;
图9为图8的图示性锁扣系统的分解视图;
图10为图8的图示性锁扣系统的立面视图;
图10A为包括在锁扣系统中的销和主棘爪的局部立面视图;
图11为图8的图示性锁扣系统的立面视图;
图11A为包括在锁扣系统中的销和主棘爪的局部立面视图;
图12为图8的图示性锁扣系统的立面视图;
图12A为包括在锁扣系统中的销和主棘爪的局部立面视图;
图13为图8的图示性锁扣系统的立面视图;
图13A为包括在锁扣系统中的销和主棘爪的局部立面视图;
图14为图8的图示性锁扣系统的立面视图;
图15为图8的图示性锁扣系统的立面视图;以及
图16为另一图示性锁扣系统的立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出于促进理解本公开内容的原理的目的,现在将参考附图中图示的一定数目的图示性实施例,且将使用特定语言来描述它们。
出于本文中描述的目的,用语“上”、“下”、“右”、“左”、“后”、“前”、“垂直的”、“水平的”和它们派生词应当涉及如图3中定向的图示的装置。然而,将理解的是,除明确地相反表示之外,装置可采用各种备选方向。还将理解的是,在附图中图示并且在以下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定装置和过程为简单地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发明原理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与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相关联的任何特定尺寸和其它物理特征将不认作是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另外明确地提出。
参看图1和2,图示了图示性车辆(例如,汽车10),其具有引擎罩18,引擎罩18可操作地连接到汽车10的前区域上。引擎罩18围绕引擎罩18的后部部分图示性地铰接地附接到汽车10上。引擎罩18可在装固位置或闭合位置与松开位置与开启位置之间移动。
参看图3,当引擎罩闭合时,撞击件26接触棘轮22,以引起棘轮22克服偏置部件23的正常向上或反时针的力,以使棘轮22远离引擎罩18向下旋转到闭合位置中(图4)。当棘轮22旋转时,棘轮下末梢22A接触棘爪上末梢24B,引起棘爪24克服偏置部件25的顺时针力。壳体21鱼嘴21A图示性地限定了比常规鱼嘴相对更长的长度。该较长的鱼嘴21A允许撞击件26在与物体(例如,如行人16)撞击期间行进穿过闭合位置至超程位置。棘轮一般地偏置在开启位置中。图示性地,棘爪一般地偏置在锁定位置中。图示性地,偏置部件23、25可包括张力弹簧。
参看图4,当棘爪24从正常解锁位置旋转时,棘爪附件、延伸部或末梢24A图示性地旋转到棘轮旋转的通路中,这使棘轮在闭合位置处停止旋转,其中撞击件完全座置于棘轮的口22C内。图示性地,棘爪移动到该锁定位置将棘轮锁定在闭合位置中,且使撞击件26和引擎罩18的行进在闭合位置处停止。这在从开启或松开位置移动到闭合或装固位置期间的正常操作中防止在引擎罩18的闭合期间的过大引擎罩行进。
参看图5,绘出了棘轮22的图示性闭合和锁定位置,其中撞击件处于口22C内的完全座置位置中。所以,引擎罩18也将处于闭合位置中。棘爪处于锁定位置中。偏置部件或棘爪弹簧25图示性地将棘爪24偏置在接合位置中。偏置部件或棘轮弹簧23图示性地将棘轮22偏置在完全开启位置中。在正常锁定位置中,棘爪弹簧25使棘爪24旋转到完全接合位置中。棘爪24相对于棘轮22的力克服了棘轮弹簧23的偏置,以将棘轮22保持在闭合位置中。棘轮弹簧23使棘轮22旋转穿过略微超程的位置,且与棘爪24完全接合。
在引擎罩与物体(例如,如,行人16)之间的撞击期间的图示性系统12的图示性操作中,撞击件26在槽口26内移动,从而吸收撞击的能量的至少一部分,这图示性地减小了对图示的受撞击行人的伤害。图示性地,棘爪延伸部24A并不防止棘轮22旋转,也不阻止撞击件26在与物体16撞击期间在超程位置中朝槽口26的底部向下平移。超程位置比在槽口下的中间长度处的闭合位置在槽口中进一步朝下。
参看图 7,绘出了锁扣系统12的另一图示性实施例。在引擎罩18闭合时,撞击件26接触棘轮22,引起棘轮22旋转。当棘轮22旋转时,棘轮末梢接触棘爪末梢,引起棘爪24旋转。当棘爪24旋转时,棘爪24使阻挡杆27在其旋转时旋转到棘轮22的路径中,以便使棘轮22停止旋转。这使撞击件26和引擎罩18停止行进,这防止了在正常操作中闭合期间的过度引擎罩行进。棘爪弹簧25将棘爪24旋转到完全接合位置或锁定位置中。棘轮弹簧23使棘轮22旋转穿过略微超冲程且与在闭合位置中的棘爪24完全接合。在与物体(例如,如行人16)撞击期间,阻挡杆27并不防止棘轮22旋转或阻止撞击件26行进到超程位置或阻止引擎罩18行进。在与此类图示的行人撞击期间,撞击件26在鱼嘴21A中自由向下移动到超程位置中,从而吸收来自碰撞的能量。该吸收图示性地减小了对行人的伤害。
图示性地,汽车10构造成包括至少一个锁扣系统12,其图示性地构造成在物体16与汽车或车辆10的各种类型的碰撞期间吸收或消散能量。图示性地,在与车辆10的碰撞中涉及的物体16例如可为且不限于位于汽车10的前方位置附近的行人16。
图示性地,汽车10还构造成包括锁扣、锁扣组件或系统12,其可描述为能量吸收系统或机构12。当引擎罩18处于装固位置或闭合位置中时,锁扣系统12构造成允许撞击件26向下移出闭合位置至延伸或超程位置,其中在闭合位置中,撞击件26完全座置于棘轮22的口22C内。而完全座置于口22C内时的撞击件26在棘轮处于闭合位置中时是在槽口21A的开口端与闭合端之间的鱼嘴或槽口21A内的位置处,超程位置为在鱼嘴21A中朝向其闭合的底端进一步向下。类似地,棘爪和棘轮各自过度旋转,以允许撞击件移动到超程位置。撞击件在鱼嘴内朝鱼嘴的底部的超程平移允许锁扣系统吸收来自车辆与物体之间的碰撞的能量的至少一部分。
图示性地,撞击件26以大致U形或C形几何形状构造,U形或C形几何形状向下且远离撞击件底座或其它安装件延伸。图示性的撞击件底座典型地为具有底面和顶面的大致平面几何形状。撞击件26图示性地直接地或穿过安装板可操作地连接到引擎罩18的下侧上。
参看图 8,绘出了锁扣系统112的另一图示性实施例。锁扣系统112可在完全闭合位置、部分闭合位置与开启位置之间移动。如图10中所示,在完全闭合位置中,引擎罩18相对于车辆10的本体完全闭合,且由锁扣系统112来固持就位。如图11中所示,在部分闭合位置中,引擎罩18关于车辆10的本体部分地闭合,使得引擎罩18的前部与车辆10的本体间隔开,且由锁扣系统112来固持就位。如图8中所示,在开启位置中,引擎罩18与锁扣系统112断开。
参看图8和9,在图示性实施例中,锁扣系统112包括棘轮122、主棘爪124、副棘爪128、销132、撞击件126和壳体121。壳体121包括鱼嘴121A。鱼嘴限定了鱼嘴121A的开口顶端与鱼嘴121A的闭合底端之间的长度。壳体121鱼嘴121A图示性地限定了比常规鱼嘴更长的长度。该较长的鱼嘴121A允许撞击件126在与物体(例如,如行人16)撞击期间行进穿过闭合位置至超程位置。
棘轮122接合撞击件126以及主棘爪124和副棘爪128中的一者,以将引擎罩18关于车辆10的车身固持就位。如图10中所示,棘轮122围绕棘轮轴线可旋转地联接到壳体121上。棘轮122可在第一锁定位置、第二锁定位置、解锁位置与超程位置之间移动。如图8中所示,棘轮122由棘轮偏置部件123在顺时针方向上偏置到解锁位置中。在图示性实施例中,棘轮偏置部件123为张力弹簧。棘轮122包括布置成接合主棘爪124的棘轮上末梢122B,以及布置成接合副棘爪128的棘轮下末梢122A。棘轮上末梢122B关于棘轮轴线与棘轮下末梢122A轴向地间隔开。
参看图10,主棘爪124布置成接合棘轮122,以将棘轮122固持在第一锁定位置中。主棘爪124可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主棘爪124围绕棘爪轴线可旋转地联接到壳体121上。主棘爪124由主偏置部件125在顺时针方向上偏置到锁定位置中。在图示性实施例中,主偏置部件125为张力弹簧。主棘爪124包括棘爪末梢124A,其布置成接合棘轮上末梢122B,以将棘轮122固持在第一锁定位置中。如图9中所示,主棘爪124形成为包括主槽口130。在图示性实施例中,主槽口130为大体上L形且收纳销132。
主棘爪124联接到棘爪释放件上。在触发时,棘爪释放件在反时针方向上拉拽主棘爪124,以引起主棘爪124克服由主偏置部件125引起的顺时针力,以便主棘爪124围绕棘爪轴线在反时针方向上旋转到解锁位置中。在停用棘爪释放件时,由主偏置部件125引起的顺时针力引起主棘爪124围绕棘爪轴线旋转来回到锁定位置。
参看图11,副棘爪128布置成接合棘轮122,以将棘轮122固持在第二锁定位置中。副棘爪128可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如图10中所示,副棘爪128围绕棘爪轴线可旋转地联接到壳体121上。副棘爪128关于棘爪轴线朝向棘爪下末梢122A并远离棘轮上末梢122B来与主棘爪124轴向地间隔开。副棘爪128由副偏置部件134在顺时针方向上偏置到锁定位置中。副棘爪128向下朝鱼嘴121A偏置。在图示性实施例中,副棘爪128由副偏置部件134向下偏置。在图示性实施例中,副偏置部件134为张力弹簧。
副棘爪128包括棘爪末梢128A,其布置成接合棘轮下末梢122A,以将棘轮122固持在第二锁定位置中。如图9中所示,副棘爪128形成为包括副孔136。在图示性实施例中,副孔136收纳销132。
参看图9,销132延伸穿过主槽口130和副槽口136,以将主棘爪124和副棘爪128选择性地联接在一起。销132可在图11A中所示的下右位置、图10A中所示的下左位置与图13A中所示的上位置之间移动。当销132在下左位置和下右位置中的一者时,主棘爪124围绕棘爪轴线关于副棘爪128自由旋转。当销132处于上位置中时,主棘爪124联接到副棘爪128上,使得主棘爪124围绕棘爪轴线的旋转引起副棘爪128克服由副偏置部件134引起的顺时针力,且带着主棘爪124关于壳体121旋转。
撞击件126可在图8中所示的开启位置、图10中所示的闭合位置、图11中所示的部分闭合位置与图15中所示的超程位置之间移动。在与物体(例如,如行人16)撞击期间,相对较长的鱼嘴121A允许撞击件126行进穿过闭合位置至超程位置。图示性地,撞击件126以大致U形或C形几何形状构造,大致U形或C形几何形状向下延伸且远离撞击件底座或其它安装件。图示性的撞击件底座典型地为具有底面和顶面的大致平面几何形状。撞击件126图示性地直接地或经由安装板来可操作地连接到引擎罩18的下侧上。
图8-15中示出了锁扣系统112的操作。参看图8,锁扣系统112处于开启位置中,其中棘轮122处于解锁位置中。当引擎罩18闭合时,撞击件126接触棘轮122,以引起棘轮122克服由棘轮偏置部件123引起的顺时针力,以使棘轮122围绕棘轮轴线在反时针方向上远离引擎罩18旋转且旋转到第一锁定位置(图10)中。当棘轮122在第一锁定位置中的情况下,主偏置部件125的顺时针力引起主棘爪124在顺时针方向上围绕棘爪轴线旋转,以接合棘轮上末梢122B来将棘轮122固持在第一锁定位置中,使得锁扣系统112处于完全闭合位置中。
参看图10,锁扣系统112处于完全闭合位置中。撞击件126处于闭合位置中且完全座置于棘轮122的口122C内,棘轮122处于第一锁定位置中,主棘爪124处于锁定位置中,且副棘爪128处于锁定位置中。如图10A中所示,当锁扣系统112处于完全闭合位置中时,销132处于下左位置中,使得主棘爪124围绕棘爪轴线关于副棘爪128自由旋转。
参看图10和11,为了使锁扣系统112从完全闭合位置(图10)移动到部分闭合位置(图11),棘爪释放件第一次触动,使得主棘爪124克服由主偏置部件125引起的顺时针力,以使主棘爪124围绕棘爪轴线在反时针方向上旋转。当主棘爪124在反时针方向上旋转时,主棘爪124的棘爪末梢124A使棘轮上末梢122B解除接合。在棘爪末梢124A从棘轮上末梢122B解除接合的情况下,由棘轮偏置部件123引起的顺时针力引起棘轮122在顺时针方向上朝向引擎罩18旋转且旋转到第二锁定位置中。棘轮下末梢122A接合副棘爪128的棘爪末梢128A,以将棘轮122固持在第二锁定位置中。
参看图11,锁扣系统112处于部分闭合位置中。撞击件126在部分闭合位置中座置于鱼嘴121A内,棘轮122处于第二锁定位置中,主棘爪124处于解锁位置中,且第二棘爪128处于解锁位置中。如图11A中所示,当锁扣系统112处于部分闭合位置中时且在棘爪释放件已停用之前,销132处于下右位置中,使得主棘爪124围绕棘爪轴线关于副棘爪128自由旋转,且响应于由棘轮122引起的向上的力来阻挡副棘爪128朝引擎罩18向上移动。
参看图12,棘爪释放件已停用,且主偏置部件125的顺时针力引起主棘爪124在顺时针方向上围绕棘爪轴线旋转,且回到主锁定位置。当主棘爪124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销132在主槽口130中从下右位置朝下左位置移动,如图12A中所提出。如图13中所示,当主棘爪124回到主锁定位置时,销132暂时地在下左位置中,直到棘轮122的向上的力引起副棘爪128克服由副偏置部件134引起的向下的力,且关于主棘爪124向上移动。如图13A中所示,副棘爪128的向上移动引起销132移动到上位置。在上位置中,销132将主棘爪124联接到副棘爪128上来与其一起旋转移动。
参看图13,锁扣系统112处于部分闭合位置中。为了将锁扣系统112从部分闭合位置(图13)移动到开启位置(图8),棘爪释放件第二次触发,使得主棘爪124克服由主偏置部件125引起的顺时针力,以使主棘爪124在反时针方向上旋转。副棘爪128由销132可旋转地联接到主棘爪124上,且副棘爪128与主棘爪124一起在反时针方向上旋转。
当副棘爪128在反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副棘爪128的棘爪末梢128A使棘爪下末梢122A解除接合。由棘轮偏置部件123引起的顺时针力引起棘轮122在顺时针方向上朝向引擎罩18旋转且进入解锁位置中。在棘轮122处于解锁位置中的情况下,锁扣系统112处于开启位置中,且引擎罩18关于锁扣系统112向上自由旋转。棘爪释放件停用,且主偏置部件125引起主棘爪124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且进入锁定位置中,且副偏置部件134引起副棘爪128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且远离引擎罩18向下旋转到锁定位置中。
参看图14和15,锁扣系统112还包括肘节杆140和肘节偏置部件142。如图14中所示,肘节杆140围绕肘节轴线可旋转地联接到壳体121上。肘节杆140可在图15中所示的中性位置、图14中所示的阻挡位置与旁通位置之间移动。在阻挡位置中,肘节杆140在顺时针方向上围绕肘节轴线从中性位置旋转。在旁通位置中,肘节杆140在反时针方向上围绕肘节轴线从中性位置旋转。肘节杆140由肘节偏置部件142从阻挡位置和旁通位置两者偏置到中性位置中。在图示性实施例中,肘节偏置部件142为张力弹簧。
参看图14,在图示性实施例中,肘节杆140包括肘节开关140D和肘节缓冲器140E。肘节开关140D布置成接合棘轮122,以使肘节杆140围绕肘节轴线旋转。棘轮122还包括肘节移动件122D和棘轮缓冲器122E。肘节移动件122D布置成接合肘节开关140D,且将力施加到肘节杆140上,以使肘节杆140围绕肘节轴线旋转。当引擎罩18从开启位置闭合时,棘轮122和肘节杆140协作来阻挡撞击件126在鱼嘴121A中超程,且因此阻挡撞击件126接触壳体的底部。
当引擎罩18闭合时,撞击件126在鱼嘴121A中向下平移,且接触棘轮122。撞击件126的力克服了由棘轮偏置部件123引起的偏置力,以引起棘轮122在反时针方向上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棘轮上末梢122B穿过第一锁定位置行进大约0.2毫米到大约3毫米。在图示性实施例中,棘轮上末梢122B穿过第一锁定位置行进大约1.2毫米。当棘轮122旋转时,棘轮122的肘节移动件122D接合肘节杆140的肘节开关140D,且棘轮122的力引起肘节杆140从中性位置(图8中所示)移动到阻挡位置(图14中所示)。
如图14中所示,棘轮缓冲器122E接合肘节缓冲器140E,以引起肘节杆140阻挡棘轮122在反时针方向上的进一步旋转,以引起棘轮122的嘴122C阻挡撞击件126向下平移且接触鱼嘴121A。棘轮偏置部件123的力然后引起棘轮122顺时针旋转,使得棘轮122移动到第一锁定位置中,且由主棘爪124固持就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棘轮122移动到第一锁定位置中时,棘轮上末梢122B在向上方向上行进大约0.2毫米到大约3毫米。在图示性实施例中,当棘轮122移动到第一锁定位置中时,棘轮上末梢122B在向上方向上行进大约1.2毫米。当棘轮122移动到第一锁定位置时,棘轮缓冲器122E使肘节杆140的肘节缓冲器140E解除接合,且肘节偏置部件142的力引起肘节杆140回到中性位置,以允许撞击件126超程(如果撞击发生)。因此,锁扣系统112处于完全闭合位置中,且引擎罩18闭合。
在旁通位置中,棘轮122自由旋转穿过肘节杆140。当棘轮122从第一锁定位置移动到第二锁定位置时,如,当引擎罩18开启时,棘轮122的肘节移动件122D接合肘节杆140的肘节开关140D,且棘轮122的力引起肘节杆在反时针方向上旋转且移动到旁通位置。当棘轮122在反时针方向上进一步旋转时,棘轮122使肘节杆140解除接合,且肘节偏置部件142的力引起肘节杆140回到中性位置。因此,锁扣系统112处于开启位置中且引擎罩18开启。
参看图15,在引擎罩18与物体(例如,如,行人16)之间的撞击期间,棘轮122和肘节杆140协作来允许撞击件126在鱼嘴121A中超程。如图10中所示,在撞击之前,引擎罩18闭合,使得棘轮122处于第一锁定位置中,且肘节杆140处于中性位置中。如图15中所示,在撞击期间,撞击件126在槽口内移动,从而吸收撞击能量中的至少一部分,这图示性地减小了对图示性受撞击的行人的伤害。在一些实施例中,撞击件126在向下方向上关于撞击件126的闭合位置移动大约10毫米到大约30毫米而进入超程位置中。在图示性实施例中,撞击件126可关于撞击件126的闭合位置在向下方向上移动大约20毫米而进入超程位置中。当肘节杆140偏置到中性位置中时,肘节杆140图示性地并不防止棘轮122旋转,其在与物体16撞击期间也不阻止撞击件126在超程位置中朝向槽口的底部向下平移。
图16中示出了另一图示性锁扣系统212。锁扣系统212构造成用于在车辆10中使用,且大致类似于图8-15中所示和本文中所描述的锁扣系统112。因此,在200系列中的类似的参考标号指出了在锁扣系统112与锁扣系统212之间共有的特征。除其与锁扣系统212的具体描述和附图冲突时的情况外,车辆10和锁扣系统112的描述因此通过引用并入以应用于锁扣系统212。
参看图16,副棘爪228形成为包括收纳销232的副槽口238。图示性地,副槽口238具有类似于主棘爪224的主槽口230的垂直部分。如图16中所示,销232延伸穿过主槽口230和副槽口238,以将主棘爪224和副棘爪228选择性地联接在一起。
销232可在副槽口238中的顶部位置与底部位置之间移动。销232在副槽口238中朝向顶部位置偏置。副棘爪228由副偏置部件234在顺时针方向上偏置到锁定位置中。副棘爪228向下朝鱼嘴221A偏置。当销232处于主槽口230的下位置中的一者中时,主棘爪224围绕棘爪轴线关于副棘爪228自由旋转。当销232处于主槽口230的上位置中时,主棘爪224联接到副棘爪228上,使得主棘爪224围绕棘爪轴线的旋转引起副棘爪228与其一起旋转。
在操作中,类似于锁扣系统112,锁扣系统212从开启位置移动到完全闭合位置。为了将锁扣系统212从完全闭合位置移动到部分闭合位置,棘爪释放件第一次触动,使得主棘爪224克服由主偏置部件225引起的顺时针力,以使主棘爪224关于副棘爪128在反时针方向上围绕棘爪轴线旋转。当主棘爪224在反时针方向上旋转时,主棘爪224的棘爪末梢224A使棘轮上末梢222B解除接合。在棘爪末梢224A使棘轮上末梢222B解除接合的情况下,由棘轮偏置部件223所引起的顺时针力引起棘轮222在顺时针方向上朝向引擎罩18旋转且旋转到第二锁定位置中。棘轮下末梢222A接合副棘爪228的棘爪末梢228A,以将棘轮222固持在第二锁定位置中。
在第二锁定位置中,棘轮222将向上的力施加到副棘爪228上。在棘爪释放件停用之前,副槽口238允许来自棘轮222的向上的力来引起副棘爪228关于主棘爪224向上移动。当副棘爪228关于主棘爪224向上移动时,销232移动到副槽口238的底部位置中。
棘爪释放件停用,且主偏置部件225的顺时针力引起主棘爪224在顺时针方向上围绕棘爪轴线旋转,且回到主锁定位置。当主棘爪124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销232在主槽口230中从下右位置朝下左位置移动。
当主棘爪224回到主锁定位置时,销232暂时地在下左位置中,直到销232的向上偏置力引起销232关于主棘爪124向上移动到主槽口的上位置中。在上位置中,销232将主棘爪224联接到副棘爪228上来用于与其一起旋转移动。
为了将锁扣系统212从部分闭合位置移动到开启位置,棘爪释放件第二次触动,使得主棘爪224克服由主偏置部件225引起的顺时针力,以使主棘爪224在反时针方向上旋转。销232将主棘爪127和副棘爪128联接在一起,使得在主棘爪224旋转时,副棘爪128克服由副偏置部件234引起的顺时针力,且与其一起旋转。棘爪释放件停用,且主偏置部件225引起主棘爪224在顺时针方向旋转上且进入锁定位置中,且副偏置部件234引起副棘爪228在顺时针方向旋转上且向下进入锁定位置中。销232回到主槽口230中的下左位置和副槽口238中的顶部位置。
尽管本公开内容已在前述附图和描述中详细图示和描述,但其将认作是示例性的,且在特征上无限制,将理解的是,仅其图示性实施例已经示出和描述,且将理解的是,期望保护归入本公开内容的精神内的所有变化和改型。
Claims (19)
1.一种用于吸收或消散来自于碰撞的能量的锁扣,其包括:
壳体,其具有鱼嘴,所述鱼嘴限定了在所述鱼嘴的开口顶端与所述鱼嘴的闭合底端之间的长度,
棘轮,
棘爪,以及
撞击件,
其中,所述撞击件收纳在所述鱼嘴内,并在碰撞期间在所述鱼嘴内移动以吸收所述能量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其中,所述棘轮和所述棘爪协作来将所述撞击件选择性地固持在所述鱼嘴中,所述棘轮能在其中所述撞击件固持在所述鱼嘴中的闭合位置与其中所述撞击件自由离开鱼嘴的开启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棘爪在其中所述棘爪将所述棘轮保持在所述闭合位置中的锁定位置与其中所述棘爪允许所述棘轮移出所述闭合位置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棘轮偏置至所述开启位置,且所述棘爪偏置至所述锁定位置;
其中,所述棘爪包括下棘爪附件,其当所述棘爪从所述解锁位置旋转时,所述下棘爪附件旋转到所述棘轮旋转的通路中,这使得所述棘轮旋转在所述闭合位置处停止,其中所述撞击件完全座置于所述棘轮的口内,从而将所述撞击件固持在所述闭合位置中,所述闭合位置为在所述鱼嘴的所述开口顶端与所述闭合底端之间的中间位置;并且
其中,在所述棘轮处于所述闭合位置中之后,所述棘轮能向下移出所述闭合位置至超程位置,以允许所述撞击件朝向所述鱼嘴的所述闭合底端向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还包括阻挡杆,其构造成与所述棘爪和所述棘轮协作来将所述棘轮固持在所述闭合位置中。
3.一种用于吸收或消散来自于碰撞的能量的锁扣,其包括:
壳体,其具有鱼嘴,所述鱼嘴限定了在所述鱼嘴的开口顶端与所述鱼嘴的闭合底端之间的长度,
棘轮,其被构造成围绕着棘轮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
主棘爪,其被构造成围绕着棘爪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以相对于所述棘爪轴线径向地平移,并与所述棘轮接合,
副棘爪,其被构造成围绕着所述棘爪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并且与所述棘轮接合,以及
撞击件,其被布置成收纳在所述鱼嘴内,并在碰撞期间在所述鱼嘴内移动以吸收所述能量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其中,所述锁扣能在其中所述棘轮和所述主棘爪协作来选择性地将所述撞击件固持在所述鱼嘴中的完全闭合位置、其中所述棘轮和所述副棘爪协作来将所述撞击件选择性地固持在所述鱼嘴中的部分闭合位置、以及其中所述撞击件自由移出所述鱼嘴的开启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其中,所述主棘爪被构造成选择性地与所述副棘爪旋转或者围绕着所述棘爪轴线独立于所述副棘爪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扣,其中,所述棘轮能在第一锁定位置、第二锁定位置、解锁位置和超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主棘爪能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副棘爪能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当所述锁扣处于所述完全闭合位置中时,所述棘轮处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中,所述主棘爪处于所述锁定位置中且所述副棘爪处于所述锁定位置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扣,其中,当所述锁扣处于所述部分闭合位置中时,所述棘轮处于所述第二锁定位置中,所述主棘爪处于所述锁定位置中,并且所述副棘爪处于所述锁定位置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扣,其中,所述主棘爪第一次从所述锁定位置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以引起所述棘轮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锁定位置,且所述主棘爪第二次从所述锁定位置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以引起所述棘轮从所述第二锁定位置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扣,其中,所述主棘爪形成为包括主槽口,所述副棘爪形成为包括副孔,所述锁扣还包括延伸穿过所述副孔和所述主槽口的销,并且所述销定位在所述主槽口中,以在所述锁扣处于所述完全闭合位置中时,允许所述主棘爪在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移动,而不会引起所述副棘爪在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扣,其中,当所述锁扣处于所述部分闭合位置中时,所述销定位在所述主槽口中,以将所述主棘爪和所述副棘爪联接在一起,使得所述主棘爪在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引起所述副棘爪在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扣,其中,所述棘轮能旋转出所述第一锁定位置至超程位置,以允许所述撞击件从闭合位置朝向所述鱼嘴的所述闭合底端向下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扣,其中,所述撞击件允许从所述闭合位置到所述超程位置向下移动10毫米到30毫米。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扣,其中,所述棘轮能在第一锁定位置、第二锁定位置、解锁位置与超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主棘爪能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副棘爪能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当所述锁扣处于所述完全闭合位置中时,所述棘轮处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中、所述主棘爪处于所述锁定位置中、所述副棘爪处于所述锁定位置中,并且所述锁扣还包括肘节杆,其构造成与所述棘轮协作以阻挡所述撞击件朝所述鱼嘴的所述闭合底端向下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锁扣,其中,所述肘节杆能在中性位置、阻挡位置和旁通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肘节杆处于所述中性位置中时,允许所述棘轮旋转,并且当所述肘节杆处于所述阻挡位置中且所述棘轮与所述肘节杆接合时,阻挡所述棘轮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锁扣,其中,所述肘节杆由肘节偏置部件偏置到所述中性位置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锁扣,其中,当所述棘轮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移动到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棘轮接合所述肘节杆,以使所述肘节杆移动到所述旁通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锁扣,其中,当所述棘轮从所述开启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锁定位置时,所述棘轮接合所述肘节杆,以使所述肘节杆移动到所述阻挡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锁扣,其中,当所述棘轮从所述开启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锁定位置时,所述肘节杆保持在所述阻挡位置中,以阻挡所述棘轮移动到所述超程位置,以引起阻挡所述撞击件朝向所述鱼嘴的所述闭合底端向下移动。
17.一种用于吸收或消散来自于碰撞的能量的锁扣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壳体,其限定鱼嘴,所述鱼嘴具有开口顶部、闭合底部和在所述开口顶部与所述闭合底部之间的长度,
将所述壳体和主棘爪能操作地附接在一起,使得所述主棘爪布置成在主锁定位置与主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并能围绕着棘爪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以相对于所述棘爪轴线径向地平移,并与棘轮接合,并且将副棘爪能操作地附接到所述壳体上,使得所述副棘爪布置成在副锁定位置与副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并能围绕着所述棘爪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并且与所述棘轮接合,并且其中所述主棘爪被构造成选择性地与所述副棘爪旋转或者围绕着所述棘爪轴线独立于所述副棘爪旋转,
将所述壳体和棘轮能操作地附接在一起,使得所述棘轮被布置成能围绕着棘轮轴线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
将撞击件收纳在所述鱼嘴内并使其在碰撞期间在所述鱼嘴内移动以吸收所述能量的至少一部分,
将所述撞击件座置于在闭合位置中的所述棘轮内,
通过在所述棘轮与所述主棘爪或所述副棘爪之间的选择性的协作,将所述棘轮固持在所述闭合位置中,以及
允许所述棘轮释放所述撞击件,以从所述闭合位置到超程位置向下行进。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主棘爪处于所述主锁定位置中的同时,通过所述主棘爪来将所述棘轮固持在第一锁定位置中,当所述棘轮处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中时,允许所述棘轮移动至所述超程位置,以允许所述撞击件朝向所述壳体的所述闭合底部向下行进。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触发棘爪释放件,以引起所述主棘爪从所述主锁定位置移动到所述主解锁位置,使得所述棘轮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移动到第二锁定位置,且响应于所述主棘爪移动到所述主解锁位置而由所述副棘爪固持在所述第二锁定位置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361907873P | 2013-11-22 | 2013-11-22 | |
US61/907873 | 2013-11-22 | ||
US201461989258P | 2014-05-06 | 2014-05-06 | |
US61/989258 | 2014-05-06 | ||
PCT/US2014/066793 WO2015077549A1 (en) | 2013-11-22 | 2014-11-21 | Vehicle hood latche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17060A CN105917060A (zh) | 2016-08-31 |
CN105917060B true CN105917060B (zh) | 2019-04-30 |
Family
ID=53180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63602.XA Active CN105917060B (zh) | 2013-11-22 | 2014-11-21 | 车辆引擎罩锁扣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577842B2 (zh) |
EP (2) | EP3444418B1 (zh) |
JP (1) | JP6453356B2 (zh) |
CN (1) | CN105917060B (zh) |
BR (1) | BR112016011334B1 (zh) |
WO (1) | WO201507754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04387B (zh) * | 2012-03-01 | 2016-05-25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用于例如引擎盖的封闭板的双拉闩锁 |
KR101491298B1 (ko) * | 2013-08-20 | 2015-02-06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액티브 후드 래치 장치 |
KR101560979B1 (ko) * | 2014-05-30 | 2015-10-15 | 평화정공 주식회사 | 2단 해제용 후드래치 |
US10731388B2 (en) * | 2014-09-17 | 2020-08-04 | Magna Closures Inc. | Latch with double pull for closure panel |
US10941592B2 (en) * | 2015-05-21 | 2021-03-09 | Magna Closures Inc. | Latch with double actuation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
CN106869633B (zh) * | 2015-12-11 | 2020-06-26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具有过撞击止动特征的闩锁 |
DE102015122579A1 (de) * | 2015-12-22 | 2017-06-22 | Kiekert Ag | Sicherheit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Drehfalle und einer Schutzlage |
CN113463989B (zh) * | 2016-04-08 | 2022-09-06 | J·P·希瓦利埃 | 用于锁定可移动面板的锁定系统 |
DE102016107129A1 (de) * | 2016-04-18 | 2017-10-19 | Kiekert Ag | Schließvorrichtung für eine Motorhaube eines Kraftfahrzeugs |
KR101836620B1 (ko) | 2016-04-21 | 2018-03-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씬칭래치 조립체 |
DE102016117280A1 (de) * | 2016-09-14 | 2018-03-15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
DE102016117281A1 (de) * | 2016-09-14 | 2018-03-15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
US10895095B2 (en) * | 2016-10-06 | 2021-01-19 | Magna Closures S.P.A. | Power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cinch mechanism having ratchet retention function |
US11168498B2 (en) * | 2017-09-01 | 2021-11-09 | Magna Closures Inc. | Active pedestrian hood latch with dual function cam lever |
EP3816377B1 (en) | 2017-10-03 | 2024-04-17 | Volvo Car Corporation | Hood latch crash opening prevention |
US10717407B2 (en) | 2017-11-21 | 2020-07-21 | Magna Closures Inc. | Dual catch mechanism for active pedestrian safety latch |
JP6810021B2 (ja) * | 2017-12-27 | 2021-01-06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ボンネットラッチ装置 |
US11066854B2 (en) | 2018-01-29 | 2021-07-20 | Magna Closures Inc. | Actuated mechanism for active pedestrian safety latch with meshed gears |
DE102019101992A1 (de) * | 2018-01-29 | 2019-08-01 | Magna Closures Inc. | Betätigter Mechanismus für aktive Fußgänger-Sicherheitsverriegelung |
CN110439393A (zh) | 2018-05-04 | 2019-11-12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用于主动式行人安全闩锁的致动机构 |
JP6911246B2 (ja) * | 2018-07-02 | 2021-07-28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ボンネットラッチ装置 |
CN109229053B (zh) * | 2018-08-31 | 2021-03-09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溃缩式发动机罩锁结构 |
CN110005281B (zh) * | 2018-11-20 | 2021-08-31 | 杭州朗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商品防盗的锁定机构及锁定方法 |
US11572721B2 (en) | 2019-01-17 | 2023-02-07 | Strattec Security Corporation | Latch assembly |
US10914098B2 (en) * | 2019-05-30 | 2021-02-09 | Digilock Asia Ltd. | Enclosure latch system |
CN110630118B (zh) * | 2019-10-09 | 2021-12-07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机盖锁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IT201900024433A1 (it) | 2019-12-18 | 2021-06-18 | Cebi Italy Spa | Serratura double pull per veicolo. |
US11933082B2 (en) | 2020-03-23 | 2024-03-19 | Strattec Security Corporation | Cinching latch assembly |
US11167670B1 (en) * | 2020-07-29 | 2021-11-09 | Kiekert Ag | Closing device for use in motor vehicles |
DE102020132422A1 (de) | 2020-12-07 | 2022-06-09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Kraftfahrzeug-Schloss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Haubenschloss |
US11746571B2 (en) * | 2020-12-21 | 2023-09-05 | Kiekert Ag | Ratchet unit for motor vehicle flaps or motor vehicle doors |
CN112983144B (zh) * | 2021-03-19 | 2021-11-02 | 惠州市金雄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bim的城市轨道施工设备 |
US20240209656A1 (en) * | 2021-04-08 | 2024-06-27 | Southco, Inc. | Latch system with actuator, position sensor, or actuator and position sensor |
CN113482460B (zh) * | 2021-06-30 | 2022-11-25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下沉缓冲式机罩锁 |
CN115306233B (zh) * | 2022-07-19 | 2023-06-09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前罩双拉锁及汽车 |
DE102023107410A1 (de) * | 2023-03-24 | 2024-09-26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Kraftfahrzeug-Schloss |
WO2024202111A1 (ja) * | 2023-03-30 | 2024-10-03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フロントフード用ラッ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892653A (en) * | 1955-04-12 | 1959-06-30 | Wilmot Breeden Ltd | Door fasteners |
US3347584A (en) * | 1965-03-19 | 1967-10-17 | Gen Motors Corp | Vehicle closure latch |
US3421785A (en) * | 1966-12-07 | 1969-01-14 | L W Menzimer | Door latch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
US3572793A (en) * | 1969-07-11 | 1971-03-30 | Atwood Vacuum Machine Co | Hood latch with positive return release lever |
US3695659A (en) * | 1970-07-27 | 1972-10-03 | Gen Motors Corp | Hood latch assembly |
US3666305A (en) * | 1970-12-04 | 1972-05-30 | Ford Motor Co | Door latch assembly |
US3730575A (en) * | 1971-06-03 | 1973-05-01 | Gen Motors Corp | Closure latch |
US3917330A (en) * | 1972-05-25 | 1975-11-04 | Lectron Products | Electric lock release |
FR2372299B1 (zh) * | 1976-11-30 | 1979-03-23 | Cerdan Jacques | |
JPS5829236Y2 (ja) * | 1980-02-06 | 1983-06-27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フ−ドパネルロツク装置 |
US4703961A (en) * | 1986-09-12 | 1987-11-03 | The Eastern Company | Rotary latch with internal bumper block |
US4875724A (en) * | 1986-10-29 | 1989-10-24 |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 Hood latch mechanism |
DE3903274A1 (de) * | 1988-02-03 | 1989-08-17 | Magna Int Inc | Verriegelungsmechanismus, insbesondere fuer die motorhaube eines kraftfahrzeugs |
DE3821840C1 (zh) * | 1988-06-29 | 1989-10-19 | Heraeus Sepatech Gmbh, 3360 Osterode, De | |
US4961601A (en) * | 1988-08-29 | 1990-10-09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Vehicle closure latch and pop-up device |
CN2049252U (zh) * | 1989-05-23 | 1989-12-13 | 刘琥 | 双扇门暗锁 |
US5150933A (en) * | 1991-10-29 | 1992-09-29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Latch having torsion spring leg and leaf spring leg |
DE4224982C1 (de) * | 1992-07-29 | 1994-02-10 | Bocklenberg & Motte Bomoro | Kraftfahrzeugschloß |
CA2192527A1 (en) * | 1996-12-10 | 1998-06-10 | Trevor Hunt | Hood latch for an engine compartment |
US6106033A (en) * | 1997-08-26 | 2000-08-22 | Ewald Witte Gmbh & Co. Kg | Catch-hook arrangement for a front hood or the like on motor vehicles |
US6581987B1 (en) * | 2000-11-15 | 2003-06-24 | Dura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Hood latch mechanism with in-line striker spring |
DE10137800B4 (de) * | 2001-08-06 | 2005-04-14 | Webasto Ag | Schliess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e Kofferraumklappe |
US7111877B2 (en) * | 2001-09-19 | 2006-09-26 | Intier Automotive Closures Inc. | Latch with uni-directional power release mechanism |
FR2863298B1 (fr) * | 2003-12-09 | 2006-05-05 | Oxford Automotive Mecanismes E | Serrure pour capot de vehicule |
FR2863297A1 (fr) * | 2003-12-09 | 2005-06-10 | Oxford Automotive Mecanismes E | Serrure pour capot de vehicule |
DE102004033735B4 (de) * | 2004-07-13 | 2006-07-27 |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r Betätigung von Schlössern an Türen oder Klappen von Fahrzeugen |
US7416229B2 (en) * | 2005-07-06 | 2008-08-26 |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 Motor vehicle lock |
EP1746230A1 (en) * | 2005-07-21 | 2007-01-24 | Arvin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s (UK) Ltd | A power release mechanism |
DE102006015870A1 (de) * | 2006-04-05 | 2007-10-1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 Haubenschloss |
FR2906291B1 (fr) * | 2006-09-26 | 2008-12-19 | Coutier Moulage Gen Ind | Serrure motorisee a double came pour un volet 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ou analogue. |
DE102007003948A1 (de) * | 2006-11-22 | 2008-05-29 | Kiekert Ag | Schlosseinheit mit mehrteiliger Sperrklinke |
DE102008025604B4 (de) * | 2008-05-28 | 2021-09-16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Schloss mit einer Aufschlagschutzeinrichtung für eine Frontklappe eines Kraftfahrzeugs insbesondere mit einer Fußgängerschutzeinrichtung |
US8596694B2 (en) * | 2008-09-04 | 2013-12-03 | Magna Closures S.P.A. | Vehicle latch with secondary engagement between cam and auxiliary pawl |
DE102008048712A1 (de) * | 2008-09-24 | 2010-03-25 | Kiekert Ag | Schlosseinheit mit Mehrklinken-Gesperre |
JP5177536B2 (ja) * | 2008-09-25 | 2013-04-03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オープンルーフ開閉装置 |
DE102008057961A1 (de) * | 2008-11-19 | 2010-05-20 | Kiekert Ag | Schlosseinheit mit Mehrklinken-Gesperre |
US8235428B2 (en) * | 2009-07-14 | 2012-08-07 | Kiekert Ag | Lock unit having a slotted pawl |
ES2362521B1 (es) * | 2009-12-22 | 2012-05-18 | Tubsa Automocion S.L. | "dispositivo de cierre para capó". |
JP5524781B2 (ja) * | 2010-09-15 | 2014-06-18 |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 ドアクローザ装置 |
US9027971B2 (en) * | 2011-01-26 | 2015-05-12 | Magna Closures Inc. | Over travel hood latch |
DE102011003808A1 (de) * | 2011-02-08 | 2012-08-09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Schloss mit einem Fangelement an einer Schlossfalle für eine Klappe eines Kraftfahrzeugs |
DE102011010815A1 (de) * | 2011-02-09 | 2012-08-09 | Kiekert Ag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
JP5679882B2 (ja) | 2011-03-31 | 2015-03-04 |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 シートの固定装置 |
KR101382913B1 (ko) * | 2012-09-05 | 2014-04-08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용 2단 링크 후드 래치 장치 |
US20140319848A1 (en) * | 2013-04-29 | 2014-10-30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Latch assembly release effort control, and method thereof |
KR101560979B1 (ko) * | 2014-05-30 | 2015-10-15 | 평화정공 주식회사 | 2단 해제용 후드래치 |
USD801168S1 (en) * | 2016-06-01 | 2017-10-31 | Robert Vavrinak | Torsion spring to aid in keeping an interior door open |
-
2014
- 2014-11-21 EP EP18198737.1A patent/EP3444418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1-21 EP EP14863689.7A patent/EP3071768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1-21 CN CN201480063602.XA patent/CN105917060B/zh active Active
- 2014-11-21 BR BR112016011334-9A patent/BR112016011334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11-21 WO PCT/US2014/066793 patent/WO201507754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1-21 US US14/550,130 patent/US10577842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1-21 JP JP2016554815A patent/JP6453356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15 US US16/743,703 patent/US11203888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071768A1 (en) | 2016-09-28 |
US20150145263A1 (en) | 2015-05-28 |
BR112016011334A2 (zh) | 2017-08-08 |
US11203888B2 (en) | 2021-12-21 |
CN105917060A (zh) | 2016-08-31 |
WO2015077549A1 (en) | 2015-05-28 |
EP3071768A4 (en) | 2017-09-13 |
JP2016539268A (ja) | 2016-12-15 |
EP3071768B1 (en) | 2019-01-09 |
US20200149326A1 (en) | 2020-05-14 |
BR112016011334B1 (pt) | 2022-02-15 |
JP6453356B2 (ja) | 2019-01-16 |
EP3444418B1 (en) | 2020-03-04 |
US10577842B2 (en) | 2020-03-03 |
EP3444418A1 (en) | 2019-0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17060B (zh) | 车辆引擎罩锁扣 | |
KR101154299B1 (ko) | 자동차용 액티브 후드 래치 시스템 | |
CN106168089B (zh) | 具有双致动的闩锁及其构造方法 | |
CN102844513B (zh) | 具有双棘爪装置的车辆闩锁 | |
CN104254657B (zh) | 用于车辆门把手的安全设备 | |
KR20140033052A (ko) | 차량 도어 록킹 장치 | |
US9593511B2 (en) |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05874137A (zh) | 用于机动车的锁 | |
US11041329B2 (en) | Clos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hood | |
US10309129B2 (en) |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 |
US10458155B2 (en) | Latch with overslam stop feature | |
ES2628185T3 (es) | Dispositivo de cierre para capó | |
KR101560969B1 (ko) | 후드래치장치 | |
KR101595331B1 (ko) | 보행자 보호를 위한 후드래치 장치 | |
CN102839876B (zh) | 具有防止储存装置无意打开的锁定器件的机动车辆储存装置 | |
CN103015814B (zh) | 汽车门锁及用于汽车门锁的保险锁 | |
KR101595332B1 (ko) | 보행자 보호형 후드래치 | |
KR101080771B1 (ko) | 보행자 보호를 위한 차량용 후드래치 어셈블리 | |
KR101089822B1 (ko) | 도어 래치 어셈블리 | |
KR20170019540A (ko) | 차량용 도어래치의 잠금구조 | |
CN207800144U (zh) | 车载机硬盘盒与sd卡联动锁附装置 | |
KR20140045604A (ko) | 자동차 업-다운 후드 래치 어셈블리 | |
JP2007145236A (ja) | 収納体 | |
JP2006097456A (ja) | 対震錠止機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50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