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8758A - 一种火电机组引风机结构支架整体移位装置及移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火电机组引风机结构支架整体移位装置及移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28758A CN104828758A CN201510048347.8A CN201510048347A CN104828758A CN 104828758 A CN104828758 A CN 104828758A CN 201510048347 A CN201510048347 A CN 201510048347A CN 104828758 A CN104828758 A CN 1048287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umn
- jacking
- steel
- jack
- tr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549 displac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5000014121 butter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6 consolid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4565 Tremo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669 compression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31 harmfu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9 preven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19/00—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机组引风机结构支架整体移位装置及移位方法,所述整体移位装置主要由升降系统、轨道系统、牵引系统及结构加固设施组成。具体方法为:钢结构支架及设备整体移位方案设计→检算并调整优化方案→确定液压千斤顶布置位置、移位轨道布置位置→轨道处地面找平、浇素基础并找平→基础铺设钢板→布置焊接轨道梁、钢结构加固→钢结构支撑设备的加固处理→设置缆风绳→分离立柱与柱底板→布置液压千斤顶→整体顶升→设置重物移运器→千斤顶卸载→整体平移→整体顶空→拆重物移运器后就位→立柱与柱底板连接→拆除临时设施。本发明采用整体移位的施工技术,保证了工程质量,降低安全风险,大幅缩短工程工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电机组施工,特别涉及一种火电机组引风机结构支架整体移位装置及移位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近几年的火电机组环保改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调整厂区设备布置的安装工程,往往都采用先拆后装的方法进行调整,这种方法,耗时耗力,还会对设备造成损害,对工程质量、工期、效益都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火电机组引风机结构支架整体移位装置及移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火电机组引风机结构支架整体移位装置,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在机组周围的立柱,所述整体移位装置包括:升降系统,包括固定在立柱上的支座,设置于立柱支座下方的千斤顶以及千斤顶下方的千斤顶着力基础,将钢结构支架整体抬高,以便进行移位,并且在移到预定位置后,将钢结构支架降至立柱底板上就位;轨道系统,设置于钢结构支架移位路径上,为钢结构支架的移位提供支撑,并确保钢结构支架的移位路径准确;牵引系统,所述牵引系统牵引力的方向与布置的轨道平行,牵引点为一个也或多个,牵引点设置在钢结构支架上,或上轨道梁上,为钢结构支架提供移位的牵引力;结构加固系统,钢结构支架的加固分为钢结构自身的加固部分和立柱间的加固部分,确保移位过程中结构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轨道系统由轨道基础、下轨道梁、上轨道梁及滚动机构组成;下轨道梁布置在轨道基础上;上轨道梁与钢结构立柱连接,将一条轴线上的立柱联接成整体,上、下轨道梁间布置滚动机构采用重物移运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牵引系统采用手拉葫芦、卷扬机或液压装置提供牵引力输出。
一种火电机组引风机结构支架整体移位方法,包括步骤:检算并调整确定液压千斤顶布置位置、移位轨道布置位置→轨道处地面找平、浇素基础并找平→铺设轨道钢板→布置焊接轨道梁、钢结构加固→钢结构支撑设备的加固处理→设置缆风绳→分离立柱与柱底板→布置液压千斤顶→整体顶升→设置重物移运器→千斤顶卸载→整体平移→整体顶空→拆重物移运器后就位→立柱与柱底板连接→拆除临时设施。
优选的,轨道钢板铺设前,将铺设位置的地面进行找平压实处理,原未固化的地面在钢支架新基础完工后及时回填,混凝土地坪施工完毕,并在轨道位置以轨道为中心浇1-1.5m宽的C15素混凝土垫层至立柱底板同一水平面,垫层厚度不小于10cm,同时保证轨道的水平度,地基处理结束后,上方铺设δ20,宽度为0.8-1.4m的钢板,素混凝土地坪及钢板铺设应确保水平度,水平偏差控制在1mm/m以内。
优选的,上轨道梁布置与立柱加固使用δ20,Q345钢板,所有布置的临时加强板与立柱翼板、腹板均满焊,焊缝高度为17-25mm,轨道梁安装时,确保其下翼板与地面铺设的钢板的水平度,上轨道梁的安装高度根据实际测量的重物移运器的高度及顶升的高度确定;上轨道梁布置到位后,使用型钢将上轨道梁间进行加固,使各轨道梁形成一个平面结构;上轨道梁焊接结束后,对焊接缝进行无损检测。
优选的,布置重物移运器轨道用作整体结构的平移,轨道布置位置地面找平压实,在轨道位置下满铺钢板,在结构顶升抬空后,将用作重物移运器轨道的槽钢布置在钢板上,与钢板分段点焊牢固,并每间隔一定距离使用三角筋板加固;当地基强度不够时,增加布置下轨道梁,下轨道梁与地面钢板焊接牢固,上下轨道梁间确保平行,用于轨道的槽钢布置在下轨道梁顶部,并与下轨道梁焊接牢固;槽钢布置到位后,对槽钢的水平度进行校正,使用薄钢板进行调整,单根轨道的水平度不大于1mm/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整体顶升的步骤包括:
(1)顶升前对整体结构进行检查,确定所有与移位构件相连的结构及设备已全部拆开;对所有钢结构单构件及节点进行逐一检查,并对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填写作业前检查确认表;
(2)检查缆风绳拉设情况,布置好千斤顶,使用的千斤顶在使用前经检查完好,油压表经校验合格;
(3)确保立柱已与柱底板完全割开分离后,千斤顶布置上下面水平;
(4)整体顶升时,保持所有千斤顶顶升速度基本同步,在顶升的过程中,分阶段对整体结构进行停止点检查:开始顶升前、与底板分离时、整体顶起设定的距离时、顶升到位时,如有倾斜或变形趋势,立即停止顶升,检查原因并排除后继续作业;
(5)在千斤顶开始顶升时,对比各只千斤顶的受力与计算值是否相符;如出现受力过大的情况,停止作业,检查立柱与柱底板是否完全割开、检查结构是否与外围结构全部分离;
(6)顶升过程中,关注缆风绳的受力情况,保持四面的缆风绳受力基本一致并不得超出设定值;
(7)整体顶升高度确保立柱底部在平移时无阻碍;
(8)顶升到位后,对立柱端面进行焊接坡口处理,方便就位时的焊接;
(9)顶升过程中,每顶起20mm,在千斤顶所在立柱的下方加垫20mm厚的钢板,以防千斤顶出现故障;
(10)在立柱割开前,在顶升的十根立柱侧面安装顶升高度测量标尺,标尺使用槽钢制作,安装时保持与立柱平行,焊接固定后,在0位的位置使用水平尺引线至立柱,在立柱上做0位标记;每顶升5mm,对所有标尺进行读数,相对误差接近5mm时,对低位的立柱单独进行顶升,以保证各顶升点的水平,直至顶升至要求的高度。
进一步优选的,布置重物移运器时,使用60t重物移运器,用于结构的整体移动,在将立柱顶起后,在#28槽钢轨道内抹一层黄油用作润滑,在槽钢内设置重物移运器,在UV柱间H型梁下方均布5只,在W柱H型钢下方布置1只,并与H型梁进行分段焊牢;在所有重物移运器均布置到位并经检查后,对千斤顶进行缓慢卸载,最终由30只重物移运器承重,并与H型梁进行分段焊牢,具备平移条件;重物移运器与H型梁间可插入钢板进行高度的调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整体平移是根据牵引力的大小选择牵引设备,牵引力不大且行程较短时,使用手拉葫芦;牵引力不大但行程较长时,使用卷扬机;牵引力较大时,使用液压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1.本发明采用整体移位的施工技术,可保证原有结构及设备的完整性,保证了工程质量;
2.本发明可大量减少高处作业,机械吊装作业,降低安全风险;
3.本发明能够大幅缩短工程工期,同时为挪开的空间内的新设备安装创造条件;
4.本发明可节省大量的人工、材料及机械使用,降低工程成本,取得更好的效益;少用施工机械,减少了废气排放;火电机组设备均有保温层,整体移位不需要进行保温层的拆除和安装,避免了保温材料固体小颗粒对空气的污染;缩短改造工期,机组能提前启动,创造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重物移运器布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揭示的火电机组引风机结构支架整体移位装置主要由升降系统、轨道系统、牵引系统及结构加固设施组成。
1.升降系统
升降系统用于钢结构立柱与底板切割开后,将钢结构支架整体抬高,以便进行移位;并且在移到预定位置后,将钢结构支架降至立柱底板上就位。
升降系统主要由安装在钢结构立柱上的支座、液压千斤顶、以及千斤顶着力基础组成。
升降系统布置前,需对钢结构支架整体结构及立柱进行受力分析,以确定千斤顶的数量及布置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将钢结构支架整体抬高或降低,并非每根立柱都需布置千斤顶,合理准确的受力分析可为施工带来较大的便利,在国电常州#2机组引风机改造工程中,仅使用了10只液压千斤顶便完成了钢结构支架的整体抬高及就位工作。
每只千斤顶的承载可能不同,安装在立柱上的支座应满足该处载荷的要求,为施工便利及避免工作失误,可将所有支座按最大承载进行制作。支座的设计需同时考虑支座本身的强度和钢结构立柱的刚度及稳定性。
液压千斤顶的选用满足各个支承点的载荷要求。
千斤顶着力基础利用原有钢结构立柱基础即可。
2.轨道系统
轨道系统为钢结构支架的移位提供可靠的支承,并确保钢结构支架的移位路径准确。轨道系统由轨道基础、下轨道梁、上轨道梁及滚动机构组成。
经计算确定需使用轨道的数量及布置位置,一般参照升降系统液压千斤顶的布置进行设置。
轨道基础用于加强地面强度及初步找平,使用素混凝土上铺设钢板的方法,轨道基础根据计算出轨道承载进行设计。
下轨道梁布置在轨道基础上;上轨道梁与钢结构立柱连接,将一条轴线上的立柱联接成整体,还能起到加强钢结构支架稳定性的作用。上轨道梁及下轨道梁均需满足载荷的要求。
因尚未找到强度高、硬度大且摩擦系数小的滑动材料,上下轨道梁间布置滚动机构,重物移运器为最佳的选择。根据受力情况,在上下轨道间布置足够规格及数量的重物移运器,完成上下轨道间的相对位移,移运钢结构支架。
3.牵引系统
牵引系统为钢结构支架提供移位的牵引力,牵引力的大小根据需移位结构的总重及滚动机构的摩擦力系数计算获得,牵引力的方向与布置的轨道平行。
牵引点的设置,牵引点设置在钢结构支架牢固可靠处,也可设置在上轨道梁上,必要时,需对钢结构支架进行局部加固处理,避免结构变形或失稳。牵引点根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根据牵引力的大小,可以选择手拉葫芦、卷扬机或液压装置提供牵引力输出。
4.钢结构支架的加固系统
钢结构支架的加固分为钢结构自身的加固和支架与支撑物间的加固。
钢结构自身的加固应充分考虑,立柱与底板分离后的不稳定性,升降过程中各千斤顶间的不同步情况,移位过程中各牵引点间的不同速现象。
钢结构支架与支撑物间的受力情况在移动过程中的变化也应加以考虑,必要时需进行加固。
本发明所述的火电机组引风机结构支架整体移位方法,包括步骤:钢结构支架及设备整体移位方案设计→检算并调整优化方案→确定液压千斤顶布置位置、移位轨道布置位置→轨道处地面找平、浇素基础并找平→基础铺设钢板→布置焊接轨道梁、钢结构加固→钢结构支撑设备的加固处理→设置缆风绳→分离立柱与柱底板→布置液压千斤顶→整体顶升→设置重物移运器→千斤顶卸载→整体平移→整体顶空→拆重物移运器后就位→立柱与柱底板连接→拆除临时设施
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1.轨道钢板铺设
铺设钢板前,需将铺设位置的地面进行找平压实处理,原未固化的地面在钢支架新基础完工后及时回填,混凝土地坪施工完毕,并在轨道位置以轨道为中心浇1.2m宽的C15素混凝土垫层至立柱底板同一水平面,垫层厚度不小于10cm,确保地基承载能力,同时保证轨道的水平度。地基处理结束后,上方铺设δ20,宽度为1.1m的钢板。素混凝土地坪及钢板铺设应确保水平度,水平偏差控制在1mm/m以内。
2.上轨道梁布置、立柱局部加固
上轨道梁布置与立柱加固使用δ20,Q345钢板,所有布置的临时加强板与立柱翼板、腹板均满焊,焊缝高度为20mm,轨道梁安装时,确保其下翼板与地面铺设的钢板的水平度,上轨道梁的安装高度根据实际测量的重物移运器的高度及顶升的高度确定。上轨道梁布置到位后,使用型钢将上轨道梁间进行加固,使各轨道梁形成一个平面结构。上轨道梁焊接结束后,对焊接缝进行无损检测。
3.缆风绳布置
在立柱割开前布置缆风绳,缆风绳至少布置八根,每个方向至少两根,生根于立柱顶部。缆风绳一般选用规格为φ18钢丝绳,破断拉力179KN,使用时安全系数考虑为3.5倍,每根缆风绳上使用一只5t链条葫芦,用于调整受力大小。如为封闭结构,需对风载荷进行计算后确定揽风绳的数量及规格。
4.布置液压千斤顶
根据液压千斤顶布置位置,在钢结构立柱或上轨道梁上安装设计好的支座,按焊接要求进行焊接,并对焊缝进行无损检测。液压千斤顶必须支承在钢结构立柱基础上,液压千斤顶着力点为安装好的支座,着力点在立柱及上轨道梁中心轴线的交叉点上。在千斤顶同步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应选择计算机控制的同步液压千斤顶。
5.轨道布置
布置重物移运器轨道用作整体结构的平移,轨道布置位置地面找平压实,在轨道位置下满铺20mm厚、1.1米宽的钢板,在结构顶升抬空后,将用作重物移运器轨道的槽钢布置在钢板上(槽钢规格根据重物移运器的尺寸确定),与钢板分段点焊牢固,并每间隔1m使用三角筋板加固。当地基强度不够时,应增加布置下轨道梁,下轨道梁与地面钢板焊接牢固,上下轨道梁间确保平行,用于轨道的槽钢布置在下轨道梁顶部,并与下轨道梁焊接牢固。槽钢布置到位后,对槽钢的水平度进行校正,使用薄钢板进行调整,单根轨道的水平度不大于1mm/m。轨道布置时,应保证相临轨道水平,各轨道与上轨道梁间的距离也应一致。
6.重物移运器布置
在上轨道梁与槽钢间布置重物移运器,使用足够数量的重物移运器,每条轨道上不得少于三只,所有重物移运器的总额定载荷应大于设计载荷的两倍以上,以防止在移位过程中的损坏。在将立柱顶起后,在槽钢轨道内抹一层黄油用作润滑,在槽钢内设置重物移运器,并与上轨道梁进行分段焊牢。在所有重物移运器均布置到位并经检查后,对千斤顶进行缓慢卸载,最终由重物移运器承重,具备平移条件。重物移运器与上轨道梁间可插入钢板进行高度的调整。
7.整体顶升
7.1顶升前对整体结构进行检查,确定所有与移位构件相连的结构及设备已全部拆开。
对所有钢结构单构件及节点进行逐一检查,并对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填写作业前检查确认表。
7.2检查缆风绳拉设情况,布置好千斤顶,使用的千斤顶在使用前需经检查完好,油压表经校验合格。
7.3确保立柱已与柱底板完全割开分离后,千斤顶布置上下面水平,不得歪斜使用。
7.4整体顶升时,保持所有千斤顶顶升速度基本同步,在顶升的过程中,分阶段对整体结构进行停止点检查:开始顶升前、与底板分离时、整体顶起50mm时、顶升到位时,如有倾斜、变形等趋势,应立即停止顶升,检查原因并排除后才能继续作业。
7.5在千斤顶开始顶升时,对比各只千斤顶的受力与计算值是否相符;如出现受力过大的情况,应停止作业,检查立柱与柱底板是否完全割开、检查结构是否与外围结构全部分离。
7.6顶升过程中,应关注缆风绳的受力情况,保持四面的缆风绳受力基本一致并不得过大。
7.7整体顶升高度根据应确保立柱底部在平移时无阻碍。
7.8顶升到位后,对立柱端面进行焊接坡口处理,方便就位时的焊接。
7.9顶升过程中,每顶起20mm,在千斤顶所在立柱的下方加垫20mm厚的钢板,以防千斤顶出现故障。
7.10在立柱割开前,在顶升的十根立柱侧面安装顶升高度测量标尺,标尺使用槽钢制作,安装时保持与立柱平行,焊接固定后,在0位的位置使用水平尺引线至立柱,在立柱上做0位标记。在顶升时,每顶升5mm,对所有标尺进行读数,相对误差接近5mm时,对低位的立柱单独进行顶升,以保证各顶升点的水平,直至顶升至要求的高度。
8.重物移运器布置
如图1所示,在焊接H型梁下方布置重物移运器,使用60t重物移运器,用于结构的整体移动,在将立柱顶起后,在#28槽钢轨道内抹一层黄油用作润滑,在槽钢内设置重物移运器,在UV柱间H型梁下方均布5只,在W柱H型钢下方布置1只,并与H型梁进行分段焊牢。在所有重物移运器均布置到位并经检查后,对千斤顶进行缓慢卸载,最终由30只重物移运器承重,并与H型梁进行分段焊牢,具备平移条件。重物移运器与H型梁间可插入钢板进行高度的调整。
9.整体平移
重物移运器及轨道均布置到位后,检查确认,具备平移条件。
平移牵引力:
重物移运器摩擦系数0.06,平移需要的总牵引力为0.06G(G为结构及上轨道梁重量之和)。根据牵引力选择牵引设备,牵引力不大且行程较短时,使用手拉葫芦;牵引力不大但行程较长时,使用卷扬机;牵引力较大时,使用液压装置。
拆除缆风绳,使用与轨道数量相同数量的链条葫芦,布置在上轨道梁上,作为平移牵引用。在平移的相反方向,同样布置同样数量及规格的链条葫芦,在开始平移前,先调整至所有手拉葫芦均受力,平移开始后,逐步松开反方向的手拉葫芦。平移过程缓慢有序,拉手拉葫芦的人员之间保持联系,同步进行。
10.平移到位后,拉紧所有手拉葫芦,并根据就位位置,通过葫芦的调整进行立柱定位,并在预先安装的柱底板上焊接限位,便于立柱就位。重新四面拉好缆风绳,同样的位置布置千斤顶,将结构整体顶起,重物移运器能够拆除即可。移除重物移运器及轨道,在立柱下方垫实钢板,千斤顶下降的过程中逐步抽出钢板,最终卸载至柱底板上。复查立柱的垂直度,如有偏差,使用千斤项顶起,在立柱与柱底板间垫薄钢板进行调整。复查垂直度及立柱间距尺寸后,将立柱进行点焊牢固,焊接柱底板。
本发明在施工时还要采取安全保证措施:
1.千斤顶使用前应拆洗干净,并检查各部件是否灵活,有无损伤;液压千斤顶的阀门、活塞、皮碗是否良好,油液是否干净。
2.使用千斤顶时,应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如松软地面,应铺设垫板,物件的被顶点应选择坚实的平面部位,还需加垫木块,以免损坏物件。
3.应严格按照千斤顶的额定起重量使用,每次顶升高度不得超过活塞上的标志,如无标志每次顶升高度不得超过螺杆丝扣或活塞总高度的3/4,以免将螺杆或活塞全部升起而损坏千斤顶。
4.顶升时,先将物件稍微顶起一点后暂停,检查千斤顶、地面、垫木和物件等情况是否良好,如发现千斤顶偏斜和垫木不稳等不良情况,必须进行处理后才能继续工作,顶升过程中,应设保险垫,并要随顶随垫,其脱空距离应保持在50mm以内,以防千斤顶倾或突然回油而造成事故。
5.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千斤顶同时顶升一个物件时,要统一指挥,使动作一致。
6.严格按技术方案要求拉设好缆风绳,在顶升及平移下降期间,有专人进行检查监护。
7.在顶升前,应划区域,分区域逐个仔细检查平移结构与四周构件及设备已分离。
8.轨道布置地面应结实可靠,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预压试验,无条件,也应由土建专业人员地面强度进行计算确认。
9.使用葫芦进行牵引,葫芦生根点应牢靠,承载能力与葫芦需承载的牵引力相适应。
10.链条葫芦使用前,应严格按葫芦使用要求,进行拉力试验及做好外观检查,并进行必要的保养。
11.作业前,应做好交底工作,特别是顶升,平移等同步要求高的作业,重点对相互间的通讯联络方式进行交底。
12.顶升结构时,在结构起离柱底板后,需进行全面检查后方可继续顶升。
13.起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起重指挥规范,信号明确、畅通,起重操作规范。
14.作业过程中,应指定起重指挥人员,统一听从指挥,以免造成混乱。
15.当风力达五级时,不得进行顶升及移位的工作,应拉好缆风绳,停止作业。
16.使用缆风绳时,缆风绳应固定在强度足够的构件上。
17.在作业过程中,任何人员发现有异常,均应立即向起重指挥汇报,起重指挥应暂停作业,排除异常后继续作业。
18.搬运重物移运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维护,并加润滑油。
19.割开立柱与柱底板间,应封闭作业区域,使用刚性隔离,并挂警示标牌,禁止无关人员通过。
20.在顶升、平移及卸载过程中在支架对角布置两台130t或以上汽车吊,一但发生大幅度的结构倾斜,使用吊具对倾斜处结构进行辅助保险,直至平移卸载到位。
21.千斤顶损坏时的应急方法,千斤顶损坏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法继续顶升,但仍能承载,只需在立柱对称的位置制作焊接同样规格的千斤顶支座,使用备用千斤顶进行顶升。一种是失去载荷,会导致结构小幅度的倾斜,因顶升过程中已采用预防措施,在立柱下方已加垫钢板,不会导致结构失稳,直接更换使用备用千斤顶即可。
22.如移位过程中,发生重物移运器的损坏,则在同一轨道内的所有重物移运器处设置与重物移运器同承载能力的千斤顶,将该排立柱顶起,顶起幅度控制在1cm以内,取出受损的重物移运器,更换同规格的重物移运器后拆除千斤顶。
本发明较传统的施工方法大幅度降低施工机械台班,减少劳动力投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能缩短传统施工方法改造工期70%以上,节省施工成本60%以上。少用施工机械,减少了废气排放;火电机组设备均有保温层,整体移位不需要进行保温层的拆除和安装,避免了保温材料固体小颗粒对空气的污染;缩短改造工期,机组能提前启动,创造社会效益。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火电机组引风机结构支架整体移位装置,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在机组周围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移位装置包括:
升降系统,包括固定在立柱上的支座,设置于立柱支座下方的千斤顶以及千斤顶下方的千斤顶着力基础,将钢结构支架整体抬高,以便进行移位,并且在移到预定位置后,将钢结构支架降至立柱底板上就位;
轨道系统,设置于钢结构支架移位路径上,为钢结构支架的移位提供支撑,并确保钢结构支架的移位路径准确;
牵引系统,所述牵引系统牵引力的方向与布置的轨道平行,牵引点为一个也或多个,牵引点设置在钢结构支架上,或上轨道梁上,为钢结构支架提供移位的牵引力;
结构加固系统,钢结构支架的加固分为钢结构自身的加固部分和立柱间的加固部分,确保移位过程中结构的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机组引风机结构支架整体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系统由轨道基础、下轨道梁、上轨道梁及滚动机构组成;下轨道梁布置在轨道基础上;上轨道梁与钢结构立柱连接,将一条轴线上的立柱联接成整体,上、下轨道梁间布置滚动机构采用重物移运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机组引风机结构支架整体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系统采用手拉葫芦、卷扬机或液压装置提供牵引力输出。
4.一种火电机组引风机结构支架整体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检算并调整确定液压千斤顶布置位置、移位轨道布置位置→轨道处地面找平、浇素基础并找平→铺设轨道钢板→布置焊接轨道梁、钢结构加固→钢结构支撑设备的加固处理→设置缆风绳→分离立柱与柱底板→布置液压千斤顶→整体顶升→设置重物移运器→千斤顶卸载→整体平移→整体顶空→拆重物移运器后就位→立柱与柱底板连接→拆除临时设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轨道钢板铺设前,将铺设位置的地面进行找平压实处理,原未固化的地面在钢支架新基础完工后及时回填,混凝土地坪施工完毕,并在轨道位置以轨道为中心浇1-1.5m宽的C15素混凝土垫层至立柱底板同一水平面,垫层厚度不小于10cm,同时保证轨道的水平度,地基处理结束后,上方铺设δ20,宽度为0.8-1.4m的钢板,素混凝土地坪及钢板铺设应确保水平度,水平偏差控制在1mm/m以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轨道梁布置与立柱加固使用δ20,Q345钢板,所有布置的临时加强板与立柱翼板、腹板均满焊,焊缝高度为17-25mm,轨道梁安装时,确保其下翼板与地面铺设的钢板的水平度,上轨道梁的安装高度根据实际测量的重物移运器的高度及顶升的高度确定;上轨道梁布置到位后,使用型钢将上轨道梁间进行加固,使各轨道梁形成一个平面结构;上轨道梁焊接结束后,对焊接缝进行无损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布置重物移运器轨道用作整体结构的平移,轨道布置位置地面找平压实,在轨道位置下满铺钢板,在结构顶升抬空后,将用作重物移运器轨道的槽钢布置在钢板上,与钢板分段点焊牢固,并每间隔一定距离使用三角筋板加固;当地基强度不够时,增加布置下轨道梁,下轨道梁与地面钢板焊接牢固,上下轨道梁间确保平行,用于轨道的槽钢布置在下轨道梁顶部,并与下轨道梁焊接牢固;槽钢布置到位后,对槽钢的水平度进行校正,使用薄钢板进行调整,单根轨道的水平度不大于1m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顶升的步骤包括:
(1)顶升前对整体结构进行检查,确定所有与移位构件相连的结构及设备已全部拆开;对所有钢结构单构件及节点进行逐一检查,并对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填写作业前检查确认表;
(2)检查缆风绳拉设情况,布置好千斤顶,使用的千斤顶在使用前经检查完好,油压表经校验合格;
(3)确保立柱已与柱底板完全割开分离后,千斤顶布置上下面水平;
(4)整体顶升时,保持所有千斤顶顶升速度基本同步,在顶升的过程中,分阶段对整体结构进行停止点检查:开始顶升前、与底板分离时、整体顶起设定的距离时、顶升到位时,如有倾斜或变形趋势,立即停止顶升,检查原因并排除后继续作业;
(5)在千斤顶开始顶升时,对比各只千斤顶的受力与计算值是否相符;如出现受力过大的情况,停止作业,检查立柱与柱底板是否完全割开、检查结构是否与外围结构全部分离;
(6)顶升过程中,关注缆风绳的受力情况,保持四面的缆风绳受力基本一致并不得超出设定值;
(7)整体顶升高度确保立柱底部在平移时无阻碍;
(8)顶升到位后,对立柱端面进行焊接坡口处理,方便就位时的焊接;
(9)顶升过程中,每顶起20mm,在千斤顶所在立柱的下方加垫20mm厚的钢板,以防千斤顶出现故障;
(10)在立柱割开前,在顶升的十根立柱侧面安装顶升高度测量标尺,标尺使用槽钢制作,安装时保持与立柱平行,焊接固定后,在0位的位置使用水平尺引线至立柱,在立柱上做0位标记;每顶升5mm,对所有标尺进行读数,相对误差接近5mm时,对低位的立柱单独进行顶升,以保证各顶升点的水平,直至顶升至要求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布置重物移运器时,使用60t重物移运器,用于结构的整体移动,在将立柱顶起后,在#28槽钢轨道内抹一层黄油用作润滑,在槽钢内设置重物移运器,在UV柱间H型梁下方均布5只,在W柱H型钢下方布置1只,并与H型梁进行分段焊牢;在所有重物移运器均布置到位并经检查后,对千斤顶进行缓慢卸载,最终由30只重物移运器承重,并与H型梁进行分段焊牢,具备平移条件;重物移运器与H型梁间可插入钢板进行高度的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平移是根据牵引力的大小选择牵引设备,牵引力不大且行程较短时,使用手拉葫芦;牵引力不大但行程较长时,使用卷扬机;牵引力较大时,使用液压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48347.8A CN104828758A (zh) | 2015-01-29 | 2015-01-29 | 一种火电机组引风机结构支架整体移位装置及移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48347.8A CN104828758A (zh) | 2015-01-29 | 2015-01-29 | 一种火电机组引风机结构支架整体移位装置及移位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28758A true CN104828758A (zh) | 2015-08-12 |
Family
ID=53807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48347.8A Pending CN104828758A (zh) | 2015-01-29 | 2015-01-29 | 一种火电机组引风机结构支架整体移位装置及移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28758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76601A (zh) * | 2016-08-17 | 2017-01-04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火电机组π式锅炉折焰角整体起吊就位的工艺 |
CN107227853A (zh) * | 2017-06-18 | 2017-10-03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 火力发电厂锅炉钢结构上叠梁吊装就位机构及就位方法 |
CN109319405A (zh) * | 2018-11-15 | 2019-02-12 | 山东齐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发电机检修移位装置及移位方法 |
CN111038940A (zh) * | 2019-12-02 | 2020-04-21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式用于吊装运输的牵引系统 |
CN111233130A (zh) * | 2020-03-31 | 2020-06-05 | 浙江国联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反应器滑移装置及施工方法 |
CN111302254A (zh) * | 2018-12-12 | 2020-06-19 | 杭州瑞创建筑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室内大型构件吊升平移方法 |
CN111422797A (zh) * | 2020-03-25 | 2020-07-17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冷水机组室内垂直运输方法 |
CN112012519A (zh) * | 2019-05-30 | 2020-12-01 | 穆钜(上海)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大型建筑物平移方法 |
-
2015
- 2015-01-29 CN CN201510048347.8A patent/CN10482875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76601A (zh) * | 2016-08-17 | 2017-01-04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火电机组π式锅炉折焰角整体起吊就位的工艺 |
CN107227853A (zh) * | 2017-06-18 | 2017-10-03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 火力发电厂锅炉钢结构上叠梁吊装就位机构及就位方法 |
CN109319405A (zh) * | 2018-11-15 | 2019-02-12 | 山东齐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发电机检修移位装置及移位方法 |
CN111302254A (zh) * | 2018-12-12 | 2020-06-19 | 杭州瑞创建筑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室内大型构件吊升平移方法 |
CN112012519A (zh) * | 2019-05-30 | 2020-12-01 | 穆钜(上海)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大型建筑物平移方法 |
CN111038940A (zh) * | 2019-12-02 | 2020-04-21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式用于吊装运输的牵引系统 |
CN111422797A (zh) * | 2020-03-25 | 2020-07-17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冷水机组室内垂直运输方法 |
CN111233130A (zh) * | 2020-03-31 | 2020-06-05 | 浙江国联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反应器滑移装置及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28758A (zh) | 一种火电机组引风机结构支架整体移位装置及移位方法 | |
CN107012949B (zh) | 一种大跨度钢连廊的提升方法 | |
CN103266573B (zh) | 自锚式悬索桥钢箱梁单向单点三滑道同步顶推施工方法 | |
CN106948268B (zh) | 变截面钢箱梁顶推组合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104790295B (zh) | 轮胎式龙门吊架梁施工工法 | |
CN106930541A (zh) | 一种吊挂式钢连廊的施工方法 | |
CN104878693A (zh) | 桁架双梁式架桥机侧面喂梁、架设施工方法 | |
CN102079489A (zh) | 塔式起重机悬爬式支护系统 | |
CN107060070A (zh) | 荷载转移装置及用该装置吊装钢连廊的施工方法 | |
CN203947771U (zh) | 一种贝雷梁悬吊模板支撑体系 | |
CN106703416A (zh) | 狭小空间中钢结构屋架拔杆吊装方法 | |
CN102493352A (zh) | 利用轮胎式搬运机跨桥施工的方法 | |
CN107060105A (zh) | 一种塔楼间多个钢连廊的提升施工方法 | |
CN101880006A (zh) | 大型固定式回转起重机用滚装装置及滚装方法 | |
CN105970811A (zh) | 大跨径空间三维曲面鱼腹式箱型钢结构高架桥梁施工工艺 | |
CN102660923A (zh) | 外海潮间带预制40mT型梁安装施工工艺 | |
CN111851314A (zh) | 一种钢垫梁提升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6544959B (zh) | 含有鞍座的主塔吊装节段及桥梁主塔鞍座的施工方法 | |
CN106800245A (zh) | 一种桥面板吊装用吊架、吊装装置及吊装方法 | |
CN102926330B (zh) | 一种适用于桥梁施工用挂蓝的安装方法 | |
CN208380117U (zh) | 悬挑钢梁的全自动矫正装置 | |
CN105970988B (zh) | 于筏板基础中安装电梯井侧壁钢筋的施工方法 | |
CN206244293U (zh) | 一种大吨位大跨径箱梁提升设备 | |
CN105834272A (zh) | 一种受限空间下的大型铝板拉伸机设备安装方法 | |
CN116216544A (zh) | 一种无轨式移动塔机及安装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