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218855A - 一种组合物、抗紫外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物、抗紫外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18855A
CN105218855A CN201510704955.XA CN201510704955A CN105218855A CN 105218855 A CN105218855 A CN 105218855A CN 201510704955 A CN201510704955 A CN 201510704955A CN 105218855 A CN105218855 A CN 105218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re earth
nano rare
nanometer titanium
soccerballene
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049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18855B (zh
Inventor
林凤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Changsu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Changs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Changsu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Changs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0495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188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18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8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18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8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组合物及利用该组合物制备的抗紫外聚酰胺薄膜,其中,组合物包含:10~20wt%的纳米稀土氧化物、70~85wt%的富勒烯、5~10wt%的纳米焦磷酸钛。所述抗紫外聚酰胺薄膜包含第一表层、芯层和第二表层;第一表层、芯层和第二表层中均添加上述组分,从而显著提高了薄膜的抗紫外性能。本发明制得的抗紫外聚酰胺薄膜,抗紫外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可延长包装内容物的保质周期,适用于食品包装、电子包装、医药包装等领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抗紫外聚酰胺薄膜的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物、抗紫外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包装工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物、抗紫外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聚酰胺薄膜因具有拉伸强度大、阻隔性高、耐冲击强度大、耐热耐寒性好、电绝缘性能佳等优良特点,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电子包装、医药包装等众多行业和领域。这类包装产品在一段时间内有时暴露于天然光或人工光,例如在存储期间或在商店的货架上时,构成光的一些射线,特别是紫外线能够改变或甚至降解包装产品的结构。特别是有些对紫外线特别敏感的内容物如纤维素产品,当其暴露于直接或扩散的紫外光时,呈现出黄色或棕色。因此,研制具有良好紫外阻挡特性的聚酰胺薄膜,不仅可以提高薄膜使用寿命,更能提高包装内容物的保质周期。
目前,一些具备抗紫外线功能的塑料薄膜在制备时常用的方法是加入无机紫外线屏蔽剂,以此减少紫外线透过的几率。使用较多的无机紫外线屏蔽剂主要有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等纳米材料,这些无机紫外线屏蔽剂的加入虽然能提高产品的紫外线屏蔽效果,但它们的光催化活性很高,由此加速了周围介质的降解速度,导致这些紫外线屏蔽剂在紫外线屏蔽方面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加入二氧化钛降低了薄膜对可见光的透明度。
富勒烯是一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具有独特的三维空间结构和众多双键,又兼顾了纳米微粒固有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基本特性,使其显示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其中,富勒烯分子具有的优异抗紫外线性能已逐步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
由于稀土元素的4f电子层未被电子充满,有着丰富的电子跃迁能级,对紫外光吸收非常敏感因而它能发射或吸收从紫外到可见光再到红外光等不同波长的光,而且每种光的波长范围很窄,可用于聚合物的抗紫外光老化等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组合物及利用该组合物制备的抗紫外聚酰胺薄膜,其抗紫外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可延长包装内容物的保质周期。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紫外聚酰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组合物,其包含:10~20wt%的纳米稀土氧化物、70~85wt%的富勒烯、5~10wt%的纳米焦磷酸钛。
进一步地,上述组合物中的纳米稀土氧化物为氧化铈、氧化铷、氧化镨、氧化镧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上述组合物中的纳米稀土氧化物的晶型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粒径为50~300nm。
进一步地,上述组合物中的富勒烯为C60、C70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上述组合物中的纳米焦磷酸钛粒径尺寸为50~150nm。
一种抗紫外聚酰胺薄膜,其包含第一表层、芯层和第二表层;所述第一表层的组份包含89.7~99.4wt%的聚酰胺树脂、0.5~10wt%的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0.5wt%防粘剂、0.05~0.5wt%爽滑剂;所述芯层的组份包含90~99.5wt%的聚酰胺树脂、0.5~10wt%的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所述第二表层的组份包含89~99.4wt%的聚酰胺树脂、0.5~10wt%的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0.5wt%防粘剂、0.05~0.5wt%爽滑剂;其中,所述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为上述的组合物。
优选的,所述的聚酰胺树脂为尼龙6(PA6)、聚己二酰己二胺(PA66)、MC尼龙、RIM尼龙、聚葵二酰葵二胺(PA1010)、聚十一内酰胺(PA11)、聚十二内酰胺(PA12)、聚己二酰丁二胺(PA46)、聚葵二酰己二胺(PA610)、聚十二烷酰己二胺(PA612)、聚十二烷酰十二胺(PA1212)、聚己二酰间苯二胺(MXD6)、聚对苯二甲酰壬二胺(PA9T)、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PA6T)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防粘剂为滑石粉、碳酸钙、玻璃微珠、硅藻土、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粘土、铝硅酸镁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爽滑剂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酰胺、硅酮粉、硅油、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聚酰胺薄膜,其制备的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a、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的制备:将纳米稀土氧化物通过压片机压制成圆柱形,作为固体靶,将富勒烯溶解在正己烷中,以此溶液作为流动液相,使所述流动液相以0.02~0.04ml/s的流量连续流过所述固体靶的表面,流动液相液体层厚度为0.5~2mm;在惰性气体氛围中,用波长为450~550nm的脉冲激光束轰击浸渍在连续流动的所述流动液相中的所述固体靶的表面,获得纳米稀土氧化物杂化修饰的富勒烯溶液,将所获得的杂化溶液进行过滤,干燥、粉碎,得到纳米稀土氧化物杂化修饰的富勒烯,将纳米稀土氧化物杂化的富勒烯与纳米焦磷酸钛按照比例进行混合,从而得到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
步骤b、聚酰胺薄膜的制备:在三台挤出机中将步骤a中制备的原料分别熔融,熔体从T型口模流延至表面温度为20℃的激冷辊进行骤冷铸片,铸片厚度约150μm;然后将上述铸片送至已调温至65℃的温水槽中,实施1min的调湿处理;调湿后的铸片表面用气刀将表面残留水分吹干;将表面吹干的铸片送至拉伸炉中,在195℃温度下进行双轴拉伸;然后,将横向的松弛比例设为5%,在200℃进行3s的热处理,连续地制备厚15μm的抗紫外聚酰胺薄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改进了聚酰胺薄膜的抗紫外助剂体系,采用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作为抗紫外吸收剂。其中,纳米稀土氧化物对富勒烯的表面具有杂化修饰作用,而纳米焦磷酸钛对此杂化体系具有协同效应,通过三者的搭配,可以显著提高薄膜的抗紫外性能。同时,纳米稀土氧化物的晶型对抗紫外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面心立方晶型的稀土氧化物更有利于抗紫外性能。本发明制得的抗紫外聚酰胺薄膜,抗紫外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可延长包装内容物的保质周期,适用于食品包装、电子包装、医药包装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抗紫外聚酰胺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抗紫外聚酰胺薄膜,所述薄膜为第一表层1、芯层2和第二表层3组成的三层结构;所述第一表层1的组份为89.7~99.4wt%的聚酰胺树脂、0.5~10wt%的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0.5wt%的防粘剂、0.05~0.5wt%的爽滑剂;所述芯层2的组份为90~99.5wt%的聚酰胺树脂、0.5~10wt%的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所述第二表层3的组份为89.7~99.4wt%的聚酰胺树脂、0.5~10wt%的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0.5wt%的防粘剂、0.05~0.5wt%的爽滑剂。
其中,所述的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的组份中含10~20wt%的纳米稀土氧化物、70~85wt%的富勒烯、5~10wt%的纳米焦磷酸钛。所述的纳米稀土氧化物为氧化铈、氧化铷、氧化镨、氧化镧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纳米稀土氧化物的晶型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粒径为50~300nm。所述的富勒烯为C60、C70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纳米焦磷酸钛粒径尺寸为50~150nm。所述的聚酰胺树脂为尼龙6(PA6)、聚己二酰己二胺(PA66)、MC尼龙、RIM尼龙、聚葵二酰葵二胺(PA1010)、聚十一内酰胺(PA11)、聚十二内酰胺(PA12)、聚己二酰丁二胺(PA46)、聚葵二酰己二胺(PA610)、聚十二烷酰己二胺(PA612)、聚十二烷酰十二胺(PA1212)、聚己二酰间苯二胺(MXD6)、聚对苯二甲酰壬二胺(PA9T)、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PA6T)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防粘剂为滑石粉、碳酸钙、玻璃微珠、硅藻土、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粘土、铝硅酸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爽滑剂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酰胺、硅酮粉、硅油、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聚酰胺薄膜,其制备的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a、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的制备:将纳米稀土氧化物通过压片机压制成圆柱形,作为固体靶,将富勒烯溶解在正己烷中,以此溶液作为流动液相,使所述流动液相以0.02~0.04ml/s的流量连续流过所述固体靶的表面,流动液相液体层厚度为0.5~2mm;在惰性气体氛围中,用波长为450~550nm的脉冲激光束轰击浸渍在连续流动的所述流动液相中的所述固体靶的表面,获得纳米稀土氧化物杂化修饰的富勒烯溶液,将所获得的杂化溶液进行过滤,干燥、粉碎,得到纳米稀土氧化物杂化修饰的富勒烯,将纳米稀土氧化物杂化的富勒烯与纳米焦磷酸钛按照比例进行混合,从而得到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
步骤b、聚酰胺薄膜的制备:在三台挤出机中将步骤a中制备的原料分别熔融,熔体从T型口模流延至表面温度为20℃的激冷辊进行骤冷铸片,铸片厚度约150μm;然后将上述铸片送至已调温至65℃的温水槽中,实施1min的调湿处理;调湿后的铸片表面用气刀将表面残留水分吹干;将表面吹干的铸片送至拉伸炉中,在195℃温度下进行双轴拉伸。然后,将横向的松弛比例设为5%,在200℃进行3s的热处理,连续地制备厚15μm的抗紫外聚酰胺薄膜。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层1由99.4%PA6树脂、0.5%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滑石粉、0.05%芥酸酰胺组成;芯层2由99.5%PA6树脂、0.5%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组成;第二表层3由99.4%PA6树脂、0.5%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
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盐混配物的组成为:10%纳米稀土氧化铈,85%C60,5%纳米焦磷酸钛。以上组成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
按照前述制备方法制备样品。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层1由96.45%PA66树脂、3.0%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5%碳酸钙、0.05%油酸酰胺组成;芯层2由97.0%PA6树脂、3.0%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组成;第二表层3由96.45%PA6树脂、3.0%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
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盐混配物的组成为:10%纳米稀土氧化铈,85%C60,5%纳米焦磷酸钛。以上组成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
按照前述制备方法制备样品。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层1由94.45%MC尼龙树脂、5.0%纳米稀土氧化铷/C7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玻璃微珠、0.5%亚乙基双硬脂酰胺组成;芯层2由95.0%PA6树脂、5.0%纳米稀土氧化铷/C7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组成;第二表层3由94.45%PA6树脂、5.0%纳米稀土氧化铷/C7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二氧化硅、0.5%芥酸酰胺组成。
纳米稀土氧化铷/C70/纳米焦磷酸盐混配物的组成为:10%纳米稀土氧化铷,85%C70,5%纳米焦磷酸钛。以上组成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
按照前述制备方法制备样品。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层1由89.7%RIM尼龙树脂、10.0%纳米稀土氧化镨/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25%硅藻土、0.05%硅酮粉组成;芯层2由90.0%PA6树脂、10.0%纳米稀土氧化镨/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组成;第二表层3由89.7%PA6树脂、10.0%纳米稀土氧化镨/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2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
纳米稀土氧化镨/C60/纳米焦磷酸盐混配物的组成为:10%纳米稀土氧化镨,85%C60,5%纳米焦磷酸钛。以上组成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
按照前述制备方法制备样品。
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层1由99.2%聚葵二酰葵二胺(PA1010)树脂、0.5%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二氧化硅、0.25%硅油组成;芯层2由99.5%PA6树脂、0.5%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组成;第二表层3由99.2%PA6树脂、0.5%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二氧化硅、0.25%芥酸酰胺组成。
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盐混配物的组成为:15%纳米稀土氧化铈,77%C60,8%纳米焦磷酸钛。以上组成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
按照前述制备方法制备样品。
实施例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层1由96.9%PA11树脂、3.0%纳米稀土氧化镧/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氧化铝、0.05%聚乙烯蜡组成;芯层2由97.0%PA6树脂、3.0%纳米稀土氧化镧/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组成;第二表层3由96.9%PA6树脂、3.0%纳米稀土氧化镧/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
纳米稀土氧化镧/C60/纳米焦磷酸盐混配物的组成为:15%纳米稀土氧化镧,77%C60,8%纳米焦磷酸钛。以上组成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
按照前述制备方法制备样品。
实施例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层1由94.9%PA12树脂、5.0%纳米稀土氧化铈/C7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氧化镁、0.05%氧化聚乙烯蜡组成;芯层2由95.0%PA6树脂、5.0%纳米稀土氧化铈/C7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组成;第二表层3由94.9%PA6树脂、5.0%纳米稀土氧化铈/C7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
纳米稀土氧化铈/C70/纳米焦磷酸盐混配物的组成为:15%纳米稀土氧化铈,77%C70,8%纳米焦磷酸钛。以上组成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
按照前述制备方法制备样品。
实施例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层1由89.9%PA46树脂、10.0%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粘土、0.05%氧化聚乙烯蜡组成;芯层2由90.0%PA6树脂、10.0%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组成;第二表层3由89.9%PA6树脂、10.0%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
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盐混配物的组成为:15%纳米稀土氧化铈,77%C60,8%纳米焦磷酸钛。以上组成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
按照前述制备方法制备样品。
实施例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层1由99.4%PA610树脂、0.5%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铝硅酸镁、0.05%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组成;芯层2由99.5%PA6树脂、0.5%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组成;第二表层3由99.4%PA6树脂、0.5%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
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盐混配物的组成为:20%纳米稀土氧化铈,70%C60,10%纳米焦磷酸钛。以上组成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
按照前述制备方法制备样品。
实施例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层1由96.9%PA612树脂、3.0%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滑石粉、0.05%亚乙基双硬脂酰胺组成;芯层2由97.0%PA6树脂、3.0%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组成;第二表层3由96.9%PA6树脂、3.0%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
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盐混配物的组成为:20%纳米稀土氧化铈,70%C60,10%纳米焦磷酸钛。以上组成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
按照前述制备方法制备样品。
实施例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层1由94.9%PA1212树脂、5.0%纳米稀土氧化铈/C7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玻璃微珠、0.05%聚乙烯蜡组成;芯层2由95.0%PA6树脂、5.0%纳米稀土氧化铈/C7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组成;第二表层3由94.9%PA6树脂、5.0%纳米稀土氧化铈/C7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
纳米稀土氧化铈/C70/纳米焦磷酸盐混配物的组成为:20%纳米稀土氧化铈,70%C70,10%纳米焦磷酸钛。以上组成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
按照前述制备方法制备样品。
实施例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层1由89.9%PA9T树脂、10.9%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芯层2由90.0%PA6树脂、10.0%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组成;第二表层3由89.9%PA6树脂、10.0%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
纳米稀土氧化铈/C60/纳米焦磷酸盐混配物的组成为:20%纳米稀土氧化铈,70%C60,10%纳米焦磷酸钛。以上组成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
按照前述制备方法制备样品。
比较例1
在本比较例中,第一表层1由99.4%PA6树脂、0.5%纳米二氧化钛、0.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芯层2由99.5%PA6树脂、0.5%纳米二氧化钛组成;第二表层3由99.4%PA6树脂、0.5%纳米二氧化钛、0.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以上组成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
将PA6树脂、纳米二氧化钛、防粘剂、爽滑剂按照配方比例进行混合,在三台挤出机中将按上述配方进行混合的原料分别熔融,熔体从T型口模流延至表面温度为20℃的激冷辊进行骤冷铸片,铸片厚度约150μm;然后将上述铸片送至已调温至65℃的温水槽中,实施1min的调湿处理;调湿后的铸片表面用气刀将表面残留水分吹干;将表面吹干的铸片送至拉伸炉中,在195℃,以纵横向拉伸倍率为3.0*3.3进行机械式同步双轴拉伸。然后,将横向的松弛比例设为5%,在200℃进行3s的热处理,连续地制备厚度为15μm的样品。
比较例2
在本比较例中,第一表层1由89.9%PA6树脂、10.0%纳米二氧化钛、0.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芯层2由90.0%PA6树脂、10.0%纳米二氧化钛组成;第二表层3由89.9%PA6树脂、10.0%纳米二氧化钛、0.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以上组成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
按照比较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样品。
比较例3
在本比较例中,第一表层1由89.9%PA6树脂、0.5%纳米氧化锌、0.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芯层2由90.0%PA6树脂、10.0%纳米氧化锌组成;第二表层3由89.9%PA6树脂、10.0%纳米氧化锌、0.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以上组成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
按照比较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样品。
比较例4
在本比较例中,第一表层1由89.9%PA6树脂、10.0%纳米氧化锌、0.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芯层2由90.0%PA6树脂、10.0%纳米氧化锌组成;第二表层3由89.9%PA6树脂、10.0%纳米氧化锌、0.05%二氧化硅、0.05%芥酸酰胺组成。以上组成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
按照比较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样品。
表1样品测试数据
如表1所示,实施例1-12均有较好的紫外光吸收性能,紫外吸收能力随着抗紫外助剂的添加量增加而增强;在保持较好的紫外光吸收性能的同时薄膜仍保持较好的可见光透光性可力学性能;与此同时,比较例1和3的紫外光吸收能力较差,比较例2和4的紫外光吸收能力虽有提高,但也没有实施例中的水平,且严重降低了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和力学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10~20wt%的纳米稀土氧化物、70~85wt%的富勒烯、5~10wt%的纳米焦磷酸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稀土氧化物为氧化铈、氧化铷、氧化镨、氧化镧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稀土氧化物的晶型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粒径为50~3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富勒烯为C60、C70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焦磷酸钛粒径尺寸为50~150nm。
6.一种抗紫外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表层、芯层和第二表层;所述第一表层的组份包含89.7~99.4wt%的聚酰胺树脂、0.5~10wt%的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0.5wt%防粘剂、0.05~0.5wt%爽滑剂;所述芯层的组份包含90~99.5wt%的聚酰胺树脂、0.5~10wt%的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所述第二表层的组份包含89.7~99.4wt%的聚酰胺树脂、0.5~10wt%的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0.05~0.5wt%防粘剂、0.05~0.5wt%爽滑剂;其中,所述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酰胺树脂为尼龙6(PA6)、聚己二酰己二胺(PA66)、MC尼龙、RIM尼龙、聚葵二酰葵二胺(PA1010)、聚十一内酰胺(PA11)、聚十二内酰胺(PA12)、聚己二酰丁二胺(PA46)、聚葵二酰己二胺(PA610)、聚十二烷酰己二胺(PA612)、聚十二烷酰十二胺(PA1212)、聚己二酰间苯二胺(MXD6)、聚对苯二甲酰壬二胺(PA9T)、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PA6T)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粘剂为滑石粉、碳酸钙、玻璃微珠、硅藻土、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粘土、铝硅酸镁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酰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爽滑剂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酰胺、硅酮粉、硅油、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10.制备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酰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的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a、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的制备:将纳米稀土氧化物通过压片机压制成圆柱形,作为固体靶,将富勒烯溶解在正己烷中,以此溶液作为流动液相,使所述流动液相以0.02~0.04ml/s的流量连续流过所述固体靶的表面,流动液相液体层厚度为0.5~2mm;在惰性气体氛围中,用波长为450~550nm的脉冲激光束轰击浸渍在连续流动的所述流动液相中的所述固体靶的表面,获得纳米稀土氧化物杂化修饰的富勒烯溶液,将所获得的杂化溶液进行过滤,干燥、粉碎,得到纳米稀土氧化物杂化修饰的富勒烯;将纳米稀土氧化物杂化的富勒烯与纳米焦磷酸钛按照比例进行混合,从而得到纳米稀土氧化物/富勒烯/纳米焦磷酸钛混配物;
步骤b、聚酰胺薄膜的制备:在三台挤出机中将步骤a中制备的原料分别熔融,熔体从T型口模流延至表面温度为20℃的激冷辊进行骤冷铸片,铸片厚度约150μm;然后将上述铸片送至已调温至65℃的温水槽中,实施1min的调湿处理;调湿后的铸片表面用气刀将表面残留水分吹干;将表面吹干的铸片送至拉伸炉中,在195℃,以纵横向拉伸倍率为3.0*3.3进行机械式同步双轴拉伸;然后,将横向的松弛比例设为5%,在200℃进行3s的热处理,连续地制备厚15μm的抗紫外聚酰胺薄膜。
CN201510704955.XA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抗紫外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2188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4955.XA CN105218855B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抗紫外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4955.XA CN105218855B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抗紫外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8855A true CN105218855A (zh) 2016-01-06
CN105218855B CN105218855B (zh) 2017-03-29

Family

ID=54988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4955.XA Active CN105218855B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抗紫外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1885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3102A (zh) * 2016-08-31 2017-02-22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抗老化聚酰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7383595A (zh) * 2017-07-17 2017-11-24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一种抗紫外线的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的聚丙烯和聚丙烯薄膜
CN107418191A (zh) * 2017-04-25 2017-12-01 柳州市乾阳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耐寒薄膜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3968A (zh) * 2003-01-27 2006-03-29 三菱商事株式会社 抗氧化组合物以及外用组合物
WO2011030745A1 (ja) * 2009-09-11 2011-03-17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太陽電池
CN102449040A (zh) * 2009-06-05 2012-05-09 东丽株式会社 聚酯膜、层合膜及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背板、太阳能电池
CN102529255A (zh) * 2010-12-20 2012-07-04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bopa消光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02615905A (zh) * 2011-01-30 2012-08-01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双向拉伸纳米尼龙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02837474A (zh) * 2011-06-20 2012-12-26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阻隔性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03350545A (zh) * 2013-07-23 2013-10-16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拉伸尼龙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5983A (zh) * 2013-08-06 2013-12-11 苏州金海薄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隔热隔紫外线有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4901A (zh) * 2013-10-22 2014-02-05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母料、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54411A (zh) * 2014-10-28 2015-02-18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稀土成核剂改性的高阻隔薄膜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3968A (zh) * 2003-01-27 2006-03-29 三菱商事株式会社 抗氧化组合物以及外用组合物
CN102449040A (zh) * 2009-06-05 2012-05-09 东丽株式会社 聚酯膜、层合膜及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背板、太阳能电池
WO2011030745A1 (ja) * 2009-09-11 2011-03-17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太陽電池
CN102529255A (zh) * 2010-12-20 2012-07-04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bopa消光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02615905A (zh) * 2011-01-30 2012-08-01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双向拉伸纳米尼龙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02837474A (zh) * 2011-06-20 2012-12-26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阻隔性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03350545A (zh) * 2013-07-23 2013-10-16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拉伸尼龙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5983A (zh) * 2013-08-06 2013-12-11 苏州金海薄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隔热隔紫外线有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4901A (zh) * 2013-10-22 2014-02-05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母料、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54411A (zh) * 2014-10-28 2015-02-18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稀土成核剂改性的高阻隔薄膜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颖等: ""纳米焦磷酸钛/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塑料工业》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3102A (zh) * 2016-08-31 2017-02-22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抗老化聚酰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7418191A (zh) * 2017-04-25 2017-12-01 柳州市乾阳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耐寒薄膜
CN107383595A (zh) * 2017-07-17 2017-11-24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一种抗紫外线的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的聚丙烯和聚丙烯薄膜
CN107383595B (zh) * 2017-07-17 2019-10-01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一种抗紫外线的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的聚丙烯和聚丙烯薄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8855B (zh) 2017-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poerk et al. Polypropylene filled with glass spheres in extrusion‐base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effect of filler size and printing chamber temperature
CN104845301B (zh) 一种紫外线屏蔽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该紫外线屏蔽剂的聚乳酸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hoi et al. Incorporation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nto poly (vinyl alcohol) membranes for use in the pervaporation of water/ethanol mixtures
ES2689970T3 (es) Polvo con contenido en partículas revestidas con polímero
Hatzigrigoriou et al. Nanotechnology in plastic food‐contact materials
CN104086983A (zh) 石墨烯/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218855A (zh) 一种组合物、抗紫外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17115736A1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2190120A (zh) 一种聚酰胺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17536427A (ja) フランジカルボン酸ユニットを有する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07049721A1 (ja) ポリグリコール酸樹脂粒状体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una et al. Polymer nanocomposites for food packaging
Gorrasi et al. Controlled release mechanisms of sodium benzoate from a biodegradable polymer and halloysite nanotube composite
Yang et al. Effect of additives on properties of cross‐linked carboxymethyl starch/polyvinyl alcohol composite films
CN104354411B (zh) 一种纳米稀土成核剂改性的高阻隔薄膜
JP2004142444A (ja) ポリアミド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Fakir et al. Templated growth of PFO-DBT nanorod bundles by spin coating: effect of spin coating rate on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TWI640571B (zh) 霧面感聚醯胺系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Ma et al. 3D printing technology for the design of eco-friendly palisade solar evaporators for enhanced desalination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CN107459796A (zh) 一种塑料杯及其加工方法
Li et al. Effect of nano-ZnO-supported 13X zeolite on photo-oxidation degradation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polypropylene random copolymer
Wadgaonkar et al. Enhancement of mechanical and barrier properties of LLDPE composite film via PET fiber incorporation for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
CN104194016B (zh) 一种纳米花生蛋白高分子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Kausar Polymer/silver nanoparticle nanocomposite as antimicrobial materials
CN106750537B (zh) 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镧铈、改性方法、抗紫外线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